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凤吟 幺凤

作者: 张翥 朝代: 元代

蓬莱花鸟。

记并宿苔枝,双双娇小。

海上仙姝,唤起绿衣歌笑。

芳丛有时遣探听,东风数声啼晓。

月下人归,凄凉梦醒,怅愁多欢少。

念故巢犹在瘴云杪。

甚闭入雕笼,庭院深悄。

信断羁雌远镇怨索绕。

翠襟近来渐短,看梅花又还开了。

纵解收香寄与,柰罗浮春杳。

满江红

作者: 刘克庄 朝代: 宋代

祷祝封姨,休把做、扬沙吹砾。

费西帝、许多薰染,浓香深色。

满插铜_芳气烈,高张画烛祥光赤。

向先生、鼻观细参来,三千息。

人老大,年华急。

花妖艳,天公惜。

到一枝摇落,千林萧瑟。

摘蕊莫教轻糁地,返魂依旧能倾国。

待彩云、月下再来时,寻陈迹。

采桑子

作者: 沈端节 朝代: 宋代

昔年曾记寻芳处,短帽冲寒。

竹处江干。

玉面皮儿月下观。

而今老大风流减,百事心阑。

谷底林间。

坐对横枝只鼻酸。

襄阳歌

作者: 李白 朝代: 唐代

落日欲没岘山西,倒著接蓠花下迷。

襄阳小儿齐拍手,拦街争唱《白铜鞮》。

旁人借问笑何事,笑杀山公醉似泥。

鸬鹚杓,鹦鹉杯。

百年三万六千日, 一日须倾三百杯。

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酦醅。

此江若变作春酒,垒曲便筑糟丘台。

千金骏马换小妾,醉坐雕鞍歌《落梅》。

车旁侧挂一壶酒,凤笙龙管行相催。

咸阳市中叹黄犬,何如月下倾金罍?

君不见晋朝羊公一片石,龟头剥落生莓苔。

泪亦不能为之堕,心亦不能为之哀。

清风朗月不用一钱......更多

落日欲没岘山西,倒著接蓠花下迷。

落日将没于岘山之西,我戴着山公的白帽子在花下饮得醉态可掬。

襄阳小儿齐拍手,拦街争唱《白铜鞮》。

襄阳的小儿一起拍着手在街上拦着我高唱《白铜鞮》。

旁人借问笑何事,笑杀山公醉似泥。

路旁之人问他们所笑何事?

他们原来是笑我像山公一样烂醉如泥。

鸬鹚杓,鹦鹉杯。

提起鸬鹚杓把酒添得满满的,高举起鹦鹉杯开怀畅饮。

百年三万六千日, 一日须倾三百杯。

百年共有三万六干日,我要每天都畅饮它三百杯。

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酦醅。

遥看汉水像鸭头的颜色一样绿,好像是刚刚酿好还未曾滤过的绿葡萄酒。

此江若变作春酒,垒曲便筑糟丘台。

此江之水若能变为一江春酒,就在江边筑上一个舜山和酒糟台。

千金骏马换小妾,醉坐雕鞍歌《落梅》。

学着历史上的曹彰,来一个骏马换妾的风流之举,笑坐在马上,口唱着《落梅花》。

车旁侧挂一壶酒,凤笙龙管行相催。

车旁再挂上一壶美酒,在一派凤笙龙管中出游行乐。

咸阳市中叹黄犬,何如月下倾金罍?

那咸阳市中行将腰斩徒叹黄犬的李斯,何如我在月下自由自在地倾酒行乐?

君不见晋朝羊公一片石,龟头剥落生莓苔。

您不是见过在岘山上晋朝羊公的那块堕泪碑玛?

驮碑的石龟头部剥落,长满了青苔。

泪亦不能为之堕,心亦不能为之哀。

看了它我既不为之流泪,也不为之悲哀。

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

这山间的清风朗月,不用花钱就可任意地享用,既然喝就喝个大醉倒,如玉山自己倾倒不是人推。

舒州杓,力士铛,李白与尔同死生。

端起那舒州杓,擎起那力士铛,李白要与你们同死生。

襄王云雨今安在?

