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咏风兰 文翻译赏
别样幽芬,更无浓艳催开处。
凌波欲去,且为东风住。
忒煞萧疏,争奈秋如许。
还留取,冷香半缕,第一湘江雨。
别样幽芬,更无浓艳催开处。
凌波欲去,且为东风住。
风兰散发出不寻常的香味,素雅恬淡没有一丝浓艳浮华。
它在秋风中摇曳的姿态犹如凌波仙子轻轻飘逸。
忒煞萧疏,争奈秋如许。
还留取,冷香半缕,第一湘江雨。
它的叶子如此稀疏,怎么耐得住那寒冷的清秋呢?
于是留取那半缕清香入得画中,这幅张见阳之风兰可以堪称画中第一了。
参考资料: 1、 纳兰容若.纳兰词全编笺注:湖南文艺出版社,2011-7-1:68-69 2、 纳兰性德.纳兰词:凤凰出版社,2012-05-01:60-61
别样幽芬,更无浓艳催开处。
凌波欲去,且为东风住。
风兰散发出不寻常的香味,素雅恬淡没有一丝浓艳浮华。
它在秋风中摇曳的姿态犹如凌波仙子轻轻飘逸。
别样:特别、不寻常 幽芬:清香 浓艳:(色彩)浓丽艳丽,代指鲜艳的花朵。
凌波:形容在水上行走的轻盈柔美的姿态。
此处是说风兰在秋风中摇曳的姿态,好像是凌波仙子,轻柔飘逸。
忒煞萧疏,争奈秋如许。
还留取,冷香半缕,第一湘江雨。
它的叶子如此稀疏,怎么耐得住那寒冷的清秋呢?
于是留取那半缕清香入得画中,这幅张见阳之风兰可以堪称画中第一了。
忒(tuī)煞萧疏:意为过分稀疏。
忒煞,亦作“忒杀”,太、过分 萧疏,稀疏、萧条。
冷香:清香,也指清香之花。
多喻菊、梅之香气。
此处指见阳所画之风兰仿佛散发出了微微香气。
参考资料: 1、 纳兰容若.纳兰词全编笺注:湖南文艺出版社,2011-7-1:68-69 2、 纳兰性德.纳兰词:凤凰出版社,2012-05-01:60-61
别样幽芬,更无浓艳催开处。
凌波欲去,且为东风住。
忒煞萧疏,争奈秋如许。
还留取,冷香半缕,第一湘江雨。
词以“咏风兰”为题,副题张刻本作《题见阳画兰》,可见此篇为题兰兼咏物之作。
上阕从香气和姿态两方面对风兰作了精致灵动的描摹。
“别样幽芬” 言风兰散发出不寻常的香味,这种清幽典雅的气息,是那些浓艳的花朵无法与之媲美的。
风兰不仅在香气上与众不同,而且形态上很灵动,词人在此处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风兰形容成水上行走的轻盈柔美的凌波仙子一般,飘飘欲去。
而东风在这里显然不是春风,可以理解为时光,催花开放和呵护花的力量。
整句表现了词人对风兰的喜爱和赞美,寄托了词人对这样美好的风兰不要去的太快的希望,也表达词人希望美好的事物能够长存的美好愿望。
下阕则是通过对现实中风兰美好之易逝的惋惜反衬出词人对好友所作的风兰图的赞美。
秋意袭来,风兰只得“忒煞萧疏”。
“忒煞”一词写出了词人对花之萧条的惋惜之心。
然而尽管风兰看上去已经太过稀疏,可仍散发出微微香气。
显然,这里的“还留取,冷香半缕”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因为这风兰终究不是自然界的风兰,只是友人的画罢了。
因张纯修当时正令湖南江华,词人又用借代的手法,用湘江雨来代指友人,而其画上的风兰竟然给人一种好似幽香散发的感觉,故此句为意谓见阳所画之风兰堪称画中第一。
至此,读者方才明白原来这是一阕咏物题兰之词。
在这首词中,词人运用了联想的手法来描绘风兰,并未曾亲眼所见,但却通过友人的一纸风兰图对风兰展开了想象,将风兰的香气和姿态表现地淋漓尽致。
而结句词人则点出其创作意图,为全词的升华。
当词人在为风兰的萧瑟易逝而感伤时,一个“还”字话风一转,引出只有在好友所作的图中能保有风兰的韵姿和清香,使得美好的事物永存。
衬托出友人作画功力深厚,所作风兰跃然纸上,栩栩如生,引人入胜。
同时也将建功立业的夙愿寄托在友人张纯修身上,希望友人保有美好的品质,并在所任职的地方作出一番成绩。
本词描写的主体风兰本非富贵之花,而纳兰却对其情有独钟并大加称羡,体现了纳兰落拓无羁的性格和格高韵远、独具特色的词风。
词中字字刻画,又字字天然,不即不离,不粘不脱,即“意有寄托,不作死句”。
风兰之形象绰约可见,而又不无诗人性情的处处流露。
既咏物又抒怀抱,显然颇含骚雅之旨,寓有诗人深挚的情怀。
参考资料: 1、 张秉戌.纳兰词笺注 :北京出版社,1996-10:360-361 2、 聂小晴,王鹏,王青.一生最爱纳兰词: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10-1:5
于中好·小构园林寂不哗 文翻注译赏
