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晴怀故园海棠二首

作者: 杨万里 朝代: 宋代
故园今日海棠开,梦入江西锦绣堆。万物皆春人独老,一年过社燕方回。似青似白天浓淡,欲堕还飞絮往来。无那风光餐不得,遣诗招入翠琼杯。 竹边台榭水边亭,不要人随只独行。乍暖柳条无气力,淡晴花影不分明。一番过雨来幽径,无数新禽有喜声。只欠翠纱红映肉,两年寒食负先生。
故园今日海棠开,梦入江西锦绣堆。今天天气晴朗,春风和暖,正是家乡海棠开花的时候;我在梦中回到江西吉州吉水老家,看到了海棠一朵一朵都开了,这繁花就像美丽的锦绣堆起来似的。 万物皆春人独老,一年过社燕方回。此时虽大地回春,万物欣欣向荣,但人却老了;每年过了社日,燕子才飞回来。 似青似白天浓淡,欲堕还飞絮往来。春天像青又像白、不浓又不淡的天色,正是初晴景象;就在这春空里,柳絮将飞又落下。 无那风光餐不得,遣诗招入翠琼杯。无奈这美好的春日风光吃不得,那么就让诗歌把它招引到翡翠琼瑶做的酒杯中来吧。 竹边台榭水边亭,不要人随只独行。这里竹边有台榭,水边有亭子,风景秀美,环境清幽,不需要随从,独自一人在这里漫步就很好。 乍暖柳条无气力,淡晴花影不分明。春天初暖,柳叶吐芽,迎风起舞,妩媚多娇;盛开的花朵在阳光照映下倩影婆娑,朦胧惝恍。 一番过雨来幽径,无数新禽有喜声。经过一番雨冲刷的园林,道路更洁净,显得更幽深;那刚飞出窝的小鸟更显得欢快,鸟啼声此起彼伏,悦耳娱心。 只欠翠纱红映肉,两年寒食负先生。这里的风景固然美丽,可惜少了丰满美丽的海棠花;那故乡的海棠花已经辜负了两个寒食没见到了。 参考资料: 1、 黄珅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1083-1084 2、 章楚藩 等.杨万里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94:129-131 3、 作品白话译文部分内容由朝阳山人根据相关资料编辑.
故园今日海棠开,梦入江西锦绣堆。 万物皆春人独老,一年过社燕方回。社:社日。古时祭灶神(土地神)之日,有春、秋二社,春社是向社神祈请丰年之祭,秋社是收获后报谢社神之祭。 似青似白天浓淡,欲堕还飞絮往来。 无那风光餐不得,遣诗招入翠琼杯。无那:无奈。 竹边台榭水边亭,不要人随只独行。 乍暖柳条无气力,淡晴花影不分明。 一番过雨来幽径,无数新禽有喜声。 只欠翠纱红映肉,两年寒食负先生。翠纱红映肉:语出苏轼诗《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朱唇得酒晕生脸,翠袖卷纱红映肉。”形容海棠的淡红浅晕。 参考资料: 1、 黄珅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1083-1084 2、 章楚藩 等.杨万里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94:129-131 3、 作品白话译文部分内容由朝阳山人根据相关资料编辑.
故园今日海棠开,梦入江西锦绣堆。今天天气晴朗,春风和暖,正是家乡海棠开花的时候;我在梦中回到江西吉州吉水老家,看到了海棠一朵一朵都开了,这繁花就像美丽的锦绣堆起来似的。 万物皆春人独老,一年过社燕方回。此时虽大地回春,万物欣欣向荣,但人却老了;每年过了社日,燕子才飞回来。社:社日。古时祭灶神(土地神)之日,有春、秋二社,春社是向社神祈请丰年之祭,秋社是收获后报谢社神之祭。 似青似白天浓淡,欲堕还飞絮往来。春天像青又像白、不浓又不淡的天色,正是初晴景象;就在这春空里,柳絮将飞又落下。 无那风光餐不得,遣诗招入翠琼杯。无奈这美好的春日风光吃不得,那么就让诗歌把它招引到翡翠琼瑶做的酒杯中来吧。无那:无奈。 竹边台榭水边亭,不要人随只独行。这里竹边有台榭,水边有亭子,风景秀美,环境清幽,不需要随从,独自一人在这里漫步就很好。 乍暖柳条无气力,淡晴花影不分明。春天初暖,柳叶吐芽,迎风起舞,妩媚多娇;盛开的花朵在阳光照映下倩影婆娑,朦胧惝恍。 一番过雨来幽径,无数新禽有喜声。经过一番雨冲刷的园林,道路更洁净,显得更幽深;那刚飞出窝的小鸟更显得欢快,鸟啼声此起彼伏,悦耳娱心。 只欠翠纱红映肉,两年寒食负先生。这里的风景固然美丽,可惜少了丰满美丽的海棠花;那故乡的海棠花已经辜负了两个寒食没见到了。翠纱红映肉:语出苏轼诗《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朱唇得酒晕生脸,翠袖卷纱红映肉。”形容海棠的淡红浅晕。 参考资料: 1、 黄珅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1083-1084 2、 章楚藩 等.杨万里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94:129-131 3、 作品白话译文部分内容由朝阳山人根据相关资料编辑.

