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送潘大临 文翻注译
别酒劝君君一醉,清润潘郎,又是何郎婿。
记取钗头新利市,莫将分付东邻子。
回首长安佳丽地,三十年前,我是风流帅。
为向青楼寻旧事,花枝缺处馀名字。
别酒劝君君一醉,清润潘郎,又是何郎婿。
记取钗头新利市,莫将分付东邻子。
送别的酒劝你一醉方休,清秀而丰润的潘郎,你是哪家的郎婿?
记住美女与升官所赏的喜钱,不要交给东边邻居好色的小人。
回首长安佳丽地,三十年前,我是风流帅。
为向青楼寻旧事,花枝缺处馀名字。
忆起京城那个美女密集的都市,我是英俊潇洒的不一般的人物。
为向青楼女子寻觅往日风流韵事,在妓院的墙上还留着名字。
参考资料: 1、 苏轼著,石声淮,唐玲玲笺注.东坡乐府编年笺注.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7月:132-133 2、 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饶晓明.苏轼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7年1月:841-844
别酒劝君君一醉,清润潘郎,又是何郎婿。
记取钗头新利市,莫将分付东邻子。
钗头:由两股簪子交叉组合成的一种首饰,用来结住头发的称“钗子”。
钗头系钗的首端,多指钗。
这里代指美女。
新利市:仕庆所赏得的钱,这里代指升官所得赏钱。
东邻子:东边邻居好色之子。
回首长安佳丽地,三十年前,我是风流帅。
为向青楼寻旧事,花枝缺处馀名字。
回首:回顾,忆起。
长安:古都。
这里泛指京都。
佳丽:美丽的女子。
青楼:青漆涂饰的豪华精致的楼房。
这里代指妓院中的女子。
花枝缺处:妓院,白居易《长安道》诗:花枝缺处青楼开。
参考资料: 1、 苏轼著,石声淮,唐玲玲笺注.东坡乐府编年笺注.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7月:132-133 2、 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饶晓明.苏轼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7年1月:841-844
别酒劝君君一醉,清润潘郎,又是何郎婿。
记取钗头新利市,莫将分付东邻子。
送别的酒劝你一醉方休,清秀而丰润的潘郎,你是哪家的郎婿?
记住美女与升官所赏的喜钱,不要交给东边邻居好色的小人。
钗头:由两股簪子交叉组合成的一种首饰,用来结住头发的称“钗子”。
钗头系钗的首端,多指钗。
这里代指美女。
新利市:仕庆所赏得的钱,这里代指升官所得赏钱。
东邻子:东边邻居好色之子。
回首长安佳丽地,三十年前,我是风流帅。
为向青楼寻旧事,花枝缺处馀名字。
忆起京城那个美女密集的都市,我是英俊潇洒的不一般的人物。
为向青楼女子寻觅往日风流韵事,在妓院的墙上还留着名字。
回首:回顾,忆起。
长安:古都。
这里泛指京都。
佳丽:美丽的女子。
青楼:青漆涂饰的豪华精致的楼房。
这里代指妓院中的女子。
花枝缺处:妓院,白居易《长安道》诗:花枝缺处青楼开。
参考资料: 1、 苏轼著,石声淮,唐玲玲笺注.东坡乐府编年笺注.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7月:132-133 2、 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饶晓明.苏轼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7年1月:841-844
南歌子·再用前韵 文
游兰溪 / 游沙湖 文翻注译赏
满庭芳·三十三年 文翻注译赏
有王长官者,弃官黄州三十三年,黄人谓之王先生。
因送陈慥来过余,因为赋此。
三十三年,今谁存者?
算只君与长江。
凛然苍桧,霜干苦难双。
闻道司州古县,云溪上、竹坞松窗。
江南岸,不因送子,宁肯过吾邦?
摐摐,疏雨过,风林舞破,烟盖云幢。
愿持此邀君,一饮空缸。
居士先生老矣,真梦里、相对残釭。
歌声断,行人未起,船鼓已逢逢。
有王长官者,弃官黄州三十三年,黄人谓之王先生。
因送陈慥来过余,因为赋此。
三十三年,今谁存者?
算只君与长江。
凛然苍桧,霜干苦难双。
闻道司州古县,云溪上、竹坞松窗。
江南岸,不因送子,宁肯过吾邦?
这三十三年以来,今天还有谁存在?
