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夜雨做成秋 文翻注译赏
夜雨做成秋,恰上心头。
教他珍重护风流。
端的为谁添病也,更为谁羞。
密意未曾休,密愿难酬。
珠帘四卷月当楼。
暗忆欢期真似梦,梦也须留。
夜雨做成秋,恰上心头。
教他珍重护风流。
端的为谁添病也,更为谁羞。
淅淅沥沥的夜雨,滴答出一个寒秋,也恰好将深深的思念,洒上我心头。
你一定要珍重自己,保护好绰约的风姿。
你究竟为谁才生了病?
又是为谁才如此娇羞?
密意未曾休,密愿难酬。
珠帘四卷月当楼。
暗忆欢期真似梦,梦也须留。
珍藏的心意不曾休止,心中的愿望难以实现。
我卷起四周的珠帘,且让月光洒满小楼。
回想起欢聚的日子,真像一场美梦,纵然是梦,我也要竭力挽留。
参考资料: 1、 纳兰性德.《纳兰词全集鉴赏》:中国画报出版社,2013年4月:第149页
夜雨做成秋,恰上心头。
教他珍重护风流。
端的为谁添病也,更为谁羞。
风流:指美好动人之风韵。
前蜀花蕊失人《宫词》之三十:“年初十五最风流,新赐云鬟使上头。
”端的:究竟、到底。
密意未曾休,密愿难酬。
珠帘四卷月当楼。
暗忆欢期真似梦,梦也须留。
密意:隐秘的情意。
珠帘四卷:谓楼阁四面的珠帘卷起。
参考资料: 1、 纳兰性德.《纳兰词全集鉴赏》:中国画报出版社,2013年4月:第149页
夜雨做成秋,恰上心头。
教他珍重护风流。
端的为谁添病也,更为谁羞。
淅淅沥沥的夜雨,滴答出一个寒秋,也恰好将深深的思念,洒上我心头。
你一定要珍重自己,保护好绰约的风姿。
你究竟为谁才生了病?
又是为谁才如此娇羞?
风流:指美好动人之风韵。
前蜀花蕊失人《宫词》之三十:“年初十五最风流,新赐云鬟使上头。
”端的:究竟、到底。
密意未曾休,密愿难酬。
珠帘四卷月当楼。
暗忆欢期真似梦,梦也须留。
珍藏的心意不曾休止,心中的愿望难以实现。
我卷起四周的珠帘,且让月光洒满小楼。
回想起欢聚的日子,真像一场美梦,纵然是梦,我也要竭力挽留。
密意:隐秘的情意。
珠帘四卷:谓楼阁四面的珠帘卷起。
参考资料: 1、 纳兰性德.《纳兰词全集鉴赏》:中国画报出版社,2013年4月:第149页
夜雨做成秋,恰上心头。
教他珍重护风流。
端的为谁添病也,更为谁羞。
密意未曾休,密愿难酬。
珠帘四卷月当楼。
暗忆欢期真似梦,梦也须留。
上片先写环境氛围,烘托无奈之心境,秋雨袭来,愁上心头,离别之时,互道珍重。
究竟是为谁相思成疾,又是为谁害羞?
下片写她对离人的深怀眷念,相思之情未曾断绝,只是想见的心愿难以实现。
明月升起,将楼阁四面的珠帘卷起。
人世间最可悲的事情莫过于明知道无意义,却不得不去做,明明不愿意,又不得不强颜欢笑去做的事情。
对职业的厌倦,对富贵的藐视,还有对他的仕途的不屑,令纳兰身上别具一番气质,他对轻而易举得到的一切荣华富贵都毫不珍惜,甚至抱着厌恶的心态,他想要抛弃身边的一切,包括他那个富贵的家庭,可是他无法做到,早在他出生的时候,上天就将这些沉重地压在了他的身上,让他无法推卸。
秋风秋雨愁煞人。
深秋时分,最是人心苦闷之时,看到万物凋零,一切都要归于沉寂,心内自然是不好受的。
纳兰自幼体弱多病,他一直身患寒疾,总是会因为天气变幻无常。
而卧病在床。
这样的季节,孱弱的身体,无尽的人生,一切都让纳兰感到万念俱灰。
“夜雨做成秋。
恰上心头”,一想到秋天,首先想到的便是连绵的细雨,还有早早就降临的夜晚,愁绪重回心头。
“教他珍重护风流。
”看似对友人道珍重,希望朋友能够在今后的岁月中过得更好,但细读之下,似乎又不是。
“端的为谁添病也?
