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笑艳秋莲生绿浦

作者: 晏几道 朝代: 宋代

笑艳秋莲生绿浦。

红脸青腰,旧识凌波女。

照影弄妆娇欲语。

西风岂是繁花主。

可恨良辰天不与。

才过斜阳,又是黄昏雨。

朝落暮开空自许。

竟无人解知心苦。

笑艳秋莲生绿浦。

红脸青腰,旧识凌波女。

照影弄妆娇欲语。

西风岂是繁花主。

红脸青腰:写荷的红花绿茎。

可恨良辰天不与。

才过斜阳,又是黄昏雨。

朝落暮开空自许。

竟无人解知心苦。

自许:自我期许。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笑艳秋莲生绿浦。

红脸青腰,旧识凌波女。

照影弄妆娇欲语。

西风岂是繁花主。

可恨良辰天不与。

才过斜阳,又是黄昏雨。

朝落暮开空自许。

竟无人解知心苦。

  这是一首描写秋莲的词。

可能寓含着某种寄托,比如说怀念那位名叫“莲”的歌女什么的,也可能没什么寓意,只是描写秋天的莲花。

我们不能穿凿附会,根据“文本”所提供的内容进行分析,是最妥当的。

上片的描写,是把莲花比作了少女,以笑脸以花朵,以腰肢比茎干,以“照影弄妆”比喻莲花的迎风临水。

这样描写,既有形,更有神,把莲花写活了。

总的说,是以花比人、以人喻花,但怎么比喻,落实到具体的词章上,则有一番切入展开、承接转换的手段,更能体现作者的艺术匠心。

头一句是从红花和绿叶切入,“笑艳秋莲生绿浦”,“笑”写花之神情,“艳”写花之色泽,“绿浦”则将荷叶铺满了池塘。

接着展开描写,“红脸青腰”,好像是把一株莲花叠印在了一位少女的身上,红花是她的脸,青梗是她的腰,美艳婀娜的形象立即展现出来。

花与人的结合,很自然地引向了凌波仙子、荷花仙子之类的联想,故而说“旧识凌波女”,把这种联想的范围沿着“旧识”所指示的时间轨道更进一步地拓展开来。

写到“弄妆娇欲语”,已是神情毕见呼之欲出了,而作者的笔锋陡然一转,落到了“西风岂是繁花主”一句上。

“西风”二字与首句的“秋莲”相呼应,亦属点题,而繁华无主则是感叹秋莲之终将凋谢。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鹧鸪天·九日悲秋不到心

作者: 晏几道 朝代: 宋代

九日悲秋不到心。

凤城歌管有新音。

风凋碧柳愁眉淡,露染黄花笑靥深。

初见雁,已闻砧。

绮罗丛里胜登临。

须教月户纤纤玉,细捧霞觞滟滟金。

九日悲秋不到心。

凤城歌管有新音。

风凋碧柳愁眉淡,露染黄花笑靥深。

初见雁,已闻砧。

绮罗丛里胜登临。

须教月户纤纤玉,细捧霞觞滟滟金。

  北宋徽宗崇宁。

大观间,即公元十二世纪之初的某一年的重阳节前,当时的权相蔡京派人请小晏填写新词,作为应节歌唱之用,小晏于是欣然为作此篇。

  作为重九的应节之作,小晏这首词是很特别的,他把悲秋、登高、怀人等等传统的题材和写法统统抛却,一反常情,说柳叶落实愁眉淡了,黄花开是笑靥深了,而且大肆渲染歌舞酒宴的豪华享乐气氛,简直把重阳写成了一个欢乐的节日。

这一特点很值得玩味的。

王灼说小晏作此词“无一语及蔡者”,意思是说作者没有借机攀附权贵,是对作者的赞赏。

然而,王灼似乎看得浅了。

仔细品味起来,小晏非但没有阿谀蔡京,这种一反常规的写法,未尝不是对蔡京的讽刺:“九日悲秋不到心”,别人都悲秋,那是因为很多不如意,你蔡京位极人臣,百事顺遂,悲秋怎会到你的心上:“绮罗丛里胜登临”,别人都去登高以避灾祈福,你蔡京大富大贵,哪里用的着这一套,偎红倚翠,饮酒享乐就是了!

