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

作者: 晏几道 朝代: 宋代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

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当年首次相逢你酥手捧杯殷勤劝酒频举玉盅,是那么地温柔美丽和多情,我开怀畅饮喝得酒醉脸通红。

翩翩起舞从月上柳梢的傍晚时分开始,直到楼顶月坠楼外树梢的深夜,我们尽情地跳舞歌唱,筋疲力尽累到无力再把桃花扇摇动。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

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自从那次离别后,我总是怀念那美好的相逢,多少回梦里与你相拥。

今夜里我举起银灯把你细看,还怕这次相逢又是在梦中。

参考资料: 1、 张锐.《醉拍春衫惜旧香——晏几道的另一种解读》.[D] 2、 李静 等.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258 3、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206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pàn)却醉颜红。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彩袖:代指穿彩衣的歌女。

玉钟:古时指珍贵的酒杯,是对酒杯的美称。

拚却:甘愿,不顾惜。

却:语气助词。

“舞低”二句:歌女舞姿曼妙,直舞到挂在杨柳树梢照到楼心的一轮明月低沉下去;

歌女清歌婉转,直唱到扇底儿风消歇(累了停下来),极言歌舞时间之久。

桃花扇,歌舞时用作道具的扇子,绘有桃花。

歌扇风尽,形容不停地挥舞歌扇。

这两句是《小山词》中的名句。

“低”字为使动用法,使······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

今宵剩把银釭(gāng)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同:聚在一起。

剩把:剩:通“尽(jǐn)”,只管。

把:持,握。

银釭:银质的灯台,代指灯。

参考资料: 1、 张锐.《醉拍春衫惜旧香——晏几道的另一种解读》.[D] 2、 李静 等.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258 3、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206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pàn)却醉颜红。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当年首次相逢你酥手捧杯殷勤劝酒频举玉盅,是那么地温柔美丽和多情,我开怀畅饮喝得酒醉脸通红。

翩翩起舞从月上柳梢的傍晚时分开始,直到楼顶月坠楼外树梢的深夜,我们尽情地跳舞歌唱,筋疲力尽累到无力再把桃花扇摇动。

彩袖:代指穿彩衣的歌女。

玉钟:古时指珍贵的酒杯,是对酒杯的美称。

拚却:甘愿,不顾惜。

却:语气助词。

“舞低”二句:歌女舞姿曼妙,直舞到挂在杨柳树梢照到楼心的一轮明月低沉下去;

歌女清歌婉转,直唱到扇底儿风消歇(累了停下来),极言歌舞时间之久。

桃花扇,歌舞时用作道具的扇子,绘有桃花。

歌扇风尽,形容不停地挥舞歌扇。

这两句是《小山词》中的名句。

“低”字为使动用法,使······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

今宵剩把银釭(gāng)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自从那次离别后,我总是怀念那美好的相逢,多少回梦里与你相拥。

今夜里我举起银灯把你细看,还怕这次相逢又是在梦中。

同:聚在一起。

剩把:剩:通“尽(jǐn)”,只管。

把:持,握。

银釭:银质的灯台,代指灯。

参考资料: 1、 张锐.《醉拍春衫惜旧香——晏几道的另一种解读》.[D] 2、 李静 等.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258 3、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206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

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言为心声,有至情之人,才能有至情之文。

一首《鹧鸪天》,写悲感,写欢情,都是那样真挚深沉,撼人肺   腑,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虽然这首词的题材比较窄,不外乎伤离怨别,感悟怀旧,遣情遗恨之作,并没有超出晚唐五代词人的题材范围。

小晏写情之作的动人处,在于它的委婉细腻,情深意浓而又风流妩媚,清新俊逸。

白居易曰:“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古往今来,脍炙人口的诗词,大抵不仅有情,而且情真。

所谓“真字是词骨。

情真、景真,所作必佳,且易脱稿。

”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醉颜红。

舞低杨柳楼新月,歌尽桃花扇低风。

  一个是殷勤地劝酒,一个是拼命地喝,为伊消得人憔悴。

当年一夕初逢的倾心难忘,别后梦中的飘忽难寻,今宵突然重逢的恍惚难信,景境几转,人事剧变,一切都“如幻如电,如昨梦前尘”。

而重逢时的惊疑和惊喜之状也就自然而然,毫无忸怩作态。

  多情似小晏,天下能有几何?

