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东川·亚枝红

作者: 元稹 朝代: 唐代

平阳池上亚枝红,怅望山邮事事同。

还向万竿深竹里,一枝浑卧碧流中。

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五弦弹

作者: 元稹 朝代: 唐代

赵璧五弦弹徵调,徵声巉绝何清峭。

辞雄皓鹤警露啼, 失子哀猿绕林啸。

风入春松正凌乱,莺含晓舌怜娇妙。

呜呜暗溜咽冰泉,杀杀霜刀涩寒鞘。

促节频催渐繁拨, 珠幢斗绝金铃掉。

千靫鸣镝发胡弓,万片清球击虞庙。

众乐虽同第一部,德宗皇帝常偏召。

旬休节假暂归来, 一声狂杀长安少。

主第侯家最难见,挼歌按曲皆承诏。

水精帘外教贵嫔,玳瑁筵心伴中要。

臣有五贤非此弦, 或在拘囚或屠钓。

一贤得进胜累百,两贤......更多

酬乐天寄生衣

作者: 元稹 朝代: 唐代

秋茅处处流痎疟,夜鸟声声哭瘴云。

羸骨不胜纤细物,欲将文服却还君。

泛江玩月十二韵

作者: 元稹 朝代: 唐代

楚塞分形势,羊公压大邦。

因依多士子,参画尽敦厖。

岳璧闲相对,荀龙自有双。

共将船载酒,同泛月临江。

远树悬金镜,深潭倒玉幢。

委波添净练,洞照灭凝釭. 阗咽沙头市,玲珑竹岸窗。

巴童唱巫峡,海客话神泷。

已困连飞盏,犹催未倒缸。

饮荒情烂熳,风棹乐峥摐。

胜事他年忆,愁心此夜降。

知君皆逸韵,须为应莛撞。

和乐天题王家亭子

作者: 元稹 朝代: 唐代

风吹笋箨飘红砌,雨打桐花尽绿莎。

都大资人无暇日,泛池全少买池多。

竹部(石首县界)

作者: 元稹 朝代: 唐代

竹部竹山近,岁伐竹山竹。

伐竹岁亦深,深林隔深谷。

朝朝冰雪行,夜夜豺狼宿。

科首霜断蓬,枯形烧馀木。

一束十馀茎,千钱百馀束。

得钱盈千百,得粟盈斗斛。

归来不买食,父子分半菽。

持此欲何为,官家岁输促。

我来荆门掾,寓食公堂肉。

岂惟遍妻孥,亦以及僮仆。

分尔有限资,饱我无端腹。

愧尔不复言,尔生何太蹙。

离思五首·其四

作者: 元稹 朝代: 唐代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曾经到临过沧海,别处的水就不足为顾;

除了巫山,别处的云便不称其为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仓促地由花丛中走过,懒得回头顾盼;

这缘由,一半是因为修道人的清心寡欲,一半是因为曾经拥有过的你。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曾经:曾经到临。

经:经临,经过。

难为:这里指“不足为顾”“不值得一观”的意思。

除却:除了,离开。

这句意思为:相形之下,除了巫山,别处的云便不称其为云。

此句与前句均暗喻自己曾经接触过的一段恋情。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取次:草草,仓促,随意。

这里是“匆匆经过”“仓促经过”或“漫不经心地路过”的样子。

不应解释为“按次序走过”。

例:宋陆游《秋暑夜兴》诗:“呼童持烛开藤纸,一首清诗取次成。

”元朱庭玉《青杏子·送别》曲:“肠断处,取次作别离。

”花丛:这里并非指自然界的花丛,乃借喻美貌女子众多的地方,暗指青楼妓馆。

半缘:此指“一半是因为……”。

修道:指修炼道家之术。

此处阐明的是修道之人讲究清心寡欲。

君:此指曾经心仪的恋人。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曾经到临过沧海,别处的水就不足为顾;

除了巫山,别处的云便不称其为云。

曾经:曾经到临。

经:经临,经过。

难为:这里指“不足为顾”“不值得一观”的意思。

除却:除了,离开。

这句意思为:相形之下,除了巫山,别处的云便不称其为云。

此句与前句均暗喻自己曾经接触过的一段恋情。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仓促地由花丛中走过,懒得回头顾盼;

