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桂令·客窗清明 文翻译赏
【越调】天净沙_即事笔尖扫 文
即事笔尖扫尽痴云,歌声唤醒芳春。
花担安排酒樽。
海棠风信,明朝陌上吹尘。
一从鞍马西东,几番衾枕朦胧,薄幸虽来梦中。
争如无梦,那时真个相逢。
隔窗谁爱听琴?
倚帘人是知音,一句话当时至今。
今番推甚,酬劳凤枕鸳衾。
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风风韵韵。
娇娇嫩嫩,停停当当人人。
折桂令·七夕赠歌者 文翻
崔徽休写丹青,雨弱云娇,水秀山明。
箸点歌唇,葱枝纤手,好个卿卿。
水洒不着春妆整整,风吹的倒玉立亭亭,浅醉微醒,谁伴云屏?
今夜新凉,卧看双星。
黄四娘沽酒当垆,一片青旗,一曲骊珠。
滴露和云,添花补柳,梳洗工夫。
无半点闲愁去处,问三生醉梦何如。
笑倩谁扶,又被春纤,搅住吟须。
崔徽休写丹青,雨弱云娇,水秀山明。
箸点歌唇,葱枝纤手,好个卿卿。
水洒不着春妆整整,风吹的倒玉立亭亭,浅醉微醒,谁伴云屏?
今夜新凉,卧看双星。
无须用崔徽的画图去增添美色,你的美貌春雨般柔弱彩云般娇媚,像碧水般秀美像青山般明丽,筷子头一样小的歌唇,葱枝一样纤纤细手,好一个娇艳的美人。
春妆整整齐齐水洒不着,身材修长亭亭玉立风儿一吹就会东歪西倾。
从浅醉中刚刚醒来,孤单单没有人相伴,深夜里凉意袭来,愁望天上牛郎织女双星。
黄四娘沽酒当垆,一片青旗,一曲骊珠。
滴露和云,添花补柳,梳洗工夫。
无半点闲愁去处,问三生醉梦何如。
笑倩谁扶,又被春纤,搅住吟须。
黄四娘在垆边卖酒,一片青旗迎风飘展,一曲清歌玉润珠圆。
滴滴清露和着乌云般的黑发,添上鲜花补上细柳,细细地梳洗打扮,没有半点苦闷愁烦,请问作了怎样的醉梦,请谁笑着相扶?
又被纤纤玉手,搅着嘴上胡须。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双调】沉醉东风_倩人扶观璚 文
倩人扶观璚华珠滴沥寒凝碧粉,玉珑璁暖簇香云。
仙裙翡翠薄,宫额鹅黄嫩,牡丹也不敢称尊。
倚杖来观海上春。
比锦缆龙舟较稳。
泛湖写景干办出苍松翠竹,界画成宝殿珠楼。
明玉船,描金柳,碧玲珑凤凰山后。
一片晴云雪色秋,白罗衬丹青扇头。
题扇头隐括古诗万树枯林冻折,千山高鸟飞绝。
兔径迷,人踪灭,载梨云小舟一叶。
蓑笠渔翁耐冷的别,独钓寒江暮雪。
【双调】雁儿落过得胜令_自适黄花开 文
自适黄花开数朵,翠竹栽些个。
农桑事上熟,名利场中捋。
禾黍小庄科,篱落棱鸡鹅。
五亩清闲地,一枚安乐窝。
行呵,官大忧愁大;
藏呵,田多差役多。
忆别殷勤红叶诗,冷淡黄花市。
清江天水笺,白雁云烟字。
游子去何之,无处寄新词。
酒醒灯昏夜,窗寒梦觉时。
寻思,谈笑十年事,嗟咨,风流两鬓丝。
戏题喜蛛丝漫占,灵鹊声难验。
秋奁妆不忺,夜烛花无艳。
愁月淡窥檐,泪雨冷侵帘。
冉冉香消渐,纤纤玉减尖。
口店口店,念念心常玷;
厌厌,......更多
【双调】春闺怨 文
雪月风花收拾够也,用心用力这时节,担儿上一担担风月。
途路赊,步步些些。
不系雕鞍门前柳,玉容寂寞见花羞,冷风儿吹雨黄昏后。
帘控钩,掩上珠楼,风雨替花愁。
黑海春愁浑无处躲,嫩香腻玉渐消磨,瘦呵也不似今春个。
无奈何,自画双蛾,添得越愁多。
薄命儿心肠较软,道声去也泪涟涟,这些时攒下春闺怨。
离恨天,几度前,羞见月儿圆。
齐天乐·送童瓮天兵后归杭 文赏
相逢唤醒京华梦,吴尘暗斑吟发。
倚担评花,认旗沽酒,历历行歌奇迹。
吹香弄碧。
有坡柳风情,逋梅月色。
画鼓红船,满湖春水断桥客。
当时何限俊侣,甚花天月地,人被云隔。
却载苍烟,更招白鹭,一醉修江又别。
今回记得。
再折柳穿鱼,赏梅催雪。
如此湖山,忍教人更说。
相逢唤醒京华梦,吴尘暗斑吟发。
倚担评花,认旗沽酒,历历行歌奇迹。
吹香弄碧。
有坡柳风情,逋梅月色。
画鼓红船,满湖春水断桥客。
当时何限俊侣,甚花天月地,人被云隔。
却载苍烟,更招白鹭,一醉修江又别。
今回记得。
再折柳穿鱼,赏梅催雪。
如此湖山,忍教人更说。
“相逢”,该有多少话可说,多少事可忆,却是“唤醒京华梦”。
在战后京华梦,指故朝南宋的京都生活。
京华梦醒,“吴尘暗斑吟发”。
吟发,即词人的头发。
这两句,饱含词人的沧桑之慨。
以下作具体抒写。
“倚担”三句,写了三件令人难以忘怀的趣事:一是“倚担评花”。
宋代的风俗是人皆不戴花,而挑担卖花者亦众。
当时倚靠花担,品评着各色鲜花,一种风流趣事。
二是“认旗沽酒”。
游兴既高,自当有美酒助兴,觅酒家畅饮,说不尽的风流洒脱!
