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声甘州·和梅津 文赏
记行云梦影,步凌波、仙衣翦芙容。
念杯前烛下,十香揾袖,玉暖屏风。
分种寒花旧盎,藓土蚀吴蛩。
人远云槎渺,烟海沈蓬。
重访樊姬邻里,怕等闲易别,那忍相逢。
试潜行幽曲,心荡□匆匆。
井梧凋、铜铺低亚,映小眉、瞥见立惊鸿。
空惆怅,醉秋香畔,往事朦胧。
记行云梦影,步凌波、仙衣翦芙容。
念杯前烛下,十香揾袖,玉暖屏风。
分种寒花旧盎,藓土蚀吴蛩。
人远云槎渺,烟海沈蓬。
重访樊姬邻里,怕等闲易别,那忍相逢。
试潜行幽曲,心荡□匆匆。
井梧凋、铜铺低亚,映小眉、瞥见立惊鸿。
空惆怅,醉秋香畔,往事朦胧。
“记行云”两句,记梦中景。
记得梦景中她像行云流水似的从水面上慢慢移了过来,身上还穿着荷叶剪成的仙衣。
“念杯前”三句,忆共处时景。
词人说:我(指词人)又回忆起与她曾在夜晚挑灯共饮,她起舞侑酒,纤细的十指按着舞袖翩翩起舞,并随着舞曲散发出阵阵馨香;
屏风内(指室内)荡漾着爱人青春的温暖。
“分种”两句,忆旧日琐事。
词人说:我们也曾拿来几个旧陶罐栽了许多株菊花,又挖来苔藓筑起土穴饲养蟋蟀。
“人远”两句,点出伊人离他而去。
词人说:如今她却已经像扬帆而去的船消失在茫茫烟水之际一样,远离我(指词人)而去。
据词的上片可以推断,该女子就是词人念念不忘的苏州去妾。
“重访”三句,转入亦真亦幻的追觅中。
“樊姬”,语出白居易诗“杨柳小蛮腰,樱桃樊素口”,即白的两位侍妾。
据此更可以证实,此词系忆苏州去妾,即所谓“樊姬”。
“等闲”,作随便、无端解。
此言词人重又去苏姬的住家附近走动,希望能再与她相见。
但又恐怕无端去见她,容易造成误会,刚一碰面,她就会不辞而别,因此还是硬起心肠强忍住重见她一面的念头吧。
“试潜行”四句,述词人忍不住又去见她的经过。
“凋”,即凋零;
“铜铺”,大门上的衔环动物头形。
据《汉书·哀帝记》:“孝文庙殿门,铜龟蛇铺首鸣。
”“低亚”,即低哑声。
“小眉”,指月影。
此言词人不见苏姬终觉心旌荡漾,于是偷偷地又跑到她住处附近的僻巷中焦急地徘徊等候。
她居处门前的桐叶凋零,枝叶砸打在大门铜环上发出了一些响声,她刚开门一瞥,就又像孤雁见到月光那样惊慌似的马上又关上了大门。
“空惆怅”两句,惆怅归家,一醉解千愁。
言词人徒然产生出这种想见又不敢见面的惆怅而矛盾的心理,因此只好郁郁回家,且在秋菊丛畔一醉方休。
这样或许能使那些美好的回忆镜头,透过醉眼在朦胧中一一幻现出来吧。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惜秋华·木芙蓉 文注
路远仙城,自王郎去后,芳卿憔悴。
锦段镜空,重铺步障新绮。
凡花瘦不禁秋,幻腻玉、腴红鲜丽。
相携。
试新妆乍毕,交扶轻醉。
长记断桥外。
骤玉骢过处,千娇凝睇。
昨梦顿醒,依约旧时眉翠。
愁边暮合碧云,倩唱入、六幺声里。
风起。
舞斜阳、阑干十二。
路远仙城,自王郎去后,芳卿憔悴。
锦段镜空,重铺步障新绮。
凡花瘦不禁秋,幻腻玉、腴红鲜丽。
相携。
试新妆乍毕,交扶轻醉。
后:一本作“却”。
锦段:即“锦缎”。
障:一本作“幢”。
长记断桥外。
骤玉骢过处,千娇凝睇。
昨梦顿醒,依约旧时眉翠。
愁边暮合碧云,倩唱入、六幺声里。
风起。
舞斜阳、阑干十二。
六幺:亦写作“六么”。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高阳台·丰乐楼分韵得如字 文翻注译赏
修竹凝妆,垂杨驻马,凭阑浅画成图。
山色谁题?
