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楼望月 文
戚戚复戚戚,高楼月如雪。
二八正婵娟,月明翡翠钿。
由来工织锦,生小倚朱弦。
朱弦岂解愁,素手似云浮。
一声落天上,闻者皆泪流。
别郎已经年,望郎出楼前。
青天如海水,碧月如珠圆。
月圆以复缺,不见长安客。
古道白于霜,沙灭行人迹。
月出光在天,月高光在地。
何当同心人,两两不相弃。
于中好 七月初四夜风雨,其明日是亡妇生辰 文
纳兰性德 文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
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
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
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
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
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更多
琵琶仙·中秋 文翻注译赏
碧海年年,试问取、冰轮为谁圆缺?
吹到一片秋香,清辉了如雪。
愁中看、好天良夜,知道尽成悲咽。
只影而今,那堪重对,旧时明月。
花径里、戏捉迷藏,曾惹下萧萧井梧叶。
记否轻纨小扇,又几番凉热.。
只落得,填膺百感,总茫茫、不关离别。
一任紫玉无情,夜寒吹裂。
碧海年年,试问取、冰轮为谁圆缺?
吹到一片秋香,清辉了如雪。
愁中看、好天良夜,知道尽成悲咽。
只影而今,那堪重对,旧时明月。
碧海青天,年年如此,而云间的月亮,却为何时圆时缺。
今夜里,金风送爽,土花映碧,画栏桂树悬挂着一缕秋香;
月亮光就像白雪一般晶莹透澈。
谁知道,这好天良夜,却让人忧愁,让人悲咽。
孤身只影,怎么可面对旧时明月。
花径里、戏捉迷藏,曾惹下萧萧井梧叶。
记否轻纨小扇,又几番凉热.。
只落得,填膺百感,总茫茫、不关离别。
一任紫玉无情,夜寒吹裂。
那时节,也是这么个中秋夜,你和我,花径里捉迷藏,曾经将金井梧桐的霜叶惊落。
手上轻巧的小纨扇,至今又经历几番凉热。
一时间,不由得百感丛生;
但这又与一般的相思离别无关。
面对这旧时明月,只好让无情的紫玉萧,于寒风中吹烈。
参考资料: 1、 张秉戍.纳兰词笺注:北京出版社,2000 2、 施议对.纳兰性德集:凤凰出版社,2011
碧海年年,试问取、冰轮为谁圆缺?
吹到一片秋香,清辉了如雪。
愁中看、好天良夜,知道尽成悲咽。
只影而今,那堪重对,旧时明月。
碧海:传说中的海名。
东方朔《十洲记》:“扶桑在东海之东岸。
岸直,陆行登岸一万里,东复有碧海。
海广狭浩汗,与东海等。
水既不咸苦,正作碧色,甘香味美。
”又做青天解。
宋晁补之《洞仙歌》:“青烟幂处,碧海飞天镜。
”冰轮:月亮代名之一,历来用以形容皎洁的满月。
唐王初《银河》:“历历素榆飘玉叶,涓涓清月湿冰轮。
”吹到二句:谓秋风把一片秋花吹开了,那明亮的月光犹如白雪。
清辉,指明亮的月光。
花径里、戏捉迷藏,曾惹下萧萧井梧叶。
记否轻纨(wán)小扇,又几番凉热.。
只落得,填膺(yīng)百感,总茫茫、不关离别。
一任紫玉无情,夜寒吹裂。
花径二句:捉迷藏,又称逮猫儿,儿童玩的一种游戏。
井梧叶:谓井边的梧桐树叶。
轻纨小扇:即纨扇。
一任二句:紫玉,指笛箫,因截紫竹所制,故名。
元陈旅《次韵友人京华即事》:“仙女乘鸾吹紫玉,才人骑马勒黄金。
”二句煞拍,说当下心境。
参考资料: 1、 张秉戍.纳兰词笺注:北京出版社,2000 2、 施议对.纳兰性德集:凤凰出版社,2011
碧海年年,试问取、冰轮为谁圆缺?
