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 文
江陵愁望寄子安 / 江陵愁望有寄 文翻注译赏
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
在一个凄清的深秋,枫叶漂浮于江水之上。
这时一阵西风吹来,漫山的树木发出萧萧之声,闻见此景,小女子我伤感了。
极目远眺,见江桥掩映于枫林之中。
日已垂暮,咋还不见情郎乘船归来。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不见情郎归,小女子我焦灼了。
我对情郎的思念如西江之水延绵不绝,流水有多长,我的思念就有多久。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mù)帆迟。
掩映:时隐时现,半明半暗。
暮帆:晚归的船。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忆君”二句:同南唐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与北宋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表现手法相似。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mù)帆迟。
在一个凄清的深秋,枫叶漂浮于江水之上。
这时一阵西风吹来,漫山的树木发出萧萧之声,闻见此景,小女子我伤感了。
极目远眺,见江桥掩映于枫林之中。
日已垂暮,咋还不见情郎乘船归来。
掩映:时隐时现,半明半暗。
暮帆:晚归的船。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不见情郎归,小女子我焦灼了。
我对情郎的思念如西江之水延绵不绝,流水有多长,我的思念就有多久。
“忆君”二句:同南唐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与北宋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表现手法相似。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鱼玄机这首《江陵愁望寄子安》载于《全唐诗》卷八〇四。
下面是中国李白研究学会理事、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周啸天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建安诗人徐干有著名的《室思》诗五章,第三章末四句是:“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
思君如流水,无有穷已时。
”后世爱其情韵之美,多仿此作五言绝句,成为“自君之出矣”一体。
女诗人鱼玄机的这首写给情人的诗,无论从内容、用韵到后联的写法,都与徐干《室思》的四句十分接近。
但体裁属七绝,可看作“自君之出矣”的一个变体。
惟其有变化,故创获也在其中了。
五绝与七绝,虽同属绝句,二体对不同风格的适应性却有较大差异。
朱自清说:“论七绝的称含蓄为‘风调’。
风飘摇而有远情,调悠扬而有远韵,总之是余味深长。
这也配合着七绝的曼长的声调而言,五绝字少节促,便无所谓风调。
”(《唐诗三百首指导大概》)读鱼玄机这首诗,觉着它比《自君之出矣》多一点什么的,正是这里所说的“风调”。
本来这首诗也很容易缩成一首五绝:“枫叶千万枝,江桥暮帆迟。
忆君如江水,日夜无歇时”,字数减少而意思不变,但总感到少一点什么,也是这里所说的“风调”。
试逐句玩味鱼诗,看每句多出两字是否多余。
首句以江陵秋景兴起愁情。
《楚辞·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枫,极目千里兮伤春心。
”枫生江上,西风来时,满林萧萧之声,很容易触动人的愁怀。
“千枝复万枝”,是以枫叶之多写愁绪之重。
它不但用“千”“万”数字写枫叶之多,而且通过“枝”字的重复,从声音上状出枝叶之繁。
而“枫叶千万枝”字减而音促,没有上述那层好处。
“江桥掩映──暮帆迟”。
极目远眺,但见江桥掩映于枫林之中;
日已垂暮,而不见那人乘船归来。
“掩映”二字写出枫叶遮住望眼,对于传达诗中人焦灼的表情是有帮助的。
词属双声,念来上口。
有此二字,形成句中排比,声调便曼长而较“江桥暮帆迟”为好听。
前两句写盼人不至,后两句便接写相思之情。
用江水之永不停止,比相思之永无休歇,与《室思》之喻,机杼正同。
乍看来,“西江”、“东流”颇似闲字,但减作“忆君如流水,日夜无歇时”,比较原句便觉读起来不够味了。
刘方平《春怨》末二句云:“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千条尽向西”,晚清王闿运称赞说“以东、西二字相起,(其妙)非独人不觉,作者也不自知也”,“不能名言,但恰入人意。
”(《湘绮楼说诗》)鱼玄机此诗末两句妙处正同。
细味这两句,原来分用在两句之中非为骈偶而设的成对的反义字(“东”“西”),有彼此呼应,造成抑扬抗坠的情调,或擒纵之致的功用,使诗句读来有一唱三叹之音,亦即所谓“风调”。
而删芟这样字面,虽意思大致不差,却必损韵调之美。
因此鱼玄机此诗每句多二字,有助于加强抒情效果,它们充分发挥了作用。
所以比较五绝“自君之出矣”一体,艺术上正自有不可及之处。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1346-1347 .