从这个角度来读这首词,不是很有意味吗?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浣溪沙·二月和风到碧城

作者: 晏几道 朝代: 宋代

二月和风到碧城。

万条千缕绿相迎。

舞烟眠雨过清明。

妆镜巧眉偷叶样,歌楼妍曲借枝名。

晚秋霜霰莫无情。

武陵春

作者: 晏几道 朝代: 宋代

烟柳长堤知几曲,一曲一魂消。

秋水无情天共遥。

愁送木兰桡。

熏香绣被心情懒,期信转迢迢。

记得来时倚画桥。

红泪满鲛绡。

鹧鸪天·一醉醒来春又残

作者: 晏几道 朝代: 宋代

一醉醒来春又残。

野棠梨雨泪阑干。

玉笙声里鸾空怨,罗幕香中燕未还。

终易散,且长闲。

莫教离恨损朱颜。

谁堪共展鸳鸯锦,同过西楼此夜寒。

一醉醒来春又残。

野棠梨雨泪阑干。

玉笙声里鸾空怨,罗幕香中燕未还。

终易散,且长闲。

莫教离恨损朱颜。

谁堪共展鸳鸯锦,同过西楼此夜寒。

  “一醉醒来春又残,野棠梨雨泪阑干。

”这一句流露出来的感伤之情,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词人开篇写自己酒醉醒来,忽然发现春色已接近尾声了,海棠和梨花上面还残留着点点雨滴,好似眼泪一样。

作者通过“一醉”引出醒来后所见,本来毫不相关的“酒醉”和“春残”被作者巧妙地联系起来,令人感觉他醉了很久,连节气的变化都已经忘记。

作者在“春残”二字中间加了个“又”字,说明人对时光的荏苒毫无察觉。

如晏几道词集自序中所写的那样:“感光阴之易迁,叹境缘之无实。

”前一句写酒醒之后,满目尽是悲凉,仅仅剩下了春残的萧条。

作者因自己酒醉而荒废了美好的春景感到自责。

后一句以“海棠梨花”表春残,更有意境。

古人将美人流泪喻为梨花带雨,作者运用此意,表达出内心的无限哀愁。

  “玉笙声里鸾空怨,罗幕香中燕未还。

”在玉笙的曲子中,孤单的鸾鸟徒然哀怨,房中的帷幕依旧,却看不见那归巢的燕雀。

“鸾鸟”也叫孤鸾,是指失去配偶的鸾鸟,这里也是作者的自喻。

“燕未还”是指离别的恋人还未归还,作者通过这两句表达了深深的孤寂与凄情。

  “终易散,且长闲,莫教离恨损红颜。

”这三句从表面上看是作者对人生的看破:明明知道离别容易相聚难,那就暂且放松思绪给自己以空间,莫要让那分别的苦痛纠缠自己的心绪。

但紧接着通过结尾两句就能发现,作者自己也知道这是在自欺欺人,内心真正的感情是无法掩盖的。

  “谁堪共展鸳鸯锦,同过西楼此夜寒。

”这句中“鸳鸯锦”是指夫妻共用的被子,这里代指男女之间的爱情。

“西楼”是指男女共同欢愉的居所。

通过想象“鸳鸯锦”和“西楼”所代表的美好时光,表达了作者无限的期待和思念:他依旧怀念当初共同度过的美好日子,期待有人能陪自己度过漫漫长夜。

参考资料: 1、 刘默,陈思思,黄桂月编著.宋词鉴赏大全集 上: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09:第100页