吹到一片秋香,清辉了如雪。
愁中看、好天良夜,知道尽成悲咽。
只影而今,那堪重对,旧时明月。
碧海青天,年年如此,而云间的月亮,却为何时圆时缺。
今夜里,金风送爽,土花映碧,画栏桂树悬挂着一缕秋香;
月亮光就像白雪一般晶莹透澈。
谁知道,这好天良夜,却让人忧愁,让人悲咽。
孤身只影,怎么可面对旧时明月。
碧海:传说中的海名。
东方朔《十洲记》:“扶桑在东海之东岸。
岸直,陆行登岸一万里,东复有碧海。
海广狭浩汗,与东海等。
水既不咸苦,正作碧色,甘香味美。
”又做青天解。
宋晁补之《洞仙歌》:“青烟幂处,碧海飞天镜。
”冰轮:月亮代名之一,历来用以形容皎洁的满月。
唐王初《银河》:“历历素榆飘玉叶,涓涓清月湿冰轮。
”吹到二句:谓秋风把一片秋花吹开了,那明亮的月光犹如白雪。
清辉,指明亮的月光。
花径里、戏捉迷藏,曾惹下萧萧井梧叶。
记否轻纨(wán)小扇,又几番凉热.。
只落得,填膺(yīng)百感,总茫茫、不关离别。
一任紫玉无情,夜寒吹裂。
那时节,也是这么个中秋夜,你和我,花径里捉迷藏,曾经将金井梧桐的霜叶惊落。
手上轻巧的小纨扇,至今又经历几番凉热。
一时间,不由得百感丛生;
但这又与一般的相思离别无关。
面对这旧时明月,只好让无情的紫玉萧,于寒风中吹烈。
花径二句:捉迷藏,又称逮猫儿,儿童玩的一种游戏。
井梧叶:谓井边的梧桐树叶。
轻纨小扇:即纨扇。
一任二句:紫玉,指笛箫,因截紫竹所制,故名。
元陈旅《次韵友人京华即事》:“仙女乘鸾吹紫玉,才人骑马勒黄金。
”二句煞拍,说当下心境。
参考资料: 1、 张秉戍.纳兰词笺注:北京出版社,2000 2、 施议对.纳兰性德集:凤凰出版社,2011
碧海年年,试问取、冰轮为谁圆缺?
吹到一片秋香,清辉了如雪。
愁中看、好天良夜,知道尽成悲咽。
只影而今,那堪重对,旧时明月。
花径里、戏捉迷藏,曾惹下萧萧井梧叶。
记否轻纨小扇,又几番凉热.。
只落得,填膺百感,总茫茫、不关离别。
一任紫玉无情,夜寒吹裂。
“碧海年年,试问取、冰轮为谁圆缺?
”在苍茫的夜色中,作者抬头仰望天空,中秋月圆,其景何其美好;
然而他却触景生情,发此疑问。
通过此句,我们似乎看出了他心中的悲凉:日月轮回不断,春花秋月年年,这些都只会令他徒增烦恼;
是因为佳人不在,如今的他形影相吊么?
“吹到一片秋香,清辉了如雪”,不知哪里吹来的秋风,带来一阵芬芳;
月亮的清辉笼罩了周围寂寞的空气,如同冰雪一样寒冷。
此句是写景,却是寄情于景,情景交融,寒冷的是清辉还是他那颗受伤的心?
回想往昔,那“一生一代一双人”,曾经花前月下,欣赏这良宵美景,“记当时,垂柳丝,花枝,满庭蝴蝶儿。
”只影而今,物是人非,在这如同旧时的明月下重拾往事,只会令他“填膺百感”。
词的上片写现实,现实是充满了悲凉,其情之苦,足以震憾一切感性的心灵。
用“冰轮”喻明月,用“雪”喻明月的清辉,更增加了意境的清冷。
“只影而今,那堪重对,旧时明月。
”此句道出了作者“尽成悲咽”的缘由:原来是故人不在,作者在思念他的亡妻;
然而“明月不谙离恨苦”,偏要打动他那颗敏感脆弱的心,叫他情何以堪。
下阙写词人仰望明月忆及往事。
“花径里、戏捉迷藏,曾惹下萧萧井梧叶。
”明月下,芳丛里,词人与心上人嬉戏,游玩,虽然并未着墨描摹具体情状,而梧桐叶的缓缓飘落中,纵情的欢笑声,亲昵的嘶闹声,在一片月色下朗朗可闻,其人之天真烂漫,其情之亲密无间,已不言自明,词人对故人往事的深深思恋,直抵人心深处。
只是光阴荏苒,轻纨小扇轻摇又摇走了几番寒暑,去者不可追,如今只剩下词人中宵独立,“填膺百感”,而明月还是当时的明月,清辉未减分毫。
中秋月光照耀,本该是众家欢聚之时,容若心中却荒凉如大漠。
吹裂紫玉萧也难散愁心。
参考资料: 1、 安意如.当时只道是寻常: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
沁园春·丁巳重阳前 文翻注译赏
浣溪沙·雨歇梧桐泪乍收 文翻注译赏
雨歇梧桐泪乍收,遣怀翻自忆从头。
摘花销恨旧风流。
帘影碧桃人已去,屧痕苍藓径空留。
两眉何处月如钩?
