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文翻注译
寒更传晓箭,清镜览衰颜。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
借问袁安舍,翛然尚闭关。
寒更传晓箭,清镜览衰颜。
寒冷的更声已经传报拂晓时刻,明镜中先看到自己的衰老容颜。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隔窗听风声乱撼着窗前的丛竹,推门见大雪盖满了对面的群山。
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
飘洒空中使那深长的小巷宁静,皑皑的积雪更觉庭院宽广清闲。
借问袁安舍,翛然尚闭关。
试问胡居士您在家里会怎么样,想必是坦然高卧柴门依旧紧关。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91 2、 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148-149
寒更传晓箭,清镜览衰颜。
寒更:寒夜的更点。
唐骆宾王《别李峤得胜字》诗:“寒更承夜永,凉景向秋澄。
”晓箭:拂晓时漏壶中指示时刻的箭,常借指凌晨这段时间。
箭:古代计时仪器漏壶中的箭标,上面刻有度数,随着漏壶里的水不断下滴,箭标上的刻度依次显露出来,依据时刻报更。
唐薛逢《元日楼前观仗》诗:“千门曙色锁寒梅,五夜疏钟晓箭催。
”清镜:明镜。
南朝齐谢朓《冬绪羁怀示萧咨议虞田曹刘江二常侍》诗:“寒灯耿宵梦,清镜悲晓发。
”衰颜:衰老的容颜。
隋尹式《别宋常侍诗》:“秋鬓含霜白,衰颜倚酒红。
”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牖(yǒu):窗户。
《说文》:牖,穿壁以木为交窗也。
段玉裁注:“交窗者,以木横直为之,即今之窗也。
在墙曰牖,在屋曰窗。
” 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
洒空:指下雪。
《世说新语·言语》载,谢安曾在下雪时把子侄们聚在一起,问他们雪下得和什么东西相似,侄子谢朗应声答道:“撒盐空中差可拟。
”积素:积雪。
《文选·谢惠连〈雪赋〉》:“积素未亏,白日朝鲜。
”李周翰注:“言积雪未销,白日鲜明。
”宽阔的厅堂。
引申为公开的场所。
广庭:清朱仕琇《送叶蔚文南归序》:“ 颜斶王斗绌世主之怒,笑谑广庭,高揖而去。
” 借问袁安舍,翛然尚闭关。
袁安:东汉大臣。
字邵公(《袁安碑》作召公)。
汝南汝阴(今河南商水西北)人。
有一年大雪下了一丈多深,穷人都扫雪出来讨饭,只有袁安家门前被雪封住。
洛阳令以为他已冻死,命人扫雪而入,却见他躺在床上睡觉。
问他为什么不出去,他说:“大雪天大家都在挨饿,不该去求人。
”这里用以指胡居士。
翛(xiāo)然:一任自然,无拘无束貌。
《庄子·大宗师》:“翛然而往,翛然而来而已矣。
”成玄英疏:“翛然,无系貌也。
”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91 2、 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148-149
寒更传晓箭,清镜览衰颜。
寒冷的更声已经传报拂晓时刻,明镜中先看到自己的衰老容颜。
寒更:寒夜的更点。
唐骆宾王《别李峤得胜字》诗:“寒更承夜永,凉景向秋澄。
”晓箭:拂晓时漏壶中指示时刻的箭,常借指凌晨这段时间。
箭:古代计时仪器漏壶中的箭标,上面刻有度数,随着漏壶里的水不断下滴,箭标上的刻度依次显露出来,依据时刻报更。
唐薛逢《元日楼前观仗》诗:“千门曙色锁寒梅,五夜疏钟晓箭催。
”清镜:明镜。
南朝齐谢朓《冬绪羁怀示萧咨议虞田曹刘江二常侍》诗:“寒灯耿宵梦,清镜悲晓发。
”衰颜:衰老的容颜。
隋尹式《别宋常侍诗》:“秋鬓含霜白,衰颜倚酒红。
”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隔窗听风声乱撼着窗前的丛竹,推门见大雪盖满了对面的群山。
牖(yǒu):窗户。
《说文》:牖,穿壁以木为交窗也。
段玉裁注:“交窗者,以木横直为之,即今之窗也。
在墙曰牖,在屋曰窗。
” 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
飘洒空中使那深长的小巷宁静,皑皑的积雪更觉庭院宽广清闲。
洒空:指下雪。
《世说新语·言语》载,谢安曾在下雪时把子侄们聚在一起,问他们雪下得和什么东西相似,侄子谢朗应声答道:“撒盐空中差可拟。
”积素:积雪。
《文选·谢惠连〈雪赋〉》:“积素未亏,白日朝鲜。
”李周翰注:“言积雪未销,白日鲜明。
”宽阔的厅堂。
引申为公开的场所。
广庭:清朱仕琇《送叶蔚文南归序》:“ 颜斶王斗绌世主之怒,笑谑广庭,高揖而去。
” 借问袁安舍,翛然尚闭关。
试问胡居士您在家里会怎么样,想必是坦然高卧柴门依旧紧关。
袁安:东汉大臣。
字邵公(《袁安碑》作召公)。
汝南汝阴(今河南商水西北)人。
有一年大雪下了一丈多深,穷人都扫雪出来讨饭,只有袁安家门前被雪封住。
洛阳令以为他已冻死,命人扫雪而入,却见他躺在床上睡觉。
问他为什么不出去,他说:“大雪天大家都在挨饿,不该去求人。
”这里用以指胡居士。
翛(xiāo)然:一任自然,无拘无束貌。
《庄子·大宗师》:“翛然而往,翛然而来而已矣。
