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难五首

作者: 杨万里 朝代: 宋代

长门陈阿娇,却要一生金屋贮娇饶。

长信班婕妤,却要一生纨扇从玉车。

妾心秪作专房地,别人亦有承恩意。

妾心不肯著别人,君心还肯如妾心。

春风秋月浑不管,花落花开空自怨。

千秋万岁一笑休,月明空照古人愁。

春晴怀故园海棠

作者: 杨万里 朝代: 宋代

故园今日海棠开,梦入江西锦绣堆。

万物皆春人独老,一年过社燕方回。

似青似白天浓淡,欲堕还飞絮往来。

无那风光餐不得,遣诗招入翠琼杯。

都下无忧馆小楼春尽旅怀二首

作者: 杨万里 朝代: 宋代
病眼逢书不敢开,春泥谢容亦无来。更无短计销长日,且绕栏干一百回。 不关老去愿春迟,只恨春归我未归。最是杨花欺客子,向人一一作西飞。
病眼逢书不敢开,春泥谢容亦无来。更无短计销长日,且绕栏干一百回。 不关老去愿春迟,只恨春归我未归。最是杨花欺客子,向人一一作西飞。  第一首一二两句都是因果句:由于“病眼”,所以“逢书不敢开”,由于“春泥”所以“谢客亦无来”。而这正是他感到寂寞的来由,“更无短计销长日”,春末时节,日并不长,然而偏偏说“长日”,大概是从《诗经》的“春日迟迟”化来。这个“长”字,有力地表明了作者的寂寞无聊。因为越是无事可做,便越感到日长,这正反映了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厌恶。“短计”,即肤浅之计,“短”与“长”字相对,连个短计也还想不出来,真是无法打发这漫长的一天。   围绕栏杆行走,而且至于百回之多,这样写有点夸张,可是读者又感到真实,因为这正是绞尽脑汁想出的“短计”,他的“短计”,似平只有如此。这句话写得很具体,也很形象,似乎可以看到一个百无聊赖的人,围绕着栏杆不停地打转转。   以上两句,特别是末句,质朴无华,形同口语,这正是杨诗在语言上的一个特点。   在百无聊赖中,不免思归了。作者此次寓居临安,是短暂的,没有多久,便由于“丁父忧”而回乡了。看来他很不习惯于这种“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生活。   第二首“不关老去愿春迟”,暗点题目的“春尽”。春天己经过去,但他还希望春天走得慢一点。他明确表白这个愿望是“不关老去”的,究“愿春迟”的原因则是“只恨春归我未归”,这就道出了作者的积愫,也点出了题目的“旅怀”,原来是因为春已归去而自己却不能归去的缘故。“恨”字直贯“春归我未归刀。看到春归,“我未归”之恨愈甚。   “最是杨花欺客子”,又转向“杨花”杨花者,柳絮也,东风劲吹,杨花自然要飞向西去。“向人一一作西飞”,乃是春天的自然现象,然而作者却认为这是杨花的有意恼人,有意跟“客子”为难似的。杨万里江西吉州人,吉州在临安之西,杨花从临安西飞,飞向自己的故乡吉州。一个寄离临安的“客子”,而且对临安的生活又是厌倦,对西飞的杨花即既羡慕又嫉妒。   这两句的构思较之上两句尤为巧妙。周必大说:“诚斋(杨万里)大篇短章...状物姿态,写人情意,则铺叙纤悉,曲尽其妙,笔端有口,句中有眼。”(《宋诗纪事》五十引)“春归”已令人恨,更可恨者则是“杨花”,故用“最是”二字以表达进一层的“恨”:杨花无知,何能恼人?然而它的“一一向西飞”,岂不是明明有意向人炫耀?作者把无知的杨花写成有知,把杨花由于东风而西飞的自然现象,说成是故意恼人。把西飞的杨花,涂上了浓厚的感情色彩,从而表达了作者深重的思归心情。不知道周必大的评论是否也包括作者的构思,然而这种构思是的确够得上“写人情意,曲尽其妙”的。 参考资料: 1、 《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12月版,第1062-1063页

晚风

作者: 杨万里 朝代: 宋代

晚风不许鉴清漪,却许重帘到地垂。

平野无山遮落日,西窗红到月来时。

昭君怨 咏荷上雨

作者: 杨万里 朝代: 宋代

午梦扁舟花底。

香满两湖烟水。

急雨打篷声。

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

散了真珠还聚。

聚作水银窝。

泻清波。

戏笔

作者: 杨万里 朝代: 宋代

野菊荒苔各铸钱,金黄铜绿两争妍;

天公支予穷诗客,只买清愁不买田。

武陵春·长铗归乎逾十暑

作者: 杨万里 朝代: 宋代

长铗归乎逾十暑,不著鵕鸃冠。

道是今年胜去年。

特地减清欢。

旧赐龙团新作祟,频啜得中寒。

瘦骨如柴痛又酸。

儿信问平安。

水调歌头·玉树映阶秀

作者: 杨万里 朝代: 宋代

玉树映阶秀,玉节逐年新。

年年九月,好为阿母作生辰。

涧底蒲芽九节,海底银涛万顷,酿作一杯春。

泛以东篱菊,寿以漆园椿。

对西风,吹鬓雪,炷香云。

郎君入奏,又迎珠幰入修门。

看即金花紫诰,并举莆常两国,册命太夫人。

三点台星上,一点老人星。

春游

作者: 杨万里 朝代: 宋代

不知春向雨中回,只到春光未苦来。

老子今晨偶然出,李花全落杏花开。

癸未上元後,永州夜饮赵敦礼竹亭闻蛙醉吟

作者: 杨万里 朝代: 宋代

茅亭夜集俯万竹,初月未光让高烛。

主人酒令来无穷,恍然堕我醉乡中。

草间蛙声忽三两,似笑吾人悭酒量。

只作蛙听故自佳,何须更作鼓吹想。

尚忆同登万石亭,倚栏垂手望寒青。

只今真到寒青里,吾人不饮竹不喜。

6667686970 共3647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