小构园林寂不哗,疏篱曲径仿山家。
昼长吟罢风流子,忽听楸枰响碧纱。
添竹石,伴烟霞。
拟凭樽酒慰年华。
休嗟髀里今生肉,努力春来自种花。
小构园林寂不哗,疏篱曲径仿山家。
昼长吟罢风流子,忽听楸枰响碧纱。
小小的园林一片寂静而不喧哗,稀疏的篱笆和曲折的小径都仿照着山野人家的样式。
白天在这里吟唱《风流子》,到了晚上可以听到碧纱窗里传出棋子落盘的声音。
添竹石,伴烟霞。
拟凭樽酒慰年华。
休嗟髀里今生肉,努力春来自种花。
添加一些竹子和石头,来衬托山水的自然风光。
隹备在这里用酒来度过年华,不要感叹会在安逸舒适的生活中无所作为,等来年春天来到时,亲自在这里种植花草。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孙红颖解译,纳兰词全鉴:中国纺织出版社,2016.02:第277页
小构园林寂不哗,疏篱曲径仿山家。
昼长吟罢风流子,忽听楸枰响碧纱。
山家:山野人家。
风流子:词牌名,原唐教坊曲名,分单调、双调两体。
单调三十四字,仄韵。
双调又名《内家娇》。
楸枰(qiū píng):棋盘,古时多用楸木制作,故名。
响:棋子落盘的声音,即敲棋声。
添竹石,伴烟霞。
拟凭樽酒慰年华。
休嗟髀里今生肉,努力春来自种花。
竹石:竹与石。
烟霞:指山水自然。
樽(zūn)酒:意即杯酒。
休嗟(jīe):休叹。
嗟:感叹声。
髀(bì)里今生肉:因长久不骑马,大腿上的肉又长起来了。
意为不要叹老嗟卑,自寻苦恼。
语出《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荆州豪杰归先主者日益多,表疑其心,阴御之。
”裴松之注引晋司马彪《九州春秋》:“备住荆州数年,尝于表坐起至厕,见髀里生肉,慨然流涕。
还坐,表怪问备,备曰:‘吾长身不离鞍,髀肉皆消。
今不复骑,髀里肉生。
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
”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孙红颖解译,纳兰词全鉴:中国纺织出版社,2016.02:第277页
小构园林寂不哗,疏篱曲径仿山家。
昼长吟罢风流子,忽听楸枰响碧纱。
小小的园林一片寂静而不喧哗,稀疏的篱笆和曲折的小径都仿照着山野人家的样式。
白天在这里吟唱《风流子》,到了晚上可以听到碧纱窗里传出棋子落盘的声音。
山家:山野人家。
风流子:词牌名,原唐教坊曲名,分单调、双调两体。
单调三十四字,仄韵。
双调又名《内家娇》。
楸枰(qiū píng):棋盘,古时多用楸木制作,故名。
响:棋子落盘的声音,即敲棋声。
添竹石,伴烟霞。
拟凭樽酒慰年华。
休嗟髀里今生肉,努力春来自种花。
添加一些竹子和石头,来衬托山水的自然风光。
隹备在这里用酒来度过年华,不要感叹会在安逸舒适的生活中无所作为,等来年春天来到时,亲自在这里种植花草。
竹石:竹与石。
烟霞:指山水自然。
樽(zūn)酒:意即杯酒。
休嗟(jīe):休叹。
嗟:感叹声。
髀(bì)里今生肉:因长久不骑马,大腿上的肉又长起来了。
意为不要叹老嗟卑,自寻苦恼。
语出《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荆州豪杰归先主者日益多,表疑其心,阴御之。
”裴松之注引晋司马彪《九州春秋》:“备住荆州数年,尝于表坐起至厕,见髀里生肉,慨然流涕。
还坐,表怪问备,备曰:‘吾长身不离鞍,髀肉皆消。
今不复骑,髀里肉生。
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
”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孙红颖解译,纳兰词全鉴:中国纺织出版社,2016.02:第277页
小构园林寂不哗,疏篱曲径仿山家。
昼长吟罢风流子,忽听楸枰响碧纱。
添竹石,伴烟霞。
拟凭樽酒慰年华。
休嗟髀里今生肉,努力春来自种花。
上片描写了隐者消闲自适的生活情景。
“小构园林寂不哗,疏篱曲径仿山家”,纳兰心中向往的疏篱曲径,在朱门富贵的府邸是否有安身之处。
疏篱山径,本是寻常人家。
这人间再普通不过的场景却是被模仿之物。
物以稀为贵,如大观园里的“杏帘在望”,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权相明珠府邸,山家之景不过是借景取意,雅俗同乐,不得作真。
而于纳兰而言,那牢笼中的疏篱曲径似植于金丝笼边的野花,纵使不能翱翔长空,尽情歌唱,至少可以用以观天,用以记忆对自由的向往,用以维持对平淡生活的渴望。