浣溪沙·绿柳藏乌静掩关

作者: 晏几道 朝代: 宋代

绿柳藏乌静掩关。

鸭炉香细琐窗闲。

那回分袂月初残。

惜别漫成良夜醉,解愁时有翠笺还。

欲寻双叶寄情难。

绿柳藏乌静掩关。

鸭炉香细琐窗闲。

那回分袂月初残。

藏乌:意同藏鸦。

喻枝叶深茂。

惜别漫成良夜醉,解愁时有翠笺还。

欲寻双叶寄情难。

“欲寻”句:用唐人红叶题诗典。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采桑子

作者: 晏几道 朝代: 宋代

秋来更觉消魂苦,小字还稀。

坐想行思。

怎得相看似旧时。

南楼把手凭肩处,风月应知。

别后除非。

梦里时时得见伊。

生查子·狂花顷刻香

作者: 晏几道 朝代: 宋代

狂花顷刻香,晚蝶缠绵意。

天与短因缘,聚散常容易。

传唱入离声,恼乱双蛾翠。

游子不堪闻,正是衷肠事。

狂花顷刻香,晚蝶缠绵意。

天与短因缘,聚散常容易。

“狂花”二句:狂花:春花盛开。

晚蝶:秋蝶。

唐彦谦《秋晚高楼》:“晚蝶飘零惊宿雨。

” 传唱入离声,恼乱双蛾翠。

游子不堪闻,正是衷肠事。

离声:离别的歌声乐曲。

双蛾:双眉。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作者: 晏几道 朝代: 宋代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

琵琶弦上说相思。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蘋 通:苹)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深夜梦回楼台朱门紧锁,宿酒醒后帘幕重重低垂。

去年的春恨涌上心头时,人在落花纷扬中幽幽独立,燕子在微风细雨中双双翱飞。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

琵琶弦上说相思。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蘋 通:苹)记得与小苹初次相见,她穿着两重心字香熏过的罗衣。

琵琶轻弹委委倾诉相思。

当时明月如今犹在,曾照着她彩云般的身影回归。

参考资料: 1、 俞平伯 .唐宋词选释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9 :87 . 2、 李静 等 .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 .北京 :华文出版社 ,2009 :260 . 3、 蘅塘退士 等 .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 .北京 :华文出版社 ,2009 :203 .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梦后”两句:眼前实景,“梦后”“酒醒”互文,犹晏殊《踏莎行·小径红稀》所云“一场秋梦酒醒时”;

“楼台高锁”,从外面看,“帘幕低垂”,就里面说,也只是一个地方的互文,表示春来意与非常阑珊。

许浑《客有卜居不遂薄游汧陇因题》:“楼台深锁无人到,落尽春风第一花。

“却来:又来,再来。

“去年春恨“是较近的一层回忆,独立花前,闲看燕子,比今年的醉眠愁卧,静掩房栊意兴还稍好一些。

郑谷《杏花》:”小桃初谢后,双燕却来时。

“”独立“与双燕对照,已暗逗怀人意。

《五代诗话》卷七引翁宏《宫词》”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翁诗全篇见《诗话总龟》前集卷十一。

) 记得小蘋(pín)初见,两重心字罗衣。

琵琶弦上说相思。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蘋 通:苹)小蘋:当时歌女名。

汲古阁本《小山词》作者自跋:“始时沈十二廉叔,陈十君宠家,有莲鸿苹云,品清讴娱客。

每得一解,即以草授诸儿。

“小莲、小苹等名,又见他的《玉楼春》词中。

心字罗衣:未详。

杨慎《词品》卷二:“心字罗衣则谓心字香薰之尔,或谓女人衣曲领如心字。

“说亦未必确。

疑指衣上的花纹。

”心“当是篆体,故可作为图案。

”两重心字“,殆含”心心“义。

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之一:”山花插鬓髻,石竹绣罗衣“,仅就两句字面,虽似与此句差远,但太白彼诗篇末云:”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显然为此词结句所本,则”罗衣“云云盖亦相绾合。

前人记诵广博,于创作时,每以联想的关系,错杂融会,成为新篇。

此等例子正多,殆有不胜枚举者。

彩云:比喻美人。

江淹《丽色赋》:“其少进也,如彩云出崖。

“其比喻美人之取义仍从《高唐赋》”行云“来,屡见李白集中,如《感遇四首》之四”巫山赋彩云“、《凤凰曲》”影灭彩云断“及前引《宫中行乐词》。

白居易《简简吟》:”彩云易散琉璃脆。

“此篇”当时明月“”曾照彩云“,与诸例均合,寓追怀追昔之意,即作者自跋所云。

参考资料: 1、 俞平伯 .唐宋词选释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9 :87 . 2、 李静 等 .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 .北京 :华文出版社 ,2009 :260 . 3、 蘅塘退士 等 .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 .北京 :华文出版社 ,2009 :203 .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深夜梦回楼台朱门紧锁,宿酒醒后帘幕重重低垂。

