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不恨穷途

作者: 陈人杰 朝代: 宋代

不恨穷途,所恨吾生,不见古人。

似道傍郭泰,品题季伟,舟中谢尚,赏认袁宏。

又似元之,与苏和仲,汲引孙子晁李秦。

今安在,但高风凛凛,坟草青青。

江东无我无卿。

政自要胸中分渭泾。

叹今人荣贵,祗修边幅,斯文寂寞,终欠宗盟。

面蹉长江,目迷东野,却笑韩公接後生。

知音者,恨黄金难铸,清泪如倾。

沁园春

作者: 陈人杰 朝代: 宋代

之印可,然后人信以传。

昔刘叉未有显称,及以雪车、冰柱二篇为韩文公所赏,一日之名,遂埒张孟。

予尝得叉遗集,观其余作,多不称是。

而流传至今,未就泯灭者,以韩公所赏题品尔。

今才士满世,所负当不止叉如,然而奖借后进,竟未有如韩公者。

才难,不其然,有亦未易识。

诵山谷之诗,不觉喟然。

因作思古人一曲。

他时傥遇知己,无妨反骚。

不恨穷途,所恨吾生,不见古人。

似道傍郭泰,品题季伟,舟中谢尚,赏识袁宏。

又似元之,与......更多

【正宫】小梁州_朱颜绿鬓少

作者: 贯云石 朝代: 元代

朱颜绿鬓少年郎,都变做白发苍苍。

尽教他花柳自芬芳,无心赏,不趁燕莺忙。

  【幺】东家醉了东家唱,西家再醉何妨?

醉的强,醒的强,百年浑是醉,三万六千场。

  桃花如面柳如腰,他生的且自妖娆。

醉阑乘兴会今宵,低低道,无语眼儿瞧。

  【幺】揣着个羞脸儿娘行告,百般的撒吞妆夭。

气的我心下焦,空憋忄,莫不姻缘簿上,前世暗勾消。

  相偎相抱正情浓,争忍西东?

相逢争似不相逢!

愁添重,我则怕画楼空。

  【幺】垂杨......更多

落梅风·新秋至

作者: 贯云石 朝代: 元代

新秋至,人乍别,顺长江水流残月。

悠悠画船东去也!

这思量起头儿一夜。

前调(赠维扬夏中玉)

作者: 杨冠卿 朝代: 宋代

形胜访淮楚,骑鹤到扬州。

春风十里帘幕,香霭小红楼。

楼外长江今古,谁是济川舟楫,烟浪拍天浮。

喜见紫芝宇,儒雅更风流。

气吞虹,才倚马,烂银钩。

功名年少余事,雕鹗几横秋。

行演丝纶天上,环倚玉皇香案,仙袂揖浮丘。

落笔惊风雨,润色焕皇猷。

浔阳陶氏别业

作者: 刘昚虚 朝代: 唐代

陶家习先隐,种柳长江边。

朝夕浔阳郭,白衣来几年。

霁云明孤岭,秋水澄寒天。

物象自清旷,野情何绵联。

萧萧丘中赏,明宰非徒然。

愿守黍稷税,归耕东山田。

游京口竹林寺

作者: 陈维崧 朝代: 清代

长江之上,看枝峰蔓壑,尽饶霸气。

狮子寄奴生长处,一片雄山莽水。

怪石崩云,乱岗淋雨,下有鼋鼍睡。

层层都挟,飞而食肉之势。

只有铁瓮城南,群山嬴秀,画出吴天翠。

绝似小乔初嫁与,顾曲周郎佳婿。

竹院盘陀,松寮峭蒨,最爱林皋寺。

徘徊难去,夕阳烟磬沉未?