“昼长吟罢风流子”,纳兰便是到了荒山村野也离不开一份诗意的栖居。
“忽听楸枰响碧纱”,楸枰响碧,应是清脆的金石之音。
“烟雨湖山六朝梦,英雄儿女一枰棋”,黑白子的围棋没有被现代人的游戏无情取代,而是裹挟着一个个过去的时代的黄沙,仍游走于世间。
纳兰的生活中怎能没有棋,就在这一角楸枰中,纳兰悟得功名不过虚妄,悟得幽居山间的乡野之乐。
下片说如果再加以竹石和着烟霞的相伴,便是得到了人间的全福。
“添竹石,伴烟霞。
拟凭樽酒慰年华”,与太白斗酒诗百篇不同,纳兰杯中酒难解万古愁,樽酒一杯,聊寄年华。
不知纳兰是否想到苏东坡,想到李白,举杯消愁愁更愁。
纳兰的精神家园显然不在错综复杂的井野,他需要一个单纯的地方来滋养诗情画意的灵魂,不知已入红尘的纳兰能否舍下这些繁华,小隐于野。
“休嗟髀里今生肉,努力春来自种花”,年华不再,壮志未酬,此时的纳兰已不再是那个一心考取功名的青涩少年了。
十几年,纳兰经历人的生离,魂的死别,见惯了月的阴晴圆缺,人的悲欢离合。
还有什么放不开的。
纳兰的心早已奔波疲倦,对于那些八千里路云与月,他没有力气回头观望。
倦鸟尚知还,纳兰需要的是一方余田,倚着闲窗静静地品尝着这半生交加的苦忆。
花田下,一人执锄,行孤芳自赏。
或学陶渊明,东皋临啸,清泉赋诗。
花木成林时,等到百鸟争来,平添了几分情趣。
全词描绘了纳兰理想中的隐逸生活:竹篱、小径、饮洒、下棋,最重要的是与知心好友一起吟诗作对。
这首词虽然明快,读起来却有点令人伤心,甚至会不由想到以纳兰容若所拥有的一切,要达成这样一点小小的梦想竟然也是艰难的。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家庭书架 纳兰词:南海出版公司,2013.10:第345页
于中好·谁道阴山行路难 文翻译赏
谁道阴山行路难。
风毛雨血万人欢。
松梢露点沾鹰绁,芦叶溪深没马鞍。
依树歇,映林看。
黄羊高宴簇金盘。
萧萧一夕霜风紧,却拥貂裘怨早寒。
谁道阴山行路难。
风毛雨血万人欢。
松梢露点沾鹰绁,芦叶溪深没马鞍。
是谁说阴山之路无法行走呢?
大规模狩猎时禽兽毛血纷飞万人庆祝。
松树梢上的露珠沾湿了拴鹰的绳索,芦苇深的都没过了马鞍。
依树歇,映林看。
黄羊高宴簇金盘。
萧萧一夕霜风紧,却拥貂裘怨早寒。
靠着树休息,映衬着林子看着。
众人围着用黄羊庆祝。
霜风吹着,晚上都是寒冷的,拥有用貂的毛皮制作的衣服却怨着冬天来的比较早。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纳兰词注,岳麓书社,2005.1,第124页
谁道阴山行路难。
风毛雨血万人欢。
松梢露点沾鹰绁,芦叶溪深没马鞍。
是谁说阴山之路无法行走呢?
大规模狩猎时禽兽毛血纷飞万人庆祝。
松树梢上的露珠沾湿了拴鹰的绳索,芦苇深的都没过了马鞍。
风毛雨血:指大规模狩猎时禽兽毛血纷飞的情景。
李白《上皇西巡南京歌》:“谁道君王行路难,六龙西幸万人欢。
”鹰绁(xiè):拴鹰的绳索。
马鞍(ān):马具之一,一种用包着皮革的木框做成的座位,内塞软物,形状做成适合骑者臀部,前后均凸起。
依树歇,映林看。
黄羊高宴簇金盘。
萧萧一夕霜风紧,却拥貂裘怨早寒。
靠着树休息,映衬着林子看着。
众人围着用黄羊庆祝。
霜风吹着,晚上都是寒冷的,拥有用貂的毛皮制作的衣服却怨着冬天来的比较早。
黄羊:一种野羊。
簇(cù):众人围聚。
貂裘(diāo qiú):用貂的毛皮制作的衣服。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纳兰词注,岳麓书社,2005.1,第124页
谁道阴山行路难。
风毛雨血万人欢。
松梢露点沾鹰绁,芦叶溪深没马鞍。
依树歇,映林看。
黄羊高宴簇金盘。
萧萧一夕霜风紧,却拥貂裘怨早寒。
上片描绘塞上自然风光,前二句说阴山道上并非“行路难”,而是别有一番情趣滋味。
显然这是仿李白的《上皇西巡南京歌》: “谁道君王行路难,六龙西幸万人欢。
”接着二句写塞上特异的风光,进一步烘托了这种特殊环境下的体会。
下片写行旅中的生活情景,前二句描绘途中的休憩和欢宴,后二句转而描述了异域的风俗异味,此中的“怨早寒”并非真的哀怨,而是表达了一种惊异的心理感受。
这首词气势豪迈,格调激越,细致生动地描摹了塞上风光。
通过对狩猎途中所遇到的事物的细致描写以及射猎后的宴饮场面和特有的塞外风情和惊奇的感受的描写,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词人内心的豪迈之情。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
