守岁

作者: 苏轼 朝代: 宋代

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

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

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

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

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

要知道快要辞别的年岁,有如游向幽壑的长蛇。

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

长长的鳞甲一半已经不见,离去的心意谁能够拦遮!

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

何况想系住它的尾端,虽然勤勉明知是无可奈何。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儿童不睡觉努力挣扎,相守在夜间笑语喧哗。

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

晨鸡呵请你不要啼唱,一声声更鼓催促也叫人惧怕。

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

长久夜坐灯花点点坠落,起身看北斗星已经横斜。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

明年难道再没有年节?

只怕心事又会照旧失差。

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努力爱惜这一个夜晚,少年人意气还可以自夸。

参考资料: 1、 霍松林.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324-327 2、 王水照 朱刚.苏轼诗词文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18-19 3、 孔凡礼 刘尚荣.苏轼诗词选:中华书局,2005:15-16

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hè)蛇。

垂尽:快要结束。

壑:山谷。

修鳞(lín)半已没,去意谁能遮。

修鳞:指长蛇的身躯。

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

儿童强(qiǎng)不睡,相守夜欢哗。

强:勉强。

哗:一作“喧”。

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zhuā)。

挝:击,敲打,此处指更鼓声。

坐久灯烬(jìn)落,起看北斗斜。

灯烬:灯花。

烬,物体燃烧后剩下的部分。

北斗斜:谓时已夜半。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cuō)跎(tuó)。

蹉跎:时间白白过去,光阴虚度。

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参考资料: 1、 霍松林.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324-327 2、 王水照 朱刚.苏轼诗词文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18-19 3、 孔凡礼 刘尚荣.苏轼诗词选:中华书局,2005:15-16

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

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

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

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

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守岁》,十六句,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六句:“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

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

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

”这里用生动的比喻说明守岁无益,从反面人题,跟前两首有所不同。

这个比喻不但形象生动,而见辰龙巳蛇,以蛇比岁,不是泛泛设喻。

这六句的前四句写岁已将近,后二句写虽欲尽力挽回,但徒劳无益。

“系其尾”字面虽然用《晋书·贾后传》“系狗当系颈,今反系其尾”的话,但在行文中完全以“赴壑蛇”为喻:到了除夕,已经是末梢了,倒拔蛇已不大可能,何况只抓蛇尾巴梢,哪里能系得住呢?

以这样六句开头,好像说这个风俗无道理。

要写守岁,先写守不住,不必守,这是欲擒故纵,使文字多波澜的手法。

  中间六句是第二个层次:“儿童强不睡,相守夜谌哗。

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

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

”这个层次写守岁的情景。

一个“强”字写出儿童过除夕的特点:明明想打磕睡,却还要勉强欢闹。

这两句仍然是作者回味故乡的风俗,而不是他在凤翔时的情景。

这一年苏轼才二十六岁(虚龄二十七岁),膝下只有一子苏迈,虚龄五岁,不可能有这两句所写的场景。

“晨鸡”二句将守岁时的心理状态写得细腻入微,“坐久”两句将守岁时的情景写得很逼真。

这两句主要是针对大人守岁所说的。

纪昀很欣赏这十个字,说是“真景”。

实际上这是人人守岁都有过的感受,他能不费力地写出来,增添不少亲切感。

  最后四句是第三个层次:“明年岂无年?

心事恐蹉跎。

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这个层次与开头第一个层次的欲擒故纵相对照,表明守岁有理,应该爱惜将逝的时光。

正面交代应该守岁到除夕尽头。

结尾两句化用白居易“犹有夸张少年处”,意在勉励苏辙。

苏辙在京师侍奉父亲,苏轼希望两地守岁,共惜年华。

这个结句含有积极奋发的意味,是点睛之笔,使全诗精神陡然振起。

  苏轼的《守岁》,诗意明白易懂,旨在勉励自己惜时如金。

作者用形象的蛇蜕皮喻时间不可留,暗示要自始至终抓紧时间做事,免得时间过半,虽勤也难补于事。

努力应从今日始,不要让志向抱负付诸东流。

参考资料: 1、 霍松林.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324-327 2、 王水照 朱刚.苏轼诗词文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18-19 3、 孔凡礼 刘尚荣.苏轼诗词选:中华书局,2005:15-16