”成玄英疏:“翛然,无系貌也。
”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91 2、 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148-149
秋夜独坐 / 冬夜书怀 文翻注译赏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白发终难变,黄金不可成。
欲知除老病,唯有学无生。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独自坐着悲伤双鬓已白,在秋夜空堂上将近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山间野果在秋雨中落下,草中虫子到灯下来低鸣。
白发终难变,黄金不可成。
头上白发始终难以变黑,炼丹中仙药也至今未成。
欲知除老病,唯有学无生。
要知怎样消除衰老疾病,唯有学佛修成不灭不生。
参考资料: 1、 李永祥.王维诗集.济南:济南出版社,2007:46-47 2、 刘逸生.中国历代诗人选集·王维诗选.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6:81-82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堂:泛指房屋的正厅。
欲二更:将近二更。
二更:指晚上九时至十一时。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山果:山上的野果。
灯下:点出夜。
草虫鸣:点出秋。
草虫:草丛中的小虫子。
白发终难变,黄金不可成。
“黄金”句:《史记·封禅书》载,汉武帝时,有方士栾大诡称“黄金可成,河决可塞,不死之药可得,仙人可致”,因此武帝封他为五利将军。
后均无效验,被杀。
黄金可成,亦指炼丹术。
黄金:道教炼丹术中一种仙药的名字。
欲知除老病,唯有学无生。
老病:衰老和疾病。
无生:佛家语,谓世本虚幻,万物实体无生无灭。
禅宗认为这一点人们是难以领悟到的。
参考资料: 1、 李永祥.王维诗集.济南:济南出版社,2007:46-47 2、 刘逸生.中国历代诗人选集·王维诗选.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6:81-82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独自坐着悲伤双鬓已白,在秋夜空堂上将近二更。
堂:泛指房屋的正厅。
欲二更:将近二更。
二更:指晚上九时至十一时。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山间野果在秋雨中落下,草中虫子到灯下来低鸣。
山果:山上的野果。
灯下:点出夜。
草虫鸣:点出秋。
草虫:草丛中的小虫子。
白发终难变,黄金不可成。
头上白发始终难以变黑,炼丹中仙药也至今未成。
“黄金”句:《史记·封禅书》载,汉武帝时,有方士栾大诡称“黄金可成,河决可塞,不死之药可得,仙人可致”,因此武帝封他为五利将军。
后均无效验,被杀。
黄金可成,亦指炼丹术。
黄金:道教炼丹术中一种仙药的名字。
欲知除老病,唯有学无生。
要知怎样消除衰老疾病,唯有学佛修成不灭不生。
老病:衰老和疾病。
无生:佛家语,谓世本虚幻,万物实体无生无灭。
禅宗认为这一点人们是难以领悟到的。
参考资料: 1、 李永祥.王维诗集.济南:济南出版社,2007:46-47 2、 刘逸生.中国历代诗人选集·王维诗选.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6:81-82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白发终难变,黄金不可成。
欲知除老病,唯有学无生。
王维中年奉佛,诗多禅意。
这诗题曰“秋夜独坐”,就像僧徒坐禅。
而诗中写时迈人老,感慨人生,斥神仙虚妄,悟佛义根本,是诗人现身说法的禅意哲理之作,情理都无可取,但在艺术表现上较为真切细微,传神如化,历来受到赞赏。
前二联写沉思和悲哀。
这是一个秋天雨夜,更深人寂,诗人独坐在空堂上,潜心默想。
这情境仿佛就是佛徒坐禅,然而诗人却是陷于人生的悲哀。
他看到自己两鬓花白,人一天天老了,不能长生;
此夜又将二更,时光一点点消逝,无法挽留。
一个人就是这样地在岁月无情流逝中走向老病去世。
这冷酷的事实使他自觉无力而陷于深刻的悲哀。
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他越发感到孤独空虚,需要同情勉励,启发诱导。
然而除了诗人自己,堂上只有灯烛,屋外听见雨声。
于是他从雨声想到了山里成熟的野果,好像看见它们正被秋雨摧落;
从灯烛的一线光亮中得到启发,注意到秋夜草野里的鸣虫也躲进堂屋来叫了。
诗人的沉思,从人生转到草木昆虫的生存,虽属异类,却获同情,但更觉得悲哀,发现这无知的草木昆虫同有知的人一样,都在无情的时光、岁月的消逝中零落哀鸣。
诗人由此得到启发诱导,自以为觉悟了。
后二联便是写觉悟和学佛。
诗人觉悟到的真理是万物有生必有灭,大自然是永存的,而人及万物都是短暂的。
人,从出生到老死的过程不可改变。
诗人从自己嗟老的忧伤,想到了宣扬神仙长生不老的道教。
诗人感叹“黄金不可成”,就是否定神仙方术之事,指明炼丹服药祈求长生的虚妄,而认为只有信奉佛教,才能从根本上消除人生的悲哀,解脱生老病死的痛苦。
