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拟梅川)

作者: 周密 朝代: 宋代

蚕已三眠柳二眠。

双竿初起画秋千。

莺栊风响十三弦。

鱼素不传新信息,鸾胶难续旧因缘。

薄情明月几番圆。

珍珠帘(琉璃帘)

作者: 周密 朝代: 宋代

宝阶斜转春宵永,云屏敞、雾卷东风新霁。

光动万星寒,曳冷云垂地。

暗省连昌游冶事,照炫转、荧煌珠翠。

难比。

是鲛人织就,冰绡渍泪。

独记梦入瑶台,正玲珑透月,琼钩十二。

金缕逗浓香,接翠蓬云气。

缟夜梨花生暖白,浸潋滟、一池春水。

沈醉。

归时人在,明河影里。

南楼令/唐多令

作者: 周密 朝代: 宋代

好梦不分明。

楚云千万层。

带围宽、愁损兰成。

玉杵玄霜才咫尺,青羽信、便沈沈。

水调夜楼清。

清宵谁共听。

砑笺红、空赋倾城。

几度欲吟吟不就,可煞是、没心情。

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作者: 周密 朝代: 宋代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

宝带金章,尊前茸帽风欹。

秦关汴水经行地,想登临、都付新诗。

纵英游,叠鼓清笳,骏马名姬。

酒酣应对燕山雪,正冰河月冻,晓陇云飞。

投老残年,江南谁念方回。

东风渐绿西湖柳,雁已还、人未南归。

最关情,折尽梅花,难寄相思。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

宝带金章,尊前茸帽风欹。

秦关汴水经行地,想登临、都付新诗。

纵英游,叠鼓清笳,骏马名姬。

原野中移动的旌旗耀眼飞扬,朝觐天子的车马浩浩荡荡,平沙万里,云天低旷,在饯别的宴席上,你腰系着宝带身佩着金章,风吹茸帽倾斜而神采飞扬,故乡的秦关汴水,都是你此行要经过的地方。

我猜想当你登临它们时,一定会激动得吟咏新的诗章。

你将在北国尽情游历,听叠鼓胡笳高亢雄壮的乐声。

你骑着骏马威风凛凛,还有著名的美姬陪伴在身旁。

酒酣应对燕山雪,正冰河月冻,晓陇云飞。

投老残年,江南谁念方回。

东风渐绿西湖柳,雁已还、人未南归。

最关情,折尽梅花,难寄相思。

当你酒酣耳热时,面对着燕山白茫茫的一片冰雪,如凝冻了一般的明月照在结满层冰的河面上,拂晓时陇头处有几朵白云在飞翔。

如今我已是韶华远逝,像当年的贺方回一样,身在江南无法返家而无限感伤。

又人谁来惦念思量?

春风渐渐染绿西湖。

大雁已经回到这里,但你却依旧未能返乡,最令人动情的是,即便折飞了梅花,也无法寄托我对你的思量。

参考资料: 1、 上彊邨民(编) 蔡义江(解). 宋词三百首全解.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11/1 : 第311-313页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

宝带金章,尊前茸帽风欹。

秦关汴水经行地,想登临、都付新诗。

纵英游,叠鼓清笳,骏马名姬。

旌旗:旗帜的总称。

朝天:指朝见天子。

宝带金章:官服有宝玉饰带,金章即金印。

尊前:在酒樽之前。

指酒筵上。

茸帽风攲(yǐ):《《北史·周书·独孤信传》:“信在秦州,尝因猎,日暮,驰马入城,其帽微侧。

诘旦,而吏民有戴帽者,咸慕信而侧帽焉。

”陈师道《南乡子》词:“侧帽独行斜照里,飕飕。

”茸帽,皮帽;

欹,侧。

“风欹”,原本作“风欺”,据别本改。

英游:英俊之辈;

