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重山令·赋潭州红梅

作者: 姜夔 朝代: 宋代

人绕湘皋月坠时。

斜横花树小,浸愁漪。

一春幽事有谁知?

东风冷,香远茜裙归。

鸥去昔游非。

遥怜花可可,梦依依。

九疑云杳断魂啼。

相思血,都沁绿筠枝。

人绕湘皋月坠时。

斜横花树小,浸愁漪。

一春幽事有谁知?

东风冷,香远茜裙归。

在湘江边绕着江岸一直走下去,不觉月亮都快要落下来了。

江畔的梅树横斜,小小的花枝开放,浸满了忧愁的涟漪。

梅花的一春幽愁之事有谁知道呢?

寒冷的东风吹起。

梅花也很快就要花落香消了。

鸥去昔游非。

遥怜花可可,梦依依。

九疑云杳断魂啼。

相思血,都沁绿筠枝。

鸥鸟离去,昔日之物已是物是人非。

只能远远地怜惜那美丽动人的花朵和依依别梦。

九嶷山云雾杳杳,娥皇、女英断魂哭泣,相思血泪浸透在绿竹枝上。

参考资料: 1、 史杰鹏 .《宋词三百首正宗》. 北京: 华夏出版社,2014.3 :19-21

人绕湘皋月坠时。

斜横花树小,浸愁漪。

一春幽事有谁知?

东风冷,香远茜裙归。

在湘江边绕着江岸一直走下去,不觉月亮都快要落下来了。

江畔的梅树横斜,小小的花枝开放,浸满了忧愁的涟漪。

梅花的一春幽愁之事有谁知道呢?

寒冷的东风吹起。

梅花也很快就要花落香消了。

潭州:今湖南长沙市。

湘:湘江,流经湖南。

皋:岸。

茜(qiàn)裙:绛红色的裙子。

指女子。

鸥去昔游非。

遥怜花可可,梦依依。

九疑云杳断魂啼。

相思血,都沁绿筠枝。

鸥鸟离去,昔日之物已是物是人非。

只能远远地怜惜那美丽动人的花朵和依依别梦。

九嶷山云雾杳杳,娥皇、女英断魂哭泣,相思血泪浸透在绿竹枝上。

依依:依稀隐约的样子。

九疑:山名。

在湖南宁远县南。

断魂啼:据任昉《述异记》,帝舜南巡,死于九疑并葬于此,其二妃娥皇、女英闻讯奔丧,痛哭于湘水之滨,传说他们的眼泪染竹而成斑。

后二人投湘水而死。

沁:渗透.绿筠(yún):绿竹。

参考资料: 1、 史杰鹏 .《宋词三百首正宗》. 北京: 华夏出版社,2014.3 :19-21

人绕湘皋月坠时。

斜横花树小,浸愁漪。

一春幽事有谁知?

东风冷,香远茜裙归。

鸥去昔游非。

遥怜花可可,梦依依。

九疑云杳断魂啼。

相思血,都沁绿筠枝。

  这是一首咏物词。

白石的咏物词所咏最多的是梅、柳,这是因为其中关合着他的一段“合肥情事”,他与合肥情侣相遇于合肥赤兰桥,其地多柳树,而分手时为梅开时节。

夏承焘先生的考证即为:“白石客合肥,尝屡屡来往……两次离别皆在梅花时候,一为初春,其一疑在冬间。

故集中咏梅之词亦如其咏柳,多与此情事有关。

”(《姜白石词编年笺校行实考》)   张炎说:“诗难于咏物,词为尤难。

体认稍真,则拘而不畅;

模写差远,则晦而不明。

要须收纵联密,用事合题,一段意思全在结句,斯为绝妙。

”(《词源》卷下)并标举了咏物词的几条原则:第一,求神似而不求形似;

第二,结构上要能放能收,浑然天成;

第三,所用典故必须符合题旨;

第四,结句必须点明“一段意思”。

若用以上原则衡量此词,可谓处处吻合。

这首词在调下标明“赋潭州红梅”,潭州(今湖南省长沙市)盛产红梅,以“潭州红著称于世。

词中从咏红梅入手,但又不拘泥于纯粹写梅,写梅写人,即梅即人,人梅夹写,梅竹交映,含蕴空灵,意境深远,收放自如,达到似花非花,似人非人,花人合一的朦胧迷离的审美境界。

  起句“人绕湘皋月坠时”,点明人物、地点、时间。

湘皋,湘江岸边。

屈原《离骚》:“步余马于兰皋兮。

”注:“泽曲曰皋。

”水滨江岸往往是情人幽会的理想场所,加之红梅掩映,更富诗情画意的美感。

然而此刻词人写的不是相聚时的欢乐,而是写离别后的哀愁。

一个“绕”字,写出百般无奈,万种离愁。

绕者,徘徊也。

“月坠”二字说明其“人”(抒情诗中的主人翁常常是作者自己)已在此徘徊良久。

月坠湘皋,环境凄清,以此烘托心境,其愁苦悲凉可以想见。

第二、三两句由人及梅,正面点题。

林逋《梅花》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然词人不是写梅影映照于水面,而是写梅影浸透在水中,着一“浸”字,感情已很强烈,再以“愁”字形容涟漪,将涟漪拟人化了。