佛教讲灭寂,要求人从心灵中清除七情六欲,是谓“无生”。
倘使果真如此,当然不仅根除老病的痛苦,一切人生苦恼也都不再觉得了。
诗人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去皈依佛门的。
整首诗写出一个思想觉悟即禅悟的过程。
从情入理,以情证理。
诗的前半篇表现诗人沉思而悲哀的神情和意境,形象生动,感受真切,情思细微,艺术上是颇为出色的;
而后半篇则纯属说教,归纳推理,枯燥无味,缺陷也是比较明显的。
参考资料: 1、 倪其心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63-164
陇头吟 文翻注译
长安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
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
关西老将不胜愁,驻马听之双泪流。
身经大小百余战,麾下偏裨万户侯。
苏武才为典属国,节旄空尽海西头。
长安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
长城少年是仗义轻生的侠客,夜里登上戍楼看太白的兵气。
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
陇山上的明月高高照临边关,陇关上的行人夜晚吹起羌笛。
关西老将不胜愁,驻马听之双泪流。
关西地区来的老将不胜悲愁,驻马倾听笛声不禁老泪横流。
身经大小百余战,麾下偏裨万户侯。
身经大大小小百余次的战斗,部下偏将都被封为万户之侯。
苏武才为典属国,节旄空尽海西头。
苏武归汉后只被拜为典属国,节上旄头徒然落尽北海西头。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89 2、 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93-95
长安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
长安:一作“长城”。
游侠:古称豪爽好结交,轻生重义,勇于排难解纷的人。
《韩非子·五蠹》:“废敬上畏法之民,而养游侠私剑之属。
”戍楼:边防驻军的瞭望楼。
南朝梁元帝《登堤望水》诗:“旅泊依村树,江槎拥戍楼。
”太白:太白星,即金星。
古人认为他主兵象,可据以预测战事。
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
陇头:陇山。
借指边塞。
南朝宋陆凯《赠范晔诗》:“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迥(jiǒng):远。
行人:出行的人,出征的人。
《管子·轻重己》:“十日之内,室无处女,路无行人。
” 关西老将不胜愁,驻马听之双泪流。
关西: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的地区。
《汉书·萧何传》:“关中摇足,则关西非陛下有也。
”驻马:使马停下不走。
唐蒋吉《高溪有怀》诗:“驻马高溪侧,旅人千里情。
” 身经大小百余战,麾下偏裨万户侯。
麾下:即部下。
《史记·秦本纪》:“缪公与麾下驰追之,不能得晋君。
”偏裨(pí):偏将,裨将。
将佐的通称。
《汉书·冯奉世传》:“典属国任立、护军都尉韩昌为偏裨,到陇西,分屯三处。
” 苏武才为典属国,节旄空尽海西头。
典属国:汉代掌藩属国事务的官职。
品位不高。
节旄:旌节上所缀的牦牛尾饰物。
《汉书·苏武传》:“(苏武)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指旌节。
落尽:一作“空尽”,一作“零落”。
海西:一作“海南”。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89 2、 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93-95
长安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
长城少年是仗义轻生的侠客,夜里登上戍楼看太白的兵气。
长安:一作“长城”。
游侠:古称豪爽好结交,轻生重义,勇于排难解纷的人。
《韩非子·五蠹》:“废敬上畏法之民,而养游侠私剑之属。
”戍楼:边防驻军的瞭望楼。
南朝梁元帝《登堤望水》诗:“旅泊依村树,江槎拥戍楼。
”太白:太白星,即金星。
古人认为他主兵象,可据以预测战事。
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
陇山上的明月高高照临边关,陇关上的行人夜晚吹起羌笛。
陇头:陇山。
借指边塞。
南朝宋陆凯《赠范晔诗》:“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迥(jiǒng):远。
行人:出行的人,出征的人。
《管子·轻重己》:“十日之内,室无处女,路无行人。
” 关西老将不胜愁,驻马听之双泪流。
关西地区来的老将不胜悲愁,驻马倾听笛声不禁老泪横流。
关西: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的地区。
