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园即事

作者: 王维 朝代: 唐代
宿雨乘轻屐,春寒著弊袍。开畦分白水,间柳发红桃。草际成棋局,林端举桔槔。还持鹿皮几,日暮隐蓬蒿。
宿雨乘轻屐,春寒著弊袍。昨夜雨湿蹬上轻便木屐,春寒料峭穿起破旧棉袍。 开畦分白水,间柳发红桃。挖开畦埂清水分灌田垄,绿柳丛中盛开几树红桃。 草际成棋局,林端举桔槔。草地中间画出棋枰对弈,树林一头升降汲水桔槔。 还持鹿皮几,日暮隐蓬蒿。还拿来那鹿皮面的小几,黄昏后凭倚它隐身蓬蒿。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117-118
宿雨乘轻屐,春寒著弊袍。昨夜雨湿蹬上轻便木屐,春寒料峭穿起破旧棉袍。宿雨:夜雨;经夜的雨水。隋江总《诒孔中丞奂》诗:“初晴原野开,宿雨润条枚。”屐(jī):木头鞋,泛指鞋。春寒:指春季寒冷的气候。弊袍:即敝袍,破旧棉衣。 开畦分白水,间柳发红桃。挖开畦埂清水分灌田垄,绿柳丛中盛开几树红桃。畦(qí):田园里分成的小区。间(jiàn)柳:杨柳丛中。 草际成棋局,林端举桔槔。草地中间画出棋枰对弈,树林一头升降汲水桔槔。棋局:棋盘。古代多指围棋棋盘。《急就篇》卷三:“棋局博戏相易轻。”桔槔(jiégāo):亦作“桔皋”。井上汲水的工具。在井旁架上设一杠杆,一端系汲器,一端悬、绑石块等重物,用不大的力量即可将灌满水的汲器提起。《庄子·天运》:“且子独不见夫桔槔者乎,引之则俯,舍之则仰。” 还持鹿皮几,日暮隐蓬蒿。还拿来那鹿皮面的小几,黄昏后凭倚它隐身蓬蒿。鹿皮几:古人设于座旁之小桌。倦时可以凭倚。鹿皮作成,隐士所用。日暮:傍晚,天色晚。《六韬·少众》:“我无深草,又无隘路,敌人已至,不适日暮。”蓬蒿:蓬草和蒿草。亦泛指草丛;草莽。《礼记·月令》:“(孟春之月)藜莠蓬蒿并兴。”《庄子·逍遥游》:“(斥鴳)翱翔蓬蒿之间。”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117-118
宿雨乘轻屐,春寒著弊袍。开畦分白水,间柳发红桃。草际成棋局,林端举桔槔。还持鹿皮几,日暮隐蓬蒿。  这首诗写春中田园景色,意境清丽淡远,然而又色彩鲜明,写景如画。诗歌流动着自然的美景和诗人安闲恬适的情怀,清新优美。田畦既分,白水流入畦垅之间,从远处望去,清水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着白光;在翠绿的柳树丛中夹杂着几树火红怒放的桃花。红桃绿柳,桔槔起落,畦开水流,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象。在这良辰美景之中,摆棋对局,凭几蓬蒿,其乐也融融。如画般的景象,似梦般的意境,一切都是那么清幽绮丽,赏心悦目。   此诗颔联“春寒著弊袍,间柳发红桃”写出了诗人眼中春雨微寒,桃红柳绿的春景。这里注意了冷色与暖色的对比映衬,并注意到亮度转换的巧妙处理,每句的意象虽单用一种色调,两句之间又有鲜明的反差,但是这样不同颜色的两组意象的并置投射在人的视觉“荧屏”上所呈现的是“一种互相作用的复合效果”,使意象色彩空间的构型更具张力。颈联“开畦分白水,林端举桔槔”写出诗人眼里的农人忙碌着在田间劳作(汲水往田里灌溉)的景象。这是人们的劳动生活场面,是真正的田园生活图景。后人对颈联两句评价甚高。这两联描绘了一幅梦幻般的田园风光图,生动形象地体现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   在这首诗中,作者以具体形象的语言,描写出隐者的生活,写出了特定环境中的特有景象。但这种渲染之笔,很像一篇高士传,所写的还是理想中的人物。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117-118