江水东流猿夜声。

楚襄王的云雨之梦哪里去了?

在这静静的夜晚所能见到只有月下的江水,所听到的只有夜猿的悲啼之声。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134-135 2、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242-245

落日欲没岘山西,倒著接蓠花下迷。

岘山:一名岘首山,在今湖北襄樊市南。

倒著接蓠:用山简事。

山简 (253~312年),字季伦,河内怀人,山涛第五子。

生于曹魏齐王曹芳嘉平五年,卒于晋怀帝永嘉六年,终年六十岁。

山简性温雅,有父风。

山涛起初不知其山简的才华,山简叹道:“吾年几三十,而不为家公所知!

”与嵇绍、刘谟、杨淮齐名。

初为太子舍人。

永嘉中,累迁至尚书左仆射,领吏部,疏广得才之路。

不久出为镇南将军,镇襄阳。

嗜酒,每游习家园,置酒池上便醉,名之曰高阳池。

当时有儿童作歌以嘲之。

洛阳陷落后(311年),迁于夏口,招纳流亡,江汉归附。

卒于镇,追赠征南大将军。

山简作有文集二卷,(《唐书·经籍志》)传于世,今佚。

襄阳小儿齐拍手,拦街争唱《白铜鞮》。

旁人借问笑何事,笑杀山公醉似泥。

山公:即山简。

鸬鹚杓,鹦鹉杯。

鸬鹚杓(sháo):形如鸬鹚颈的长柄酒杓。

鹦鹉杯:用鹦鹉螺制成的酒杯。

百年三万六千日, 一日须倾三百杯。

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酦醅。

鸭头绿:当时染色业的术语,指一种像鸭头上的绿毛一般的颜色。

酸醅:重酿而没有滤过的酒。

此江若变作春酒,垒曲便筑糟丘台。

垒:堆积。

魏:俗称酒母,即酿酒时所用的发酵糖化剂。

糟丘台:酒糟堆成的山丘高台。

纣王沉湎于酒,以糟为丘。

见《论衡·语增》。

千金骏马换小妾,醉坐雕鞍歌《落梅》。

“千金”句:《独异志》卷中:“后魏曹彰性倜傥,偶逢骏马爱之,其主所惜也。

彰曰:‘予有美妾可换,惟君所选。

’马主因指一妓,彰遂换之。

”落梅:即《梅花落》,乐府横吹曲名。

车旁侧挂一壶酒,凤笙龙管行相催。

凤笙:笙形似凤,古人常称为凤笙。

龙管:指笛,相传笛声如龙鸣,故称笛为龙管。

咸阳市中叹黄犬,何如月下倾金罍?

“咸阳”句:用秦相李斯被杀事。

罍:酒器。

君不见晋朝羊公一片石,龟头剥落生莓苔。

羊公:指羊祜。

一片石:指堕泪碑。

龟:古时碑石下的石刻动物,形状似龟。

泪亦不能为之堕,心亦不能为之哀。

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

舒州杓,力士铛,李白与尔同死生。

舒州杓:舒州(今安徽潜山县一带)出产的杓。

唐时舒州以产酒器著名。

力士铛(chēng):一种温酒的器具,唐代豫章(今江西南昌一带)所产。

襄王云雨今安在?

江水东流猿夜声。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134-135 2、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242-245

落日欲没岘山西,倒著接蓠花下迷。

落日将没于岘山之西,我戴着山公的白帽子在花下饮得醉态可掬。

岘山:一名岘首山,在今湖北襄樊市南。

倒著接蓠:用山简事。

山简 (253~312年),字季伦,河内怀人,山涛第五子。

生于曹魏齐王曹芳嘉平五年,卒于晋怀帝永嘉六年,终年六十岁。

山简性温雅,有父风。

山涛起初不知其山简的才华,山简叹道:“吾年几三十,而不为家公所知!