才智杰出的人物。

酒酣应对燕山雪,正冰河月冻,晓陇云飞。

投老残年,江南谁念方回。

东风渐绿西湖柳,雁已还、人未南归。

最关情,折尽梅花,难寄相思。

晓陇云飞:柳永《曲玉管》词:“陇首云飞,江边日晚。

”投老:到老,临老。

方回:北宋词人贺铸字,有《青玉案》一词最负盛名。

黄庭坚曾赋诗赞云:“解道江南肠断句,只今唯有贺方回。

”此处作者自指。

东风:王安石《泊船瓜洲》诗:“春风又绿江南岸”,此处借用其意。

最关情:用陆凯、范晔故事,见舒亶《虞美人》注。

参考资料: 1、 上彊邨民(编) 蔡义江(解). 宋词三百首全解.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11/1 : 第311-313页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

宝带金章,尊前茸帽风欹。

秦关汴水经行地,想登临、都付新诗。

纵英游,叠鼓清笳,骏马名姬。

酒酣应对燕山雪,正冰河月冻,晓陇云飞。

投老残年,江南谁念方回。

东风渐绿西湖柳,雁已还、人未南归。

最关情,折尽梅花,难寄相思。

  作者一向热爱宋朝,宋亡以后坚隐不仕,因此这首词较一般的送别诗词而言,在感情上自有一番特色。

开头三句写陈君衡被召,临行时车马旌旗繁多。

“宝带”二句则隐含对陈氏屈仕元朝的不满之辞。

“秦关”三句写路途迢迢。

“纵英游”三句推想陈氏此去定豪纵携妓。

下阕开头三句仍就送别意替对方设想那边景象,表现出关切之情。

“投老残年”以下转写自己暮年的寂寞。

结尾三句写对君衡的怀念。

此词对君衡“被召”的态度肯昧隐晦,既有关切,又有婉讽,表现了前朝文人的复杂心态。

语言朴实无华,词意比较苍凉。

  上阕以写送别的场景为主,与一般的送别诗词似并无二致。

起首三句“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

”作者用豪放笔法勾画出一幅威武鲜明的郊野送行的场面。

只见旌旗飘飘,光照原野,车马辘辘,浩浩荡荡。

这样威武雄壮的画面,衬以广阔的原野作背景,活脱脱一幅令人振奋的图画,给人以充分的遐想。

  接下去这首词的主角陈君衡,出现在这幅画卷中。

作者只用“宝带金章,尊前茸帽风欹”两句人物便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宝带金章”,表明了人物的身份,同时暗示此行的缘由:“尊前”,酒尊之前。

唐诗人马戴《赠友人边游回》有“尊前语尽北风起,秋色萧条胡雁来”句。

“茸帽风欹”,头上戴的皮帽被郊野的风吹得略略倾斜,一个“欹”字,极为传神地勾画出人物的神气。

欹即侧帽,典出《北史·独孤信传》:“信在秦州,尝因猎,日暮,驰马入城,其帽微侧,诘旦而吏人有戴帽者咸慕信而侧帽焉。

”词用此典,极为贴切,而有微意。

君衡之应蒙元之召,与慕信而侧帽的胡风,正相一致。

这一用典,实不同于一般泛用。

作者由此想到友人北上要经过的路途和友人走后的作为。

“秦关汴水经行地,想登临、都付新诗。

纵英游,叠鼓清笳,骏马名姬。

”一路之上,登秦关临汴水,吟诗作赋。

秦关,应泛指沿途之山,中国习又称秦。

汴水,流经北宋都城东京(今开封)的一条河鼓声阵阵,胡笳清脆;

乘骏马,携名姬,纵情游乐。

  上阕对送别场景的铺陈及对别后情景的想象,看似与一般的送别诗词类似,但提及北宋旧地“秦关汴水”作者委婉地透露出对故国的念和山河依旧、人事已非的感叹,而用笔极为含蓄。

  下阕主要抒发了作者对友人远去的伤感和对友人出仕新朝的担心与不满等复杂的心情。

头一句“酒酣应对燕山雪,正冰河月冻,晓陇云飞”,进一步设想友人远去北国的情景。

“酒酣”,指朝廷召宴,作者想象友人彼时彼地应是燕山雪飘的冰天雪地的影象,连月亮都仿佛冻住了似的,发出令人不寒而栗的光辉。

“冰河月冻”,造语甚新,意境颇佳。

这阴冷影象与上阕热烈欢快的情调形成鲜明的对照,为下面的感叹铺垫了气氛。

接着,作者将笔锋一转:“投老残年,江南谁念方回。

”意为:我已是风烛残年,不愿为新朝用而隐居江南,又有谁能常常记起我呢?