辋川别业

作者: 王维 朝代: 唐代

不到东山向一年,归来才及种春田。

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

优娄比丘经论学,伛偻丈人乡里贤。

披衣倒屣且相见,相欢语笑衡门前。

不到东山向一年,归来才及种春田。

没到东山已经将近一年,归来正好赶上耕种春田。

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

细雨涤尘草色绿可染衣,水边桃花红艳如火将燃。

优娄比丘经论学,伛偻丈人乡里贤。

从事经论学的有道高僧,年老伛偻了的超逸乡贤。

披衣倒屣且相见,相欢语笑衡门前。

披衣倒屣出来和我相见,开怀谈笑站在柴门之前。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180-181

不到东山向一年,归来才及种春田。

东山:指辋川别业所在的蓝田山。

春田:春季的田地。

《宋书·周朗传》:“春田三顷,秋园五畦。

” 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

堪:可以,能够。

欲:一作“亦”。

然:同“燃”。

优娄比丘经论学,伛偻丈人乡里贤。

优娄:释迦牟尼的弟子。

比丘:亦作“比邱”。

佛教语。

梵语的译音。

意译“乞士”,以上从诸佛乞法,下就俗人乞食得名,为佛教出家“五众”之一。

指已受具足戒的男性,俗称和尚。

经论:佛教指三藏中的经藏与论藏。

《梁书·谢举传》:“为晋陵郡时,常与义僧递讲经论。

”伛(yǔ)偻(lǚ)丈人:《庄子》外篇·卷七上《达生》:“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痀偻者承蜩,犹掇之也。

仲尼曰:‘子巧乎?

有道邪?

’曰:‘我有道也。

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

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

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

吾处身也若厥株拘,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

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

’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痀偻丈人之谓乎!

’”伛偻:特指脊梁弯曲,驼背。

丈人:古时对老人的尊称。

披衣倒屣且相见,相欢语笑衡门前。

披衣:将衣服披在身上而臂不入袖。

三国魏曹丕《杂诗》之一:“展转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倒屣(xǐ):急于出迎,把鞋倒穿。

《三国志》卷二十一《魏志·王粲传》:“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

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

闻粲在门,倒屣迎之。

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

邕曰:‘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

’”后因以形容热情迎客。

语笑:谈笑。

《南史·袁粲传》:“郡南一家颇有竹石,粲率尔步往,亦不通主人,直造竹所,啸咏自得。

主人出,语笑款然。

”衡门:横木为门。

指简陋的房屋。

《诗经·陈风·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

”汉毛氏传:“衡门,横木为门,言浅陋也。

栖迟,游息也。

”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180-181

不到东山向一年,归来才及种春田。

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

优娄比丘经论学,伛偻丈人乡里贤。

披衣倒屣且相见,相欢语笑衡门前。

内容点评   《辋川别业》是一首写景言情的七律,写王维在辋川隐居时期的田园生活。

此诗先写作者未到辋川将近一年,回来时正好赶上春耕的农忙季节。

沿途所见雨中浓绿的草色,足可染物;

水上火红的桃花像是要燃烧起来,十分迷人。

作者与乡间的人们相处无间,无论是僧人还是隐居乡里的老人,一听说作者回来了,都披衣倒屣赶来相见,开怀畅谈柴门之前。

这与陶渊明的“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一样,表现了乡里间淳朴亲密的人际关系,与“人情翻覆似波澜”的官场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对乡间田园生活的喜爱。

  前四句诗中作者运用了夸张的设色法。

春播的季节,山野之中最惹人注意的就是春草与桃花。

春草是怎样的,桃花是怎样的,人们大都有亲身感受。

所以,要处理得使人如身临其境,是不大容易的。

但王维自有见地,他使用了“堪染”来突出一个“绿”字,用“欲然”来突出一个“红”字,这就是画家的眼光、画家的用色法。

把红与绿给予高度的强调——红得似乎要燃烧起来;