甲辰广陵中秋小饮孙豹人溉堂歌示阮亭

作者: 陈维崧 朝代: 清代

把酒狂歌起。

正天上、琉璃万顷,月华如水。

下有长江流不尽,多少残山剩垒。

谁说道、英雄竟死。

一听秦筝人已醉,恨月明、恰照吾衰矣。

城头点,打不止。

当年此夜吴趋里,有无数、红牙金缕,明眸皓齿。

笑作镇西鸜鵒舞,眼底何知程李。

讵今日、一寒至此。

明月无情蝉鬓去,且五湖归伴鱼竿耳。

知我者,阮亭子。

送郑职方

作者: 徐渭 朝代: 明代

高皇宝鼎北平迁,羽卫犹屯万灶烟。

养虎最宜防猝饿,调鹰莫更使多眠。

长江水绿千矛闪,大树旗红一的县。

匹马不嘶穿垒过,知君此际气翩翩。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作者: 高启 朝代: 明代

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

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

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

秦皇空此瘗黄金,佳气葱葱至今王。

我怀郁塞何由开,酒酣走上城南台;

坐觉苍茫万古意,远自荒烟落日之中来!

石头城下涛声怒,武骑千群谁敢渡?

黄旗入洛竟何祥,铁锁横江未为固。

前三国,后六朝,草生官阙何萧萧。

英雄乘时务割据,几度战血流寒潮。

我生幸逢圣人起南国,祸乱初平事休息。

从今四海永为家,不用长江限南北。

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

滔滔长江从万山中奔腾而来,山的走势和江的流向都是由西向东的。

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

而只有钟山山势由东向西,蜿蜒如龙,似乎要与江河相抗衡。

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

长江与钟山相互争雄,两者之势堪称天下壮景。

秦皇空此瘗黄金,佳气葱葱至今王。

相传秦始皇曾在钟山之下埋下黄金,以振“王气”,但这里山川灵秀之气象至今还是旺盛的。

我怀郁塞何由开,酒酣走上城南台;

我心中的忧思怎样才能解开?

醉着酒走上雨花台看看。

坐觉苍茫万古意,远自荒烟落日之中来!

雨花台上,面对荒烟落日,一种旷远迷茫的怀古之情,油然而生。

石头城下涛声怒,武骑千群谁敢渡?

石头城下,江水震怒汹涌,北边的千万铁骑怎敢渡江?

黄旗入洛竟何祥,铁锁横江未为固。

不过吴主孙皓,打着黄旗北去洛阳,竟成俘虏,这分明是凶兆,可见连铁索横江都不牢固!

前三国,后六朝,草生官阙何萧萧。

历经前代吴国,后代南朝,六朝故都宫阙荒芜,草木已繁茂!

英雄乘时务割据,几度战血流寒潮。

一方霸主忙于割据称雄,几度厮杀之,只能使血流入江河似寒潮一般。

我生幸逢圣人起南国,祸乱初平事休息。

我这一生,遇到圣人很是幸运,起江南发兵,平定争霸之乱,如今已得休养生息。

从今四海永为家,不用长江限南北。

从此四海之内永远一家人,长江不再用以限阻南北。

参考资料: 1、 于非.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06-109 2、 金性尧.明诗三百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88-90 3、 刘民红,高启《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主题辨析,《语文学刊》 2006年18期

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

“山势”一句:这句说,山的走势和江的流向都是由西向东的。

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

钟山:即紫金山。

“欲破”一句:此句化用《南史·宗悫(què)传》“愿乘长风破万里”语。

这里形容只有钟山的走向是由东向西,好像欲与江流抗衡。

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

秦皇空此瘗黄金,佳气葱葱至今王。

“秦皇”二句:《丹阳记》:“秦始皇埋金玉杂宝以压天子气,故名金陵”。

瘗(yì),埋藏。

佳气,山川灵秀的美好气象。

葱葱,茂盛貌,此处指气象旺盛。

王,通“旺”。

我怀郁塞何由开,酒酣走上城南台;

郁塞:忧郁窒塞。

城南台:即雨花台。

坐觉苍茫万古意,远自荒烟落日之中来!

