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楚之际月表 文翻注译赏
垓下歌 文翻注译赏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力量可以拔起大山,豪气世上无人能比。
但时局对我不利啊,乌骓马跑不起来了。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乌骓马不前进啊,我该怎么办?
虞姬啊!
虞姬啊!
我又该把你怎么办?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zhuī)不逝。
兮:文言助词,相当于现代的“啊”或“呀”。
奈何:怎么办。
骓:毛色苍白相杂的马。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yú)兮虞兮奈若何!
奈何:怎样;
怎么办。
若:你。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zhuī)不逝。
力量可以拔起大山,豪气世上无人能比。
但时局对我不利啊,乌骓马跑不起来了。
兮:文言助词,相当于现代的“啊”或“呀”。
奈何:怎么办。
骓:毛色苍白相杂的马。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yú)兮虞兮奈若何!
乌骓马不前进啊,我该怎么办?
虞姬啊!
虞姬啊!
我又该把你怎么办?
奈何:怎样;
怎么办。
若:你。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垓下歌》是西楚霸王项羽在进行必死战斗的前夕所作的绝命词。
《垓下歌》中既洋溢着无与伦比的豪气,又蕴含着满腔深情;
既显示出罕见的自信,却又为人的渺小而沉重地叹息。
以短短的四句,表现出如此丰富的内容和复杂的感情,真可说是个奇迹。
“力拔山兮气盖世”一句,项羽概括了自己叱吒风云的业绩。
项羽是将门之子,少年气盛,力能扛鼎,才气超群。
他胸怀大志,面对不可一世的秦始皇,敢于喊出“彼可取而代之”的豪言壮语。
项羽是顶天立地的英雄,23岁跟随叔父项梁起兵反秦,率领江东八千子弟投入起义的大潮,成了诸路起义首领中妁佼佼者。
巨鹿一战,项羽破釜沉舟,与几倍于己的秦军进行浴血奋战,奇迹般地灭了秦军主力,被各路诸侯推举为“上将军”。
此后,项所向披靡,直至进军咸阳,自封为西楚霸王。
但从这一句诗中也可以看出,项羽夸大了个人的力量,这是他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时不利兮稚不逝”,天时不利,连乌骓马也不肯前进了。
项羽不是新时代的骄子,而是旧制度的牺牲品。
在四年的楚汉战争之中,他虽然与汉军大战七十,小战半百,打了不少胜仗,但仍是匹夫之男,既不善于用人,更不会审时度势,他的失败根本不是什么天意,全是咎由自取。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这是项羽面临绝境时的悲叹。
项羽被汉军追及,撤至垓下,陷人汉军重围,以致众叛亲离,帐内只剩下他心爱的虞美人。
他夜不能寐,与虞姬悄然相对,借酒浇愁。
突然,四面传来阵阵楚歜,项羽愕然失色,惊呼 “汉皆得楚乎?
是何楚人之多?
”项羽明白自己到了穷途末日,绝望的痛苦袭击着他。
王位、天下,得而复失,连自己心爱的女人和战马都保不住了。
项羽关心他们的命运,不忍弃之而去。
虞姬也很悲伤,眼含热泪,起而舞剑,边舞边歌,唱道:“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
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歌罢,自刎身亡,好不悲壮!
读完《垓下歌》,掩卷回味,使人悟出无论是谁,无论他曾经怎样的不可一世,煊赫一时,如果他办事违背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使事态发展到不可收抬的地步,到那时,即便有移山倒海之力,也不可避免地要走上失败的道路。
参考资料: 1、 吕晴飞等 .汉魏六朝诗歌鉴赏辞典 .北京 :中国和平出版社 ,1990年 :1页 . 2、 吕晴飞等 .汉魏六朝诗歌鉴赏辞典 .北京 :中国和平出版社 ,1990年 :1-2页 . 3、 李春祥等 .乐府诗鉴赏辞典 .河南 :中洲古籍出版社 ,1990年 :102页 .
文侯与虞人期猎 文翻注译赏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
是日,饮酒乐,天雨。
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
”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乃往,身自罢之。
魏于是乎始强。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
是日,饮酒乐,天雨。
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
”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乃往,身自罢之。
魏于是乎始强。
魏文侯同掌管山泽的官约定去打猎。
这天,魏文侯与百官饮酒非常的高兴,天下起雨来。
文侯要出去赴约,随从的侍臣说:“今天饮酒这么快乐,天又下雨了,您要去哪里呢?