方回,贺铸的字,他的《青玉案》有“试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句,十分有名。

黄庭坚曾说:“解道江南断肠句,世间唯有贺方回。

”作者身在江南,又有一腔愁怨,故以贺铸自比。

这两句词不仅包含年老力衰的伤感,友人离去的伤情,还有国家沦亡的伤痛。

“东风渐绿西湖岸,雁已还,人未南归”,北方冰雪尚未消融的时候,春风已经吹绿了江南,大雁已经飞回了,可是友人还没有回来。

王安石有“春风又绿江南岸”句,此处周密化用之想到此处,不禁叹息道:“最关情,折尽梅花,难寄相思。

”盛弘之《荆州记》载:陆凯曾从江南将梅花寄到长安送给他的好友范晔,并曾诗说:“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周密这两句亦用此意,意思是说:我的相思之情即使折尽梅花也难以表达。

  从字面看来,表现了作者对友人极为真挚恳切的怀念之情。

但如果深入体味,就不难悟出,这里还有着更深刻的寓意,那就是作者担心友人到了北方,有了高官厚禄,忘怀自己,忘怀故国。

这就不仅表达了身为遗民的惨淡心情,而且含蓄地透露出对友人仕元的不满。

这首词在送别诗词中是颇具特色的。

写送别而通篇贯穿着深切感人的故国之思,作者既写眼前实景,也写想象中的虚景,虚实相合,深沉宛转地表达了作者复杂难言的思想感情。

其中既有送别友人的不舍和伤感,又有对其屈身仕元的不满,还有对南宋灭亡的怅恨。

正是这种复杂的心理,使得这首词没有像一般送别词那样只刻画离愁别绪当然也没有对友人的明显指摘,而只有借描写送别情景、抒写相思离愁,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等著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 .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年版(2010年5月重印): 第2172-2173页

一萼红·登蓬莱阁有感

作者: 周密 朝代: 宋代

步深幽。

正云黄天淡,雪意未全休。

鉴曲寒沙,茂林烟草,俯仰千古悠悠。

岁华晚、飘零渐远,谁念我、同载五湖舟?

磴古松斜,崖阴苔老,一片清愁。

回首天涯归梦,几魂飞西浦,泪洒东州。

故国山川,故园心眼,还似王粲登楼。

最负他、秦鬟妆镜,好江山、何事此时游!

为唤狂吟老监,共赋消忧。

步深幽。

正云黄天淡,雪意未全休。

鉴曲寒沙,茂林烟草,俯仰千古悠悠。

岁华晚、飘零渐远,谁念我、同载五湖舟?

磴古松斜,崖阴苔老,一片清愁。

步入幽深盘曲的小路,正是云黄天淡,残雪的寒意未休。

一曲澄澈镜湖,映衬出水浅澎寒的槽瘦,墙垣破败的兰亭,茂林修竹丛生衰草,尽笼在轻烟的凄柔,—仰一俯之间,千古岁月悠悠。

年岁已晚,飘零的足迹越行越远,不知何处是尽头。

能有谁与我,远遁人世的离乱,同泛五湖的一叶扁舟?

古老的石级旁,倒挂枯松的斜悠,山崖背阴处布满苍苔斑驳的老朽,一片凄清的景色,引起唏嘘感慨的清愁。

回首天涯归梦,几魂飞西浦,泪洒东州。

故国山川,故园心眼,还似王粲登楼。

最负他、秦鬟妆镜,好江山、何事此时游!

