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至古渝虞宪以三绝同端午节见寄用韵为谢

作者: 魏了翁 朝代: 宋代

蓬窗暑雨气低垂,不记龙舟竞渡期。

诗卷打门惊节序,满盘角黍正累累。

春日独游上林院後亭见樱桃花奉寄希深圣俞仍

作者: 欧阳修 朝代: 宋代

昔日寻春地,今来感◇华。

人行已荒径,花发半枯槎。

高榭林端出,残阳水外斜。

聊持一◇酒,徙倚忆天涯。

次韵郭宰兼简丞尉三首

作者: 邓肃 朝代: 宋代

独领诗坛卧北窗,故应落笔士夫降。

笑谈自扫剡藤万,声价曾高魏阙双。

六合便当归化笔,一同聊复赏澄江。

初无肯綮烦游刃,夜饮何妨取万缸。

戏吴少綝

作者: 邓肃 朝代: 宋代

短檠对君同泮水,虀盐不给穷吞纸。

君今载纸连数艘,贫富相悬九万里。

崇宁政事先方田,纷纷讼牒乱云烟。

祗今列屋饱虫蠹,官折羊酒寿高年。

夫子谈笑收余庆,不复尘埃生釜甑。

便当痛饮天津桥,一网尽呼天下俊。

贺梁溪李先生陪右府

作者: 邓肃 朝代: 宋代

虏兵震地喧鼙鼓,黑帜插城遍楼橹。

蔽空戈甲来如云,群盗相随剧豺虎。

胡尘漠漠四壁昏,诸将变名窜军伍。

十万兵噪龙德宫,上皇避狄几无所。

嗣君匹马诣行营,朕躬有罪非君父。

奸臣草表遽书降,身率百官先拜舞。

那知冯道冷笑渠,立晋犹存中国主。

翠华竟作沙漠行,望云顿有关河阻。

九天宫殿郁岧嶤,目断离离变禾黍。

生灵日夕望中兴,犹幸君王自神武。

相公特起为苍生,下视萧曹无足数,词议云涌纷盈庭,群策但以二三取。

老谋大节数子并,......更多

鹧鸪天·槛外长江浪拍空

作者: 李廷忠 朝代: 宋代

槛外长江浪拍空。

萧萧红蓼白苹风。

三秋告稔三农庆,九日追欢九客同。

烟渚北,月岩东。

莫嫌光景太匆匆。

登龙戏马英雄事,都在南数一啸中。

白居易有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之句用其韵为

作者: 郑刚中 朝代: 宋代

天高不碍眼,矫首见尧云。

况复烟雾清,八荒静无尘。

垂空不可状,变化何轮囷。

遥知五色光,上下藏北辰。

我今在人世,怅望那得亲。

马华父母叶氏挽词

作者: 王柏 朝代: 宋代

苕溪猩鬼兮呼啸幽篁,绣衣一出兮血膏斧铓。

笳鼓归来兮拜舞北堂,潢池夷靖兮母训是将。

慈颜开喜兮家国之祥,薰风自南兮草木正长。

胡不百年兮俾寿而康,庭萱夜殒兮奁玉昼藏。

使者菲屦兮桐杖皇皇,一道生灵兮悲如我伤。

琴诗

作者: 苏轼 朝代: 宋代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如果说琴声发自琴,那把它放进盒子里为什么不响呢?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如果说琴声发自手,为何你的手上听不到声音?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如果。

何:为何。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如果说琴声发自琴,那把它放进盒子里为什么不响呢?

若:如果。

何:为何。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如果说琴声发自手,为何你的手上听不到声音?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唐朝的韦应物写了一首《听嘉陵江水声寄深上人》:“凿岩泄奔湍,称古神禹迹。

夜喧山门店,独宿不安席。

水性自云静,石中本无声。

如何两相激,雷转空山惊?