去年的春恨涌上心头时,人在落花纷扬中幽幽独立,燕子在微风细雨中双双翱飞。

“梦后”两句:眼前实景,“梦后”“酒醒”互文,犹晏殊《踏莎行·小径红稀》所云“一场秋梦酒醒时”;

“楼台高锁”,从外面看,“帘幕低垂”,就里面说,也只是一个地方的互文,表示春来意与非常阑珊。

许浑《客有卜居不遂薄游汧陇因题》:“楼台深锁无人到,落尽春风第一花。

“却来:又来,再来。

“去年春恨“是较近的一层回忆,独立花前,闲看燕子,比今年的醉眠愁卧,静掩房栊意兴还稍好一些。

郑谷《杏花》:”小桃初谢后,双燕却来时。

“”独立“与双燕对照,已暗逗怀人意。

《五代诗话》卷七引翁宏《宫词》”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翁诗全篇见《诗话总龟》前集卷十一。

) 记得小蘋(pín)初见,两重心字罗衣。

琵琶弦上说相思。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蘋 通:苹)记得与小苹初次相见,她穿着两重心字香熏过的罗衣。

琵琶轻弹委委倾诉相思。

当时明月如今犹在,曾照着她彩云般的身影回归。

小蘋:当时歌女名。

汲古阁本《小山词》作者自跋:“始时沈十二廉叔,陈十君宠家,有莲鸿苹云,品清讴娱客。

每得一解,即以草授诸儿。

“小莲、小苹等名,又见他的《玉楼春》词中。

心字罗衣:未详。

杨慎《词品》卷二:“心字罗衣则谓心字香薰之尔,或谓女人衣曲领如心字。

“说亦未必确。

疑指衣上的花纹。

”心“当是篆体,故可作为图案。

”两重心字“,殆含”心心“义。

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之一:”山花插鬓髻,石竹绣罗衣“,仅就两句字面,虽似与此句差远,但太白彼诗篇末云:”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显然为此词结句所本,则”罗衣“云云盖亦相绾合。

前人记诵广博,于创作时,每以联想的关系,错杂融会,成为新篇。

此等例子正多,殆有不胜枚举者。

彩云:比喻美人。

江淹《丽色赋》:“其少进也,如彩云出崖。

“其比喻美人之取义仍从《高唐赋》”行云“来,屡见李白集中,如《感遇四首》之四”巫山赋彩云“、《凤凰曲》”影灭彩云断“及前引《宫中行乐词》。

白居易《简简吟》:”彩云易散琉璃脆。

“此篇”当时明月“”曾照彩云“,与诸例均合,寓追怀追昔之意,即作者自跋所云。

参考资料: 1、 俞平伯 .唐宋词选释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9 :87 . 2、 李静 等 .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 .北京 :华文出版社 ,2009 :260 . 3、 蘅塘退士 等 .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 .北京 :华文出版社 ,2009 :203 .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

琵琶弦上说相思。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蘋 通:苹)   这首词抒发作者对歌女小苹怀念之情。

比较起来,这首《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在作者众多的怀念歌女词中更有其独到之处。