算来只有王长官的高洁品格能与长江相提并论。
其风骨凛然如苍桧,霜干承受了多少苦难。
听说司州古县,云溪上,有一座用竹子建造的房屋,它的窗子由松木建造。
如果王先生不是为了送陈慥去长江南岸,怎么会来我所居住的黄冈县?
摐摐,疏雨过,风林舞破,烟盖云幢。
愿持此邀君,一饮空缸。
居士先生老矣,真梦里、相对残釭。
歌声断,行人未起,船鼓已逢逢。
雨声铿锵有力。
疏雨过后,风林舞被,烟云雾霭覆盖着房屋。
只愿持杯邀请先生,一口气把酒喝干。
东坡居士已经老了,真好像是在梦里与你通宵达旦地开怀畅饮,对着残破的灯。
歌声中断了,行人还没有起床,船鼓已经嘭嘭响起,催促行人出发了。
参考资料: 1、 陈明源.常用词牌详介 :人民日报出版社 ,1987年10月:189 2、 刘石评注 .唐宋名家诗词苏轼词 :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年11月:175-177 3、 《读点经典》编委会 .豪放词圣苏东坡·辛弃疾名词名句 :凤凰出版社,2012年6月 :173-176
有王长官者,弃官黄州三十三年,黄人谓之王先生。
因送陈慥来过余,因为赋此。
王长官:作者好友,事迹不详。
陈慥:字季常,亦为苏轼好友。
过:拜访、看望。
三十三年,今谁存者?
算只君与长江。
凛然苍桧,霜干苦难双。
闻道司州古县,云溪上、竹坞松窗。
江南岸,不因送子,宁肯过吾邦?
桧:即圆柏。
一种常绿乔木,雌雄异株,果实球形,木材桃红色、有香气。
寿命达数百年。
此处以苍桧喻王先生。
闻道:听说。
司州古县:指黄陂县,曾属南司州。
王先生罢官后居于此。
竹坞:用竹子建造的房屋。
松窗:松木建造的窗子。
摐摐,疏雨过,风林舞破,烟盖云幢。
愿持此邀君,一饮空缸。
居士先生老矣,真梦里、相对残釭。
歌声断,行人未起,船鼓已逢逢。
摐摐:形容雨声。
一饮空缸:一口气把酒喝干。
居士:作者自称,其号为东坡居士。
釭:灯逢逢:形容鼓声。
参考资料: 1、 陈明源.常用词牌详介 :人民日报出版社 ,1987年10月:189 2、 刘石评注 .唐宋名家诗词苏轼词 :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年11月:175-177 3、 《读点经典》编委会 .豪放词圣苏东坡·辛弃疾名词名句 :凤凰出版社,2012年6月 :173-176
有王长官者,弃官黄州三十三年,黄人谓之王先生。
因送陈慥来过余,因为赋此。
王长官:作者好友,事迹不详。
陈慥:字季常,亦为苏轼好友。
过:拜访、看望。
三十三年,今谁存者?
算只君与长江。
凛然苍桧,霜干苦难双。
闻道司州古县,云溪上、竹坞松窗。
江南岸,不因送子,宁肯过吾邦?
这三十三年以来,今天还有谁存在?
算来只有王长官的高洁品格能与长江相提并论。
其风骨凛然如苍桧,霜干承受了多少苦难。
听说司州古县,云溪上,有一座用竹子建造的房屋,它的窗子由松木建造。
如果王先生不是为了送陈慥去长江南岸,怎么会来我所居住的黄冈县?
桧:即圆柏。
一种常绿乔木,雌雄异株,果实球形,木材桃红色、有香气。
寿命达数百年。
此处以苍桧喻王先生。
闻道:听说。
司州古县:指黄陂县,曾属南司州。
王先生罢官后居于此。
竹坞:用竹子建造的房屋。
松窗:松木建造的窗子。
摐摐,疏雨过,风林舞破,烟盖云幢。
愿持此邀君,一饮空缸。
居士先生老矣,真梦里、相对残釭。
歌声断,行人未起,船鼓已逢逢。
雨声铿锵有力。
疏雨过后,风林舞被,烟云雾霭覆盖着房屋。
只愿持杯邀请先生,一口气把酒喝干。
东坡居士已经老了,真好像是在梦里与你通宵达旦地开怀畅饮,对着残破的灯。
歌声中断了,行人还没有起床,船鼓已经嘭嘭响起,催促行人出发了。
摐摐:形容雨声。
一饮空缸:一口气把酒喝干。
居士:作者自称,其号为东坡居士。
釭:灯逢逢:形容鼓声。
参考资料: 1、 陈明源.常用词牌详介 :人民日报出版社 ,1987年10月:189 2、 刘石评注 .唐宋名家诗词苏轼词 :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年11月:175-177 3、 《读点经典》编委会 .豪放词圣苏东坡·辛弃疾名词名句 :凤凰出版社,2012年6月 :173-176
有王长官者,弃官黄州三十三年,黄人谓之王先生。
因送陈慥来过余,因为赋此。
三十三年,今谁存者?