楼前有雁斜书。
东风紧送斜阳下,弄旧寒、晚酒醒馀。
自消凝,能几花前,顿老相如。
伤春不在高楼上,在灯前攲枕,雨外熏炉。
怕舣游船,临流可奈清臞?
飞红若到西湖底,搅翠澜、总是愁鱼。
莫重来,吹尽绵,泪满平芜。
修竹凝妆,垂杨驻马,凭阑浅画成图。
山色谁题?
楼前有雁斜书。
东风紧送斜阳下,弄旧寒、晚酒醒馀。
自消凝,能几花前,顿老相如。
一丛丛修长的青葱翠竹,宛如盛妆的少女凝神久久地站立。
我穿过竹林来到楼前,把马匹拴在楼前的柳树。
登上高楼凭栏远望,清澈的湖水仿佛一幅美丽的画图。
这浓墨淡彩不知出自哪家的手笔,楼前斜行飞翔的大雁,就好象画面上题款的楷书。
东风凄凄,仿佛在紧催送夕阳西下,阵阵晚风渗透着凉意,将我们的酒意吹醒消除。
我独自一 个人在哀伤感叹,在花前观赏留连还能有多少机会呢,想到我的衰老竟然是这样的迅速。
伤春不在高楼上,在灯前攲枕,雨外熏炉。
怕舣游船,临流可奈清臞?
飞红若到西湖底,搅翠澜、总是愁鱼。
莫重来,吹尽绵,泪满平芜。
更令我伤心的时候,并不是在高楼上登临极目远眺,而是在灯前斜倚绣枕,旁边放着熏香铜炉,独自听聆着窗外的雨声潇潇。
我害怕游船停泊在堤岸边,怕在清波中看见自已的清瘦的面目。
怎能忍受我的辛酸凄楚?
飘飞的落花若是飞到西湖的波底,就连水中的鱼儿也会感到忧伤愁若,搅得翠波翻覆。
千万不要再到这里来,因为那时无情的春风会把柳絮吹得满天飘舞,点点杨花点点杨花像人的伤心的眼泪一样落满平芜。
参考资料: 1、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2636页 2、 吕明涛,谷学彝编著 .宋诗三百首.北京:中华书局,2009.7:263 3、 上彊邨民(编 )蔡义江(解) .宋词三百首全解.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11/1 :289-290
修竹凝妆,垂杨驻马,凭阑浅画成图。
山色谁题?
楼前有雁斜书。
东风紧送斜阳下,弄旧寒、晚酒醒馀。
自消凝,能几花前,顿老相如。
凝妆:盛妆,浓妆。
王昌龄《闺怨》诗:“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凭阑:倚靠栏杆。
题:题诗。
醒馀:指醒酒后。
相如: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所作有《子虚》、《上林》、《大人》、《长门》等赋。
此处作者自指。
伤春不在高楼上,在灯前攲枕,雨外熏炉。
怕舣游船,临流可奈清臞?
飞红若到西湖底,搅翠澜、总是愁鱼。
莫重来,吹尽绵,泪满平芜。
舣(yǐ):停船靠岸。
清臞(qú):即“清癯”,清瘦。
香绵:指柳絮。
平芜:平远的草地。
欧阳修《踏莎行》词:“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 参考资料: 1、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2636页 2、 吕明涛,谷学彝编著 .宋诗三百首.北京:中华书局,2009.7:263 3、 上彊邨民(编 )蔡义江(解) .宋词三百首全解.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11/1 :289-290
修竹凝妆,垂杨驻马,凭阑浅画成图。
山色谁题?
