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雪曲

作者: 卢照邻 朝代: 唐代

虏骑三秋入,关云万里平。

雪似胡沙暗,冰如汉月明。

高阙银为阙,长城玉作城。

节旄零落尽,天子不知名。

虏骑三秋入,关云万里平。

雪似胡沙暗,冰如汉月明。

高阙银为阙,长城玉作城。

节旄零落尽,天子不知名。

  卢照邻这首《雨雪曲》是一首边塞诗。

此诗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诗中所包含的戏剧化元素,表现为自相矛盾及对立世界的混合。

  诗中写冰雪将长城装扮成一个银和玉的宫殿,神仙的宫殿。

然而具有嘲讽意味的是,中国的军队正覆没在这里。

诗中恰当地保持了“省略战争”的手法,但长城的肃穆景象后面隐藏着征人大量死亡的残暴事件,而长城上空云层“平”展, “平”的另一意义是“平定”。

“节旄零落”具有讽刺意义,“零落”一词经常与秋天树木的落叶相联系。

征人们全部牺牲了,他们的旗帜像秋天的树叶一样轻柔地飘落地上,而皇帝并不知道这一切,若只看到平静景象和琼玉般关塞的读者也未观察到这一点。

他们的“名”,功名,在字面上又指征人的名字,但除了不知名的死者外,整个场面空无一人。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九月九日登玄武山 / 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作者: 卢照邻 朝代: 唐代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九月九日登上玄武山远望山河,回归故乡的心思、回归故土的热望,浓得如眼前聚集的风尘。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身在别人的家乡我们一起喝下这菊花酒,我们离家万里,望着大雁飞过的天空,心中有着一样的悲伤。

参考资料: 1、 张长青.中国古典诗词名篇文化鉴赏: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204 2、 孙建军.《全唐诗》选注 :线装书局,2002:181 3、 任国绪.初唐四杰诗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151 4、 杨佐义.每周一唐诗:长春出版社,1993:6

九月九日眺(tiào)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九月九日登上玄武山远望山河,回归故乡的心思、回归故土的热望,浓得如眼前聚集的风尘。

九月九日:即重阳节。

玄武山:蜀地山名。

眺:望,往远处看。

积风烟:极言山川阻隔,风烟弥漫。

他乡共酌(zhuó)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身在别人的家乡我们一起喝下这菊花酒,我们离家万里,望着大雁飞过的天空,心中有着一样的悲伤。

酌:饮酒。

金花酒:即菊花酒。

菊花色黄,称黄花,又称金花。

重阳节饮菊花酒,是传统习俗。

鸿雁天:鸿雁飞翔的天空。

参考资料: 1、 张长青.中国古典诗词名篇文化鉴赏: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204 2、 孙建军.《全唐诗》选注 :线装书局,2002:181 3、 任国绪.初唐四杰诗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151 4、 杨佐义.每周一唐诗:长春出版社,1993:6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这首七言绝句写诗人在旅途中过重阳,登高远望所见所感,抒发浓浓的思归的情怀。

  首句点明题旨: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高远望。

九月九日重阳节,自古以来就有登高的习俗。

游子在外,都难免思乡思归,登高远望时,当然会遥望古乡的山川。

这一句非常恰切地写出了游子此时此地的望乡动态。

次句由动态转写心情,这种“归心归望”的情怀,不是直抒胸臆抒发出来,而是寄寓在“风烟”中,一个“积”字很有分量,道出了归心归望的程度。

风烟有多浓多广,那么诗人的“归心归望”也就有多浓多广。

这样表现了诗人的归思归望是浓浓的厚厚的。

  最后两句写诗人远在他乡的高山上,和大家一起喝着节日的菊花酒,而这里与故乡身隔万里,只能伤心地望着鸿雁飞向南天。

重阳登高喝菊花酒是习俗,饮酒是叙事,而游子此时思归,难免多饮几杯,借以消乡愁,这就是事中寓情;

饮酒消乡愁,叙事中寄寓了乡愁之情。

“鸿雁天”是写景,是鸿雁南飞之景,而诗人是范阳人,雁南飞而反衬人不能北归,这就是景中含情了。

  杨慎举出此诗与王勃《蜀中九日》“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今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认为两诗雷同。

