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疏梅月下歌金缕 文注
疏梅月下歌金缕。
忆共文君语。
更谁情浅似春风。
一夜满枝新绿、替残红。
苹香已有莲开信。
两桨佳期近。
采莲时节定来无。
醉后满身花影、倩人扶。
疏梅月下歌金缕。
忆共文君语。
更谁情浅似春风。
一夜满枝新绿、替残红。
文君:西汉时临邛富贵卓王孙之女卓文君。
此处借指歌妓。
苹香已有莲开信。
两桨佳期近。
采莲时节定来无。
醉后满身花影、倩人扶。
“两桨”句:乐府《莫愁乐》:“莫愁在何处?
莫愁在城西。
艇子打两桨,催送莫愁来。
”“醉后”句:陆龟蒙《和袭美春夕酒醒》诗:“觉后不知明月上,满身花影倩人扶。
”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虞美人·曲阑干外天如水 文注赏
曲阑干外天如水。
昨夜还曾倚。
初将明月比佳期。
长向月圆时候、望人归。
罗衣著破前香在。
旧意谁教改。
一春离恨懒调弦。
犹有两行闲泪、宝筝前。
曲阑干外天如水。
昨夜还曾倚。
初将明月比佳期。
长向月圆时候、望人归。
罗衣著破前香在。
旧意谁教改。
一春离恨懒调弦。
犹有两行闲泪、宝筝前。
罗衣著破:著,穿。
闲泪:闲愁之泪。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曲阑干外天如水。
昨夜还曾倚。
初将明月比佳期。
长向月圆时候、望人归。
罗衣著破前香在。
旧意谁教改。
一春离恨懒调弦。
犹有两行闲泪、宝筝前。
起首两句主写倚阑,而写今夕倚阑,却从“昨夜曾倚”见出,同样一句词,内涵容量便增加一倍不止。
——既然连夜皆倚阑而望,当还有多少个如“昨夜”者!
“ 天如水” ,比喻夜空如水般明澈与清凉,可是其意不在于写天,而在于以明净的天空引出皓洁的明月。
歇拍两句写女主人公的对月怀人。
男子去后一直不回来,也没说准什么时候回来,她结想成痴,就相信了传统的或当时流行的说法—— 月圆人团圆,每遇月圆,就倚阑苦望。
词中写女主人公倚阑看月,从希望到绝望,有其独到之处。
“初将”是说“本将”,这一语汇,便已含有“后却不然”的意味。
下面却跳过这层意思,径写“长望”,其中自有一而再、再而三以至多次的希望和失望的交替在不言之中。
“初”字起,“长”字承转,两个要紧的字眼,括尽一时期以来望月情事,从中烘托出女主人公的痴情和怨意。
过片两句,从等待无望而终于悟知痴想成虚。
“罗衣著破”,是时长日久;
“前香在”,则以罗衣前香之犹存比喻往日欢情的温馨难忘,委婉表达对旧情的缱绻眷恋。
“旧意谁教改”?
问语怨意颇深。
人情易变,不如前香之尚在;
易散之香比人情还要持久,词中女主人公感到深深的痛苦。
结拍二句,点出全词的“离恨”主旨,以“一春”写离恨的时间久长,以“懒调弦”、“两行闲泪”形容离恨的悲苦之深,将愁极无聊之感抒写到极致。
春日本为芳思缠绵之时,然而日日为离恨所苦,自然无心调弦弹筝,然而又百无聊赖,于是不得不对着筝弦黯然神伤。
这种内心的苦恨,被作者表现得维妙维肖。
陈延焯谓“北宋晏小山工于言情”,确然不错。
此词运笔有迥环往复之妙,读之使人心魂摇荡,低徊不已。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秋蕊香·池苑清阴欲就 文注
池苑清阴欲就。
还傍送春时候。
眼中人去难欢偶。
谁共一杯芳酒。
朱阑碧砌皆如旧。
记携手。
有情不管别离久。
情在相逢终有期。
池苑清阴欲就。
还傍送春时候。
眼中人去难欢偶。
谁共一杯芳酒。
池苑句:言树已成荫,时已春暮。
就,成。
还傍句:言春将归去。
还,已经。
傍,临近。
难欢偶:一本作“欢难偶”,犹言难以再有往日的欢乐。
偶,遇。
朱阑碧砌皆如旧。
记携手。
有情不管别离久。
情在相逢终有期。
朱阑碧砌:朱红的阑干,青碧的台阶。
李煜《虞美人》词:“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晏词由此化出。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生查子·长恨涉江遥 文赏
长恨涉江遥,移近溪头住。
闲荡木兰舟,误入双鸳浦。
无端轻薄云,暗作廉纤雨。
翠袖不胜寒,欲向荷花语。
长恨涉江遥,移近溪头住。
闲荡木兰舟,误入双鸳浦。
无端轻薄云,暗作廉纤雨。
翠袖不胜寒,欲向荷花语。
此词以一个看似平凡的少女荡舟遇雨、娇不胜寒的故事,喻写了一幕爱情的悲剧,同时也寄托了一个不谙世故者生活坎坷、遭遇不幸的身世感慨。
全词意味深蕴,含蓄婉转,手法新颖,别具一格。
开篇两句起笔不凡,想像奇特。
女主人公感到离江边路太远了,遂移家近溪头,以便涉江采芙蓉,而且溪水流入江中,也将会流到所思之处吧!
