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春二首·其一 文翻注译赏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草树 一作:草木)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草树 一作:草木)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纷纷争奇斗艳。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就连那没有美丽颜色的杨花和榆钱也不甘寂寞,随风起舞,化作漫天飞雪。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草树 一作:草木)不久归:将结束。
杨花榆(yú)荚(jiá)无才思,惟解(jiě)漫天作雪飞。
杨花:指柳絮。
榆荚:亦称榆钱。
榆未生叶时,先在枝间生荚,荚小,形如钱,荚花呈白色,随风飘落。
才思:才华和能力。
解:知道。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草树 一作:草木)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纷纷争奇斗艳。
不久归:将结束。
杨花榆(yú)荚(jiá)无才思,惟解(jiě)漫天作雪飞。
就连那没有美丽颜色的杨花和榆钱也不甘寂寞,随风起舞,化作漫天飞雪。
杨花:指柳絮。
榆荚:亦称榆钱。
榆未生叶时,先在枝间生荚,荚小,形如钱,荚花呈白色,随风飘落。
才思:才华和能力。
解:知道。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草树 一作:草木)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这里,似乎只是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晚春的繁丽景色,其实,它还寄寓着人们应该乘时而进,抓紧时机去创造有价值的东西这一层意思。
但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榆荚杨花虽缺乏草木的“才思”,但不因此藏拙,而为晚春增添一景,虽然不美,但尽了努力,这种精神是值得赞扬了。
这是一首描绘暮春景色的七绝。
乍看来,只是写百卉千花争奇斗艳的常景,但进一步品味便不难发现,诗写得工巧奇特,别开生面。
诗人不写百花稀落、暮春凋零,却写草木留春而呈万紫千红的动人情景:花草树木探得春将归去的消息,便各自施展出浑身解数,吐艳争芳,色彩缤纷,繁花似锦,就连那本来乏色少香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而化作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
诗人体物入微,发前人未得之秘,反一般诗人晚春迟暮之感,摹花草灿烂之情状,展晚春满目之风采。
寥寥几笔,便给人以满眼风光、耳目一新的印象。
说这首诗平中翻新,颇富奇趣,还在于诗中拟人化手法的奇妙运用,糅人与花于一体。
“草木”本属无情物,竟然能“知”能“解”还能“斗”,而且还有“才思”高下有无之分。
想象之奇,实为诗中所罕见。
末二句尤其耐人咀嚼,读者大可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毫无羁绊的大胆想象,使人思之无穷,味之不尽。
再细加揣摩,此诗熔景与理于一炉。
可以透过景物描写领悟出其中的人生哲理:诗人通过“草木”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的其实是自己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
面对晚春景象,诗人一反常见的惜春伤感之情,变被动感受为主观参与,情绪乐观向上,很有新意。
你看,“杨花榆荚”不因“无才思”而藏拙,不畏“班门弄斧”之讥,为“晚春”添色。
这就给人以启示:一个人“无才思”并不可怕,要紧的是珍惜光阴,不失时机,“春光”是不负“杨花榆荚”这样的有心人的。
钱钟联《集释》系此诗于元和十一年。
注引朱彝尊《批韩诗》云:"此意作何解?