”魏文侯说:“我与别人约好了去打猎,虽然在这里很快乐,但是怎么能不去赴约呢?
”于是自己前往约定地点,亲自取消了打酒宴。
魏国从此变得强大。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魏文侯与虞(yú)人期猎。
是日,饮酒乐,天雨。
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
”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乃往,身自罢之。
魏于是乎始强。
文侯:战国时期魏国国君,在诸侯中有美誉。
虞人:管理山泽的官。
期猎:约定打猎时间。
焉:哪里。
是:这。
罢:停止,取消。
之:到,往。
强:强大。
期:约定。
雨:下雨。
岂:怎么。
可:能。
乃:于是就。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魏文侯与虞(yú)人期猎。
是日,饮酒乐,天雨。
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
”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乃往,身自罢之。
魏于是乎始强。
魏文侯同掌管山泽的官约定去打猎。
这天,魏文侯与百官饮酒非常的高兴,天下起雨来。
文侯要出去赴约,随从的侍臣说:“今天饮酒这么快乐,天又下雨了,您要去哪里呢?
”魏文侯说:“我与别人约好了去打猎,虽然在这里很快乐,但是怎么能不去赴约呢?
”于是自己前往约定地点,亲自取消了打酒宴。
魏国从此变得强大。
文侯:战国时期魏国国君,在诸侯中有美誉。
虞人:管理山泽的官。
期猎:约定打猎时间。
焉:哪里。
是:这。
罢:停止,取消。
之:到,往。
强:强大。
期:约定。
雨:下雨。
岂:怎么。
可:能。
乃:于是就。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
是日,饮酒乐,天雨。
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
”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乃往,身自罢之。
魏于是乎始强。
做人要讲究诚信,不能因为自己的快乐或事情就违背承诺。
开口相约,是一件最简单不过的事,但要信守约定、践行约定,就不那么容易了,只有诚信之人才能够做到的。
守约是诚信的要求和表现,魏文侯信守约定,冒雨期猎,体现了他的诚信。
君王的诚信对一个国家是至关重要的,魏国能成为当时的强国,与魏文侯的诚信有关。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枭逢鸠 / 枭将东徙 文翻注译赏
鸠曰:“子将安之?
”枭曰:“我将东徙。
”鸠曰:“何故?
”枭曰:“乡人皆恶我鸣。
以故东徙。
”鸠曰:“子能更鸣,可矣;
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
鸠曰:“子将安之?
”一天,猫头鹰遇见了斑鸠,斑鸠问它:“你将要到哪儿去?
” 枭曰:“我将东徙。
”猫头鹰说:“我将要向东迁移。
” 鸠曰:“何故?
”斑鸠问:“是什么原因呢?
” 枭曰:“乡人皆恶我鸣。
以故东徙。
”猫头鹰说:“村里人都讨厌我的叫声,所以我要向东迁移。
” 鸠曰:“子能更鸣,可矣;
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 斑鸠说:“如果你能改变叫声,就可以了;
你要是不改变叫声,那么即使你向东迁移,那里的人照样会讨厌你的叫声。
”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鸠(jiū)曰:“子将安之?
”鸠:斑鸠、雉鸠等的统称,形似鸽子。
子将安之:您打算到哪里(安家)。
子:古代对对方的尊称,表示“您”。
将:打算、准备。
安:哪里。
之,到。
安之,即“之安”,去哪儿。
枭(xiāo)曰:“我将东徙(xǐ)。
”枭:又称鸺鹠(xiū liú),一种凶猛的鸟,猫头鹰。
东徙:向东边搬迁。
徙,搬迁。
鸠曰:“何故?
”何故:什么原因。
故,原因。
枭曰:“乡人皆恶(wù)我鸣。
以故东徙。
”乡人皆恶我鸣:乡里人都讨厌我的叫声。
皆,都。
恶,厌恶。
我,这里指代猫头鹰。
以故:因此。
以,因为。
故,原因,缘故。
鸠曰:“子能更(gēng)鸣,可矣;
不能更鸣,东徙,犹(yóu)恶子之声。
” 更:改变。
犹:仍旧,还。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鸠(jiū)曰:“子将安之?