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

”(《人间词话》)。

愁人观物,触目皆是愁色,这在美学和修辞上叫做移情。

诗人写梅多写其横,写其斜。

如苏东坡《和秦太虚忆建溪梅花》诗云:“江头千树春欲暗,竹外一枝斜更好。

”词人这里不仅写其疏影横斜,而且突出一个“小”字。

“花树小”,一作“花自小”。

小字有娇小纤弱意。

唯其娇弱,更显得楚楚可怜,让人顿起爱心。

以上三句用写意的笔法,描绘出潭州红梅独特的品格风貌,奠定了全篇离别相思的基调。

  “一春”三句既是写人,也是写梅。

它既承上句,进一步写梅之愁,又从“幽事”渐渐逗引起无限伤心往事,暗暗点出心目中那个“人”来。

梅的“一春幽事”是什么?

是“嫁与车风春不管”,转眼间“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白石《暗香》)春残花落,惆怅自怜,除清风明月外,亦复谁知?

“香远茜裙归”,是以茜裙女子的归去,象征梅花之飘零。

茜裙,即红裙。

香气被寒冷的东风吹远了,而落花仍依恋残枝,在树下回旋。

此句充满了奇妙的想象,“香”犹花魂,缥缈而去;

茜裙则是由花瓣幻化出来的形象,如在眼前。

这个幻化出来的形象,即是白石魂萦梦牵的合肥情侣,这是白石一生的“情结”所在,所以看到了梅花,会马上联想到分离的情人。

那时节春寒料峭,红梅绽放,他与穿着红裙的女子在江边分别。

词人渐行渐远,回首岸边,只见那红裙渐远渐小,以至成为一个红点,就像江边的一朵红梅。

……此时此刻,词人又深情地望着湘江边上的红梅,双眼渐渐模糊,幻化出当年江边的“茜裙”来。

人耶?

梅耶?

真耶?

幻耶?

这样的描写,是写物而不凝滞于物,符合上面张炎所标举的第一个标准。

  过片一笔宕开,以“鸥去”结束对往事的回忆。

词中本咏红梅,为何一下子又扯到江鸥?

此法即张炎所云“收纵联密”中的一个纵字,也就是说不拘泥于故实,而要从远处着笔。

鸥是眼前的景物,符合湘皋这一特定地点。

词人在江皋徘徊,惊起一滩鸥鸟;

而鸥鸟的拍翅声又惊醒词人,使他从迷惘的回忆中回到当前。

啊,这一切原来都是幻觉,往昔的情事就象鸥鸟一样飞去了。

词写到此处,如果继续从远处着笔,则失其收纵自如之妙,于是“遥怜”二字又把它收回本题,并与上阕的“香远”遥相绾合,从而构成一体,深得“联密”之致。

“花可可”,与前面的“花树小”遥相呼应。

可可,小也,形容梅朵小如红点。

“可可”和“依依”俱为叠字,且平仄相谐,声韵极美。

  《词林纪事》引楼敬思语,说姜白石词“能以翻笔、侧笔取胜”。

这首词上阕由梅及人,写己之相思,下阕始则宕开,几经翻转,写对方之相思。

从对方写来,将两地相思系于一树红梅,故其相思之情,愈翻愈浓,益转益深。

细细品味“遥怜”以下诸句,即可探知个中消息。

“九疑”三句,看似写竹,实为写梅。

  在词人看来,这红梅之红,分明是娥皇、女英二女的相思血泪染成的,也即自己恋人的相思血泪染成的。

这里用湘妃的典故,既关合潭州湖南之地,又借斑竹暗喻红梅,以娥皇、女英对舜帝之相思,比作合肥恋人对己之相思,虽从对方写来,并以侧笔刻画,然却“用事合题”,非常精当。

因为其中“相思血”三字,是牵合梅与竹的媒介。

这也可见白石用典的妙处。

前人用典,用其本意,有时显得呆板、平直;

白石用典,只是取其所需,只取其大意,不拘泥于故实,用的非常灵活   这首词在审美价值上是创造了一种含蓄朦胧的美。

清人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卷一中说:“所谓沈郁者,意在笔先,神余言外。

……凡交情之冷淡,身世之飘零,皆可于一草一木发之。

而发之又必若隐若现,欲露不露,反复缠绵,终不许一语道破。

”此词没有像一般的咏物词那样,斤斤于一枝一叶的刻画,而是着重于传神写意。

从空处摄取其神理,点染其情韵,不染尘埃,不着色相,达到“野云孤飞,去留无迹”(张炎《词源》的妙境)。

它通过“月坠”、“鸥去”、“东风”、“愁漪”以及“绿筠”的渲染烘托,通过“茜裙归”、“断魂啼”、“相思血”的比拟隐喻,塑造出一种具有独特风采的、充满愁苦、浸透相思情味的红梅形象,借以表达对心上人的深深眷恋。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等著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年版(2010年5月重印): 第1695-1697页

