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看花 文
晚春过崔驸马东园 文
宿临江驿(一作宿江上,一作宿溪中驿) 文
律僧 文
寒食夜寄姚侍郎 文
杂曲歌辞·远别离 文
凉州词三首 文翻译赏
春别曲 文翻注译赏
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
江头橘树君自种,那不长系木兰船。
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
长江春水碧绿如染料,刚刚破出水面的点点荷叶只有铜钱大小。
江头橘树君自种,那不长系木兰船。
自己在那江头种下的橘树,也无法拴住将要远行的小舟。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白马非马译注,作者邮箱:930331075@qq.com
长江春水绿堪(kān)染,莲叶出水大如钱。
堪:能,可。
钱:指铜钱。
江头橘树君自种,那不长系木兰船。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白马非马译注,作者邮箱:930331075@qq.com
长江春水绿堪(kān)染,莲叶出水大如钱。
长江春水碧绿如染料,刚刚破出水面的点点荷叶只有铜钱大小。
堪:能,可。
钱:指铜钱。
江头橘树君自种,那不长系木兰船。
自己在那江头种下的橘树,也无法拴住将要远行的小舟。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白马非马译注,作者邮箱:930331075@qq.com
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
江头橘树君自种,那不长系木兰船。
长江中春水碧绿,颜色浓得简直可以作为染料,荷叶刚刚长出水面,一个个才有铜钱那么大。
诗句写暮春景色,可引用以表现江南春景,或只用作表示暮春时节。
以“堪染”表现色彩之浓重,其夸张手法可作借鉴。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凉州词三首·其三 文翻注译赏
凤林关里水东流,白草黄榆六十秋。
边将皆承主恩泽,无人解道取凉州。
凤林关里水东流,白草黄榆六十秋。
流经凤林关的河水向东流去,白草、黄榆树已经生长了六十年。
边将皆承主恩泽,无人解道取凉州。
边城的将士都承受主上的恩惠赏赐,却没有人知道去夺回凉州。
参考资料: 1、 百度百科.中国网络文学联盟
凤林关里水东流,白草黄榆(yú)六十秋。
风林关:在唐代陇右道的河州(治所在今甘肃临夏)境内。
位于黄河南岸。
白草:北地所生之草,似莠而细,干熟时呈白色,为牛羊所喜食。
黄榆:乔木名,树皮黄褐色。
叶,果均可食。
六十秋:从吐蕃全部占领陇右之地至作者写诗之时,已过去了六十年之久。
边将皆承主恩泽,无人解道取凉州。
恩泽:恩惠赏赐。
凉州:唐陇右道属州,治所在今甘肃武威。
代宗宝应、广德年间沦于吐蕃之手。
此地以凉州泛指陇右失地。
参考资料: 1、 百度百科.中国网络文学联盟
凤林关里水东流,白草黄榆(yú)六十秋。
流经凤林关的河水向东流去,白草、黄榆树已经生长了六十年。
风林关:在唐代陇右道的河州(治所在今甘肃临夏)境内。
位于黄河南岸。
白草:北地所生之草,似莠而细,干熟时呈白色,为牛羊所喜食。
黄榆:乔木名,树皮黄褐色。
叶,果均可食。
六十秋:从吐蕃全部占领陇右之地至作者写诗之时,已过去了六十年之久。
边将皆承主恩泽,无人解道取凉州。
边城的将士都承受主上的恩惠赏赐,却没有人知道去夺回凉州。
恩泽:恩惠赏赐。
凉州:唐陇右道属州,治所在今甘肃武威。
代宗宝应、广德年间沦于吐蕃之手。
此地以凉州泛指陇右失地。
参考资料: 1、 百度百科.中国网络文学联盟
凤林关里水东流,白草黄榆六十秋。
边将皆承主恩泽,无人解道取凉州。
白居易在《西凉伎》中写道:“凉州陷来四十年,河陇侵将七千里。
平时安西万里疆,今日边防在凤翔。
缘边空屯十万卒,饱食温衣闲过日。
遗民肠断在凉州,将卒相看无意收。
”元稹的《西凉伎》也说:“一朝燕贼乱中国,河湟忽尽空遗丘。
连城边将但高会,每说此曲能不羞?
”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凉州沦陷未收的原因,是守边将领的腐败无能。
张籍的第三首诗正是表达这个思想主题,而诗的风格迥然有别。
“凤林关里水东流,白草黄榆六十秋。
”这两句写景,点明边城被吐蕃占领的时间之久,以及景象的荒凉萧瑟。
“凤林关”,在今甘肃临夏市西北。
安史之乱前,唐朝同吐蕃的交界处在凤林关以西,随着边城四镇的失守,凤林关亦已沦陷。
在吐蕃异族野蛮掠夺、横暴奴役下,凤林关内,土地荒芜,无人耕种,岁岁年年只见寒水东流,白草丛生,黄榆遍地,一片萧条。
这里,诗人既用“白草黄榆”从空间广度来写凤林关的荒凉,又用具体数字“六十秋”从时间深度来突出凤林关灾难的深重。
“六十秋”这不是夸张而是写实,从公元762年(唐代宗初年)四镇失陷,到诗人公元824年写这首诗时,已是六十年还未收复。
国土失陷如此之久,边民灾难如此之深,为什么没有收复?
