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野步

作者: 陆游 朝代: 宋代

空中磊落斗跨天道旁荒寒月满川。

行歌惊起鸥鹭眠,三万里在拄杖边。

敲门索酒太华前,飞渡黄河不须船。

袖中短铁青蜿蜒,昔曾巴丘从老僊,削平岩崖抉云烟,此妙可得不可传。

雷声殷殷电煜然,已觉辽碣无腥膻。

雪花如席登祁连,归来却看东封年。

哀北

作者: 陆游 朝代: 宋代

太行天下脊,黄河出昆仑。

山川形胜地,历世多名臣。

哀哉六十年,左衽沦胡尘。

抱负虽奇伟,没齿不得伸。

老夫实好义,北望常酸辛。

何当拥黄旗,径涉白马津?

穷追殄犬羊,旁招出凤麟。

努力待传檄,勿谓吴无人!

王昭君歌

作者: 刘长卿 朝代: 唐代

自矜娇艳色,不顾丹青人。

那知粉绘能相负, 却使容华翻误身。

上马辞君嫁骄虏,玉颜对人啼不语。

北风雁急浮云秋,万里独见黄河流。

纤腰不复汉宫宠, 双蛾长向胡天愁。

琵琶弦中苦调多,萧萧羌笛声相和。

谁怜一曲传乐府,能使千秋伤绮罗。

王昭君歌

作者: 刘长卿 朝代: 唐代

自矜妖艳色,不顾丹青人。

那知粉缋能相负, 却使容华翻误身。

上马辞君嫁骄虏,玉颜对人啼不语。

北风雁急浮清秋,万里独见黄河流。

纤腰不复汉宫宠, 双蛾长向胡天愁。

琵琶弦中苦调多,萧萧羌笛声相和。

可怜一曲传乐府,能使千秋伤绮罗。

秦宫诗

作者: 李贺 朝代: 唐代

越罗衫袂迎春风,玉刻麒麟腰带红。

楼头曲宴仙人语,帐底吹笙香雾浓。

人间酒暖春茫茫,花枝入帘白日长。

飞窗复道传筹饮,十夜铜盘腻烛黄。

秃衿小袖调鹦鹉,紫绣麻鞋踏哮虎。

斫桂烧金待晓筵,白鹿青苏夜半煮。

桐英永巷骑新马,内屋深屏生色画。

开门烂用水衡钱,卷起黄河向身泻。

皇天厄运犹曾裂,秦宫一生花底活。

鸾篦夺得不还人,醉睡氍毹满堂月。

越罗衫袂迎春风,玉刻麒麟腰带红。

楼头曲宴仙人语,帐底吹笙香雾浓。

人间酒暖春茫茫,花枝入帘白日长。

飞窗复道传筹饮,十夜铜盘腻烛黄。

秃衿小袖调鹦鹉,紫绣麻鞋踏哮虎。

斫桂烧金待晓筵,白鹿青苏夜半煮。

桐英永巷骑新马,内屋深屏生色画。

开门烂用水衡钱,卷起黄河向身泻。

皇天厄运犹曾裂,秦宫一生花底活。

鸾篦夺得不还人,醉睡氍毹满堂月。

  诗的第一联直接描写秦宫的穿着打扮,“越罗衫袂”、“玉刻麒麟”、“红腰带”‘将一位俊美少年的形象惟妙惟肖地表现在读者面前;

第二联以楼下行人的视角看待秦宫:他在如雾的浓香中仿佛是一个神仙,足见秦宫的仙人之姿。

第三、四联描绘了秦宫宴请的盛况,“人间酒暖春茫茫,花枝入帘白日长”对宴会的时间作了交代,春色茫茫无边;

第四联通过烛台下堆积的烛泪,昭示着秦宫日夜寻欢作乐,生活荒淫无度。

第五联以“鹦鹉”、“哮虎”指代“孙寿”、梁冀”,秦宫可以驯服孙寿、梁冀两类不同的人,其手段之高明显而易见,所以他能享受荣华富贵显得那么“合情合理”。

第六、七、八联详细地描述了秦宫奢华的生活:半夜就要开始准备早宴,而食物的材料更是千年难得一见的白鹿,这等豪奢怎是一般人能够想象的?

第七联读者看到的是一个骑着骏马,趾高气扬地欣赏图画的秦宫,一副小人得势的丑恶嘴脸栩栩如生地展示出来;

第八联用夸张的手法,将秦宫花钱的速度比拟为黄河之水倾泻,毫无节制,而梁冀怎么能供的起呢?

就是靠盗窃国库啊!

中国有句古话“多行不义必自毙”,那么如此奢华的秦宫的下场呢?