赠邻女 / 寄李亿员外 文翻注译赏
羞日遮罗袖,愁春懒起妆。
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
枕上潜垂泪,花间暗断肠。
自能窥宋玉,何必恨王昌?
羞日遮罗袖,愁春懒起妆。
美丽的邻家女子,白天时用衣袖遮住脸,春日里更添惆怅,懒得装扮,都是有原因的。
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
她深深慨叹着,像她这样的女子,在人世间求得无价的珍宝,是很容易办到的事,而想要获得一个志诚的心灵伴侣,却是如此的困难。
枕上潜垂泪,花间暗断肠。
为此她夜夜在枕上暗自垂泪感伤,为此她经过花丛间也不免有了断肠的思量。
自能窥宋玉,何必恨王昌?
然而,既然已有了这样的才貌,那么,只要再鼓起勇气,主动争取,便是宋玉这样的才子也能求得的,又何必怨恨王昌这样的才子,若即若离的态度呢?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下)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年10月版 :第1971页 .
羞日遮罗袖(xiù),愁春懒起妆。
遮罗袖:一作“障罗袖”。
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
枕上潜垂泪,花间暗断肠。
自能窥(kuī)宋玉,何必恨王昌?
宋玉:战国楚辞赋家,屈原弟子,著录赋十六篇,颇多亡佚。
王昌:唐人习用。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下)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年10月版 :第1971页 .
羞日遮罗袖(xiù),愁春懒起妆。
美丽的邻家女子,白天时用衣袖遮住脸,春日里更添惆怅,懒得装扮,都是有原因的。
遮罗袖:一作“障罗袖”。
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
她深深慨叹着,像她这样的女子,在人世间求得无价的珍宝,是很容易办到的事,而想要获得一个志诚的心灵伴侣,却是如此的困难。
枕上潜垂泪,花间暗断肠。
为此她夜夜在枕上暗自垂泪感伤,为此她经过花丛间也不免有了断肠的思量。
自能窥(kuī)宋玉,何必恨王昌?
然而,既然已有了这样的才貌,那么,只要再鼓起勇气,主动争取,便是宋玉这样的才子也能求得的,又何必怨恨王昌这样的才子,若即若离的态度呢?
宋玉:战国楚辞赋家,屈原弟子,著录赋十六篇,颇多亡佚。
王昌:唐人习用。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下)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年10月版 :第1971页 .
羞日遮罗袖,愁春懒起妆。
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
枕上潜垂泪,花间暗断肠。
自能窥宋玉,何必恨王昌?
韦毅《才调集》将这首诗直标为《寄李亿员外》。
从诗意可以看出,此诗是在咸宜观当道士时写的,可以把这首诗看成是鱼玄机对李亿绝望后表示心迹的诗。
古代女人毫无地位,常被男人随意冷落抛弃,所以古代女人多有对男人之无情的不满和哀叹。
男子可以妻妾成群,女子却只能从一而终,不能自由恋爱。
腐朽的制度,造成许多男子在爱情上喜新厌旧,情意不专,因而女子要想寻得一个有情有义的丈夫,比寻求一件无价之宝还难。
此诗是至情之语,不仅表现了她对李亿之无情的怨恨,也写出了古代被遗弃女子的怨愤,高度概括了封建社会中妇女普遍不幸的遭遇,喊出了被侮辱被损害妇女痛苦的心声。
鱼玄机才十七八岁便嫁给李亿为妾,原先甚得李的宠爱,后李因其妻之谗言,而将玄机冷落。
她从自己的切身经历出发,总结出了当时女子的爱情,哀婉的韵律,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参考资料: 1、 郑春梅.鱼玄机《赠邻女》内蕴解读.载《文学教育(上)》 2011年11期.