这缘由,一半是因为修道人的清心寡欲,一半是因为曾经拥有过的你。

取次:草草,仓促,随意。

这里是“匆匆经过”“仓促经过”或“漫不经心地路过”的样子。

不应解释为“按次序走过”。

例:宋陆游《秋暑夜兴》诗:“呼童持烛开藤纸,一首清诗取次成。

”元朱庭玉《青杏子·送别》曲:“肠断处,取次作别离。

”花丛:这里并非指自然界的花丛,乃借喻美貌女子众多的地方,暗指青楼妓馆。

半缘:此指“一半是因为……”。

修道:指修炼道家之术。

此处阐明的是修道之人讲究清心寡欲。

君:此指曾经心仪的恋人。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首二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从《孟子·尽心》篇“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变化而来的。

两处用比相近,但《孟子》是明喻,以“观于海”比喻“游于圣人之门”,喻意显明;

而这两句则是暗喻,喻意并不明显。

沧海无比深广,因而使别处的水相形见绌。

巫山有朝云峰,下临长江,云蒸霞蔚。

据宋玉《高唐赋序》说,其云为神女所化,上属于天,下入于渊,茂如松榯,美若娇姬。

因而,相形之下,别处的云就黯然失色了。

“沧海”、“巫山”,是世间至大至美的形象,诗人引以为喻,从字面上看是说经历过“沧海”、“巫山”,对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实则是用来隐喻他们夫妻之间的感情有如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其深广和美好是世间无与伦比的,因而除爱妻之外,再没有能使自己动情的女子了。

  “难为水”、“不是云”,情语也。

这固然是元稹对妻子的偏爱之词,但像他们那样的夫妻感情,也确乎是很少有的。

元稹在《遣悲怀》诗中有生动描述。

因而第三句说自己信步经过“花丛”,懒于顾视,表示他对女色绝无眷恋之心了。

  第四句即承上说明“懒回顾”的原因。

既然对亡妻如此情深,这里为什么却说“半缘修道半缘君”呢?