小晏词工于言情而能真,故陈廷焯虽嫌其不免思涉于邪,有失风人之旨,然又不能不称其措辞婉妙,一时独步。

又言“浅处皆深”、“情词并胜”、“曲折深婉,自有艳词,更不得让伊独步。

”小晏善写风流之情,欢娱之境,尽极沉郁之致,荡气回肠之胜,又能表现出纯真无邪的品性,使人不觉其卑俗,不感其淫亵,虽百读之而不厌。

这一点,小晏受五代词尤其是后主词的相当影响。

冯煦《宋六十家词选例言》曰:“淮海、小山、古之伤心人也”。

把小晏、李后主、秦少游并称“词中三位美少年”,可见其三人之风格的确比较接近。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云:“李后主、晏叔原皆非词中正声,而其词则无人不爱,以其情胜也。

情不深而为词,虽雅不韵,何足感人?

”王国维先生也说:“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小晏之作,已然近之。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

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回忆相会时的欢乐肆意,酣畅淋漓,正是为了反衬钟情至深,相思至极,魂牵梦萦,不免寤寐求之。

而梦中的相会终归是空,清醒后的相思却越更深邃,越彻骨。

以至于当真正相会之时,分不清眼前是梦是真,害怕再次醒来更加痛彻心肺的相思。

  小晏出身书香门第,不少婉雅佳言也化用了前人诗句。

虽然前人言在,但是为己所用,和谐融贯,读来仍是自然生辉,更自有别一番情趣含蕴其中。

梦的意境在小晏笔下,采用递进的方式,前一句的相思之情已是极限,后一句则递进一步,产生了循环往复的艺术效果,意象更为丰满。

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晏几道以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的典雅风格和“秀气胜韵,得之天然”的清丽词风冠盖一时。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云:“北宋晏小山工于言情,出元献(晏殊),文忠(欧阳修)之右,然不免思涉于邪,有失风人之旨。

而措辞婉妙,则一时独步。

”陈振孙则赞曰:“其(叔原)词在诸明胜中,独可追逼花间,高处或过之。

气磊落,未可贬也。

”毛晋在《跋小山词》中称小晏词“字字娉娉,如揽嫱、施之袂,恨不能起莲、鸿、苹、云,按红牙板,唱和一过”。

可谓倾倒之至。

而其“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

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的佳句,千百年来一直为世人所传唱,至今仍有凫凫不息的声韵。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虞美人·小梅枝上东君信

作者: 晏几道 朝代: 宋代
小梅枝上东君信。雪后花期近。南枝开尽北枝开。长被陇头游子、寄春来。年年衣袖年年泪。总为今朝意。问谁同是忆花人。赚得小鸿眉黛、也低颦。
小梅枝上东君信。雪后花期近。南枝开尽北枝开。长被陇头游子、寄春来。梅枝上的小花是东君的来信。雪融化后花也快开了。南边枝头的花朵开完后北边的花朵也开了。这是被陇头游子寄过来的春天啊。 年年衣袖年年泪。总为今朝意。问谁同是忆花人。赚得小鸿眉黛、也低颦。每年衣袖上都沾有泪水都是因为现在的相思之意。问问谁也是追忆这梅花的人,这使得小鸿低下头皱着妆眉。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方相氏译注,作者邮箱:1572076419@qq.com
小梅枝上东君信。雪后花期近。南枝开尽北枝开。长被陇(lǒng)头游子、寄春来。梅枝上的小花是东君的来信。雪融化后花也快开了。南边枝头的花朵开完后北边的花朵也开了。这是被陇头游子寄过来的春天啊。东君:司春之神,掌管春天。南枝北枝:南边的枝条为树的阳面,北边的枝条为树的阴面。两面都花开说明气温回升很多。陇头游子寄春来:反用晋人陆凯梅花寄春的典故,“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年年衣袖年年泪。总为今朝意。问谁同是忆花人。赚得小鸿眉黛(dài)、也低颦(pín)。每年衣袖上都沾有泪水都是因为现在的相思之意。问问谁也是追忆这梅花的人,这使得小鸿低下头皱着妆眉。赚得:使得。小鸿:词中女主人的同伴姐妹。眉黛:古代女子用黛画眉,所以称眉毛也叫眉黛。颦:皱眉。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方相氏译注,作者邮箱:1572076419@qq.com

