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 春别 花草粹编七

作者: 虞集 朝代: 元代

豆蔻梢头春色阑。

风满前山。

雨满前山。

杜鹃啼血五更残。

花不禁寒。

人不禁寒。

离合悲欢事几般。

离有悲欢。

合有悲欢。

别时容易见时难。

怕唱阳关。

莫唱阳关。

至正改元辛巳寒食日示弟及诸子侄

作者: 虞集 朝代: 元代

江山信美非吾土,漂泊栖迟近百年。

山舍墓田同水曲,不堪梦觉听啼鹃。

江山信美非吾土,漂泊栖迟近百年。

江山确实美好但这里不是我的故乡,我漂泊异乡暂栖于此已经将近百年。

山舍墓田同水曲,不堪梦觉听啼鹃。

青山、屋舍、坟墓、田地、曲折的流水和家乡的相同,没有什么区别,但我不能忍受梦中醒来听到杜鹃凄苦的鸣叫声。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江山信美非吾土,漂泊栖迟近百年。

江山确实美好但这里不是我的故乡,我漂泊异乡暂栖于此已经将近百年。

山舍墓田同水曲,不堪梦觉听啼鹃。

青山、屋舍、坟墓、田地、曲折的流水和家乡的相同,没有什么区别,但我不能忍受梦中醒来听到杜鹃凄苦的鸣叫声。

梦觉:梦醒。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江山信美非吾土,漂泊栖迟近百年。

山舍墓田同水曲,不堪梦觉听啼鹃。

  寒食时节,诗人与族中后辈祭扫先人之墓,不禁感慨系之。

首句以三国时王粲《登楼赋》“虽信美而非吾土,曾何足以少留”语意,抒发故土之情。

意谓此地虽富饶美丽,却非故乡,不免有漂泊离根之感。

虞集家乡本在四川,自其父迁居江西,至今已有多年。

面对葬于异乡的先人坟茔,故土之思就更加强烈了。

富足的江南水乡,怎能隔断对蜀中故土的深切思念。

每当清晨醒来,杜宇之啼声声萦耳,此种情怀更显得刻骨铭心。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风入松·寄柯敬仲

作者: 虞集 朝代: 元代

画堂红袖倚清酣,华发不胜簪。

几回晚直金銮殿,东风软、花里停骖。

书诏许传宫烛,轻罗初试朝衫。

御沟冰泮水挼蓝。

飞燕语呢喃。

重重帘幕寒犹在,凭谁寄、银字泥缄。

报道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

画堂红袖倚清酣,华发不胜簪。

几回晚直金銮殿,东风软、花里停骖。

书诏许传宫烛,轻罗初试朝衫。

在彩绘的厅堂里,姬妾清闲、畅意,独有自己自发纷纷脱落,连管子也插不住。

多次晚上在金銮殿值宿,春风轻柔,万花齐放,惹人停住车马流连。

在柔软的春风里,无数次在金銮殿前值夜,为皇帝起草好诏书后,换上轻罗朝衫,宫人执灯(将我)送回归学士院。

御沟冰泮水挼蓝。

飞燕语呢喃。

重重帘幕寒犹在,凭谁寄、银字泥缄。

报道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

皇城的御沟里的边沿还有残冰存在,但残冰的边沿却是蓝汪汪的水在晃动,燕子呢喃迎春。

帘幕重重,春寒还没消退,还有谁、敢给你寄信慰问呢?

春日江南,杏花盛开,烟雨蒙蒙,如诗如画,令人心醉而神往。

参考资料: 1、 刘松来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下: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年2月:第38页 2、 陈长喜主编.中国历代词曲赏读 (下册):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年09月第1版:第564页

画堂红袖倚清酣,华发不胜簪。

几回晚直金銮殿,东风软、花里停骖。

书诏许传宫烛,轻罗初试朝衫。

清酣:清新酣畅的意思。

华髪不胜簪:白髪稀少,插不住簪子。

晚直:晚上当班。

直:通“值”。

金銮殿:皇帝宝殿。

骖(can):同驾一车的三匹马。

这里泛指马。

传宫烛:传唤掌烛火的宫人.送学士归院。

御沟冰泮水挼蓝。

飞燕语呢喃。

重重帘幕寒犹在,凭谁寄、银字泥缄。

报道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

泮:溶解。

《诗经·邶风》:“士如归妻,迨冰未泮。

”挼:揉搓。

银字泥缄:指书信。

参考资料: 1、 刘松来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下: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年2月:第38页 2、 陈长喜主编.中国历代词曲赏读 (下册):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年09月第1版:第564页

画堂红袖倚清酣,华发不胜簪。

几回晚直金銮殿,东风软、花里停骖。

书诏许传宫烛,轻罗初试朝衫。

御沟冰泮水挼蓝。

飞燕语呢喃。

重重帘幕寒犹在,凭谁寄、银字泥缄。

报道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

  词分上下阕,上阕写奎章阁学士院柯九思执勤的日子,形容自己的年老、寂寞。

  “画堂红袖倚清酣,华发不胜簪。

”开头两句从家里生活写起,似乎开得太远,与怀人没有什么关系,实际上却暗蕴怀念远方朋友的意思。

作者不说自己年迈,盼望与老友相聚。

而说自己没心思与姬妾周旋,姬妾清闲自在。

以侧写正,委婉曲致。

  “几回晚直金銮殿,东风软、花里停骖。

”接下去叙述自已在金銮殿当值的情景。

金殿是皇帝的宝殿,学士怎么能在那里值班歇宿呢?