元稹生平“身委《逍遥篇》,心付《头陀经》”(白居易《和答诗十首》赞元稹语),是尊佛奉道的。

另外,这里的“修道”,也可以理解为专心于品德学问的修养。

然而,尊佛奉道也好,修身治学也好,对元稹来说,都不过是心失所爱、悲伤无法解脱的一种感情上的寄托。

“半缘修道”和“半缘君”所表达的忧思之情是一致的,而且,说“半缘修道”更觉含意深沉。

清代秦朝釪《消寒诗话》以为,悼亡而曰“半缘君”,是薄情的表现,未免太不了解诗人的苦衷了。

  元稹这首绝句,不但取譬极高,抒情强烈,而且用笔极妙。

前两句以极至的比喻写怀旧悼亡之情,“沧海”、“巫山”,词意豪壮,有悲歌传响、江河奔腾之势。

后面,“懒回顾”、“半缘君”,顿使语势舒缓下来,转为曲婉深沉的抒情。

张弛自如,变化有致,形成一种跌宕起伏的旋律。

而就全诗情调而言,它言情而不庸俗,瑰丽而不浮艳,悲壮而不低沉,创造了唐人悼亡绝句中的绝胜境界。

“曾经沧海”二句尤其为人称诵。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959-960页

遣悲怀三首·其二

作者: 元稹 朝代: 唐代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身后意 一作:身后事)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身后意 一作:身后事)往昔曾经戏言我们身后的安排,如今都按你所说的展现在眼前。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你穿过的衣裳已经快施舍完了,你的针线盒我珍存着不忍打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因怀念你我对婢仆也格外恋爱,多次梦到你我便为你焚纸烧钱。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谁不知夫妻永诀人人都会伤怀,想起许多往事令人极度地伤悲。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336-338页 2、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年11月版:第163-164页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身后意 一作:身后事)戏言:开玩笑的话。身后意:关于死后的设想。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行看尽:眼看快要完了。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怜:怜爱,痛惜。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诚知:确实知道。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336-338页 2、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年11月版:第163-164页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身后意 一作:身后事)往昔曾经戏言我们身后的安排,如今都按你所说的展现在眼前。戏言:开玩笑的话。身后意:关于死后的设想。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你穿过的衣裳已经快施舍完了,你的针线盒我珍存着不忍打开。行看尽:眼看快要完了。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因怀念你我对婢仆也格外恋爱,多次梦到你我便为你焚纸烧钱。怜:怜爱,痛惜。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谁不知夫妻永诀人人都会伤怀,想起许多往事令人极度地伤悲。诚知:确实知道。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336-338页 2、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年11月版:第163-164页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身后意 一作:身后事)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这首诗主要写妻子死后的“百事哀”。诗人写了在日常生活中引起哀思的几件事。人已仙逝,而遗物犹在。为了避免见物思人,便将妻子穿过的衣裳施舍出去;将妻子做过的针线活仍然原封不动地保存起来,不忍打开。诗人想用这种消极的办法封存起对往事的记忆,而这种做法本身恰好证明他无法摆脱对妻子的思念。还有,每当看到妻子身边的婢仆,也引起自己的哀思,因而对婢仆也平添一种哀怜的感情。白天事事触景伤情,夜晚梦魂飞越冥界相寻。梦中送钱,似乎荒唐,却是一片感人的痴情。苦了一辈子的妻子去世了,如今生活在富贵中的丈夫不忘旧日恩爱,除了“营奠复营斋”以外,已经不能为妻子做些什么了。于是积想成梦,出现送钱给妻子的梦境。末两句,从“诚知此恨人人有”的泛说,落到“贫贱夫妻百事哀”的特指上。夫妻死别,固然是人所不免的,但对于同贫贱共患难的夫妻来说,一旦永诀,是更为悲哀的。末句从上一句泛说推进一层,着力写出自身丧偶不同于一般的悲痛感情。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942-944页