冬夜寄温飞卿 文注赏
苦思搜诗灯下吟,不眠长夜怕寒衾。
满庭木叶愁风起,透幌纱窗惜月沈。
疏散未闲终遂愿,盛衰空见本来心。
幽栖莫定梧桐处,暮雀啾啾空绕林。
苦思搜诗灯下吟,不眠长夜怕寒衾。
寒衾(qīn):冰冷的被褥,表示孤单。
满庭木叶愁风起,透幌纱窗惜月沈。
幌:帘幕。
沈:通“沉”。
疏散未闲终遂愿,盛衰空见本来心。
未闲:不容。
本来心;
心愿未能实现。
幽栖莫定梧桐处,暮雀啾啾空绕林。
梧桐:传说凤凰栖于梧桐。
比喻自己无处栖身。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苦思搜诗灯下吟,不眠长夜怕寒衾。
满庭木叶愁风起,透幌纱窗惜月沈。
疏散未闲终遂愿,盛衰空见本来心。
幽栖莫定梧桐处,暮雀啾啾空绕林。
此诗是作者向温庭筠吐露心声,表明没有归宿感。
首联一二句,写作者的孤独、失眠,苦吟诗句。
“苦思搜诗灯下吟”,是说心中的惆怅无法用语言来表达,“苦”、“搜”,表明写诗并不随便轻易,“搜”字尤其好,说明诗人心里的思念不是普通词句能形容出来的。
在灯下吟便更显出一种孤独哀愁。
“不眠长夜怕寒衾”,“长夜”照应前句的“灯下”,不眠才觉夜长,衾寒是由于形只影单是说漫漫长夜没法入睡,夜越深越觉得衣服薄,越觉得冷,再次突出诗人的孤单。
颔联三四句,写寒风吹落树叶,月亮西沉,一夜过去。
语句对偶。
“满庭木叶愁风起”,诗的题目便说明是冬夜,所以树叶全部怕风来,风一吹树叶掉啦,便更显得萧条,触景伤怀。
“透幌纱窗惜月沈”,“惜”字尤妙,无人可依,唯求月相伴,为月沉而惜,更显人的孤单。
颈联五六句,写无论闲还是忙,心愿始终未能实现。
“盛衰空见本来心”,这句尤其有哲思。
尾联七八句,说是凤凰也好,是鸟雀也好,都没有栖宿之处,没有归宿。
“幽栖莫定梧桐处”,凤栖梧桐,但她偏不落在梧桐上,写出了无处托身之苦。
“暮雀啾啾空绕林”,“空”字道尽凄凉之境。
这首诗采用赋的手法,铺陈叙述,诗句娓娓而来,似怨似诉,深刻表现了诗人的凄凉心境。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寓言 文
折杨柳 文
秋怨 文
春情寄子安 文赏
山路欹斜石磴危,不愁行苦苦相思。
冰销远硐怜清韵,雪远寒峰想玉姿。
莫听凡歌春病酒,休招闲客夜贪棋。
如松匪石盟长在,比翼连襟会肯迟。
虽恨独行冬尽日,终期相见月圆时。
别君何物堪持赠,泪落晴光一首诗。
山路欹斜石磴危,不愁行苦苦相思。
冰销远硐怜清韵,雪远寒峰想玉姿。
莫听凡歌春病酒,休招闲客夜贪棋。
如松匪石盟长在,比翼连襟会肯迟。
虽恨独行冬尽日,终期相见月圆时。
别君何物堪持赠,泪落晴光一首诗。
该诗七言排律,历来作者罕传,唐人也不多作,号称集大成的杜甫也只三、四首,玄机此诗却也堪入作者之林 冬已尽,春将归,诗人独行于陡峭难行的山道上,看到那泉声泠泠的溪涧,白雪皑皑的远山,不禁联想起丈夫子安清俊的仪容、魁梧的身姿。
于是,诗人以诗代书,写下了这封“情书”,侧面反映出了一个处于封建社会底层的多才女子的痛苦遭遇和凄凉心情。
首联开门见山,写了一个出家为道的女子的相思之苦。
起句写崎岖不平的山路,高耸入云的磴级,为次句的“行苦”作铺垫。
“相思苦”不仅使用了衬托手法,而且通过句内顶真更加强了相思苦况的表达,成为贯穿全诗的感情线索和结构枢纽。
对于一个女道士来说,山路之险峻已经是够艰苦的了,但诗人并不以此为苦,而是“苦相思”。
诗人把对子安的相思之情,以烘云托月的手法突显出来。