雪诗八首

作者: 苏轼 朝代: 宋代

儿童龟手握轻明,斩碾枪旗入鼎烹。

拟欲为之修水记,惠山泉冷酿泉清。

元修菜

作者: 苏轼 朝代: 宋代

彼美君家菜,铺田绿茸茸。

豆荚圆且小,槐芽细而丰。

种之秋雨余,擢秀繁霜中。

欲花而未萼,一一如青虫。

是时青裙女,采撷何匆匆。

烝之复湘之,香色蔚其饛。

点酒下盐豉,缕橙芼姜葱。

那知鸡与豚,但恐放箸空。

春尽苗叶老,耕翻烟雨丛。

润随甘泽化,暖作青泥融。

始终不我负,力与粪壤同。

我老忘家舍,楚音变儿童。

此物独妩媚,终年系余胸。

君归致其子,囊盛勿函封。

张骞移苜蓿,适用如葵菘。

马援载薏苡,罗生等蒿蓬。

悬知东坡下,塉卤......更多

岁晚相与馈问为馈岁酒食相邀呼为别岁至除夜

作者: 苏轼 朝代: 宋代
岁晚相与馈问为馈岁酒食相邀呼为别岁至除夜达旦不眠为守岁蜀之风俗如是余官于岐下岁暮思归而不可得故为此三诗以寄子由 馈岁农功各已收,岁事得相佐。为欢恐无及,假物不论货。山川随出产,贫富称小大。置盘巨鲤横,发笼双兔卧。富人事华靡,彩绣光翻座。贫者愧不能,微挚出舂磨。官居故人少,里巷佳节过。亦欲举乡风,独唱无人和。 别岁故人适千里,临别尚迟迟。人行犹可复,岁行那可追!问岁安所之?远在天一涯。已逐东流水,赴......更多

和子由除日见寄

作者: 苏轼 朝代: 宋代

薄官驱我西,远别不容惜。

方愁后会远,未暇忧岁夕。

强欢虽有酒,冷酌不成席。

秦烹惟羊羹,陇馔有熊腊。

念为儿童岁,屈指已成昔。

往事今何追,忽若箭已释。

感时嗟事变,所得不偿失。

府卒来驱傩,矍铄惊远客。

愁来岂有魔,烦汝为攘磔。

寒梅与冻杏,嫩萼初似麦。

攀条为惆怅,玉蕊何时折。

不忧春艳晚,行见弃夏核。

人生行乐耳,安用声名籍。

胡为独多感,不见膏自炙。

诗来苦相宽,子意远可射。

依依见其面,疑子在咫尺。

兄今虽小官,幸忝......更多

浣溪沙

作者: 苏轼 朝代: 宋代

惭愧今年二麦丰。

千畦细浪舞晴空。

化工馀力染夭红。

归去山公应倒载,阑街拍手笑儿童。

甚时名作锦薰笼。

浣溪沙·徐州藏春阁园中

作者: 苏轼 朝代: 宋代

惭愧今年二麦丰,千畦细浪舞晴空。

化工余力染夭红。

归去山公应倒载,阑街拍手笑儿童。

甚时名作锦薰笼。

罢徐州往南京马上走笔寄子由五首

作者: 苏轼 朝代: 宋代

吏民莫扳援,歌管莫凄咽。

吾生如寄耳,宁独为此别。

别离随处有,悲恼缘爱结。

而我本无恩,此涕谁为设。

纷纷等儿戏,鞭?登遭割截。

道边双石人,几见太守发。

有知当解笑,抚掌冠缨绝。

父老何自来,花枝袅长红。

洗盏拜马前,请寿使君公。

前年无使君,鱼鳖化儿童。

举鞭谢父老,正坐使君穷。

穷人命分恶,所向招灾凶。

水来非吾过,去亦非吾功。

古汴従西来,迎我向南京。

东流入淮泗,送我东南行。

暂别还复见,依然有余情。

春雨涨微波,一......更多

次韵刘景文路分上元

作者: 苏轼 朝代: 宋代

华灯閟艰岁,冷月挂空府。

三吴重时节,九陌自歌舞。

云从月几望,遂至一百五。

嘉辰可屈指,乐事相继武。

今宵扫云阵,极目净天宇。

嬉游各忘归,阗咽顷未睹。

飞球互明灭,激水相吞吐。

老去反儿童,归来尚铙鼓。

新年消暗雪,旧岁添丝缕。

何时九江城,相对两渔父。

次丹元姚先生韵二首

作者: 苏轼 朝代: 宋代

不学刘更生,黄金铸上方。

不学房次律,身事问颍阳。

王烈亦何人,叔夜未可量。

独见神山开,遽餐石髓香。

至道尚听莹,粗才终蹶张。

先生喜而笑,幅巾登我堂。

苦誓指黄壤,要言刻青琅。

蓬莱在何许,弱水空相望。

且当从嵇、阮,聊复数山、王。

达人友四海,曲士守一疆。

慎勿使形谍,儿童惊夜光。

678910 共667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