原来学士执掌内廷书诏,为让皇帝传呼方便,学士院便设在金銮殿侧。

金殿当值是作者写自已的生活,也是写柯敬仲当年的工作。

  “书诏许传宫烛,轻罗初试朝衫。

”一个停住车马的细节,暗示自己思念朋友的心情。

“许传宫烛”补足了“晚直”(值), “轻罗初试”照应了“风软”。

“几回晚直金銮殿”到“轻罗初试朝衫”几句,描写了作者作“侍书学士”时的活动。

在金銮殿替皇帝书写诏书,允许传呼执烛官人,允许在天热时穿轻罗朝衫,这描写的是金殿当值所做的事,所受的待遇。

多么安逸的生活,但词人已是迟暮之年,归隐之心在所难免。

  下阕改变手法,侧重以景言情,写思念朋友和归心似箭的情怀。

  上下阕都以春天为背景,画面颜色调得匀称、明艳,意境柔和妩媚、动静相宜,仿佛要让读者跌入甜糯的燕子呢喃声中,迷醉在花飞烂漫的东风里。

尤其是最后一句“杏花春雨江南”,全是明艳的名词,组合在一起,有声有色,俨然一幅湿漉漉的江南水墨图画,明明软媚入骨,却坦易明亮,可以长长久久地令人心动。

  “御沟冰泮水挼蓝。

飞燕语呢喃。

”写春之色,冰白水蓝,颜色鲜明。

“接”,“挪”的异体字, “挪”字很传神,将刚化的冰水的形态写得逼真、恰切。

依旧是春天,御沟的冰渐渐化去,燕子已呢喃迎春,只可惜因为柯九思不在,令人感觉不到春天的暖意。

“语呢喃’’,自是双燕,边飞边噪,其声是流动、变化的。

  “重重帘幕寒犹在,凭谁寄、银字泥缄。

”这是描写春天的气温,却不仅仅去写春寒。

柯敬仲是遭受猜忌、诽谤而不得不隐居家乡的,故此“重重帘幕寒犹在’’便一语双关,说明柯敬仲虽回乡隐居,但对他的飞短流长并没因此而消失,相反,流言蜚语仍象“重重帘幕包裹着他,让人感到寒气森森。

当此之时,连柯敬仲昔日的朋友怕招惹是非,竟也不敢同柯教仲来往了。

“凭谁”句看似矛盾:既然已经填了这首词寄给柯九思了,怎么又说“凭谁寄银字泥缄”呢?

诗人要告诉好友的真实意图也正在这里,到了杏花春雨江南时候,我也要南归了。

这里作者对老友的关心,对世态的鄙弃,都一古脑儿地表现出来了。

  “报道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

”歌拍以景结情,极为警策。

“杏花春雨江南”。

寥寥六个字,胜过一篇文。

通过这六个字,仿佛看到了:春日江南,杏花盛开,烟雨蒙蒙,如诗如画,令人心醉而神往。

未加任何形容词,以白描笔法写成,把江南春色描绘得淋漓尽致,可谓妙笔天成。

参考资料: 1、 陈长喜主编.中国历代词曲赏读 (下册):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年09月第1版:第564页 2、 霍松林主编.古代言情赠友诗词鉴赏大观:陕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08月第1版:第1163页 3、 田军 王洪等主编.金元明清诗词曲鉴赏辞典:光明日报出版社,1990年08月第1版:第288页