”与嵇绍、刘谟、杨淮齐名。

初为太子舍人。

永嘉中,累迁至尚书左仆射,领吏部,疏广得才之路。

不久出为镇南将军,镇襄阳。

嗜酒,每游习家园,置酒池上便醉,名之曰高阳池。

当时有儿童作歌以嘲之。

洛阳陷落后(311年),迁于夏口,招纳流亡,江汉归附。

卒于镇,追赠征南大将军。

山简作有文集二卷,(《唐书·经籍志》)传于世,今佚。

襄阳小儿齐拍手,拦街争唱《白铜鞮》。

襄阳的小儿一起拍着手在街上拦着我高唱《白铜鞮》。

旁人借问笑何事,笑杀山公醉似泥。

路旁之人问他们所笑何事?

他们原来是笑我像山公一样烂醉如泥。

山公:即山简。

鸬鹚杓,鹦鹉杯。

提起鸬鹚杓把酒添得满满的,高举起鹦鹉杯开怀畅饮。

鸬鹚杓(sháo):形如鸬鹚颈的长柄酒杓。

鹦鹉杯:用鹦鹉螺制成的酒杯。

百年三万六千日, 一日须倾三百杯。

百年共有三万六干日,我要每天都畅饮它三百杯。

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酦醅。

遥看汉水像鸭头的颜色一样绿,好像是刚刚酿好还未曾滤过的绿葡萄酒。

鸭头绿:当时染色业的术语,指一种像鸭头上的绿毛一般的颜色。

酸醅:重酿而没有滤过的酒。

此江若变作春酒,垒曲便筑糟丘台。

此江之水若能变为一江春酒,就在江边筑上一个舜山和酒糟台。

垒:堆积。

魏:俗称酒母,即酿酒时所用的发酵糖化剂。

糟丘台:酒糟堆成的山丘高台。

纣王沉湎于酒,以糟为丘。

见《论衡·语增》。

千金骏马换小妾,醉坐雕鞍歌《落梅》。

学着历史上的曹彰,来一个骏马换妾的风流之举,笑坐在马上,口唱着《落梅花》。

“千金”句:《独异志》卷中:“后魏曹彰性倜傥,偶逢骏马爱之,其主所惜也。

彰曰:‘予有美妾可换,惟君所选。

’马主因指一妓,彰遂换之。

”落梅:即《梅花落》,乐府横吹曲名。

车旁侧挂一壶酒,凤笙龙管行相催。

车旁再挂上一壶美酒,在一派凤笙龙管中出游行乐。

凤笙:笙形似凤,古人常称为凤笙。

龙管:指笛,相传笛声如龙鸣,故称笛为龙管。

咸阳市中叹黄犬,何如月下倾金罍?

那咸阳市中行将腰斩徒叹黄犬的李斯,何如我在月下自由自在地倾酒行乐?

“咸阳”句:用秦相李斯被杀事。

罍:酒器。

君不见晋朝羊公一片石,龟头剥落生莓苔。

您不是见过在岘山上晋朝羊公的那块堕泪碑玛?

驮碑的石龟头部剥落,长满了青苔。

羊公:指羊祜。

一片石:指堕泪碑。

龟:古时碑石下的石刻动物,形状似龟。

泪亦不能为之堕,心亦不能为之哀。

看了它我既不为之流泪,也不为之悲哀。

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

这山间的清风朗月,不用花钱就可任意地享用,既然喝就喝个大醉倒,如玉山自己倾倒不是人推。

舒州杓,力士铛,李白与尔同死生。

端起那舒州杓,擎起那力士铛,李白要与你们同死生。

舒州杓:舒州(今安徽潜山县一带)出产的杓。

唐时舒州以产酒器著名。

力士铛(chēng):一种温酒的器具,唐代豫章(今江西南昌一带)所产。

襄王云雨今安在?

江水东流猿夜声。

楚襄王的云雨之梦哪里去了?

在这静静的夜晚所能见到只有月下的江水,所听到的只有夜猿的悲啼之声。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134-135 2、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242-245

落日欲没岘山西,倒著接蓠花下迷。

襄阳小儿齐拍手,拦街争唱《白铜鞮》。

旁人借问笑何事,笑杀山公醉似泥。

鸬鹚杓,鹦鹉杯。

百年三万六千日, 一日须倾三百杯。

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酦醅。

此江若变作春酒,垒曲便筑糟丘台。

千金骏马换小妾,醉坐雕鞍歌《落梅》。

车旁侧挂一壶酒,凤笙龙管行相催。

咸阳市中叹黄犬,何如月下倾金罍?

