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王琳 文翻译赏
咏怀六首 文
拟咏怀十一 文赏
摇落秋为气,凄凉多怨情。
啼枯湘水竹,哭坏杞梁城。
天亡遭愤战,日蹙值愁兵。
直虹朝映垒,长星夜落营。
楚歌饶恨曲,南风多死声。
眼前一杯酒,谁论身后名!
摇落秋为气,凄凉多怨情。
啼枯湘水竹,哭坏杞梁城。
天亡遭愤战,日蹙值愁兵。
直虹朝映垒,长星夜落营。
楚歌饶恨曲,南风多死声。
眼前一杯酒,谁论身后名!
“摇落秋为气,凄凉多怨情”是借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
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之句来写景,并以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凄凉之景引出对往事的追忆。
诗起首就奠定了全诗的悲怨基调,后面的用典也就大多与悲怨愤恨及其死亡相关。
“啼枯湘水竹,哭坏杞梁城”一是用舜死时两个妃子为其而哭,泪洒竹上尽成斑点的典故,二是用春秋时齐国大夫杞梁为齐国伐莒,死于莒国城下,其妻号哭过于哀痛,而导致杞的城墙为之崩塌。
作者用此两典,暗示梁元帝的失败和江陵城的陷落。
“天亡遭愤战”后的六句借典故转入对梁灭亡的反思,言说梁灭亡前乃有不少败亡的征兆,说明国亡兵败乃是天意所致,其深层则含有谴责之意。
“天亡遭愤战”引项羽之典。
项羽兵败时对乌江亭长说:“此天要亡我,我又何必渡江呢?
”然后自刎而亡。
“遭愤战”是指遭遇使人怨愤的战争。
“日蹙值愁兵”指梁的国土一天比一天在缩减,将士为之而愁也没有什么用处了。
“直虹朝映垒,长星夜落营”,借天文之象暗喻梁早已显出败亡的迹象。
《晋书·天文志》载:“虹头尾至地,流血之象”。
长虹映照军营战垒是兵败的征兆,而长星流落营中又为主将陨落的先兆。
“楚歌饶恨曲,南风多死声”,仍是用典。
“楚歌”句用项羽兵困垓下,夜闻汉军四面楚歌之典,寓含梁朝江陵兵败多有怨恨之意;
“南风”句则引《左传·襄公十八年》晋人对阵楚师则歌南风,多有死声,预言楚必然无功而返,而暗指梁元帝必败。
以上六句都是引典而暗寓江陵败局乃天意难违。
“眼前一杯酒,谁论身后名!
”则有两解,一是谴责梁朝的君臣只顾眼前的享乐,将士养尊处优,不思战争,皇帝也淫逸骄奢,不虑身后的骂名;
第二解则可理解为作者的愤激之言,说的是梁亡乃必然之事,我也就借酒浇愁,不管他身后的荣誉与名声了。
庾信羁留北方而不能南归,预想自己肯定会被人诟病,但想到梁的腐败无能与不可挽救,也就顾不得论身后之名而借酒浇愁了。
实际上这是庾信的愤激之言,梁必败早就有预兆,我等又何德何能力挽狂澜于既倒呢?
那就暂且以杯中酒而自我安慰吧!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怨歌行 文
奉和夏日应令诗 文
和王少保遥伤周处士诗 文
冥漠尔游岱。
凄凉余向秦。
虽言异生死。
同是不归人。
昔余仕冠盖。
值子避风尘。
望乞求真隐。
伺关待逸民。
忽闻泉石友。
芝桂不防身。
怅然张仲蔚。
悲哉郑子真。
三山犹有鹤。
五柳更应春。
遂令从渭水。
投吊往江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