慰情聊胜于无,两句堪称“痴绝”之语。
三、四句又起波澜,她摇荡着木兰船去采芙蓉,却不知不觉误入了双鸳浦。
“木兰舟”,以香木制成的船只,泛指佳美的小船。
芙蓉,即指荷花。
她荡舟缘溪而去,可是却来到触动她孤独情怀之地“双鸳浦”——鸳鸯成双作对的水边。
这里妙一“误”字,竟因“双鸳”这样美好的字眼引起她的不快,正所谓“伤心人别有怀抱”。
过片二句借写泛舟时遇雨,语意双关,表达了女子被弃时复杂的感情。
“无端”,有料想不到之意。
那象浮云般轻薄的男子,竟然毫无理由地玩弄女子的感情,被侮辱被损害的女子却只能暗暗地忍受着无穷的痛苦。
那几乎是绝望的哀伤、绵绵的遗恨,紧揪着人们的心。
“云”、“雨”之喻,本指男女间的欢合,而本词中,却显得如此凄冷悲凉。
这里用谴责、痛悔、爱怜几层含意,深刻地写出被弃女子的心理。
末两句承“帘纤雨”,意谓她那单薄的衣裳怎抵挡寒风冷雨?
只好向荷花诉说自己的幽恨。
“翠袖”句,写女子“不胜”风雨之寒,既点出她的软弱无依的可悲处境,也暗示她的清操独守。
然而心灵上的创伤是无法消除的,无人倾诉,只能悄悄地共荷花相语。
参考资料: 1、 王双启 .晏几道词新释辑评 :中国书店 ,2007-01-01 .
采桑子·西楼月下当时见 文
风入松 文
柳阴庭院杏梢墙。
依旧巫阳。
凤箫已远青楼在,水沈谁、复暖前香。
临镜舞鸾离照,倚筝飞雁辞行。
坠鞭人意自凄凉。
泪眼回肠。
断云残雨当年事,到如今、几处难忘。
两袖晓风花陌,一帘夜月兰堂。
阮郎归·旧香残粉似当初 文翻注译赏
旧香残粉似当初。
人情恨不如。
一春犹有数行书。
秋来书更疏。
衾凤冷,枕鸳孤。
愁肠待酒舒。
梦魂纵有也成虚。
那堪和梦无。
旧香残粉似当初。
人情恨不如。
一春犹有数行书。
秋来书更疏。
旧日用残的香粉芳馥似当初,人儿的情意淡了反恨不如。
一个春天还寄来几行书信,到了秋天书信越见稀疏。
衾凤冷,枕鸳孤。
愁肠待酒舒。
梦魂纵有也成虚。
那堪和梦无。
绣凤被儿冷,鸳鸯枕儿孤,郁郁愁肠只待酒来宽舒。
梦魂儿纵然有相逢把晤也成虚无,怎忍受连想做个虚幻的梦儿也无路。
参考资料: 1、 《中华必读经典》编委会.中华最美古诗词.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012:122 2、 江培英编著.宋词三百首卷一图文本:线装书局,2003:58
旧香残粉似当初。
人情恨不如。
一春犹有数行书。
秋来书更疏。
旧香残粉:指旧日残剩的香粉。
香粉,女性化妆用品。
疏:稀少。
衾凤冷,枕鸳孤。
愁肠待酒舒。
梦魂纵有也成虚。
那堪和梦无。
衾凤:绣有凤凰图纹的彩被。
枕鸳:绣有鸳鸯图案的枕头。
舒:宽解,舒畅。
和:连。
参考资料: 1、 《中华必读经典》编委会.中华最美古诗词.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012:122 2、 江培英编著.宋词三百首卷一图文本:线装书局,2003:58
旧香残粉似当初。
人情恨不如。
一春犹有数行书。
秋来书更疏。
旧日用残的香粉芳馥似当初,人儿的情意淡了反恨不如。
一个春天还寄来几行书信,到了秋天书信越见稀疏。
旧香残粉:指旧日残剩的香粉。
香粉,女性化妆用品。
疏:稀少。
衾凤冷,枕鸳孤。
愁肠待酒舒。
梦魂纵有也成虚。
那堪和梦无。
绣凤被儿冷,鸳鸯枕儿孤,郁郁愁肠只待酒来宽舒。
梦魂儿纵然有相逢把晤也成虚无,怎忍受连想做个虚幻的梦儿也无路。
衾凤:绣有凤凰图纹的彩被。