绿得好似可以用作染料。

于是盎然的春意,便通过红绿二色的突出与夸张而跃然纸上了。

  颔联两句为传世名句,写的是辋川春天的景色。

将静态景物,写得具有强烈地动感,使本已很美的绿草、红花,被形容得更加碧绿,更加红艳。

这种色彩明艳的画面,反映了诗人“相欢语笑”的喜悦心情,意境优美,清新明快。

这两句以夸张的手法写秾丽的春景,与“桃花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王维《田园乐七首》)有异曲同工之妙。

格律分析   从格律上看,此诗有四处拗,其中前两处可以确定有救。

全诗后半部分平仄较为混乱,出律颇多。

第一处是第三句“雨中草色绿堪染(仄平仄仄仄平仄)”第五字本应用平声,这里用了仄声,对句“水上桃花红欲燃(仄仄平平平仄平)”第三字变仄为平救。

第二处是第六句“伛偻丈人乡里贤(仄仄仄平平仄平)”第三字本应用平声,这里用了仄声,句内第三字变仄为平救。

第三处是第七句“披衣倒屣且相见(平平仄仄仄平仄)”第五字本应用平声,这里用了仄声。

第四处是第八句“相欢语笑衡门前(平平仄仄平平平)”,首先,第八句与第七句失对;

其次,第五字本应用仄声,这里用了平声,三平尾在格律诗中几乎是一种错误句式,但在此诗的特殊情况下,或可理解为是对第七句拗的一种另类补救。

此诗还存在“失对”现象。

第六句根据第五句平仄情况,格律本应为“平平仄仄仄平平”,但此处却用了粘,是为失对。

第八句根据第七句平仄情况,格律本应为“仄仄平平仄仄平”,但此处却用了粘,再次失对。

此诗后半部分发生的连续失对,拗而不救,三平尾等现象的集中出现,在格律诗中非常罕见。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180-181

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

作者: 王维 朝代: 唐代

桃源一向绝风尘,柳市南头访隐沦。

到门不敢题凡鸟,看竹何须问主人。

城上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

闭户著书多岁月,种松皆老作龙鳞。

桃源一向绝风尘,柳市南头访隐沦。

吕逸人隐居之地方,与尘俗世事隔绝。

我专程来柳市南头访问吕逸人。

到门不敢题凡鸟,看竹何须问主人。

来访未遇主人,参观主人的住地环境何必询问主人。

城上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

城上的青山好像在室内一样,东邻流动的水流入西边邻居。

闭户著书多岁月,种松皆老作龙鳞。

主人在这里著书立说的时问已经很长了,他亲手栽种的松树已经很老了,树的表皮都象龙鳞一样。

参考资料: 1、 徐北文评析 李永祥注释.唐诗观止:济南出版社,1995年05月第1版:366 2、 张风波.王维诗百首:花山文艺出版社,1985年03月第1版:143-144

桃源一向绝风尘,柳市南头访隐沦。

桃源:即桃花源,此指吕逸人隐居之处。

一向:从过去到现在的一段时间。

绝:断绝,隔绝。

风尘:指尘俗的世事。

柳市:汉长安地名。

《汉书·游侠传》载:“万章。

字子夏,长安人也。

长安炽盛,街闯各有豪侠,章在城西柳市,号西城万子夏。

”此亦借指吕逸人隐居之处。

隐沦:隐士,隐居之人。

到门不敢题凡鸟,看竹何须问主人。

题凡鸟:典出《世说新语·简傲》。

魏嵇康与吕安两人平素非常要好,只要一想念对方,即使身在千里之外,也要命驾专程前去探望。

有一次,吕安来看嵇康,正巧嵇康不在家,康兄嵇喜前来迎接。

吕安不进屋,只在门上写了一个“凤”字就走了。

嵇喜看到了这个“凤”字后,感到非常高兴,认为是吕安在表扬他。

他哪里知道,这个“凤”字是吕安对他的讥讽,认为嵇喜这个人只不过是一只“凡鸟”而已——“凡”与“鸟”这两个字合写,就是“凤”的繁体字字形。

作者在“题凡鸟”前加“不敢”,有两个意思:一是此次来访未遇主人;

