浯溪摩崖怀古

作者: 杨万里 朝代: 宋代

湘江曾闻有浯溪,片帆今挂湘东西。

上摩石崖与天齐,江头落日云凄凄。

山昏雨暗哀猿啸,步入烟萝转深峭。

元颜千古迹不朽,星斗蛟龙两奇妙。

中兴当时颂大唐,大唐家国天为昌。

妖环忽见诚非祥,土花失色急寿王。

明皇父子紊大纲,从此晏朝耽色荒。

天下黎庶暗罹殃,击损梧桐按霓裳。

谁知鼙鼓动渔阳?

肃宗灵武何仓皇?

回来张后年初芳,前杨后李真匪良。

养以天下理所常,胡为南内成凄凉。

三千宫女为谁妆?

空遗两鬓愁秋霜。

千载父子堪悲伤,......更多

湘江曾闻有浯溪,片帆今挂湘东西。

上摩石崖与天齐,江头落日云凄凄。

山昏雨暗哀猿啸,步入烟萝转深峭。

烟萝:被烟雾笼罩的藤萝。

元颜千古迹不朽,星斗蛟龙两奇妙。

中兴当时颂大唐,大唐家国天为昌。

妖环忽见诚非祥,土花失色急寿王。

妖环:指责杨玉环为女妖。

土花:指花色如土,不中看。

这里是说:唐玄宗的一名妃子叫武惠妃,她因病去世后,唐玄宗对宫中其他的嫔妃都没有看中,却对儿子寿王的妃子杨玉环一见钟情,想方设法霸为己有。

先把杨玉环弄到宫中来做女官,赐号为太真;

再为寿王娶了左卫郎将韦昭训的女为妾,然后将杨玉环偷偷摸摸地弄进宫来。

明皇父子紊大纲,从此晏朝耽色荒。

天下黎庶暗罹殃,击损梧桐按霓裳。

黎庶:黎民百姓。

罹(lí):遭受。

霓裳:指《霓裳羽衣曲》。

谁知鼙鼓动渔阳?

肃宗灵武何仓皇?

鼙鼓动渔阳:指安禄山反叛,战鼓震动渔阳一带。

回来张后年初芳,前杨后李真匪良。

前杨后李:前面的杨国忠,后面的李辅国。

养以天下理所常,胡为南内成凄凉。

三千宫女为谁妆?