枕鸳:绣有鸳鸯图案的枕头。
舒:宽解,舒畅。
和:连。
参考资料: 1、 《中华必读经典》编委会.中华最美古诗词.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012:122 2、 江培英编著.宋词三百首卷一图文本:线装书局,2003:58
旧香残粉似当初。
人情恨不如。
一春犹有数行书。
秋来书更疏。
衾凤冷,枕鸳孤。
愁肠待酒舒。
梦魂纵有也成虚。
那堪和梦无。
此词抒写的是居者思行者的情怀,但它同其他同类主题的作品比较,在技巧上自有特色。
作者在词中运用层层开剥的手法,把人物面对的情感矛盾逐步推上尖端,推向绝境,从而展示了人生当中不可解脱的一种深沉的痛苦。
上片起首两句将物与人比照起来写,意谓往昔所用香粉虽给人以残旧之感,但物仍故物,香犹故香,而离去之人的感情,却经不起空间与时间考验,逐渐淡薄,今不如昔了。
上片歇拍两句,是上两句的补充和延伸,举出人不如物、今不如昔的事实,那就是行人春天初去时还有几行书信寄来,到了秋天,书信越来越稀少了。
上片四句,即物思人,感昔伤今,抒写了女主人公对行者薄情的满腔怨恨。
词的下片转而叙述女主人公夜间的愁思,抒写其处境的凄凉、相思的痛苦。
过片两句,写词中人的情感体验,赋予客观的物象—— 衾与枕以女主人公清冷、孤寂的主观情感,将女主人公的内心感受渲染得淋漓尽致。
这里写衾与枕而着眼于凤与鸳,还有其象征意义,是词中人因见衾、枕上绣的凤凰、鸳鸯而想到情侣的分离,以凤凰失侣、鸳鸯成单,来暗示自己的处境已经物是人非、今非昔比了。
“愁肠”一句,是其人在愁肠百结之际希冀在酒醉中求得暂时的解脱,这是她可能找到的唯一消愁的办法。
但这里只说“待酒舒”,未必真入醉乡,而酒也未必真能舒愁。
联系下两句看,其愁肠不仅未舒,更可能徒然加重相思之情和幽怨愁恨。
下片前三句写衾冷枕孤,遣愁无计,应是入夜后、就寝前的感触。
结拍两句,写一觉醒来时的空虚和惆怅。
既然人已成各,今已非昨,而又往事难忘,后会难期,那就只有在入睡之际,寄希望于梦中与相思之人重温旧情了。
尽管梦境幻而非真,虚而非实,梦回后反而会令人惘然若失。
但梦里倘能相见,总也聊胜于无。
可是,最可悲的是,夜来空有相思,竟难成梦,连这一点片刻的虚幻的慰藉也得不到,就更令人难以为怀了。
这结拍两句是翻进一层、层层逼进的写法。
上句说已看穿了梦境的虚幻,似乎有梦无梦都无所谓,绝望之情已跃然纸上,而下句一转,把词意又推进一层。
从下句再回过来看上句,才知上句是衬垫和加重下一句的,也可以说是未发先敛,欲擒故纵,从而形成跌宕,显示波澜。
这种写法,有一波三折、一唱三叹、荡气回肠之妙。
冯煦在《六十一家选例言》中说:“淮海、小山,古之伤心人也。
其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
”此词即堪称用语浅淡,味致深浓。
作者在词中采用层层深入、步步紧迫的手法,将思忆之情、怨恨之痛抒发到无可回旋的地步,使人产生异样的黯然情绪,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参考资料: 1、 陈邦炎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558-559 2、 《图说天下.国学书院系列》编委会编.宋词三百首.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