离思五首

作者: 元稹 朝代: 唐代
自爱残妆晓镜中,环钗漫篸绿丝丛。须臾日射胭脂颊,一朵红苏旋欲融。 山泉散漫绕阶流,万树桃花映小楼。闲读道书慵未起,水晶帘下看梳头。 红罗著压逐时新,吉了花纱嫩麴尘。第一莫嫌材地弱,些些纰缦最宜人。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寻常百种花齐发,偏摘梨花与白人。今日江头两三树,可怜和叶度残春。
自爱残妆晓镜中,环钗漫篸绿丝丛。爱在早晨的镜子里欣赏残妆,钗环插满在发丝丛中。 须臾日射胭脂颊,一朵红苏旋欲融。不一会儿初升的太阳照在抹了胭脂的脸颊上,仿佛一朵红花苏醒绽放又仿佛要化开了一般。 山泉散漫绕阶流,万树桃花映小楼。山泉绕着街道缓缓流去,万树桃花掩映着小楼。 闲读道书慵未起,水晶帘下看梳头。我(在楼上)悠闲地翻看道教书籍慵懒着没有起身,隔着水晶帘看(你在妆台前)梳头。 红罗著压逐时新,吉了花纱嫩麴尘。著压(一种织布工艺)的红罗总是追逐时髦新颖的花样,绣着秦吉了(一种类似鹦鹉的鸟)花纹的纱布染着酒曲一样的嫩色。 第一莫嫌材地弱,些些纰缦最宜人。(你说)不要首先嫌布料的材质太薄弱,稍微有些经纬稀疏的帛才是最宜人的。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曾经领略过苍茫的大海,就觉得别处的水相形见绌;曾经领略过巫山的云霭,就觉得别处的云黯然失色。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即使身处万花丛中,我也懒于回头一望,这也许是因为修道,也许是因为你的缘故吧。 寻常百种花齐发,偏摘梨花与白人。当时百花齐放,我却偏偏摘了朵白色的梨花送给你这个皮肤洁白如玉的女子。 今日江头两三树,可怜和叶度残春。如今我就像那两三棵树一样静静地站在江边,可怜只有一树绿叶和我一起度过残春。 参考资料: 1、 王明韶,曾凡星,王传光.《走进诗歌部落》:中国戏剧出版社,2008.08:152-153 2、 《古诗文诵读》编写组.《古诗文诵读 初中版》: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05:第81页 3、 方鸣.《一生最爱古诗词》: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07:第436页 4、 李杰虎,李婕,路开源.《新编大学语文》: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09:73-74
自爱残妆晓镜中,环钗漫篸(zān)绿丝丛。篸:古同“簪”。 须臾(yú)日射胭脂颊,一朵红苏旋欲融。须臾:片刻,很短的时间。 山泉散漫绕阶流,万树桃花映小楼。散漫:慢慢的。 闲读道书慵(yōng)未起,水晶帘下看梳头。慵:懒惰,懒散。水晶帘:石英做的帘子;一指透明的帘子。 红罗著压逐时新,吉了(liǎo)花纱嫩麴(qū)尘。吉了:又称秦吉了,八哥。嫩麴:酒曲一样的嫩色。 第一莫嫌材地弱,些些纰(pī)缦(màn)最宜人。纰缦:指经纬稀疏的披帛。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曾经沧海难为水:此句由孟子“观于海者难为水”(《孟子·尽心篇》)脱化而来,意思是已经观看过茫茫大海的水势,那江河之水流就算不上是水了。除却巫山不是云:此句化用宋玉《高唐赋》里“巫山云雨”的典故,意思是除了巫山上的彩云.其他所有的云彩都称不上彩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取次:随便,草率地。缘:因为,为了。 寻常百种花齐发,偏摘梨花与白人。发:开放。白人:皮肤洁白的人。诗中指亡妻。 今日江头两三树,可怜和叶度残春。 参考资料: 1、 王明韶,曾凡星,王传光.《走进诗歌部落》:中国戏剧出版社,2008.08:152-153 2、 《古诗文诵读》编写组.《古诗文诵读 初中版》: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05:第81页 3、 方鸣.《一生最爱古诗词》: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07:第436页 4、 李杰虎,李婕,路开源.《新编大学语文》: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09:73-74
自爱残妆晓镜中,环钗漫篸(zān)绿丝丛。爱在早晨的镜子里欣赏残妆,钗环插满在发丝丛中。篸:古同“簪”。 须臾(yú)日射胭脂颊,一朵红苏旋欲融。不一会儿初升的太阳照在抹了胭脂的脸颊上,仿佛一朵红花苏醒绽放又仿佛要化开了一般。须臾:片刻,很短的时间。 山泉散漫绕阶流,万树桃花映小楼。山泉绕着街道缓缓流去,万树桃花掩映着小楼。散漫:慢慢的。 闲读道书慵(yōng)未起,水晶帘下看梳头。我(在楼上)悠闲地翻看道教书籍慵懒着没有起身,隔着水晶帘看(你在妆台前)梳头。慵:懒惰,懒散。水晶帘:石英做的帘子;一指透明的帘子。 红罗著压逐时新,吉了(liǎo)花纱嫩麴(qū)尘。著压(一种织布工艺)的红罗总是追逐时髦新颖的花样,绣着秦吉了(一种类似鹦鹉的鸟)花纹的纱布染着酒曲一样的嫩色。吉了:又称秦吉了,八哥。嫩麴:酒曲一样的嫩色。 第一莫嫌材地弱,些些纰(pī)缦(màn)最宜人。(你说)不要首先嫌布料的材质太薄弱,稍微有些经纬稀疏的帛才是最宜人的。纰缦:指经纬稀疏的披帛。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曾经领略过苍茫的大海,就觉得别处的水相形见绌;曾经领略过巫山的云霭,就觉得别处的云黯然失色。曾经沧海难为水:此句由孟子“观于海者难为水”(《孟子·尽心篇》)脱化而来,意思是已经观看过茫茫大海的水势,那江河之水流就算不上是水了。除却巫山不是云:此句化用宋玉《高唐赋》里“巫山云雨”的典故,意思是除了巫山上的彩云.其他所有的云彩都称不上彩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即使身处万花丛中,我也懒于回头一望,这也许是因为修道,也许是因为你的缘故吧。取次:随便,草率地。缘:因为,为了。 寻常百种花齐发,偏摘梨花与白人。当时百花齐放,我却偏偏摘了朵白色的梨花送给你这个皮肤洁白如玉的女子。发:开放。白人:皮肤洁白的人。诗中指亡妻。 今日江头两三树,可怜和叶度残春。如今我就像那两三棵树一样静静地站在江边,可怜只有一树绿叶和我一起度过残春。 参考资料: 1、 王明韶,曾凡星,王传光.《走进诗歌部落》:中国戏剧出版社,2008.08:152-153 2、 《古诗文诵读》编写组.《古诗文诵读 初中版》: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05:第81页 3、 方鸣.《一生最爱古诗词》: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07:第436页 4、 李杰虎,李婕,路开源.《新编大学语文》: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09:73-74