田萍注解,纳兰词全集鉴赏,中国画报出版社,2013.04,第295页 2、 《经典读库》编委会编著,人间最美纳兰词精选,江苏美术出版社,2013.11,第165页
生查子·东风不解愁 文翻译
东风不解愁,偷展湘裙衩。
独夜背纱笼,影著纤腰画。
爇尽水沉烟,露滴鸳鸯瓦。
花骨冷宜香,小立樱桃下。
东风不解愁,偷展湘裙衩。
独夜背纱笼,影著纤腰画。
不解风情的东风吹来,轻拂着她的裙衩。
在寂寞的夜里,背靠着丝纱的灯罩,映照出纤细身影。
爇尽水沉烟,露滴鸳鸯瓦。
花骨冷宜香,小立樱桃下。
沉香燃尽,烟气也已消散,露珠滴落在成对的鸳鸯瓦上。
夜里天气变得寒冷,但立于樱桃树下面花蕾的香气却愈加宜人。
参考资料: 1、 纳兰性德.《纳兰全词》: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1年6月:第281页 2、 (清)纳兰性德,(清)顾太清著;
夏华等编译.《纳兰词 太清词 图文版》:万卷出版公司,2012年5月:第24页
东风不解愁,偷展湘裙衩。
独夜背纱笼,影著纤腰画。
不解风情的东风吹来,轻拂着她的裙衩。
在寂寞的夜里,背靠着丝纱的灯罩,映照出纤细身影。
东风:即春风。
湘裙:湖绿色的裙子。
衩:为衣裙下边的开口。
纱笼:一种以纱制成的罩子,用以罩在熏炉外面。
爇尽水沉烟,露滴鸳鸯瓦。
花骨冷宜香,小立樱桃下。
沉香燃尽,烟气也已消散,露珠滴落在成对的鸳鸯瓦上。
夜里天气变得寒冷,但立于樱桃树下面花蕾的香气却愈加宜人。
爇(ruò):燃烧。
水沉:即水沉香、沉香。
鸳鸯(yuān yāng)瓦:成双成对的瓦,两两相扣,如同相依的鸳鸯。
花骨:花枝。
参考资料: 1、 纳兰性德.《纳兰全词》: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1年6月:第281页 2、 (清)纳兰性德,(清)顾太清著;
夏华等编译.《纳兰词 太清词 图文版》:万卷出版公司,2012年5月:第24页
疏影·芭蕉 文注
湘帘卷处,甚离披翠影,绕檐遮住。
小立吹裙,常伴春慵,掩映绣床金缕。
芳心一束浑难展,清泪裹、隔年愁聚。
更夜深、细听空阶雨滴,梦回无据。
正是秋来寂寞,偏声声点点,助人难绪。
缬被初寒,宿酒全醒,搅碎乱蛩双杵。
西风落尽庭梧叶,还剩得、绿阴如许。
想玉人、和露折来,曾写断肠句。
湘帘卷处,甚离披翠影,绕檐遮住。
小立吹裙,常伴春慵,掩映绣床金缕。
芳心一束浑难展,清泪裹、隔年愁聚。
更夜深、细听空阶雨滴,梦回无据。
湘帘:用湘妃竹编织的帘子。
离披:摇动、晃动貌。
春慵:以春天的到来而生徽散意绪。
绣床金缕:绣床,装饰华丽的床。
多指女子的睡床。
金缕,指金属制成的穗状物,或谓金丝所织之物。
此处指绣床上装饰得极其华美。
芳心:花心。
亦喻女子之情怀。
空阶:空寂的台阶。
无据:谓无所依凭。
宋谢懋《蓦山溪》:“飞云无据,化作冥蒙雨。
” 正是秋来寂寞,偏声声点点,助人难绪。
缬被初寒,宿酒全醒,搅碎乱蛩双杵。
西风落尽庭梧叶,还剩得、绿阴如许。
想玉人、和露折来,曾写断肠句。
缬被:染有彩色花纹的丝被。
乱蛩双杵:谓杂乱的蟋蟀声和交叠的砧杵声。
蛩,蟋蟀之别称。
玉人:美貌之女子。
此为对所爱之人的爱称。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菩萨蛮·飘蓬只逐惊飙转 文翻译
飘蓬只逐惊飙转,行人过尽烟光远。
立马认河流,茂陵风雨秋。
寂寥行殿索,梵呗琉璃火。
塞雁与宫鸦,山深日易斜。
飘蓬只逐惊飙转,行人过尽烟光远。
立马认河流,茂陵风雨秋。
人事如飘蓬,风吹浪卷。
多少繁华流过,回眸处满眼荒芜。
我策马,远行。
不敢再回首苍茫夜色。
天寿山暮色四合,最后一抹残阳的余晖斜洒在空寂的山林深处。
寂寥行殿索,梵呗琉璃火。
塞雁与宫鸦,山深日易斜。
一把锈迹斑斑的铜锁,锁住了行宫大门,也将旧时的热闹与繁华锁在了时空深处。
只有那些盘旋在宫殿上空的大雁和乌鸦,还像以前那样不停地聒噪着,似乎还想在这深山日暮的断瓦残垣里,找寻到旧日的荣华记忆。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飘蓬只逐惊飙转,行人过尽烟光远。
立马认河流,茂陵风雨秋。
人事如飘蓬,风吹浪卷。
多少繁华流过,回眸处满眼荒芜。
我策马,远行。
不敢再回首苍茫夜色。
天寿山暮色四合,最后一抹残阳的余晖斜洒在空寂的山林深处。
飘蓬:飘飞的蓬草。
比喻人事的飘泊无定。
“惊飙”:狂风。