为唤狂吟老监,共赋消忧。

回首事,孤身飘泊天涯,家乡小路,只在魂魄牵系的归梦中,几回魂飞西浦几番泪洒东州。

可如今归来故国的山河故园的思念像王粲登楼的悲哀感受。

惹人爱怜的是秦望山如美人秀髻对镜湖弄妆洗梳,江山如此美好,却蹂躏于他人之手,旧地重游为什么偏在这个时候!

噢,为我唤来那镜湖边的疏狂酒徒,我要与他一起吟诗纵饮消解一怀深重的烦忧。

参考资料: 1、 伍心铭编译.宋词三百首鉴赏:时事出版社,2004年12:第557页

步深幽。

正云黄天淡,雪意未全休。

鉴曲寒沙,茂林烟草,俯仰千古悠悠。

岁华晚、飘零渐远,谁念我、同载五湖舟?

磴古松斜,崖阴苔老,一片清愁。

步入幽深盘曲的小路,正是云黄天淡,残雪的寒意未休。

一曲澄澈镜湖,映衬出水浅澎寒的槽瘦,墙垣破败的兰亭,茂林修竹丛生衰草,尽笼在轻烟的凄柔,—仰一俯之间,千古岁月悠悠。

年岁已晚,飘零的足迹越行越远,不知何处是尽头。

能有谁与我,远遁人世的离乱,同泛五湖的一叶扁舟?

古老的石级旁,倒挂枯松的斜悠,山崖背阴处布满苍苔斑驳的老朽,一片凄清的景色,引起唏嘘感慨的清愁。

步:登上。

鉴曲:鉴湖一曲。

《新唐书·贺知章传》“有诏赐镜湖剡川一曲”,镜湖即鉴湖。

茂林:指兰亭。

王羲之《兰亭序》:“此处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俯仰:又作“俛仰”。

《兰亭序》“俛仰之间,已为陈迹。

”五湖舟:范蠡事,见《国语·越语》。

磴(dèng):指山路,石级。

崖阴:山边。

回首天涯归梦,几魂飞西浦,泪洒东州。

故国山川,故园心眼,还似王粲登楼。

最负他、秦鬟妆镜,好江山、何事此时游!

为唤狂吟老监,共赋消忧。

回首事,孤身飘泊天涯,家乡小路,只在魂魄牵系的归梦中,几回魂飞西浦几番泪洒东州。

可如今归来故国的山河故园的思念像王粲登楼的悲哀感受。

惹人爱怜的是秦望山如美人秀髻对镜湖弄妆洗梳,江山如此美好,却蹂躏于他人之手,旧地重游为什么偏在这个时候!

噢,为我唤来那镜湖边的疏狂酒徒,我要与他一起吟诗纵饮消解一怀深重的烦忧。

几:几度,几次。

西浦、东州:作者自注:“阁在绍兴,西浦、东州皆萁地。

”王粲登楼:王粲于东汉末年避乱荆州作《登楼赋》云:“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负:辜负。

秦鬟(huán):指形似发髻的秦望山,在今绍兴东南。

乐府《陌上桑》:“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妆镜:指镜湖。

狂吟老监:即指贺知章。

《旧唐书·贺知章传》:“知章晚年尤加纵诞,无复规检,自号四明狂客,又称秘书外监,遨游里巷,醉后属词,动成卷轴,文不加点,咸有可观。

”此言安得有如贺监其人者,与之吟咏销忧;

表示怀念友人的意思,亦是虚说。

李白有《对酒忆贺监》,诗二百首,又有《重忆》诗。

其《重忆》云:“稽山无贺老,却棹酒船回。

”本句意略同。

参考资料: 1、 伍心铭编译.宋词三百首鉴赏:时事出版社,2004年12:第557页

西塍废圃

作者: 周密 朝代: 宋代

吟蛩鸣蜩引兴长,玉簪花落野塘香。

园翁莫把秋荷折,留与游鱼盖夕阳。

吟蛩鸣蜩引兴长,玉簪花落野塘香。

园翁莫把秋荷折,留与游鱼盖夕阳。

  这是一首新颖别致的抒情小诗。

肃杀悲凉的秋色,凄清哀怨的蟋蟀和鸣蝉声,不知引发了多少诗人心中的惆怅。

岳飞的“昨夜寒蛩不住鸣。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柳永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使多少人闻之而潸然泪下。