二是赞扬吕逸人家不俗气。

看竹:典出《晋书·王羲之传》。

王徽之见吴中一个大夫家有好竹子,就去观赏。

到了那里以后,在竹林中讽啸了很长时间。

主人请他坐下,他仿佛没有听到。

在他要回去的时候,主人把门关上,留他赏竹,尽欢而散。

作者在此用典,也有两个意思:一是未见到主人;

二是作者与主人不外,尽管主人不在家,仍可留下参观主人的住地环境。

何须:何必,哪里还用。

城上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

屋里:室内。

唐朝杜甫《见萤火》诗:“忽惊屋里琴书冷,复乱檐前星宿稀。

”唐朝姚合《咏破屏风》:“残雪飞屋里,片水落床头。

” 闭户著书多岁月,种松皆老作龙鳞。

闭户:闭门,关门。

种松:栽种松树。

龙鳞:谓古松躯干如龙鳞。

这里用它来形容老松树的表皮呈现出鳞的形状,很老了。

参考资料: 1、 徐北文评析 李永祥注释.唐诗观止:济南出版社,1995年05月第1版:366 2、 张风波.王维诗百首:花山文艺出版社,1985年03月第1版:143-144

桃源一向绝风尘,柳市南头访隐沦。

吕逸人隐居之地方,与尘俗世事隔绝。

我专程来柳市南头访问吕逸人。

桃源:即桃花源,此指吕逸人隐居之处。

一向:从过去到现在的一段时间。

绝:断绝,隔绝。

风尘:指尘俗的世事。

柳市:汉长安地名。

《汉书·游侠传》载:“万章。

字子夏,长安人也。

长安炽盛,街闯各有豪侠,章在城西柳市,号西城万子夏。

”此亦借指吕逸人隐居之处。

隐沦:隐士,隐居之人。

到门不敢题凡鸟,看竹何须问主人。

来访未遇主人,参观主人的住地环境何必询问主人。

题凡鸟:典出《世说新语·简傲》。

魏嵇康与吕安两人平素非常要好,只要一想念对方,即使身在千里之外,也要命驾专程前去探望。

有一次,吕安来看嵇康,正巧嵇康不在家,康兄嵇喜前来迎接。

吕安不进屋,只在门上写了一个“凤”字就走了。

嵇喜看到了这个“凤”字后,感到非常高兴,认为是吕安在表扬他。

他哪里知道,这个“凤”字是吕安对他的讥讽,认为嵇喜这个人只不过是一只“凡鸟”而已——“凡”与“鸟”这两个字合写,就是“凤”的繁体字字形。

作者在“题凡鸟”前加“不敢”,有两个意思:一是此次来访未遇主人;

二是赞扬吕逸人家不俗气。

看竹:典出《晋书·王羲之传》。

王徽之见吴中一个大夫家有好竹子,就去观赏。

到了那里以后,在竹林中讽啸了很长时间。

主人请他坐下,他仿佛没有听到。

在他要回去的时候,主人把门关上,留他赏竹,尽欢而散。

作者在此用典,也有两个意思:一是未见到主人;

二是作者与主人不外,尽管主人不在家,仍可留下参观主人的住地环境。

何须:何必,哪里还用。

城上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

城上的青山好像在室内一样,东邻流动的水流入西边邻居。

屋里:室内。

唐朝杜甫《见萤火》诗:“忽惊屋里琴书冷,复乱檐前星宿稀。

”唐朝姚合《咏破屏风》:“残雪飞屋里,片水落床头。

” 闭户著书多岁月,种松皆老作龙鳞。

主人在这里著书立说的时问已经很长了,他亲手栽种的松树已经很老了,树的表皮都象龙鳞一样。

闭户:闭门,关门。

种松:栽种松树。

龙鳞:谓古松躯干如龙鳞。

这里用它来形容老松树的表皮呈现出鳞的形状,很老了。

参考资料: 1、 徐北文评析 李永祥注释.唐诗观止:济南出版社,1995年05月第1版:366 2、 张风波.王维诗百首:花山文艺出版社,1985年03月第1版:143-144