《汉书·萧何传》:“关中摇足,则关西非陛下有也。
”驻马:使马停下不走。
唐蒋吉《高溪有怀》诗:“驻马高溪侧,旅人千里情。
” 身经大小百余战,麾下偏裨万户侯。
身经大大小小百余次的战斗,部下偏将都被封为万户之侯。
麾下:即部下。
《史记·秦本纪》:“缪公与麾下驰追之,不能得晋君。
”偏裨(pí):偏将,裨将。
将佐的通称。
《汉书·冯奉世传》:“典属国任立、护军都尉韩昌为偏裨,到陇西,分屯三处。
” 苏武才为典属国,节旄空尽海西头。
苏武归汉后只被拜为典属国,节上旄头徒然落尽北海西头。
典属国:汉代掌藩属国事务的官职。
品位不高。
节旄:旌节上所缀的牦牛尾饰物。
《汉书·苏武传》:“(苏武)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指旌节。
落尽:一作“空尽”,一作“零落”。
海西:一作“海南”。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89 2、 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93-95
伊州歌 文翻注译
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馀。
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
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馀。
在清风明月之夜,我想念你极了。
浪荡的人啊,你从军十多年了。
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
你出征时,我再三嘱咐过你了,当鸿雁南归时,你千万要托它捎封家信回来啊!
参考资料: 1、 张毅选注.历朝闺怨情爱诗:华夏出版社,1999年04月第1版:119-120 2、 刘逸生.中国历代诗人选集 王维诗选:广东人民出版社,1986年02月第1版:47
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馀。
“清风”句:此句《乐府诗集》作:“秋风明月独离居。
”以乐景写哀,虽是良宵美景,然而“十分好月,不照人圆”。
只能给独处人儿增添凄苦。
苦:极甚之词。
苦相思:相思之极。
荡子:指丈夫。
从戎(róng):从军。
十载馀(yú):极言其从戎之久。
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
征人:丈夫。
数:屡次,常常。
附书:《乐府诗集》作“寄书”。
参考资料: 1、 张毅选注.历朝闺怨情爱诗:华夏出版社,1999年04月第1版:119-120 2、 刘逸生.中国历代诗人选集 王维诗选:广东人民出版社,1986年02月第1版:47
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馀。
在清风明月之夜,我想念你极了。
浪荡的人啊,你从军十多年了。
“清风”句:此句《乐府诗集》作:“秋风明月独离居。
”以乐景写哀,虽是良宵美景,然而“十分好月,不照人圆”。
只能给独处人儿增添凄苦。
苦:极甚之词。
苦相思:相思之极。
荡子:指丈夫。
从戎(róng):从军。
十载馀(yú):极言其从戎之久。
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
你出征时,我再三嘱咐过你了,当鸿雁南归时,你千万要托它捎封家信回来啊!
征人:丈夫。
数:屡次,常常。
附书:《乐府诗集》作“寄书”。
参考资料: 1、 张毅选注.历朝闺怨情爱诗:华夏出版社,1999年04月第1版:119-120 2、 刘逸生.中国历代诗人选集 王维诗选:广东人民出版社,1986年02月第1版:47
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 文翻注译赏
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
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
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
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玩物华。
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
渭水萦绕着秦关曲折地东流,黄麓山环抱着汉宫长年依旧。
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
皇辇远出千重宫门夹道杨柳,阁道回看上林百花恰似锦绣。
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
帝城高耸入云的是凤阁凤楼,春雨润泽千家树木美不胜收。
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玩物华。
为了把住春光时令出巡民忧,不是因为玩赏春光驾车逛游!
参考资料: 1、 沙灵娜译 .唐诗三百首全译 :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8.09 :269-270 .
