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中哭金銮子(小女子名)

作者: 白居易 朝代: 唐代

岂料吾方病,翻悲汝不全。

卧惊从枕上,扶哭就灯前。

有女诚为累,无儿岂免怜。

病来才十日,养得已三年。

慈泪随声迸,悲肠遇物牵。

故衣犹架上,残药尚头边。

送出深村巷,看封小墓田。

莫言三里地,此别是终天。

思归(时初为校书郎)

作者: 白居易 朝代: 唐代

养无晨昏膳,隐无伏腊资。

遂求及亲禄,黾勉来京师。

薄俸未及亲,别家已经时。

冬积温席恋,春违采兰期。

夏至一阴生,稍稍夕漏迟。

块然抱愁者,长夜独先知。

悠悠乡关路,梦去身不随。

坐惜时节变,蝉鸣槐花枝。

醉中得上都亲友书以予停俸多时忧…乘酒兴咏而报之

作者: 白居易 朝代: 唐代

头白醉昏昏,狂歌秋复春。

一生耽酒客,五度弃官人。

异世陶元亮,前生刘伯伦。

卧将琴作枕,行以锸随身。

岁要衣三对,年支谷一囷。

园葵烹佐饭,林叶扫添薪。

没齿甘蔬食,摇头谢缙绅。

自能抛爵禄,终不恼交亲。

但得杯中渌,从生甑上尘。

烦君问生计,忧醒不忧贫。

观作桥成,月夜舟中有述,还呈李司马

作者: 杜甫 朝代: 唐代

把烛桥成夜,回舟客坐时。

天高云去尽,江迥月来迟。

衰谢多扶病,招邀屡有期。

异方乘此兴,乐罢不无悲?

赠别郑链赴襄阳

作者: 杜甫 朝代: 唐代

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

把君诗过日,念此别惊神。

地阔峨眉晚,天高岘首春。

为于耆旧内,试觅姓庞人。

奉和圣制重阳节宰臣及群官上寿应制

作者: 王维 朝代: 唐代

四海方无事,三秋大有年。

百生无此日,万寿愿齐天。

芍药和金鼎,茱萸插玳筵。

玉堂开右个,天乐动宫悬。

御柳疏秋景,城鸦拂曙烟。

无穷菊花节,长奉柏梁篇。

乐天见示伤微之敦诗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诗以寄

作者: 刘禹锡 朝代: 唐代

吟君叹逝双绝句,使我伤怀奏短歌。

世上空惊故人少,集中惟觉祭文多。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後波。

万古到今同此恨,闻琴泪尽欲如何。

吟君叹逝双绝句,使我伤怀奏短歌。

世上空惊故人少,集中惟觉祭文多。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後波。

万古到今同此恨,闻琴泪尽欲如何。

  首联,写即指读了白居易寄来的两首绝句,後有感于友朋之离世,亦作诗抒发感慨。

  颔联,写到友人一一离开人间,祭文所做自然增加,以致文集中祭文最多,对于友人去世之伤痛无奈之情,自己的孤独之感溢于言表。

  颈联乃千古名句,亦最能体现刘禹锡的哲学思想。

本义指春天里,茂盛的树林新长出的叶子,催换着老叶、旧叶;

江河中,奔腾的流水前面的退让给后起的波浪。

这里“陈叶”、“前波”可指微之、敦诗、晦叔等已经去世的好友,也可指旧事物。

“新叶”、“後波”可指“晚辈”亦可指新事物。

这一联我以为,至少包含了这些哲学思想:   1.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消亡有它的客观必然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民族概莫能外。

体现了刘禹锡能够以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发展是必然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2.既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就要顺应、利用规律。

人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消灭规律。

刘禹锡有感于友人的去世,悲痛之余,他想到的也许就是尊重逝者、善待生者,以及生者应该珍惜生命好好的地活下去。

  3.没有陈叶就不会有新叶,没有前波亦不会有后波,新旧事物不是绝然对立的,不是毫无关系的。

新事物中包含了旧事物中的优秀成分,旧事物中孕育了新事物的某些基因。

二者是辨证统一的关系。

也见刘禹锡已经既有辩证思想,暗合对立统一规律。

他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也体现了这一规律。

  4.这两句诗还可以看出刘禹锡在认清上述规律后,体现出的乐观豁达的人生观。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瑶池

作者: 李商隐 朝代: 唐代

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

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

西王母在瑶池上把绮窗打开;

只听得黄竹歌声音动地悲哀。

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八骏神马的车子日行三万里;

周穆王为了何事违约不再来?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瑶(yáo)池阿母绮(qǐ)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