但是,周密却反其意而用之,由此引发出许多兴致。

洁白如玉的玉簪花,虽没有“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火红的色彩,却有郁馥的缕缕幽香,即使花落野塘,却没有“红消香断有谁怜”的喟叹,而给人“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闲情逸致。

因而,诗人笔锋陡转,画出了一幅《荷塘夕照图》的写意画:夕阳照在像伞一样的荷叶上,鱼儿在荷叶的保护下,自由自在地游着,其间蕴含着多少诗情画意。

所以诗人忍不住要发出“得其所哉,得其所哉”的赞叹,并劝一劝园主,千万不要把秋荷的枯叶折掉,从而破坏了这一和谐宁静的幽境。

虽然以“伞”喻荷并非周密首创,《楚辞》中早有“荷盖”遮雨之喻,但“遮阳伞”之喻,“算是小小翻新”,钱钟书先生言之有理。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玉京秋·烟水阔

作者: 周密 朝代: 宋代

长安独客,又见西风,素月丹枫凄然其为秋也,因调夹钟羽一解烟水阔。

高林弄残照,晚蜩凄切。

碧碪度韵,银床飘叶。

衣湿桐阴露冷,采凉花、时赋秋雪。

叹轻别。

一襟幽事,砌蛩能说。

客思吟商还怯。

怨歌长、琼壶暗缺。

翠扇恩疏,红衣香褪,翻成消歇。

玉骨西风,恨最恨、闲却新凉时节。

楚箫咽。

谁倚西楼淡月。

烟水阔。

高林弄残照,晚蜩凄切。

碧碪度韵,银床飘叶。

衣湿桐阴露冷,采凉花、时赋秋雪。

叹轻别。

一襟幽事,砌蛩能说。

轻烟笼罩,湖天寥廓,一缕夕阳的余光,在林梢处暂歇,宛如玩弄暮色。

晚蝉的叫声悲凉呜咽。

画角声中吹来阵阵寒意,捣衣砧敲出闺妇的相思之切。

井边处飘下梧桐的枯叶。

我站在梧桐树下,任凭凉露沾湿衣鞋,采来一枝芦花,不时吟咏这白茫茫的芦花似雪。

我感叹与她轻易离别,满腔的幽怨和哀痛,台阶下的蟋蟀仿佛在替我低声诉说。

客思吟商还怯。

怨歌长、琼壶暗缺。

翠扇恩疏,红衣香褪,翻成消歇。

玉骨西风,恨最恨、闲却新凉时节。

楚箫咽。

谁倚西楼淡月。

客居中吟咏着秋天,只觉得心情寒怯。

我长歌当哭,暗中竟把玉壶敲缺。

如同夏日的团扇已被捐弃抛撇,如同鲜艳的荷花枯萎凋谢,一切芳景都已消歇。

我在萧瑟的秋风中傲然独立,心中无比怨恨,白白虚度了这清凉的时节。

远处传来箫声悲咽,是谁在凭倚西楼侧耳倾听,身上披着一层淡月。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烟水阔。

