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重九

作者: 苏轼 朝代: 宋代

点点楼头细雨,重重江外平湖。

当年戏马会东徐,今日凄凉南浦。

莫恨黄花未吐,且教红粉相扶。

酒阑不必看茱萸,俯仰人间今古。

点点楼头细雨,重重江外平湖。

当年戏马会东徐,今日凄凉南浦。

楼外点点细雨飘洒,映得江上烟雨重重。

遥记起当年,在东徐相会戏马,看今天,我独自一人在南浦,分外凄凉。

莫恨黄花未吐,且教红粉相扶。

酒阑不必看茱萸,俯仰人间今古。

不要怨恨黄花未吐露芬芳,不如依傍身边女子。

酒兴阑珊,无须看那茱萸,古今事不过在俯仰之间而已。

参考资料: 1、 陈如江.一蓑烟雨任平生:东坡词.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14:30-31

点点楼头细雨,重重江外平湖。

当年戏马会东徐,今日凄凉南浦。

戏马:即戏马台,位于徐州南。

东徐:即徐州。

莫恨黄花未吐,且教红粉相扶。

酒阑不必看茱萸,俯仰人间今古。

黄花:菊花。

红粉:歌女或侍女。

参考资料: 1、 陈如江.一蓑烟雨任平生:东坡词.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14:30-31

点点楼头细雨,重重江外平湖。

当年戏马会东徐,今日凄凉南浦。

楼外点点细雨飘洒,映得江上烟雨重重。

遥记起当年,在东徐相会戏马,看今天,我独自一人在南浦,分外凄凉。

戏马:即戏马台,位于徐州南。

东徐:即徐州。

莫恨黄花未吐,且教红粉相扶。

酒阑不必看茱萸,俯仰人间今古。

不要怨恨黄花未吐露芬芳,不如依傍身边女子。

酒兴阑珊,无须看那茱萸,古今事不过在俯仰之间而已。

黄花:菊花。

红粉:歌女或侍女。

参考资料: 1、 陈如江.一蓑烟雨任平生:东坡词.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14:30-31

蝶恋花·春事阑珊芳草歇

作者: 苏轼 朝代: 宋代

春事阑珊芳草歇。

客里风光,又过清明节。

小院黄昏人忆别。

落红处处闻啼鴂。

咫尺江山分楚越。

目断魂销,应是音尘绝。

梦破五更心欲折。

角声吹落梅花月。

春事阑珊芳草歇。

客里风光,又过清明节。

小院黄昏人忆别。

落红处处闻啼鴂。

本来春天是百花盛开、野草芳菲的季节,处处都有令人赏心悦目、欢情无限的景象。

但好景不长,这种美好的景色早就过去了。

久处异乡,又是一年清明节。

黄昏坐在小院思念亲人。

可是,在遍地落花时偏偏遇到伯劳鸟。

咫尺江山分楚越。

目断魂销,应是音尘绝。

梦破五更心欲折。

角声吹落梅花月。

亲人所处之地与这里仅隔咫尺江山,却也分楚越界域,不能自由往来而只能悬目相望,鱼雁互通。

望穿秋水却音信全无。

及至五更,不仅美梦不成,而且让人梦中惊醒的又是刺耳的角声。

这怎么不令作客之人为之心碎呢?

参考资料: 1、 王思宇.苏轼词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98:319-320 2、 陈如江.一蓑烟雨任平生:东坡词.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14:138-140