雨歇梧桐泪乍收,遣怀翻自忆从头。
摘花销恨旧风流。
秋雨停了,梧桐树叶不再滴雨 ,好像是停止了它滴滴的眼泪。
重新反复回忆,释放自己的情怀。
想当初曾与思念之人有过美好的风流往事。
帘影碧桃人已去,屧痕苍藓径空留。
两眉何处月如钩?
(回忆)那美丽的身影、如桃花般的面容,但人已离去(可是人却不知何处去了)。
只空空留下那娇小的鞋痕在长满苍藓的小径上。
思恋之人在何处,只有孤单的如钩明月。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雨歇梧桐泪乍收,遣怀翻自忆从头。
摘花销恨旧风流。
雨歇句:此言秋雨停了,梧桐树叶不再滴雨,好像是停止了它滴滴的眼泪。
翻:同“反”。
摘花句:意思是当初曾与她有过美好的风流的往事。
杜甫《佳人》:“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
” 帘影碧桃人已去,屧痕苍藓径空留。
两眉何处月如钩?
屧(xie}痕句:此言长满苍藓的小径上,她那娇小的鞋痕犹在,可是人却不知何处去了。
屧痕,即鞋痕。
两眉:代指所思恋之人。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雨歇梧桐泪乍收,遣怀翻自忆从头。
摘花销恨旧风流。
秋雨停了,梧桐树叶不再滴雨 ,好像是停止了它滴滴的眼泪。
重新反复回忆,释放自己的情怀。
想当初曾与思念之人有过美好的风流往事。
雨歇句:此言秋雨停了,梧桐树叶不再滴雨,好像是停止了它滴滴的眼泪。
翻:同“反”。
摘花句:意思是当初曾与她有过美好的风流的往事。
杜甫《佳人》:“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
” 帘影碧桃人已去,屧痕苍藓径空留。
两眉何处月如钩?
(回忆)那美丽的身影、如桃花般的面容,但人已离去(可是人却不知何处去了)。
只空空留下那娇小的鞋痕在长满苍藓的小径上。
思恋之人在何处,只有孤单的如钩明月。
屧(xie}痕句:此言长满苍藓的小径上,她那娇小的鞋痕犹在,可是人却不知何处去了。
屧痕,即鞋痕。
两眉:代指所思恋之人。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雨歇梧桐泪乍收,遣怀翻自忆从头。
摘花销恨旧风流。
帘影碧桃人已去,屧痕苍藓径空留。
两眉何处月如钩?
此词上片景起,情景交织,“泪乍收”已是伤情毕现,又接之以“遣怀”二句,点明伤感之由。
“摘花销恨”中有人有己,低回惆怅。
下片写眼前空寂之景。
前二句以“帘影碧桃”、“屧痕苍藓”表现人去楼空的寂寞,结句又以遥遥生问表达了深深的怀念之情。
这首词为思念旧日情人而作。
首句“雨歇梧桐”与“泪乍收”是什么关系呢?
是表示雨和泪在同一时间停止,还是以雨停比喻泪止?
不能说死。
作者只是把二者并列提出,以不解解之,反而能增加一种朦胧的意境。
反正“梧桐雨”和“流泪”都与离情有关。
如温庭筠《更漏子》词“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元杂剧中白朴的《唐明皇秋夜梧桐雨》,都能引起读者的联想。
“遣怀”二句谓为排遣愁怀反而回忆起过去的恋情,也就是摘花销恨这件风流韵事。
下片由回忆回到现实。
“帘影”二句写眼前所见。
竹帘上映着碧桃树影,花径的苔藓上还留下她的鞋印,然而伊人已去,徒然睹物思人,增加伤感。
“空留”二字透露出多少感慨和无奈。
结句由看到天上弯弯的新月而联想到伊人的双眉,但不知她如今人在何处?
一种刻骨相思之情跃然纸上,情深意苦。
词句亦缠绵凄婉,令人惆怅。
其中“帘影碧桃”和“屧痕苍藓”二句,对仗工整而典雅,亦为此词增色不少。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踏莎行·月华如水 文翻注译赏
月华如水,波纹似练,几簇淡烟衰柳。
塞鸿一夜尽南飞,谁与问倚楼人瘦。
韵拈风絮,录成金石,不是舞裙歌袖。
从前负尽扫眉才,又担阁镜囊重绣。
月华如水,波纹似练,几簇淡烟衰柳。
塞鸿一夜尽南飞,谁与问倚楼人瘦。
月光如水,波纹如练,烟霭淡淡,残柳几株。
仿佛就在一夜之间,大雁已尽数南飞。
那倚楼远眺的女子,你为何如此憔悴?