高林弄残照,晚蜩凄切。

碧碪度韵,银床飘叶。

衣湿桐阴露冷,采凉花、时赋秋雪。

叹轻别。

一襟幽事,砌蛩能说。

晚蜩句: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蜩,蝉。

碧砧句:有青苔的石砧传来有节奏的捣衣声,井旁落满枯黄的桐叶。

银床,井上辘轳架。

古乐府《淮南王篇》:“后园作井银作床,金瓶素绠汲寒浆。

”庾肩吾《九日传宴》诗:“玉醴吹岩菊,银床落井桐。

”凉花:指菊花、芦花等秋日开放的花,此地系指芦花。

陆龟蒙《早秋》诗:“早藕擎霜节,凉花束紫梢。

”秋雪:指芦花,即所采之凉花。

砌蛩:台阶下的蟋蟀。

客思吟商还怯。

怨歌长、琼壶暗缺。

翠扇恩疏,红衣香褪,翻成消歇。

玉骨西风,恨最恨、闲却新凉时节。

楚箫咽。

谁倚西楼淡月。

吟商:吟咏秋天。

商,五音之一,《礼记·月令》:“孟秋之月其音商。

”琼壶暗缺:敲玉壶为节拍,使壶口损缺。

翠扇恩疏:由于天凉,主人已捐弃扇子。

红衣句:古代女子有赠衣给情人以为表记的习俗;

屈原《九歌·湘夫人》:“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醴浦。

”楚箫咽:相传为李白所写《忆秦娥》词:“箫声咽,秦娥楚断秦楼月。

”谁倚:各本作“谁寄”,此从《词综》卷十九、知不足斋丛书本《苹洲渔笛谱》。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烟水阔。

高林弄残照,晚蜩凄切。

碧碪度韵,银床飘叶。

衣湿桐阴露冷,采凉花、时赋秋雪。

叹轻别。

一襟幽事,砌蛩能说。

轻烟笼罩,湖天寥廓,一缕夕阳的余光,在林梢处暂歇,宛如玩弄暮色。

晚蝉的叫声悲凉呜咽。

画角声中吹来阵阵寒意,捣衣砧敲出闺妇的相思之切。

井边处飘下梧桐的枯叶。

我站在梧桐树下,任凭凉露沾湿衣鞋,采来一枝芦花,不时吟咏这白茫茫的芦花似雪。

我感叹与她轻易离别,满腔的幽怨和哀痛,台阶下的蟋蟀仿佛在替我低声诉说。

晚蜩句: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蜩,蝉。

碧砧句:有青苔的石砧传来有节奏的捣衣声,井旁落满枯黄的桐叶。

银床,井上辘轳架。

古乐府《淮南王篇》:“后园作井银作床,金瓶素绠汲寒浆。

”庾肩吾《九日传宴》诗:“玉醴吹岩菊,银床落井桐。

”凉花:指菊花、芦花等秋日开放的花,此地系指芦花。

陆龟蒙《早秋》诗:“早藕擎霜节,凉花束紫梢。

”秋雪:指芦花,即所采之凉花。

砌蛩:台阶下的蟋蟀。

客思吟商还怯。

怨歌长、琼壶暗缺。

翠扇恩疏,红衣香褪,翻成消歇。

玉骨西风,恨最恨、闲却新凉时节。

楚箫咽。

谁倚西楼淡月。

客居中吟咏着秋天,只觉得心情寒怯。

我长歌当哭,暗中竟把玉壶敲缺。

如同夏日的团扇已被捐弃抛撇,如同鲜艳的荷花枯萎凋谢,一切芳景都已消歇。

我在萧瑟的秋风中傲然独立,心中无比怨恨,白白虚度了这清凉的时节。

远处传来箫声悲咽,是谁在凭倚西楼侧耳倾听,身上披着一层淡月。

吟商:吟咏秋天。

商,五音之一,《礼记·月令》:“孟秋之月其音商。

”琼壶暗缺:敲玉壶为节拍,使壶口损缺。

翠扇恩疏:由于天凉,主人已捐弃扇子。

红衣句:古代女子有赠衣给情人以为表记的习俗;

屈原《九歌·湘夫人》:“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醴浦。

”楚箫咽:相传为李白所写《忆秦娥》词:“箫声咽,秦娥楚断秦楼月。

”谁倚:各本作“谁寄”,此从《词综》卷十九、知不足斋丛书本《苹洲渔笛谱》。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绣鸾凤花犯·赋水仙

