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

作者: 韦应物 朝代: 唐代

兵卫森画戟,宴寝凝清香。

海上风雨至,逍遥池阁凉。

烦疴近消散,嘉宾复满堂。

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

理会是非遣,性达形迹忘。

鲜肥属时禁,蔬果幸见尝。

俯饮一杯酒,仰聆金玉章。

神欢体自轻,意欲凌风翔。

吴中盛文史,群彦今汪洋。

方知大藩地,岂曰财赋强。

兵卫森画戟,宴寝凝清香。

官邸门前画戟林立兵卫森严,休息室内凝聚着焚檀的清香。

海上风雨至,逍遥池阁凉。

东南近海层层风雨吹进住所,逍遥自在池阁之间阵阵风凉。

烦疴近消散,嘉宾复满堂。

心里头的烦躁苦闷将要消散,嘉宾贵客重新聚集济济一堂。

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

自己惭愧所处地位太过高贵,未能顾及平民百姓有无安康。

理会是非遣,性达形迹忘。

如能领悟事理是非自然消释,性情达观世俗礼节就可淡忘。

鲜肥属时禁,蔬果幸见尝。

鲜鱼肥肉是夏令禁食的荤腥,蔬菜水果希望大家尽管品尝。

俯饮一杯酒,仰聆金玉章。

大家躬身饮下一杯醇清美酒,抬头聆听各人吟诵金玉诗章。

神欢体自轻,意欲凌风翔。

精神愉快身体自然轻松舒畅,心里真想临风飘举奋力翱翔。

吴中盛文史,群彦今汪洋。

吴中不愧为文史鼎盛的所在,文人学士简直多如大海汪洋。

方知大藩地,岂曰财赋强。

现在才知道大州大郡的地方,哪里是仅以财物丰阜而称强?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兵卫森画戟,宴寝凝清香。

森:密密地排列。

戟:古代一种兵器。

宴寝:宴,意为休息。

宴寝就是私室,内室。

这里指休息的地方。

海上风雨至,逍遥池阁凉。

海上:指苏州东边的海面。

烦疴近消散,嘉宾复满堂。

烦疴:烦躁。

疴,本指疾病。

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

居处崇:地位显贵。

斯民康:人民康乐。

理会是非遣,性达形迹忘。

理会:通达事物的道理。

达:旷达。

形迹:指世俗礼节。

鲜肥属时禁,蔬果幸见尝。

时禁:当时正禁食荤腥。

幸:希望,这里是谦词。

俯饮一杯酒,仰聆金玉章。

金玉章:文采华美、声韵和谐的好文章。

这里指客人们的诗篇。

神欢体自轻,意欲凌风翔。

神欢:精神欢悦。

吴中盛文史,群彦今汪洋。

吴中:苏州的古称。

群彦:群英。

汪洋:众多。

方知大藩地,岂曰财赋强。

大藩:这里指大郡、大州。

藩,原指藩王的封地。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兵卫森画戟,宴寝凝清香。

官邸门前画戟林立兵卫森严,休息室内凝聚着焚檀的清香。

森:密密地排列。

戟:古代一种兵器。

宴寝:宴,意为休息。

宴寝就是私室,内室。

这里指休息的地方。

海上风雨至,逍遥池阁凉。

东南近海层层风雨吹进住所,逍遥自在池阁之间阵阵风凉。

海上:指苏州东边的海面。

烦疴近消散,嘉宾复满堂。

心里头的烦躁苦闷将要消散,嘉宾贵客重新聚集济济一堂。

烦疴:烦躁。

疴,本指疾病。

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

自己惭愧所处地位太过高贵,未能顾及平民百姓有无安康。

居处崇:地位显贵。

斯民康:人民康乐。

理会是非遣,性达形迹忘。

如能领悟事理是非自然消释,性情达观世俗礼节就可淡忘。

理会:通达事物的道理。

达:旷达。

形迹:指世俗礼节。

鲜肥属时禁,蔬果幸见尝。

鲜鱼肥肉是夏令禁食的荤腥,蔬菜水果希望大家尽管品尝。

时禁:当时正禁食荤腥。

幸:希望,这里是谦词。

俯饮一杯酒,仰聆金玉章。

大家躬身饮下一杯醇清美酒,抬头聆听各人吟诵金玉诗章。

金玉章:文采华美、声韵和谐的好文章。

这里指客人们的诗篇。

神欢体自轻,意欲凌风翔。

精神愉快身体自然轻松舒畅,心里真想临风飘举奋力翱翔。

神欢:精神欢悦。

吴中盛文史,群彦今汪洋。

吴中不愧为文史鼎盛的所在,文人学士简直多如大海汪洋。

吴中:苏州的古称。

群彦:群英。

汪洋:众多。

方知大藩地,岂曰财赋强。

现在才知道大州大郡的地方,哪里是仅以财物丰阜而称强?

