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富平伤怀 文
晨起凌严霜,恸哭临素帷。
驾言百里途,恻怆复何为。
昨者仕公府,属城常载驰。
出门无所忧,返室亦熙熙。
今者掩筠扉,但闻童稚悲。
丈夫须出入,顾尔内无依。
衔恨已酸骨,何况苦寒时。
单车路萧条,回首长逶迟。
飘风忽截野,嘹唳雁起飞。
昔时同往路,独往今讵知。
九日 文
秋夜寄邱员外 / 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 文翻注译赏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怀念你竟在这深秋的夜晚,散步咏叹多么寒凉的霜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想此刻空山中正掉落松子,幽居的友人一定还未安眠。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属:正值,适逢,恰好。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幽人:幽居隐逸的人,悠闲的人,此处指丘员外。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怀念你竟在这深秋的夜晚,散步咏叹多么寒凉的霜天。
属:正值,适逢,恰好。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想此刻空山中正掉落松子,幽居的友人一定还未安眠。
幽人:幽居隐逸的人,悠闲的人,此处指丘员外。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韦应物的五言绝句,一向为诗论家所推崇。
胡应麟在《诗薮》中说:“中唐五言绝,苏州最古,可继王、孟。
”沈德潜在《说诗晬语》中说:“五言绝句,右丞之自然、太白之高妙、苏州之古淡,并入化境。
”上面这首诗是他的五绝代表作之一。
它给予读者的艺术享受,首先就是这一古雅闲淡的风格美。
施补华在《岘佣说诗》中曾称赞这首诗“清幽不减摩诘,皆五绝中之正法眼藏也”。
它不以强烈的语言打动读者,只是从容下笔,淡淡着墨,而语浅情深,言简意长,使人感到韵味悠永,玩绎不尽。
如果就构思和写法而言,这首诗还另有其值得拈出之处。
它是一首怀人诗。
前半部分写诗人自己,即怀念友人之人;
后半部分写正在临平山学道的丘丹,即诗人所怀念之人。
首句“怀君属秋夜”,点明季节是秋天,时间是夜晚,而这“秋夜”之景与“怀君”之情,正是彼此衬映的。
次句“散步咏凉天”,承接自然,全不着力,而紧扣上句。
“散步”是与“怀君”相照应的:“凉天”是与“秋夜”相绾合的。
这两句都是写实,写出了作者因怀人而在凉秋之夜徘徊沉吟的情景。
接下来,作者不顺情抒写,就景描述,而把诗思飞驰到了远方,在三、四两句中,想象所怀念之人在此时、彼地的状况。
而这三、四两句又是紧扣一、二两句的。
第三句“山空松子落”,遥承“秋夜”、“凉天”,是从眼前的凉秋之夜,推想临平山中今夜的秋色。
第四句“幽人应未眠”,则遥承“怀君”、“散步”,是从自己正在怀念远人、徘徊不寐,推想对方应也未眠。
这两句出于想象,既是从前两句生发,而又是前两句诗情的深化。
从整首诗看,作者运用写实与虚构相结合的手法,使眼前景与意中景同时并列,使怀人之人与所怀之人两地相连,进而表达了异地相思的深情。
陆机在《文赋》中指出,作者在构思时,可以“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
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篇》中也说:“文之思也,其神远矣。
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
悄焉动容,视通万里。
”这些话说明文思是最活跃的,是不受时空限制的。
因此,在诗人笔下,同一空间里,可以呈现不同的时间;
同一时间里,也可以呈现不同的空间。
像王播的《题木兰院》:“三十年前此院游,木兰花发院新修;
如今再到经行处,树老无花僧白头”,就属于前者。
而这首韦应物的怀人诗,则属于后者。
现代的电影艺术,有时采用叠影手法来处理回忆与遥想的镜头,有时使银幕上映出两上或两个以上的画面,使观众同时看到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空间或时间里出现的不同场景。
这首诗运用的手法正与此相同。
它使读者在一首诗中看到两个空间,既看到怀人之人,也看到被怀之人,既看到作者身边之景,也看到作者遥想之景,从而把异地相隔的人和景并列和相连在一起,说明千里神交,有如晤对,故人虽远在天涯,而想思却近在咫尺。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述园鹿 文
送五经赵随登科授广德尉 文
送姚孙还河中 文
将往滁城恋新竹,简崔都水示端 文
拟古诗十二首 文
辞君远行迈,饮此长恨端。
已谓道里远,如何中险艰。
流水赴大壑,孤云还暮山。
无情尚有归,行子何独难。
驱车背乡园,朔风卷行迹。
严冬霜断肌,日入不遑息。
忧欢容发变,寒暑人事易。
中心君讵知,冰玉徒贞白。
黄鸟何关关,幽兰亦靡靡。
此时深闺妇,日照纱窗里。
娟娟双青娥,微微启玉齿。
自惜桃李年,误身游侠子。
无事久离别,不知今生死。
峨峨高山巅,浼浼青川流。
世人不自悟,驰谢如惊飍. 百金非所......更多
闻雁 文翻注译赏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故园远隔云山究竟在何处?
