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梅

作者: 齐己 朝代: 唐代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万木禁受不住严寒快要摧折,梅树汲取地下暖气生机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皑皑的白雪笼罩着山村乡野,昨夜一枝梅花欺雪傲霜绽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微风吹拂梅香四溢别有情味,素雅芳洁的姿态令禽鸟惊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明年如果梅花还能按时绽放,希望它开在众人爱赏的春台。

参考资料: 1、 靖宇主.唐诗多功能多用途词典:辽海出版社,2001.09.:第63页 2、 张剑著.唐宋诗词名篇欣赏: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02:第121页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孤根:单独的根,指梅树之根。

孤:突出其独特个性。

暖独回:指阳气开始萌生。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qín)窥(kuī)素艳来。

递:传递。

幽香:幽细的香气。

窥:偷看。

素艳:洁白妍丽,这里指白梅。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应律:古代律制分十二律,有“六律”、“六吕”,即黄钟、大吕之类。

古时人以十二律推测气候,此处应律是按季节的意思。

春台:幽美的游览之地。

参考资料: 1、 靖宇主.唐诗多功能多用途词典:辽海出版社,2001.09.:第63页 2、 张剑著.唐宋诗词名篇欣赏: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02:第121页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万木禁受不住严寒快要摧折,梅树汲取地下暖气生机独回。

孤根:单独的根,指梅树之根。

孤:突出其独特个性。

暖独回:指阳气开始萌生。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皑皑的白雪笼罩着山村乡野,昨夜一枝梅花欺雪傲霜绽开。

风递幽香出,禽(qín)窥(kuī)素艳来。

微风吹拂梅香四溢别有情味,素雅芳洁的姿态令禽鸟惊窥。

递:传递。

幽香:幽细的香气。

窥:偷看。

素艳:洁白妍丽,这里指白梅。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明年如果梅花还能按时绽放,希望它开在众人爱赏的春台。

应律:古代律制分十二律,有“六律”、“六吕”,即黄钟、大吕之类。

古时人以十二律推测气候,此处应律是按季节的意思。

春台:幽美的游览之地。

参考资料: 1、 靖宇主.唐诗多功能多用途词典:辽海出版社,2001.09.:第63页 2、 张剑著.唐宋诗词名篇欣赏: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02:第121页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这是一首咏物诗。

诗人以清丽的语言,含蕴的笔触,刻画了梅花傲寒的品性,素艳的风韵,坚强地盛开,并以此寄托自己的意志。

其状物清润素雅,抒情含蓄隽永。

  首联即以对比的手法,描写梅花不畏严寒的秉性。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是将梅花与“万木”相对照:在严寒的季节里,万木经受不住寒气的侵袭,简直要枝干摧折了,而梅树却像凝地下暖气于根茎,恢复了生机。

“冻欲折”说法虽然略带夸张。

然而正是万木凋摧之甚,才更有力地反衬出梅花“孤根独暖”的性格,同时又照应了诗题“早梅”。

  第二联“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用字虽然平淡无奇,却很耐咀嚼。

诗人以山村野外一片皑皑深雪,作为孤梅独放的背景,描摹出十分奇特的景象。

“一枝开”是诗的画龙点睛之笔:梅花开于百花之前,是谓“早”;

而这“一枝”又先于众梅,悄然“早”开,更显出此梅不同寻常。

据《唐才子传》记载,齐己曾以这首诗求教于郑谷,诗的第二联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郑谷读后说;

“‘数枝’非‘早’也,未若‘一枝’佳。

”齐己深为佩服,便将“数枝”改为“一枝”,并称郑谷为“一字师”。

这虽属传说,但仍可说明“一枝”两字是极为精彩的一笔。

此联象是描绘了一幅十分清丽的雪中梅花图:雪掩孤村,苔枝缀玉,那景象能给人以丰富的美的感受。

“昨夜”二字,又透露出诗人因突然发现这奇丽景象而产生的惊喜之情;

肯定地说“昨夜”开,明昨日日间犹未见到,又暗点诗人的每日关心,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力。

  第三联“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侧重写梅花的姿色和风韵。

此联对仗精致工稳。

“递”字,是说梅花内蕴幽香,随风轻轻四溢;

而“窥”字,是着眼梅花的素艳外貌,形象地描绘了禽鸟发现素雅芳洁的早梅时那种惊奇的情态。

鸟犹如此,早梅给人们带来的诧异和惊喜就益发见于言外。

以上三联的描写,由远及近,由虚而实。

第一联虚拟,第二联突出“一枝”,第三联对“一枝”进行形象的刻画,写来很有层次。

  末联语义双关,感慨深沉:“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此联字面意不难理解。

然而咏物诗多有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

这里“望春台”既指京城,又似有“望春”的含义。

齐己早年曾热心于功名仕进,是颇有雄心抱负的。

然而科举失利,不为他人所赏识,故时有怀才不遇之慨。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正是这种心境的写照。