全词共四层: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为第一层。

这两句首先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如不仔细体味,很难领会它的真实含义。

其实是词人用两个不同场合中的感受来重复他思念小苹的迷惘之情。

由于他用的是一种曲折含蓄,诗意很浓的修词格调。

所以并不使人感到啰嗦,却能更好地帮助读者理解作者的深意。

如果按常规写法,就必须大力渲染梦境,使读者了解词人与其意中人过去生活情状及深情厚谊。

而作者却别开生面,从他笔下迸出来的是“梦后楼台高锁”。

即经过甜蜜的梦境之后,含恨望着高楼,门是锁着的,意中人并不真的在楼上轻歌曼舞。

作者不写出梦境,让读者去联想。

这样就大大地增加了词句的内涵和感染力。

至于“梦”和“楼”有什么必然联系,只要细心体味词中的每一句话,就会找到答案。

这两句的后面紧接着“去年春恨却来时”。

既然词人写的是“春恨”,他做的必然是春梦了。

回忆梦境,却怨“楼台高锁”,那就等于告诉读者,他在梦中是和小苹歌舞于高楼之上。

请再看晏几道的一首《清平乐·幺弦写意》:“幺弦写意,意密弦声碎。

书得凤笺无限事,却恨春心难寄。

卧听疏雨梧桐,雨余淡月朦胧,一夜梦魂何处?

那回杨叶楼中。

”这首词虽然也没有写出梦境,却能使读者联想到,这是非常使人难以忘怀的梦境。

以上所谈是词人第一个场合的感受。

另一个场合的感受是:“酒醒帘幕低垂”,在不省人事的醉乡中是不会想念小苹的,可是一醒来却见原来居住小苹的楼阁,帘幕低垂,门窗是关着的,人已远去,词人想借酒消愁,但愁不能消。

  “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三句为第二层。

“去年”两字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有了“去年”二字第一层就有了依据。

说明两人相恋已久,刻骨铭心。

下文的“记得”“当时”“曾照”就有了着落,把这些词句串联起来,整首词就成了一件无缝的天衣。

遣词之妙,独具匠心!

“却”字和李商隐《夜雨寄北》中“却话巴山夜雨时”中的“却”字一样,当“又”字“再”字解。

意思是说:去年的离愁别恨又涌上了心头。

紧接着词人借用五代翁宏《春残》“又是春残也,如何出翠帏?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的最后两句,但比翁诗用意更深。

“落花”示伤春之感,“燕双飞”寓缱绻之情。

古人常用“双燕”反衬行文中人物的孤寂之感。

如:冯延已《醉桃源·南园春半踏青时》“秋千慵困解罗衣,画梁双燕飞”就是其中一例。

晏词一写“人独立”再写“燕双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此篇盖袭用成语,但翁宏诗作不出名,小晏词句却十分煊赫。

这里也有好些原因:(一)乐府向例可引用诗句,所谓”以诗入乐“,如用得浑然天成,恰当好处,评家且认为是一种优点。

(二)诗词体性亦不尽同,有用在诗中并不甚好,而在词中却很好的,如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的”无可奈何“”似曾相识“一联。

(三)优劣当以全篇论,不可单凭摘句。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

为第三层。

欧阳修《好女儿令·眼细眉长》:“一身绣出,两重心字,浅浅金黄。

”词人有意借用小苹穿的“心字罗衣”来渲染他和小苹之间倾心相爱的情谊,已够使人心醉了。

他又信手拈来,写出“琵琶弦上说相思”,使人很自然地联想起白居易《琵琶行》“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的诗句来,给词的意境增添了不少光彩。

  第四层是最后两句:“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这两句是化用李白《宫中行乐词》“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的《唐宋词选》把“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解释为“当初曾经照看小苹归去的明月仍在,眼前而小苹却已不见”,这样解释虽然不错,但似乎比较乏味。

如果把这两句解释为“当时皓月当空,风景如画的地方,现在似乎还留下小苹归去时,依依惜别的身影”。

这样会增加美的感受,像彩云一样的小苹在读者的头脑里,会更加妩媚多姿了。

把“在”字当作表示处所的方位词用,因为在吴系语中,“在”能表达这种意思。

某处可说成“某在”。

杨万里《明发南屏》“新晴在在野花香”。

“在在”犹“处处”也,可作佐证。

这首《临江仙》含蓄真挚,字字关情。

词的上阕“去年春恨却来时”可说是词中的一枚时针,它表达了词人处于痛苦和迷惘之中,其原因是由于他和小苹有过一段甜蜜幸福的爱情。

时间是这首词的主要线索。

其余四句好像是四个相对独立的镜头(即1、梦后,2、酒醒,3、人独立,4、燕双飞),每个镜头都渲染着词人内心的痛苦,句句景中有情。

参考资料: 1、 周汝昌 等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 :533-536 . 2、 俞平伯 .唐宋词选释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9 :87 . 3、 李静 等 .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 .北京 :华文出版社 ,2009 :260 .

