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支斋
(行事)八戒之异名。
八戒实有八戒与斋法之九支,故谓之八戒斋,【参见: 戒】。
然八戒以一斋法为体,余八戒不过资助之耳,故不言九戒或九支斋,而言八戒或八支斋。
行事钞资持记下三之四曰:“准文九戒,而言八者,多论云:斋以过中不食为体,八事昭明,故成斋体。
共相支持名八支斋,故言八斋不言九也。
”
八教大意
(书名)天台八教大意之略名。
八敬得
(术语)得戒十缘中之受重得也。
【参见: 具足戒】查询
八敬戒
(名数)又名八敬法,八尊师法,八不可越法,八不可过法,如来成道之十四年,姨母求出家,佛不许之,盖以正法千年,若度女人,则减五百也。
阿难三请,便传八敬法,使向彼说。
若能行之,则听女出家。
姨母顶戴信受,乃得戒。
由得戒之十缘而正法亦复千载。
四分律四十八曰:“佛告阿难,今为女人,说八尽形寿之不可过法,若能行之,即是受戒也。
何等为八?
一、百岁之比丘尼,见新受戒之比丘,亦应起而迎逆礼拜,敷净座请坐。
二、比丘尼......更多
八斋戒
(名数)又作八关斋戒,八支斋法等:一,不杀。
二,不盗。
三,不淫。
四,不妄语。
五,不饮酒。
六,身不涂饰香鬘。
七,不自歌舞,又不观听歌舞。
八,于高广之床座不眠坐。
九,不过中食。
此中前八者为戒而非斋,第九者正为斋戒。
即合八种之戒与一种之斋戒而名八斋戒,是成实论智度论之意也,若俱舍论之意,合第六涂饰香鬘与第七歌舞观听为一戒。
以前七为七戒,第八为斋戒,合为八斋戒。
俱舍论十四曰:“何等名为八所应离?
一杀生,二......更多
八智
(名数)证欲界四谛之智,谓之四法智,证上二界四谛之智,谓之四类智,四法四类,合为八智。
即观八谛正断烦恼之无间道位谓之忍,既断烦恼之解脱道位谓之智。
总有八忍八智。
是无漏智之初也。
【参见: 道】\n\n(名数)观欲界及上二界之四谛之真智也。
观欲界之四谛有四,是曰四法智。
观上二界之四谛有四,是曰四类智。
【参见: 智】
八有
(名数)又曰八生。
【参见: 有】\n\n(名数)欲界之第八有也,如云后之二十九有。
是于预流果以上之人无法也。
正理论六十一曰:“有谓第八有。
”【参见: 七有】
八海
(名数)【参见: 九山八海】
八王子
(杂名)法华经序品曰:“其最后佛未出家时有八王子。
”
八由行
(名数)即八正道也。
是为圣者之所由行,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