更为谁羞?
”思念友人,也不至于会思念成疾,如果是思念恋人,那么这位恋人又会是哪位女子,纵观纳兰生平,似乎捕捉不到和这名女子相关的信息。
既然没有踪迹可寻,那便姑且当做是纳兰拟人的一种写法吧。
在这首词中,纳兰隐秘的情感得以宣泄,他悄声诉说道:“密意未曾休,密愿难酬。
”从未停止过想念,只是这想念无法得以相见,故而遗憾。
词人不由追忆往事,回味欢聚的快乐,如梦如真。
明月当空,对夜色叹息,这就是一场虚无的梦幻,“珠帘四卷月当楼”。
楼阁上的珠帘卷起,明月照进来,光线黯淡,更加让这思念变得不真实起来,或许“暗忆欢期真似梦,梦也须留”,这一切都只是纳兰在病中,胡思乱想出来的吧,所谓对伊人的思念,也不过是他胡乱所想的。
参考资料: 1、 纳兰性德.《纳兰词全编笺注》:北京联合出版社,2014年1月1:195页 2、 (清)纳兰性德著;
聂小晴注译,纳兰词全编笺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3.08,第196-197页
鬓云松令·枕函香 文翻注译
枕函香,花径漏。
依约相逢,絮语黄昏后。
时节薄寒人病酒,刬地梨花,彻夜东风瘦。
掩银屏,垂翠袖。
何处吹箫,脉脉情微逗。
肠断月明红豆蔻,月似当时,人似当时否?
枕函香,花径漏。
依约相逢,絮语黄昏后。
时节薄寒人病酒,刬地梨花,彻夜东风瘦。
枕头上还留有余香,花径里尚存春意。
那梨花一夜之间在东风中飘落,病酒之后的黄昏恍惚间与她相遇,仿佛来到原来相约的地点,在夕阳下细语绵绵。
掩银屏,垂翠袖。
何处吹箫,脉脉情微逗。
肠断月明红豆蔻,月似当时,人似当时否?
而今却银屏重掩,影支形单。
在孤单单中又听到了脉脉传情的箫声。
此时正月照在那红豆蔻之上,那时曾月下相约,如今月色依然,人却分离,她是否依然依稀如旧?
参考资料: 1、 张秉戌编著.纳兰性德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3年01月第1版:第27页 2、 (清)纳兰容若著,苏缨注译.纳兰词全编笺注:湖南文艺出版社,2011.07:第219页 3、 (清)纳兰性德著.纳兰词 插图本:凤凰出版社,2012.05:第220页 4、 (清)纳兰性德,(清)顾太清著,夏华等编译.纳兰词 太清词 图文版:万卷出版公司,2012.05:第165页
枕函香,花径漏。
依约相逢,絮语黄昏后。
时节薄寒人病酒,刬地梨花,彻夜东风瘦。
枕函(hán):古代陶瓷枕或木枕中空如函,可做成抽屉,存放贴身物件,是为枕函,可代指枕头。
花径:花间的小路。
南朝梁庾肩吾《和竹斋》:“向岭分花径,随阶转药栏。
”漏(lòu):泄露,这里指春光泄露,杜甫《腊日》有“侵脸雪色还萱草。
漏泄春光有柳条”。
依约:仿佛。
絮(xù)语:连续不断地说话。
薄(bó)寒:微寒。
病酒:饮酒沉醉或谓饮酒过量而生病。
掩银屏,垂翠袖。
何处吹箫,脉脉情微逗。
肠断月明红豆蔻,月似当时,人似当时否?