作者: 周密 朝代: 宋代

楚江湄,湘娥乍见,无言洒清泪。

淡然春意。

空独倚东风,芳思谁寄。

凌波路冷秋无际,香云随步起。

谩记得、汉宫仙掌,亭亭明月底。

冰弦写怨更多情,骚人恨,枉赋芳兰幽芷。

春思远,谁叹赏、国香风味。

相将共、岁寒伴侣,小窗净、沉烟熏翠袂。

幽梦觉,涓涓清露,一枝灯影里。

楚江湄,湘娥乍见,无言洒清泪。

淡然春意。

空独倚东风,芳思谁寄。

凌波路冷秋无际,香云随步起。

谩记得、汉宫仙掌,亭亭明月底。

这水仙花,就是潇湘妃子无疑。

我初见时,她在江边伫立,默默无语,清泪滴滴。

她那淡淡的春意,似有缕缕的哀思。

她争个儿在东风里摇曳,满腔春情向谁寄?她步履轻盈地走来,带着萧瑟冷寂的秋意。

只要是她经过的地方,便有袅袅清香飘起。

曾记得汉宫里,那金铜仙人捧着承露盘,亭亭玉立在明月底。

冰弦写怨更多情,骚人恨,枉赋芳兰幽芷。

春思远,谁叹赏、国香风味。

相将共、岁寒伴侣,小窗净、沉烟熏翠袂。

幽梦觉,涓涓清露,一枝灯影里。

琵琶吟怨更多情,它能道尽水仙的幽怨无极。

诗人枉自赞美芳香幽雅的兰芷,却不把高洁的水仙提及。

有谁叹赏她的国香风味?

谁谁理解她的渺远幽思?

我将与她相伴相依,共同度过严寒的冬日。

明净的小窗里,我为她燃起沉香熏素衣。

每当幽梦醒来,见她一身清露涓涓滴,娉娉婷婷在灯影里。

参考资料: 1、 [清]朱祖谋,季南.宋词三百首注释[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1):230. 2、 钟礼平.新编宋词三百首全译本[M].广东:海天出版社,2013(8):331.

楚江湄,湘娥乍见,无言洒清泪。

淡然春意。

空独倚东风,芳思谁寄。

凌波路冷秋无际,香云随步起。

谩记得、汉宫仙掌,亭亭明月底。

楚江:楚地之江河,此处应指湘江。

湄:河岸,水与草交接的地方。

湘娥:湘水女神湘妃,舜二妃娥皇、女英 。

相传二妃没于湘水 ,遂为湘水之神。

此处喻水仙花。

乍见:忽然看见;

猛一见。

芳思:美好的情思。

凌波:本指起伏的波浪,多形容女子走路时步履轻盈,借指其人。

语出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谩:徒,空。

汉宫仙掌:汉武帝刘彻曾在建章宫前造神明台,上铸铜柱、铜仙人,手托承露盘以储甘露。

亭亭:直立的样子;

独立的样子。

冰弦写怨更多情,骚人恨,枉赋芳兰幽芷。

春思远,谁叹赏、国香风味。

相将共、岁寒伴侣,小窗净、沉烟熏翠袂。

幽梦觉,涓涓清露,一枝灯影里。

冰弦 :指筝 。

《长生殿·舞盘》;

“冰弦玉柱声嘹亮,鸾笙众管音飘荡 。

”此处喻水仙。

骚人:指屈原,其有《离骚》赞兰芷芬芳。

后亦泛指诗人,文人。

芷(zhǐ):草本植物,开白花,有香气。

国香:指极香的花,一般指兰、梅等。

亦用于赞扬人的品德黄庭坚《次韵中玉水仙花》:“可惜国香天不管,随缘流落小民家”。

此指水仙。

岁寒:指岁寒三友,指松、竹、梅三种植物。

因这三种植物在寒冬时节仍可保持顽强的生命力而得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高尚人格的象征,也借以比喻忠贞的友谊。

沉烟:指点燃的沉香。

翠袂(mèi):喻水仙叶。

幽梦:隐约的梦境。

涓涓:细水缓流的样子。

参考资料: 1、 [清]朱祖谋,季南.宋词三百首注释[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1):230. 2、 钟礼平.新编宋词三百首全译本[M].广东:海天出版社,2013(8):331.