实际上,王诗与此诗正好可以参读。

王、卢的《九日》诗,虽然题材相同,构思相似,但是王诗的结句,问得痴情,问得无理而妙,表现诗入对南方生活的厌倦。

而卢诗的结句,是以雁南飞反衬人不可北归的乡思.。

都是脍炙人口的名句,但艺术特色不同,非抄袭雷同可比。

这两首诗,立意清新,情感真切,构思细密,结构完整,是唐人绝句中的名篇。

所谓“王、扬、卢、骆当时体”也。

具实卢照邻的诗,以“适意为宗”,“不以繁辞为贵”,题材广泛,深情流丽,雄劲自然,富有奇崛的幻想色彩,无论是在“初唐四杰”中还是在整个害初诗坛,都是十分突出的。

参考资料: 1、 蓝光中.民俗节日诗歌赏析集:中山大学出版社,2010:247

和王奭秋夜有所思

作者: 卢照邻 朝代: 唐代

寂寂南轩夜,悠然怀所知。

长河落雁苑,明月下鲸池。

凤台有清曲,此曲何人吹。

丹唇间玉齿,妙响入云涯。

穷巷秋风叶,空庭寒露枝。

劳歌欲有和,星鬓已将垂。

送郑司仓人蜀

作者: 卢照邻 朝代: 唐代

商人丹水北,游客锦城东。

别意还无已,寓忧自不穷。

优云朝结阵,江月夜临空。

关塞疲征马,霜氛落早鸿。

潘年三十外,蜀道五千中。

送君秋水曲,伽酒对清风。

战城南

作者: 卢照邻 朝代: 唐代

将军出紫塞,冒顿在乌贪。

笳喧雁门北,阵翼龙城南。

雕弓夜宛转,铁骑晓参驔。

应须驻白日,为待战方酣。

将军出紫塞,冒顿在乌贪。

将军骑马出了紫塞长城,去与驻扎在乌贪的冒顿作战。

笳喧雁门北,阵翼龙城南。

两军在雁门关的北面发起了战争,我军与敌军在城南布下了阵势。

雕弓夜宛转,铁骑晓参驔。

战争一夜未停,战士们的雕弓发出的鸣声抑扬动听,铁骑的奔跑声到次日天亮还未断绝。

应须驻白日,为待战方酣。

战士们晚上浴血奋战,白天本应驻地休息,但他们并未停下来,只等作战胜利再好好地睡上一觉。

参考资料: 1、 郭茂倩编.乐府诗集 插图本:万卷出版公司,2009.03:第25页 2、 范凤驰著.新选唐诗精华: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01:第13-14页 3、 蓝光中编著.历代诗歌选读 上卷:中山大学出版社,2011.01:第139页 4、 更生选注.历朝边塞军旅诗:定西番卷:华夏出版社,2000年01月第1版:第98页