贻之道门旧,了此物我情。

”这位作家对水石之间关系的疑惑与领悟,亦同于苏轼之于琴指。

这其实是个高深的哲学问题,因为在佛教看来,一切都是因缘和合而成,事物与事物之间只是由于发生了联系,才得以存在。

即如所谓“四大”,《金光明最胜王经》卷五说:“譬如机关由业转,地火水风共成身。

随彼因缘招异果,一在一处相违害,如四毒蛇具一箧。

”《圆觉经》说:“恒在此念,我今此身,四大和合。

”《楞严经》曾对什么是“浊”有一段阐发:“譬如清水,清洁本然,即彼尘土灰沙之伦,本质留碍,二体法尔,性不相循。

有世间人取彼土尘,投于净水,土失留碍,水亡清洁,容貌汩然,名之为浊。

”也就是说,“浊”是尘土和清水发生了作用而形成的。

另一段论述说得更为明确:“譬如琴瑟、箜篌、琵琶,虽有妙音,若无妙指,终不能发。

”——苏轼的诗简直就是这段话的形象化。

  从字面上看是说,如果说琴可以自己发声,那么为什么把它放在盒子里就没了乐声?

如果说声音是由手指头发出的,那么为什么不能凑过耳朵靠近指头直接听到乐声呢?

  苏轼在这首诗中思考是:琴是如何发出声音的?

根据科学依据可知,其实,琴能演奏出优美的音乐,这不光需要靠琴,还要靠人的指头弹动、敲击钢丝 ,产生振动发出,人的手指和琴同时存在是发出琴音的物质基础,只有两者相辅相成,才能奏出优美的音乐。

  由于钢丝的粗细不同,所以按不同的键,木槌就会敲击相应的钢, 发出不同的声音。

  该诗哲理性很强,富有禅机。

佛教视有为无,视生为灭,追求无声无形不生不减,音乐的真实即虚无,所以音乐无所谓真实与否,要以“谐无声之乐,以自得为和”、“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通过内心的感受而自得、反悟禅道。

《题沈君琴》否定了琴、指两者和音乐之声的关系,其思想和《楞言经》“声无既无灭,声有亦非生,生灭两圆离,是则常真实”相通。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西江月·重九

作者: 苏轼 朝代: 宋代

点点楼头细雨,重重江外平湖。

当年戏马会东徐,今日凄凉南浦。

莫恨黄花未吐,且教红粉相扶。

酒阑不必看茱萸,俯仰人间今古。

点点楼头细雨,重重江外平湖。

当年戏马会东徐,今日凄凉南浦。

楼外点点细雨飘洒,映得江上烟雨重重。

遥记起当年,在东徐相会戏马,看今天,我独自一人在南浦,分外凄凉。

莫恨黄花未吐,且教红粉相扶。

酒阑不必看茱萸,俯仰人间今古。

不要怨恨黄花未吐露芬芳,不如依傍身边女子。

酒兴阑珊,无须看那茱萸,古今事不过在俯仰之间而已。

参考资料: 1、 陈如江.一蓑烟雨任平生:东坡词.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14:30-31

点点楼头细雨,重重江外平湖。

当年戏马会东徐,今日凄凉南浦。

戏马:即戏马台,位于徐州南。

东徐:即徐州。

莫恨黄花未吐,且教红粉相扶。

酒阑不必看茱萸,俯仰人间今古。

黄花:菊花。

红粉:歌女或侍女。

参考资料: 1、 陈如江.一蓑烟雨任平生:东坡词.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14:30-31

点点楼头细雨,重重江外平湖。

当年戏马会东徐,今日凄凉南浦。

楼外点点细雨飘洒,映得江上烟雨重重。

遥记起当年,在东徐相会戏马,看今天,我独自一人在南浦,分外凄凉。

戏马:即戏马台,位于徐州南。

东徐:即徐州。

莫恨黄花未吐,且教红粉相扶。

酒阑不必看茱萸,俯仰人间今古。

不要怨恨黄花未吐露芬芳,不如依傍身边女子。

酒兴阑珊,无须看那茱萸,古今事不过在俯仰之间而已。

黄花:菊花。

红粉:歌女或侍女。

参考资料: 1、 陈如江.一蓑烟雨任平生:东坡词.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14:30-31

2627282930 共94984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