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题石门长老东轩

作者: 柳宗元 朝代: 唐代

石门长老身如梦,旃檀成林手所种。

坐来念念非昔人,万遍莲花为谁用?

如今七十自忘机,贪爱都忘筋力微。

莫向东轩春野望,花开日出雉皆飞。

石门长老身如梦,旃檀成林手所种。

身如梦:指人生往事如梦。

旃檀(zhāntán沾谈):梵文“旃檀那”的省称,即檀香。

玄应《众经音义》:“旃檀那,外国香木也,有赤、白、紫等数种。

”是一种常绿乔木,木材极香,可以用来制作扇骨等多种器具,也可药用,或制成各种香料。

手所种:指旃檀的幼树是石门长老亲手栽种。

坐来念念非昔人,万遍莲花为谁用?

非昔人:其意是说,石门长老长年坐坛念经,年岁渐老,今非昔比。

万遍:形容反复念诵。

莲花:指《妙法莲华经》,这里泛指一切佛经。

为谁用:意为没有人愿意听他念诵佛经。

如今七十自忘机,贪爱都忘筋力微。

忘机:指忘却计较或没有巧诈之心。

这里指自甘恬淡与世无争。

贪爱:指石门长老年青时的理想与追求。

筋力微:形容身心老迈,壮志消沉。

莫向东轩春野望,花开日出雉皆飞。

雉(zhì志):即野鸡。

雉皆飞:比喻诗人亲友多丧、孤苦伶仃的意思。

典出乐府琴曲《雉朝飞》。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送元暠师诗

作者: 柳宗元 朝代: 唐代

侯门辞必服,忍位取悲增。

去鲁心犹在,从周力未能。

家山余五柳,人世遍千灯。

莫让金钱施,无生道自弘。

侯门辞必服,忍位取悲增。

王侯们的责备定当服从,容忍司马之位我日增悲愤。

去鲁心犹在,从周力未能。

计“堕三都”孔子逃离鲁国,周朝大礼我无力振兴。

家山余五柳,人世遍千灯。

陶潜隐居避开尘世的纷争,人世间到处是香烟燎绕的佛灯。

莫让金钱施,无生道自弘。

不要以为施舍金钱就是佛道,弘扬佛道还需懂得“无灭无生”。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乐府杂曲。鼓吹铙歌。铁山碎

作者: 柳宗元 朝代: 唐代

铁山碎,大漠舒。

二虏劲,连穹庐。

背北海,专坤隅。

岁来侵边,或傅于都。

天子命元帅,奋其雄图。

破定襄,降魁渠。

穷竟窟宅,斥余吾。

百蛮破胆, 边氓苏。

威武辉耀,明鬼区。

利泽弥万祀,功不可逾。

官臣拜手,惟帝之谟。

段九秀才处见亡友吕衡州书迹

作者: 柳宗元 朝代: 唐代

交侣平生意最亲,衡阳往事似分身。

袖中忽见三行字,拭泪相看是故人。

入黄溪闻猿

作者: 柳宗元 朝代: 唐代

溪路千里曲,哀猿何处鸣。

孤臣泪已尽,虚作断肠声。

溪路千里曲,哀猿何处鸣。

黄溪的小路弯弯曲曲千里绵延,不知从哪儿传来了猿猴的哀鸣?

孤臣泪已尽,虚作断肠声。

孤独无助的臣下早己衫湿泪尽,枉然徒劳发出凄哀断肠的悲声。

参考资料: 1、 (唐)柳宗元著,吴文治选注.柳宗元选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02月:34 2、 赵乃增编著.好风如水:唐诗赏析:吉林文史出版社,2004年01月:143

溪路千里曲,哀猿何处鸣。

孤臣泪已尽,虚作断肠声。

孤臣:孤立无援、忧心国事的臣下。

虚作:空作,徒作。

断肠声:指哀猿悲鸣。

参考资料: 1、 (唐)柳宗元著,吴文治选注.柳宗元选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02月:34 2、 赵乃增编著.好风如水:唐诗赏析:吉林文史出版社,2004年01月:143

溪路千里曲,哀猿何处鸣。

孤臣泪已尽,虚作断肠声。

  这首诗首句紧承“题中意”而来,从“溪略”写起,使人开篇即进入“溪路千里曲”的山间小溪境界。

开篇明义,单刀直入,省去许多闲笔。

“千里”极言“溪路”之长,“曲”字极绘“溪路”之形。

“千里”而又“曲”,可见“溪路”依山就势、蜿蜒曲折之态。

次句点题,写“闻猿”。

“哀猿何处鸣?