清平乐·留人不住

作者: 晏几道 朝代: 宋代

留人不住,醉解兰舟去。

一棹碧涛春水路,过尽晓莺啼处。

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

此后锦书休寄,画楼云雨无凭。

留人不住,醉解兰舟去。

一棹碧涛春水路,过尽晓莺啼处。

想留住情郎却无济于事,他酒醉后登上画船,扬帆而去。

碧波荡漾的春江中,那船儿一定乘风疾驶,黄莺啼晓之声,会充满他的耳际。

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

此后锦书休寄,画楼云雨无凭。

渡口空空荡荡只剩下杨柳郁郁青青,枝枝叶叶都满含着别意离情。

从此后休要寄锦书再诉衷情,画楼里的欢娱不过是一场春梦,那山盟海誓毕竟空口无凭。

参考资料: 1、 刘卉宇.宋词菁华典评:太白文艺出版社,2009.04:第76页

留人不住,醉解兰舟去。

一棹(zhào)碧涛春水路,过尽晓莺啼处。

留人不住:郑文宝《柳枝词》:“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

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此处翻用其意。

兰舟:木兰舟,以木兰树所造之船。

此处泛指船只。

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

此后锦书休寄,画楼云雨无凭。

锦书:书信的美称。

前秦苏若兰织锦为字成回文诗,寄给丈夫窦滔。

后世泛称情书为锦书。

云雨:隐喻男女交合之欢。

无凭:靠不住。

参考资料: 1、 刘卉宇.宋词菁华典评:太白文艺出版社,2009.04:第76页

留人不住,醉解兰舟去。

一棹(zhào)碧涛春水路,过尽晓莺啼处。

想留住情郎却无济于事,他酒醉后登上画船,扬帆而去。

碧波荡漾的春江中,那船儿一定乘风疾驶,黄莺啼晓之声,会充满他的耳际。

留人不住:郑文宝《柳枝词》:“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

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此处翻用其意。

兰舟:木兰舟,以木兰树所造之船。

此处泛指船只。

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

此后锦书休寄,画楼云雨无凭。

渡口空空荡荡只剩下杨柳郁郁青青,枝枝叶叶都满含着别意离情。

从此后休要寄锦书再诉衷情,画楼里的欢娱不过是一场春梦,那山盟海誓毕竟空口无凭。

锦书:书信的美称。

前秦苏若兰织锦为字成回文诗,寄给丈夫窦滔。

后世泛称情书为锦书。

云雨:隐喻男女交合之欢。

无凭:靠不住。

参考资料: 1、 刘卉宇.宋词菁华典评:太白文艺出版社,2009.04:第76页

留人不住,醉解兰舟去。

一棹碧涛春水路,过尽晓莺啼处。

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

此后锦书休寄,画楼云雨无凭。

  此词是一首离情词。

当是托为妓女送别情之作。

送者有意,而别者无情,从送者的角度来写,写尽其痴人痴情。

  “留人不住”四个字将送者、行者双方不同的情态描绘了出来:一个是再三挽留,一个是去意已决,毫无留恋之情。

“醉解兰舟去”,恋人喝醉了,一解开船缆就决绝地走了。

“留”而“不住”,又为末两句的怨语做了铺垫。

  “一棹碧涛春水路,过尽晓莺啼处”二句紧承“醉解兰舟去”,写的是春晨江景,也是女子揣想情人一路上所经的风光。

江中是碧绿的春水,江上有婉转的莺歌,是那样的宜人。

当然,景色的美好只是女子的想象,或许更是她的期望,即使他决然地离开了她,她也仍旧希望自己的情人在路上有美景相伴,可见痴情至深。

“过尽”两个字,暗示女子与恋人天各一方的事实,含蓄透露出她的忧伤。

  “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

情人已经走了很久,不见踪影,但女子依旧站在那里。

堤边杨柳青青,枝叶茂盛繁多,千丝万缕,依依有情,它们与女子一起伫立于渡口,安静凝望远方。

古人有折柳枝送别的习俗,所以“枝枝叶叶”含有离情的意思,此处即借杨柳的枝叶来暗示女子黯然的离情。

  “此后锦书休寄,画楼云雨无凭”,所表达的感情非常激烈。

女子负气道:“以后你不必给我寄信了,反正我们之间那犹如一场春梦的欢会没有留下任何凭证,你的心里也没有我的位置。

” “画楼云雨”四个字道出了女子与男子曾经的美好过往,只可惜男子决然绝情。

相守的期盼落空之后,她只有怀着无限的怨恨选择放弃,从特意提及“锦书”可知,女子内心并不想如此决绝,只是无可奈何罢了。

  这首词在技巧上运用了很多对比方法:一个苦苦挽留,一个“醉解兰舟”;

一个“一棹碧涛”、晓莺轻啼,一个独立津渡、满怀离情;

一个意浅,一个情深,让人一目了然。

在结构上,亦是先含情脉脉,后决绝断念。

结尾二句虽似负气怨恨,但正因为爱得执著,才会有如此烦恼,所以更能反衬出词人的一片痴情。

总之,此词刻画细腻,惟妙惟肖地表现出一个女子痴中含怨的微妙心理。

参考资料: 1、 杨永胜,何红英.唐代宋词元曲大鉴赏:外文出版社,2012.05:第190页 2、 (清)朱孝臧编选;