楚江湄,湘娥乍见,无言洒清泪。

淡然春意。

空独倚东风,芳思谁寄。

凌波路冷秋无际,香云随步起。

谩记得、汉宫仙掌,亭亭明月底。

这水仙花,就是潇湘妃子无疑。

我初见时,她在江边伫立,默默无语,清泪滴滴。

她那淡淡的春意,似有缕缕的哀思。

她争个儿在东风里摇曳,满腔春情向谁寄?她步履轻盈地走来,带着萧瑟冷寂的秋意。

只要是她经过的地方,便有袅袅清香飘起。

曾记得汉宫里,那金铜仙人捧着承露盘,亭亭玉立在明月底。

楚江:楚地之江河,此处应指湘江。

湄:河岸,水与草交接的地方。

湘娥:湘水女神湘妃,舜二妃娥皇、女英 。

相传二妃没于湘水 ,遂为湘水之神。

此处喻水仙花。

乍见:忽然看见;

猛一见。

芳思:美好的情思。

凌波:本指起伏的波浪,多形容女子走路时步履轻盈,借指其人。

语出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谩:徒,空。

汉宫仙掌:汉武帝刘彻曾在建章宫前造神明台,上铸铜柱、铜仙人,手托承露盘以储甘露。

亭亭:直立的样子;

独立的样子。

冰弦写怨更多情,骚人恨,枉赋芳兰幽芷。

春思远,谁叹赏、国香风味。

相将共、岁寒伴侣,小窗净、沉烟熏翠袂。

幽梦觉,涓涓清露,一枝灯影里。

琵琶吟怨更多情,它能道尽水仙的幽怨无极。

诗人枉自赞美芳香幽雅的兰芷,却不把高洁的水仙提及。

有谁叹赏她的国香风味?

谁谁理解她的渺远幽思?

我将与她相伴相依,共同度过严寒的冬日。

明净的小窗里,我为她燃起沉香熏素衣。

每当幽梦醒来,见她一身清露涓涓滴,娉娉婷婷在灯影里。

冰弦 :指筝 。

《长生殿·舞盘》;

“冰弦玉柱声嘹亮,鸾笙众管音飘荡 。

”此处喻水仙。

骚人:指屈原,其有《离骚》赞兰芷芬芳。

后亦泛指诗人,文人。

芷(zhǐ):草本植物,开白花,有香气。

国香:指极香的花,一般指兰、梅等。

亦用于赞扬人的品德黄庭坚《次韵中玉水仙花》:“可惜国香天不管,随缘流落小民家”。

此指水仙。

岁寒:指岁寒三友,指松、竹、梅三种植物。

因这三种植物在寒冬时节仍可保持顽强的生命力而得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高尚人格的象征,也借以比喻忠贞的友谊。

沉烟:指点燃的沉香。

翠袂(mèi):喻水仙叶。

幽梦:隐约的梦境。

涓涓:细水缓流的样子。

参考资料: 1、 [清]朱祖谋,季南.宋词三百首注释[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1):230. 2、 钟礼平.新编宋词三百首全译本[M].广东:海天出版社,2013(8):331.

长相思

作者: 周密 朝代: 宋代

灯辉辉。

月微微。

帐暖香深春漏迟。

梦回闻子规。

欲成诗。

未成诗。

生怕春归春又归。

花飞花未飞。

夜合花(茉莉)

作者: 周密 朝代: 宋代

月地无尘,珠宫不夜,翠笼谁炼铅霜。

南州路杳,仙子误入唐昌。

零露滴,湿微妆。

逗清芬、蝶梦空忙。

梨花云暖,梅花雪冷,应妒秋芳。

虚庭夜气偏凉。

曾记幽丛采玉,素手相将。

青蕤嫩萼,指痕犹映瑶房。

风透幕,月侵床。

记梦回、粉艳争香。

枕屏金络,钗梁绛楼,都是思量。

678910 共228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