春事阑珊芳草歇。

客里风光,又过清明节。

小院黄昏人忆别。

落红处处闻啼鴂。

咫尺江山分楚越。

目断魂销,应是音尘绝。

梦破五更心欲折。

角声吹落梅花月。

  这是苏东坡写的近十首《蝶恋花》的一首。

从词面上看,显然是一首于暮春时缅怀亲友之作。

词中没有说明所怀念之人是谁。

从所表达的情感来看,他所怀念的不是一般的亲友,而是关系比较密切而又常常为他所想念的人。

  词的上片抒写在春意阑珊的清明时节作者与亲人的互相思念之情。

本来春天百花盛开的美景苏东坡举目所见,确实“春事阑珊芳草歇”。

这是他对暮春景的概括。

他在外作客,已非一年。

“又”过清明。

按习俗,清明节是祭扫先人茔墓的节日,但是他乡作客,先茔不在此地,无从祭扫。

落红处处,入耳之声,偏偏是鴂鸟啼鸣。

这是他对暮春景色的具体描述,又是“春事阑珊”的形色补充。

  词的下片,作者继续表述他对亲友的思念之情。

亲人所处之地可以说是“咫尺江山”而已,但地分“楚”“越”,界域森严,不能自由往来。

天不作美,不如人愿。

“角声吹落梅花月”,惨白如梅花的月亮,闻此正待出发的征人所吹奏的进军号角,也唯恐躲避不及似的落到山后去了。

这里的“梅花”语意双关,既代指角声,也指晓月残白如梅之色。

  东坡此词,如单纯把它看作怀人之作,调子似乎低沉一些。

但情感真挚,婉转曲折,感人至深,但为了进一步领会它所含的真情实意,应从东坡的政治生涯与诗词创作的发展过程加以探索。

参考资料: 1、 王思宇.苏轼词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98:319-320

满江红·寄鄂州朱使君寿昌

作者: 苏轼 朝代: 宋代

江汉西来,高楼下、蒲萄深碧。

犹自带、岷峨云浪,锦江春色。

君是南山遗爱守,我为剑外思归客。

对此间、风物岂无情,殷勤说。

江表传,君休读。

狂处士,真堪惜。

空洲对鹦鹉,苇花萧瑟。

不独笑书生争底事,曹公黄祖俱飘忽。

愿使君、还赋谪仙诗,追黄鹤。

江汉西来,高楼下、蒲萄深碧。

犹自带、岷峨云浪,锦江春色。

君是南山遗爱守,我为剑外思归客。

对此间、风物岂无情,殷勤说。

长江、汉江从西方奔流直下,在黄鹤楼望去,浩淼的江水碧绿澄澈。

江水相通,好像都带着岷山和峨嵋山融化的雪水浪花,这便是锦江的春色。

你是在陕州留有爱民美誉的通判,我却是思乡未归的浪子。

面对这里的景色怎能没有感情,我将会殷切的述说。

江表传,君休读。

狂处士,真堪惜。

空洲对鹦鹉,苇花萧瑟。

不独笑书生争底事,曹公黄祖俱飘忽。

愿使君、还赋谪仙诗,追黄鹤。

你千万不要读《江表传》,祢衡真是令人同情,深感痛惜。

只能空对鹦鹉洲,苇花依旧萧瑟。

书生何苦与这种人纠缠,权势人物如曹操与黄祖也都已一闪过去。

希望使君能像李白一样潜心作诗,赶追崔颢的名作《黄鹤楼》诗。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2640

