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词

作者: 温庭筠 朝代: 唐代

玉树歌阑海云黑,花庭忽作青芜国。

秦淮有水水无情,还向金陵漾春色。

杨家二世安九重,不御华芝嫌六龙。

百幅锦帆风力满,连天展尽金芙蓉。

珠翠丁星复明灭,龙头劈浪哀笳发。

千里涵空澄水魂,万枝破鼻飘香雪。

漏转霞高沧海西,颇黎枕上闻天鸡。

鸾弦代雁曲如语,一醉昏昏天下迷。

四方倾动烟尘起,犹在浓香梦魂裹。

后主荒宫有晓莺,飞来只隔西江水。

玉树歌阑海云黑,花庭忽作青芜国。

玉树:即南北朝时陈后主所作的歌曲《玉树后庭花》,其内容大概是歌咏张贵妃、孔贵嫔美色的,被后世认为是亡国之音。

歌阑:歌残、歌尽。

海云黑:天海边乌云密布,预示国家将亡。

“花庭”句:谓原本花团锦簇的宫廷转眼变成了荒草丛生的废墟。

秦淮有水水无情,还向金陵漾春色。

杨家二世安九重,不御华芝嫌六龙。

杨家二世:指隋朝第二任皇帝隋炀帝。

安九重:安居于九重深宫之内,喻指安于帝位。

御:乘。

华芝:即华盖,原指皇帝所乘之车的车盖,借指皇帝所乘之车。

六龙:即六马,古代八尺以上的马称为龙。

皇帝所乘之车由六马所驾。

隋炀帝游江都,不乘车马而乘船,此句即此意。

百幅锦帆风力满,连天展尽金芙蓉。

金芙蓉:疑为接上句锦帆而言,谓锦帆上所绣的金色芙蓉花,大概喻其龙船华美之意。

珠翠丁星复明灭,龙头劈浪哀笳发。

丁星:闪烁貌。

哀笳(jiā)发:笳即胡笳,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吹奏乐器,似笛,音色哀凉。

隋炀帝曾命乐工作《泛龙舟》等曲,其声亦哀怨。

千里涵空澄水魂,万枝破鼻飘香雪。

涵空:水映天空。

澄:平静。

澄一作“照”。

水魂:水中精怪。

此句谓隋炀帝龙舟所行之处,水静天晴,连精怪们都畏惧其威严而不敢兴风作浪。

“万枝”句:扬州有琼树,开百花。

飘一作“团”。

此句谓千万株琼树开花如一团团香雪,而其香气浓郁,又迎面扑鼻。

漏转霞高沧海西,颇黎枕上闻天鸡。

漏:古代一种滴水定时器。

转:指时间推移。

霞高:晚霞升起。

沧海西:日落于大海之西。

颇黎:即玻璃,古代一种玉名,又名水玉。

鸾弦代雁曲如语,一醉昏昏天下迷。

鸾弦代雁:泛指弦乐器。

四方倾动烟尘起,犹在浓香梦魂裹。

倾动:指天下震动,国家不安宁。

倾一作“澒”,烟一作“风”。

后主荒宫有晓莺,飞来只隔西江水。

“后主”二句:后主,即陈后主。

陈被隋灭,陈国都城金陵与隋炀帝江都皇宫只隔一条西江。

末二句谓从陈后主荒宫之晓莺仅需飞过一条西江水就能到隋炀帝的江都皇宫,喻示隋炀帝荒淫无道,距离亡国也不甚远。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南歌子·倭堕低梳髻

