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中独坐

作者: 虞集 朝代: 元代

何处它年寄此生,山中江上总关情。

无端绕屋长松树,尽把风声作雨声。

何处它年寄此生,山中江上总关情。

无端绕屋长松树,尽把风声作雨声。

  元代人虞集生长于江南,但仕宦生涯又使得他不得不留在北方的大都(今北京)。

他在晚年曾屡次请求回到南方,但终不获允许,乡关之思由此而愈加浓烈。

此诗正反映他的这种乡愁和苦楚的心理。

  “何处它年寄此生”,来自于诗人凄楚的内心深处。

他在经历了难熬的宫廷生计,又久羁京师不得南归之后,自然便产生了人生如寄的悲凉念头。

人生如寄、人生如梦及人生如戏的思想都源自佛教,反映的是人生的虚幻不真,认为人生不过是暂时寄寓于世界上的空皮囊而已。

虞集的发问并非懵懂,而是十分清醒的明知故问,这种人生如寄的观念已深深扎根于他的心上,所以他做官虽然官至翰林院学士、国子祭酒也坚决地要求回归江南的家乡。

  “山中江上总关情”,指的是哪怕是隐居山中或是浪迹江湖寄此余生,都不能忘却魂牵梦绕的乡关之情。

当然,这“山中江上”也代指江南的青山绿水,在那里有杂花生树,草长莺飞,画舟横笛,酒旗招摇,家乡的一草一木总让诗人牵挂着哩。

“总关情”指的是无时不刻都在关注,乡关之思的落脚点总是倾注在江南故土之上。

“无端绕屋长松树,尽把风声作雨声”,传达的是诗人那种无法排遣的乡愁。

诗人在院中独坐而思、而愁,竟然会埋怨起那绕屋而长的高高松树身上来了。

绕屋的松树长而高,表明诗人居京师此屋已多年了,树犹如此,人何以堪,岁月的流逝更加重诗人乡思的凝重。

不仅如此,这松树又毫无理由的总是迎风发声,诗人每每听来仿佛又回到了江南的雨声里。

“尽把风声作雨声”的不是松,而是诗人的内心错觉,这种错觉恰恰真切地反映出了诗人愁情的深植与难以驱除。

诗人不仅对江南的江山景物关情,即使是北方的草木入眼入耳作声都会使他联想到江南的江涛雨声。

可见诗人的乡关之思已使他进入痴迷的状态,成了他的心病。

“尽把风声作雨声”也是诗人的愤激之语,独坐而思又难解乡愁之时,就连呜咽的松风也被牵连进来,成为诗人的怪罪对象。

  诗题为《院中独坐》,含有深刻的孤独和寂寞的意思,他的这种乡关之思实际上是在内心深处所藏的家国意识,故借院中的松树来宣泄心中的不满。

大诗人李白有《独坐敬亭山》一诗,是借孤云寄托自己的孤独,虞集《院中独坐》亦从松风中找到寄托的对象,并从风声的倾听中听出江南春雨的消息,其内心的痛楚也超越他个人内心的疆域成为世人可以共鸣的故土家园意识,从而传达出“独坐”的神髓。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听雨

作者: 虞集 朝代: 元代

屏风围坐鬓毵毵,绛蜡摇光照莫酣。

京国多年情尽改,忽听春雨忆江南。

屏风围坐鬓毵毵,绛蜡摇光照莫酣。

京国多年情尽改,忽听春雨忆江南。

  这是一首即景抒情的小诗。

开篇营造出一幅凄清的场景:鬓发稀疏的诗人,独自一人枯坐于屏风之间,红烛发出摇曳的光影,照在他那醉意朦胧的脸上。

屏风独坐,黄昏烛影,加上暮年独饮,从内到外,均透露出几分孤寂落寞的情味。

此时诗人正沉浸于往事的回味之中,慨叹仕途生涯使自己失去真我。

然而,诗人内心深处仍然保有一份真情,它在春雨淅沥中,又重新勾起对家乡江南的思念。

这里,京国与江南形成鲜明的对比,表露了诗人对仕途生活的厌倦之情。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法驾导引 为陈溪山寿