逗:引发、触动。
红豆蔻(kòu):植物名。
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志花·红豆蔻》:“红豆蔻花从生……穗数十蕊,淡红鲜妍,如桃杏花色。
蕊重则下垂如葡萄,又如火齐璎珞及剪彩鸾枝之状。
此花无实,不与草豆蔻同种。
每蕊心有两瓣相并,词人托兴日比连理云。
” 参考资料: 1、 张秉戌编著.纳兰性德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3年01月第1版:第27页 2、 (清)纳兰容若著,苏缨注译.纳兰词全编笺注:湖南文艺出版社,2011.07:第219页 3、 (清)纳兰性德著.纳兰词 插图本:凤凰出版社,2012.05:第220页 4、 (清)纳兰性德,(清)顾太清著,夏华等编译.纳兰词 太清词 图文版:万卷出版公司,2012.05:第165页
枕函香,花径漏。
依约相逢,絮语黄昏后。
时节薄寒人病酒,刬地梨花,彻夜东风瘦。
枕头上还留有余香,花径里尚存春意。
那梨花一夜之间在东风中飘落,病酒之后的黄昏恍惚间与她相遇,仿佛来到原来相约的地点,在夕阳下细语绵绵。
枕函(hán):古代陶瓷枕或木枕中空如函,可做成抽屉,存放贴身物件,是为枕函,可代指枕头。
花径:花间的小路。
南朝梁庾肩吾《和竹斋》:“向岭分花径,随阶转药栏。
”漏(lòu):泄露,这里指春光泄露,杜甫《腊日》有“侵脸雪色还萱草。
漏泄春光有柳条”。
依约:仿佛。
絮(xù)语:连续不断地说话。
薄(bó)寒:微寒。
病酒:饮酒沉醉或谓饮酒过量而生病。
掩银屏,垂翠袖。
何处吹箫,脉脉情微逗。
肠断月明红豆蔻,月似当时,人似当时否?
而今却银屏重掩,影支形单。
在孤单单中又听到了脉脉传情的箫声。
此时正月照在那红豆蔻之上,那时曾月下相约,如今月色依然,人却分离,她是否依然依稀如旧?
逗:引发、触动。
红豆蔻(kòu):植物名。
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志花·红豆蔻》:“红豆蔻花从生……穗数十蕊,淡红鲜妍,如桃杏花色。
蕊重则下垂如葡萄,又如火齐璎珞及剪彩鸾枝之状。
此花无实,不与草豆蔻同种。
每蕊心有两瓣相并,词人托兴日比连理云。
” 参考资料: 1、 张秉戌编著.纳兰性德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3年01月第1版:第27页 2、 (清)纳兰容若著,苏缨注译.纳兰词全编笺注:湖南文艺出版社,2011.07:第219页 3、 (清)纳兰性德著.纳兰词 插图本:凤凰出版社,2012.05:第220页 4、 (清)纳兰性德,(清)顾太清著,夏华等编译.纳兰词 太清词 图文版:万卷出版公司,2012.05:第165页
望江南·咏弦月 文翻注译赏
初八月,半镜上青霄。
斜倚画阑娇不语,暗移梅影过红桥,裙带北风飘。
初八月,半镜上青霄。
斜倚画阑娇不语,暗移梅影过红桥,裙带北风飘。
初八的月亮,如同半面妆镜,悬挂青空。
她斜靠在雕花的栏杆上娇媚不语,梅花的影子随着月光暗暗移过红桥。
北风吹来,裙裾飘飘。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容若著;
苏缨注评.纳兰词:长江文艺出版社,2015.07:第301页
初八月,半镜上青霄。
斜倚画阑娇不语,暗移梅影过红桥,裙带北风飘。
初八月:上弦月,即农历每月的初七或初八前后的月亮。
青霄:蓝天,天空。
画阑:刻有画图的栏杆。
红桥:当指有雕饰的桥,或仅仅是对桥的雅称。
一说为位于瘦西湖南端的红桥,始建于明末崇祯年间,原为红色栏杆的木桥,后在乾隆元年改建为拱形石桥,取名虹桥。