次联诗人紧扣“相思”二字,从眼前之景写起,直抒胸臆。
诗人触景生情,回忆了丈夫的音容,自然转入“相思”主题。
以“冰销远碉”和“雪远寒峰”来比喻子安的清韵玉姿,既表现了诗人对子安的时时不忘,更写出了子安的情韵风度,体现诗人不凡的想象力,也让人体会到其对丈夫的挚爱深情。
“清韵”即情韵,既是谐音,又语意双关。
这两句神驰思飞,乍看写景,实则言情,融情于景,以景传情,是诗人心中隐情的真实流露,也是对“春情”的具体描绘,形象鲜明,光彩照入,是全诗精华之所在,对仗工稳,用典艳秀,才媛功力,于此可见。
三联承上而来,从爱怜出发,写了对丈夫的关心和劝戒。
诗人絮絮叨叨的嘱咐,殷勤致意,体贴入微,关心备至。
既劝子安“莫听凡歌”,切忌“病酒”;
又提醒其“休招闲客”,不要“贪棋”。
这既可以看出往日夫妻的情深,也可以看出今日身分两地诗人对子安的挂念以及对其乐而忘情的担忧,也正由于有这样的担忧,才有了对昔日盟誓的回忆和对他日重逢的期盼。
四联直摅胸臆,使感情达到高潮。
“如松匪石盟长在”写出了诗人对子安表白如松柏长青、比石头更坚定的盟约长期存在,当年的海誓山盟还响在耳边。
“比翼连襟会肯迟”,写出诗人坚信自己跟子安当如比翼鸟长相聚、不分离,比翼连襟之期是不会很远的了。
五联写诗人对未来的幻想,水到渠成。
离别是暂时的,随着时光流逝,冬去春来,还会在花好月圆之时破镜重圆、相爱如初的。
然而, “终期相见”,未必能见, “月圆”之时,遥遥无期。
所以,这只不过是这位痴情女子美好的憧憬而已,可见她的“相思”已经到了如醉如痴的着迷程度 ,这一句将诗人执着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末联关锁全篇,诗人决定把以上一切思念、爱怜、关怀、担忧、渴望之情,亦即一片痴情,统统和泪写入这首情诗,寄赠子安。
“泪落晴光”,造语别致,内涵丰富。
“泪落”是感情激动的表示,同李清照一样,李清照在写诗之前也是“欲语泪先流”(李清照《武陵春》)。
“晴光”更具情态,眼泪夺眶而出,泪花捧在眼边,晶莹透亮,宛如晴空之夭光,这就把一个黯然伤神、幽柔钟情的女子的形象,如同雕塑一般地刻画出来,风流情韵,令人动容。
与丈夫分别后,最值得相赠的东西就是诗人饱含泪水写的这首诗,到此珠圆玉润,圆满完成整首诗的艺术形象的塑造。
全诗气局严整,思致绵密,述事陈情,从容流走,丝毫不露铺叙、转折、过接之迹,胡应麟在谈到七言排律时曾有“唐惟女子鱼玄机酬唱二篇可选,诸亦不及”(《诗薮》)之说,在男尊女卑的文学界,此类评价足见鱼玄机作品功底之深。
参考资料: 1、 陈文华撰.梦为蝴蝶也寻花:李冶、薛涛、鱼玄机诗注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05月第1版 2、 杨辇中 杨实诚.爱情诗注析:山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12月第1版 3、 霍松林主编.古代言情赠友诗词鉴赏大观:陕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08月第1版:第410页 4、 张晓希等著.中日古典文学比较研究: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06:第15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