归思悠长上心头情满胸怀。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淮南秋雨绵绵的漫漫长夜,高斋独坐听雁声阵阵传来。
参考资料: 1、 汪正楚.中华唐诗传世名作一千首.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1:226 2、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404 3、 赵海丽 于红景 赵永枫.中国教育文言文全解.延边:延边人民出版社,2008:121
故园渺(miǎo)何处,归思方悠哉。
故园:指作者在长安的家。
眇:仔细地察看。
方:刚开始。
悠:远。
淮南秋雨夜,高斋(zhāi)闻雁来。
淮南:作者所在地滁州(今安徽省滁州市,位于淮河南岸)。
高斋:楼阁上的书房。
闻雁:听到北来的雁叫声。
参考资料: 1、 汪正楚.中华唐诗传世名作一千首.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1:226 2、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404 3、 赵海丽 于红景 赵永枫.中国教育文言文全解.延边:延边人民出版社,2008:121
故园渺(miǎo)何处,归思方悠哉。
故园远隔云山究竟在何处?
归思悠长上心头情满胸怀。
故园:指作者在长安的家。
眇:仔细地察看。
方:刚开始。
悠:远。
淮南秋雨夜,高斋(zhāi)闻雁来。
淮南秋雨绵绵的漫漫长夜,高斋独坐听雁声阵阵传来。
淮南:作者所在地滁州(今安徽省滁州市,位于淮河南岸)。
高斋:楼阁上的书房。
闻雁:听到北来的雁叫声。
参考资料: 1、 汪正楚.中华唐诗传世名作一千首.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1:226 2、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404 3、 赵海丽 于红景 赵永枫.中国教育文言文全解.延边:延边人民出版社,2008:121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
”首二句言诗人雨夜思归。
秋天的雨夜漫长而又寂寥,诗人独坐在高斋之中,孤灯长伴,孤影为侣,静静地听着外面渐渐沥沥的秋雨。
窗外一片漆黑,只有雨打梧桐的声音。
孤清的夜,深秋的凄寒,还有空寂的高斋,在这样一种萧瑟凄寂的环境气氛之中,诗人不免要触动羁旅他乡、远游为宦的思乡情思。
诗人的家乡在长安,而此时却在远离家乡两千余里的滁州为官,“眇”字反映诗人内心的无奈情态,因为云山阻隔、归路迢递,即使在白天登楼引颈也无法看到故园,更何况是暗夜沉沉。
故园的渺远,本来就和归思的悠长构成正比,再加上这漫漫长夜、绵绵秋雨,就更使这“归思”无穷无已、悠然不尽了。
“方悠”二字表明清寂的氛围,加深了思乡之愁。
“哉”是诗人久恩难平的叹息,这个长长的叹息,道尽了无尽思念的深渊。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这两句言闻雁而归思愈浓。
“淮南”与第一句的“故园”相对,由思念中的故园回到今天为宦的淮南,落笔高妙。
“秋雨”交待独坐时的清凉环境,“夜”既是表明时间很晚,是夜深人静的时候,也从侧面显露诗人贬谪滁州的苦痛如同黑夜一般。
正当怀乡之情不能自控的时候,独坐高斋的诗人又听到了自远而近的雁叫声。
这声音在寂寥的秋雨之夜,显得分外凄清,撩动诗人无尽的乡愁,使因思乡而永夜不寐的诗人浮想联翩,触绪万端,更加悲怆万分。
诗写到这里,戛然而止,对“闻雁”而引起的感触不着一字,留下的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结尾。
沈德潜《说诗晬语》云:“五言绝句,右丞之自然,太白之高妙,苏州之古澹,并入化机。
”“古澹”很好地概括了韦应物五言绝句的风格特征。
在这首诗中,体现了诗人古澹的艺术风格。
整首诗是一幅清淡的思乡图,清冷的夜晚,清凄的秋风,清寒的秋雨,清寂的高斋和清孤的人影,构成一种高古澹远的意境。
此诗结构巧夺天工,含蓄委婉,先写“故园”,后写“淮南”,先托出“悠”思,后衬以“雁”鸣,就是在这样巧妙的安排中,使诗歌很短,但人的情思却句句深入,层层递进。
另外,诗歌的情思表面触发的是乡愁,但结合诗人被贬滁州的事实。
还可以从诗歌中体会出诗人对现实的不满情绪,这种情绪又完美地融入到萧瑟凄清的秋声秋意之中。
参考资料: 1、 谢真元.唐诗300首鉴赏 汉英对照.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6: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