裙带北风飘:语出李端《拜新月》: “细语人不闻,北风吹裙带”。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容若著;
苏缨注评.纳兰词:长江文艺出版社,2015.07:第301页
初八月,半镜上青霄。
斜倚画阑娇不语,暗移梅影过红桥,裙带北风飘。
初八的月亮,如同半面妆镜,悬挂青空。
她斜靠在雕花的栏杆上娇媚不语,梅花的影子随着月光暗暗移过红桥。
北风吹来,裙裾飘飘。
初八月:上弦月,即农历每月的初七或初八前后的月亮。
青霄:蓝天,天空。
画阑:刻有画图的栏杆。
红桥:当指有雕饰的桥,或仅仅是对桥的雅称。
一说为位于瘦西湖南端的红桥,始建于明末崇祯年间,原为红色栏杆的木桥,后在乾隆元年改建为拱形石桥,取名虹桥。
裙带北风飘:语出李端《拜新月》: “细语人不闻,北风吹裙带”。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容若著;
苏缨注评.纳兰词:长江文艺出版社,2015.07:第301页
初八月,半镜上青霄。
斜倚画阑娇不语,暗移梅影过红桥,裙带北风飘。
古诗词中往往有些短章,言少情多,含蓄不尽。
词人驾驭文字,举重若轻,而形往神留,艺术造诣极深。
纳兰的这首《望江南》即其一例。
这首小词清丽空灵。
前两句平淡起笔,以碧空悬半镜喻初八上弦之月,随意着墨之间勾勒出一派清冷素雅景致。
后接以倚阑不语的娇人情景,又转而刻画月移梅影极蕴情昧的景象。
清初著名文人吴绮在《扬州鼓吹词序》中是这样描述它的: 朱栏数丈,远通两岸,彩虹卧波,丹蛟截水,不足以喻。
而荷香柳色,曲槛雕盈,鳞次环绕,绵亘十余里。
春夏之交,繁弦急管,金勒画船,掩映出没于其间,诚一郡之丽观也。
戏曲作家李斗亦形容它如“丽人靓妆照明镜中”。
在桥上观瘦西湖美不胜收,文人墨客皆好在此凭栏吊古,吟诗赋文。
连通两岸的红栏木桥,荷花飘香杨柳映色,春夏之际空气中浮动着乐声香气,在这精工雕画的红桥四周形成一种令人沉迷的情境。
清代著名诗人王士稹(后人亦称王渔洋)也是为红桥之美深深着迷的人之一。
康熙三年(1664年)春,他与诸名士游赏红桥,一连作了《冶春绝句》二十首,其中脍炙人口的一首是:红桥飞跨水当中,日午画船桥下过,一字栏杆九曲红。
衣香人影太匆匆。
唱和者更众,一时形成“江楼齐唱《冶春》词”的空前盛况。
由此可见,此处所状情景,定是精工华美之至,才能让多少文人才子对它倾心不已。
而在这样一个夜晚,初八之上弦月斜挂天边,雕栏画栋在清辉之下寂寂无声,妻子独倚画阑,不语,不言。
这清空之中出现的缥缈人迹,在读者尚未回过神来的时候又已渐远,梅枝摇曳,疏影乱,暗香浅。
最后“裙带北风飘”一句,来自唐朝李端《拜新月》一诗。
纳兰这一句化用可谓巧妙。
李端诗中所写,是为少女拜月的情态。
诗中少女因心中许多言语无可诉说,故无奈而寄托明月。
而纳兰词中这上弦月夜独立画桥的女子,内心有相似愁绪。
其实,月辉清冷空灵,女子对月所思,非愁怨即祈望,直书反失之浅露。
现只描摹月下独立,只勾勒心绪悠远,情意更醇,韵味更浓。
空街无人,临风对月,缥缈之形,真纯之情,可怜惜之态,不由让人思及《洛神赋》中“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皎皎兮若轻云之闭月”等句,令人神往。
而纵观全词,这神秘女子于寒风之中,观月,离去,已置读者于似闻不闻、似解不解之间,而末句以风中飘动的罗带,暗指李端《拜新月》诗意,似纯属客观描写,不涉及人物内心,但人物内心的思绪荡漾,却从罗带中断续飘出,使人情思萦绕,如月下花影,拂之不去。
自“斜倚画阑娇不语”一句起,接连三句可谓精勾细画,刻意描绘,而笔锋落处,却又轻如蝶翅。