江汉西来,高楼下、蒲萄深碧。

犹自带、岷峨雪浪,锦江春色。

君是南山遗爱守,我为剑外思归客。

对此间、风物岂无情,殷勤说。

江汉:长江和汉水。

高楼:指武昌黄鹤楼。

蒲萄:喻水色,或代指江河。

语出李白《襄阳歌》有“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发醅”。

岷峨句:岷山和峨嵋山融化的雪水浪花。

锦江:在四川成都南,一称濯锦江,相传其水濯锦,特别鲜丽,故称。

杜甫《登楼》:“锦江春色来天地。

”南山:终南山,在陕西,朱寿昌曾任陕州通判,故称。

遗爱:指有惠爱之政引起人们怀念。

剑外:四川剑门山以南。

苏轼家乡四川眉山,故自称剑外来客。

江表传,君休读。

狂处士,真堪惜。

空洲对鹦鹉,苇花萧瑟。

不独笑书生争底事,曹公黄祖俱飘忽。

愿使君、还赋谪仙诗,追黄鹤。

《江表传》:晋虞溥著,其中记述三国时江左吴国时事及人物言行,已佚,《三国志》裴松之注中多引之。

狂处士:指三国名士祢衡。

他有才学而行为狂放,曾触犯曹操,曹操多顾忌他才名而未杀。

后为江夏太守黄祖所杀。

不出仕之士称处士。

空洲:指鹦鹉洲,在长江中,后与陆地相连,在今湖北汉阳。

黄祖长子黄射在洲大会宾客,有人献鹦鹉,祢衡当即作《鹦鹉赋》,故以为洲名。

曹公黄祖:指曹操与刘表属将黄祖。

谪仙:指李白。

黄鹤:崔颢的《黄鹤楼》诗。

相传李白登黄鹤楼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见《唐才子传》)无作而去。

后李白作《登金陵凤凰台》,即有意追赶崔诗。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2640

江汉西来,高楼下、蒲萄深碧。

犹自带、岷峨雪浪,锦江春色。

君是南山遗爱守,我为剑外思归客。

对此间、风物岂无情,殷勤说。

长江、汉江从西方奔流直下,在黄鹤楼望去,浩淼的江水碧绿澄澈。

江水相通,好像都带着岷山和峨嵋山融化的雪水浪花,这便是锦江的春色。

你是在陕州留有爱民美誉的通判,我却是思乡未归的浪子。

面对这里的景色怎能没有感情,我将会殷切的述说。

江汉:长江和汉水。

高楼:指武昌黄鹤楼。

蒲萄:喻水色,或代指江河。

语出李白《襄阳歌》有“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发醅”。

岷峨句:岷山和峨嵋山融化的雪水浪花。

锦江:在四川成都南,一称濯锦江,相传其水濯锦,特别鲜丽,故称。

杜甫《登楼》:“锦江春色来天地。

”南山:终南山,在陕西,朱寿昌曾任陕州通判,故称。

遗爱:指有惠爱之政引起人们怀念。

剑外:四川剑门山以南。

苏轼家乡四川眉山,故自称剑外来客。

江表传,君休读。

狂处士,真堪惜。

空洲对鹦鹉,苇花萧瑟。

不独笑书生争底事,曹公黄祖俱飘忽。

愿使君、还赋谪仙诗,追黄鹤。

你千万不要读《江表传》,祢衡真是令人同情,深感痛惜。

只能空对鹦鹉洲,苇花依旧萧瑟。

书生何苦与这种人纠缠,权势人物如曹操与黄祖也都已一闪过去。

希望使君能像李白一样潜心作诗,赶追崔颢的名作《黄鹤楼》诗。

《江表传》:晋虞溥著,其中记述三国时江左吴国时事及人物言行,已佚,《三国志》裴松之注中多引之。

狂处士:指三国名士祢衡。

他有才学而行为狂放,曾触犯曹操,曹操多顾忌他才名而未杀。

后为江夏太守黄祖所杀。

不出仕之士称处士。

空洲:指鹦鹉洲,在长江中,后与陆地相连,在今湖北汉阳。

黄祖长子黄射在洲大会宾客,有人献鹦鹉,祢衡当即作《鹦鹉赋》,故以为洲名。

曹公黄祖:指曹操与刘表属将黄祖。

谪仙:指李白。

黄鹤:崔颢的《黄鹤楼》诗。

相传李白登黄鹤楼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见《唐才子传》)无作而去。

后李白作《登金陵凤凰台》,即有意追赶崔诗。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2640

江汉西来,高楼下、蒲萄深碧。

犹自带、岷峨云浪,锦江春色。

君是南山遗爱守,我为剑外思归客。

对此间、风物岂无情,殷勤说。

江表传,君休读。

狂处士,真堪惜。

空洲对鹦鹉,苇花萧瑟。

不独笑书生争底事,曹公黄祖俱飘忽。

愿使君、还赋谪仙诗,追黄鹤。

  这首词由景及情,思乡怀古,由豪入旷,超旷中不失赋诗追黄鹤的豪情壮采,不失对于人生的执着追求。

词的上片由景引出思归之情和怀友之思;