空遗两鬓愁秋霜。

千载父子堪悲伤,修身齐家肇明皇。

后来历历事愈彰,源流有自咎谁当。

岂惟当时留锦囊,至今人说马嵬坡下尘土香。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过百家渡四绝句

作者: 杨万里 朝代: 宋代
出得城来事事幽,涉湘半济值渔舟。也知渔父趁鱼急,翻著春衫不裹头。 园花落尽路花开,白白红红各自媒。莫道早行奇绝处,四方八面野香来。 柳子祠前春已残,新晴特地著春寒。疏篱不与花为护,只为蜘蛛作网竿。 一晴一雨路乾湿,半淡半浓山迭重。远草坪中见牛背,新秧疏处有人踪。
出得城来事事幽,涉湘半济值渔舟。也知渔父趁鱼急,翻著春衫不裹头。 园花落尽路花开,白白红红各自媒。莫道早行奇绝处,四方八面野香来。 柳子祠前春已残,新晴特地著春寒。疏篱不与花为护,只为蜘蛛作网竿。 一晴一雨路乾湿,半淡半浓山迭重。远草坪中见牛背,新秧疏处有人踪。  这四首写景诗,都是抓住一个细节,抓住平凡事物中富有诗意的东西加以表现。   第一首,在湘水渡中,不写湖光山色,两岸风物,却抓住了中流的一只渔舟;又不写渔舟的种种,视线却集中在渔夫身上;却又不写渔夫的种种,单写他穿翻了衣衫,发髻不裹的自由疏散的服饰,体现了诗人对劳动者不拘礼法、衣着随便的欣赏之情。画面表现得光度集中,给人以极深刻的印象。   第二首写野径早行,提供给读者的也只有单纯的集中的印象:沿途红红白白、四方飘香的野花。诗人集中兴趣于郊野的自然景物,而景物中最耀眼的则是向行人献媚竞艳的路花。这时,他身外的一切都不在他眼里了,见到的只是白白红红之花,闻到的只是四面八方袭来的香气,他就将这刹那间的感兴形之于诗。诗句并不特别警拔,但诗人的兴会却表现得异常鲜明。   第三首写途经柳宗元祠堂。柳宗元曾被贬为永州司马,如果换一个居官永州的诗人,路过柳子祠,不免要怀古一番。可是杨万里的眼睛却盯住了篱竿上的蜘蛛网。篱竿本来是编在栅栏上护花的,然而却成了蜘蛛结网的凭借。这是人们在园边宅畔常见的小事物,写入诗中,给人以异常的亲切感,也显示了诗人的童心。从中固然可以发现平凡的小东西中的诗情,若说其中含有某种讽喻,似乎也无不可。好诗是常常留着让读者充分想象的余地的。   以上三首都集中绘写景物中的某一个点,有如电影中的特色镜头;而第四首乍看似是写全景和远景。但细察之,置于画面中心的仍然是吸引视觉的有生意的景象。道路和远山只是画面的背景,着重呈露的却是草中的牛背和秧间的人踪。诗人的用心始终是赋予平常事物以新鲜感。   这组诗充分体现了杨万里诗歌风格清新活泼,明朗通脱,语言浅近平易,无艰涩造作之态的特色。 参考资料: 1、 何满子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1058-1059

桂源铺

作者: 杨万里 朝代: 宋代

万山不许一溪奔,栏得溪声日夜喧。

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

读元白长庆二集诗

作者: 杨万里 朝代: 宋代

读遍元诗与白诗,一生少傅重微之。

再三不晓渠何意,半是交情半是私。

小雨

作者: 杨万里 朝代: 宋代

雨来细细复疏疏,纵不能多不肯无。

似妒诗人山入眼,千峰故隔一帘珠。

雨来细细复疏疏,纵不能多不肯无。

细细的,疏疏的,雨儿飘飘洒洒;

你下又下不大,停又不肯停下。

似妒诗人山入眼,千峰故隔一帘珠。

是不是妒忌我太喜欢欣赏那远处的青山?

故意从檐下滴成一层珠帘,遮住那千峰万崖。

参考资料: 1、 于北山.杨万里诗文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28 2、 李梦生.宋诗三百首全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247-248

雨来细细复疏疏,纵不能多不肯无。

疏疏:稀稀的样子。

似妒诗人山入眼,千峰故隔一帘珠。

“千峰”句:远山好似隔在一层珠帘中,似有似无。

参考资料: 1、 于北山.杨万里诗文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28 2、 李梦生.宋诗三百首全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247-248

雨来细细复疏疏,纵不能多不肯无。

细细的,疏疏的,雨儿飘飘洒洒;

你下又下不大,停又不肯停下。

疏疏:稀稀的样子。

似妒诗人山入眼,千峰故隔一帘珠。

是不是妒忌我太喜欢欣赏那远处的青山?

故意从檐下滴成一层珠帘,遮住那千峰万崖。

“千峰”句:远山好似隔在一层珠帘中,似有似无。

参考资料: 1、 于北山.杨万里诗文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28 2、 李梦生.宋诗三百首全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247-248

雨来细细复疏疏,纵不能多不肯无。

似妒诗人山入眼,千峰故隔一帘珠。

  生活中小事,自然界景物,到了杨万里的笔下,总是充满无穷的情趣。

杨万里生平游迹很广,他的诗中,写山水的很多;