韵拈风絮,录成金石,不是舞裙歌袖。
从前负尽扫眉才,又担阁镜囊重绣。
你并非寻常歌女舞姬,你怀有高绝的文才,与谢道韫和李清照可以比肩。
从前你因才华横溢而享尽盛名,风光无限。
如今的你,却风华不再,一天之内,多次打开梳妆镜,屡屡描眉。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家庭书架 纳兰词:南海出版公司,2013.10:第347页 2、 (清)纳兰性德著.墨香斋译评,纳兰词 双色插图版:中国纺织出版社,2015.10:第269页
月华如水,波纹似练,几簇淡烟衰柳。
塞鸿一夜尽南飞,谁与问倚楼人瘦。
塞鸿:即塞雁。
有唐王仙客苍头塞鸿传情的故事,因常以“塞鸿”指代信使。
倚楼人瘦:谓倚靠在楼窗(或楼栏干)的人,为相思而变得清瘦。
韵拈风絮,录成金石,不是舞裙歌袖。
从前负尽扫眉才,又担阁镜囊重绣。
扫眉才:指有才能的女子。
语见唐胡曾《赠薛涛》:“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
”担阁:耽搁.耽误。
镜囊:盛镜子和其他梳妆用品的袋子。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家庭书架 纳兰词:南海出版公司,2013.10:第347页 2、 (清)纳兰性德著.墨香斋译评,纳兰词 双色插图版:中国纺织出版社,2015.10:第269页
月华如水,波纹似练,几簇淡烟衰柳。
塞鸿一夜尽南飞,谁与问倚楼人瘦。
月光如水,波纹如练,烟霭淡淡,残柳几株。
仿佛就在一夜之间,大雁已尽数南飞。
那倚楼远眺的女子,你为何如此憔悴?
塞鸿:即塞雁。
有唐王仙客苍头塞鸿传情的故事,因常以“塞鸿”指代信使。
倚楼人瘦:谓倚靠在楼窗(或楼栏干)的人,为相思而变得清瘦。
韵拈风絮,录成金石,不是舞裙歌袖。
从前负尽扫眉才,又担阁镜囊重绣。
你并非寻常歌女舞姬,你怀有高绝的文才,与谢道韫和李清照可以比肩。
从前你因才华横溢而享尽盛名,风光无限。
如今的你,却风华不再,一天之内,多次打开梳妆镜,屡屡描眉。
扫眉才:指有才能的女子。
语见唐胡曾《赠薛涛》:“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
”担阁:耽搁.耽误。
镜囊:盛镜子和其他梳妆用品的袋子。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家庭书架 纳兰词:南海出版公司,2013.10:第347页 2、 (清)纳兰性德著.墨香斋译评,纳兰词 双色插图版:中国纺织出版社,2015.10:第269页
月华如水,波纹似练,几簇淡烟衰柳。
塞鸿一夜尽南飞,谁与问倚楼人瘦。
韵拈风絮,录成金石,不是舞裙歌袖。
从前负尽扫眉才,又担阁镜囊重绣。
这是一首怀人之作。
上片写的是月下美景。
“月华如水,波纹似练,几簇淡烟衰柳”,先写月光照耀下的清澄水面,以及水面上粼粼似练的水波,再写水边的淡烟衰柳, “淡”和“衰”字,渲染出一种凄清忧愁的氛围。
月影衰柳,淡烟波纹,景致如水,又是勾起纳兰心绪的氛围。
纳兰写景,总是恰到好处。
遥望天际,塞鸿“尽”南飞,便是情断景荒芜。
“谁与问倚楼人瘦”,点出词人形象,由写景过渡到抒情,表达了词人孤寂、落寞的心情。
下片转写词人所思之人。
首三句盛赞对方才学出众,非庸俗之辈,表现出词人对此女子的欣赏。
“韵拈风絮,录成金石,不是舞裙歌袖”,连续用典,风絮代谢道韫,金石代李易安。
有道韫之“未若柳絮因风起”,又有易安同明诚共撰之《金石录》。
两人同是一代才女,不似爱慕虚华之人。
纳兰写史上才女,意为追忆其妻。
说她生平,自是如此的女子,能让他痴心、让他留恋,正有意趣相投之因。
最后一句“从前负尽扫眉才,又担阁镜囊重绣”,一词“负尽”道尽感伤懊悔之情。
过去时光美好,爱妻温婉有才,饱读诗书,尚能相伴之时。