君不见晋朝羊公一片石,龟头剥落生莓苔。

泪亦不能为之堕,心亦不能为之哀。

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

舒州杓,力士铛,李白与尔同死生。

襄王云雨今安在?

江水东流猿夜声。

  此诗是李白的醉歌,诗中以醉汉的心理和眼光看周围世界,实际上是以带有诗意的眼光来看待一切,思索一切。

诗一开始用了晋朝山简的典故。

山简镇守襄阳时,喜欢去习家花园喝酒,常常大醉骑马而回。

当时的歌谣说他:“日暮倒载归,酩酊无所知。

复能骑骏马,倒着白接篱。

”接篱,一种白色帽子。

李白在这里是说自己像当年的山简一样,日暮归来,烂醉如泥,被儿童拦住拍手唱歌,引起满街的喧笑。

  但狂放不羁的诗人毫不在意,说什么人生百年,一共三万六千日,每天都应该往肚里倒上三百杯酒。

此时,他酒意正浓,醉眼朦胧地朝四方看,远远看见襄阳城外碧绿的汉水,幻觉中就好像刚酿好的葡萄酒一样。

啊,这汉江若能变作春酒,那么单是用来酿酒的酒曲,便能垒成一座糟丘台了。

诗人醉骑在骏马雕鞍上,唱着《梅花落》的曲调,后面还跟着车子,车上挂着酒壶,载着乐队,奏着劝酒的乐曲。

他洋洋自得,忽然觉得自己的纵酒生活,连历史上的王侯也莫能相比呢。

秦丞相李斯也被秦二世杀掉了,临刑时对他儿子说:“吾欲与若(你)复牵黄犬,俱出上蔡(李斯的故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

”还有晋朝的羊祜,镇守襄阳时常游岘山,曾对人说:“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没无闻,使人悲伤。

”祜死后,襄阳人在岘山立碑纪念。

见到碑的人往往流泪,名为“堕泪碑”。

但这碑到了此时已没有什么意义了。

如今碑也已剥落,再无人为之堕泪了。

一个生前即未得善终,一个身后虽有人为之立碑,但也难免逐渐湮没,不能有“月下倾金罍”这般快乐而现实。

那清风朗月可以不花一钱尽情享用,酒醉之后,像玉山一样倒在风月中,显示出无比潇洒和适意。

  诗的尾声,诗人再次宣扬纵酒行乐,强调即使尊贵到能与巫山神女相接的楚襄王,亦早已化为子虚乌有,不及与伴自己喝酒的舒州杓、力士铛同生共死更有乐趣。

  这首诗为人们所爱读。

因为诗人表现的生活作风虽然很放诞,但并不颓废,支配全诗的,是对他自己所过的浪漫生活的自我欣赏和陶醉。

诗人用直率的笔调,给自己勾勒出一个天真烂漫的醉汉形象。

诗里生活场景的描写非常生动而富有强烈戏剧色彩,达到了绘声绘影的程度,反映了盛唐社会生活中生动活泼的一面。

参考资料: 1、 余恕诚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255-256

赠历阳褚司马(时此公为稚子舞,故作是诗)