表面看,似即写词人的所见所闻,又全用素描手法,只以线条勾勒轮廓。
而空远之景与罗带翻飞的细节彼此映衬,人物亭立的倩影跃然纸上,沁人肌髓,这正是词人高超艺术功力所在。
一词五句而能翻转折进,于平淡中饶蕴深情,确是浑朴超妙。
前后相映之间,词人的无聊心绪、无限愁情,全在其中了。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容若著;
聂小睛编.纳兰词:中国华侨出版社,2014.02:第351页
临江仙·丝雨如尘云著水 文翻
丝雨如尘云著水,嫣香碎拾吴宫。
百花冷暖避东风。
酷怜娇易散,燕子学偎红。
人说病宜随月减,恹恹却与春同。
可能留蝶抱花丛。
不成双梦影,翻笑杏梁空。
丝雨如尘云著水,嫣香碎拾吴宫。
百花冷暖避东风。
酷怜娇易散,燕子学偎红。
丝丝细雨如同微尘,云彩染着水汽,吴王宫殿里,美人在溪流中采集香草。
百花在微寒的东风中摇曳,仿佛在将寒气闪避。
花朵凋谢最是令人怜惜,燕子也学人偎红倚翠,轻轻依偎着花朵。
人说病宜随月减,恹恹却与春同。
可能留蝶抱花丛。
不成双梦影,翻笑杏梁空。
人们都说疾病会像满月减损成残月一般,慢慢减弱,无奈这倦怠的感觉,正如春天浓郁的慵懒气息。
可否将蝴蝶留在花丛里呢?
这成双飞舞的蝴蝶仿佛在嘲笑梁上燕巢空荡,笑燕子没有像它们一样双宿双栖。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
墨香斋译评.纳兰词 双色插图版:中国纺织出版社,2015.10:第164页
酒泉子·谢却荼蘼 文翻注赏
谢却荼蘼,一片月明如水。
篆香消,犹未睡,早鸦啼。
嫩寒无赖罗衣薄,休傍阑干角。
最愁人,灯欲落,雁还飞。
谢却荼蘼,一片月明如水。
篆香消,犹未睡,早鸦啼。
在那一片月明如水的夜里,白色的茶蘼花凋谢了。
篆香已经燃尽,可是我却还没有睡着,早起的乌鸦已经开始啼叫,又是一夜不成眠。
嫩寒无赖罗衣薄,休傍阑干角。
最愁人,灯欲落,雁还飞。
丝丝的寒冷透过微薄的锦衣,不要再倚靠栏杆远望了。
那灯要燃尽,鸿雁犹飞的情景是最让人伤怀的啊!
参考资料: 1、 纳兰性德著.纳兰全词: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1.06.:第47页 2、 程秀波.纳兰词:万卷出版公司,2011.04.:第25页
谢却荼蘼,一片月明如水。
篆香消,犹未睡,早鸦啼。
谢却茶蘼(tú mí):荼蘼:落叶或半常绿蔓生小灌木,攀缘茎,茎绿色,茎上有钩状的刺,上面有多个侧脉,形似皱纹,夏季开白花。
王琪《春暮游小园》:“开到荼蘼花事了,丝丝天棘出莓墙。
”篆香(zhuàn xiānɡ ):盘香,为篆字形状。
嫩寒无赖罗衣薄,休傍阑干角。
最愁人,灯欲落,雁还飞。
嫩寒:轻寒,春寒。
秦观《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
”无赖:无奈。
阑干:同“栏杆”。
参考资料: 1、 纳兰性德著.纳兰全词: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1.06.:第47页 2、 程秀波.纳兰词:万卷出版公司,2011.04.:第25页
谢却荼蘼,一片月明如水。
篆香消,犹未睡,早鸦啼。
嫩寒无赖罗衣薄,休傍阑干角。
最愁人,灯欲落,雁还飞。
全词都从对方落笔。
这是一个夏初的夜晚,繁盛的荼蘼花已经凋落殆尽,窗外,一片如水的月光倾泻而下。
自己所思的伊人正独立窗前,呆呆地望着月色出神。
这个情景跟杜甫《月夜》诗所写的“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何其相似,望月思人、借月传情是千百年来怀人者共同的精神依托。