自己处于山村野外,只有“风”、“禽”作伴,但犹自“孤根独暖”,颇有点孤芳自赏的意味。

又因其内怀“幽香”、外呈“素艳”,所以,他不甘于前村深雪“寂寞开无主”的境遇,而是满怀希望:明年(他年)应时而发,在望春台上独占鳌头。

辞意充满着自信。

“先发望春台”实际是诗人渴望到京城施展才华、独占鳌头、实现自己远大抱负的自信宣言。

  全诗咏物写景,语言清丽传神,为读者描摹出一幅风韵十足的“寒雪早梅图”,有“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之神;

突出了早梅不畏严寒、傲然独立的个性,创造了一种高远的境界。

借物喻己,含蕴深藉,诗人怀才不遇、清高孤傲、坚贞不屈、执著自信的节操情怀蕴含景中,又具“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之妙 。

神妙毕备,意蕴隽永,堪称诗林“咏物台”上的一枝独秀!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版,第1375-1376页

行路难

作者: 齐己 朝代: 唐代

下浸与高盘,不为行路难。

是非真险恶,翻覆作峰峦。

漆愧同时黑,朱惭巧处丹。

令人畏相识,欲画白云看。

苦寒行

作者: 齐己 朝代: 唐代

冰峰撑空寒矗矗,云凝水冻埋海陆。

杀物之性,伤人之欲,既不能断绝蒺藜荆棘之根株, 又不能展凤凰麒麟之拳跼。

如此则何如为和煦,为膏雨, 自然天下之荣枯,融融于万户。

冰峰撑空寒矗矗,云凝水冻埋海陆。

峻峭的山和大地,都被冰雪(恶势力)所覆盖。

 杀物之性,伤人之欲,既不能断绝蒺藜荆棘之根株,又不能展凤凰麒麟之拳跼。

(恶势力)杀物、伤人的恶性兴起,(我)既不能将他们连根拔起,也无法为百姓带来祥瑞。

如此则何如为和煦,为膏雨, 自然天下之荣枯,融融于万户。

如此一来,百姓便无安乐。

可天下自然有法则,善恶兼存。

善枯则恶荣,恶枯则善荣,待到善荣之日,万户必定能够愉快地生活。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春草

作者: 齐己 朝代: 唐代

处处碧萋萋,平原带日西。

堪随游子路,远入鹧鸪啼。

金谷园应没,夫差国已迷。

欲寻兰蕙径,荒秽满汀畦。

落日

作者: 齐己 朝代: 唐代

晚照背高台,残钟残角催。

能销几度落,已是半生来。

吹叶阴风发,漫空暝色回。

因思古人事,更变尽尘埃。

蟋蟀

作者: 齐己 朝代: 唐代

声异蟪蛄声,听须是正听。

无风来竹院,有月在莎庭。

虽不妨调瑟,多堪伴诵经。

谁人向秋夕,为尔欲忘形。

除夜

作者: 齐己 朝代: 唐代

夜久谁同坐,炉寒鼎亦澄。

乱松飘雨雪,一室掩香灯。

白发添新岁,清吟减旧朋。

明朝待晴旭,池上看春冰。

夏雨

作者: 齐己 朝代: 唐代

霮zw蔽穹苍,冥濛自一方。

当时消酷毒,随处有清凉。

著物声虽暴,滋农润即长。

乍红萦急电,微白露残阳。

应祷尤难得,经旬甚不妨。

吟听喧竹树,立见涨池塘。

众类声休出,群峰色尽藏。

颓沱来洞壑,汗漫入潇湘。

下叶黎甿望,高袪旱暵光。

幽斋飘卧簟,极浦洒归樯。

藓在阶从湿,花衰苑任伤。

闲思济时力,歌咏发哀肠。

海棠花

作者: 齐己 朝代: 唐代

繁于桃李盛于梅,寒食旬前社后开。

半月暄和留艳态, 两时风雨免伤摧。

人怜格异诗重赋,蝶恋香多夜更来。

犹得残红向春暮,牡丹相继发池台。

采莲曲

作者: 齐己 朝代: 唐代

越溪女,越江莲。

齐菡萏,双婵娟。

嬉游向何处, 采摘且同船。

浩唱发容与,清波生漪连。

时逢岛屿泊, 几共鸳鸯眠。

襟袖既盈溢,馨香亦相传。

薄暮归去来, 苎萝生碧烟。

1112131415 共698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