原因在哪里?
由此诗人发出了深沉的感慨、愤激的谴责。
“边将皆承主恩泽,无人解道取凉州。
”前句写边将责任的重大。
“皆承主恩泽”,说明了边将肩负着朝廷的重命、享受着国家的厚禄、担负着人民的重望,守卫边境、收复失地是他们的天职。
然而六十年来失地仍在吐蕃的铁蹄下,这不是国政内虚、边力不足。
后一句直指原因:守边的将领无人提起收复凉州。
边将享受着国家优厚的待遇,却不去尽职守边、收复失地,可见其饱食终日、腐败无能。
这两句一扬一抑,对比鲜明,有力地谴责了边将忘恩负义,长期失职,实在令人可憎可恨,可悲可叹。
此诗的主旨落在最后一句,诗人不是从正面围绕主题来叙述,而是从侧面落笔,这是此诗的一个显著特色。
一、二两句从空间和时间描写边城深重的灾难,看来似乎是控诉吐蕃的侵占罪恶,而联系最后一句“无人解道取凉州”来看,诗人的用意是在用现实来谴责边将,正是他们的失职而带来的长期失陷,边将已成了历史的罪人。
第三句以鲜明的对照,严正谴责边将无才无德,面对失去的山河熟视无睹。
这一景一情,从侧面有力地突现了卒句主旨的表达,义正辞严,酣畅淋漓。
参考资料: 1、 何国治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763-764 2、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436-439
成都曲 文翻注译赏
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
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
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
锦江西面烟波浩瀚水碧绿,雨后山坡上荔枝已经成熟。
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
城南万里桥边有许多酒家,来游的人喜欢向谁家投宿?
参考资料: 1、 百度百科.搜韵网
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lì)枝熟。
锦江:在四川省,流经成都。
烟水:雾霭迷蒙的水面。
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
万里桥:桥名,在成都城南。
爱向:爱戴归向。
参考资料: 1、 百度百科.搜韵网
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lì)枝熟。
锦江西面烟波浩瀚水碧绿,雨后山坡上荔枝已经成熟。
锦江:在四川省,流经成都。
烟水:雾霭迷蒙的水面。
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
城南万里桥边有许多酒家,来游的人喜欢向谁家投宿?
万里桥:桥名,在成都城南。
爱向:爱戴归向。
参考资料: 1、 百度百科.搜韵网
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
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
这是张籍游成都时写的一首七绝,诗通过描写成都市郊的风物人情和市井繁华景况,表现了诗人对太平生活的向往。
因为这诗不拘平仄,所以用标乐府体的“曲”字示之。
锦江,以江水清澄、濯锦鲜明而著称。
它流经成都南郊,江南为郊野,江北为市区,江中有商船。
地兼繁华、幽美之胜。
诗的前两句展现诗人顺锦江西望时的美景。
新雨初霁,在绿水烟波的背景下,山头岭畔,荔枝垂红,四野飘溢清香。
那如画的景色十分诱人。
这两句写眼前景,景中含情,韵味深长,如跳动的音符,悠扬的旋律,拨动了人们的心弦。
上面写郊野景色,后两句则是由于“桥”和“酒家”的跳入眼帘,逗引起人们对市井繁华情况的想象。
桥下水入岷江流至宜宾,与金沙江合为长江,东流直达南京,唐时商贾往来,船只很多。
“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
”唐时酒家多留宿客人。
读了这两句,使人由“万里桥”而想到远商近贾,商业兴盛,水陆繁忙;
由“多酒家”想到游人往来,生意兴隆。
最后说:游人呀,你究竟选择那一酒家留宿更称心如意呢?
从这问人和自问的语气里,使人想到处处招待热情、家家朴实诚恳的风土人情和店店别具风味、各有诱人“闻香下马”的好酒。
处处酒家好,反而不知留宿何处更好了。
沈德潜说:“七言绝句,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为主;
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味外味,使人神远。
”(《说诗晬语》)张籍此诗,句句含景,景景有情,特别是后二句,近似口语,却意味深远,读后感到精警而又自然。
诗人既善于抓住富于特征的一般景物,又善于抓住思绪中最闪光的一瞬间——“游人爱向谁家宿?
”这样就能使一篇之朴,养一句之神;
一句之灵,回一篇之运。
这就是张籍“看似寻常最奇崛”之风格所在,也是诗作具有弦外音、味外味、使人神远的艺术魅力之所在。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