临江仙·斗草阶前初见

作者: 晏几道 朝代: 宋代

斗草阶前初见,穿针楼上曾逢。

罗裙香露玉钗风。

靓妆眉沁绿,羞脸粉生红。

流水便随春远,行云终与谁同。

酒醒长恨锦屏空。

相寻梦里路,飞雨落花中。

斗草阶前初见,穿针楼上曾逢。

罗裙香露玉钗风。

靓妆眉沁绿,羞脸粉生红。

当你在阶前与女伴斗草时我们初次相见,当你在楼上与女伴穿针时我们再次相逢。

少女踏青斗草游戏。

只见你在阶前和别的姑娘斗草,裙子上沾满露水,玉钗在头上迎风微颤,那活泼唯美的情态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另一次是七夕,少女夜须穿针乞巧拜新月。

我和你在穿针楼上重逢,只见你靓妆照人,眉际沁出翠黛,羞得粉脸生出娇红,我们两个人已是生情意,却道得空灵。

流水便随春远,行云终与谁同。

酒醒长恨锦屏空。

相寻梦里路,飞雨落花中。

不料华年似水,伊人亦如行云,不知去向了。

参考资料: 1、 陈耳东,陈笑呐编注 .情词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7 :第245页 . 2、 罗漫主编 .宋词新选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1 :第296页 .

斗草阶前初见,穿针楼上曾逢。

罗裙香露玉钗(chāi)风。

靓(jìng)妆眉沁(qìn)绿,羞脸粉生红。

斗草:古代春夏间的一种游戏。

穿针:指七月七日七巧节。

“罗裙”句,七夕月夜,你身着罗裙,裙湿香露;

头戴玉钗,鬓插香花,立于夜风之中。

唐·温庭筠《菩萨蛮》云:“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

” 流水便随春远,行云终与谁同。

酒醒长恨锦屏空。

相寻梦里路,飞雨落花中。

“流水”句:从李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句化来,此处指女子去远,无处寻觅。

行云:这里用“巫山云雨”的典故。

这里指心爱的女子行踪不定。

飞雨:微雨。

参考资料: 1、 陈耳东,陈笑呐编注 .情词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7 :第245页 . 2、 罗漫主编 .宋词新选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1 :第296页 .

斗草阶前初见,穿针楼上曾逢。

罗裙香露玉钗(chāi)风。

靓(jìng)妆眉沁(qìn)绿,羞脸粉生红。

当你在阶前与女伴斗草时我们初次相见,当你在楼上与女伴穿针时我们再次相逢。

少女踏青斗草游戏。

只见你在阶前和别的姑娘斗草,裙子上沾满露水,玉钗在头上迎风微颤,那活泼唯美的情态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另一次是七夕,少女夜须穿针乞巧拜新月。

我和你在穿针楼上重逢,只见你靓妆照人,眉际沁出翠黛,羞得粉脸生出娇红,我们两个人已是生情意,却道得空灵。

斗草:古代春夏间的一种游戏。

穿针:指七月七日七巧节。

“罗裙”句,七夕月夜,你身着罗裙,裙湿香露;

头戴玉钗,鬓插香花,立于夜风之中。

唐·温庭筠《菩萨蛮》云:“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

” 流水便随春远,行云终与谁同。

酒醒长恨锦屏空。

相寻梦里路,飞雨落花中。

不料华年似水,伊人亦如行云,不知去向了。

“流水”句:从李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句化来,此处指女子去远,无处寻觅。

行云:这里用“巫山云雨”的典故。

这里指心爱的女子行踪不定。

飞雨:微雨。

参考资料: 1、 陈耳东,陈笑呐编注 .情词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7 :第245页 . 2、 罗漫主编 .宋词新选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1 :第296页 .

12345 共31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