荼蘼被赋予了一层伤感的、悲情的文化内涵,苏东坡说:“荼蘼不争春,寂寞开最晚。
”此外茶蘼在佛教中也有寓意,有人以为它就是所谓的彼岸花,这就给荼蘼赋予了更多的让人联想的深意。
所以纳兰以一句“谢却荼蘼”开头,点出时间的同时更传达了春华殆尽的含义。
古人常以春花象征人的青春时光,短短一句“谢却荼蘼”,包含时光流逝、青春虚度的感叹。
后面诸句都是在这种情怀下的延伸。
“一片月明如水”一句极为醒目,在一片明月如水的夜色中,荼蘼慢慢凋零。
情景交融,如此紧密。
然后,或许是不忍卒观这窗外景致,倦眼目乏,将眼神又放回闺中,篆香也殆尽。
“篆香消,犹未睡,早鸦啼。
”篆文盘香早已消尽,月亮也已西落,女主人公仍然难以入眠,似乎怎么也忘怀不了对窗外荼蘼谢去的伤感,一声早鸦又将深思勾去。
篆香消说明一夜已尽,主人彻夜未眠。
“嫩寒无赖罗衣薄,休傍阑干角。
”女主人公一夜未能入眠,干脆起身,倚栏远望,希望能看到一点郎君归来的讯息;
但杏眼望穿,没有一点踪迹。
单薄的罗衣难以抵挡的,不只是初夏早晨的轻寒,更是孤寂之心的凄寒。
这两句是化用张先《醉落魄》词句:“朱唇浅破桃花萼,倚楼人在阑干角,夜寒手冷罗衣薄。
”休傍,显示出词人对所思之人的关切。
“最愁人,灯欲落,雁还飞。
”最让人生愁的是,女主人公从早望到到晚,也没有心上人的丝毫踪迹,只看到了回归的大雁一队队飞过天空。
“最愁人”包含了两重意义:雁归而人未归,令人生愁;
自古有鸿雁传书之说,可徒见雁行飞过,却无行人只字信息,如李清照《一剪梅》所言:“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这更引发人的无限愁绪。
词人以景结情,留有不尽之意。
这首词是长夜怀人有思之作。
词中没有对人物心理的直接揭示,而是通过意象的烘托,环境的营造,气氛的渲染,委婉曲折地传达出人物内心细腻真实的感受。
参考资料: 1、 纳兰性德.一生最爱纳兰词大全集: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10.:第113页
虞美人·愁痕满地无人省 文翻注译
愁痕满地无人省,露湿琅玕影。
闲阶小立倍荒凉。
还剩旧时月色在潇湘。
薄情转是多情累,曲曲柔肠碎。
红笺向壁字模糊,忆共灯前呵手为伊书。
愁痕满地无人省,露湿琅玕影。
闲阶小立倍荒凉。
还剩旧时月色在潇湘。
愁绪像落叶一样撒落满地,而这愁绪却无人能够理解,露水打湿了竹叶的影子,我孤零零地站在空荡的台阶上,只有旧时曾共同照耀着我们的斑竹月色能安慰我的心绪。
薄情转是多情累,曲曲柔肠碎。
红笺向壁字模糊,忆共灯前呵手为伊书。
我宁愿让自己薄情寡义,不因多情而心累,阵阵歌声催得我柔肠寸断对着墙壁读你的信笺,不禁想起当初在灯前呼着热气暖手,为你书写心曲。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田萍注解,纳兰词全集鉴赏:中国画报出版社,2013.04:第26页 2、 (清)纳兰性德著.孙红颖解译,纳兰词全鉴:中国纺织出版社,2016.02:第300页
愁痕满地无人省,露湿琅玕影。
闲阶小立倍荒凉。
还剩旧时月色在潇湘。
秋夕:七月七日晚上。
信步:随便漫步。
愁痕:指青青的苔痕。
琅玕(Iàng gàn):像珠子一样的美石。
这里是形容竹子的青翠。
杜甫《郑附马宅宴洞中》: “主家阴洞细烟雾,留客夏簟青琅玕。
”闲阶:空荡寂寞的台阶。
旧时月色:宋姜夔《暗香》词:“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
梅边吹笛。
”“潇湘”则出自唐刘禹锡《潇湘神》词:“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