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
渭水:即渭河,黄河最大支流,在陕西中部。
秦塞:犹秦野。
塞:一作“甸”。
这一带古时本为秦地。
黄山:黄麓山,在今陕西兴平县北。
汉宫:也指唐宫。
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
銮舆(luán yú) :皇帝的乘舆。
迥出:远出。
千门:指宫内的重重门户。
此句意谓銮舆穿过垂柳夹道的重重宫门而出。
上苑:泛指皇家的园林。
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
双凤阙:汉代建章宫有凤阙,这里泛指皇宫中的楼观。
阙:宫门前的望楼。
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玩物华。
阳气:指春气。
宸(chén)游:指皇帝出游。
宸:北辰所居,借指皇帝居处,后又引伸为帝王的代称。
物华:美好的景物。
后两句意谓,皇帝本为乘此顺应时令,随阳气而宣导万物,并非只为赏玩美景。
参考资料: 1、 沙灵娜译 .唐诗三百首全译 :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8.09 :269-270 .
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
渭水萦绕着秦关曲折地东流,黄麓山环抱着汉宫长年依旧。
渭水:即渭河,黄河最大支流,在陕西中部。
秦塞:犹秦野。
塞:一作“甸”。
这一带古时本为秦地。
黄山:黄麓山,在今陕西兴平县北。
汉宫:也指唐宫。
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
皇辇远出千重宫门夹道杨柳,阁道回看上林百花恰似锦绣。
銮舆(luán yú) :皇帝的乘舆。
迥出:远出。
千门:指宫内的重重门户。
此句意谓銮舆穿过垂柳夹道的重重宫门而出。
上苑:泛指皇家的园林。
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
帝城高耸入云的是凤阁凤楼,春雨润泽千家树木美不胜收。
双凤阙:汉代建章宫有凤阙,这里泛指皇宫中的楼观。
阙:宫门前的望楼。
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玩物华。
为了把住春光时令出巡民忧,不是因为玩赏春光驾车逛游!
阳气:指春气。
宸(chén)游:指皇帝出游。
宸:北辰所居,借指皇帝居处,后又引伸为帝王的代称。
物华:美好的景物。
后两句意谓,皇帝本为乘此顺应时令,随阳气而宣导万物,并非只为赏玩美景。
参考资料: 1、 沙灵娜译 .唐诗三百首全译 :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8.09 :269-270 .
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
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
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
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玩物华。
蓬莱宫,即唐大明宫。
唐代宫城位于长安东北,而大明宫又位于宫城东北。
兴庆宫在宫城东南角。
公元735年(开元二十三年),从大明宫经兴庆宫,一直到城东南的风景区曲江,筑阁道相通。
帝王后妃,可由阁道直达曲江。
王维的这首七律,就是唐玄宗由阁道出游时在雨中春望赋诗的一首和作。
所谓“应制”,指应皇帝之命而作。
“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
”诗一开头就写出由阁道中向西北跳望所见的景象。
首句写渭水曲折地流经秦地,次句指渭水边的黄山,盘旋在汉代黄山宫脚下。
渭水、黄山和秦塞、汉宫,作为长安的陪衬和背景出现,不仅显得开阔,而且因为有“秦”、“汉”这样的词语,还增强了时空感。
诗人驰骋笔力,描绘出这样广阔的大背景之后,才回笔写春望中的人:“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
”因为阁道架设在空中,所以阁道上的皇帝车驾,也就高出了宫门柳树之上。
诗人是回看宫苑和长安。
这里用一个“花”字渲杂繁盛气氛,“花”和“柳”又点出了春天。
“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
”这两句仍然是回看中的景象。
经过三四两句回旋,到这里再出现,就更给人一种高峰突起的感觉。
云雾低回缭绕,盘亘在广阔的长安城上,云翠中托出一对高耸的凤阙,像要凌空飞起;
在茫茫的春雨中,万家攒聚,无数株春树,在雨水的沐浴中,更加显得生机勃发。
这是一幅带着立体感的春雨长安图。
由于云遮雾绕,其他的建筑,在视野内变得模糊了,只有凤阙更显得突出,更具有飞动感;
由于春雨,满城在由雨帘构成的背景下,春树、人家和宫阙,相互映衬,更显出帝城的阔大、壮观和昌盛。
这两句不仅把诗题的“雨中春望”写足了,也表明了这个春天风调雨顺,为过渡到下文作了铺垫。
“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重物华。
”古代按季节规定关于农事的政令叫时令。
这句的意思是说,这次天子出游,本是因为阳气畅达,顺天道而行时令,并非为了赏玩景物。
这是一种所谓寓规于颂,把皇帝的春游,夸饰成顺天道之举。
古代应制诗,大多是歌功颂德之词。
王维这首诗也不例外,但诗歌的艺术性很高,王维善于抓住眼前的实际景物进行渲染。
比如用春天作为背景,让帝城自然地染上一层春色;
用雨中云雾缭绕来表现氤氲祥瑞的气氛,这些都显得真切而自然。
这是因为王维兼有诗人和画家之长,在选取、再现帝城长安景物的时候,构图上既显得阔大美好,又足以传达处于兴盛时期帝都长安的风貌。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166-167页
田园乐七首·其二 文翻译
再见封侯万户,立谈赐璧一双。
讵胜耦耕南亩,何如高卧东窗。
再见封侯万户,立谈赐璧一双。
有人很快就能够封侯万户,在交谈的当时就能得到赏赐玉璧一双。
讵胜耦耕南亩,何如高卧东窗。
这怎么能比得过归隐躬耕南亩,怎么比得上高卧东窗的闲适生活。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122-123