”一天,猫头鹰遇见了斑鸠,斑鸠问它:“你将要到哪儿去?
”鸠:斑鸠、雉鸠等的统称,形似鸽子。
子将安之:您打算到哪里(安家)。
子:古代对对方的尊称,表示“您”。
将:打算、准备。
安:哪里。
之,到。
安之,即“之安”,去哪儿。
枭(xiāo)曰:“我将东徙(xǐ)。
”猫头鹰说:“我将要向东迁移。
”枭:又称鸺鹠(xiū liú),一种凶猛的鸟,猫头鹰。
东徙:向东边搬迁。
徙,搬迁。
鸠曰:“何故?
”斑鸠问:“是什么原因呢?
”何故:什么原因。
故,原因。
枭曰:“乡人皆恶(wù)我鸣。
以故东徙。
”猫头鹰说:“村里人都讨厌我的叫声,所以我要向东迁移。
”乡人皆恶我鸣:乡里人都讨厌我的叫声。
皆,都。
恶,厌恶。
我,这里指代猫头鹰。
以故:因此。
以,因为。
故,原因,缘故。
鸠曰:“子能更(gēng)鸣,可矣;
不能更鸣,东徙,犹(yóu)恶子之声。
” 斑鸠说:“如果你能改变叫声,就可以了;
你要是不改变叫声,那么即使你向东迁移,那里的人照样会讨厌你的叫声。
”更:改变。
犹:仍旧,还。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鸠曰:“子将安之?
”枭曰:“我将东徙。
”鸠曰:“何故?
”枭曰:“乡人皆恶我鸣。
以故东徙。
”鸠曰:“子能更鸣,可矣;
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 本则寓言的寓意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
一种是站在斑鸠的立场上看问题:在一个环境中若得不到认可,就应该反思自己的问题或缺点,而不是逃避,只有正视自己的缺点并改正才能得到大家的欢迎与肯定。
另一种是我们站在枭的立场上看问题,枭不是逃避,而是遵循自然去找一个合适自己的新家。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鹬蚌相争 文翻注译赏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
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夫也。
故愿王之熟计之也!
”惠王曰:“善。
”乃止。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
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夫也。
故愿王之熟计之也!
”惠王曰:“善。
”乃止。
赵国将要出战燕国,苏代为燕国对惠王说:“今天我来,路过了易水,看见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河蚌马上闭拢,夹住了鹬的嘴。
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干死你。
’河蚌也对鹬说:‘今天你的嘴不取,明天你的嘴不取,就会饿死你。
’两个不肯互相放弃,结果一个渔夫把它们俩一起捉走了。
现在赵国将要攻打燕国,燕赵如果长期相持不下,老百姓就会疲惫不堪,我担心强大的秦国就要成为那不劳而获的渔翁了。
所以我希望大王认真考虑出兵之事。
”赵惠文王说:“好吧。
”于是停止出兵攻打燕国。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
蚌(bàng)方出曝,而鹬(yù)啄其肉,蚌合而箝(qián)其喙(huì)。
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夫也。
故愿王之熟计之也!
”惠王曰:“善。
”乃止。
方:刚刚。
蚌:贝类,软体动物有两个椭圆形介壳,可以开闭 曝:晒。
支:支持,即相持、对峙 鹬:一种水鸟,羽毛呈茶褐色,嘴和腿都细长,常在浅水边或水田中捕食小鱼、昆虫、河蚌等。
箝:同“钳”,把东西夹住的意思。
喙:嘴,专指鸟兽的嘴。
雨:这里用作动词,下雨。
即:就,那就。
谓:对……说。
舍:放弃。
相舍:互相放弃。
并:一起,一齐,一同。
禽:同“擒”,捕捉,抓住。
且:将要。
弊:弊病;
害处,这里指疲弊的意思。
禽:通“擒”,捕捉。
恐:担心。
为:替,给。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
蚌(bàng)方出曝,而鹬(yù)啄其肉,蚌合而箝(qián)其喙(huì)。
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夫也。
故愿王之熟计之也!