自爱残妆晓镜中,环钗漫篸绿丝丛。须臾日射胭脂颊,一朵红苏旋欲融。 山泉散漫绕阶流,万树桃花映小楼。闲读道书慵未起,水晶帘下看梳头。 红罗著压逐时新,吉了花纱嫩麴尘。第一莫嫌材地弱,些些纰缦最宜人。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寻常百种花齐发,偏摘梨花与白人。今日江头两三树,可怜和叶度残春。  其一   其一是回忆情人晓镜中残妆慵懒的可人情态。诗人同韦丛结婚,二人恩爱无比,这首诗是“思”情人一夜恩爱晓起后残妆慵懒的动人情态。诗人不直接去抒写,而是“自爱残妆晓镜中”的情人,残妆晓镜中的她,钗环参差不齐,绿色丝缕丛杂不整。很快日出东方映照面颊红如一朵胭脂,脸庞肌肤红润柔腻好像要立即融化消溶一样,给读者展示了一幅明丽动人娇媚的风姿。   其二   元稹这首诗的一、二句,也给人以超凡绝尘之感。碧山清泉漫流,万树桃花掩映,已非崔护《题城南庄》“人面桃花”小家碧玉,楼中丽人定是美艳绝伦的仙姝无疑。置景由远及近,敷色自浅人深,焦点渐次凸现,为人物登场设置了悬念及具体环境氛围。诗是有声的画,画是无声的诗。如果两者与规定戏剧情景浑融,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绝佳艺术效果。   三、四两句推出人物,工笔细描闺中“画眉”故事,对照着笔,角度则从一方眼中写出,此亦有助于丰富潜在的戏剧因素与人物心理层次。“闲读道书慵未起”,“道书”不管是致用明道的儒家经籍,或是羽客仙心的方外秘篆,“闲”字传神地刻画了心不在焉的可笑情态,是一层深曲对比;“慵”既描述一方眼中的楚楚可怜,又流露无限呵护挚爱深情,是二层深曲对比;风光旖旎的闺房之乐出以如此潇洒高雅笔致,是三层深曲对比。“水晶帘下看梳头”也有许多曲折:水晶帘与美人妆,一层;情人眼里看与被看,又一层;好景不长,水月镜花,则更深一层。苏轼《江城子》词云:“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同样以“乐境写悲哀”,同样表现对亡妻死生不渝的深长思念,同样打破并浓缩了时空界限。所不同的是,苏词托之以梦,入而即出,“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元诗则沉浸一往情深的回忆,仿佛在银幕“定格”,痴看而竟不知所以了。水晶帘下看梳头”感性的神往,都能引导读者走向真善美诗境,从而具有普遍的道德价值与美学意义。        其三   这首诗运用了暗喻的手法,首二句写著压的红罗总是追逐新颖的花样,就好像别的女子总是一个比一个动人。绣着秦吉了花纹的轻纱染上了迷人的酒曲一样的嫩色,你不要说纱太薄,因为只有这样的纱才是最好的。正是因为亡妻韦丛典雅淡泊,贤惠端庄,诗人才把她比作经纬稀疏的纱布才是最好的,这固然是元稹对妻子的偏爱之词。却也只有深情者才能才能表现出这种天长地久的真挚。   其四   这首诗最突出的特色,就是采用巧比曲喻的手法,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主人公对已经失去的心上人的深深恋情。它接连用水、用云、用花比人,写得曲折委婉,含而不露,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首二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沧海无比深广,因而使别处的水相形见绌。巫山有朝云峰,下临长江,云蒸霞蔚。据宋玉《高唐赋序》说,其云为神女所化,上属于天,下入于渊,茂如松榯,美若娇姬。因而,相形之下,别处的云就黯然失色了。“沧海”、“巫山”,是世间至大至美的形象,诗人引以为喻,从字面上看是说经历过“沧海”、“巫山”,对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实则是用来隐喻他们夫妻之间的感情有如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其深广和美好是世间无与伦比的,因而除爱妻之外,再没有能使自己动情的女子了。   “难为水”、“不是云”,这固然是元稹对妻子的偏爱之词,但像他们那样的夫妻感情,也确乎是很少有的。元稹在《遣悲怀》诗中有生动描述。因而第三句说自己信步经过“花丛”,懒于顾视,表示他对女色绝无眷恋之心了。   第四句即承上说明“懒回顾”的原因。元稹生平“身委《逍遥篇》,心付《头陀经》”(白居易《和答诗十首》赞元稹语),是尊佛奉道的。另外,这里的“修道”,也可以理解为专心于品德学问的修养。然而,尊佛奉道也好,修身治学也好,对元稹来说,都不过是心失所爱、悲伤无法解脱的一种感情上的寄托。“半缘修道”和“半缘君”所表达的忧思之情是一致的,而且,说“半缘修道”更觉含意深沉。   其五   “寻常百种花齐发,偏摘梨花与白人”,春天里百花齐放,诗人偏偏摘了朵白色的梨花送与自己的妻子,那个皮肤洁白如玉的女子。春天百花争奇斗艳,诗人摘了梨花,不就是因为自己的妻子不像其她女色,不仅贤惠端庄、通晓诗文,更重要的是出身富贵,却不好富贵,不慕虚荣,就好像那洁白的梨花,静静地在枝头绽放。可是,妻子已经过世,满树的梨花凋谢了,只剩下绿叶,孤零零地度过残春。诗人把运用比喻的手法,把梨花比作妻子,自己比作绿叶,抒发了对亡妻的无尽怀念。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唐诗鉴赏辞典》:商务印书馆出版社,2012:第1217页