他又特别喜欢雨景,所以写雨的也不少。

这些诗,每一篇有每一篇的特点,令人百读不厌。

这首绝句写小雨。

雨本是没有情的东西,杨万里偏要赋予它与人相同的感情,于是使诗充满了新鲜感。

  诗前两句刻画小雨,说丝丝细雨,稀稀拉拉地下着,既下不大,又不肯停下。

首句以两组叠字状出小雨的情况,非常传神,与他的《雨作抵暮复晴》中“细雨如尘复如烟”句一样,描绘得很细,但有程度上的不同,这里写的是小雨,不是毛毛雨,所以不如尘似烟,而是“细细”与“疏疏”。

第二句从雨量上写,不能多又不肯无,那便是小雨。

  即使是小雨,下久了,在屋上、树丛中也都渐渐地凝聚成水珠,滴落下来。

三、四句便写这一情况。

杨万里在《发孔镇晨炊漆桥道中纪行》中也曾描写过这样的雨景,诗说:“雨入秋空细复轻,松梢积得太多生。

忽然落点拳来大,偏作行人滴伞声。

”对雨水滴下采用自然的描写手法。

这首《小雨》诗,换用拟人手法,说自己生平喜欢看山,这雨似乎对自己妒忌,有意从屋檐上滴下,组成一张珍珠般的帘子,把那千峰给遮挡。

“珠帘”二字很确切,因为雨不大,尚是一点点下滴,如成串的珍珠;

如果是大雨,流下的就是水线、水柱,而雨本身就成了帘子了。

说雨妒,诗人是在调侃,但这一调侃非常有意思。

因了雨的妒,挂上了珠帘,却使原本的景色似乎更加优美。

因为是稀疏的珠帘,隔着它去眺望远处的山峰,增加了迷濛,比直接看山更富有诗情画意。

清代蒋士铨《题王石谷画册》中有“不写晴山写雨山,似呵明镜照烟鬟”句,说出了雨中青山的韵味。

杨万里眼前的山,正带有这样的韵味,也正是杨万里追求的意境,他在《秋雨叹》中也这样写道:“横看东山三十里,真珠帘外翠屏风。

”对隔着窗前珍珠般的雨帘眺望婀娜的青山,充满了喜悦。

  诗仿佛不经思考,脱口而出,正如他在《晚寒题水仙花并湖山》诗所说,“老夫不是寻诗句,诗句自来寻老夫”。

语言明快而诗意曲折,正是杨万里小诗的特点。

参考资料: 1、 李梦生.宋诗三百首全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247-248

舟过谢潭三首

作者: 杨万里 朝代: 宋代

风头才北忽成南,转眼黄田到谢潭。

仿佛一峰船外影,褰帷急看紫巉岩。

与次公夜酌

作者: 杨万里 朝代: 宋代

汤盂深浅任横斜,酒力微醺略减些。

翦烛小童殊解事,不留烛烬却留花。

赠翦字吴道人

作者: 杨万里 朝代: 宋代

宝晋云烟杂海涛,玉溪花月写风骚。

一生不倩毛锥子,只倩并州快翦刀。

过上湖岭望招贤江南北山

作者: 杨万里 朝代: 宋代

岭下看山似伏涛,见人上岭旋争豪。

一登一陟一回顾,我脚高时他更高。

岭下看山似伏涛,见人上岭旋争豪。

我在山岭下看山,山就像浪涛一样,我看见别人登山岭,我也想去尝试。

一登一陟一回顾,我脚高时他更高。

我登上山岭每一步都回头看一下他人,当我爬得很高时可山却更高。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岭下看山似伏涛,见人上岭旋争豪。

我在山岭下看山,山就像浪涛一样,我看见别人登山岭,我也想去尝试。

涛:江涛,浪涛。

岭:山岭。

旋:立刻。

一登一陟一回顾,我脚高时他更高。

我登上山岭每一步都回头看一下他人,当我爬得很高时可山却更高。

陟(zhì):升;

登。

回顾:回头看。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竹枝歌七首

作者: 杨万里 朝代: 宋代

月子弯弯照几州,几家驩乐几家愁。

愁杀人来关月事,得休休处且休休。

6162636465 共3647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