再见封侯万户,立谈赐璧一双。
有人很快就能够封侯万户,在交谈的当时就能得到赏赐玉璧一双。
立谈:在交谈的当时。
语自扬雄《解嘲》“或立谈而封侯”。
璧:美玉。
讵(jù)胜耦(ǒu)耕南亩,何如高卧东窗。
这怎么能比得过归隐躬耕南亩,怎么比得上高卧东窗的闲适生活。
讵:岂,难道。
表示反问。
胜:比得过,胜得过。
耦:两个人在一起耕地。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122-123
田园乐七首·其三 文翻
采菱渡头风急,策杖林西日斜。
杏树坛边渔父,桃花源里人家。
采菱渡头风急,策杖林西日斜。
采菱泛舟体验渡头疾风正吹,拄着拐杖到树林西面看夕阳西斜。
杏树坛边渔父,桃花源里人家。
我就是那杏树坛边的渔父,也就是住在桃花源里的人家。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122-123
待储光羲不至 文翻注译赏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
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
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
清早就已打开层层的屋门,坐立不安地盼着友人,竖耳倾听有没有车子到来的声音。
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以为听到了友人身上玉佩的清脆响声,正要出门去迎接,哪知原来自己弄错了。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
晚钟响在皇家的园林里,细雨从春城的上空轻轻拂过。
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已经明白他顾不上过来,是自己太过急切想要见到他。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
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要欲:好像。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
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了自:已经明了。
空复情:自作多情。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
清早就已打开层层的屋门,坐立不安地盼着友人,竖耳倾听有没有车子到来的声音。
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以为听到了友人身上玉佩的清脆响声,正要出门去迎接,哪知原来自己弄错了。
要欲:好像。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
晚钟响在皇家的园林里,细雨从春城的上空轻轻拂过。
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已经明白他顾不上过来,是自己太过急切想要见到他。
了自:已经明了。
空复情:自作多情。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
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
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此诗写出了诗人很渴望和友人见面的心情。
重重门户从清早就打开,这样还不够,还要坐着,想听听载着友人到来的马车发出的声音,这一个细节,写活了抽象的友情。
当然,光听见车声还不行,还要等到友人身上的玉佩因步行而发出的清脆的撞击声时,才是出户迎接的绝好时机。
首联写动作,颔联写心情,其实都是写渴望,和渴望中些微的焦急,在这一切的核心,是爱。
颈联一转,从写心情转移到写景。
这是一个很自然的跳跃。
通常在候人不至之时,为了避免焦虑,等候者会自然地把注意力转移到别处,即便是最枯燥的风景,也看得津津有味。
颈联表达恰好表达出了等待者久候人不至的心情。
时间已经不早,晚钟已经响起,诗人已经等待了一天,但是友人未至,而且又下起小雨。
可以想象自然的光线已逐渐暗下去,雨在若有若无地降落,在这种阴郁,潮湿,幽暗而又寂静的环境和氛围中,愁绪在以喷泉的速度生长。
尾联十字,一声长叹,写已明知友人不来,而期待之情仍萦绕于怀,经久不去。
王维此诗颈联侧重于听觉,陈与义的《春雨》里也有相似的句子:“孤莺啼永昼,细雨湿高城”,其实细较之下,也可以觉出很大的不同。
王维的两句,晚钟鸣响,用耳朵听,自不必说,雨过春城,当然也是用听,两句都是表现一个感官所攫到的效果。
反观陈与义的诗,莺啼是听觉,而雨湿高城,却与王维的雨过高城不同。
过,只写雨的一种状态,运动的状态,但是湿,却写出了雨过所产生的效果。
这大概也是在《泊船瓜洲》中王安石把春风“又到”,“又过”,最终改为“又绿”的原因。
但是王维的这两句不能从原诗中孤立出来,此联的“晚钟”是和首联的“朝已启”相照应的,而“过”字,表达的也许是因春雨已过对友人还不来的一种埋怨之情。
这首诗的深层意思其实在前四句,即肯定储光羲的值得人敬爱的为人,所以才写作者期待之殷切。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150-151
送丘为落第归江东 文翻译赏
怜君不得意,况复柳条春。
为客黄金尽,还家白发新。
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
知祢不能荐,羞为献纳臣。
怜君不得意,况复柳条春。
叹息你又一次不能遂意,何况在这柳条新绿的初春。
为客黄金尽,还家白发新。
客游京城黄金全部用尽,回家时只落得白发添新。
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
太湖边只有你三亩的田宅,遥遥万里外凄凉凉一个妇人。
知祢不能荐,羞为献纳臣。
深知你祢衡却没能推荐,惭愧我空作一名献纳之臣。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等 .王维诗选译 .成都 :巴蜀书社 ,1990 :126-127 .
