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著赴豫章别驾同舍饯别用二工部天上秋期

作者: 崔与之 朝代: 宋代

精神炯炯一癯仙,弭笔蓬莱最上颠。

光大声名揭如日,老臣议论可回天。

星辰直上亨衢称,负月平分去意坚。

愧我衰颜归未得,两旬三作送行篇。

送夔门丁帅赴召

作者: 崔与之 朝代: 宋代

议论方前席,功名早上坡。

去帆瓜蔓水,遗爱生枝歌。

同志晨星少,孤愁暮雨多。

倚风穷望眼,碧色涉平莎。

张秘书分符星渚同舍乌别用山谷晚风池莲香度

作者: 崔与之 朝代: 宋代

堂堂间世英,大名赫而烜。

全才得之天,学力培其本。

孤高壁万仞,清郁兰九畹。

胸中富甲兵,驰聚菁华苑。

文武康济才,孤忠尤蹇蹇。

入可运筹幄,出可临边阃。

自许何太廉,一麾江湖远。

我来陪隽游,方恨合并晚。

盍簪遽分袂,此情殊缱绻。

高牙奉亲行,天凉彩舆稳。

庐山横几案,道院庶嘉遁。

金弧夜腾光,三边兵未偃。

岂不念王室,罄此忠赤悃。

当馈屡兴欢,追锋必于反。

江梅小春时,斑衣照归衮。

寄黄州赵驾庚辰入蜀舟次黄冈适赵倅奇夫檄行

作者: 崔与之 朝代: 宋代

铜梁玉壘碧云端,尺舸西风两鬓残。

世道多岐今已惯,人生一见古来难。

丈夫不作谋身外,巧匠那能袖手看。

月白风清雪堂梦,银波万顷卧龙寒。

嘉定甲戌正月以金部郎分阃东淮正当金虏弃巢

作者: 崔与之 朝代: 宋代

来到庐山日日阴,斜风细雨乱云深。

移舟夜壑人间世,荷锸春郊物外心。

要把封疆安社稷,谁教轩冕换山林。

殷勤招隐知深意,五老朝来露玉簪。

水调歌头·题剑阁

作者: 崔与之 朝代: 宋代

万里云间戍,立马剑门关。

乱山极目无际,直北是长安。

人苦百年涂炭,鬼哭三边锋镝,天道久应还。

手写留屯奏,炯炯寸心丹。

对青灯,搔白发,漏声残。

老来勋业未就,妨却一身闲。

梅岭绿阴青子,蒲涧清泉白石,怪我旧盟寒。

烽火平安夜,归梦到家山。

万里云间戍,立马剑门关。

乱山极目无际,直北是长安。

人苦百年涂炭,鬼哭三边锋镝,天道久应还。

手写留屯奏,炯炯寸心丹。

对青灯,搔白发,漏声残。

老来勋业未就,妨却一身闲。

梅岭绿阴青子,蒲涧清泉白石,怪我旧盟寒。

烽火平安夜,归梦到家山。

  南宋名臣崔与之是广州人,一直被称为“粤词之视”。

他开创了的“雅健”为宗旨的岭南词风,对后世岭南词人影响很大。

南宋后期的李昂英、赵必王象、陈纪等人,便是这种“雅健”词风的直接继承者。

这首词苍凉沉郁,感慨良多,感情与风格都与陆游、辛弃疾、陈亮的词相近。

由于崔与之僻处岭南,存词甚少,故鲜为人知。

  “万里云间戍,立马剑门关。

”起句居高临下,气势恢宠,形成全词的豪迈基调。

“万里”,写地域之远:“云间”,写地势之高:“戍”,正点出崔与之的安抚使身份。

剑门关为川陕间重要关隘,是兵家必争之地。

词人于此“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军事要地立马,极目骋怀,自多感慨。

以下笔锋一转,由豪迈转为苍凉。

“乱山”二句,语本杜甫“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小寒食舟中作》)。

长安是汉唐旧都,古代诗词中常用以指代京城,此即指北宋京城汴京(今河南开封)。

长安在剑阁北面,亦早入金手,故“直北是长安”句,既是实指,又是借指,一语双关。

句中虽无“愁看”二字,而愁绪自在其中。

乱山无际,故都何在?

“直北”五字,似是淡淡道来,实则包含着无穷的悲愤,无穷的血泪。

接下去,词人便承此发挥,描写金兵入犯给人民带来的巨大苦难。

  “人苦百年涂炭,鬼哭三边锋镝”,二句概括了宋朝自南渡以来中原人民的悲惨遭遇。

中原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边境地方更因战乱频仍,死者不计其数。

“鬼哭”句,正是写边境一带“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杜甫)《兵车行》的悲惨情况。

这两句把战乱之苦描写得淋漓尽致,使读者感同身爱,激起对敌人的义愤。

接着作者笔锋一转,明确表示:天道好还,否极泰来,胡运是不会长久的,苦难的日子应该到尽头了!

