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夕

作者: 杜荀鹤 朝代: 唐代

世间多少能诗客,谁是无愁得睡人。

自我夜来霜月下,到头吟魄始终身。

闲居书事

作者: 杜荀鹤 朝代: 唐代

竹门茅屋带村居,数亩生涯自有馀。

鬓白只应秋炼句, 眼昏多为夜抄书。

雁惊风浦渔灯动,猿叫霜林橡实疏。

待得功成即西去,时清不问命何如。

喜凉

作者: 韩偓 朝代: 唐代

炉炭烧人百疾生,凤狂龙躁减心情。

四山毒瘴乾坤浊, 一簟凉风世界清。

楚调忽惊凄玉柱,汉宫应已湿金茎。

豪强顿息蛙唇吻,爽利重新鹘眼睛。

稳想海槎朝犯斗, 健思胡马夜翻营。

东南亦是中华分,蒸郁相凌太不平。

中秋寄杨学士(一作中秋永夕奉寄杨学士兄弟

作者: 韩偓 朝代: 唐代

鳞差甲子渐衰迟,依旧年年困乱离。

八月夜长乡思切,鬓边添得几茎丝。

人日寄杜二拾遗

作者: 高适 朝代: 唐代

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

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

身在远藩无所预,心怀百忧复千虑。

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

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

龙钟还忝二千石,愧尔东西南北人。

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

人日这天,我给杜甫写一首诗寄到成都草堂,我在这儿怀念你,怀念我们共同的故乡。

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

春天到来,柳叶萌芽,梅花盛开,本该令人愉悦,但飘泊异地的游子却被撩动了乡愁。

身在远藩无所预,心怀百忧复千虑。

当时国家多难,干戈未息,以高适的文才武略,本应参与朝廷大政,建树功业,可是偏偏远离京国,身在南蕃。

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

正承百忧千虑而来,身当乱世,作客他乡,今年此时,已是相思不见,明年又在何处,难以预料。

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

生活虽困顿,却也闲散自适,不可能知道此时竟辜负了随身的书剑,老于宦途风尘之中。

龙钟还忝二千石,愧尔东西南北人。

这是说自己老迈疲癃之身,辱居刺史之位,国家多事而无所作为,内心有愧于到处飘泊流离的友人。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387页 2、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386-387页

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

人日这天,我给杜甫写一首诗寄到成都草堂,我在这儿怀念你,怀念我们共同的故乡。

人日:汉族传统节日,时在农历正月初七。

农历正月初七。

薛道衡《人日思归》“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 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

春天到来,柳叶萌芽,梅花盛开,本该令人愉悦,但飘泊异地的游子却被撩动了乡愁。

身在远藩无所预,心怀百忧复千虑。

当时国家多难,干戈未息,以高适的文才武略,本应参与朝廷大政,建树功业,可是偏偏远离京国,身在南蕃。

远蕃:蜀。

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

正承百忧千虑而来,身当乱世,作客他乡,今年此时,已是相思不见,明年又在何处,难以预料。

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

生活虽困顿,却也闲散自适,不可能知道此时竟辜负了随身的书剑,老于宦途风尘之中。

书剑:喻文武。

《史记》“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龙钟还忝二千石,愧尔东西南北人。

这是说自己老迈疲癃之身,辱居刺史之位,国家多事而无所作为,内心有愧于到处飘泊流离的友人。

二千石:汉太守官俸二千石。

东西南北人:丘曾称“今丘也,东南西北之人也”,指四方奔走。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387页 2、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386-387页