此句谓人事无定,在光阴中随风四散,漂泊不定。
茂陵:指明十三陵之宪宗朱见深的陵墓,在今北京昌平县北天寿山。
寂寥行殿索,梵呗琉璃火。
塞雁与宫鸦,山深日易斜。
一把锈迹斑斑的铜锁,锁住了行宫大门,也将旧时的热闹与繁华锁在了时空深处。
只有那些盘旋在宫殿上空的大雁和乌鸦,还像以前那样不停地聒噪着,似乎还想在这深山日暮的断瓦残垣里,找寻到旧日的荣华记忆。
行殿:行宫。
皇帝出行在外时所居住之宫室。
唐李昂《戚夫人楚舞歌》:“风花菡萏落辕门,云雨徘徊入行殿。
”梵呗:佛家语。
谓作法事时的歌咏赞颂之声。
南朝梁慧皎《高僧传-经师论》:“原夫梵呗之起,亦肇自陈思。
”陈思,曹植。
琉璃火,即琉璃灯,寺庙中点燃之玻璃制作的油灯。
宫鸦:栖息在宫苑中的乌鸦。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点绛唇·小院新凉 文翻注译赏
小院新凉,晚来顿觉罗衫薄。
不成孤酌,形影空酬酢。
萧寺怜君,别绪应萧索。
西风恶,夕阳吹角,一阵槐花落。
小院新凉,晚来顿觉罗衫薄。
不成孤酌,形影空酬酢。
天色已晚,小院里忽然添了几分寒意,便觉得此时衣裳有些单薄了。
一个人独饮闷酒,对着自己的影子对饮长歌。
萧寺怜君,别绪应萧索。
西风恶,夕阳吹角,一阵槐花落。
我怀念在萧寺中惺惺相惜的友人是否衣缕单薄,不抵风寒呢。
西风劲吹夕阳,随着晚风,天气转寒,自是那槐花也承受不起这寒风,萧萧索索,落了一阵。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
田萍注解.《纳兰词全集鉴赏》.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2013:第221页 2、 聂小晴编著.《中华经典藏书 纳兰词》: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3年:第83-84页
小院新凉,晚来顿觉罗衫薄。
不成孤酌,形影空酬酢。
罗衫:丝织衣衫。
酌(zhuó):饮(酒)。
酬酢(chóu zuò):客相互敬酒,主敬客曰酬,客敬主曰酢。
此处是说独自酌饮,唯有自家的形影相随,非常孤独寂寞。
萧寺怜君,别绪应萧索。
西风恶,夕阳吹角,一阵槐花落。
萧寺:佛寺。
李肇《唐国史补》卷:“梁武帝造寺,令萧子云飞白大书‘萧’字,至今一‘萧’字存焉。
”后因称佛寺为萧寺。
别绪:分别时的思绪、情感。
萧索:凄清冷落。
西风恶:是说西风的猛烈寒冷。
角:号角,古代的乐器,多用于军营。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
田萍注解.《纳兰词全集鉴赏》.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2013:第221页 2、 聂小晴编著.《中华经典藏书 纳兰词》: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3年:第83-84页
小院新凉,晚来顿觉罗衫薄。
不成孤酌,形影空酬酢。
天色已晚,小院里忽然添了几分寒意,便觉得此时衣裳有些单薄了。
一个人独饮闷酒,对着自己的影子对饮长歌。
罗衫:丝织衣衫。
酌(zhuó):饮(酒)。
酬酢(chóu zuò):客相互敬酒,主敬客曰酬,客敬主曰酢。
此处是说独自酌饮,唯有自家的形影相随,非常孤独寂寞。
萧寺怜君,别绪应萧索。
西风恶,夕阳吹角,一阵槐花落。
我怀念在萧寺中惺惺相惜的友人是否衣缕单薄,不抵风寒呢。
西风劲吹夕阳,随着晚风,天气转寒,自是那槐花也承受不起这寒风,萧萧索索,落了一阵。
萧寺:佛寺。
李肇《唐国史补》卷:“梁武帝造寺,令萧子云飞白大书‘萧’字,至今一‘萧’字存焉。
”后因称佛寺为萧寺。
别绪:分别时的思绪、情感。
萧索:凄清冷落。
西风恶:是说西风的猛烈寒冷。
角:号角,古代的乐器,多用于军营。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
田萍注解.《纳兰词全集鉴赏》.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2013:第221页 2、 聂小晴编著.《中华经典藏书 纳兰词》: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3年:第83-84页
小院新凉,晚来顿觉罗衫薄。
不成孤酌,形影空酬酢。
萧寺怜君,别绪应萧索。
西风恶,夕阳吹角,一阵槐花落。
这是一篇思念故友的作品。