思履主编.宋词三百首彩图全解详注 超值白金版: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05:第135页 3、 (宋)王禹偁.宋词三百首鉴赏大全集 超值金版:新世界出版社,2011.03:第102页 4、 刘默,陈思思,黄桂月.宋词鉴赏大全集 上: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09:第105页 5、 程帆.唐诗宋词鉴赏辞典 学生版:湖南教育出版社,2011.06:第381页

蝶恋花·醉别西楼醒不记

作者: 晏几道 朝代: 宋代

醉别西楼醒不记。

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

斜月半窗还少睡。

画屏闲展吴山翠。

衣上酒痕诗里字。

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

红烛自怜无好计。

夜寒空替人垂泪。

醉别西楼醒不记。

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

斜月半窗还少睡。

画屏闲展吴山翠。

醉中告别西楼,醒后全无记忆。

犹如春梦秋云,人生聚散实在太容易。

半窗斜月微明,我还是缺少睡意,彩画屏风空展出吴山碧翠。

衣上酒痕诗里字。

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

红烛自怜无好计。

夜寒空替人垂泪。

衣上有宴酒的痕迹,聚会所赋的诗句,点点行行,总唤起一番凄凉意绪。

红烛自悲自怜也无计解脱凄哀,寒夜里空替人流下伤心泪。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醉别西楼醒不记。

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

斜月半窗还少睡。

画屏(píng)闲展吴山翠。

西楼:泛指欢宴之所。

春梦秋云:喻美好而又虚幻短暂、聚散无常的事物。

白居易《花非花》诗:“来如春梦不多时,云似秋云无觅处。

”晏殊《木兰花》:“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

” 吴山:画屏上的江南山水。

衣上酒痕诗里字。

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

红烛自怜无好计。

夜寒空替人垂泪。

“红烛”二句:化用唐杜牧《赠别二首》之二:“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将蜡烛拟人化。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醉别西楼醒不记。

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

斜月半窗还少睡。

画屏(píng)闲展吴山翠。

醉中告别西楼,醒后全无记忆。

犹如春梦秋云,人生聚散实在太容易。

半窗斜月微明,我还是缺少睡意,彩画屏风空展出吴山碧翠。

西楼:泛指欢宴之所。

春梦秋云:喻美好而又虚幻短暂、聚散无常的事物。

白居易《花非花》诗:“来如春梦不多时,云似秋云无觅处。

”晏殊《木兰花》:“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

” 吴山:画屏上的江南山水。

衣上酒痕诗里字。

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

红烛自怜无好计。

夜寒空替人垂泪。

衣上有宴酒的痕迹,聚会所赋的诗句,点点行行,总唤起一番凄凉意绪。

红烛自悲自怜也无计解脱凄哀,寒夜里空替人流下伤心泪。

“红烛”二句:化用唐杜牧《赠别二首》之二:“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将蜡烛拟人化。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醉别西楼醒不记。

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

斜月半窗还少睡。

画屏闲展吴山翠。

衣上酒痕诗里字。

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

红烛自怜无好计。

夜寒空替人垂泪。

  晏几道由于“不受世之轻重”,“遂陆沉下位,无效国之机缘,只好流连歌酒而自遣,成为古之伤心人。

” 他的词作,大多工于言情,颇得后人称颂。

其词惆怅感伤的基调、超乎寻常的艺术技巧,具有永不消退的艺术魅力,即以此词而论,就颇能打动读者,给人以美的享受。

昔日欢情易逝,当日幽怀难抒,来日重逢无期,往复低徊,沉郁悲凉,都在这首抒写离情别绪的怀旧词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开篇忆昔,写往日醉别西楼,醒后却浑然不记。