将军出紫塞,冒顿在乌贪。

将军骑马出了紫塞长城,去与驻扎在乌贪的冒顿作战。

战城南:汉乐府《铙歌》名,内容描写战争的伤亡景象。

后人以此题作诗,亦多写战争。

紫塞:泛言边塞。

崔豹《古今注》卷上:“秦筑长城,土色皆紫,汉塞亦然,故称紫塞焉。

”冒顿(mò dú):即冒顿单于,秦末汉初匈奴的首领,此泛指敌酋。

乌贪:汉西域国名,乌贪訾离国之省称。

《汉书·西域传》下:“乌贪訾离国,王治于娄谷。

”其境在今新疆伊犁河流域。

此借指敌人的根据地。

笳喧雁门北,阵翼龙城南。

两军在雁门关的北面发起了战争,我军与敌军在城南布下了阵势。

笳喧:胡笳的弹奏声。

笳:匈奴乐器,即胡笳。

雁门:山名,亦关名,故址在今山西阳高县北,自古即为戍守重地。

阵翼:战阵的两侧。

龙城:此借指敌方的首府。

雕弓夜宛转,铁骑晓参驔。

战争一夜未停,战士们的雕弓发出的鸣声抑扬动听,铁骑的奔跑声到次日天亮还未断绝。

雕弓:雕刻有花纹之弓,此代指携带雕弓的士兵。

宛转:犹蜿蜒,队列行进曲折延伸的样子。

铁骑:披挂铁甲的精锐骑兵。

驿:马脚胫参有长毫之称。

参驔:检查马匹铠甲等。

参,检验。

对于该词组读音有两种看法,一说“cāndiàn”,另说“cāntán”。

应须驻白日,为待战方酣。

战士们晚上浴血奋战,白天本应驻地休息,但他们并未停下来,只等作战胜利再好好地睡上一觉。

驻白日:用鲁阳挥戈退日典故。

鲁阳,战国时楚之县公,传说他曾挥戈使太阳退回。

《淮南子·览冥训》:“鲁阳公与韩构难,战酣,日暮,援弓而挥之,日为之退三舍。

”(一舍等于三十里)于是二人继续战斗。

为待:为的是等待,战方酣:战斗正激烈。

参考资料: 1、 郭茂倩编.乐府诗集 插图本:万卷出版公司,2009.03:第25页 2、 范凤驰著.新选唐诗精华: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01:第13-14页 3、 蓝光中编著.历代诗歌选读 上卷:中山大学出版社,2011.01:第139页 4、 更生选注.历朝边塞军旅诗:定西番卷:华夏出版社,2000年01月第1版:第98页

行路难

作者: 卢照邻 朝代: 唐代

君不见长安城北渭桥边,枯木横槎卧古田。

昔日含红复含紫,常时留雾亦留烟。

春景春风花似雪,香车玉舆恒阗咽。

若个游人不竞襻,若个倡家不来折。

倡家宝袜蛟龙帔,公子银鞍千万骑。

黄莺一向花娇春,两两三三将子戏。

千尺长条百尺枝,丹桂青榆相蔽亏。

珊瑚叶上鸳鸯鸟,凤凰巢里雏鹓儿。

巢倾枝折凤归去,条枯叶落狂风吹。

一朝零落无人问,万古摧残君炬知?

人生贵贱无终始,倏忽须臾难久恃。

谁家能驻西山日?

谁家能堰东流水?

汉家陵树满......更多

君不见长安城北渭桥边,枯木横槎卧古田。

昔日含红复含紫,常时留雾亦留烟。

春景春风花似雪,香车玉舆恒阗咽。

若个游人不竞襻,若个倡家不来折。

倡家宝袜蛟龙帔,公子银鞍千万骑。

黄莺一向花娇春,两两三三将子戏。

千尺长条百尺枝,丹桂青榆相蔽亏。

珊瑚叶上鸳鸯鸟,凤凰巢里雏鹓儿。

巢倾枝折凤归去,条枯叶落狂风吹。

一朝零落无人问,万古摧残君炬知?

人生贵贱无终始,倏忽须臾难久恃。

谁家能驻西山日?

谁家能堰东流水?

汉家陵树满秦川,行来行去尺哀怜。

自昔公卿二千石,咸拟荣华一万年。

不见朱唇将白貌,惟闻素棘与黄泉。

金貂有时须换酒,玉尘但摇莫计钱。

寄言坐客神仙署,一生一死交情处。

苍龙阙下君不来,白鹤山前我应去。

云间海上邈难期,赤心会合在何时?

但愿尧年一百万,长作巢由也不辞!

  从汉“柏梁体”开始,叹收六朝声律对仗,七言诗逐渐赶上五言诗;

并从初唐开始分流,为新兴近体律绝,和乐府歌行。

“初唐四杰”对七言古诗也作出巨大贡献。

卢照邻的《长安古意》与《行路难》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在卢照邻之前,鲍照就作过一首七言《行路难》,仄声促韵与长句宛转,充分表达悒郁不平之气。

卢照邻这一首从容舒展,徐缓不迫,多次转韵;

其声律、修辞、与对仗明显受六朝诗歌影响,从中也反映了诗风转变期的艺术特点。

  全诗共四十句,分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万古摧残君讵知?

”“长安城北渭桥边”为虚指,即物起兴,从眼前横槎、枯木倒卧古田引起联想,“昔日”领起下文十六句,对“枯木”曾经拥有的枝繁叶茂,溢彩流芳的青春岁月,进行淋漓尽致的铺陈与渲染。

围绕着它“千尺长条百尺枝”,有黄莺戏春,凤凰来巢,鸳鸯双栖,高贵的丹桂青榆也依附庇荫,更有香车宝马时常经过,马蹄声断续相闻;

富有而轻薄的公子,妖冶的倡女,纷趋竞骛,攀龙附凤。

诗人以工整的结构,华丽的语言,为我读者展现了初唐长安城内繁荣市井,骄奢生活的世态风情全卷,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却又清醒地感觉到诗人冷静的态度。