三是“行歌奇迹”。
一边游赏,一边吟诗,江山处处留足迹,也是风流闲雅!
“历历”意为一切游乐情事都历历如昨。
由杭州景色转写西湖胜景。
从“吹香弄碧”“吹香”句先总写,作者不直接写花草树木,而先写其色彩与香味,便已画出一幅花团成阵,绿树成行的绚丽春景图,吹、弄二字表意准确而形象,和煦的春风吹来阵阵香气在人们面前展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坡柳”典出自苏东坡。
苏轼曾两度出任杭州地方长官,写出了古今传诵的吟咏西湖的名作,并曾于西湖筑堤名为“苏堤”。
“夹道杂植花柳,中为六桥九亭”说的就是苏堤景色。
“坡柳”杨柳依依,写苏堤风光旖旎,承上“弄碧”。
林逋长住于西湖孤山,酷嗜梅花,并写出了脍炙人口的咏梅名篇。
“逋梅”之典盖由其传出。
词人在“吹香弄碧”的景物中特地拈出坡柳、逋梅,使如画的西湖风光更富于浓郁的诗意,在柳树、梅花和月色中,都融进了诗人的精神与风度,“画鼓”三句由岸上转写水面。
春游时人头簇动,画楫船坊,栉次鳞比,箫鼓动地词中的“”画鼓红船,满湖春水断桥客“,正是对这种盛况的艺术概括。
上片写杭州和西湖景色,下片笔锋转向人事。
“当时”点明故事为回忆,表明一种时态。
此后虽然江南之地,依旧景物宜人,但时局已换,友人一个个风流云散。
“花天月地,人被云隔”两句以一“甚”字领起怅怨之情油然而生。
“却载”由“当时”写眼前。
在国破家亡之际,只得过一种苍烟为伴、鸥鹭为友的隐居生活。
以“却”表明生活境遇的转折,“更”,则是推进一层。
欣逢故人,举怀畅饮,追怀往事,然而转眼之间又要在长江边上分手了,留恋之情引发悲伤之感。
以“又别”点题,并慨叹这次相聚何其短暂。
“今回”三句,推想别后之事。
“坡柳风情,逋梅月色”的西湖胜景,在战后还会依旧罢!
在此一别,你不要忘记去“折柳穿鱼、赏梅摧雪。
”这里蕴含一种兴亡之感和家国之恨。
这是一首内涵却十分丰富送别词,决非一般离情所能概括得了的。
词人把依依惜别之情和故国之思、兴亡之叹熔铸于一炉,浑然一体。
通过游乐来表现故国的怀念主要是景美人旺是深深铭刻在词人心中的美好的故国形象。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双调】清江引 即席赠妓 文
碧云欲低香雾阻,回首多情处。
梨花二月初,柳絮三春暮,今宵月明何处宿?
樽前有人颜似玉,笑索多情句。
歌残林叶飞,舞罢庭花妒,冰弦一霎秋夜雨。
东风又来供暮愁,吹上蛾眉皱。
应知弄玉心,相道东阳瘦,花落燕飞人病酒。
【越调】小桃红 新柳 文
柔条不奈晓风流,乱织新丝绿。
瘦倚春寒灞陵路,影扶疏,梨花未肯飘香玉。
黄金半吐,翠烟微妒,相伴月儿孤。
碧桃 华不喜污天真,玉瘦东风困。
汉阙佳人足风韵,唾成痕,翠裙剪剪琼肌嫩。
高情厌春,玉容含恨,不赚武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