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
潇湘:指湘江,因其水清深故名。
唐刘禹锡《潇湘神》:“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
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
” 薄情转是多情累,曲曲柔肠碎。
红笺向壁字模糊,忆共灯前呵手为伊书。
“红笺”二句:意思是说信笺仍在,而信中模糊的字迹,让人想起当初夜灯下呵手写字的情景。
向壁,李白《草书歌》: “起来向壁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原指面壁在墙上写大字,这里是说不停地在纸上写字。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田萍注解,纳兰词全集鉴赏:中国画报出版社,2013.04:第26页 2、 (清)纳兰性德著.孙红颖解译,纳兰词全鉴:中国纺织出版社,2016.02:第300页
愁痕满地无人省,露湿琅玕影。
闲阶小立倍荒凉。
还剩旧时月色在潇湘。
愁绪像落叶一样撒落满地,而这愁绪却无人能够理解,露水打湿了竹叶的影子,我孤零零地站在空荡的台阶上,只有旧时曾共同照耀着我们的斑竹月色能安慰我的心绪。
秋夕:七月七日晚上。
信步:随便漫步。
愁痕:指青青的苔痕。
琅玕(Iàng gàn):像珠子一样的美石。
这里是形容竹子的青翠。
杜甫《郑附马宅宴洞中》: “主家阴洞细烟雾,留客夏簟青琅玕。
”闲阶:空荡寂寞的台阶。
旧时月色:宋姜夔《暗香》词:“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
梅边吹笛。
”“潇湘”则出自唐刘禹锡《潇湘神》词:“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
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
潇湘:指湘江,因其水清深故名。
唐刘禹锡《潇湘神》:“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
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
” 薄情转是多情累,曲曲柔肠碎。
红笺向壁字模糊,忆共灯前呵手为伊书。
我宁愿让自己薄情寡义,不因多情而心累,阵阵歌声催得我柔肠寸断对着墙壁读你的信笺,不禁想起当初在灯前呼着热气暖手,为你书写心曲。
“红笺”二句:意思是说信笺仍在,而信中模糊的字迹,让人想起当初夜灯下呵手写字的情景。
向壁,李白《草书歌》: “起来向壁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原指面壁在墙上写大字,这里是说不停地在纸上写字。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田萍注解,纳兰词全集鉴赏:中国画报出版社,2013.04:第26页 2、 (清)纳兰性德著.孙红颖解译,纳兰词全鉴:中国纺织出版社,2016.02:第300页
浣溪沙·庚申除夜 文翻注译
收取闲心冷处浓,舞裙犹忆柘枝红。
谁家刻烛待春风。
竹叶樽空翻采燕,九枝灯灺颤金虫。
风流端合倚天公。
收取闲心冷处浓,舞裙犹忆柘枝红。
谁家刻烛待春风。
在寒冷的除夕夜里把心里浓烈的思念收起,且看眼前那柘枝舞女的红裙,还像往年一样绚烂吗?