”惠王曰:“善。
”乃止。
赵国将要出战燕国,苏代为燕国对惠王说:“今天我来,路过了易水,看见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河蚌马上闭拢,夹住了鹬的嘴。
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干死你。
’河蚌也对鹬说:‘今天你的嘴不取,明天你的嘴不取,就会饿死你。
’两个不肯互相放弃,结果一个渔夫把它们俩一起捉走了。
现在赵国将要攻打燕国,燕赵如果长期相持不下,老百姓就会疲惫不堪,我担心强大的秦国就要成为那不劳而获的渔翁了。
所以我希望大王认真考虑出兵之事。
”赵惠文王说:“好吧。
”于是停止出兵攻打燕国。
方:刚刚。
蚌:贝类,软体动物有两个椭圆形介壳,可以开闭 曝:晒。
支:支持,即相持、对峙 鹬:一种水鸟,羽毛呈茶褐色,嘴和腿都细长,常在浅水边或水田中捕食小鱼、昆虫、河蚌等。
箝:同“钳”,把东西夹住的意思。
喙:嘴,专指鸟兽的嘴。
雨:这里用作动词,下雨。
即:就,那就。
谓:对……说。
舍:放弃。
相舍:互相放弃。
并:一起,一齐,一同。
禽:同“擒”,捕捉,抓住。
且:将要。
弊:弊病;
害处,这里指疲弊的意思。
禽:通“擒”,捕捉。
恐:担心。
为:替,给。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
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夫也。
故愿王之熟计之也!
”惠王曰:“善。
”乃止。
有一天,天气很好,太阳照在大地上,一只河蚌顺着河水上了岸,躺在沙滩上,张开两个蚌壳悠闲地晒着太阳。
这时,一只名鹬的水鸟从河边飞过。
鹬鸟悄悄地落在河蚌附,轻轻地走到河蚌旁边,猛地伸着又长又尖的嘴巴,猛的捉住了甲壳内的蚌肉。
河蚌反应也很快,鹬鸟一咬住蚌肉,它就猛然合上蚌壳,紧紧夹住了鹬鸟的长嘴。
鹬鸟急了,赶紧甩动长嘴,想甩开河蚌。
可是河蚌夹得很紧,根本甩不开。
它们各自用力搏斗了一会儿,鹬鸟和河蚌谁也不肯相让,就这样僵持着。
双方争吵起来。
鹬鸟威胁河 蚌说:"你若不张开甲壳,今天不下雨,明天也不下雨,你会被晒死在这里的, 我看你能撑到什么时候。
河蚌也不甘示弱地说:我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您的嘴巴抽不出来,你就会在这里饿死和憋死在这河滩上, 就这样,鹬鸟和河 蚌谁也不肯让谁。
时间一长,它们俩都累得筋疲力尽。
正在这时,一个老渔夫从河滩打鱼回家路过,就从沙滩上走过。
看见鹬蚌相争的情景,渔夫觉得很有趣。
他悄悄地走上前去,没有费多大力气, 把两个一起抓住,高兴地拿走了。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鸿鹄歌 文翻注译赏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
羽翮已就,横绝四海。
横绝四海,当可奈何?
虽有矰缴,尚安所施?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
天鹅飞向天空,一下能飞数千里(高)。
羽翮已就,横绝四海。
羽翼已经丰满了,可以四海翱翔。
横绝四海,当可奈何?
可以四海翱翔后,(你)能将它怎么样?
虽有矰缴,尚安所施?
即使拥有利箭,又能把它怎么样?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
鸿鹄:天鹅。
《管子·戒》:“今夫鸿鹄,春北而秋南,而不失其时。
”《史记·陈涉世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羽翮已就,横绝四海。
翮:“鬲”本指空足陶器,引申指“空心”。
“翮”的本意是“羽毛中间的空心硬管”,诗中指羽毛。
《荀子·王制》:南海则有羽翮齿革。
横绝四海,当可奈何?
虽有矰缴,尚安所施?
