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扬州禅智寺 文翻译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雨过后一只蝉在聒噪,松桂飘萧气候已交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青苔长满台阶,白鸟故意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暮霭已生深树,斜阳渐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谁知这条寂静的竹西路,通向那歌吹繁华的扬州。
参考资料: 1、 陈光.杜牧诗赏读:线装书局,2007年:19页 2、 章培恒 安平秋 马樟根.杜牧诗文选译 修订版:凤凰出版社,2011年:48页
雨过一蝉噪(zào),飘萧松桂秋。
雨过后一只蝉在聒噪,松桂飘萧气候已交秋。
蝉噪:指秋蝉鸣叫。
飘萧:飘摇萧瑟。
青苔满阶砌(qì),白鸟故迟留。
青苔长满台阶,白鸟故意迟留。
阶砌:台阶。
白鸟:指通常为白色羽毛的鸟,如鹤、鹭一类的鸟。
故:故意。
迟留:徘徊不愿离去。
暮霭(ǎi)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暮霭已生深树,斜阳渐下小楼。
暮霭:黄昏的云气。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谁知这条寂静的竹西路,通向那歌吹繁华的扬州。
竹西路:指禅智寺前官河北岸的道路。
竹西,在扬州甘泉之北。
后人在此筑亭,名日竹西亭,或称歌吹亭。
歌吹是扬州:典出鲍照《芜城赋》:“车挂轊,人驾肩。
廛闬扑地,歌吹沸天。
”芜城即扬,由此化出“歌吹是扬州”。
歌吹,歌声和音乐声;
吹,指吹奏乐器。
参考资料: 1、 陈光.杜牧诗赏读:线装书局,2007年:19页 2、 章培恒 安平秋 马樟根.杜牧诗文选译 修订版:凤凰出版社,2011年:48页
南陵道中 / 寄远 文翻注译赏
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南陵的江水,满满地、慢悠悠地流荡,西风紧吹,轻云掠过,秋天即将来到身旁。
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正当客居他乡,心情孤寂凄清的时候,忽见哪家的女子独倚在临江的楼窗?
参考资料: 1、 吴鸥 等 .杜牧诗文选译 .成都 :巴蜀书社 ,1991 :107 . 2、 乔力 .唐诗精华分卷 .北京 :朝华出版社 ,1991 . 3、 贺新辉 .唐诗精品鉴赏辞典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 .
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南陵:唐县名,在今安徽省繁昌县西。
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客:作者自指。
孤迥:指孤单。
参考资料: 1、 吴鸥 等 .杜牧诗文选译 .成都 :巴蜀书社 ,1991 :107 . 2、 乔力 .唐诗精华分卷 .北京 :朝华出版社 ,1991 . 3、 贺新辉 .唐诗精品鉴赏辞典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 .
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南陵的江水,满满地、慢悠悠地流荡,西风紧吹,轻云掠过,秋天即将来到身旁。
南陵:唐县名,在今安徽省繁昌县西。
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正当客居他乡,心情孤寂凄清的时候,忽见哪家的女子独倚在临江的楼窗?
客:作者自指。
孤迥:指孤单。
参考资料: 1、 吴鸥 等 .杜牧诗文选译 .成都 :巴蜀书社 ,1991 :107 . 2、 乔力 .唐诗精华分卷 .北京 :朝华出版社 ,1991 . 3、 贺新辉 .唐诗精品鉴赏辞典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 .