武陵春

作者: 杨万里 朝代: 宋代

春,因呈子西 长铗归乎逾十暑,不著鵕鸃冠。

道是今年胜去年。

特地减清欢。

旧赐龙团新作崇,频啜得中寒。

瘦骨如柴痛又酸。

儿信问平安。

晓行望云山

作者: 杨万里 朝代: 宋代

霁天欲晓未明间,满目奇峰总可观。

却有一峰忽然长,方知不动是真山。

霁天欲晓未明间,满目奇峰总可观。

下了一夜的雨,东方刚破晓,诗人出门,影影绰绰地看到天边有连绵不断的山峦。

却有一峰忽然长,方知不动是真山。

忽然他发现有一座山峰向上升,于是在对比之下,知道那不动的山,才是真山。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霁天欲晓未明间,满目奇峰总可观。

下了一夜的雨,东方刚破晓,诗人出门,影影绰绰地看到天边有连绵不断的山峦。

可观:壮观。

却有一峰忽然长,方知不动是真山。

忽然他发现有一座山峰向上升,于是在对比之下,知道那不动的山,才是真山。

方知:才知道。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初入淮河·选一

作者: 杨万里 朝代: 宋代
船离洪泽岸头沙,人到淮河意不佳。何必桑乾方是远,中流以北即天涯!

八月十二日夜诚斋望月

作者: 杨万里 朝代: 宋代

才近中秋月已清,鸦青幕挂一团冰。

忽然觉得今宵月,元不黏天独自行。

才近中秋月已清,鸦青幕挂一团冰。

忽然觉得今宵月,元不黏天独自行。

  俗话说:“月到中秋分外明。

”诗的首句正是袭用这句俗语的语意。

“才近”二字,扣题目的“八月十二”,只差三天,便是中秋,真称得上“近”了。

本来每月的望日,月亮都是光明的,而这句俗语突出的是“中秋”,重点在“分外”。

分外者,特别之意也,即较之其他月份更要清亮一点。

八月十二,虽还未到中秋,但却接近中秋;

虽未达到“分外”,却也是“已清”了。

这已初步道出了题意。

  第二句,进一步写“望”。

诗人所望见的是“鸦青幕挂一团冰”。

仰望高空,俨如帷幕,色比鸦青,倍觉淡雅。

在这淡雅的帷幕之上,悬挂着一轮明月,色泽的优雅、美丽,颇能引人入胜。

还不止此,在这里作者不说“月”而说“一团冰”。

团者,圆也;

而冰的内涵首先是凉其次是亮,再次是白,这较之“一轮月”不仅更为形象,而且创造出一个既优美又冷清,既光明而又优雅的境界。

它不仅给与读者以美的享受,而且能给人以情操的陶冶。

  第三句在全诗中是一个转折,是第二句到第四句的一个过渡。

“忽然觉得今宵月”,通俗易懂,简直就是一句白话。

这种语言,新鲜活泼,是诚斋诗的特点之一。

  第四句则说明“忽然觉得”的内容,也就是对“今宵月”的一个遐想。

月是历代诗人最喜欢歌咏的景物之一。

在诗人的笔下,月是千姿百态、各不相同的,而他们由月所引起的遐想,也是各不相同的。

而诚斋能独辟蹊径,别有所想,石破天惊,出人意表。

  他想的是这个月亮“元不粘天独自行”。

“元”即“原”字,意思的“原来月亮并不是粘在天上而是独自行走的”。

夜空片云全无,一轮明月高悬,似乎无所附丽,独自运行。

设想新奇,月夜晴空的境界全出。

  总之,这首小诗,既创造出优美的境界,给人以美的享受,;