作者: 温庭筠 朝代: 唐代

倭堕低梳髻,连娟细扫眉。

终日两相思。

为君憔悴尽,百花时。

将赴岭外,留题萧寺远公院(寺即梁朝萧内史

作者: 刘长卿 朝代: 唐代

竹房遥闭上方幽,苔径苍苍访昔游。

内史旧山空日暮,南朝古木向人秋。

天香月色同僧室,叶落猿啼傍客舟。

此去播迁明主意,白云何事欲相留。

赠别卢司直之闽中

作者: 刘长卿 朝代: 唐代

尔来多不见,此去又何之。

华发同今日,流芳似旧时。

洲长春色遍,汉广夕阳迟。

岁岁王孙草,空怜无处期。

题元录事开元所居

作者: 刘长卿 朝代: 唐代

幽居萝薜情,高卧纪纲行。

鸟散秋鹰下,人闲春草生。

冒风归野寺,收印出山城。

今日新安郡,因君水更清。

双峰下哭故人李宥

作者: 刘长卿 朝代: 唐代

怜君孤垄寄双峰,埋骨穷泉复几重。

白露空沾九原草, 青山犹闭数株松。

图书经乱知何在,妻子因贫失所从。

惆怅东皋却归去,人间无处更相逢。

闺怨

作者: 王昌龄 朝代: 唐代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闺中少妇未曾有过相思离别之愁,在明媚的春日,她精心妆饰,登上高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忽然看到路边的杨柳春色,惆怅之情涌上心头。

她后悔当初不该让丈夫从军边塞,建功封侯。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凝妆:盛妆。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mì)封侯。

陌头:路边。

觅封侯:为求得封侯而从军。

觅,寻求。

悔教:后悔让。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闺中少妇未曾有过相思离别之愁,在明媚的春日,她精心妆饰,登上高楼。

凝妆:盛妆。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mì)封侯。

忽然看到路边的杨柳春色,惆怅之情涌上心头。

她后悔当初不该让丈夫从军边塞,建功封侯。

陌头:路边。

觅封侯:为求得封侯而从军。

觅,寻求。

悔教:后悔让。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王昌龄的一系列宫闺怨诗中《闺怨》尤为突出。

诗题为《闺怨》,起笔却写道:“闺中少妇不知愁”,紧接着第二句又写出这位不知愁的少妇,如何在春光明媚的日子里“凝妆”登楼远眺的情景。

于是,一个有些天真和娇憨之气的少妇形象跃然纸上。

闺中少妇果真不知愁吗?

当然不是。

读过全诗之后我们知道,这是一位丈夫远征他乡,自己独守空房的少妇,即使在唐朝封建礼教尚不严格束缚妇女的时代,她平日里也是不能随便出门的。

  第三句是全诗的关键,称为“诗眼”。

这位少妇所见,不过寻常之杨柳,作者何以称之为“忽见”?

其实,诗句的关键是见到杨柳后忽然触发的联想和心理变化。

杨柳在古代人的心目中,不仅仅是“春色”的代替物,同时,它又是友人别离时相赠的礼物,古人很早便有折柳相赠的习俗。

因为那迷茫和朦胧的杨花柳絮和人的离愁别绪有着某种内在的相似。

  故少妇见到春风拂动下的杨柳,一定会联想很多。

她会想到平日里的夫妻恩爱,想到与丈夫惜别时的深情,想到自己的美好年华在孤寂中一年年消逝,而眼前这大好春光却无人与她共赏……或许她还会联想到,丈夫戍守的边关,不知是黄沙漫漫,还是和家乡一样杨柳青青呢?

  在这一瞬间的联想之后,少妇心中那沉积已久的幽怨、离愁和遗憾便一下子强烈起来,变得一发而不可收。

“悔教夫婿觅封侯”便成为自然流淌出的情感。

说到“忽见”,杨柳色显然只是触发少妇情感变化的一个媒介,一个外因。

如果没有她平时感情的积蓄,她的希冀与无奈,她的哀怨与幽愁,杨柳是不会如此强烈地触动她“悔”的情感的。

故曰少妇的情感变化看似突然,实则并不突然,而在情理之中。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至南陵答皇甫岳

作者: 王昌龄 朝代: 唐代

与君同病复漂沦,昨夜宣城别故人。

明主恩深非岁久,长江还共五溪滨。

寄陶副使

作者: 王昌龄 朝代: 唐代

闻道将军破海门,如何远谪渡湘沅。

春来明主封西岳,自有还君紫绶恩。

相和歌辞。乌栖曲

作者: 张籍 朝代: 唐代

西山作宫潮满池,宫乌晓鸣茱萸枝。

吴姬自唱采莲曲,君王昨夜舟中宿。

7172737475 共36329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