楼前有雁斜书。
东风紧送斜阳下,弄旧寒、晚酒醒馀。
自消凝,能几花前,顿老相如。
一丛丛修长的青葱翠竹,宛如盛妆的少女凝神久久地站立。
我穿过竹林来到楼前,把马匹拴在楼前的柳树。
登上高楼凭栏远望,清澈的湖水仿佛一幅美丽的画图。
这浓墨淡彩不知出自哪家的手笔,楼前斜行飞翔的大雁,就好象画面上题款的楷书。
东风凄凄,仿佛在紧催送夕阳西下,阵阵晚风渗透着凉意,将我们的酒意吹醒消除。
我独自一 个人在哀伤感叹,在花前观赏留连还能有多少机会呢,想到我的衰老竟然是这样的迅速。
凝妆:盛妆,浓妆。
王昌龄《闺怨》诗:“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凭阑:倚靠栏杆。
题:题诗。
醒馀:指醒酒后。
相如: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所作有《子虚》、《上林》、《大人》、《长门》等赋。
此处作者自指。
伤春不在高楼上,在灯前攲枕,雨外熏炉。
怕舣游船,临流可奈清臞?
飞红若到西湖底,搅翠澜、总是愁鱼。
莫重来,吹尽绵,泪满平芜。
更令我伤心的时候,并不是在高楼上登临极目远眺,而是在灯前斜倚绣枕,旁边放着熏香铜炉,独自听聆着窗外的雨声潇潇。
我害怕游船停泊在堤岸边,怕在清波中看见自已的清瘦的面目。
怎能忍受我的辛酸凄楚?
飘飞的落花若是飞到西湖的波底,就连水中的鱼儿也会感到忧伤愁若,搅得翠波翻覆。
千万不要再到这里来,因为那时无情的春风会把柳絮吹得满天飘舞,点点杨花点点杨花像人的伤心的眼泪一样落满平芜。
舣(yǐ):停船靠岸。
清臞(qú):即“清癯”,清瘦。
香绵:指柳絮。
平芜:平远的草地。
欧阳修《踏莎行》词:“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 参考资料: 1、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2636页 2、 吕明涛,谷学彝编著 .宋诗三百首.北京:中华书局,2009.7:263 3、 上彊邨民(编 )蔡义江(解) .宋词三百首全解.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11/1 :289-290
修竹凝妆,垂杨驻马,凭阑浅画成图。
山色谁题?
楼前有雁斜书。
东风紧送斜阳下,弄旧寒、晚酒醒馀。
自消凝,能几花前,顿老相如。
伤春不在高楼上,在灯前攲枕,雨外熏炉。
怕舣游船,临流可奈清臞?
飞红若到西湖底,搅翠澜、总是愁鱼。
莫重来,吹尽绵,泪满平芜。
这首词是作者晚年故地重游,将身世之叹融进景色描写中,厚实沉重。
上阕写景。
楼前景色如画,由“东风紧送斜阳”逼出“顿老相如”。
词人炼意炼句,用心精细。
下阕第一句“伤春不在高楼上”,将忆旧伤别之情托出,跌宕起伏。
“怕舣游船”句,实“怕”在水中见到自己清瘦的倒影!
“飞红”三句伤春。
“吹尽”、“泪满”一联凄凉萧瑟,触动词人无限哀情。
这哀情,不仅是个人的,也是家国的。
起首“修竹凝妆,垂杨驻马,凭阑浅画成图。
”三句写丰乐楼内外所见景色,由酒楼边的修竹,写到楼下的垂杨,再写登楼远眺,湖光山色如诗如画。
这三句,如杨铁夫在《吴梦窗词笺释》中所分析,“‘凝妆’,远见;
‘驻马’则是从近处观察;
‘凭阑’,已登楼。
层次井然。
”“山色谁题?