作者: 李白 朝代: 唐代

北堂千万寿,侍奉有光辉。

先同稚子舞,更著老莱衣。

因为小儿啼,醉倒月下归。

人间无此乐,此乐世中稀。

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

作者: 李白 朝代: 唐代
洞庭西望楚江分,水尽南天不见云。日落长沙秋色远,不知何处吊湘君。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洛阳才子谪湘川,元礼同舟月下仙。记得长安还欲笑,不知何处是西天。 洞庭湖西秋月辉,潇湘江北早鸿飞。醉客满船歌白苎,不知霜露入秋衣。 帝子潇湘去不还,空馀秋草洞庭间。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
洞庭西望楚江分,水尽南天不见云。楚江水到洞庭湖西就分流了,水波淼茫,南天无云。 日落长沙秋色远,不知何处吊湘君。秋日橘红橘红的,落向西面远方的长沙,但不知道在湘江的何处可以吊慰湘君?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南湖的秋水,夜寒无水雾,就好像可以乘水波直通银河上青天。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姑且把洞庭湖赊买给月宫嫦娥,再驾船到白云边上买桂花酒去。 洛阳才子谪湘川,元礼同舟月下仙。贾至啊,汉朝著名的洛阳才子贾谊是你本家吧?都是被贬到湘江;李晔啊,你我的本家,后汉的李膺也是贬到湖南,喜欢月下泛舟。 记得长安还欲笑,不知何处是西天。他们都还在思念长安吧?还笑得出来吗?大概连西天在那里都不知道吧? 洞庭湖西秋月辉,潇湘江北早鸿飞。皎皎秋月高挂在洞庭湖的西边,湘江北面早有鸿雁飞归。 醉客满船歌白苎,不知霜露入秋衣。满船醉客载歌载舞《白苎》曲,连衣服上落满了秋霜都不知道! 帝子潇湘去不还,空馀秋草洞庭间。舜帝妻子来潇湘后就回不去了,玉人滞留在洞庭湖边的荒草间。 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对着明镜般的洞庭湖描淡妆,君山就是她们用丹青画出的娥眉。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750-752
洞庭西望楚江分,水尽南天不见云。楚江:指流经楚地的长江。楚江分,长江从西北方向来至岳阳楼前,与洞庭湖之水汇合,再向东北流去,宛如被洞庭湖分为二截。 日落长沙秋色远,不知何处吊湘君。长沙:指长沙郡,治所在今湖南长沙市,距洞庭约三百里。湘君:湘水之神。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南湖:指洞庭湖。在长江之南,故称。耐可:哪可,怎么能够。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且:姑且。就,一作“问”。 洛阳才子谪湘川,元礼同舟月下仙。洛阳才子:指贾谊。因贾至与贾谊同姓,又同为洛阳人,所以把贾至比作贾谊。湘川,指湘江一带。元礼:东汉李膺的字,颍川襄城(今河南襄城县)人。 元礼同舟月下仙,据《后汉书·郭泰传》记载:李膺任河南尹时,在士大夫中有很高的声望。他的朋友郭泰离京还乡时,送行的人很多,但郭泰却只与李膺同船渡河,送行的人望见都很羡慕,把他们比作神仙。这里是用李膺来比李晔。 记得长安还欲笑,不知何处是西天。西天:指长安。这两句化用桓谭《新论》“人闻长安乐,则出门西向而笑”句意,表示对长安的怀念。 洞庭湖西秋月辉,潇湘江北早鸿飞。鸿:鸿鹄,即天鹅。 醉客满船歌白苎,不知霜露入秋衣。白苎:歌曲名。 帝子潇湘去不还,空馀秋草洞庭间。帝子:指尧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 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丹青:古代绘画常用的颜色,即指图画。君山,山名,又名洞庭山,位于洞庭湖中。相传娥皇、女英曾游此处,故名君山。两句意为:明净的洞庭湖,好像一面拂去灰尘的玉镜;君山耸立在湖中,宛如一幅图画。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750-752
洞庭西望楚江分,水尽南天不见云。楚江水到洞庭湖西就分流了,水波淼茫,南天无云。楚江:指流经楚地的长江。楚江分,长江从西北方向来至岳阳楼前,与洞庭湖之水汇合,再向东北流去,宛如被洞庭湖分为二截。 日落长沙秋色远,不知何处吊湘君。秋日橘红橘红的,落向西面远方的长沙,但不知道在湘江的何处可以吊慰湘君?长沙:指长沙郡,治所在今湖南长沙市,距洞庭约三百里。湘君:湘水之神。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南湖的秋水,夜寒无水雾,就好像可以乘水波直通银河上青天。南湖:指洞庭湖。在长江之南,故称。耐可:哪可,怎么能够。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姑且把洞庭湖赊买给月宫嫦娥,再驾船到白云边上买桂花酒去。且:姑且。就,一作“问”。 洛阳才子谪湘川,元礼同舟月下仙。贾至啊,汉朝著名的洛阳才子贾谊是你本家吧?都是被贬到湘江;李晔啊,你我的本家,后汉的李膺也是贬到湖南,喜欢月下泛舟。洛阳才子:指贾谊。因贾至与贾谊同姓,又同为洛阳人,所以把贾至比作贾谊。湘川,指湘江一带。