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这首诗收入《樊川外集》,题一作“寄远”。
杜牧在文宗开成(835-840)年间曾任宣州团练判官,南陵是宣州属县,诗大约就写于任职宣州期间。
题称“南陵道中”,没有点明是陆路还是水程。
从诗中描写看,理解为水程似乎切当一些。
前两句分写舟行所见水容天色。
“漫悠悠”,见水面的平缓、水流的悠长,也透露出江上的空寂。
这景象既显出舟行者的心情比较平静容与,也暗透出他一丝羁旅的孤寂。
一、二两句之间,似有一个时间过程。
“水面漫悠悠”,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时的景象。
过了一会,风变紧了,云彩因为风的吹送变得稀薄而轻盈,天空显得高远,空气中也散发着秋天的凉意。
“欲变秋”的“欲”字,正表现出天气变化的动态。
从景物描写可以感到,此刻旅人的心境也由原来的相对平静变得有些骚屑不宁,由原来的一丝淡淡的孤寂进而感到有些清冷了。
这些描写,都为第三句的“客心孤迥”作了准备。
正当旅人触物兴感、心境孤迥的时候,忽见岸边的江楼上有红袖女子正在凭栏遥望。
三、四两句所描绘的这幅图景,色彩鲜明,饶有画意,不妨当作江南水乡风情画来欣赏。
在客心孤迥之时,意绪本来有些索寞无聊,流目江上,忽然望见这样一幅美丽的图景,精神为之一爽,羁旅的孤寂在一时间似乎冲淡了不少。
这是从“正是”、“谁家”这样开合相应、摇曳生姿的语调中可以感觉出来的。
至于这幅图景中的凭楼而望的红袖女子,究竟是怀着闲适的心情览眺江上景色,还是像温庭筠词中所写的那位等待丈夫归来的女子那样,“梳洗罢,独倚望江楼”,在望穿秋水地历数江上归舟呢,江上舟行的旅人并不清楚,自然也无法向读者交待,只能浑涵地书其即目所见。
但无论是闲眺还是望归,对旅人都会有所触动而引起各种不同的联想。
在这里,“红袖凭江楼”的形象内涵的不确定,恰恰为联想的丰富、诗味的隽永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这似乎告诉读者,在一定条件下,艺术形象或图景内涵的多歧,不但不是缺点,相反地还是一种优点,因为它使诗的意境变得更富含蕴、更为浑融而耐人寻味,读者也从这种多方面的寻味联想中得到艺术欣赏上的满足。
当然,这种不确定仍然离不开“客心孤迥”这样一个特定的情景,因此尽管不同的读者会有不同的联想体味,但总的方向是大体相近的。
这正是艺术的丰富与杂乱、含蓄与晦涩的一个重要区别。
参考资料: 1、 刘学锴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1095-1096 .
题木兰庙 文翻注译赏
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
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
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
花木兰女扮男装去参军打仗,一去就是十二年。
她在梦乡里,也会和女伴们一起对镜梳妆。
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
只是为了替爷从军、保家卫国,多次想回家时竭力克制着自己与边关将士大碗喝酒。
想想木兰为了安靖边烽,万里从戎,她也将会和王昭君和亲,死留青冢一样,永远博得后世敬爱!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
弯弓征战:言木兰代父征戎,勇敢善战。
“梦里”句:言木兰虽着戎装,仍思恢复和平环境下的少女生活。
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
拂云堆:《元和郡县志》:“朔方军北与突厥以河为界,河北岸有拂云堆神祠,突厥将入寇, 必先诣祠,祭酹求福。
在今内蒙古自治区的乌喇特西北,堆上有明妃祠。
明妃:指王昭君。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
花木兰女扮男装去参军打仗,一去就是十二年。
她在梦乡里,也会和女伴们一起对镜梳妆。
弯弓征战:言木兰代父征戎,勇敢善战。
“梦里”句:言木兰虽着戎装,仍思恢复和平环境下的少女生活。
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
只是为了替爷从军、保家卫国,多次想回家时竭力克制着自己与边关将士大碗喝酒。
想想木兰为了安靖边烽,万里从戎,她也将会和王昭君和亲,死留青冢一样,永远博得后世敬爱! 拂云堆:《元和郡县志》:“朔方军北与突厥以河为界,河北岸有拂云堆神祠,突厥将入寇, 必先诣祠,祭酹求福。
在今内蒙古自治区的乌喇特西北,堆上有明妃祠。
明妃:指王昭君。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
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
诗人一开头先从人物形象的外部特征落笔,用“弯弓征战”四个字,不但活灵活现地描绘出这位巾帼英雄的非凡气概和神韵,而且生动地再现了她征战十二年的戎马生涯。