”正是“两岸猿声啼不住”,时断时续,此起彼伏,只闻其声,不见其形。

山势之陡峭,森林之莽苍,“溪路”曲折回旋,山水相连又相隔,尽在不言之中。

正因为“溪路千里曲”,故不知“哀猿何处鸣”。

“猿”前着一“哀”字,富于感情色彩。

诗人此时,正处在寂寞、凄怆、哀怨的心境之中,由情及景,故所闻“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以上两句,一从视觉上写“溪路”,一从听觉上写“猿鸣”,而“千里曲”与“何处鸣”又互相映衬,“入黄溪”后的情景宛然清晰。

  这样写,尚属平常,当读到三四句时,才使人品出“奇趣”来。

诗承上,紧扣“闻猿”写感受。

君不闻:“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写的是古代渔民舟子的痛苦生活,故闻猿鸣而下泪,倍感其声凄厉。

诗人理当“猿鸣三声泪滂沱”才是。

然而不然,诗却说:“孤臣泪已尽,虚作断肠声。

”言下之意:孤寂的我早已被贬边州,申诉无效,前途无望;

泪已流干,愁肠寸断;

这哀猿声声,徒自空啸,我已经没有泪可流,没有肠可断了。

这看似“反常”的写法,却更深沉地道出了诗人难以言状的身世之感和“哀莫大于心死”的极度的惆怅和痛苦。

  此诗头二句写景,景为情设;

后二句抒情,情由景生。

溶情于景,情景交融,自不必说。

妙在抒情不落俗套。

苏东坡曾说:“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

”   诗人闻哀猿长啸,不写“泪沾裳”而说“泪已尽”,不写“肠欲断”而说“肠已断”,由此带出一个掷地有声的“虚”字来—— “虚作断肠声”。

就本应“猿鸣三声泪沾裳”的常理来说,是“反常”;

就实际“孤臣泪已尽”的心境来说,又是“合道”—— 合乎泪尽愈苦之道。

所谓“翻出新意”,所谓“奇趣”,正在这“反常合道”之中。

诗人所以“自放山泽间”,原是为了借山水以遣悲怀,然而结果正如李白所说借酒浇愁一样,“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掩卷沉思,诗人遭遇之不幸,生活之痛苦,情思之含蓄,寄慨之深远,都包孕在这二十字之中。

诗的艺术魅力正在于此。

参考资料: 1、 周萧天主编.唐诗鉴赏辞典补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年06月:520

种朮

作者: 柳宗元 朝代: 唐代

守闲事服饵,采朮东山阿。

东山幽且阻,疲苶烦经过。

戒徒劚灵根,封植閟天和。

违尔涧底石,彻我庭中莎。

土膏滋玄液,松露坠繁柯。

南东自成亩,缭绕纷相罗。

晨步佳色媚,夜眠幽气多。

离忧苟可怡,孰能知其他。

爨竹茹芳叶,宁虑瘵与瘥。

留连树蕙辞,婉娩采薇歌。

悟拙甘自足,激清愧同波。

单豹且理内,高门复如何。

登蒲州石矶望横江口潭岛深迥斜对香零山

作者: 柳宗元 朝代: 唐代

隐忧倦永夜,凌雾临江津。

猿鸣稍已疏,登石娱清沦。

日出洲渚静,澄明皛无垠。

浮晖翻高禽,沉景照文鳞。

双江汇西奔,诡怪潜坤珍。

孤山乃北峙,森爽栖灵神。

洄潭或动容,岛屿疑摇振。

陶埴兹择土,蒲鱼相与邻。

信美非所安,羁心屡逡巡。

纠结良可解,纡郁亦已伸。

高歌返故室,自罔非所欣。

乐府杂曲。鼓吹铙歌。晋阳武

作者: 柳宗元 朝代: 唐代

晋阳武,奋义威。

炀之渝,德焉归。

氓毕屠,绥者谁。

皇烈烈,专天机。

号以仁,扬其旗。

日之升,九土晞。

斥田圻,流洪辉。

有其二,翼馀隋。

斫枭骜,连熊螭。

枯以肉,勍者羸。

后土荡,玄穹弥。

合之育,莽然施。

惟德辅,庆无期。

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既克东蛮群臣请图蛮…东蛮第十二

作者: 柳宗元 朝代: 唐代

东蛮有谢氏,冠带理海中。

自言我异世,虽圣莫能通。

王卒如飞翰,鹏鶱骇群龙。

轰然自天坠,乃信神武功。

系虏君臣人,累累来自东。

无思不服从,唐业如山崇。

百辟拜稽首,咸愿图形容。

如周王会书,永永传无穷。

睢盱万状乖,咿嗢九译重。

广轮抚四海,浩浩知皇风。

歌诗铙鼓闲,以壮我元戎。

乐府杂曲。鼓吹铙歌。靖本邦

作者: 柳宗元 朝代: 唐代

本邦伊晋,惟时不靖。

根柢之摇,枝叶攸病。

守臣不任,勩于神圣。

惟钺之兴,翦焉则定。

洪惟我理,式和以敬。

群顽既夷,庶绩咸正。

皇谟载大,惟人之庆。

678910 共18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