大藩:这里指大郡、大州。

藩,原指藩王的封地。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休假日访王侍御不遇

作者: 韦应物 朝代: 唐代

九日驰驱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

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

九日驰驱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

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

  唐制,官吏每旬休假一日。

这首诗第一句诗人叙写自己的一旬中九天为官务奔忙,好不容易迎来了一个休假日。

  第二句写诗人利用休假日去拜访友人王侍御,不料扑了个空。

“不遇又空还”五字把诗人满心欢喜寻访不遇的沮丧、懊恼表现得非常真切。

  第三四句诗人宕开诗笔;

从赞美友人诗思之清入手,进而衬托出友人不凡的人格。

韦应物说:难怪友人的诗思如此清澈而沁人心骨,原来他所居住的环境如此清冷幽静,不仅门对着潺潺溪流,仰头还可看到白雪皑皑的山岗呢!

末句妙语双关,既是友人居住环境的具体描绘,又是友人诗思诗境的比况形容,其中透露出的对友人的钦慕之情宛然可见,韦作构思之妙,于此可窥一斑。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登楼

作者: 韦应物 朝代: 唐代

兹楼日登眺,流岁暗蹉跎。

坐厌淮南守,秋山红树多。

登楼寄王卿

作者: 韦应物 朝代: 唐代

踏阁攀林恨不同,楚云沧海思无穷。

数家砧杵秋山下,一郡荆榛寒雨中。

踏阁攀林恨不同,楚云沧海思无穷。

数家砧杵秋山下,一郡荆榛寒雨中。

  王卿是作者的好友,以前常一同攀林登山,赋诗抒怀,后来南北一方,作者对他非常挂念。

一个天高气爽的秋日,诗人独自攀山登楼,目睹四野一片荒凉景象,感慨万千,不由想起以往与王卿一同登高望远的情景,于是下了这首七绝。

  首二句写寄诗之情。

“踏阁攀林恨不同”,“踏阁”,即登上楼阁;

“攀林”,即攀林登山。

楼阁在山上,应是先登山后登楼阁,由于声调关系,这里颠倒来用。

  秋日出游,本多感慨,现在又是独自登临,无好友在一起相与谈论,心情更觉怅惘,故而有“恨不同”的叹恨。

“恨不同”,就是不能与好友王卿同游之恨。

  “楚云沧海思无穷”,“楚云”,指南方,“沧海”,指北方。

当时作者宦游江南,时值兵乱之后,与好友南北一方,关山阻隔,路遥途远,相思相望,颇感伤怀。

“思无穷”三字,表现出了作者无限伤时和思友之情。

  后两句目中所见的凄凉景象。

“数家砧杵秋山下,一郡荆榛寒雨中。

”秋山之下,只余稀落的几家人在捣洗衣服,人民已四处流亡,州中已空无人烟;

寒雨之中,一郡但见荆棘丛生,不见稷黍。

这两句表现出了兵乱后整个州郡民生凋敝、田园荒芜的凄凉景象。

  诗人乃一州的长官,身负养民、保民、安民之责,目睹这种凄凉景象,内心十分痛苦。

他在《京师叛乱寄诸弟》诗中说:“忧来上北楼”,在《寄李儋元锡》诗中说:“邑有流亡愧俸钱”,都流露了这一思想。

  在唐人诗中,登览诗在写法上一般多先写登览所见之景,然后抒情。

这首诗恰恰相反,它是先抒情,后写登览所见之景。

以景作结,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自有其高妙之处。

  韦应物写过许多山水诗,诗中常有民生疾苦的反映,这是与孟浩然、王维等人的山水诗不同之处。

在他的山水诗中,山水田园不尽是恬静而安谧,而是不时可见劳动人民的辛酸。

从这首诗以及《广德中洛阳作》、《始至郡》等诗中均不难看出诗人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白居易《与元九书》说韦应物的诗“才丽之外,颇近兴讽”,正是就这类作品而言的。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