怜君不得意,况复柳条春。
叹息你又一次不能遂意,何况在这柳条新绿的初春。
不得意:不如意;
不得志;
不称心。
《公羊传·庄公六年》:“得意致会,不得意致伐。
”此指科举落第。
况复:何况,况且。
《陈书·江总传》:“况复才未半古,尸素若兹。
” 为客黄金尽,还家白发新。
客游京城黄金全部用尽,回家时只落得白发添新。
为客:作客他乡。
黄金尽:用苏秦典故。
《战国策·秦策》载,苏秦游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
这里指盘缠花光。
还家:回家。
唐韩愈《送进士刘师服东归》诗:“还家虽阙短,指日亲晨飧。
” 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
太湖边只有你三亩的田宅,遥遥万里外凄凉凉一个妇人。
五湖:这里特指太湖,代指丘为的家乡。
三亩宅:《淮南子·原道训》:“任一人之能,不足以治三亩之宅也。
”后以“三亩宅”指栖身之地。
宅:一作“地”。
知祢不能荐,羞为献纳臣。
深知你祢衡却没能推荐,惭愧我空作一名献纳之臣。
祢(mí):祢衡,东汉人,有才辩,与孔融友善,孔融曾上表推荐他。
此处借指丘为。
一作“尔”。
为:一作“称”。
献纳臣:进献忠言之臣,是诗人的自指,王维当时任右拾遗。
献纳:把意见或人才献给皇帝以备采纳。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等 .王维诗选译 .成都 :巴蜀书社 ,1990 :126-127 .
怜君不得意,况复柳条春。
为客黄金尽,还家白发新。
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
知祢不能荐,羞为献纳臣。
此诗的开头由一“怜”字引出,“不得意”点明“落第”。
“况复”二字递进一层,丘为落第正值柳枝又绿的新春,伤心人对满目春光不免倍觉伤神。
“柳条青”三字并暗隐送别的场景,灞水岸边,杨柳依依,送别之际,诗人对丘为的怜惜之情也格外强烈了。
这一联诗中既有丘为又有诗人自己,其后两联专写丘为。
第二联用典。
当年苏秦游说秦王,连续上了十次书都未奏效,黄金百斤用尽(《战国策·秦策》)。
以苏秦作比,描写丘为只身困于长安、盘资耗尽的窘况;
返回时,由于忧愁的煎熬,两鬓又新添了白发。
一“尽”、一“新”,两相映照,丘为的凄苦之状与诗人的哀怜之情如在眼前。
京都既难以安顿,回家也是孤独一人,生计窘迫。
第三联就是对丘为归途形象的描绘:“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
”这两句是此诗名句,写丘为孤独一人长途返回,太湖畔唯有微薄的家产,生计窘迫。
从字句间读者仿佛看到一个步履沉重、心情懊丧的人,低头走向自己的家园,令人产生怜悯的共鸣。
此联句与句对仗,同时又句中自对:“五湖”对“三亩宅”,“万里”对“一归人”。
结尾一联:“知祢不能荐,羞为献纳臣。
”这里以祢衡借指丘为。
《后汉书·文苑传》说祢衡恃才傲物,唯善鲁国孔融及弘农杨修,融亦深爱其才,“上疏荐之”。
唐代武后垂拱二年,设理匦使,以御史中丞与侍御史一人充任,玄宗时改称献纳使。
王维曾任右拾遗、殿中侍御使等官职,因此自称“献纳臣”。
诗人认为自己明知丘为有才华而不能将他推荐给朝廷,自愧不如孔融,同时于“羞”中寓愤,对于贤才遭弃的黑暗政治表示了愤慨。
情绪由怏怏惜别转到深深的内疚,以至于牢骚不平,激昂慷慨。
王维与丘为虽是同辈诗友,但年龄稍长,故诗中语气较为老成。
结尾处反用孔融与祢衡的典故,虽是从识贤、荐贤的角度引出,但“知”字与篇首的“怜”字,还是表现了一种长者所特有的口吻。
诗写送别,抒发的却不是一般的离情别绪,其着重抒发的是对人才的爱惜以及由此引出的对黑暗政治的激愤。
全诗从离别写到归程,由近及远;
诗情则由哀怜转为羞愤,由浅入深。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 .唐诗鉴赏辞典补编 .成都 :四川文艺出版社 ,1990 :119-120 .