坐觉:自然而觉。

坐,自,自然。

石头城下涛声怒,武骑千群谁敢渡?

石头城:古城名,故址在今南京清凉山,以形势险要著称。

黄旗入洛竟何祥,铁锁横江未为固。

黄旗入洛:三国时吴王孙皓听术士说自己有天子的气象,于是就率家人宫女西上入洛阳以顺天命。

途中遇大雪,士兵怨怒,才不得不返回。

此处说“黄旗入洛”其实是吴被晋灭的先兆,所以说“竟何祥”。

铁锁横江:三国时吴军为阻止晋兵进攻,曾在长江上设置铁锥铁锁,均被晋兵所破。

前三国,后六朝,草生官阙何萧萧。

三国:魏、蜀、吴,这里仅指吴。

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均建都金陵,史称六朝。

这里指南朝。

萧萧:冷落,凄清。

英雄乘时务割据,几度战血流寒潮。

英雄:指六朝的开国君主。

务割据:专力于割据称雄。

务,致力,从事。

我生幸逢圣人起南国,祸乱初平事休息。

圣人:指明太祖朱元璋。

事休息:指明初实行减轻赋税,恢复生产,使人民得到休养生息。

事,从事。

从今四海永为家,不用长江限南北。

四海永为家:用刘禹锡《西塞山怀古》“从今四海为家日”句,指全国统一。

参考资料: 1、 于非.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06-109 2、 金性尧.明诗三百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88-90 3、 刘民红,高启《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主题辨析,《语文学刊》 2006年18期

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

滔滔长江从万山中奔腾而来,山的走势和江的流向都是由西向东的。

“山势”一句:这句说,山的走势和江的流向都是由西向东的。

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

而只有钟山山势由东向西,蜿蜒如龙,似乎要与江河相抗衡。

钟山:即紫金山。

“欲破”一句:此句化用《南史·宗悫(què)传》“愿乘长风破万里”语。

这里形容只有钟山的走向是由东向西,好像欲与江流抗衡。

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

长江与钟山相互争雄,两者之势堪称天下壮景。

秦皇空此瘗黄金,佳气葱葱至今王。

相传秦始皇曾在钟山之下埋下黄金,以振“王气”,但这里山川灵秀之气象至今还是旺盛的。

“秦皇”二句:《丹阳记》:“秦始皇埋金玉杂宝以压天子气,故名金陵”。

瘗(yì),埋藏。

佳气,山川灵秀的美好气象。

葱葱,茂盛貌,此处指气象旺盛。

王,通“旺”。

我怀郁塞何由开,酒酣走上城南台;

我心中的忧思怎样才能解开?

醉着酒走上雨花台看看。

郁塞:忧郁窒塞。

城南台:即雨花台。

坐觉苍茫万古意,远自荒烟落日之中来!

雨花台上,面对荒烟落日,一种旷远迷茫的怀古之情,油然而生。

坐觉:自然而觉。

坐,自,自然。

石头城下涛声怒,武骑千群谁敢渡?

石头城下,江水震怒汹涌,北边的千万铁骑怎敢渡江?

石头城:古城名,故址在今南京清凉山,以形势险要著称。

黄旗入洛竟何祥,铁锁横江未为固。

不过吴主孙皓,打着黄旗北去洛阳,竟成俘虏,这分明是凶兆,可见连铁索横江都不牢固!

黄旗入洛:三国时吴王孙皓听术士说自己有天子的气象,于是就率家人宫女西上入洛阳以顺天命。

途中遇大雪,士兵怨怒,才不得不返回。

此处说“黄旗入洛”其实是吴被晋灭的先兆,所以说“竟何祥”。

铁锁横江:三国时吴军为阻止晋兵进攻,曾在长江上设置铁锥铁锁,均被晋兵所破。

前三国,后六朝,草生官阙何萧萧。

历经前代吴国,后代南朝,六朝故都宫阙荒芜,草木已繁茂!