算只君与长江。
凛然苍桧,霜干苦难双。
闻道司州古县,云溪上、竹坞松窗。
江南岸,不因送子,宁肯过吾邦?
摐摐,疏雨过,风林舞破,烟盖云幢。
愿持此邀君,一饮空缸。
居士先生老矣,真梦里、相对残釭。
歌声断,行人未起,船鼓已逢逢。
词的上半阕主要是刻画王长官的高洁人品,下半阕则描绘会见王长官时的环境、气氛,以及东坡当时的思绪和情态。
上阕全就王长官其人而发,描绘了一个饱经沧桑、令人神往的高士形象。
前三句“三十三年,今谁存者,算只君与长江”,一开篇就语出惊人不同凡响,在将长江拟人化的同时,以比拟的方式将王长官高洁的人品与长江共论,予以高度评价。
“凛然苍桧,霜干苦难双”二句喻其人品格之高,通过“苍桧”的形象比喻,其人傲干奇节,风骨凛然如见。
王长官当时居住黄陂(今武汉市黄陂区),唐代武德初以黄陂置南司州,故词云“闻道司州古县,云溪上、竹坞松窗”。
后四字以竹松比喻托衬他的正直耿介。
“江南岸”三句是说倘非王先生送陈慥来黄州,恐终不得见面。
语中既有词人的自谦,也饱含作者对于王先生人品的仰慕之情。
过片到“相对残釭”句写三人会饮。
“摐摐”二字拟(雨)声,其韵铿然,有风雨骤至之感。
“疏雨过,风林舞破,烟盖云幢”几句,既写当日气候景色,又通过自然景象的不凡,暗示作者与贵客的遇合之脱俗。
“愿持此邀君,一饮空缸”,充满了酒逢知己千杯少的豪情。
“居士先生老矣”,是生命短促、人生无常的感叹。
“真梦里,相对残缸”,写主客通宵达旦相饮欢谈,彼此情投意合。
末三句写天明分手,船鼓催发,主客双方话未尽,情未尽,满怀惜别之意。
全词“健句入词,更奇峰特出”,“不事雕凿,字字苍寒”(郑之焯《手批东坡府府》),语言干净简练之极,而内容,含义隐括极多,熔叙事,写人、状景、抒情子一炉,既写一方奇人之品格,又抒旷达豪放之情感,实远出于一般描写离合情怀的诗词之上。
词中凛然如苍桧的王先生这一形象,可谓东坡理想人格追求的绝妙写照。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周汝昌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04 :604-6076. 苏轼 .中华英烈祠 [引用日期2014-10-17]
渔家傲·千古龙蟠并虎踞 文注译
秦少游梦发殡而葬之者云是刘发之柩是岁发首 文
君看三代士执雉,本以杀身为小补。
居官死职战死绥,梦尸得官真古语。
五行胜己斯为官,官如草木吾如土。
仕而未禄犹宾客,待以纯臣盖非古。
馈焉曰献称寡君,岂比公卿相尔汝。
世衰道微士失已,得丧悲欢反其故。
草袍芦箠相妩媚,饮酒嬉游事群聚。
曲江船舫月灯球,是谓舞殡而歌墓。
看花走马到东野,余子纷纷何足数。
二生年少两豪逸,诗酒不知轩冕苦。
故令将仕梦发棺,劝子勿为官所腐。
涂车刍灵皆假设,著眼细看君勿误。
时来聊复一飞鸣,......更多
醉题信夫方丈 文
送参寥师 文翻注译赏
上人学苦空,百念已灰冷。
剑头唯一吷,焦谷无新颖。
胡为逐吾辈,文字争蔚炳?
新诗如玉屑,出语便清警。
退之论草书,万事未尝屏。
忧愁不平气,一寓笔所骋。
颇怪浮屠人,视身如丘井。
颓然寄淡泊,谁与发豪猛?
细思乃不然,真巧非幻影。
欲令诗语妙,无厌空且静。
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
阅世走人间,观身卧云岭。
成酸杂众好,中有至味永。
诗法不相妨,此语当更请。
上人学苦空,百念已灰冷。
剑头唯一吷,焦谷无新颖。
胡为逐吾辈,文字争蔚炳?