下片由思乡转入怀古,直抒胸臆。

  开篇由写景引入。

开篇大笔勾勒,突兀而起,描绘出大江千回万转、浩浩荡荡、直指东海的雄伟气势。

“江汉西来”二句,描绘了江水奔腾的胜景。

著名的黄鹤楼在武昌黄鹄山巍然屹立,俯仰浩瀚的大江。

长江、汉水滚滚西来,汇合于武汉,那波涛的颜色,如同葡萄美酒一般,一片浓绿。

发端两句,以高远的气势,抓住了当地最有特色的胜景伟观,写出了鄂州的地理特点。

“蒲萄深碧”,重笔施彩,以酒色形容水色,用李白《襄阳歌》“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酦醅”诗句,形容流经黄鹤楼前的长江呈现出一派葡萄美酒般的深碧之色。

以下“犹自带”三字振起,化用李白“江带峨嵋雪”之句,杜甫《登楼》诗“锦江春色来天地”,不著痕迹,自然入妙,用“葡萄”、“雪浪”、“锦江”、“春色”等富有色彩感的词语,来形容“深碧”的江流,笔饱墨浓,引人入胜。

词人将灵和楼前深碧与锦江春色联系起来,不但极富文采飞扬之美,而且透露了他对花团锦族、充满春意的锦城的无限追恋向往之情,从而为下文“思归”伏脉。

这两句由实景“蒲萄深碧”引出虚景“岷峨雪浪,锦江春色”,拓展了词境。

江河自岷江锦水而来,将黄鹤楼与赤壁矶一线相连,既是友人驻地的胜景,又从四川流来,既引动词人思归之情,又触发怀友之思。

这就为下文感怀作了有力的铺垫。

接下来这一句由景到人,一句写对方,一句写自已。

朱寿昌在陕西任通守期间留有爱民之美誉,政绩突出。

《宋史》本传载朱在阆断一疑狱,除暴安良,“郡称为神,蜀人至今传之”即“南山遗爱守”所指。

词中“南山”当是“山南”之误。

以对“剑外”,“山南”字面亦胜于“南山”。

而苏轼蜀人,称朱寿昌亦以其宦蜀之事,自称“剑外思归客”,映带有情。

如今思乡而归不得,两厢对比,既赞美了朱寿昌为人颂扬的政绩,又表达了自己眼前寂寞的处境以及浓郁的思归情绪。

面对此间风物,自会触景兴感,无限惆怅。

“对此间”以下,将君、我归拢为一,有情就要倾吐、抒发,故由“情”字,导出“说”字,逼出“殷勤说”三字,双流汇注,水到渠成。

  上片“殷勤说”三字带出整个下片,开始向友人开怀倾诉,慷慨评论。

“《江表传》”二句,引出自己对历史的审视和反思。

《江表传》是记述三国时东吴人物事迹的史书,他劝告朱寿昌不要再读这部书了。

以愤激语调唤起,恰说明感触很深,话题正要转向三国人物。

“狂处士”四句,紧承上文,对恃才傲物、招致杀身之祸的祢衡,表示悼惜。

祢衡因忠于汉室,曾不受折辱,当众嘲骂曹操,曹操不愿承担杀人之名,假借刘表属将黄祖之手将其杀害,葬于武昌长江段的鹦鹉洲。

词人用感触颇深的三国人物——祢衡的事迹引以为戒,接着笔锋一转,把讥刺的锋芒指向了迫害文士的曹操、黄祖。

如今贤士不在,只能空对那武昌长江段的鹦鹉洲,苇花萧瑟,一片凋零凄凉。

书生何苦与这种人纠缠,以致招来祸灾。

苏轼站在更高的视角审视历史,“独笑书生争底事,曹公黄祖俱飘忽”,“争底事”,即争何事,意即书生何苦与这种人纠缠,以致招来祸灾。

称霸一时的风云人物,如残害人才的曹操、黄祖之流,最终也只能在历史的长河中成为过眼烟云。

此句流露出苏轼豁达、随缘自适的人生态度。

这话是有弦外之音的,矛头隐隐指向对他诬陷的李定之流。

苏轼此时看来,祢衡的孤傲、曹操的专横、黄祖的鲁莽,都显得非常可笑。

言语间,反映出苏轼超越历史,摆脱现实限制的观念。

收尾三句,就眼前指点,转出正意。

词人引用李白的故事,激励友人像李白一样潜心作诗,赶追崔颢的名作《黄鹤楼》。

这既是对友人的劝勉,愿他能够置身于政治漩涡之外,寄意于历久不朽的文章事业,撰写出色的作品来追蹑前贤;