元礼:东汉李膺的字,颍川襄城(今河南襄城县)人。 元礼同舟月下仙,据《后汉书·郭泰传》记载:李膺任河南尹时,在士大夫中有很高的声望。他的朋友郭泰离京还乡时,送行的人很多,但郭泰却只与李膺同船渡河,送行的人望见都很羡慕,把他们比作神仙。这里是用李膺来比李晔。 记得长安还欲笑,不知何处是西天。他们都还在思念长安吧?还笑得出来吗?大概连西天在那里都不知道吧?西天:指长安。这两句化用桓谭《新论》“人闻长安乐,则出门西向而笑”句意,表示对长安的怀念。 洞庭湖西秋月辉,潇湘江北早鸿飞。皎皎秋月高挂在洞庭湖的西边,湘江北面早有鸿雁飞归。鸿:鸿鹄,即天鹅。 醉客满船歌白苎,不知霜露入秋衣。满船醉客载歌载舞《白苎》曲,连衣服上落满了秋霜都不知道!白苎:歌曲名。 帝子潇湘去不还,空馀秋草洞庭间。舜帝妻子来潇湘后就回不去了,玉人滞留在洞庭湖边的荒草间。帝子:指尧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 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对着明镜般的洞庭湖描淡妆,君山就是她们用丹青画出的娥眉。丹青:古代绘画常用的颜色,即指图画。君山,山名,又名洞庭山,位于洞庭湖中。相传娥皇、女英曾游此处,故名君山。两句意为:明净的洞庭湖,好像一面拂去灰尘的玉镜;君山耸立在湖中,宛如一幅图画。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750-752
洞庭西望楚江分,水尽南天不见云。日落长沙秋色远,不知何处吊湘君。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洛阳才子谪湘川,元礼同舟月下仙。记得长安还欲笑,不知何处是西天。 洞庭湖西秋月辉,潇湘江北早鸿飞。醉客满船歌白苎,不知霜露入秋衣。 帝子潇湘去不还,空馀秋草洞庭间。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  前人对此五首诗各有毁誉。大多数学者认为第二首最为出色,它内涵丰富,妙机四溢,有悠悠不尽的情韵。   第二首诗,首句写景,兼点季节与泛舟洞庭事。洞庭在岳州西南,故可称“南湖”。唐人喜咏洞庭,佳句累累,美不胜收。“南湖秋水夜无烟”一句,看来没有具体精细的描绘,却是天然去雕饰的淡语,惹人联想。夜来湖上,烟之有无,察之极难。能见“无烟”,则湖上光明可知,未尝写月,而已得“月色”,极妙。清秋佳节,月照南湖,境界澄沏如画,读者如闭目可接,足使人心旷神怡。这种具有形象暗示作用的诗语,淡而有味,其中佳处,又为具体模写所难到。   在被月色净化了的境界里,最易使人忘怀尘世一切琐屑的得失之情而浮想联翩。湖光月色此刻便激起“谪仙”李白羽化遗世之想,所以次句道:安得(“耐可”)乘流而直上青天!传说天河通海,故有此想。诗人天真的异想,又间接告诉读者月景的迷人。   诗人并没有就此上天,后两句写泛舟湖上赏月饮酒之乐。“且就”二字意味深长,似乎表明,虽未上天,却并非青天不可上,也并非自己不愿上,而是洞庭月色太美,不如暂且留下来。其措意亦妙。苏东坡《水调歌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数句,意境与之近似。   湖面清风,湖上明月,自然美景,人所共适,故李白曾说“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襄阳歌》)。说“不用一钱买”,是三句“赊”字最恰当的注脚,还不能尽此字之妙。此字之用似甚无理,“月色”绝不能“赊”,也不用“赊”。然而著此一字,就将自然人格化。八百里洞庭俨然一位富有的主人,拥有湖光、山景、月色、清风等等无价之宝(只言“赊月色”,却不妨举一反三),而又十分慷慨好客,不吝借与。著一“赊”字,人与自然有了娓娓对话,十分亲切。这种别出心裁的拟人化手法,是高人一筹的。作者《送韩侍御之广德》也有“暂就东山赊月色,酣歌一夜送渊明”之句,亦用“赊月色”词语,可以互参。面对风清月白的良宵不可无酒,自然引出末句。明明在湖上,却说“将船买酒白云边”,亦无理而可玩味。原来洞庭湖面辽阔,水天相接,遥看湖畔酒家自在白云生处。说“买酒白云边”,足见湖面之壮阔。同时又与“直上天”的异想呼应,人间酒家被诗人的想象移到天上。这即景之句又充满奇情异趣,丰富了全诗的情韵。   总的说来,第二首诗之妙不在景物具体描绘的工致,而在于即景发兴,艺术想象奇特,铸词造语独到,能启人逸思,通篇有味而不可句摘,恰如谢榛所说:“以兴为主,浑然成篇,此诗之入化也”(《四溟诗话》)。   第一、三、四首诗的末句都有“不知”二字,这三个“不知”,词相同而义不同,因此不相重复。第一首诗“日落长沙秋色远,不知何处吊湘君”,并非真的想去吊湘君而觅其处所,仅是抒发缅怀古人之情而已;第三首诗“记得长安还欲笑,不知何处是西天”,是对自身遭遇不满、怅然若失、前途未卜之嗟吁而已;第四首诗“醉客满船歌白苎,不知霜露入秋衣”,是沉醉于洞庭湖之月色与船歌、乐不知返,寒意侵袭而未能察觉而已。三个“不知”各有其妙处。   最后一首诗,“帝子潇湘去不还,空馀秋草洞庭间”,运用娥皇、女英的美丽传说,表达一种人生难以完美的感慨;“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赞美洞庭湖的景色,写得空灵、明净,表现出一种超脱于尘世之外的皎洁明净的心境。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325-326