词的上片从自己的感官出发,写怀友心绪。
词人以“小院清凉”起笔,言及天气刚刚转冷,后句有“晚来”自然说到那一天至傍晚时,天气变得凉了,而由“清朝‘博学鸿词’考试一般设于秋季”可知,此处说的应该是秋凉。
秋凉便觉得有些寒意了。
念及此处,便想起了那友人,为下片怀人之言埋下伏笔。
而此时词人只能一个人驱寒,“形影空酬酢”一句便把词人自己的伤怀念远、孤独寂寞的心情刻画得惟妙惟肖。
下片自然承接到怀念友人处,提及萧寺。
自友人处起笔,想起当初跟友人在萧寺中惺惺相惜之情、对饮长谈之景,对比此刻的自己的形影相吊,忽而不觉黯然。
萧寺名虽出自萧姓,但也觉萧索之意,遂有下句“别绪应萧索”。
此处词人匠心独运,把自己的感情转而嫁接到随后而至的秋凉之感上,又用萧寺做引子,显得十分巧妙有味,意在含蓄地写出词人与好友都是孤独寂寞的处境,心照不宣地邀请好友来府居住。
结句以景结尾,满含悠然不尽之意,从容道来,一点都不带滞凝之感,令人遐思无限。
词人此作将自己的思友之情藏起,上片写己,下片转至友人,把笔触瞄准了各种秋景,景语之处,句句怀人,显得尤为真挚感人。
全词意境优美,景情交融,极含婉深致。
参考资料: 1、 聂小晴编著.《中华经典藏书 纳兰词》: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3年:第83-84页 2、 (清)纳兰性德著;
田萍注解.《纳兰词全集鉴赏》:中国画报出版社, 2013 :第221页
眼儿媚·咏梅 文翻译赏
莫把琼花比澹妆,谁似白霓裳。
别样清幽,自然标格,莫近东墙。
冰肌玉骨天分付,兼付与凄凉。
可怜遥夜,冷烟和月,疏影横窗。
莫把琼花比澹妆,谁似白霓裳。
别样清幽,自然标格,莫近东墙。
不要认为琼花淡雅素装,谁又和素白的神仙衣服相似呢。
是那样的清新幽静,自然是风姿摇曳,仪态优美,不要靠近东边的墙垣。
冰肌玉骨天分付,兼付与凄凉。
可怜遥夜,冷烟和月,疏影横窗。
梅花的颜色风姿是上天的恩赐,都带着一些孤寂冷落。
可怜漫漫的长夜,花在月光相伴下耐寒而艳丽,稀疏的梅花花影散落在窗前。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
侯清恒,李少辉注评. 《纳兰词赏析》:中国言实出版社,2015.04:第316页 2、 《经典读库》编委会编著.人间最美纳兰词精选:江苏美术出版社,2013.11:第185页 3、 纳兰性德著,亦歌解析.落尽梨花月又西: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01:第292页
莫把琼花比澹妆,谁似白霓裳。
别样清幽,自然标格,莫近东墙。
不要认为琼花淡雅素装,谁又和素白的神仙衣服相似呢。
是那样的清新幽静,自然是风姿摇曳,仪态优美,不要靠近东边的墙垣。
澹妆:一作“淡妆”。
琼花:扬州琼花,传说神仙所种,珍贵无比。
但现在所见的扬州琼花并非原株,而是聚八仙花的变种。
霓(ní)裳:指神仙的衣服,因为相传神仙以云为裳。
词人在这里是用之比喻梅花的外形。
霓,虹的一种。
《楚辞·九歌·东君》:“青云衣兮 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
”标格:仪态,风姿。
宋苏轼《荷花媚·荷花》“霞苞电荷碧,天然地、别是风流标格。
”莫近东墙:此处化用了宋代程垓《眼儿媚·咏梅》 “一枝烟雨瘦东墙,真个断人肠”之句。
冰肌玉骨天分付,兼付与凄凉。
可怜遥夜,冷烟和月,疏影横窗。
梅花的颜色风姿是上天的恩赐,都带着一些孤寂冷落。
可怜漫漫的长夜,花在月光相伴下耐寒而艳丽,稀疏的梅花花影散落在窗前。
“冰肌”句:意即梅花的颜色风姿是上天的恩赐。
冰肌玉骨,本是形容女子肌肤白净,体态优美,此处是词人借以喻梅花的风姿脱俗。
分付,交付。
遥夜:漫漫长夜。
疏影:稀疏的梅花花影,出自宋代逋(bū)《山园小梅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
侯清恒,李少辉注评. 《纳兰词赏析》:中国言实出版社,2015.04:第316页 2、 《经典读库》编委会编著.人间最美纳兰词精选:江苏美术出版社,2013.11:第185页 3、 纳兰性德著,亦歌解析.落尽梨花月又西: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01:第292页
莫把琼花比澹妆,谁似白霓裳。
别样清幽,自然标格,莫近东墙。
冰肌玉骨天分付,兼付与凄凉。
可怜遥夜,冷烟和月,疏影横窗。
“莫把琼花比淡妆,谁似白霓裳。