接着诗人进一步把笔触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梦里曾经与画眉”。
木兰姑娘虽身着戎装,南征北战,在血与火的考验中,不愧为英雄好汉。
然而另一方面,她何尝不希望早日结束征战生涯,向往和平宁静的少女生活。
“梦里”、“画眉”形象地表达了英雄的女儿情怀和对美好生活追求的憧憬。
如果说,“弯弓征战”是表现这位巾帼英雄外在的“阳刚”之美,那么,“梦里”、“画眉”则是表示英雄内在的少女本色,使得对人物的描写入木三分,有血有肉,增强了诗的艺术魅力。
诗歌的最后,陡翻新意,生发出卓特的史论。
木兰把酒思乡的时候,居然想到了汉朝远嫁番邦和亲的明妃王昭君。
诗歌在构思上和诗意上的跳跃,细想,她们之间有着太多的相似了,正是这些相似,才能藉此来抒发花木兰内心的郁结。
一则,她们二人都是女子;
再者,二人都是离家别亲来到边塞;
更为重要的是:虽然她们的身份、经历以及到边关的原因各不一样,但是她们这两位弱女子的身上都承载着家国、民族的重大责任,她们是来为国纾难的。
这样的重任本应是男性担当的,现在却让两位红颜女子来背负,并且还要承受着离别的痛苦,在男权社会中,这是不正常的。
难怪中唐诗人戎昱在《咏史》一诗中对这一历史现象发出了如此的质问:“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
”这便是杜牧在此诗中没有直接发出,但却深蕴其中的议论,新见迭出,确实发人深省,耐人寻味。
这首咏史绝句写得很有特色,一没有引用典故,二没有发表议论,而是通过对人物形象的生动刻画和细致的心理描写,塑造了一位光彩照人的巾帼英雄的感人形象。
诗人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把女英雄的思想境界推向高峰,从而突出了这首诗的主旨。
参考资料: 1、 李月辉.《名画唐诗佳句欣赏》 :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2 :349
登乐游原 文翻注译赏
长空澹澹孤鸟没,万古销沉向此中。
看取汉家何事业,五陵无树起秋风。
长空澹澹孤鸟没,万古销沉向此中。
天空广阔无边鸟儿消失天际,古时的遗迹消失在这荒废的乐游原里。
看取汉家何事业,五陵无树起秋风。
想要报效祖国建功立业,那五陵的数目都在那萧瑟而秋风中。
参考资料: 1、 罗时进.杜牧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181-182
长空澹澹孤鸟没,万古销沉向此中。
澹澹:广阔无边的样子。
没:消失。
销沉:形迹消失、沉没。
销:同“消”,消散,消失。
此中:指乐游原四周。
看取汉家何事业,五陵无树起秋风。
事业:功业。
五陵:汉代五个皇帝的陵墓,分别为汉高祖刘邦的长陵,汉惠帝刘盈的安陵,汉景帝刘启的阳陵,汉武帝刘彻的茂陵,汉昭帝刘弗陵的平陵。
约位于现在的西安市西北。
无树:即每棵树。
参考资料: 1、 罗时进.杜牧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181-182
长空澹澹孤鸟没,万古销沉向此中。
天空广阔无边鸟儿消失天际,古时的遗迹消失在这荒废的乐游原里。
澹澹:广阔无边的样子。
没:消失。
销沉:形迹消失、沉没。
销:同“消”,消散,消失。
此中:指乐游原四周。
看取汉家何事业,五陵无树起秋风。
想要报效祖国建功立业,那五陵的数目都在那萧瑟而秋风中。
事业:功业。
五陵:汉代五个皇帝的陵墓,分别为汉高祖刘邦的长陵,汉惠帝刘盈的安陵,汉景帝刘启的阳陵,汉武帝刘彻的茂陵,汉昭帝刘弗陵的平陵。
约位于现在的西安市西北。
无树:即每棵树。
参考资料: 1、 罗时进.杜牧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181-182
长空澹澹孤鸟没,万古销沉向此中。
看取汉家何事业,五陵无树起秋风。
“长空澹澹孤鸟没,万古销沉向此中。
”上联描写了乐游原的景色,渲染了凄凉的气氛。
登临乐游原,只见孤鸟远飞;
沧海桑田,人事变迁,惟有长空永在。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体现了诗人对物是人非,夕盛今衰的感慨之情,对执政者的劝勉忠告。
诗人在此展示了永恒的宇宙对有限的人事的销蚀,深感人世盛衰、兴亡迭代、终在无限的宇宙中归于寂灭,可见诗人感慨之深。
“看取汉家何事业,五陵无树起秋风。
”下联萧瑟凄凉,衰败的景色使诗人对历史的风云变幻,人世沧桑发出由衷的感慨。
诗人从纵横两方面,即地理和历史的角度,分别进行观览与思考,从而表达出登楼临眺时触动的个人感受。
用典的修辞手法,凝练含蓄,反用汉武帝《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飞意”,言汉朝之英雄伟业皆已成历史陈迹,诗人内心对报效祖国,建功立业,驱除侵略者抱有崇高的爱国热情,感喟之情极深。
参考资料: 1、 罗时进.杜牧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181-182
秋思 文
题桃花夫人庙 文翻注译赏
细腰宫里露桃新,脉脉无言度几春。
至竟息亡缘底事,可怜金谷坠楼人。
细腰宫里露桃新,脉脉无言度几春。
细腰宫里桃花绽放一派艳丽清新,心念故国默默无语度过多少冬春。
至竟息亡缘底事,可怜金谷坠楼人。
说到底息国灭亡究竟是因为何事?