新诗如玉屑,出语便清警。
退之论草书,万事未尝屏。
谈论到张旭狂草时,(认为张旭)心中并未屏蔽万事。
忧愁不平气,一寓笔所骋。
反而将其忧愁与不平之气,统统寓于笔端任其驰骋。
颇怪浮屠人,视身如丘井。
韩愈很奇怪高闲浮屠氏的草书,视人身为丘井。
颓然寄淡泊,谁与发豪猛?
颓然寄有淡泊之意,又如何发出像(张旭那样)豪迈而不受拘束的气魄呢?
细思乃不然,真巧非幻影。
仔细一想其实不然,真实的技巧并不是虚幻的泡影。
欲令诗语妙,无厌空且静。
要想使诗句巧妙,不要嫌恶于空和静。
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
正因为静,所以对一切动都能了然于心;
正因为空,所以能够容纳万事万物。
阅世走人间,观身卧云岭。
阅历世事行走于人间,只见栖身于世外云岭。
成酸杂众好,中有至味永。
咸味酸味杂列于诸食物里,其中有着极其隽永的韵味。
诗法不相妨,此语当更请。
诗歌与佛法并不相妨碍,上面的话更当允许我说出来。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上人学苦空,百念已灰冷。
苦空:佛教认为生老病死为四苦,又有“四大皆空”之说。
《维摩经·弟子品》:“五受阴洞达空无所起,是苦义;
诸法究竟无所有,是空义。
” 剑头唯一吷,焦谷无新颖。
焦谷:烧焦的谷子。
典出《维摩经·观众生品》:“如焦谷芽,如石女儿。
”颖:带芒的穗。
作者在这里是说,僧人求空寂灭,是其本份,没什么大惊小怪的,也并不新奇。
剑头唯一吷:《庄子·则阳》:“夫吹筦者,犹有嗃也;
吹剑首者,吷而已矣。
”意思是吹箫管能发出较大的声音,如吹剑环上的小孔,就只能发出细微的声音。
胡为逐吾辈,文字争蔚炳?
蔚炳:指文采华美。
这两句的意思是:你作为一个出家之人,为何也像我们这些俗人一样,去追求诗歌艺术的完美?
新诗如玉屑,出语便清警。
退之论草书,万事未尝屏。
退之:韩愈字退之。
韩愈曾写《送高闲上人序》一文,称赞张旭的草书道:“往时张旭善草书,不治他技,喜怒窘穷,忧悲愉怿,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
……故序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以此终其身而名后世。
”这四句是说张旭的草书所以通神,是因为乾坤万感,有动于中的缘故。
忧愁不平气,一寓笔所骋。
颇怪浮屠人,视身如丘井。
浮屠人:出家人。
身如丘井:比喻心地寂灭,对世事无所反映。
这是就高闲说。
还是在《送高闲上人序》中,韩愈又说:“今闲师浮屠化,一死生,解外胶,是其为心,必汩然无所起;
其于世,必淡然无所嗜。
泊与淡相遭,颓堕委靡,溃败不可收拾,则其于书,得无象之然乎?
”这里是说,高闲作为出家人,心地淡泊,无事与发“豪猛”,怎能达到张旭的境界?
言下似有微辞,语脉承接“退之”而来。
颓然寄淡泊,谁与发豪猛?
细思乃不然,真巧非幻影。
不然:是对前面所说的高闲由于无以发“豪猛”之气,书法艺术就不高的说法表示否定,正如参寥子的诗语之妙,并非如梦幻泡影,于是由书法转为作诗。
欲令诗语妙,无厌空且静。
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
阅世走人间,观身卧云岭。
成酸杂众好,中有至味永。
诗法不相妨,此语当更请。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上人学苦空,百念已灰冷。
苦空:佛教认为生老病死为四苦,又有“四大皆空”之说。
《维摩经·弟子品》:“五受阴洞达空无所起,是苦义;
诸法究竟无所有,是空义。
” 剑头唯一吷,焦谷无新颖。
焦谷:烧焦的谷子。
典出《维摩经·观众生品》:“如焦谷芽,如石女儿。
”颖:带芒的穗。
作者在这里是说,僧人求空寂灭,是其本份,没什么大惊小怪的,也并不新奇。
剑头唯一吷:《庄子·则阳》:“夫吹筦者,犹有嗃也;
吹剑首者,吷而已矣。
”意思是吹箫管能发出较大的声音,如吹剑环上的小孔,就只能发出细微的声音。
胡为逐吾辈,文字争蔚炳?