桃源一向绝风尘,柳市南头访隐沦。

到门不敢题凡鸟,看竹何须问主人。

城上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

闭户著书多岁月,种松皆老作龙鳞。

  王维和裴迪是知交,早年一同住在终南山,常相唱和,以后,两人又在辋川山庄“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旧唐书·王维传》)。

新昌里在长安城内。

吕逸人即吕姓隐士,事迹未详。

这首诗极赞吕逸人闭户著书的隐居生活,显示了作者艳羡“绝风尘”的情怀。

  “桃源一向绝风尘,柳市南头访隐沦。

”借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源,比况吕逸人的住处,着一虚笔。

于长安柳市之南寻访吕逸人,跟一实笔。

一虚一实,既写出吕逸人长期“绝风尘”的超俗气节,又显示了作者倾慕向往的隐逸之思。

  “到门不敢题鸟,看竹何须问主人。

”访人不遇,本有无限懊恼,然而诗人却不说,反而拉出历史故事来继续说明对吕逸人的仰慕之情,可见其寻逸之心的诚笃真挚。

“凡鸟”是“凤”字的分写。

据《世说新语·简傲》记载,三国魏时的嵇康和吕安是莫逆之交,一次,吕安访嵇康未遇,康兄嵇喜出迎,吕安于门上题“凤”字而去,这是嘲讽嵇喜是“凡鸟”。

王维“到门不敢题凡鸟”,则是表示对吕逸人的尊敬。

“看竹”事见《晋书·王羲之传》。

王羲之之子王徽之闻吴中某家有好竹,坐车直造其门观竹,“讽啸良久”。

而此诗“何须问主人”是活用典故,表示即使没有遇见主人,看看他的幽雅居处,也会使人产生高山仰止之情。

  上一联借用典故,来表示对吕逸人的敬仰,是虚写。

“城上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写吕逸人居所的环境,是实写。

“城上”,一作“城外”。

“青山如屋里”,生动地点明吕逸人居所出门即见山,暗示与尘市远离;