(二十换头)【双调】新水令

作者: 关汉卿 朝代: 元代
玉骢丝鞚金鞍革占,系垂杨小庭深院。明媚景,艳阳天。急管繁弦,东楼上恣欢宴。【庆东原】或向幽窗下,或向曲槛前,春纤相对摇纨扇。闲凭着玉肩,双歌《采莲》,斗抚冰弦。遂却少年心,称了于飞愿。【早乡词】九秋天,三径边,绽黄花遍撒金钱。露春纤把花笑捻,捧金杯酒频劝,畅好是风流如五柳庄前。【挂打沽】浅浅江梅驿使传,乱剪碎鹅毛片。旋剖湿橙列着玳筵,玉液着金瓶旋。酒晕红,新妆面,人道是穷冬,我道是虚言。【石竹子】......更多

齐天乐(赠秋崖道人西归)

作者: 王沂孙 朝代: 宋代

冷烟残水山阴道,家家拥门黄叶。

故里鱼肥,初寒雁落,孤艇将归时节。

江南恨节。

问还与何人,共歌新阕。

换尽秋芳,想渠西子更愁绝。

当时无限旧事,叹繁华似梦,如今休说。

短褐临流,幽怀倚石,山色重逢都别。

江云冻结。

算只有梅花,尚堪攀折。

寄取相思,一枝和夜雪。

高阳台(陈君衡游未还,周公谨有怀人之赋,倚歌和之)

作者: 王沂孙 朝代: 宋代

驼褐轻装,狨鞯小队,冰河夜渡流澌。

朔雪平沙,飞花乱拂蛾眉。

琵琶已是凄凉调,更赋情、不比当时。

想如今,人在龙庭,初劝金卮。

一枝芳信应难寄,向山边水际,独抱相思。

江雁孤回,天涯人自归迟。

归来依旧秦淮碧,问此愁、还有谁知。

对东风,空似垂杨,零乱千丝。

和詹守二首

作者: 吴芾 朝代: 宋代

特迂千骑访柴门,多谢清朝皂盖臣。

肯为衰翁留竟日,顿令寒谷暖生春。

论心便觉尘襟豁,刮目仍观妙句新。

转盼又还成远别,相思后夜定伤神。

有所恨二章

作者: 欧阳詹 朝代: 唐代

相思君子,吁嗟万里。

亦既至止,曷不觏止。

本不信巫, 谓巫言是履。

在门五日,如待之死。

有所恨兮。

相思遗衣,为忆以贻。

亦既受止,曷不保持。

本不欺友, 谓友情是违。

隔生之赠,造次亡之。

有所恨兮。

定西番·细雨晓莺春晚

作者: 温庭筠 朝代: 唐代

细雨晓莺春晚,人似玉,柳如眉,正相思。

罗幕翠帘初卷,镜中花一枝。

肠断塞门消息,雁来稀。

【仙吕】赏花时_长江风送客

作者: 马致远 朝代: 元代

长江风送客冯客苏卿先配成,愁杀风流双县令。

扑簌簌泪如倾,凄凉愁损,相伴着短檠灯。

【幺】愁恨厌厌魂梦惊,两处相思一样情。

风送片帆轻,天涯隐隐,船去似驭云行。

【赚煞】碧波清,江天静,既解缆如何住程?

灭烛掀帘风越紧,转回头又到山城。

过沙汀,烟水澄澄,千里洪波良夜永。

蛾眉月明,恰才风定,猛抬头观见豫章城。

孤馆雨留人鞍马区区山路遥,月暗星稀天欲晓,云气布荒郊。

前途店少,仅此避风雹。

【幺】客舍骎骎过几朝,雨哨......更多

春怨

作者: 戴叔伦 朝代: 唐代

金鸭香消欲断魂,梨花春雨掩重门。

欲知别后相思意,回看罗衣积泪痕。

杂剧·唐明皇秋夜梧桐雨

作者: 白朴 朝代: 元代

楔子(冲末扮张守珪引卒子上,诗云)坐拥貔貅镇朔方,每临塞下受降王。

太平时世辕门静,自把雕弓数雁行。

某姓张,名守珪,见任幽州节度使。

幼读儒书,兼通韬略,为藩镇之名臣,受心膂之重寄。

且喜近年以来,边烽息警,军士休闲。

昨日奚契丹部擅杀公主,某差捉生使安禄山率兵征讨,不见来回话。

左右,辕门前觑者,等来时报复我知道。

(卒云)理会的。

(净扮安禄山上,云)自家安禄山是也。

积祖以来,为营州杂胡,本姓康工。

母阿史德......更多

3132333435 共2304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