效陶潜体诗十六首

作者: 白居易 朝代: 唐代

不动者厚地,不息者高天。

无穷者日月,长在者山川。

松柏与龟鹤,其寿皆千年。

嗟嗟群物中,而人独不然。

早出向朝市,暮已归下泉。

形质及寿命,危脆若浮烟。

尧舜与周孔,古来称圣贤。

借问今何在,一去亦不还。

我无不死药,兀兀随化迁。

所未定知者,修短迟速间。

幸及身健日,当歌一樽前。

何必待人劝,持此自为欢。

翳翳窬月阴,沉沉连日雨。

开帘望天色,黄云暗如土。

行潦毁我墉,疾风坏我宇。

蓬莠生庭院,泥涂失场圃。

村深绝宾客,窗晦......更多

立秋夕凉风忽至,炎暑稍消,即事咏怀,寄汴

作者: 白居易 朝代: 唐代

袅袅檐树动,好风西南来。

红缸霏微灭,碧幌飘飖开。

披襟有馀凉,拂簟无纤埃。

但喜烦暑退,不惜光阴催。

河秋稍清浅,月午方裴回。

或行或坐卧,体适心悠哉。

美人在浚都,旌旗绕楼台。

虽非沧溟阻,难见如蓬莱。

蝉迎节又换,雁送书未回。

君位日宠重,我年日摧颓。

无因风月下,一举平生杯。

重答刘和州

作者: 白居易 朝代: 唐代

分无佳丽敌西施,敢有文章替左司。

随分笙歌聊自乐, 等闲篇咏被人知。

花边妓引寻香径,月下僧留宿剑池。

可惜当时好风景,吴王应不解吟诗。

莲石

作者: 白居易 朝代: 唐代

青石一两片,白莲三四枝。

寄将东洛去,心与物相随。

石倚风前树,莲栽月下池。

遥知安置处,预想发荣时。

领郡来何远,还乡去已迟。

莫言千里别,岁晚有心期。

2122232425 共73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