遣悲怀三首·其三

作者: 元稹 朝代: 唐代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常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闲坐无事为你悲伤为我感叹,人生短暂百年时间又多长呢!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邓攸没有后代是命运的安排,潘岳悼念亡妻只是徒然悲鸣。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即使能合葬也无法倾诉衷情,来世结缘是多么虚幻的企望。

惟将终夜常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只能睁着双眼整夜把你思念,报答你平生不得伸展的双眉。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336-338页 2、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年11月版:第163-164页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pān)岳悼亡犹费词。

邓攸:西晋人,字伯道,官河西太守。

《晋书·邓攸传》载:永嘉末年战乱中,他舍子保侄,后终无子。

潘岳:西晋人,字安仁,妻死,作《悼亡诗》三首。

这两句写人生的一切自有命定,暗伤自己无妻无子的命运。

同穴窅(yǎo)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窅冥:深暗的样子。

惟将终夜常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336-338页 2、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年11月版:第163-164页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闲坐无事为你悲伤为我感叹,人生短暂百年时间又多长呢!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pān)岳悼亡犹费词。

邓攸没有后代是命运的安排,潘岳悼念亡妻只是徒然悲鸣。

邓攸:西晋人,字伯道,官河西太守。

《晋书·邓攸传》载:永嘉末年战乱中,他舍子保侄,后终无子。

潘岳:西晋人,字安仁,妻死,作《悼亡诗》三首。

这两句写人生的一切自有命定,暗伤自己无妻无子的命运。

同穴窅(yǎo)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即使能合葬也无法倾诉衷情,来世结缘是多么虚幻的企望。

窅冥:深暗的样子。

惟将终夜常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只能睁着双眼整夜把你思念,报答你平生不得伸展的双眉。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336-338页 2、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年11月版:第163-164页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常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首句“闲坐悲君亦自悲”,承上启下。

以“悲君”总括上两首,以“自悲”引出下文。

由妻子的早逝,想到了人寿的有限。

人生百年,也没有多长时间。

诗中引用了邓攸、潘岳两个典故。

邓攸心地如此善良,却终身无子,这就是命运的安排。

潘岳《悼亡诗》写得再好,对于死者来说,也没有什么意义,等于白费笔墨。

诗人以邓攸、潘岳自喻,故作达观无谓之词,却透露出无子、丧妻的深沉悲哀。

接着从绝望中转出希望来,寄希望于死后夫妇同葬和来生再作夫妻。

但是,再冷静思量:这仅是一种虚无缥缈的幻想,更是难以指望的,因而更为绝望:死者已矣,过去的一切永远无法补偿了!

诗情愈转愈悲,不能自已,最后逼出一个无可奈何的办法:“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诗人仿佛在对妻子表白自己的心迹:我将永远永远地想着你,要以终夜“开眼”来报答你的“平生未展眉”。

真是痴情缠绵,哀痛欲绝。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942-944页

2627282930 共493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