出塞作 文翻译
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
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
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
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
居延城外胡人正在狩猎,白草连天大火漫天燃烧。
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
暮云下旷远的沙漠纵马飞驰,秋日里辽阔的平原正好射雕。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
护羌校慰坚守阵地登上障堡,破虏将军勇猛出击夜渡辽河。
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
那镶玉的剑,角饰的弓,战马戴着珠络头,朝廷要赐给得胜的将军:勇如汉朝的霍嫖姚。
参考资料: 1、 黄星南 .历代爱国诗歌100首赏析 :湖南出版社 ,1997年04月第1版 :30-33 . 2、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1401 . 3、 孔凡信 .历代边塞诗赏赏析 :明天出版社 ,1987年10月第1版 :102-104 .
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
居延城外胡人正在狩猎,白草连天大火漫天燃烧。
居延城:也叫居延塞。
故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一带。
居延:古县名,在今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北部。
猎天骄:是说强悍的少数民族首领带着人马打猎。
天骄:即“天之骄子”,汉代时匈奴恃强,自称“天之骄子”,即老天爷的爱子。
这里借称唐朝的吐蕃。
白草:北方草原上的一种野草,枯后呈白色,称白草。
连天野火烧,烧起围猎的野火,与天连在一起了,形容打猎的野火声势之大。
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
暮云下旷远的沙漠纵马飞驰,秋日里辽阔的平原正好射雕。
暮云:晚上的云彩与烟雾相接。
空碛,空荡无边的大沙漠。
时驱马:正在奔驰的猎马。
碛(qì):沙漠。
秋日:秋天的时节。
平原:平坦的原野。
好射雕:正好是打猎的时候。
射雕:泛指用箭射空中的禽鸟。
雕,鹰类性凶猛。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
护羌校慰坚守阵地登上障堡,破虏将军勇猛出击夜渡辽河。
护羌校尉:《汉官仪》曰:护羌校尉,武帝置,秩比二千石,持节以护西羌。
”汉代拿着符节保护西羌的武官叫“护羌校尉”,这里指唐廷守边的将领。
朝乘障:早晨登上遮虏障。
乘障,同乘鄣:谓登城守卫。
《汉书·张汤传》:“﹝上﹞乃遣山乘鄣。
”颜师古注:“鄣谓塞上要险之处,别筑为城,因置吏士而为鄣蔽以扞寇也。
”障,遮虏障,西汉时为了防止匈奴内侵,在居延一带修筑了一道遮虏障,一种防御工事。
破虏将军:指汉昭帝时中郎将范明友。
当时辽东乌桓反。
他带领兵马,渡过辽河,平定了这次叛乱。
此指唐朝守边的将领。
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
那镶玉的剑,角饰的弓,战马戴着珠络头,朝廷要赐给得胜的将军:勇如汉朝的霍嫖姚。
玉靶角弓:用美玉镶把柄的剑,用兽角装饰的弓。
玉靶:镶玉的剑柄。
借指宝剑。
珠勒马:马勒口上用宝珠装饰,指骏马。
珠勒:珠饰的马络头。
汉家将赐:汉朝就要赏赐。
这里指唐廷就要赏赐。
霍嫖姚,即霍去病,西汉抗击匈奴的名将,官至骠骑将军。
前后六次出击匈奴,皆获胜而归,得到朝廷封赏。
此处借指崔希逸。
霍嫖姚:《史记·嫖姚将军传》曰:“霍去病为嫖姚校尉。
” 参考资料: 1、 黄星南 .历代爱国诗歌100首赏析 :湖南出版社 ,1997年04月第1版 :30-33 . 2、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1401 . 3、 孔凡信 .历代边塞诗赏赏析 :明天出版社 ,1987年10月第1版 :102-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