楼前有雁斜书”二句紧承第三句。
凭阑一望,展现在眼底的湖山既宛如天开图画;
而天际适有雁阵掠过。
又恰似这幅画图上题写的诗句。
到此,写足瞭望中所见之美景,也点出了分韵题之事。
接下去,作者跳过了铺叙宴饮尽醉的一般写法在“东风紧送斜阳上,弄旧寒、晚酒醒馀”两句中,所写的已是酒醒之后。
句中以“东风”点明季节,以“斜阳下”点明时间。
其“旧寒”二字则暗示此次是旧地重游,从而引出过拍“自消凝,能几花前,顿老相如”三句。
这时,酒已醒,日已暮,晚风送寒,一天的欢会已是场终人散。
词人抚今思昔,楼犹是旧楼,景犹是故景,春花依然如前,而看花之人已老。
其怅惘之情,近似苏轼《东阑梨花》诗所写的“惆怅东阑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这里,巧用“顿”老,以见岁月流逝之疾和人事变化之速。
下片换头三句,既紧承上片最后已流露出的花前“伤春”之感,而又把词意推开,另辟新境,可以说既达到了“藉断丝连”、又达到了“异军突起”的要求。
上片,句句不离丰乐楼;
下片却一开头就以“不在高楼上”五字撇开此楼,而把“伤春”之地由“楼上”自然而然地转移到“灯前”、“雨外”。
可是,词笔刚转换,随即又推开。
下面“怕舣游船,临流可奈清琱”两句,又把想象跳跃到游湖与“临流”。
句中的“清琱二字是回应上片”顿老相如“句。
接着,词人临湖展开想象,在”飞红若到西湖底,搅翠阑、总是愁鱼“两句中,在空间上把词思由湖面深入到”湖底“,并推已及物。
寄情于景,想象湖底的游鱼也会为花落春去而顿生忧愁。
结拍”莫重来,吹尽香绵,泪满平芜“三句,更把词思在时间上由现在跳越到未来,想象此次重来故地,点点落红已令人百感交集,异日重来,也许柳绵也将吹尽。
那时如果只见一片平芜,就更令人难以为怀了。
吴文英生活于南宋末期,国势垂危,因而他后期的词句常为感时哀世之作。
这首词写于酒楼会饮、即席分韵的场合,而词人竟悲从中来,从而以咽抑凝回的词语表达了这种深切的感慨。
其所触发的花前“伤春”之情,近似杜甫在一首《登楼》诗中所说的“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词中的“斜阳下”、“飞红”、“吹尽香绵”,都不仅是描写景物,而是因物兴悲,托景寄意,所寄托的正是对当时暗淡衰落的国运的无限忧思。
正因词人作此词之时,万念潮生,忧思丛集,因而其词情也是感触多端、百转千回的,其词笔就也是跳动变换、忽彼忽此的。
词中既有空间的跳跃,也有时间的跳跃,特别是下片,步步换景,句句转意,每转愈深。
但是,尽管词句的跳动大,转换多,而整首词又是浑然一体,脉络分明的。
梦窗词的主要风格特征是深曲丽密,属于质实一派;
而其成功之作又往往于密中见疏,实中见虚,重而不滞。
这首词就是在丽密厚重中仍自具有空灵回荡之美的佳作。
参考资料: 1、 上彊邨民(编 )蔡义江(解) .宋词三百首全解.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11/1 :289-290 2、 吕明涛,谷学彝编著 .宋诗三百首.北京:中华书局,2009.7:263 3、 唐圭璋等著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 上海 : 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2010年5月重印):第2030-2032页