这似乎是追忆往日某一幕具体的醉别,又像是泛指所有的前欢旧梦,实虚莫辨,笔意殊妙。

二、三句用春梦、秋云作比喻,抒发聚散离合不常之感。

春梦旖旎温馨而虚幻短暂,秋云高洁明净而缥缈易逝,用它们来象征美好而不久长的情事,最为真切形象而动人遐想。

  “聚散”偏义于“散”,与上句“醉别”相应,再缀以“真容易”三字,好景轻易便散的感慨便显得非常强烈。

这里的聚散之感,似主要指爱情方面,但与此相关的生活情事,以至整个往昔繁华生活,也自然包括内。

  上片最后两句,转写眼前实境。

斜月已低至半窗,夜已经深了,由于追忆前尘,感叹聚散,却仍然不能入睡,而床前的画屏却烛光照映下悠闲平静的展示着吴山的青翠之色。

这一句似闲实质,正是传达心境的妙笔。

心情不静、辗转难寐的人看来,那画屏上的景色似乎显得特别平静悠闲,这“闲”字正从反面透露了他的郁闷伤感。

  过片三句承上“醉别”、“衣上酒痕”,是西楼欢宴时留下的印迹:“诗里字”,是筵席上题写的词章。

它们原是欢游生活的表征,只是此时旧侣已风流云散,回视旧欢陈迹,翻引起无限凄凉意绪。

前面讲到“醒不记”,这“衣上酒痕诗里字”却触发他对旧日欢乐生活的记忆。

至此,可知词人的聚散离合之感和中宵辗转不寐之情由何而生了。

  结拍两句,直承“凄凉意”而加以渲染。

人的凄凉,似乎感染了红烛。

它虽然同情词人,却又自伤无计消除其凄凉,只好寒寂的永夜里空自替人长洒同情之泪了。

    此词为离别感忆之作,但却更广泛地慨叹于过去欢情之易逝,此时孤怀之难遣,将来重会之无期,所以情调比其他一些伤别之作,更加低徊往复,沉郁悲凉。

词境含蓄蕴藉,情意深长。

全词充满无可排遣的惆怅和悲凉心绪。

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从红烛无法留人、为惜别而流泪,反映出自己别后的凄凉心境,结构新颖,词情感人,很能代表小山词的风格。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长相思·长相思

作者: 晏几道 朝代: 宋代

长相思,长相思。

若问相思甚了期,除非相见时。

长相思,长相思。

欲把相思说似谁,浅情人不知。

长相思,长相思。

若问相思甚了期,除非相见时。

长久的相思啊,长久的相思。

若问这相思何时是尽头,除非是在相见之时。

长相思,长相思。

欲把相思说似谁,浅情人不知。

长久的相思啊,长久的相思。

这相思之情说给谁听呢,薄情寡义的人是不能体会的。

参考资料: 1、 沈文嘉.《宋词300首》: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2002.08:第57页 2、 吴熊和.《唐宋词精华 上》:太白文艺出版社,2001.01:第490页

长相思,长相思。

若问相思甚(shèn)了期,除非相见时。

甚了期:何时才是了结的时候。

长相思,长相思。

欲把相思说似(sì)谁,浅情人不知。

似:给与。

浅情人:薄情人。

参考资料: 1、 沈文嘉.《宋词300首》: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2002.08:第57页 2、 吴熊和.《唐宋词精华 上》:太白文艺出版社,2001.01:第490页

长相思,长相思。

若问相思甚(shèn)了期,除非相见时。

长久的相思啊,长久的相思。

若问这相思何时是尽头,除非是在相见之时。

甚了期:何时才是了结的时候。

长相思,长相思。

欲把相思说似(sì)谁,浅情人不知。

长久的相思啊,长久的相思。

这相思之情说给谁听呢,薄情寡义的人是不能体会的。

似:给与。

浅情人:薄情人。

参考资料: 1、 沈文嘉.《宋词300首》: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2002.08:第57页 2、 吴熊和.《唐宋词精华 上》:太白文艺出版社,2001.01:第490页

长相思,长相思。

若问相思甚了期,除非相见时。

长相思,长相思。

欲把相思说似谁,浅情人不知。

  此词纯用民歌形式,上下片均以“长相思”迭起,上片言只有相见才得终了相思之情;

下片言由于不得相见,相思之情无处诉说,以浅情人不能理解自己的心情反衬自己一往而情深。

词的上片,一气流出,情溢乎辞,不加修饰。

“若问”两句,自问自答,痴人痴语。

要说“相见”是解决“相思”的唯一办法,这纯是痴语,痴心,可是,小晏却认认真真地把它说了出来,正是如黄庭坚《小山词序》所云“其痴亦自绝人”。

  结句非同凡响,抒写了比相思不相见更大的悲哀。

“说似谁”,犹言说与谁、向谁说。

纵使把相思之情说了出来,那浅情的人儿终是不能体会。

浅情是深情的对面,多情的小晏却总是碰到那样的人,可是,当那人交暂情浅,别后又杳无音信,辜负了自己的刻骨相思时,词人依然是一往情深,不疑不恨,只是独自伤心而已。

下片四句,以“浅情人”反衬小晏相思苦恋之情,无奈和遗憾。

  此词为作者词中别调,语极浅近,情极深挚,在朴直中自饶婉曲之致,缠绵往复,姿态多变,回肠荡气,音节尤美。

用对比的手法突出词人用情之深。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临江仙·浅浅余寒春半

作者: 晏几道 朝代: 宋代
浅浅余寒春半,雪消蕙草初长。烟迷柳岸旧池塘。风吹梅蕊闹,雨细杏花香。月堕枝头欢意,从前虚梦高唐,觉来何处放思量。如今不是梦,真个到伊行。
浅浅余寒春半,雪消蕙(huì)草初长。烟迷柳岸旧池塘。风吹梅蕊(ruǐ)闹,雨细杏花香。 月堕(duò)枝头欢意,从前虚梦高唐,觉来何处放思量。如今不是梦,真个到伊行。高唐:楚襄王曾梦遇神女。此喻好事如梦。伊行:你这里。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蝶恋花·初捻霜纨生怅望