然情景却是如此。
"的确,仅就描写暮春景色而言,此诗可谓有情有趣,亦不落俗套。
诗题又作《游城南晚春》,可知所写乃春游郊外所见。
诗人全用拟人手法,不说人之惜春,而说草树亦知春将不久,因而百花争艳,各呈芳菲。
凑热闹的还有朴素无华的杨花榆荚,像飞雪一般漫天遍野地飘舞。
人言草木无情,诗偏说它们有知,或"斗"或"解",活泼有趣。
这是此诗明白有趣之处。
然而"无才思"三字颇怪异,遂引起后人诸多猜测。
或谓劝人勤学,不要像杨花那样白首无成;
或谓隐喻人之无才,作不出好文章;
或言有所讽喻;
或言赞赏杨花虽无芳华,却有情趣和勇气。
细审诗意,诗人当是赞赏杨花的。
"无才思"应是故作顿挫的谐谑之笔。
此诗之寓意,见仁见智,不同的人生阅历和心绪会有不同的领悟。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师说 文翻注译赏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初春小雨 文翻注译赏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京城大道上空丝雨纷纷,它像酥油般细密而滋润,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这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远胜过绿柳满城的春末。
参考资料: 1、 韩愈著 汤贵仁 选注.韩愈诗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190-191 2、 孙昌武.韩愈诗文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189-190
天街小雨润如酥(sū),草色遥看近却无。
天街:京城街道。
润如酥:细腻如酥。
酥,动物的油,这里形容春雨的细腻。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最是:正是。
处:时。
绝胜:远远胜过。
皇都:帝都,这里指长安。
参考资料: 1、 韩愈著 汤贵仁 选注.韩愈诗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190-191 2、 孙昌武.韩愈诗文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189-190
天街小雨润如酥(sū),草色遥看近却无。
京城大道上空丝雨纷纷,它像酥油般细密而滋润,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
天街:京城街道。
润如酥:细腻如酥。
酥,动物的油,这里形容春雨的细腻。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这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远胜过绿柳满城的春末。
最是:正是。
处:时。
绝胜:远远胜过。
皇都:帝都,这里指长安。
参考资料: 1、 韩愈著 汤贵仁 选注.韩愈诗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190-191 2、 孙昌武.韩愈诗文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189-190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绝句。
第一句写初春的小雨,以“润如酥”来形容它的细滑润泽,十分准确地写出了它的特点,遣词用句十分优美。
与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二句紧承首句,写草沾雨后的景色。
以远看似青 ,近看却无 ,描画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朦胧景象。
可与王维的"青霭入看无"、"山色有无中"相媲美。
三、四两句对初春景色大加赞美:"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这两句意思是说:早春的小雨和草色是一年春光中最美的东西,远远超过了烟柳满城的衰落的晚春景色。
写春景的诗,在唐诗中,多取明媚的晚春,这首诗却取早春咏叹,认为早春比晚春景色优胜,别出新意。
这首诗咏早春,能摄早春之魂,给读者以无穷的美感趣味,甚至是绘画所不能及的。
诗人没有彩笔,但他用诗的语言描绘出极难描摹的色彩——一种淡素的、似有却无的色彩。
如果没有锐利深细的观察力和高超的诗笔,便不可能把早春的自然美提炼为艺术美。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杂说四·马说 文翻注译赏
祭十二郎文 文翻赏
示儿 文赏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文翻注译赏
讳辩 文翻注译
条山苍 文翻注赏
条山苍,河水黄。
浪波沄沄去,松柏在山冈。