拜星月慢·林钟羽姜石帚以盆莲数十置中庭宴客其中 文
绛雪生凉,碧霞笼夜,小立中庭芜地。
昨梦西湖,老扁舟身世。
叹游荡,暂赏、吟花酌露尊俎,冷玉红香罍洗。
眼眩魂迷,古陶洲十里。
翠参差、澹月平芳砌。
砖花滉、小浪鱼鳞起。
雾盎浅障青罗,洗湘娥春腻。
荡兰烟、麝馥浓侵醉。
吹不散、绣屋重门闭。
又怕便、绿减西风,泣秋檠烛外。
水龙吟·赋张斗墅家古松五粒 文
有人独立空山,翠髯未觉霜颜老。
新香秀粒,浓光绿浸,千年春小。
布影参旗,障空云盖,沉沉秋晓。
驷苍虬万里,笙吹凤女,骖飞乘、天风袅。
般巧。
霜斤不到。
汉游仙、相从最早。
皱鳞细雨,层阴藏月,朱弦古调。
问讯东桥,故人南岭,倚天长啸。
待凌霄谢了,山深岁晚,素心才表。
古香慢·赋沧浪看桂 文
怨娥坠柳,离佩摇葓,霜讯南圃。
漫忆桥扉,倚竹袖寒日暮。
还问月中游,梦飞过、金风翠羽。
把残云、胜水万顷,暗熏冷麝凄苦。
渐浩渺、凌山高处。
秋澹无光,残照谁主。
露粟侵肌,夜约羽林轻误。
翦碎惜秋心,更肠断、珠尘藓路。
怕重阳,又催近、满城细雨。
木兰花慢·寿秋壑 文赏
记琼林宴起,软红路、几西风。
想汉影千年,荆江万顷,槎信长通。
金狨。
锦鞯赐马,又霜横、汉节枣仍红。
细柳春阴喜色,四郊秋事年丰。
从容。
岁晚玉关,长不闭、静边鸿。
访武昌旧垒,山川相缪,日费诗筒。
兰宫。
系书翠羽,带天香、飞下玉芙蓉。
明月瑶笙奏彻,倚楼黄鹤声中。
记琼林宴起,软红路、几西风。
想汉影千年,荆江万顷,槎信长通。
金狨。
锦鞯赐马,又霜横、汉节枣仍红。
细柳春阴喜色,四郊秋事年丰。
从容。
岁晚玉关,长不闭、静边鸿。
访武昌旧垒,山川相缪,日费诗筒。
兰宫。
系书翠羽,带天香、飞下玉芙蓉。
明月瑶笙奏彻,倚楼黄鹤声中。
《木兰花慢》,唐教坊曲,从双调《木兰花》演变而来。
《乐章集》入“南吕调”。
双调,一百零一字,前片十句五平韵,后片十句七平韵,为定格。
还有前片四平韵,后片六平韵的,系慢调变格。
此词为定格。
按照此词中意思看来,贾似道当时刚从鄂州前线回京。
“记琼林宴起”,两句,点似道的寿宴期。
贾似道生日在秋天八月八日,词人另有《宴清都·寿秋壑》词中有“西风旧色,胜东风秀”之语,可证之。
“软红路”,指繁华都市,苏轼诗有“软红犹恋属车尘”句可证之。
两句言当皇宫中设寿宴庆贺似道生日的时候,繁华似锦的都城中已经刮过几次西风了。
以“西风”点出秋天的特征。
“想汉影”三句,借传说喻似道深受皇帝器重。
“汉影”,即天河;
“荆江”,指湖北以下的长江;
“槎信”,即挂星查,每年从天河而来,从不失信,槎、查音近也。
《拾遗记》、《博物志》中均有记载,言“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
”此言词人猜想千万年来倒挂空中的银河一定与水波滔滔的万里长江相连通,所以有挂星查每年来回传递信息。
“天河”也可借指作皇家所在地,“荆江”,又是似道督军的驻地,所以这里也是暗示出贾似道深受皇帝器重,年年都有皇上的恩赐物品或是旨意传送给他。
“金狨”三句,颂寿辞也。
“金狨”,即金丝猴的毛皮;
“锦鞯”,即锦鞍;
“霜横”,疑是“霜操”之误,《南齐书·沈士麟传》:“霜操日严”。
霜操,指节操高洁。
此言皇上在似道的寿诞之日御赐给他金丝猴皮制成的豪华鞍垫和锦鞍、御马等物,用来表彰他在湖北前线持节独当一面,并保持了高洁的节操。
“细柳”两句,也为颂寿辞。