作者: 晏几道 朝代: 宋代

初捻霜纨生怅望。

隔叶莺声,似学秦娥唱。

午睡醒来慵一饷。

双纹翠簟铺寒浪。

雨罢苹风吹碧涨。

脉脉荷花,泪脸红相向。

斜贴绿云新月上。

弯环正是愁眉样。

初捻霜纨生怅望。

隔叶莺声,似学秦娥唱。

午睡醒来慵一饷。

双纹翠簟铺寒浪。

手执洁白的纨扇,无语凝思,心生惆怅。

空荡荡的房间里独自一人,偏又响起阵阵莺声,好似美女轻唱。

午睡醒后,好一会儿还娇困无力。

那铺床上的双纹翠席,尤如平展着清凉的细浪。

雨罢苹风吹碧涨。

脉脉荷花,泪脸红相向。

斜贴绿云新月上。

弯环正是愁眉样。

夏雨初霁,掠过蓣草的微风吹拂着新涨的碧水,那水中荷花,带着晶莹的雨珠,亭亭玉立,摇曳生姿。

雨后的荷花含情脉脉,红红的脸颊上挂着泪珠似得看着人们。

新月弯弯,尤如女郎愁眉,蹙于乌发之下。

参考资料: 1、 王炜选注.《宋词 》上卷:沈阳出版社,2001-12:第86页 2、 晏殊,晏几道著.《无可奈何花落去 二晏词》: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01:第46页

初捻霜纨生怅望。

隔叶莺声,似学秦娥唱。

午睡醒来慵一饷。

双纹翠簟铺寒浪。

捻:用手指轻轻拿起。

霜纨:指洁白纨扇。

怅望:惆怅、怨恨。

秦娥:指年轻貌美女子。

慵:懒。

一饷:即一响,短暂的时问。

双纹翠簟:织有成双花纹的翠簟。

簟,竹制凉席。

寒浪:即指簟纹。

竹席清凉,花纹起伏如浪,故称“寒浪”。

雨罢苹风吹碧涨。

脉脉荷花,泪脸红相向。

斜贴绿云新月上。

弯环正是愁眉样。

苹风:掠过蓣草的微风。

宋玉《风赋》:“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蓣之末。

”绿云:指蓝天下之浮云,喻指女子乌发。

此句即“新月斜贴绿云上”。

上,缓缓爬上。

弯环:弯弯如环之月亮。

参考资料: 1、 王炜选注.《宋词 》上卷:沈阳出版社,2001-12:第86页 2、 晏殊,晏几道著.《无可奈何花落去 二晏词》: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01:第46页

南乡子·新月又如眉

作者: 晏几道 朝代: 宋代
新月又如眉。长笛谁教月下吹。楼倚暮云初见雁,南飞。漫道行人雁后归。意欲梦佳期。梦里关山路不知。却待短书来破恨,应迟。还是凉生玉枕时。
新月又如眉。长笛谁教月下吹。楼倚暮云初见雁,南飞。漫道行人雁后归。“新月”句:暗用五代牛希济《生查子》“新月曲如眉,未有团栾意”与唐王涯《秋思赠远》“不见乡书传雁足,唯看新月吐蛾眉”之意为后文的“行人”“短书”作伏笔。如眉,指月钩弯如眉状。“长笛”句:借用唐杜牧《题元处士高亭》“何人教我吹长笛,与倚春风弄月明”为背景。“楼倚”句:化用唐赵嘏《长安晚秋》“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诗意。南飞:雁为候鸟,每年春分后往北飞,秋分后飞回南方。“漫道”句:语出隋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漫,空,徒;又莫,勿。 意欲梦佳期。梦里关山路不知。却待短书来破恨,应迟。还是凉生玉枕时。佳期:相会的美好时光。“梦里”句:化用南朝粱沈约《别范安成诗》“梦中不识路,何以慰相思”意,典出南朝粱萧统《文选》李善注引《韩非子》:“六国时,张敏与高惠二人为友,每相思不能得见,敏便于梦中往寻,但行至半道,即迷不知路,遂回,如此者三。”此处借以表达男女相思之情。书:信。破:消解。恨:指离恨。应:是。玉枕:玉制或玉饰的枕头,亦用为瓷枕、石枕的美称。 参考资料: 1、 刘石主 清华大学《宋词鉴赏大辞典》编写组编.宋词鉴赏大辞典:中华书局,2011.08:第280页 2、 款款.词三百:学苑出版社,1995.9:第79页