又出以新奇的遐想,启迪着人们的思路;

而那种通俗的语言,虽然传统的诗家,视为“鄙俗”,却使人感到新鲜活泼。

参考资料: 1、 宋诗鉴赏词典,1987版,P1100-P1101

泊平江百花洲

作者: 杨万里 朝代: 宋代

吴中好处是苏州,却为王程得胜游。

半世三江五湖棹,十年四泊百花洲。

岸傍杨柳都相识,眼底云山苦见留。

莫怨孤舟无定处,此身自是一孤舟。

吴中好处是苏州,却为王程得胜游。

江南一带最美的地方是苏州,为王事奔走我却得以纵情遨游。

半世三江五湖棹,十年四泊百花洲。

半生中三江五湖都乘船走遍,十年里四次停泊在这百花洲。

岸傍杨柳都相识,眼底云山苦见留。

我跟岸边的杨柳都互相熟识了.眼前的云山执着地把我挽留。

莫怨孤舟无定处,此身自是一孤舟。

不要责怪这孤舟漂泊不定吧。

我自己本来就是一只孤舟。

参考资料: 1、 缪钺等撰写.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1069,1479 2、 陈衍选编.宋诗精华录全译 (下) :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3.:739

吴中好处是苏州,却为王程得胜游。

半世三江五湖棹,十年四泊百花洲。

岸傍杨柳都相识,眼底云山苦见留。

莫怨孤舟无定处,此身自是一孤舟。

  开头两句交待自己与苏州的因缘。

平平叙事,颇有民歌风味。

读来似乎是庆幸自己因王程之便而得游赏吴中佳胜,实际上却是为下文翻出感慨作势。

“王程”二字已微露端倪。

  “半世三江五湖掉,十年四泊百花洲”。

杨万里于1154(绍兴二十年)中进士,初授赣州司户,继调永州零陵萃,以后历任内外官职,奔走于江湖间,到写这首诗时,已经半世(指一个人的半生)之多;

十来年间,因主程所经,曾四次泊舟于百花洲畔。

这一联用秀朗工整之笔概括了自己的漂泊羁旅的生活,其中含有身世之感,但调子并不沉重,毋宁说还带有一点悠然自赏的意味。

从眼前的胜游回顾半世以来的行踪,从眼前的百花洲联想到所历的三江五湖,时间、空间都延伸扩大了。

这一联在对仗上句法上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多用数目字成对,如“半”对“十”“三”对“四”“五”对“百”;