三国:魏、蜀、吴,这里仅指吴。

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均建都金陵,史称六朝。

这里指南朝。

萧萧:冷落,凄清。

英雄乘时务割据,几度战血流寒潮。

一方霸主忙于割据称雄,几度厮杀之,只能使血流入江河似寒潮一般。

英雄:指六朝的开国君主。

务割据:专力于割据称雄。

务,致力,从事。

我生幸逢圣人起南国,祸乱初平事休息。

我这一生,遇到圣人很是幸运,起江南发兵,平定争霸之乱,如今已得休养生息。

圣人:指明太祖朱元璋。

事休息:指明初实行减轻赋税,恢复生产,使人民得到休养生息。

事,从事。

从今四海永为家,不用长江限南北。

从此四海之内永远一家人,长江不再用以限阻南北。

四海永为家:用刘禹锡《西塞山怀古》“从今四海为家日”句,指全国统一。

参考资料: 1、 于非.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06-109 2、 金性尧.明诗三百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88-90 3、 刘民红,高启《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主题辨析,《语文学刊》 2006年18期

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

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

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

秦皇空此瘗黄金,佳气葱葱至今王。

我怀郁塞何由开,酒酣走上城南台;

坐觉苍茫万古意,远自荒烟落日之中来!

石头城下涛声怒,武骑千群谁敢渡?

黄旗入洛竟何祥,铁锁横江未为固。

前三国,后六朝,草生官阙何萧萧。

英雄乘时务割据,几度战血流寒潮。

我生幸逢圣人起南国,祸乱初平事休息。

从今四海永为家,不用长江限南北。

  诗的开头描写所看到的景色:长江从万山丛中呼啸东下,锺山似蟠龙乘风西上。

江山形胜,使诗人想起当初秦始皇曾在此地埋下金玉杂宝,以镇压金陵的“天子之气”,但徒劳无功,金陵依然“王气”旺盛,此时又成了新建立的朱明王朝的京城。

接着笔头一转,写诗人自己的心绪和感慨。

诗人说自己本是为了排遣胸中的“郁塞”而在酒后登台眺江的。

建国之初,气象更新,何来愁思?

读完全诗,便不难明白,他是从历史的教训而生忧患。

“荒烟落日”的远景使他引发“苍茫万古意”,石头城下的涛声使他想起了三国、六朝的旧事。

当年南朝陈后主君臣曾以为“长江天堑,古来限隔,虏军岂能飞渡?

” 后来却成为北军的阶下囚。

三国吴主孙皓迷信“黄旗紫盖见于东南,终有天下者,荆、扬之君乎”的谣传,带了王室及后宫数千人要去洛阳称帝,结果途遇大雪,士卒怨怒,只好返回。

过了九年,晋军伐吴,吴在长江险要之处设置铁链,横锁江面,可是依旧挡不住进攻,孙皓只好出城投降。

此时自三国东吴建都以来的六朝宫殿,都已杂草丛生,残败破落,那些妄想凭藉长江天险割据一方的“英雄”,只能让血流如潮,给百姓带来灾难,而一无所得。

  最后四句又回到现实,诗人庆幸躬逢盛世,歌颂“圣人”朱元璋平定天下,与民休息,从此可以四海一家,不再因长江分割南北而起干戈。

联系全诗主旨,这与其说是诗人对现实的歌颂,毋宁说是诗人对国家的期望。

居安思危,新建起来的明朝会不会重蹈历史的覆辙呢?

所以这四句声调是欢快的,但欢快中带有一丝沉郁的感情;

心境是爽朗的,但爽朗中蒙上了一层历史的阴影。

既豪放伟岸,又沉郁顿挫。

  全诗气势豪放,音韵铿锵,舒卷自如,纵横随意。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3132333435 共559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