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梅·其一

作者: 卢梅坡 朝代: 宋代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

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说句公道话,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梅雪争春未肯降(xiáng),骚人搁笔费评章。

降,服输。

搁笔:放下笔。

搁:放下。

评章,评议的文章,这里指评议梅与雪的高下。

骚人:诗人。

梅须逊(xùn)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梅雪争春未肯降(xiáng),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

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

降,服输。

搁笔:放下笔。

搁:放下。

评章,评议的文章,这里指评议梅与雪的高下。

骚人:诗人。

梅须逊(xùn)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说句公道话,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古今不少诗人往往把雪、梅并写。

雪因梅,透露出春的信息,梅因雪更显出高尚的品格。

如毛泽东《卜算子·咏梅》中就曾写道:“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雪、梅都成了报春的使者、冬去春来的象征。

但在诗人卢梅坡的笔下,二者却为争春发生了“磨擦”,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装点了春光,而且谁也不肯相让。

这种写法,实在是新颖别致,出人意料,难怪诗人无法判个高低。

诗的后两句巧妙地托出二者的长处与不足:梅不如雪白,雪没有梅香,回答了“骚人阁笔费评章”的原因,也道出了雪、梅各执一端的根据。

读完全诗,我们似乎可以看出作者写这首诗是意在言外的:借雪梅的争春,告诫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正理。

这首诗既有情趣,也有理趣,值得咏思。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柳絮

作者: 卢梅坡 朝代: 宋代

晴栏看尽柳花飞,一段风情不自持。

若使化为萍逐水,不如且作絮沾泥。

芙蓉

作者: 卢梅坡 朝代: 宋代

云袂飘摇翠佩环,仙姿绰约紫霞冠。

虽然谪在西风里,合作人间小牡丹。

春游

作者: 卢梅坡 朝代: 宋代

红芳满眼斗风流,谁信春来有客愁。

惆怅不干桃李事,故山烟雨忆松楸。

落梅

作者: 卢梅坡 朝代: 宋代

自负孤高伴岁寒,玉堂茆舍一般看。

顽风摧剥君知否,铁笛一声人倚栏。

茉莉

作者: 卢梅坡 朝代: 宋代

京尘湫隘{左虫右梦}蚊多,彼美繁英玉雪窠。

见谓娇柔能特立,肯凭他物学藤萝。

春日

作者: 卢梅坡 朝代: 宋代

红芳满眼斗风流,谁倍春来有客愁!

惆怅不干桃李事,故山烟雨忆松楸。

牡丹

作者: 卢梅坡 朝代: 宋代

玉栏四面护花王,一段风流似洛阳。

深院不须驱野鹿,只愁蜂蝶暗偷香。

荼醾

作者: 卢梅坡 朝代: 宋代

荼醾结屋是何年,风雨摧颓为怆然。

飞似绿珠楼上坠,困于毕卓瓮间眠。

门前碍路旋移来,压架欹斜缘作堆。

三月半时花正好,十年前是手亲栽。

幽香早被风偷递,小蕊那禁雨急催。

尽数折为神佛供,免教飞去卧苍苔。

雪梅·其二

作者: 卢梅坡 朝代: 宋代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只有梅花没有雪花的话,看起来没有什么精神气质。

如果下雪了却没有诗文相合,也会非常的俗气。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当在冬天傍晚夕阳西下写好了诗,刚好天空又下起了雪。

再看梅花雪花争相绽放,像春天一样艳丽多姿,生气蓬勃。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古今不少诗人往往把雪、梅并写。

雪因梅,透露出春的信息,梅因雪更显出高尚的品格。

如毛泽东《卜算子·咏梅》中就曾写道:“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雪、梅都成了报春的使者、冬去春来的象征。

但在诗人卢梅坡的笔下,二者却为争春发生了“摩擦”,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装点了春光,而且谁也不肯相让。

这种写法,实在是新颖别致,出人意料,难怪诗人无法判个高低。

诗的后两句巧妙地托出二者的长处与不足:梅不如雪白,雪没有梅香,回答了“骚人阁笔费评章”的原因,也道出了雪、梅各执一端的根据。

读完全诗,我们似乎可以看出作者写这首诗是意在言外的:借雪梅的争春,告诫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真理。

这首诗既有情趣,也有理趣,值得咏思。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12 共14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