蔚炳:指文采华美。
这两句的意思是:你作为一个出家之人,为何也像我们这些俗人一样,去追求诗歌艺术的完美?
新诗如玉屑,出语便清警。
退之论草书,万事未尝屏。
谈论到张旭狂草时,(认为张旭)心中并未屏蔽万事。
退之:韩愈字退之。
韩愈曾写《送高闲上人序》一文,称赞张旭的草书道:“往时张旭善草书,不治他技,喜怒窘穷,忧悲愉怿,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
……故序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以此终其身而名后世。
”这四句是说张旭的草书所以通神,是因为乾坤万感,有动于中的缘故。
忧愁不平气,一寓笔所骋。
反而将其忧愁与不平之气,统统寓于笔端任其驰骋。
颇怪浮屠人,视身如丘井。
韩愈很奇怪高闲浮屠氏的草书,视人身为丘井。
浮屠人:出家人。
身如丘井:比喻心地寂灭,对世事无所反映。
这是就高闲说。
还是在《送高闲上人序》中,韩愈又说:“今闲师浮屠化,一死生,解外胶,是其为心,必汩然无所起;
其于世,必淡然无所嗜。
泊与淡相遭,颓堕委靡,溃败不可收拾,则其于书,得无象之然乎?
”这里是说,高闲作为出家人,心地淡泊,无事与发“豪猛”,怎能达到张旭的境界?
言下似有微辞,语脉承接“退之”而来。
颓然寄淡泊,谁与发豪猛?
颓然寄有淡泊之意,又如何发出像(张旭那样)豪迈而不受拘束的气魄呢?
细思乃不然,真巧非幻影。
仔细一想其实不然,真实的技巧并不是虚幻的泡影。
不然:是对前面所说的高闲由于无以发“豪猛”之气,书法艺术就不高的说法表示否定,正如参寥子的诗语之妙,并非如梦幻泡影,于是由书法转为作诗。
欲令诗语妙,无厌空且静。
要想使诗句巧妙,不要嫌恶于空和静。
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
正因为静,所以对一切动都能了然于心;
正因为空,所以能够容纳万事万物。
阅世走人间,观身卧云岭。
阅历世事行走于人间,只见栖身于世外云岭。
成酸杂众好,中有至味永。
咸味酸味杂列于诸食物里,其中有着极其隽永的韵味。
诗法不相妨,此语当更请。
诗歌与佛法并不相妨碍,上面的话更当允许我说出来。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上人学苦空,百念已灰冷。
剑头唯一吷,焦谷无新颖。
胡为逐吾辈,文字争蔚炳?
新诗如玉屑,出语便清警。
退之论草书,万事未尝屏。
忧愁不平气,一寓笔所骋。
颇怪浮屠人,视身如丘井。
颓然寄淡泊,谁与发豪猛?
细思乃不然,真巧非幻影。
欲令诗语妙,无厌空且静。
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
阅世走人间,观身卧云岭。
成酸杂众好,中有至味永。
诗法不相妨,此语当更请。
此诗取韩愈论高闲上人草书之旨,反其意而论诗,最后落实到“诗法不相妨”上,表达了苏轼对禅与诗之间的关系的认识。
一般说来,禅宗要求不立文字。
诗歌则是语言的艺术,二者区别甚大。
但在艺术实践中,诗人以及批评家却发现了它们之间的共同性。
所以宋人李之仪在其《姑溪居士前集》卷二十九《与李去言》中说: “说禅作诗,本无差别。
”固然,要把二者的“本无差别”处说清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仍有线索可寻。
比如,禅与诗都注重对主观精神的反映,禅宗固然是 “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诗歌亦宣称“一切景语皆情语”,因而驱遣万象以就我。
所以南宋释绍嵩在《亚愚江浙纪行诗自序》说:“禅,心慧也;
诗,心志也。
慧之所之,禅之所形;
志之所之,诗之所形。
”另外,如禅思和诗思的不可预测性,禅语和诗语(部分追求“直寻”的作品当是例外)的非逻辑性,都颇能相通。
宋代禅学大兴,风行于士大夫之中,因而“学诗浑似学参禅”一类的话头,成为一时风气,而从时间上看,苏轼这首诗可谓得风气之先,对后来严羽诸人以禅喻诗,分别宗乘等,都不无影响。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