”纳兰说,不要把雪花当做是梅的淡雅妆饰,梅自身就有着白色霓裳的美丽。
雪花是天外之花,别有根芽,虽轻灵脱俗却没有悔的一缕香魂,因而这样的一种纯洁幽香、超凡脱俗的美,只有梅才有。
“别样清幽,自然标格,莫近东墙。
”在这雪花飞舞的寒冬,梅是清幽的。
百花凋零,草木萧条,梅却散发幽香,灿烂微笑。
不要走近东墙接近她。
梅花不是什么名贵之花。
它是严冬万物萧条中的一抹淡雅,因而它美得凄绝。
梅花是美的,但它生性高洁,宁可抱香枝上老,也不随黄叶舞西风。
李易安词巾的“故应难看梅花”和纳兰的“莫近东墙”,说的部是梅花品格的高尚纯洁,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梅的冰清玉洁,让人心生敬仰,纳兰说它是“冰肌玉骨天分付,兼付与凄凉”。
梅的冰肌玉骨是上苍的恩赐。
它不同于尘世中的俗花,忙着争奇斗艳:梅不屑与它们争舂,只把春来报,因而,上苍除了赐予它冰肌玉骨的风采,同时还给它孤高、寥落和凄凉。
在寒冷遥远的冬夜里,清冷的炯雾和清凉的明月笼罩着它,只留一束疏散的影子横映在窗纱上。
纳兰在每一个冬夜看到的都是“可怜遥夜,冷烟和月,疏影横窗”的景象,纳兰没有说他看后的心境,却把整个凄冷的氛围传递给读者,让我们和他一同感受那样的情怀。
在这首词中,纳兰通篇没有写一个“梅”字,却字字句句都在写梅;
通篇没写一个“人”字,却无处不见人的影子。
写梅花的品格,实则是写人的品格。
词中对梅骨、梅神、梅魂的咏叹和赞美。
林逋因为心中有“梅妻”,所以才能写出梅花“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绝世芳姿,纳兰爱表妹,写出这首词。
情到深处情转薄,纳兰才有“莫近东墙”之说。
他不爱春天里的万紫千红,却独爱严冬里在烟雾和冷月笼罩下的梅花二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这枝梅在纳兰心中独一无二。
借梅花写人是纳兰的真意。
冰肌玉骨是写人,别样清幽也是写人。
纳兰夜夜面对梅的“冷烟和月,疏影横窗”。
睹物思人,在寂静的夜空,遥望明月,纳兰嗅着梅的清香,度过漫漫长夜,他一夜无眠。
这首词中多化用前人的诗词,但妙笔天成,神韵自出,浑然无痕,另成意境。
参考资料: 1、 水之湄著.倾我一生一世念 纳兰容若的情与词:煤炭工业出版社,2016.06:第163页 2、 张菊玲,李红雨著.纳兰词新解: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4.10:第255页
玉连环影·何处 文翻译赏
何处?
几叶萧萧雨。
湿尽檐花,花底无人语。
掩屏山,玉炉寒。
谁见两眉愁聚倚阑干。
何处?
几叶萧萧雨。
湿尽檐花,花底无人语。
是什么时候,下起了浙浙沥沥的小雨?
屋檐下的花朵都已被雨水打湿,然而花底下的人却默默无语。
掩屏山,玉炉寒。
谁见两眉愁聚倚阑干。
轻轻地将屏风掩紧,玉炉中所焚之香也已燃尽。
谁能看到有个人正满含哀愁、深锁双眉,独自倚靠在栏杆边上。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纳兰词:插图本:万卷出版公司,2009.03:第15页
何处?
几叶萧萧雨。
湿尽檐花,花底无人语。
是什么时候,下起了浙浙沥沥的小雨?
屋檐下的花朵都已被雨水打湿,然而花底下的人却默默无语。
何处:何时。
古诗文中表示询问时间的用语。
檐(yán)花:屋檐之下的鲜花。
掩屏山,玉炉寒。
谁见两眉愁聚倚阑干。
轻轻地将屏风掩紧,玉炉中所焚之香也已燃尽。
谁能看到有个人正满含哀愁、深锁双眉,独自倚靠在栏杆边上。
屏山:屏风,因屏风曲折若重山叠嶂,或屏风上绘有山水图画等而得名。
阑干:同“栏干”。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纳兰词:插图本:万卷出版公司,2009.03:第15页
何处?
几叶萧萧雨。
湿尽檐花,花底无人语。
掩屏山,玉炉寒。
谁见两眉愁聚倚阑干。
这是一首触景写情之作.细腻动人。
前半首写室外勾画了一幅凄清的场景。
后半首转入室内,掩紧屏风熏炉中的香早已燃成灰烬,不见一丝温暖。
这一切,无不透着凄冷之意。
而看花之人此时无言胜有言,是对柔弱之花被摧折的叹息,是对自身命运不能由自己掌握的悲哀。
这首小词结构层次分明,井井有条地描摹出了一幅画面。
先写室外,再写室内,最后点到愁怨之人。
本篇虽短小精悍,但却层层深入,极见情味。
纳兰长于小令,由此篇亦可见一斑。
一开始便发问:何时下起了这么大的雨?