条山苍,河水黄。
浪波沄沄去,松柏在山冈。
苍翠的中条山啊,浪涛滚滚的黄河水。
你的浪涛汹涌澎湃,一泻千里,流向远方;
苍松翠柏,郁郁葱葱,挺立在山冈上。
参考资料: 1、 宗传璧.韩愈诗选注:,山东教育出版社,1986年06月第1版:29 2、 (唐)白居易等著.;
王一娟,傅绍良选注,白居易元稹韩愈柳宗元诗精选200首:山西古籍出版社,1995.10:133 3、 卞孝萱张清华编选.韩愈集:凤凰出版社,2014.10,:62 4、 张在军.吴秀军编著,新课标小学生必备古诗词 一年级:石油工业出版社,2010:57
条山苍,河水黄。
浪波沄沄去,松柏在山冈。
条山:即中条山,在今山西省西南部,黄河北岸,唐朝名山,许多诗人都在此题诗。
苍:深绿色。
河水:黄河之水。
沄沄(yún ):形容波浪滔滔。
松柏:用“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原意。
高冈:山冈,指中条山。
首句已见山字,不应复出,故用高。
参考资料: 1、 宗传璧.韩愈诗选注:,山东教育出版社,1986年06月第1版:29 2、 (唐)白居易等著.;
王一娟,傅绍良选注,白居易元稹韩愈柳宗元诗精选200首:山西古籍出版社,1995.10:133 3、 卞孝萱张清华编选.韩愈集:凤凰出版社,2014.10,:62 4、 张在军.吴秀军编著,新课标小学生必备古诗词 一年级:石油工业出版社,2010:57
条山苍,河水黄。
浪波沄沄去,松柏在山冈。
该小诗仅短短十六个字,却色彩斑斓,对比强烈,既有绘画般效果,又有山水动静之韵味,在以追求险怪为主的韩愈诗中可谓别具一格。
诗开头“条山苍”三个字。
写出了中条山的苍翠之色,而仅以一个“苍”加以概括,也足见山势之大,浑然一色。
同时,诗人写山,以河为比照和衬托,黄河流经中条山下,滔滔漭漭,浊浪排空,一片混黄之色,与苍翠之山色形成鲜明对比。
诗写景状物,寄意深远。
高山、大河为眼前实景,“苍”与“黄”,以强烈的颜色对比,强调视觉的差异,达到山水分明的艺术效果。
后两句,进一步写河、山,河之黄是因其浪涛汹涌,奔腾不息。
山之苍是因其满山松柏,苍翠欲滴。
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人生岁月就像这滔滔奔涌的黄河之水,一逝不返;
生命是短暂的,但崇高的品德和人格却是永恒的,它像万古长青的松柏那样,永存人间。
“松柏在高冈”这一喻象,表达了作者欲奋发有为、特立人间的宏伟理想。
诗的境界博大,格调高亢。
而“浪波”与“松柏”,一动一静,指一种深邃的人生哲理。
诗的立意高远,境界阔大,中口而出,率尔成章。
颇有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苍莽古劲,而格调更加高扬苍山翠柏,急水洪流,成为诗人精神的寄托,志趣的象征。
因此,与其说此诗是写景,不如说是咏志。
思随大河阔,志逐苍山高,青年诗人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的形象,卓然而出。
参考资料: 1、 (唐)白居易等著.;
王一娟,傅绍良选注,白居易元稹韩愈柳宗元诗精选200首:山西古籍出版社,1995.10:133 2、 张在军.吴秀军编著,新课标小学生必备古诗词 一年级:石油工业出版社,2010:57 3、 吴小平编选.新编唐诗一百首 插图本:凤凰出版社,2006年6月:72 4、 吴小平.韩孟诗派作品赏析:广西教育出版社,1990年02月第1版:33
知音者诚希 文翻译
知音者诚希,念子不能别。
行行天未晓,携酒踏明月。
知音者诚希,念子不能别。
世上能了解自己的人实在在太少了,正因我想起了你,使我不忍心与你分别。
行行天未晓,携手踏明月。
离别前的夜晚,我们能携着手走啊走,夜深了,我们仍踏在满地皎潆的月光中谈心。
参考资料: 1、 鹤鸣编选.唐宋八大名家·韩愈: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06月第1版:6 2、 马大品.历代赠别诗选: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年03月北京第1版:128页
知音者诚希,念子不能别。
世上能了解自己的人实在在太少了,正因我想起了你,使我不忍心与你分别。
知音:知己的朋友。
相传古代伯牙善鼓零,其友钟子期善听琴能从琴音中知其心志。
钟子期死,伯牙不复鼓琴,痛无知音。
此诗中亦指韩愈的文章知己。
希:同“稀”。
念子:想念你。
不能别:不忍心分别。
行行天未晓,携手踏明月。
离别前的夜晚,我们能携着手走啊走,夜深了,我们仍踏在满地皎潆的月光中谈心。
行行:指来回一起踱步不停。
携(xié)手: 用以表现朋友之间的亲密的关系。
参考资料: 1、 鹤鸣编选.唐宋八大名家·韩愈: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06月第1版:6 2、 马大品.历代赠别诗选: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年03月北京第1版:12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