也体现了苏轼居黄州期间的心愿,对于永恒价值的追求。

  全词形散而神不散,大开大合,境界豪放,议论纵横,显示出豪迈雄放的风格和严密的章法结构的统一。

一则,它即景怀古,借当地的历史遗迹来评人述事,能使眼中景、意中事、胸中情相互契合;

再则,它选用内涵丰富、饶有意趣的历史掌故来写怀,藏情于事,耐人寻味;

三则,笔端饱含感情,有一种苍凉悲慨、郁愤不平的情感,在字里行间激荡着。

即景抒怀,指点江山,论古说今,涉及五个历史人物,坦露了对朋友的坦荡胸怀,将写景、怀古、抒情结合,不粘不滞,思想深沉,笔力横放,虽为酬答之作,却也体现了东坡词豪放的风格。

参考资料: 1、 北京新华世纪数码软件有限公司.中国经典古籍系列——宋词鉴赏大典[CP/DK].740-744 2、 唐骥. 困境中的嘲笑与宽释——苏轼《满江红·寄鄂州朱使君寿昌》赏析[J].古典文学知识,2001(05).

浪淘沙·探春

作者: 苏轼 朝代: 宋代

昨日出东城,拭探春情。

墙头红杏暗如倾。

槛内群芳芽未吐,早已回春。

绮陌敛香尘,雪霁前村。

东君用意不辞辛。

料想春光先到处,吹绽梅英。

昨日出东城,拭探春情。

墙头红杏暗如倾。

槛内群芳芽未吐,早已回春。

昨天出东城踏青游玩。

墙上的红杳颜色很暗,茂密得好像要倾斜下夹。

栏杆内侧的各种花草却还没有露出花苞,春天的脚步还没走到这里。

绮陌敛香尘,雪霁前村。

东君用意不辞辛。

料想春光先到处,吹绽梅英。

美丽的小路上,女子经过,扬起尘土和落花,前面的村子,刚刚下过雪。

这是掌管春天的神辛勤的脚步吧?

想必春天来到之时,柔风一定会先吹下梅花。

参考资料: 1、 苏轼 .东坡集.江苏:凤凰出版社,2013年:117. 2、 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饶晓明.历代名家词新释辑评丛书苏轼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7年1月:107-110

昨日出东城,拭探春情。

墙头红杏暗如倾。

槛内群芳芽未吐,早已回春。

昨天出东城踏青游玩。

墙上的红杳颜色很暗,茂密得好像要倾斜下夹。

栏杆内侧的各种花草却还没有露出花苞,春天的脚步还没走到这里。

探春:早春郊游。

暗:色浓。

倾:犹倾倒,这里指漫出来。

槛(jiàn):花池的围栏。

群芳:各种花草。

绮陌敛香尘,雪霁前村。

东君用意不辞辛。

料想春光先到处,吹绽梅英。

美丽的小路上,女子经过,扬起尘土和落花,前面的村子,刚刚下过雪。

这是掌管春天的神辛勤的脚步吧?

想必春天来到之时,柔风一定会先吹下梅花。

绮(qǐ)陌:风景美丽的郊野道路。

敛:聚集、不扬起。

香尘:芳香之尘,多指女子之步履而起者。

雪霁(jì):雪止天晴。

东君:司春之神。

用意:着意,留心。

辞:推辞。

辛:劳苦。

绽:花蕾开放。

参考资料: 1、 苏轼 .东坡集.江苏:凤凰出版社,2013年:117. 2、 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饶晓明.历代名家词新释辑评丛书苏轼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7年1月:107-110