却没能长此相伴;
已然人去楼空之时,却叹岁月无情。
直怪责自己,辜负了那美好旧时光。
生活安逸美满的时候,总觉月是圆的,殊不知它无时无刻不在变幻着样子,终有一天,会被黑夜吞噬。
那时才知,见得到圆月之时,认为那是理所应当,都没能记住它的美满。
回忆起来,总觉得遗憾。
全词哀婉曲折,百转千回,令人动容。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家庭书架 纳兰词:南海出版公司,2013.10:第347页
谒金门·风丝袅 文注
风丝袅,水浸碧天清晓。
一镜湿云青未了,雨晴春草草。
梦里轻螺谁扫,帘外落花红小。
独睡起来情悄悄,寄愁何处好。
风丝袅,水浸碧天清晓。
一镜湿云青未了,雨晴春草草。
风丝:风中的柳树枝条。
袅:随风摆动的样子。
唐雍陶《天津桥望春》诗: “津桥春水浸红霞,烟柳风丝拂岸斜。
”浸:浸染。
欧阳修《蝶恋花》:“水浸碧天风皱浪,菱花荇蔓随双桨,红粉佳人翻丽唱。
”“一镜”句:是说无际的水面上映出青色的云朵。
青未了:青色一望无际。
杜甫《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草草:匆促之意,劳心烦恼。
《诗经·小雅》: “骄人好好,劳人草草。
”李白《新林浦阻风诗》: “纷纷江上雪,草草客中悲。
” 梦里轻螺谁扫,帘外落花红小。
独睡起来情悄悄,寄愁何处好。
轻螺谁扫:描画眉毛。
螺:螺黛,古代女子画眉之墨,也叫螺子黛。
欧阳修《阮郎归》: “浅螺黛,淡燕脂,闲妆取次宜。
”谁:此为自指。
扫:描画。
悄悄:淡淡的忧愁,却又绵绵不断。
冯延巳《更漏子》:“情悄悄,梦依依,离人殊未归。
”寄:寄托。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 参考资料: 1、 闵泽平编著.纳兰词全集 汇编汇评汇校:崇文书局,2012.03:第205页 2、 (清)纳兰性德著;
田萍注解.纳兰词全集鉴赏:中国画报出版社,2013.04:第147页 3、 (清)纳兰性德,(清)顾太清著;
夏华等编译.纳兰词 太清词 图文版:万卷出版公司,2012.05:第90页
送荪友 文注
人生何如不相识,君老江南我燕北。
何如相逢不相合,更无别恨横胸臆。
留君不住我心苦,横门骊歌泪如雨。
君行四月草萋萋,柳花桃花半委泥。
江流浩淼江月堕,此时君亦应思我。
我今落拓何所止,一事无成已如此。
平生纵有英雄血,无由一溅荆江水。
荆江日落阵云低,横戈跃马今何时。
忽忆去年风月夜,与君展卷论王霸。
君今偃仰九龙间,吾欲从兹事耕稼。
芙蓉湖上芙蓉花,秋风未落如朝霞。
君如载酒须尽醉,醉来不复思天涯。
人生何如不相识,君老江南我燕北。
何如相逢不相合,更无别恨横胸臆。
留君不住我心苦,横门骊歌泪如雨。
横门:长安城北西侧之第一门也。
后泛指京门。
骊歌:告别之歌,是《骊驹歌》的省称。
君行四月草萋萋,柳花桃花半委泥。
草萋萋:草茂盛生长也;
半委泥:花落不可收也。
江流浩淼江月堕,此时君亦应思我。
我今落拓何所止,一事无成已如此。
落拓:穷困失,景况零落。
平生纵有英雄血,无由一溅荆江水。
无由:犹无因,无所因依。
荆江:长江自湖北枝江至湖南岳阳一段的别称,这里指在湖南岳阳之一段。
康熙十七年秋着了正平吴三桂叛乱。
溅荆江水:即以热血萨荆江,驰骋疆场杀敌也。
荆江日落阵云低,横戈跃马今何时。
忽忆去年风月夜,与君展卷论王霸。
王霸:战国时儒家称,以仁义治天下者为王道,以武力结诸侯者为霸道。
王霸,乃天下之头等大事也。
君今偃仰九龙间,吾欲从兹事耕稼。
偃仰:安然而处,无忧无虑。
九龙:旧称有才名的兄弟九人为九龙。
这里是说荪友回乡安然处于兄弟友爱之中。
芙蓉湖上芙蓉花,秋风未落如朝霞。
君如载酒须尽醉,醉来不复思天涯。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