“细柳”句,用周亚夫治军细柳营的典故。
此言贾似道在湖北的治军与周亚夫治军细柳营一样军纪严明。
他使鄂州一带能够不受战事的侵害,湖北农村才取得了秋日的丰收。
上片祝寿颂辞。
向人祝寿,难免带有奉承、失实之语,如说似道“霜横汉节枣仍红”、“细柳春阴喜色”等句,所以词人会被后人误会为谄媚权贵也。
“从容”三句,也为颂辞。
言贾似道在鄂州前线督军,由于他从容布置军事,处理敌情,使敌人不敢冒然侵犯,所以边关虽设,因无敌来犯,可以经常关门大开,使城内外的老百姓可以自由出入。
按:元世祖攻鄂之时,似道筑木栅环城,一夕而就,世祖顾扈从诸臣曰“吾安得如似道者用之。
”其后廉希宪对世祖亦尝称述此言,是似道在那时候也曾见重于敌国君相。
那末从这里可以知道,梦窗对似道颂辞的描述,也有其一定的事实依据在。
“访武昌”三句,承上联想。
“相缪”,相互绸缪,即亲热、作伴之意。
“诗筩”,即吟诗饮酒。
“筩”,竹酒杯也。
此言因为暂时没有战事,所以大家能去武昌游览古时的军事营垒,并且与鄂州的山山水水相亲相爱,荡漾其间,吟诗饮酒快乐。
“兰宫”三句,承上游玩两湖一带的山水胜景。
“兰宫”,地名,即兰台,在今湖北钟祥县东。
宋玉《风赋》说:“庄襄王游于兰台之宫”。
“天香”,即宫中传来之香,苏轼诗:“朝回两袖天香满”句,可证。
“玉芙蓉”,即衡山芙蓉峰,古亦称容峰。
这里指代衡山。
此言贾似道因为湖北边境平静,所以四处游山玩水。
他游过了庄襄王去过的兰台宫,又登上了衡山的芙蓉峰;
而皇上仍不断用“翠羽”饰着圣旨,从都城频频传送给似道。
由此可见,当时的贾似道权倾朝野,富贵已极;
虽远在湖北,对都城临安的信息也仍旧了如指掌。
“明月”两句,复结于寿宴中。
此言在这里明月当空,笙歌阵阵,杭城贾府中的寿宴正处在高潮之中,但是不知道湖北前线是否还能够登上黄鹤楼,倚栏静坐听乐。
结尾两句,既呼应首句“琼林宴起”,也在最后一句中,词人隐隐暗示出湖北一带终不平静也。
所以贾似道的治边功绩,终将令人生疑。
下片颂辞中,略带隐忧、疑问。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杏花天·咏汤 文注
蛮姜豆蔻相思味。
算却在、春风舌底。
江清爱与消残醉。
悴憔文园病起。
停嘶骑、歌眉送意。
记晓色、东城梦里。
紫檀晕浅香波细。
肠断垂杨小市。
蛮姜豆蔻相思味。
算却在、春风舌底。
江清爱与消残醉。
悴憔文园病起。
悴憔:即“憔悴”。
停嘶骑、歌眉送意。
记晓色、东城梦里。
紫檀晕浅香波细。
肠断垂杨小市。
肠:一本作“腰”。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绛都春·题蓬莱阁灯屏 文
螺屏暖翠。
正雾卷暮色,星河浮霁。
路幕递香,街马冲尘东风细。
梅槎凌海横鳌背。
倩稳载、蓬莱云气。
宝阶斜转,冰娥素影,夜清如水。
应记。
千秋化鹤,旧华表、认得山川犹是。
暗解绣囊,争掷金钱游人醉。
笙歌晓度晴霞外。
又上苑、春生一苇。
便教接宴莺花,万红镜里。
声声慢(饮时贵家,即席三姬求词) 文
春星当户,眉月分心,罗屏绣幕围香。
歌缓□□,轻尘暗簌文染。
秋桐泛商丝雨,恨未回、飘雪垂杨。
连宝镜,更一家姊妹,曾入昭阳。
莺燕堂深谁到,为殷勤、须放醉客疏狂。
量减离怀,孤负蘸甲清觞。
曲中倚娇佯误,算只图、一顾周郎。
花镇好,驻年华、长在琐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