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

作者: 晏几道 朝代: 宋代

天边金掌露成霜。

云随雁字长。

绿杯红袖趁重阳。

人情似故乡。

兰佩紫,菊簪黄。

殷勤理旧狂。

欲将沉醉换悲凉。

清歌莫断肠。

天边金掌露成霜,云随雁字长。

绿杯红袖趁重阳,人情似故乡。

天边的云彩有如仙人金掌承玉露。

玉露凝成了白霜,浮云随着大雁南翔,排成一字长。

举绿杯,舞红袖,趁着九九重阳,人情温厚似故乡。

兰佩紫,菊簪黄,殷勤理旧狂。

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

身佩紫兰,头簪菊黄,急切切重温旧日的颠狂。

想借一番沉醉换掉失意悲凉,清歌莫唱悲曲,一唱断人肠。

参考资料: 1、 桑绍龙主编.唐宋名家词选读:山东人民出版社,2011.09:第73页

天边金掌露成霜,云随雁字长。

绿杯红袖趁重阳,人情似故乡。

金掌:汉武帝时在长安建章宫筑柏梁台,上有铜制仙人以手掌托盘,承接露水。

此处以“金掌”借指国都,即汴京。

即谓汴京己入深秋。

雁字:雁群飞行时排列成人字,有时排列成一字,故称雁字。

绿杯红袖:代指美酒佳人。

人情:风土人情。

兰佩紫,菊簪黄,殷勤理旧狂。

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

“兰佩紫”两句:佩戴紫色兰花,头上插黄菊。

屈原《离骚》中有“纫秋兰以为佩”。

理旧狂:重又显出从前狂放不羁的情态。

参考资料: 1、 桑绍龙主编.唐宋名家词选读:山东人民出版社,2011.09:第73页

天边金掌露成霜,云随雁字长。

绿杯红袖趁重阳,人情似故乡。

天边的云彩有如仙人金掌承玉露。

玉露凝成了白霜,浮云随着大雁南翔,排成一字长。

举绿杯,舞红袖,趁着九九重阳,人情温厚似故乡。

金掌:汉武帝时在长安建章宫筑柏梁台,上有铜制仙人以手掌托盘,承接露水。

此处以“金掌”借指国都,即汴京。

即谓汴京己入深秋。

雁字:雁群飞行时排列成人字,有时排列成一字,故称雁字。

绿杯红袖:代指美酒佳人。

人情:风土人情。

兰佩紫,菊簪黄,殷勤理旧狂。

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

身佩紫兰,头簪菊黄,急切切重温旧日的颠狂。

想借一番沉醉换掉失意悲凉,清歌莫唱悲曲,一唱断人肠。

“兰佩紫”两句:佩戴紫色兰花,头上插黄菊。

屈原《离骚》中有“纫秋兰以为佩”。

理旧狂:重又显出从前狂放不羁的情态。

参考资料: 1、 桑绍龙主编.唐宋名家词选读:山东人民出版社,2011.09:第73页

天边金掌露成霜。

云随雁字长。

绿杯红袖趁重阳。

人情似故乡。

兰佩紫,菊簪黄。

殷勤理旧狂。

欲将沉醉换悲凉。

清歌莫断肠。

  此词写于汴京,是重阳佳节宴饮之作。

表达凄凉的人生感怀。

其中饱含备尝坎坷沧桑之意,全词写情波澜起伏,步步深化,由空灵而入厚重,音节从和婉到悠扬,适应感情的变化,整首词的意境是悲凉凄冷的。

  上片写景生情。

秋雁南飞,主人情长,引起思乡之情,正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天边金掌露成霜,云随雁字长。

”两句以写秋景起,点出地点是在京城汴梁,时序是在深秋,为下文的“趁重阳”作衬垫。

汉武帝在长安建章宫建高二十丈的铜柱,上有铜人,掌托承露盘,以承武帝想饮以求长生的“玉露”。

承露金掌是帝王宫中的建筑物,词以“天边金掌”指代宋代汴京景物,选材突出,起笔峻峭。

但作者词风不求以峻峭胜,故第二句即接以闲淡的笔调。

白露为霜,天上的长条云彩中飞出排成一字的雁队,云影似乎也随之延长了。

这两句意象绵妙,满怀悲凉,为全词奠定了秋气瑟瑟的基调。

  “绿杯红袖趁重阳,人情似故乡。

”两句将客居之情与思乡之情交织来写,用笔细腻而蕴涵深厚,一方面赞美故乡人情之美,表达出思乡心切的情怀,另一方面又赞美了重阳友情之美,表达了对友情的珍惜。

  下片抒发感慨。

因自己的孤高的性格,而仕途失意,想以狂醉来排遣忧愁,然而却是“断肠”。

  “兰佩紫,菊簪黄,殷勤理旧狂。

”从《离骚》中“纫秋兰以为佩”和杜牧“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化出的“兰佩紫,菊簪黄”两句,写出了人物之盛与服饰之美,渲染了宴饮的盛况。