从行文遣辞看,整齐的偶句与变换的角度,避免了呆滞散乱;

层迭的词句增添了构图的对衬感与节奏感。

末两句是全诗关键,也是主旨所在。

从现实的“一朝零落无人问”,由此及彼提出“万古摧残君讵知”,已如桓温当年“树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普遍人生感喟,将比兴之义进一步升华了。

  第二部分从“人生贵贱无终始”到末句,由隐而显,喻体“枯木”显现为本体“人生”。

“终始”指无限。

转瞬即逝的人生与悠久无限的岁月,这对亘古不变的自然矛盾造成人们心灵的困惑,一系列抒情意象即由此展开。

“谁家”以下(至“赤心会合在何时”)运用超时空框架,不断变换叙述角度,使生死枯荣的单一主题,形成多元层次与丰富内涵。

先写时光流水,无人能阻,再写改朝换代,秦川汉陵,无可奈何;

再写富贵公卿,顷刻归于青棘黄泉。

由此进一步指出富贵不可骄,交情不足恃,都用复迭或对比手法。

金貂换酒为李白《将进酒》所本;

“玉尘”指玉骢马扬起的飞尘,狂饮与游冶似乎已解生死,其实正说明了无法排遣的苦闷。

既然功名利禄都只是过眼云烟,就只好求友访仙以解心中积怨。

因此,唐代盛行道教,许多官僚士大夫接受道教。

诗人说:纵然平日有生死交情,但只要大限到来,你未抵“苍龙阙下”(苍龙,东方之神,二十八宿东七星总称),我则已羽化白鹤山前。

至于云间海上的仙山,长生不死的仙丹,更是飘缈难觅。

  道家与佛家都有转世说,即使退一步寻求“赤子”重生,要到什么时候呢?

表面是消极、苦闷乃至放浪形骸,其实仍融注了对人生热烈执着的追求,因此结末两句“但愿尧年一百万,长作巢由也不辞!

”尧年,代长寿;

巢由,巢父与许由,古时隐士。

“但愿”“长作”可见其辞情恳切。

卢照邻因服丹中毒,手足痉挛,最终不堪恶疾所苦,自投颍水,这里似有忏悟,只祈求正常人的健康长寿,不奢求富贵荣华与长生不死。

  初唐四杰对于诗体诗风的转变,最突出之贡献是扩大了时空境界,将目光由宫廷移向社会,转向丰富多彩的现实人生。

他们对历史、对人生、对物质、对理想都常常有发人深省的理解与阐释,使诗歌气势宏远,哲理性强,有很深的社会意义。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补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年6月版,第15-17页

文翁讲堂

作者: 卢照邻 朝代: 唐代

锦里淹中馆,岷山稷下亭。

空梁无燕雀,古壁有丹青。

槐落犹疑市,苔深不辨铭。

良哉二千石,江汉表遗灵。

于时春也,慨然有江湖之思,寄赠柳九陇

作者: 卢照邻 朝代: 唐代

提琴一万里,负书三十年。

晨攀偃蹇树,暮宿清泠泉。

翔禽鸣我侧,旅兽过我前。

无人且无事,独酌还独眠。

遥闻彭泽宰,高弄武城弦。

形骸寄文墨,意气托神仙。

我有壶中要,题为物外篇。

将以贻好道,道远莫致旃。

相思劳日夜,相望阻风烟。

坐惜春华晚,徒令客思悬。

水去东南地,气凝西北天。

关山悲蜀道,花鸟忆秦川。

天子何时问,公卿本亦怜。

自哀还自乐,归薮复归田。

海屋银为栋,云车电作鞭。

倘遇鸾将鹤,......更多

中和乐九章。歌南郊第四

作者: 卢照邻 朝代: 唐代

虔郊上帝,肃事圆丘。

龙驾四牡,鸾旗九斿。

钟歌晚引,紫炀高浮。

日丽苍璧,云飞鸣球。

皇之庆矣,万寿千秋。

相和歌辞。王昭君

作者: 卢照邻 朝代: 唐代

合殿恩中绝,交河使渐稀。

肝肠辞玉辇,形影向金微。

汉宫草应绿,胡庭沙正飞。

愿逐三秋雁,年年一度归。

12345 共166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