瑶池阿母:《穆天子传》卷三:“天子宾于西王母,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

西王母为天子谣曰:‘白云在天,山陵自出。

道里悠远,山川间之。

将子无死,尚能复来。

’天子答之曰:‘予归东土,和治诸夏。

万民平均,吾顾见汝。

比及三年,将复而野。

’”《武帝内传》称王母为“玄都阿母”。

黄竹歌声:《穆天子传》卷五:“日中大寒,北风雨雪,有冻人。

天子作诗三章以哀民。

” 八骏(jùn)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八骏:传说周穆王有八匹骏马,可日行三万里。

《列子》、《穆天子传》等记载不一。

穆王:西周人,姓姬名满,传说他曾周游天下。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瑶(yáo)池阿母绮(qǐ)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

西王母在瑶池上把绮窗打开;

只听得黄竹歌声音动地悲哀。

瑶池阿母:《穆天子传》卷三:“天子宾于西王母,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

西王母为天子谣曰:‘白云在天,山陵自出。

道里悠远,山川间之。

将子无死,尚能复来。

’天子答之曰:‘予归东土,和治诸夏。

万民平均,吾顾见汝。

比及三年,将复而野。

’”《武帝内传》称王母为“玄都阿母”。

黄竹歌声:《穆天子传》卷五:“日中大寒,北风雨雪,有冻人。

天子作诗三章以哀民。

” 八骏(jùn)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八骏神马的车子日行三万里;

周穆王为了何事违约不再来?

八骏:传说周穆王有八匹骏马,可日行三万里。

《列子》、《穆天子传》等记载不一。

穆王:西周人,姓姬名满,传说他曾周游天下。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

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晚唐迷信神仙之风极盛,最高统治者尤最,好几个皇帝因服丹药妄求长生而丧命。

这首诗是借周穆王西游遇仙人西王母的神话,加以生发,讥刺皇帝求仙的虚妄。

全诗虚构了西王母盼不到周穆王重来,暗示穆王已故的故事情节,显示了求仙妄想与死亡不可避免的对立。

诗人不作正面议论,而却以西王母心中的疑问作诘。

构思巧妙,用心良苦,讽刺辛竦,韵味无穷。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夜意

作者: 李商隐 朝代: 唐代

帘垂幕半卷,枕冷被仍香。

如何为相忆,魂梦过潇湘。

酬张祜处士见寄长句四韵

作者: 杜牧 朝代: 唐代
七子论诗谁似公,曹刘须在指挥中。荐衡昔日知文举,乞火无人作蒯通。北极楼台长挂梦,西江波浪远吞空。可怜故国三千里,虚唱歌词满六宫。
七子论诗谁似公,曹刘须在指挥中。荐衡昔日知文举,乞火无人作蒯通。北极楼台长挂梦,西江波浪远吞空。可怜故国三千里,虚唱歌词满六宫。  此诗从题材上来说属于应酬之作,但是由于诗人与张祜同是怀才不遇,深有感触而发,故而这首和诗写得很有真情与深度。   首联盛赞张祜诗才高绝:他的才华高过建安七子,连曹植与刘桢都不在话下。这显然是杜牧对张祜的过誉之词,但由于是古人赠答诗中常见的客套话,也就无足深怪。   颔联叙述张祜的不平遭遇:他曾得宰相令狐楚的荐举,就像当日孔融推荐祢衡一样;但是他却没有遇着蒯通那样的人为之旁敲侧击说好话,却碰到了说坏话的元稹,以至于终身没有得到施展抱负的机会。此处诗人使用正反两个典故,十分含蓄而得当。   颈联表现张祜对朝廷不改其忠贞,隐居乡野之间也不放弃自己的志向:他在梦中还一直牵挂朝廷,他的胸怀就像流经住处的长江一样浩大,有并吞万里长空之势。以“北极”比喻朝廷是诗中所常用的,而下句的“西江”既在形式上与上句的“北极”构成对仗,是对自然环境的描写,也是张祜胸怀抱负的曲喻,在修辞上十分巧妙。   尾联归结到张祜文才高妙而不得重用的不幸遭遇上:他所作的《宫词》,在皇帝的后宫中被宫女们广泛传唱着,可是又有什么用呢?这并不能对他的身世遭遇有所改变,所以说是“虚唱”;而“故国三千里”,一方面是张祜《官词》的原句,另一方面也是暗示张祜隐居乡野之间,距离朝廷十分遥远。全诗就在这深沉的慨叹之中戛然终止,给人留下无穷感叹。   此诗使用典故巧妙自然,感情真挚深沉,写得有气势,表现了杜牧对张祜的赞赏。当时的诗人郑谷,故称有诗吟咏此事:“张生故国三千里,知者惟应杜紫微(指杜牧,曾任紫微舍人)。” 参考资料: 1、 杨春俏,吉新宏注析.中晚唐抒情诗选:南海出版公司,2005.04:第156页
1112131415 共36329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