流水经过东家流入西邻,可以想见吕逸人居所附近流水淙淙,环境清幽,真是一个依山傍水的绝妙境地。

青山妩媚,流水多情。

两句环境描写,一则照应开篇的绝风尘,二则抒写了隐逸生活的情趣。

  “闭户著书多岁月,种松皆作老龙鳞。

”最后从正面写隐逸。

吕逸人无求于功名,不碌碌于尘世,长时间闭户著书,是真隐士而不是走“终南捷径”的假隐士,这就更为诗人所崇尚。

松皮作龙鳞,标志手种松树已老,说明时间之长,显示吕逸人隐居之志的坚贞和持久,“老龙鳞”给“多岁月”作补充,并照应开头的“一向绝风尘”,全诗结构严谨完整。

  这首诗,句句流露出对吕逸人的钦羡之情,以至青山、流水、松树,都为诗人所爱慕,充分表现了诗人归隐皈依的情思。

描写中虚实结合,有上下句虚实相间的,也有上下联虚实相对的,笔姿灵活,变化多端,既不空泛,又不呆滞,颇有情味。

参考资料: 1、 刘德重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71-172

从军行·吹角动行人

作者: 王维 朝代: 唐代

吹角动行人,喧喧行人起。

笳悲马嘶乱,争渡黄河水。

日暮沙漠陲,战声烟尘里。

尽系名王颈,归来报天子。

吹角动行人,喧喧行人起。

笳悲马嘶乱,争渡黄河水。

日暮沙漠陲,战声烟尘里。

尽系名王颈,归来报天子。

  秋战国以降,唐宋人才尤盛。

唐代国力昌盛,士子多出名门望族,胸怀天下志向,之于家国苍生理解,自有其高人一等的贵族气度。

诗以言志,所以唐代士子多以诗歌见长。

宋于五代黑暗后立国,内国力积贫,外有契丹威胁,内忧外患之际,宋太祖毅然杯酒释兵权,以儒生道德为重。

宋之士子大多恪尽穷理,严肃治学,所以有宋一代,理学家甚众。

  唐诗宋理,皆中华瑰宝,以意气评,历代诗人难出唐人之右,唐诗之气度,唯摩诘泰然。

摩诘泼墨恬淡从容,内蕴琴画,通读一番自见其张力,见其世家、右丞气度。

现今流传之作,大抵晚年田园山水笔墨,触目皆是“舍藏”自然。

王维早期乐府多激昂豪迈,不失乖张。

此诗即是。

  李氏父子马上夺江山,盛唐用兵频繁,世家子弟喜从军边境,载王颈而归,立功名于青史。

文字意气,多见边塞军旅。

乐府多歌咏之,文字冗长。

这首《从军行》短短四十字,就将青年士子跨马离家至凯旋的过程描述,此等文思触角,非寻常人可为之。

“吹角、喧喧、笳悲、争渡、日暮、战身、尽系、归来”之铺垫,通贯紧密。

“行人、人起、嘶乱、河水、漠陲、尘里、王颈、天子”之后缀,情理简明。

“言有尽,意无穷”,诗中意味,尽在摩诘笔触中。

  虽然边塞诗通常与盛唐联系在一起,但事实上它是最因循守旧的题材之一。

盛唐诗人经常继续七世纪的景物断片并置,但他们能够将并置的景物断片和荒凉对照生动地戏剧化,这是他们在这一模式上获得极大成功的原因。

从那些关键性的断片中,读者可以想像出完整的场景,然后将这些场景连接成一首近乎叙事的诗。

王维这首诗运用了与卢照邻的《紫骝马》诗相同的技巧,不过王维用起来带有盛唐的复杂特性。

  王维将战争的残暴与宁静的边塞景象并置,从整体效果看,王诗比卢诗远为自信。

与对边塞战争向往的同时,产生了对游侠的兴趣。

游侠以各种各样的形象出现,有时是横行的恶少,有时是勇敢、正义的犯法者,有时是战争英雄。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夷门歌

作者: 王维 朝代: 唐代
七雄雄雌犹未分,攻城杀将何纷纷。秦兵益围邯郸急,魏王不救平原君。公子为嬴停驷马,执辔愈恭意愈下。亥为屠肆鼓刀人,嬴乃夷门抱关者。非但慷慨献良谋,意气兼将身命酬。向风刎颈送公子,七十老翁何所求。

早秋山中作

作者: 王维 朝代: 唐代

无才不敢累明时,思向东溪守故篱。

岂厌尚平婚嫁早,却嫌陶令去官迟。

草间蛩响临秋急,山里蝉声薄暮悲。

寂寞柴门人不到,空林独与白云期。

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

作者: 王维 朝代: 唐代

积水不可极,安知沧海东。

九州何处远,万里若乘空。

向国唯看日,归帆但信风。

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

乡树扶桑外,主人孤岛中。

别离方异域,音信若为通。

积水不可极,安知沧海东。

极:尽头。

引申为达到极点、最大限度。

安知:怎么知道。

沧海东:东游以东的地方,这里指日本。

九州何处远,万里若乘空。

向国唯看日,归帆但信风。

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

鳌(áo):传说中的海中大龟,—说大鳖。

李白《猛虎行》有“巨鳌未斩海水动”的诗句。

乡树扶桑外,主人孤岛中。

乡树:乡野间的树木。

清朝朱彝尊《送金侍郎鋐填抚七闽》诗之一:“玉节官桥河畔柳,锦帆乡树越中山。

”扶桑:地名。

《南史·夷貊列传》载:“扶桑在大汉国东二万余里。

……其上多扶桑木,故以为名。

” “扶桑”一词,时而指地名,时而指神话中树木,有时也作为日本国的代称。

这首诗中的“乡树扶桑外”,意思是说日本国比扶桑更远。

孤岛:指日本国。

别离方异域,音信若为通。

若:如何。

参考资料: 1、 陈汉才 .中国古代教育诗选注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5年12月第1版 :28-29 .

积水不可极,安知沧海东。

九州何处远,万里若乘空。

向国唯看日,归帆但信风。

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

乡树扶桑外,主人孤岛中。

别离方异域,音信若为通。

  古代赠别诗通常以交代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发端,借景物描写来烘染离情别意。

这首诗不同,开头便是一声深沉的慨叹:茫茫沧海简直不可能达到尽头,又怎么能知道那沧海以东是怎样一番景象呢!