二是上下句的句法并不同(下句的“泊”是动词,与上句的“江”为名词不同,五湖棹与百花洲也有所不同,平仄也不调)。

这样一种对仗,表现出诗人的巧思,具有一种轻快流利、拗折错落的美感。

  “岸傍杨柳都相识,眼底云山苦见留。

”颈联承“四泊百花洲”突出自己对这一带风物的熟悉。

明明是诗人认得岸旁杨柳、依恋眼底云山,却故意将景物拟人化,从对面写来,说成是岸旁杨柳都认得自己,眼底云山也依依挽留。

这样写,既饶情致,又不落套。

诗人对此间风物的深情也更进一层地得到表现,运用移情于物的手法,诗人将主观的情感移到事物上,反过来有用被感染的事物衬托主观情绪,使物我合一,浑然一体。

  “莫怨孤舟无定处,此身自是一孤舟。

”尾联承“半世三江五湖棹”从眼前泊岸的孤舟兴感,说别再埋怨孤舟漂泊不定,将自己载往三江五湖,要知道,自己原就是一只不系的孤舟。

上句先放开一步,下句却透过一层,揭示了事情的底蕴。

这个结尾,将“四泊百花洲”所引起的感触与联想凝聚到一点上:身如孤舟,漂泊无定,从而点明了全诗的主旨。

参考资料: 1、 缪钺等撰写.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1069,1479

宿灵鹫禅寺

作者: 杨万里 朝代: 宋代

初疑夜雨忽朝晴,乃是山泉终夜鸣。

流到前溪无半语,在山做得许多声。

初疑夜雨忽朝晴,乃是山泉终夜鸣。

夜宿山寺,夜半听见水声,误为下雨了,待清晨起来出门一看,才发现天空晴朗,原来昨夜的声音并非雨声,而是急湍而下的山泉发出的声音,终夜响个不停。

流到前溪无半语,在山做得许多声。

顺流而行,发现山泉在半山坡流下时叮咚作响,流入山下溪水后,由于水路宽平,就不再像在山里那样因水流曲折而发出冲激的声音。

参考资料: 1、 章楚藩 等.杨万里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94:105-108

初疑夜雨忽朝晴,乃是山泉终夜鸣。

流到前溪无半语,在山做得许多声。

“流到”二句:指前溪水深面阔,不像在山里因曲折而易致冲激作声。

唐杜甫《佳人》诗:“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与此诗含意相近。

后人因把“在山”、“出山”比喻在野、在朝。

参考资料: 1、 章楚藩 等.杨万里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94:105-108

初疑夜雨忽朝晴,乃是山泉终夜鸣。

流到前溪无半语,在山做得许多声。

  此诗第一句“初疑夜雨忽朝晴”,写诗人夜宿山寺,听到屋外水声,初疑夜雨,待次日早晨起来,才知夜里根本没有下雨。

一个“疑”字,暗示诗人当时未尝实地观察,“夜雨”的判断乃是出于推测,这就为以下“忽朝晴”三字留下余地,显得极有分寸。

  “夜雨”的错觉来自第二句:“乃是山泉终夜鸣。

”原来扰了诗人一夜清梦的原来是急湍而下的山泉。

山泉下泻,冲击山石,终夜响个不停。

在睡意朦胧中产生某种错觉,这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此句是符合生活逻辑的。

  第三句紧承上句,进而写出山之后的山泉在山中“终夜鸣”,那是因为水道弯曲不平,故而潺潺作响。

这一句说山泉“流到前溪无半语”,那是因为河床变得宽阔平坦,故而静寂无声。

可见由于所处环境的改变,同一种事物可以有截然不同的表现。

  末句“在山做得许多声”,是诗人针对上述事实所发的议论。

冷冷一语,讽刺辛辣有力,有如画龙点睛,全诗的主旨在这句议论中被明白地点了出来。

从字面上看,诗人讥讽的对象是山泉,其实弦外有音,别有深意。

它讽刺了那些在做官前指点江山,高谈阔论,慷慨激扬,忧国忧民,但是一但掌握了权力,有了一定地位,就和其他昏官一样尸位素餐、了无建树了。

此诗说明很多官员一但成了利益既得者,就把自己的抱负和群众利益抛于脑后了。

  此诗在艺术上很有特色。

第一,它采用了传统的“比”的手法,借事寓意,以物比人,构思十分巧妙。

第二,叙述与议论有机结合,使议论立足于具体事件的基础上。

第三,语言平易浅近,笔调幽默轻快。

参考资料: 1、 章楚藩 等.杨万里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94:105-108

忆秦娥(初春)

作者: 杨万里 朝代: 宋代

新春早。

春前十日春归了。

春归了。

落梅如雪,野桃红小。

老夫不管春催老。

只图烂醉花前倒。

花前倒。

儿扶归去,醒来窗晓。

读严子陵传

作者: 杨万里 朝代: 宋代
客星何补汉中兴,空有清风冷似冰。早遣阿瞒移汉鼎,人间何处有严陵!

作者: 杨万里 朝代: 宋代
雪花遣霰作前锋,势破张皇欲暗空。筛瓦巧寻疏处漏,跳阶误到暖边融。寒声带雨山难白,冷气侵人火失红。方讶一冬暄较甚,今宵敢叹卧如弓。
6162636465 共3647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