昨日出东城,拭探春情。

墙头红杏暗如倾。

槛内群芳芽未吐,早已回春。

绮陌敛香尘,雪霁前村。

东君用意不辞辛。

料想春光先到处,吹绽梅英。

  上片以情景交融的手法,写初春杭州城东郊的景象和探春者的心态。

“昨日出东城”,点明探春的时间,以及探春的地点杭州城东郊。

“试探春情”,一个“试”字就把探春者的春心欲动的情态唯妙唯肖地传达出来了。

“墙头红杏暗如倾”,写探春的第一个光景。

从墙头伸出来的红杏色彩绿得如油漫出来了。

让人们首先领略到“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代叶绍翁《游园不值》诗),“红杏枝头春意闹”(宋代宋祁《玉楼春》词)的探春神韵。

“槛内群芳芽未吐,早已回春”。

用一对矛盾句,提出初春栅栏内各种花草嫩芽嫩叶未发未露,而栅栏外早己春回大地,为过渡到下片进一步写探春幽情埋下的回环之笔。

  下片以承延手法与上片呼应,写探春的第二个光景路景、第三个光景村景等,直至进入神话般的幻境。

“绮陌敛香尘”,写探春男女们路途上的“春”景。

那是一条风景美丽的郊野道路,那是一条“尽日细尘吹绮陌,迷却梦游归路”(清代纳兰性德《念奴娇》词),那是一条聚集着探春女子的步履而留下芳香尘之路。

似有一点“行乐归恒晚,香尘扑地遥”(唐代沈佺期《洛阳道》诗)的韵味。

“雪霁前村”,写探春男女们进入前村后所见的另一番“春”景。

雪止天晴后的前村,留下的便是那被栅栏内冰雪覆盖着,尚未露面吐芽的各种花草与此相映的红楼与红杏,可谓红妆素裹,分外妖娆,是回答上片埋伏的景情回环的一妙笔。

“东君用意不辞辛”,写探春者全身心地进入到一种美妙的幻境。

指挥春日运动之神啊,你是那样的留心描绘焕发的春光,又是那样的不辞劳苦迎来春心。

唐代成彦雄《柳枝词》早已代探春者倾吐,“东君爱惜与先春,草泽无人处也新。

”“料想春光先到处,吹绽梅英”。

笔锋一转,宕开情丝,引起探春者春心欲动的不仅仅是墙头红杏,绮陌香尘,雪霁前村,东君用意,还有你未猜想到的春光最初到来的地方,一眼见到的便是那花蕾刚刚开放的梅花。

最后两句“料想春光先到处,吹绽梅英”,画龙点睛,把苏轼追求梅的高贵品格那样一种春心境界升华到了新的高度。

  苏轼将春心与春景水乳交融地成篇,实属匠心独运,自然天成。

最后两笔妙不可言,毛泽东之词《卜算子·咏梅》与该词异曲同工,令人回味。

参考资料: 1、 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饶晓明.历代名家词新释辑评丛书苏轼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7年1月:107-110

满江红 寄鄂州朱使君寿昌

作者: 苏轼 朝代: 宋代

江汉西来,高楼下、蒲萄深碧。

犹自带、岷峨云浪,锦江春色。

君是南山遗爱守,我为剑外思归客。

对此间、风物岂无情,殷勤说。

江表传,君休读。

狂处士,真堪惜。

空洲对鹦鹉,苇花萧瑟。

不独笑书生争底事,曹公黄祖俱飘忽。

愿使君、还赋谪仙诗,追黄鹤。

赠章默(并叙)

作者: 苏轼 朝代: 宋代

章默居士,字志明。

生公侯家,才性高爽,弃家求道,不蓄妻子,与世无累,而父母与兄之丧,贫不能举,以是眷眷世间,不能无求于人。

余深哀其志,既有以少助之,又取其言为诗以赠其行,庶几有哀之者。

章子亲未葬,余生抱羸疾。

朝吟噎邻里,夜泪腐茵席。

前年黑花生,今岁白发出。

身随日月逝,恨与天地毕。

愿求不毛田,亲筑长夜室。

难従王孙裸,未忍夏后{即土}。

五陵多豪士,百万付一掷。

心知义财难,甘就贫友乞。

不辞毛发施,行自丘......更多

和陶饮酒二十首

作者: 苏轼 朝代: 宋代

百年六十化,念念竟非是。

是身如虚空,谁受誉与毁。

得酒未举杯,丧我固忘尔。

倒床自甘寝,不择菅与绮。

鹧鸪天 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忆少年时事,

作者: 辛弃疾 朝代: 宋代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

燕兵夜娖银胡□[1],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清平乐(呈昌父,时仆以病止酒,昌父日作诗数遍,末章及之)