突如其来,喷薄而出,令人心神为之一震。

三四两句一问一答,寄寓诗人深情:九州以外,哪里最为遥远?

恐怕就要算迢迢万里之外的日本了。

友人要去那里,真象登天一样难。

头四句极写大海的辽阔无垠和日本的渺远难即,造成一种令人惆怅、迷惘、惴惴不安的浓重氛围。

  接下来四句,是写想象中友人渡海的情景。

在当时的科学水平和技术条件下,横渡大海到日本去是一种极为冒险、生死未卜的事情。

通常是正面实写海上的景象,诸如气候的无常、风涛的险恶等等,借以表达对航海者的忧虑和悬念。

第三联写得惊耳怵目,扣人心弦,富有精警之意。

无论语言是怎样的铺张扬厉,情感是怎样的激宕淋漓,要在一首短诗中把海上航行中将要遇到的无数艰难险阻说完道尽,毕竟是办不到的。

所以,王维采用了另外一种别开生面的手法:避实就虚,从有限中求无限。

“向国惟看日,归帆但信风”,要说的意思只开了一个头便立即带住,让读者自己去思索,联想,补充,丰富。

《新唐书。

东夷传》云:“日本使自言国近日所出,以为名。

”这里“日”字双关,兼指太阳和日本国。

航海者就凭几片风帆、数支橹桨,随风飘流,可见艰险已极。

诗人不作正面描绘,只提供联想线索;

不言艰险而艰险之状自明,不说忧虑而忧虑之情自见,正是这两句诗高明的地方。

最有特色的,还是“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两句。

在这里,诗人不只是没有实写海上景象,而且虚构了两种怪异的景物:能把天空映黑的巨鳌,眼里红光迸射的大鱼,同时展现出四种色彩:黑,红,蓝(天),碧(波),构成了一幅光怪陆离、恢宏阔大的动的图画。

波涛在不停地奔涌,巨鳌与大鱼在不停地出没,四种色彩在不断地交织和变幻,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海上航行艰险、安危的忧虑。

  历代的诗论家们公认王维“诗中有画”,但往往没有注意到,他的“诗中画”大多是“绘画所描绘不出的画境”。

这首诗即是如此。

人们公认王维是着色的高手。

但往往没有注意到,他笔下的色彩不是客观对象的一种消极的附属物,而是创造环境氛围、表现主观情感的积极手段。

这两句诗利用色彩本身的审美特性来表情达意,很富创造性,有很高的借鉴价值。

  最后两句,诗人设想晁衡战胜艰难险阻,平安回到祖国,但又感叹无法互通音讯。

这就进一步突出了依依难舍的深情。

  这是一曲中日两国的传统友谊之歌。

通篇没有用一个概念性的语词来明言所表现的究竟是什么情感,但我们从目的地的渺远、航程的艰险和诗人的声声喟叹中,可以明确无误地体会到,这是一种怅惘、忧愁、悬念、惜别等等杂糅交织的至精至诚的情谊。

参考资料: 1、 刘德重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164-165 .

辋川集。栾家濑

作者: 王维 朝代: 唐代

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

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

早春行

作者: 王维 朝代: 唐代

紫梅发初遍,黄鸟歌犹涩。

谁家折杨女,弄春如不及。

爱水看妆坐,羞人映花立。

香畏风吹散,衣愁露沾湿。

玉闺青门里,日落香车入。

游衍益相思,含啼向彩帷。

忆君长入梦,归晚更生疑。

不及红檐燕,双栖绿草时。

紫梅发初遍,黄鸟歌犹涩。

紫色的早梅刚刚遍地开花,莺儿的歌声还不那么流利。

谁家折杨女,弄春如不及。

折取杨柳枝的是谁家女儿,赏玩春光唯恐它匆匆流逝。

爱水看妆坐,羞人映花立。

喜爱澄波为临水看妆,见人含羞却倚花相映。

香畏风吹散,衣愁露沾湿。

香粉气生怕被风吹散,绣衣裳也恐露水沾湿。

玉闺青门里,日落香车入。

侬家住长安的青门之中,黄昏时香车才缓缓归去。

游衍益相思,含啼向彩帷。

那人游荡在外更添相思,含悲落泪走向独宿彩帷。

忆君长入梦,归晚更生疑。

怀念你你就总是进入梦中,迟迟不归又令我心生疑惑。

不及红檐燕,双栖绿草时。

叹不如红瓦屋檐下的燕子,在铺绿草的巢中日日双栖。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18-20