把屋檐下的花儿都淋湿了。
那个惜花之人默默地看着那些被风雨摧残的。
此词或可视为纳兰对自身处境的一个婉曲表达,从中可见词人内心的悲凉。
参考资料: 1、 纳兰性德,徐燕婷,朱惠国著.纳兰词评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01:第7页
金缕曲·姜西溟言别赋此赠之 文翻注译
谁复留君住。
叹人生、几翻离合,便成迟暮。
最忆西窗同剪烛,却话家山夜雨。
不道只、暂时相聚。
衮衮长江萧萧木,送遥天、白雁哀鸣去。
黄叶下,秋如许。
曰归因甚添愁绪。
料强似、冷烟寒月,栖迟梵宇。
一事伤心君落魄,两鬓飘萧未遇。
有解忆、长安儿女。
裘敝入门空太息,信古来、才命真相负。
身世恨,共谁语?
谁复留君住。
叹人生、几翻离合,便成迟暮。
最忆西窗同剪烛,却话家山夜雨。
不道只、暂时相聚。
衮衮长江萧萧木,送遥天、白雁哀鸣去。
黄叶下,秋如许。
谁能够把你挽留?
可叹人生在几番伤感离别之后就匆匆老去,最令人思念的,是一起在西窗下秉烛夜谈,听你讲家乡的事情。
没想到这次相聚却如此短暂,长江滚滚,落叶纷纷,大雁哀鸣着向远方飞去。
黄叶飘落,秋天的景象如此凄凉。
曰归因甚添愁绪。
料强似、冷烟寒月,栖迟梵宇。
一事伤心君落魄,两鬓飘萧未遇。
有解忆、长安儿女。
裘敝入门空太息,信古来、才命真相负。
身世恨,共谁语?
听你说要离去,我平添了许多愁绪一但你想回乡还是回去吧,总好过勉强寄居在京城凄凉的寺院里。
你两鬓斑白来京城求取功名却不能及第,儿女在家乡思念着你,我一直为你的落魄伤心不已。
看来无论古今,才华与命运总是彼此相背离,这对不公命运的满腔怨恨,又能够对谁说呢?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刘飞注,最忆西窗同剪烛 纳兰容若词全集: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1:第63页 2、 (清)纳兰性德著.孙红颖解译,纳兰词全鉴:中国纺织出版社,2016.02:第235页
谁复留君住。
叹人生、几翻离合,便成迟暮。
最忆西窗同剪烛,却话家山夜雨。
不道只、暂时相聚。
衮衮长江萧萧木,送遥天、白雁哀鸣去。
黄叶下,秋如许。
迟暮:年老。
“衮衮(gǔn)”句:此句化用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衮衮,即“滚滚”。
曰归因甚添愁绪。
料强似、冷烟寒月,栖迟梵宇。
一事伤心君落魄,两鬓飘萧未遇。
有解忆、长安儿女。
裘敝入门空太息,信古来、才命真相负。
身世恨,共谁语?
栖迟梵(fàn)字:栖迟,滞留,游息;
梵宇,寺庙。
“两鬓”句:两鬓飘萧,头发斑白;
未遇,没有被人赏识。
姜西溟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中进士,年已七十。
“有解忆”句:此句化用杜甫《月夜》: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裘敝(qíu bì):即敝裘,破烂的农服。
典出《战国策·秦策》:苏秦“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刘飞注,最忆西窗同剪烛 纳兰容若词全集: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1:第63页 2、 (清)纳兰性德著.孙红颖解译,纳兰词全鉴:中国纺织出版社,2016.02:第235页
谁复留君住。
叹人生、几翻离合,便成迟暮。
最忆西窗同剪烛,却话家山夜雨。
不道只、暂时相聚。
衮衮长江萧萧木,送遥天、白雁哀鸣去。
黄叶下,秋如许。
谁能够把你挽留?
可叹人生在几番伤感离别之后就匆匆老去,最令人思念的,是一起在西窗下秉烛夜谈,听你讲家乡的事情。
没想到这次相聚却如此短暂,长江滚滚,落叶纷纷,大雁哀鸣着向远方飞去。
黄叶飘落,秋天的景象如此凄凉。
迟暮:年老。
“衮衮(gǔn)”句:此句化用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衮衮,即“滚滚”。
曰归因甚添愁绪。
料强似、冷烟寒月,栖迟梵宇。
一事伤心君落魄,两鬓飘萧未遇。
有解忆、长安儿女。
裘敝入门空太息,信古来、才命真相负。
身世恨,共谁语?
听你说要离去,我平添了许多愁绪一但你想回乡还是回去吧,总好过勉强寄居在京城凄凉的寺院里。
你两鬓斑白来京城求取功名却不能及第,儿女在家乡思念着你,我一直为你的落魄伤心不已。
看来无论古今,才华与命运总是彼此相背离,这对不公命运的满腔怨恨,又能够对谁说呢?
栖迟梵(fàn)字:栖迟,滞留,游息;
梵宇,寺庙。
“两鬓”句:两鬓飘萧,头发斑白;
未遇,没有被人赏识。
姜西溟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中进士,年已七十。
“有解忆”句:此句化用杜甫《月夜》: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裘敝(qíu bì):即敝裘,破烂的农服。
典出《战国策·秦策》:苏秦“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刘飞注,最忆西窗同剪烛 纳兰容若词全集: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1:第63页 2、 (清)纳兰性德著.孙红颖解译,纳兰词全鉴:中国纺织出版社,2016.02:第23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