作者: 韦应物 朝代: 唐代

前舟已眇眇,欲渡谁相待。

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

风波离思满,宿昔容鬓改。

独鸟下东南,广陵何处在。

前舟已眇眇,欲渡谁相待。

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

风波离思满,宿昔容鬓改。

独鸟下东南,广陵何处在。

  打开《韦苏州集》,到处听得钟声。

诗人这样爱钟声,显然是着意于获得一种特殊的艺术效果。

大概,钟声震响诗行,能取得悠远无穷的音乐效果,有无限深沉的韵致,它能给诗句抹上一层苍凉幽寂的感情色彩。

这首诗也正由于声声暮钟,使全诗荡漾着缥缈的思家念远的感情。

  从诗意判断,这首诗应作于淮阴。

诗人在秋天离开广陵(今扬州),沿运河北上,将渡淮西行,亲友都还留在广陵。

到了渡口,天色已晚,又不见渡船,看来当天是无法再走了。

他一个人踟蹰在河边,天正下着雨。

淮阴地属楚州,东滨大海,极目望去,这雨幕一直延伸到大海边。

晚风凄劲,淮河里波涛起伏。

诗人的思绪也正象波涛一样翻滚。

把此时此地所见所闻所感,写进了这首律诗。

  诗人只身北去,对广陵的亲故怀着极为深沉的感情。

但这种感情,表现得颇为含蓄。

我们从诗中感觉到的,诗人并没有直接说出来,只是摄取了眼前景物,淡墨点染,构成一种凄迷的气氛,烘托出一种执着的情感。

  诗的首联画出暮色中空荡荡的淮河,诗人欲行而踟蹰的情态,给人一种空旷孤寂之感。

接下去,茫茫楚天挂上了霏霏雨幕,远处山寺又传来一声接一声悠长的暮钟,寂寞变成了凄怆,羁旅之情更为深重。

有了这样浓郁饱满的感情积蓄,五六两句才轻轻点出“离思”二字,象凄风偶然吹开帷幕的一角,露出了诗人憔悴的面容。

按说诗写到这里,应直接抒写离思之情了,然而没有。

诗人还是隐到帷幕后面,他只在迷蒙雨幕上添一只疾飞的伶仃小鸟。

这小鸟,从“独”字看,是失群的;

从“下”字看,是归巢的;

从“东南”二字看,是飞往广陵方向去的。

既是失群的小鸟,你能睹物而不及人吗?

既是归巢的小鸟,你能不想到它尚且有一个温暖的窠巢,而为诗人兴“断肠人在天涯”之叹吗?

既是飞往广陵方向的小鸟,你能不感到诗人的心也在跟着它飞翔吗?

而且,鸟归东南,离巢愈近;

人往西北,去亲愈远。

此情此境,岂止诗人难堪,读者也不能不为之凄恻!

因此,我们自然而然地与诗人同时发出深沉的一问:“广陵何处在?

”这一问,怅然长呼,四野回响,传出了期望回答而显然得不到回答的曲曲苦情,写出了想再一次看见亲故而终于无法看见的心理状态。

而正在此时,声声暮钟,不断地、更深沉更晌亮地传到耳边,敲到心里;

迷蒙雨雾,更浓密更凄迷地笼罩大地,笼罩心头。

于是,天色更暗淡了,心情也更暗淡了。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夏日

作者: 韦应物 朝代: 唐代

已谓心苦伤,如何日方永。

无人不昼寝,独坐山中静。

悟澹将遣虑,学空庶遗境。

积俗易为侵,愁来复难整。

咏琥珀

作者: 韦应物 朝代: 唐代

曾为老茯神,本是寒松液。

蚊蚋落其中,千年犹可觌。

骊山行

作者: 韦应物 朝代: 唐代

君不见开元至化垂衣裳,厌坐明堂朝万方。

访道灵山降圣祖,沐浴华池集百祥。

千乘万骑被原野, 云霞草木相辉光。

禁仗围山晓霜切,离宫积翠夜漏长。

玉阶寂历朝无事,碧树萎蕤寒更芳。

三清小鸟传仙语, 九华真人奉琼浆。

下元昧爽漏恒秩,登山朝礼玄元室。

翠华稍隐天半云,丹阁光明海中日。

羽旗旄节憩瑶台, 清丝妙管从空来。

万井九衢皆仰望,彩云白鹤方徘徊。

凭高览古嗟寰宇,造化茫茫思悠哉。

秦川八水长缭绕......更多

奉和张大夫戏示青山郎

作者: 韦应物 朝代: 唐代

天生逸世姿,竹马不曾骑。

览卷冰将释,援毫露欲垂。

金貂传几叶,玉树长新枝。

荣禄何妨早,甘罗亦小儿。

南园

作者: 韦应物 朝代: 唐代

清露夏天晓,荒园野气通。

水禽遥泛雪,池莲迥披红。

幽林讵知暑,环舟似不穷。

顿洒尘喧意,长啸满襟风。

678910 共41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