作者: 辛弃疾 朝代: 宋代

云烟草树。

山北山南雨。

溪上行人相背去。

惟有啼鸦一处。

门前万斛春寒。

梅花可煞摧残。

使我长忘酒易,要君不作诗难。

长寿乐·南昌生日

作者: 李清照 朝代: 宋代

微寒应候。

望日边六叶,阶蓂初秀。

爱景欲挂扶桑,漏残银箭,杓回摇斗。

庆高闳此际,掌上一颗明珠剖。

有令容淑质,归逢佳偶。

到如今,昼锦满堂贵胄。

荣耀,文步紫禁,一一金章绿绶。

更值棠棣连阴,虎符熊轼,夹河分守。

况青云咫尺,朝暮重入承明后。

看彩衣争献,兰羞玉酎。

祝千龄,借指松椿比寿。

微寒应候。

望日边六叶,阶蓂初秀。

爱景欲挂扶桑,漏残银箭,杓回摇斗。

庆高闳此际,掌上一颗明珠剖。

有令容淑质,归逢佳偶。

到如今,昼锦满堂贵胄。

微冷的应和时节,期盼着太阳早些升起,台阶前的蓂荚已长出六片叶子了,已经是初六了。

冬天的太阳刚刚升起,天将破晓,春天不久将来临。

就在这时你(指寿星)出生在一个显赫的家庭,家中视你为掌上明珠。

你拥有不俗姿容、贤淑品德、良好教养,嫁给了一个好丈夫。

到如今,你生活在的昼锦堂已经是儿孙满堂,而且个个都是有出息的达官贵人了。

荣耀,文步紫禁,一一金章绿绶。

更值棠棣连阴,虎符熊轼,夹河分守。

况青云咫尺,朝暮重入承明后。

看彩衣争献,兰羞玉酎。

祝千龄,借指松椿比寿。

光荣啊,你的家庭成员已经进入朝庭中枢,一个个身佩金印绿绶位列三公。

可更喜的是你的两个儿子他们兄弟俩福荫不断,他们持虎符乘熊轼车,成为了地方太守。

他们的未来不可限量,而且很快就会高升,进入中枢成为皇帝倚重的大臣。

看,他们兄弟俩穿着彩衣纷纷上前向你拜寿,向你敬献美食和美酒。

祝贺你长命百岁,与松椿同寿。

参考资料: 1、 杨合林.李清照集[M].湖南:岳麓书社出版社,1999. 2、 郑孟彤.李清照词赏析[M].黑龙江: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 3、 刘瑜.李清照词赏析[M].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1990.