矰:“曾”意为“重复利用的”、“二手的”。
“矰”的本义是“因拴着丝绳而能收回再次利用的箭”。
缴:“敫”意为“从一点扩散到广阔空间”。
“矰缴”在诗指“猎取飞鸟的射具”。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
天鹅飞向天空,一下能飞数千里(高)。
鸿鹄:天鹅。
《管子·戒》:“今夫鸿鹄,春北而秋南,而不失其时。
”《史记·陈涉世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羽翮已就,横绝四海。
羽翼已经丰满了,可以四海翱翔。
翮:“鬲”本指空足陶器,引申指“空心”。
“翮”的本意是“羽毛中间的空心硬管”,诗中指羽毛。
《荀子·王制》:南海则有羽翮齿革。
横绝四海,当可奈何?
可以四海翱翔后,(你)能将它怎么样?
虽有矰缴,尚安所施?
即使拥有利箭,又能把它怎么样?
矰:“曾”意为“重复利用的”、“二手的”。
“矰”的本义是“因拴着丝绳而能收回再次利用的箭”。
缴:“敫”意为“从一点扩散到广阔空间”。
“矰缴”在诗指“猎取飞鸟的射具”。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
羽翮已就,横绝四海。
横绝四海,当可奈何?
虽有矰缴,尚安所施?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
”用天空的大雁比喻太子刘盈,确立刘盈为太子,是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时的事。
刘邦后来发现,刘盈过于“仁弱”,担心他难以继承皇位。
他很喜欢赵王刘如意,觉得刘如意很象他。
但是,刘盈是“嫡出”,吕雉所生。
刘如意是“庶出”,妃子戚夫人所生。
废嫡立庶,是件大事;
况且,吕雉又是他的元配,曾经患难与共,他一时委决不下,多次征求亲近大臣的意见。
但是,大臣中多数是刘邦的故交,和吕雉也有情面;
而戚夫人,除了皇帝的恩宠以外,绝没有吕雉那样的“群众基础”。
所以,包括留侯张良在内的一班老臣,都劝刘邦不要免去刘盈的太子地位。
刘邦看到大臣们拥戴刘盈.认为他象鸿鹊,甚至“一举千里”,那是受了蒙骗。
“羽翼已就,横绝四海。
”说的还是刘盈,刘邦仍被假象蒙蔽着。
吕稚知道刘邦的心思,暗暗心焦,她更知道“母以子贵”的道理,谁的儿子做皇帝,生母就是皇太后,无上尊贵,于是她不遗余力地进行了频繁的幕后活动,求助于大臣,甚至不惜屈尊下跪,求张良帮助。
最后,她就按张良的主意,让刘盈去巴结当时的四大名士“商山四皓”。
这四个老头儿正是东园公、甪里先生、绮里季和夏黄公。
这四位是顶尖的世外高人,人称“四皓”,即四颗明星。
张良就让四个老头儿当太子的老师。
“四皓”曾拒绝过刘邦的遨请,不肯出山做官,如今却同刘盈同车四游,使刘邦误以为刘盈有才能,孚众望。
“横绝四海,又可奈何?
虽有矰缴,尚安所施?
”刘邦面对戚夫人的哭泣,表达出自己爱莫能助、无可奈何的心情。
刘邦病重以后,自知大限不远,曾又一次和大臣们提到接班人问题。
大臣们除了陈说利害以外,都对刘盈极口称赞,使刘邦最终打消了改立太子的念头。
当他把这一情况告知戚夫人时.戚夫人十分悲伤,泣不成声。
刘邦宽慰她说:“为我兹舞,吾为若楚歌。
”《鸿鹊歌》,就是这样一首忧心忡忡、情意绵绵的歌。
刘邦不无忧虑地死去,活着的戚夫人和她的儿子刘如意却遭受了极其残酷的迫害,双双被狠毒的吕雉害死。
得宠的戚夫人一门全让吕雉给收拾了,如意被毒死,戚夫人被砍了手脚,挖眼熏耳,扔到茅房里.看到戚夫人被吕雉变成“人彘”的惨相,连吕雉的亲生儿子刘盈都愤怒地大骂:“此非人所为!
” 《鸿鹄歌》情真意切,巧用比喻,仍是楚辞遗风,联系史实去读.不乏感人的艺术力量。
参考资料: 1、 吕晴飞等 .汉魏六朝诗歌鉴赏辞典 .北京 :中国和平出版社 ,1990年 :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