可怜金谷园殉情的绿珠这坠楼人!
参考资料: 1、 任文京.杜牧诗歌精选.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1996:135 2、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680-681
细腰宫里露桃新,脉脉无言度几春。
细腰宫:指楚王宫。
《后汉书》:“楚王爱细腰,宫中多饿死。
”露:读lù。
脉脉:读mò mò。
无言:据《左传》载,息夫人被楚文王强纳夫人后.一直一言不发。
至竟息亡缘底事,可怜金谷坠楼人。
至竟:究竟。
息亡:息国灭亡。
缘:因为。
底事:什么事。
金谷坠楼人:指绿珠。
绿珠是西晋石崇的爱妾,石崇住在金谷园(洛阳附近)中,生活豪侈,歌妓很多。
当时赵王伦专政,赵王伦的亲信孙秀派人来向石崇要绿珠,石崇说:“绿珠是我所爱,不能送人。
”孙秀生气,于是矫诏逮捕石崇。
石崇被捕时,对绿珠说:“我现在为你得罪。
”绿珠说:“我就死在你面前以报答你。
”因自投楼下而死。
参考资料: 1、 任文京.杜牧诗歌精选.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1996:135 2、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680-681
细腰宫里露桃新,脉脉无言度几春。
细腰宫里桃花绽放一派艳丽清新,心念故国默默无语度过多少冬春。
细腰宫:指楚王宫。
《后汉书》:“楚王爱细腰,宫中多饿死。
”露:读lù。
脉脉:读mò mò。
无言:据《左传》载,息夫人被楚文王强纳夫人后.一直一言不发。
至竟息亡缘底事,可怜金谷坠楼人。
说到底息国灭亡究竟是因为何事?
可怜金谷园殉情的绿珠这坠楼人!
至竟:究竟。
息亡:息国灭亡。
缘:因为。
底事:什么事。
金谷坠楼人:指绿珠。
绿珠是西晋石崇的爱妾,石崇住在金谷园(洛阳附近)中,生活豪侈,歌妓很多。
当时赵王伦专政,赵王伦的亲信孙秀派人来向石崇要绿珠,石崇说:“绿珠是我所爱,不能送人。
”孙秀生气,于是矫诏逮捕石崇。
石崇被捕时,对绿珠说:“我现在为你得罪。
”绿珠说:“我就死在你面前以报答你。
”因自投楼下而死。
参考资料: 1、 任文京.杜牧诗歌精选.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1996:135 2、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680-681
细腰宫里露桃新,脉脉无言度几春。
至竟息亡缘底事,可怜金谷坠楼人。
“细腰宫里露桃新,脉脉无言几度春。
”这一联用诗歌形象概括了息夫人的故事。
这里没有叙述,事件是通过描绘的语言和具体意象表现的。
它是根据“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的传说翻造的,也就间接指刺了楚王的荒淫。
这比直言楚宫自多一层含意。
息夫人的不幸遭遇,根源也正系于楚王的荒淫,这里,叙事隐含造语之中。
在这“楚王葬尽满城娇”的“细腰宫”内,桃花又开了。
“桃生露井上”本属成言(《宋书·乐志》),而“露桃”却翻出新的意象,似暗喻“看花满眼泪”的桃花夫人的娇面。
“无言”是事件中主要情节,古语又有“桃李无言”,这是另一层双关。
“无言”加上“脉脉(含情)”,形象生动,表达出夫人的故国故君之思及失身的悲痛。
而在无可告诉的深宫,可怜只有“无言”的桃花作她苦衷的见证了。
两句中,桃花与桃花夫人,景与情,难解难分,水乳交融,意境优美,诗味隽永。
诗人似乎要对息夫人一掬同情之泪了。
及至第三句突然转折,由脉脉含情的描述转为冷冷一问时,读者才知道那不过是欲抑先扬罢了。
“至竟(到底)息亡缘底事?