紫梅发初遍,黄鸟歌犹涩。

紫色的早梅刚刚遍地开花,莺儿的歌声还不那么流利。

黄鸟:鸟名。

有两说。

《尔雅·释鸟》:“皇,黄鸟。

”郭璞注:“俗呼黄离留,亦名搏黍。

”黄离留,即黄莺。

郝懿行义疏:“按此即今之黄雀,其形如雀而黄,故名黄鸟,又名搏黍,非黄离留也。

”《诗经·国风·周南·葛覃》:“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三国魏曹植《三良》诗:“黄鸟为悲鸣,哀哉伤肺肝。

”赵幼文校注:“《诗经·黄鸟篇》序:‘《黄鸟》,哀三良也。

’”唐李白《江南春怀》诗:“青春几何时,黄鸟鸣不歇。

”涩:指声音不流利、圆润。

谁家折杨女,弄春如不及。

折取杨柳枝的是谁家女儿,赏玩春光唯恐它匆匆流逝。

弄春:谓在春日弄姿。

明徐渭《赋得万绿枝头红一点》诗:“名园树树老啼莺,叶底孤花巧弄春。

” 爱水看妆坐,羞人映花立。

喜爱澄波为临水看妆,见人含羞却倚花相映。

爱水:爱惜水。

《韩诗外传》卷三:“夏不敷浴,非爱水也。

”羞人:害羞,难为情。

唐刘言史《山中喜崔补阙见寻》诗:“白屋藜床还共入,山妻老大不羞人。

” 香畏风吹散,衣愁露沾湿。

香粉气生怕被风吹散,绣衣裳也恐露水沾湿。

玉闺青门里,日落香车入。

侬家住长安的青门之中,黄昏时香车才缓缓归去。

玉闺:闺房的美称。

唐李昂《赋戚夫人楚舞歌》:“玉闺门里通归梦,银烛迎来在战场。

”青门:长安城东的霸城门,因东方为青帝,门涂青色,故名。

香车:用香木做的车。

泛指华美的车或轿。

唐卢照邻《行路难》诗:“春景春风花似雪,香车玉舆恒阗咽。

” 游衍益相思,含啼向彩帷。

那人游荡在外更添相思,含悲落泪走向独宿彩帷。

游衍(yǎn):尽情游乐,恣意游逛。

《诗经·大雅·板》:“昊天曰旦,及尔游衍。

”毛传:“游,行;

衍,溢也。

”孔颖达疏:“游行衍溢,亦自恣之意也。

”益:更加。

含啼:犹含悲。

南朝梁萧大圜《竹花赋》:“附紫笋以含啼。

”隋江总《秋日新宠美人应令》诗:“翠眉未画自生愁,玉脸含啼还似笑。

”彩帏:彩色的帐子。

忆君长入梦,归晚更生疑。

怀念你你就总是进入梦中,迟迟不归又令我心生疑惑。

不及红檐燕,双栖绿草时。

叹不如红瓦屋檐下的燕子,在铺绿草的巢中日日双栖。

双栖:飞禽雌雄共同栖止。

三国魏曹植《种葛篇》:“下有交颈兽,仰见双栖禽。

”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18-20

春夜竹亭赠钱少府归蓝田

作者: 王维 朝代: 唐代

夜静群动息,时闻隔林犬。

却忆山中时,人家涧西远。

羡君明发去,采蕨轻轩冕。

夜静群动息,时闻隔林犬。

春夜宁静一切生物全都止息,不时听到隔着竹林几声犬吠。

却忆山中时,人家涧西远。

却使我回忆起在山里的时候,有人家的地方远在山涧西边。

羡君明发去,采蕨轻轩冕。

真羡慕你天明就要启程归去,安于采蕨生活轻视爵高官显。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84-85

1112131415 共315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