微寒应候。

望日边六叶,阶蓂初秀。

爱景欲挂扶桑,漏残银箭,杓回摇斗。

庆高闳此际,掌上一颗明珠剖。

有令容淑质,归逢佳偶。

到如今,昼锦满堂贵胄。

微冷的应和时节,期盼着太阳早些升起,台阶前的蓂荚已长出六片叶子了,已经是初六了。

冬天的太阳刚刚升起,天将破晓,春天不久将来临。

就在这时你(指寿星)出生在一个显赫的家庭,家中视你为掌上明珠。

你拥有不俗姿容、贤淑品德、良好教养,嫁给了一个好丈夫。

到如今,你生活在的昼锦堂已经是儿孙满堂,而且个个都是有出息的达官贵人了。

应候:应和节令。

六叶阶蓂[míng]初秀:阶前蓂荚初生六叶。

传说此草月初日生一叶。

已生六叶知为初六。

爱景:冬日之光。

《初学记·岁时部上·冬四》:“杜预注《左传》曰:冬日可爱,夏日可畏。

”景:日。

扶桑:传说中太阳升起的地方的大树。

《山海经·海外东经》:“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

”郭璞注:“扶桑,木也。

”漏残银箭:指天将向晓。

漏残,漏壶中的水将要滴尽。

银箭,用在漏壶中刻有度数的标尺。

杓[biāo]回摇斗:意谓斗柄东回,春天来到。

杓:北斗第五、六、七颗星的名称。

又称斗柄、杓星。

高闳[hóng]:高门,显赫的门庭。

剖:出生。

归:出嫁。

昼锦:原意谓贵显还乡。

《史记·项羽本纪》:“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谁知之者?

”这里或指韩琦所建昼锦堂。

《宋史·韩肖胄传》:“琦守相,作昼锦堂,治作荣归堂,肖胄又作荣事堂,三世守乡郡,人以为荣。

” 荣耀,文步紫禁,一一金章绿绶。

更值棠棣连阴,虎符熊轼,夹河分守。

况青云咫尺,朝暮重入承明后。

看彩衣争献,兰羞玉酎。

祝千龄,借指松椿比寿。

光荣啊,你的家庭成员已经进入朝庭中枢,一个个身佩金印绿绶位列三公。

可更喜的是你的两个儿子他们兄弟俩福荫不断,他们持虎符乘熊轼车,成为了地方太守。

他们的未来不可限量,而且很快就会高升,进入中枢成为皇帝倚重的大臣。

看,他们兄弟俩穿着彩衣纷纷上前向你拜寿,向你敬献美食和美酒。

祝贺你长命百岁,与松椿同寿。

紫禁:以紫微星垣比喻皇帝的居处,故称皇宫为紫禁。

《文选·谢庄〈宋孝武宣贵妃诔〉》:“掩彩瑶光,收华紫禁。

”李善注:“王者之宫,以象紫微,故谓宫中为紫禁。

”“一一”句:意谓都是高官。

出自《汉书·百官公卿表上》:“相国、丞相,皆秦官,金印紫绶。

”棠棣[dì]连阴:意谓兄弟福荫相继不断。

棠棣:指兄弟。

棠阴:《诗·召南·甘棠》谓周时召伯巡行南国,曾在甘棠树阴下听讼断案,后人思之,不忍伐其树。

阴:同“荫”。

虎符:铜铸的虎形兵符,背有铭文。

作为古代调兵遣将的信物,分为两半,右半留京师,左半授予统兵将帅或地方官吏。

调兵时由使臣持符验合方能生效。

详见《史记·信陵君传》。

熊轼:古代高级高员所乘车,车前横轼作伏熊形。

后用以指公卿和地方长官。

详见《后汉书·舆服志上》。

夹河分守:意谓寿主有二子皆为郡守。

《汉书·杜周传》:“始周为庭史,有一马。

及久任事,列三公,而两子夹河为郡守,家訾累巨万矣。

”青云咫尺:青云:指高位。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须贾顿首言死罪,曰:‘贾不意君能自致於青云之上。

’”咫尺:犹“一步之遥”。

朝暮句:朝暮,犹早晚。

承明:即承明庐,汉代皇帝侍臣入值之所,此处言寿主二子不久将成为皇帝身边的高官。

兰羞玉酎[zhòu]:指香美的食品。

玉酎:指复酿的醇美之酒。

松椿[chūn]比寿:祝寿之辞。

详见《诗·小雅·天保》。

《诗序》谓《天保》篇:“下报上也。

”意谓群臣为君主祝福,诗中有“如松柏之茂”等祝词。

又《庄子·逍遥游》有以大椿比岁之句。

此处均有所取意。

松椿:古人认为最长寿的两种树。

参考资料: 1、 杨合林.李清照集[M].湖南:岳麓书社出版社,1999. 2、 郑孟彤.李清照词赏析[M].黑龙江: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 3、 刘瑜.李清照词赏析[M].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1990.

4647484950 共146606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