”这一问是对息夫人内心创伤的深刻揭示,这一点在息夫人对楚王问中原有所表现,却一向未被人注意。
末句从对面着墨,引出另一个女子来。
那就是晋代豪富石崇家的乐妓绿珠。
其事与息妫颇类,但绿珠对权势的反抗是那样刚烈,相形之下息夫人只见懦弱了。
这里既无对绿珠的一字赞语,也无对息妫的一字贬词,只是深情一叹:“可怜金谷坠楼人!
”然而褒贬俱在此中,令人觉得语意深远。
此外,直接对一位古代软弱女子进行指斥也不免过苛之嫌,而诗人把指责转化为对于强者的颂美,不但使读者感情上容易接受,也使诗意升华到更高的境界。
它意味着:软弱的受害者诚然可悯,还不及敢于以一死抗争者令人钦敬。
因此,此诗对人所熟知的息夫人故事重作评价,见解可谓新疑独到,同时又“不显露讥刺”,形象生动,饶有唱叹之音,富于含蓄的诗美。
揆之吴乔的两条标准,故宜称为咏史绝句的范作。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088-1090 2、 凌冰 蒋芸.唐诗断章绝唱.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4:236
早行 文赏
垂鞭信马行,数里未鸡鸣。
林下带残梦,叶飞时忽惊。
霜凝孤鹤迥,月晓远山横。
僮仆休辞险,时平路复平。
垂鞭信马行,数里未鸡鸣。
林下带残梦,叶飞时忽惊。
霜凝孤鹤迥,月晓远山横。
僮仆休辞险,时平路复平。
前四句写早行所感。
起早赶路,诗人没有明说早到什么时候,他只说自己上马启程以后,无力地垂着马鞭,而让马自己自由地前进;
走过了数里,在这么长的时间里,还未听见鸡鸣。
“林下带残梦”使人意会到诗人是由梦乡中被唤起来上路的。
以致出发以后,依然梦思缕缕,睡意绵绵,足见其赶路之早。
“叶飞时忽惊”,是对上一句诗的承接和申述,进一步强调出“早行”来。
“林下”和“叶飞”互文,只有在林下路过,才会被落叶所惊醒。
这就把行旅者早行时的情景,十分真切地描摹了出来。
第五、六句是诗人通过自己身处的环境来写早行。
“霜凝孤鹤迥,月晓远山横”正反映出晚唐时期动乱的社会现实中,诗人早行时的心理状态。
此刻天时尚早,天宇大地还笼罩于一片迷蒙的夜色之中。
这种情景,对于一个野旅行役者来说,是会产生一种孤独寂寞之感的。
前路漫漫,思绪纷乱,各种各样的操心也就油然而生。
“孤鹤”与其说是真实之景,还不如说是作者的自况。
诗人的心绪不宁、心神不定,不言而喻。
因此,这两句诗明显地表达出诗人早行时的那种特有的悲怆、孤度寂莫的心理感受。
至此,早行时的凄清气氛、早行者的孤苦情绪,情景交融地表现了出来。
后两句写作者和僮仆的交流和行为。
“僮仆休辞险”,当僮仆抱怨路途艰险,漫漫无际的时候,作者回答说“时平路复平”,当然,此“平”非彼“平”,作者结尾用这种与僮仆之间近乎玩笑般的对话作结,也正反映出了自己对于时局的忧虑和担忧。
作为晚唐的一位诗人,杜牧对于晚唐的时局有着较为深切的了解和关切,他的许多诗歌反映了这方面的内容。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