题梅花寒雀图

作者: 虞集 朝代: 元代

残雪晓。

窗外幽禽小。

春声初动苔枝袅。

花落知多少。

春起早。

苦被东风恼。

绿阴青子归来早。

满径生芳草。

浣溪沙

作者: 虞集 朝代: 元代

风力清严扫暮烟。

纤尘不疑月婵娟。

太虚那得有中边。

大地山河空复影,九霄宫阙旧无传。

几承剑气一飘然。

挽文丞相

作者: 虞集 朝代: 元代
徒把金戈挽落晖,南冠无奈北风吹。子房本为韩仇出,诸葛宁知汉祚移。云暗鼎湖龙去远,月明华表鹤归迟。不须更上新亭望,大不如前洒泪时。
徒把金戈挽落晖,南冠无奈北风吹。就算是真有像古籍上说的挥舞长戈让夕阳回升的功力,也无法挽救当时注定灭亡的宋朝了!而现在我仿佛又看到了当年楚囚的南冠,只不过这次换成文天祥成了势大元朝的阶下囚。 子房本为韩仇出,诸葛宁知汉祚移。想想历史上张良谋刺秦王和诸葛亮鞠躬尽瘁的故事,文天祥的气节只有比他们更伟大! 云暗鼎湖龙去远,月明华表鹤归迟。宋端宗和帝昺就像乘龙而去的黄帝一样,都成为了历史。也停留在历史之中的文天祥自然无法像丁令威那样化作仙鹤回到华表上来看看曾经的大宋故土。 不须更上新亭望,大不如前洒泪时。而我们连像晋朝的文人那样在新亭之上哭泣国家衰败只剩半壁江山的机会都没有了,因为现在的局势还远远不如当时的晋朝。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徒把金戈挽落晖,南冠无奈北风吹。徒把干戈挽落晖:《淮南子·览冥训》载“鲁阳公与韩构难,战酣,日暮,以戈挥之,日为之反三舍。(舍在这里是‘星区’之意,三舍就是太阳往回跑了三个星区那么远[1]”此句即用该典,意谓宋室江山如夕阳西下,难逃覆亡的命运。文天祥欲力挽狂澜,虽无补于大势,却大显英雄气概。南冠:本为春秋时期楚人所戴之冠名。后多用《左传》成九年所载楚人钟仪在晋为囚之典。以南冠代指囚徒。被风吹:喻元兵势大。 子房本为韩仇出,诸葛宁知汉祚移。子房:张良,韩国人,家五世相韩。韩亡,张良谋报韩仇,结勇士刺杀秦始皇未成。后佐刘邦建汉,立大功,封留侯,而韩国终于未复。诸葛:三国时诸葛亮,佐刘备建蜀汉,力图恢复汉室江山,而蜀最终为魏所灭。祚:皇位。祚移,喻改朝换代。 云暗鼎湖龙去远,月明华表鹤归迟。鼎湖龙去:《史记··封禅书》载,黄帝铸鼎荆山之下,鼎成,有龙来迎,黄帝乘龙升天而去。后人遂以鼎湖龙飞为典故,指皇帝死去。这一句即用该典,指宋端宗及帝昺已死。华表鹤归:传说古代辽东人丁令威在灵虚山学道,后来道成化鹤飞回辽东,落在城门华表柱上,当时一个少年见到想举弓射之。鹤立即飞向天空徘徊,作诗:“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累累。”然后高飞而去。这里引用该典,意谓不见文天祥英魂来归。 不须更上新亭望,大不如前洒泪时。新亭:《世说新语·言语》载,晋室南迁后“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木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而流泪。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事,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此二句用该典,意谓如今整个天下都要被异族统治,不如东晋尚有半壁江山。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徒把金戈挽落晖,南冠无奈北风吹。子房本为韩仇出,诸葛宁知汉祚移。云暗鼎湖龙去远,月明华表鹤归迟。不须更上新亭望,大不如前洒泪时。  文天祥是宋末民族英雄,他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高尚人格理想,不知影响了多少富于民族气节的中华儿女。虞集这首《挽文丞相》诗,不仅颂扬了文天祥精忠报国的精神,同时也流露出家国之痛。而这些深沉蕴藉的情感,是通过诸多典故的妙用来表达的。张良、诸葛亮等事典,含蕴着宋室灭亡殆天意,非人力所可挽回的深深无奈。新亭对泣之典,抒发了诗人沉痛的故国之思。及物是人非的感慨。面对大好河山落入异族之手的现实,不由得联想到东晋初年过江之士,因北方沦于外族统治而痛心疾首之事。然而,他们仍保有半壁江山,不像如今整个华夏大地都被元人侵占。相形之下,诗人不免慨叹“大不如前”。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南乡一翦梅 招熊少府

作者: 虞集 朝代: 元代

南阜小亭台,薄有山花取次开。

寄语多情熊少府;

晴也须来,雨也须来。

随意且衔杯,莫惜春衣坐绿苔。

若待明朝风雨过,人在天涯!

春在天涯。

【双调】折桂令_席上偶谈蜀

作者: 虞集 朝代: 元代

席上偶谈蜀汉事,因赋短柱体鸾舆三顾茅庐,汉祚难扶,日暮桑榆。

深渡南泸,长驱西蜀,力拒东吴。

美乎周瑜妙术,悲夫关羽云殂。

天数盈虚,造物乘除。

问汝何如,早赋归欤。

浣溪沙 次韵礼院孟子周佥院秋夜曲二叠

作者: 虞集 朝代: 元代

天阔秋高初夜长。

浮尘消尽雾苍茫。

澄澄孤月转危墙。

金井有声惟坠露,玉阶无色乍疑霜。

不闻人语只吟*。

柳梢青 至顺癸酉立春,客有持逃禅翁此卷相

作者: 虞集 朝代: 元代

题柳梢青调,亦赋一首云从别幽花。

玉堂金马,十载忘家。

横幅疏枝,如逢旧识,同在天涯。

荒村茅屋欹斜。

待归去、重寻钓槎。

解却丝钩,青鞋藜杖,翠竹江沙。

12345 共5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