第九联为读者作了解答,秦宫一生都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

可悲可叹啊,当劳动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时,秦宫却醉倒在温柔乡里,最后一联把秦宫的醉态细致地展县出来,他仅仅是一个家奴,怎么会有如此大的权利,如此糜烂的生活,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外戚或是宦官专权造成的。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古人对繁华鼎盛的感慨,到此方显得深沉。

只是王、谢乃是名门士族所出的名臣,而梁冀则不过是横行一时、祸乱国民的罪臣奸臣罢了。

梁氏一族久遭排挤压抑,一旦得势,却又骄横残暴,终至一场春梦,落得灰飞烟灭。

对感官印象的铺张必然导致诗中出现大量的通感手法。

李贺大概也是古代诗人当中通感手法运用得最具有个人特色的一位。

他将直觉经验进行综合、变形、转换,并在视、听、触、味、嗅诸种感觉之外加入情意觉的作用,使诗歌尽可能地复现出自己感觉中的世界。

李贺诗中成功使用通感的例子非常多,通感的形式也多种多样:有视、听觉的互通,在《秦宫诗》中“帐底吹笙香雾浓”,将听觉与嗅觉结合,使人感觉周围是一片仙境。

在李贺的诗中,我们几乎随时可以看见“泣”、“啼”、“惊”、“恨”一类反映作者那痛苦精神状态的诗。

而秦宫这样一个靠出卖色相获得重用,和诗人拥有过人才华却无缘参加应举考试相比,李贺又是作何感想?

这首诗没有冷艳而凄迷的意境,也没有奇异乃至怪诞的想象。

通篇采用白描的手法。

秦宫以色侍人,单看诗人的诗句,就已经令人魂牵梦萦了。

在这首诗中,采用白描的手法,除了首联纯粹直接描写秦宫玉树临风的外表,下面全部用一连串的动作来勾起人们对这个美少年的翩翩遐想。

或满堂花醉三千客,或春宵帐底色香浓,或飘然俊逸若神仙,或打马侧帽风流过。

想想那生活也够糜烂,够色情的,他一生都是在花下生活,就算是带着醉意抢梳子,随意横躺地毯上,也让人怜爱万分。

李贺善于创新表现在写诗如镂玉雕琼,常反复琢磨,呕心沥血,千方百计使语句新奇,以求陌生化的效果。

他喜欢用浓重艳丽和神秘诡异的色彩,红黄紫白四色字使用,使得意象繁多密集,前呼后拥,叠出层现。

这首诗在当时的背景下,具有极其深刻的现实针对性。

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到李贺深重的忧患意识。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北中寒

作者: 李贺 朝代: 唐代

一方黑照三方紫,黄河冰合鱼龙死。

三尺木皮断文理, 百石强车上河水。

霜花草上大如钱,挥刀不入迷濛天。

争瀯海水飞凌喧,山瀑无声玉虹悬。

旅望 / 出塞行

作者: 王昌龄 朝代: 唐代

白花原头望京师,黄河水流无尽时。

穷秋旷野行人绝,马首东来知是谁。

杂曲歌辞·羽林行

作者: 孟郊 朝代: 唐代

朔雪寒断指,朔风劲裂冰。

胡中射雕者,此日犹不能。

翩翩羽林儿,锦臂飞苍鹰。

挥鞭决白马,走出黄河凌。

送人

作者: 王建 朝代: 唐代

白日向西没,黄河复东流。

人生足著地,宁免四方游。

我行无返顾,祝子勿回头。

当须向前去,何用起离忧。

但恐无广路,平地作山丘。

令我车与马,欲疾反停留。

蜀客多积货,边人易封侯。

男儿恋家乡,欢乐为仇雠。

丁宁相劝勉,苦口幸无尤。

对面无相成,不如豺虎俦。

彼远不寄书,此寒莫寄裘。

与君俱绝迹,两念无因由。

夜别韦司士

作者: 高适 朝代: 唐代

高馆张灯酒复清,夜钟残月雁归声。

只言啼鸟堪求侣,无那春风欲送行。

黄河曲里沙为岸,白马津边柳向城。

莫怨他乡暂离别,知君到处有逢迎。

高馆张灯酒复清,夜钟残月雁归声。

只言啼鸟堪求侣,无那春风欲送行。

黄河曲里沙为岸,白马津边柳向城。

莫怨他乡暂离别,知君到处有逢迎。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二百十四,应作于达夫在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府任掌书记时。

从诗意看,作者与韦司士初交,是应酬之作。

  高适和岑参一样,为边塞大家,七古见长,七律只有九首。

这首诗格律属仄起式首句入韵格,韵合八庚。

平仄规范,对仗工稳。

司士,县衙署官,掌管工役,九品。

首联出句写饯行酒宴,张灯,以写夜,对句写环境,寄托友情,雁归声以写惜别。

颔联展开,写新交而离别。

出句寓意,只说是像鸟啼寻求伴侣那样,可以把韦司士当作朋友进一步交往。

对句表遗憾:没有办法呀,春天来了,韦司士要去高就,只能送行了。

颈联转折,设想韦司士一路经过的地方。

出发的地方在甘肃武威河西节度使治所,沿着河西走廊向东,经过荒凉的河曲,走到河南(白马津在今河南滑县东),看来是去东都洛阳。

言外之意是韦司士境遇将有所改善。

尾联安慰:不要为暂时离别而遗憾吧,韦司士走到哪里都有朋友的。

参考资料: 1、 百度百科.夜别韦司士

1112131415 共454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