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

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

身在远藩无所预,心怀百忧复千虑。

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

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

龙钟还忝二千石,愧尔东西南北人。

  此诗是高适在蜀州刺史任上寄怀杜甫之作。

人日,是农历正月初七日。

杜二,即杜甫。

杜甫居成都时,高适与之过从甚密,此诗慰故人思乡之情,发世事难料之叹,抒无所作为之憾。

  全诗每四句一段,共分三段。

每段换韵,开头是平声阳韵,中间是仄声御韵,末段是平声真韵。

“人日题诗寄草堂”,起句便单刀直入点题。

人日:农历正月初七。

古人相信天人感应,以岁后第七日为人日。

汉魏以后,人日逐渐从单一的占卜活动,发展成为包括庆祝、祭祀等活动内容的节日。

到了唐代,民间仍相当重视人日节。

不仅仅专用作祈祥祝安,又衍添了一层思亲念友的气氛。

此节亦称“人胜节”、“人庆节”、“人口日”、“人七日”等。

“遥怜故人思故乡”,“遥怜”的“怜”,正是表示二人感情的字眼,通篇都围绕这“怜”字生发展开。

“思故乡”,既是从自己说,也是从杜甫说,满目疮痍的中原,同是他们的故乡。

紧接着“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便是这思乡情绪的具体形容。

春天到时,柳叶萌芽,梅花盛开,应该是令人愉悦的,但在飘泊异地的游子心中,总是容易撩动乡愁,而使人“不忍见”,一见就“断肠”,感情不能自已了。

  中间四句是诗意的拓展和深化,有不平,有忧郁,又有如大海行舟、随波飘转、不能自主的渺茫与怅惘,感情是复杂的。

换用仄声韵,正与内容十分协调。

  “身在南蕃无所预,心怀百忧复千虑。

”“预”是参与朝政之意。

尽管如此,诗人的爱国热忱却未衰减,面对动荡不已的时局,自然是“心怀百忧复千虑”了。

当时,不仅安史叛军在中原还很猖獗,即就蜀中局势而言,也并不平静,此诗写后的两三个月,便发生了梓州刺史段子璋的叛乱。

这“百忧千虑”,也正是时局艰难的反映。

杜甫《追酬高蜀州人日见寄》:“叹我凄凄求友篇,感君郁郁匡时略”,是很深刻地领会到高适这种复杂情思的。

  “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此忧之深,虑之远,更说明国步艰难,有志莫申。

深沉的感喟中,隐藏了内心无限的哀痛。

  瞻望未来,深感渺茫,回顾往昔,事难前定。

这就自然地逗出了末段。

“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

”诗人早年曾隐身“渔樵”《封丘作》,“龙钟还忝二千石,愧尔东西南北人!

”这“愧”的内涵是丰富的,它蕴含着自己匡时无计的孤愤,和对友人处境深挚的关切。

这种“愧”,更见得两人交谊之厚,相知之深。

  这首诗,没有华丽夺目的词藻,也没有刻意雕琢的警句,有的只是浑朴自然的语言,发自肺腑的真情流贯全篇。

那抑扬变换的音调,很好地传达了起伏跌宕的感情。

像这种“直举胸情,匪傍书史”的佳作,可算是汉魏风骨的嗣响。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385页 2、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386-387页

送李少府时在客舍作

作者: 高适 朝代: 唐代

相逢旅馆意多违,暮雪初晴候雁飞。

主人酒尽君未醉,薄暮途遥归不归。

相逢旅馆意多违,暮雪初晴候雁飞。

你我在旅馆相遇,不由我忧喜交集。

暮雪才刚刚停下,归雁正向南飞去。

主人酒尽君未醉,薄暮途遥归不归。

主人的酒已喝光,为友你还无醉意。

天色晚路程遥遥,不知你归不归去?

参考资料: 1、 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11月第1版:135-137

相逢旅馆意多违,暮雪初晴候雁飞。

你我在旅馆相遇,不由我忧喜交集。

暮雪才刚刚停下,归雁正向南飞去。

“相逢”句:说与李少府在旅馆相逢,不由心意徘徊,充满矛盾。

违,徘徊。

《诗·邶风·谷风》:“中心有违”。

“暮雪”句。

说薄暮时分,大雪初晴,北雁南飞。

候雁,随季节变换,春时北飞,冬时南归的大雁。

主人酒尽君未醉,薄暮途遥归不归。

主人的酒已喝光,为友你还无醉意。

天色晚路程遥遥,不知你归不归去?

“主人”句:说主人的酒已喝光,而客人您还未喝够量。

主人,诗人自指。

“薄暮”句。

说天色将晚,路程还远,不知您还回不回家了?

薄暮,傍晚,太阳将要落山的时候。

参考资料: 1、 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11月第1版:135-137

华清宫和杜舍人(一作张祜诗)

作者: 赵嘏 朝代: 唐代

五十年天子,离宫仰峻墙。

登封时正泰,御宇日何长。

上位先名实,中兴事宪章。

起戎轻甲胄,馀地复河湟。

道帝玄元祖,儒封孔子王。

因缘百司署,丛会一人汤。

渭水波摇绿,秦郊草半黄。

马驯金勒细,鹰健玉铃锵。

下箭朱弓满,鸣鞭皓腕攘。

畋思获吕望,谏只避周昌。

兔迹贪前逐,枭心不早防。

几添鹦鹉劝,先赐荔枝尝。

月锁千门静,天吹一笛凉。

细音摇羽珮,轻步宛霓裳。

祸乱基潜结,升平意遽忘。

衣冠逃犬虏,......更多

送裴陟归常州

作者: 皇甫冉 朝代: 唐代

夜雨须停棹,秋风暗入衣。

见君尝北望,何事却南归。

同李三月夜作

作者: 皇甫冉 朝代: 唐代

霜风惊度雁,月露皓疏林。

处处砧声发,星河秋夜深。

秋夜有怀高三十五兼呈空和尚(一作刘长卿诗)

作者: 皇甫冉 朝代: 唐代

晚节闻君趋道深,结茅栽树近东林。

大师几度曾摩顶, 高士何年遂发心。

北渚三更闻过雁,西城万里动寒砧。

不见支公与玄度,相思拥膝坐长吟。

5152535455 共36329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