接下来一句,写词人仕宦连蹇,陆沉下位,情绪低落,不得不委屈处世,难得放任心情,今日偶得自在,于是不妨再理旧狂,甚至“殷勤”而“理”,以不负友人的一片盛情。

试想,本是清狂耽饮的人,如今要唤起旧情酒兴,还得“殷勤”去“理”才行,此中的层层挫折,重重矛盾,必有不堪回首、不易诉说之慨,感情的曲折,自然把意境推向比前更为深厚的高度。

  “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

”由上面的归结,再来一个大的转折,又引出很多层次。

词人想寻求解脱、忘却,而他自己又明知这并不能换来真正的欢乐,这是真正的悲哀。

《蕙风词话》又说:“‘欲将沉醉换悲凉’,是上句注脚;

‘清歌莫断肠’仍含不尽之意。

”此乃中肯之语。

词之结句,竟体空灵,包含着万般无奈而聊作旷达的深沉苦楚,极尽回旋曲折、一咏三叹之妙纵观全词,尽管作者那种披肝沥胆的真挚一如既往,但在经历了许多风尘磨折之后,悲凉已压倒缠绵;

虽然还有镂刻不灭的回忆,可是已经害怕回忆了。

  晏几道生性耿直,不趋炎附势、不同流合污,故一生抑郁不得志。

这首词,写景洗练,写情起伏跌宕,很好地表达了他失意的感慨。

参考资料: 1、 江龙主编;

廖亚,李苗苗,王坤娜等编.宋词三百首鉴赏词典 学生彩图版:江西教育出版社,2012.01:第131页 2、 程帆主编.唐诗宋词鉴赏辞典 学生版:湖南教育出版社,2011.06:第376页

虞美人·曲阑干外天如水

作者: 晏几道 朝代: 宋代

曲阑干外天如水。

昨夜还曾倚。

初将明月比佳期。

长向月圆时候、望人归。

罗衣著破前香在。

旧意谁教改。

一春离恨懒调弦。

犹有两行闲泪、宝筝前。

曲阑干外天如水。

昨夜还曾倚。

初将明月比佳期。

长向月圆时候、望人归。

罗衣著破前香在。

旧意谁教改。

一春离恨懒调弦。

犹有两行闲泪、宝筝前。

罗衣著破:著,穿。

闲泪:闲愁之泪。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曲阑干外天如水。

昨夜还曾倚。

初将明月比佳期。

长向月圆时候、望人归。

罗衣著破前香在。

旧意谁教改。

一春离恨懒调弦。

犹有两行闲泪、宝筝前。

  起首两句主写倚阑,而写今夕倚阑,却从“昨夜曾倚”见出,同样一句词,内涵容量便增加一倍不止。

——既然连夜皆倚阑而望,当还有多少个如“昨夜”者!

“ 天如水” ,比喻夜空如水般明澈与清凉,可是其意不在于写天,而在于以明净的天空引出皓洁的明月。

歇拍两句写女主人公的对月怀人。

男子去后一直不回来,也没说准什么时候回来,她结想成痴,就相信了传统的或当时流行的说法—— 月圆人团圆,每遇月圆,就倚阑苦望。

词中写女主人公倚阑看月,从希望到绝望,有其独到之处。

“初将”是说“本将”,这一语汇,便已含有“后却不然”的意味。

下面却跳过这层意思,径写“长望”,其中自有一而再、再而三以至多次的希望和失望的交替在不言之中。

“初”字起,“长”字承转,两个要紧的字眼,括尽一时期以来望月情事,从中烘托出女主人公的痴情和怨意。

  过片两句,从等待无望而终于悟知痴想成虚。

“罗衣著破”,是时长日久;

“前香在”,则以罗衣前香之犹存比喻往日欢情的温馨难忘,委婉表达对旧情的缱绻眷恋。

“旧意谁教改”?

问语怨意颇深。

人情易变,不如前香之尚在;

易散之香比人情还要持久,词中女主人公感到深深的痛苦。

结拍二句,点出全词的“离恨”主旨,以“一春”写离恨的时间久长,以“懒调弦”、“两行闲泪”形容离恨的悲苦之深,将愁极无聊之感抒写到极致。

春日本为芳思缠绵之时,然而日日为离恨所苦,自然无心调弦弹筝,然而又百无聊赖,于是不得不对着筝弦黯然神伤。

这种内心的苦恨,被作者表现得维妙维肖。

陈延焯谓“北宋晏小山工于言情”,确然不错。

此词运笔有迥环往复之妙,读之使人心魂摇荡,低徊不已。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678910 共31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