“天道久应还”五字铿锵有力,稳操胜券,流露出作者对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

与陆游“逆虏运尽行当平”,“如见万里烟尘清”(《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怀有同样迫切的期望。

  紧接着,作者由对北方人民的思念和关注,进而联想到自己的职责,表示要亲写奏章,留在四川屯守御金,使他管辖下的一方百姓,不受金人的侵害。

“手写”二句豪气干云,壮怀激烈,字字作金石声,具见作者忧国忧民的一片赤诚。

真是热血沸腾,肝胆相照!

  下阕以“对青灯,搔白首,漏声残”三个短句作过片,写出作者赋词时的环境气氛:青灯荧荧,夜漏将尽。

三句中,重点放在“搔白首”三字上;

由此而引出“老来勋业未就,妨却一身闲”的慨叹。

这里的“勋业”,并非指一般的功名,而是指收复失地的大业。

这与陆游“华发苍颜羞自照”,“逆胡未灭心未平”(《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的意思一样。

由于“老来勋业未就”,因此作者原来打算功成身退,归老林泉的愿望便落空了。

北宋名臣范仲淹戍边时,曾有感于自己未能象后汉的窦宪一样,北逐匈奴,登燕然山,勒石记功而还,而慨叹“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渔家傲》)。

崔与之亦有此感慨。

虽然他对家乡十分思念,但抗金守土的责任感,又使他不得不继续留在异乡。

他感到有负故乡的山水,仿佛广州白云山上蒲涧的流泉,粤北梅岭上青青的梅子,都在责备他忘了归隐田园的旧约了。

句中的“旧盟寒”,指的是背信弃义之意。

“怪我旧盟寒”五字,是对“妨却一身闲”句的照应。

“怪”、“妨”二字甚佳,能把作者“老来勋业未就”,思家而不得归的矛盾复杂心境,委婉地表达出来。

这两句貌似闲适,内里却是跳动着作者的报国丹心的。

  末二句“烽火平安夜,归梦绕家山”,对上述意思再加深一层,意思是说:请不要责备我负约吧,在“逆胡未灭”、烽烟未息之时,我又能归去?

其实我无时无刻都在想念故乡,每当战事暂宁的“烽火平安夜”,我的梦魂就回到故乡去了!

这两句思家情深,报国意切,十字融为一体。

以此收束全词,使人回味无穷。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等著.《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年版(2010年5月重印):第1776-1777页

柴秘书分符章贡同舍饯别用蔡君谟世闲万事皆

作者: 崔与之 朝代: 宋代

玉立蓬山巅,声望高一世。

清秋玉壶露,耿耿无织翳,中流屹砥柱,愈激而愈厉。

平生学古胸,非为次身计。

中边事方殷,命脉实关击。

忧世危明主,谁流洛阳涕。

直谏逆批鳞,言言皆献替。

胡为厌承明,奶飞能且锐。

有山服而取,雄跨虎头势。

兆民困科扰,椎剥已无艺。

独獠丛篁中,跳梁无虚岁。

弄印无以易,要起百年弊。

西风吹马耳,新凉雨初霁。

尺劄闻先声,远氓已怀惠。

旌旗簇小队,画戟森兵卫。

一方覆盂安,中原谁共济。

顾我亦漫仕,空山......更多

贺新郎(寿转运使赵公汝燧)

作者: 崔与之 朝代: 宋代

雨过云容扫。

使星明、德星高揭,福星旁照。

槐屋犹暄梅正熟,最是清和景好。

望金节、云间缥缈。

和气如春清似水,漾恩波、沾渥天南道。

晨鹊噪,有佳报。

天家黄纸除书到。

便归来、升华天下,安边养洁。

好是六逢初度日,碧落笙歌会早。

遍西郡、欢声多少。

人道菊坡新酝美,把一觞、满酌歌难老。

瓜样大,安期枣。

陈秘书分符星渚同饯别用杜甫老手便剧郡之句

作者: 崔与之 朝代: 宋代

天生一代奇,人瑞国之宝。

少游翰墨场,声誉日杲杲。

蟠胸三万卷,致君应有道。

怀璧掩其光,几书州县考。

翩翩凤新雏,飞上群玉岛。

郎星粲光躔,同舍未为老。

自诡乘一障,决计何太早。

分以星子符,庐阜足幽讨。

荣途竞奔逐,砥柱回澜倒。

自顾孤危踪,归意万浩浩,白头频送客,可以慰离抱。

江头潮正平,西风一帆好。

嘉定庚辰正月二日杨尚书率同年团拜于西湖之

作者: 崔与之 朝代: 宋代

雪里同骑白玉鳌,湖山人物一时高。

银潢下泻波千顷,宝鉴帝开水半篙。

我欲乘风惊老大,谁将翦水戏儿曹。

梅花纸帐扁舟构,但觉归心长羽毛。

1234 共38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