作者: 虞集 朝代: 元代

秋气至,寿*注天香。

燕坐喜看扶两几,击鲜何必*诸郎。

长岁接宾

风入松 为莆田寿 以上十七首 村丛书用吴

作者: 虞集 朝代: 元代

频年清夜肯相过。

春碧卷红螺。

画檐几度徘徊月,梁园迥,无复鸣珂。

门外雪深三尺,窗中翠浅双蛾。

旧家丹荔锦交柯。

新玉紫峰*。

长安日近天涯远,行云梦、不到江波。

欲度新词为寿,先生待教谁歌。

无俗念 以上十三首强村丛书从鸣鹤馀音辑录

作者: 虞集 朝代: 元代

十年窗下,见古今成败,几多豪杰。

谁会谁能谁不济,故纸数行明灭。

乱叶西风,游丝春梦,转转无休歇。

为他憔悴,不知有甚干涉。

寥寥无住闲身,尽虚空界,一片中宵月。

云去云来无定相,月亦本无圆缺。

非色非空,非心非佛,教我如何说。

不妨跬步,蟾蜍飞上银阙。

去另录案诗馀图谱补遗卷七误补虞集霜天晓角翦雪裁冰一首,原词乃宋楼作,见绝妙好词卷三。

苏武慢·六十归来

作者: 虞集 朝代: 元代

六十归来,今过七十,感谢圣恩嘉惠。

早眠晏起,渴饮饥餐,自己了无心事。

数卷残书,半枚破砚,聊表秀才而已。

道先生、快写能吟,直是去之远矣。

没寻思、拄个青藜,*双芒屦,走去渡头观水。

逝者滔滔,来之衮衮,不觉日斜风细。

有一渔翁,蓦然相唤,你在看他甚底。

便扶杖、穿起鲜鱼,博得一尊同醉。

折桂令 席上偶谈蜀汉事因赋短桂体

作者: 虞集 朝代: 元代

鸾舆三顾茅庐。

汉祚难扶,日暮桑榆。

深渡南泸,长驱西蜀,力拒东吴。

美乎周瑜妙术,悲夫关羽云殂。

天数盈虚,造物乘除。

问汝何如,早赋归欤。

白鹤观

作者: 虞集 朝代: 元代

白鹤山人如鹤白,自抱山樽留过客。

要看修竹万琅,更对名花春雪色。

山樽本出山下泉,过客醉去山人眠。

客亦是鹤君莫笑,重来更待三千年。

送袁伯长扈从上京

作者: 虞集 朝代: 元代

日色苍凉映紫袍,时巡毋乃圣躬劳。

天连阁道晨留辇,星散周庐夜属橐。

白马锦鞯来窈窕,紫驼银瓮出蒲萄。

从官车骑多如雨,只有扬雄赋最高。

南乡一剪梅·招熊少府

作者: 虞集 朝代: 元代

南阜小亭台,薄有山花取次开。

寄语多情熊少府;

晴也须来,雨也须来。

随意且衔杯,莫惜春衣坐绿苔。

若待明朝风雨过,人在天涯!

春在天涯。

南阜小亭台,薄有山花取次开。

寄语多情熊少府;

晴也须来,雨也须来。

在自已家南面的小山包上有座小小的亭台,在亭台周围已有少许山花开始随意地开放了。

春光明媚,山花盛开,所以特地写信邀请好友熊少府你无论如何不管是天晴还是下雨,一定要前来游赏。

随意且衔杯,莫惜春衣坐绿苔。

若待明朝风雨过,人在天涯!

春在天涯。

你来后,你我朋友二人要随意地开怀畅饮,不要顾惜泥土绿苔弄脏新衣尽情地欣赏游玩,因为一旦错过时机,风雨一过天气虽说晴朗了,但到那时,你我朋友说不定又是你东我西各在天涯,再也难得相聚;

或者即使没有你东我西各在天涯,也能再相聚首,但到那时也是春光不待人,早也匆匆的过去了。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南阜小亭台,薄有山花取次开。

寄语多情熊少府;

晴也须来,雨也须来。

在自已家南面的小山包上有座小小的亭台,在亭台周围已有少许山花开始随意地开放了。

春光明媚,山花盛开,所以特地写信邀请好友熊少府你无论如何不管是天晴还是下雨,一定要前来游赏。

南阜:南边土山。

薄:少。

取次:任意,随便。

熊少府:虞集好友,生平不详。

随意且衔杯,莫惜春衣坐绿苔。

若待明朝风雨过,人在天涯!

春在天涯。

你来后,你我朋友二人要随意地开怀畅饮,不要顾惜泥土绿苔弄脏新衣尽情地欣赏游玩,因为一旦错过时机,风雨一过天气虽说晴朗了,但到那时,你我朋友说不定又是你东我西各在天涯,再也难得相聚;

或者即使没有你东我西各在天涯,也能再相聚首,但到那时也是春光不待人,早也匆匆的过去了。

衔环:此处指饮酒。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南阜小亭台,薄有山花取次开。

寄语多情熊少府;

晴也须来,雨也须来。

随意且衔杯,莫惜春衣坐绿苔。

若待明朝风雨过,人在天涯!

春在天涯。

  此词为作者晚年回乡后所作。

上片先写家乡南阜有小亭台,山花取次开放,婀娜多姿,因此邀请好友前来游赏,不要辜负大好春光。

“多情”一词,道出了彼此间深厚的友谊。

  “晴也须来,雨也须来”,表示了邀请之恳切。

下片劝好友到来之后,可以开怀畅饮,随意踏青。

若待天晴之后再来,则“人在天涯,春在天涯”,已经时过境迁了。

全词通俗平易,流转自然。

感情真挚,清新雅洁。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12345 共5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