想起自家当年在除夕夜里在蜡烛上刻出痕迹采等待新春的到来。
竹叶樽空翻采燕,九枝灯灺颤金虫。
风流端合倚天公。
竹叶酒已经喝尽了,大家都在头上戴着彩绸做成的燕子来欢庆新年的到来。
灯烛已经熄灭了,剩下的灯花仿佛一条条金虫在微微颤抖,如此风流快乐,全仗着天公的庇护啊。
参考资料: 1、 王友胜,黄向飞校注.纳兰诗:岳麓书社,2012.09:第42页 2、 (清)纳兰性德著.孙红颖解译,纳兰词全鉴:中国纺织出版社,2016.02:第34页
收取闲心冷处浓,舞裙犹忆柘枝红。
谁家刻烛待春风。
柘(zhè)枝:即柘枝舞。
此舞唐代由西域传入内地,初为独舞,后演化为双人舞,宋时发展为多人舞。
范文澜、蔡美彪《中国通史》谓:“柘枝舞女着窄袖薄罗衫。
”谁家:哪一家,此处指自家。
刻烛:在蜡烛上刻度数,点燃时以计时间。
竹叶樽空翻采燕,九枝灯灺颤金虫。
风流端合倚天公。
竹叶:指竹叶酒。
采燕:旧俗于立春时剪彩绸为燕子形,饰于头上。
九枝灯:一干九枝的烛灯。
灺(xiè),熄灭。
金虫:比喻灯花。
端:真。
合:应该,应当。
参考资料: 1、 王友胜,黄向飞校注.纳兰诗:岳麓书社,2012.09:第42页 2、 (清)纳兰性德著.孙红颖解译,纳兰词全鉴:中国纺织出版社,2016.02:第34页
收取闲心冷处浓,舞裙犹忆柘枝红。
谁家刻烛待春风。
在寒冷的除夕夜里把心里浓烈的思念收起,且看眼前那柘枝舞女的红裙,还像往年一样绚烂吗?
想起自家当年在除夕夜里在蜡烛上刻出痕迹采等待新春的到来。
柘(zhè)枝:即柘枝舞。
此舞唐代由西域传入内地,初为独舞,后演化为双人舞,宋时发展为多人舞。
范文澜、蔡美彪《中国通史》谓:“柘枝舞女着窄袖薄罗衫。
”谁家:哪一家,此处指自家。
刻烛:在蜡烛上刻度数,点燃时以计时间。
竹叶樽空翻采燕,九枝灯灺颤金虫。
风流端合倚天公。
竹叶酒已经喝尽了,大家都在头上戴着彩绸做成的燕子来欢庆新年的到来。
灯烛已经熄灭了,剩下的灯花仿佛一条条金虫在微微颤抖,如此风流快乐,全仗着天公的庇护啊。
竹叶:指竹叶酒。
采燕:旧俗于立春时剪彩绸为燕子形,饰于头上。
九枝灯:一干九枝的烛灯。
灺(xiè),熄灭。
金虫:比喻灯花。
端:真。
合:应该,应当。
参考资料: 1、 王友胜,黄向飞校注.纳兰诗:岳麓书社,2012.09:第42页 2、 (清)纳兰性德著.孙红颖解译,纳兰词全鉴:中国纺织出版社,2016.02:第34页
虞美人·残灯风灭炉烟冷 文翻译
残灯风灭炉烟冷,相伴唯孤影。
判教狼藉醉清樽,为问世间醒眼是何人。
难逢易散花间酒,饮罢空搔首。
闲愁总付醉来眠,只恐醒时依旧到樽前。
残灯风灭炉烟冷,相伴唯孤影。
判教狼藉醉清樽,为问世间醒眼是何人。
灯残风灭,香炉之烟也已经变冷,相伴的只有自己孤单的身影。
情愿喝得酩配大醉,借清酒来麻醉自己,问世间醒眼的是什么人。
难逢易散花间酒,饮罢空搔首。
闲愁总付醉来眠,只恐醒时依旧到樽前。
相聚难离别易,唯又离别之时的酒宴,喝完之后独自搔头。
闲愁总是交付喝醉来入眠,只害怕醒来时候自己依然在酒器面前。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
聂小晴注译.纳兰词全编笺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3.08:第220页
残灯风灭炉烟冷,相伴唯孤影。
判教狼藉醉清樽,为问世间醒眼是何人。
灯残风灭,香炉之烟也已经变冷,相伴的只有自己孤单的身影。
情愿喝得酩配大醉,借清酒来麻醉自己,问世间醒眼的是什么人。
炉烟:熏炉或香炉之烟。
“判教”句:意谓情愿喝得酩配大醉,借清酒来麻醉自己。
判:情愿、甘愿、不惜之意。
清樽(zūn):酒器,借指清酒(清醇之酒)。
亦作“ 青樽 ”。
亦作“ 清罇 ”。
醒眼:清醒之眼光。
难逢易散花间酒,饮罢空搔首。
闲愁总付醉来眠,只恐醒时依旧到樽前。
相聚难离别易,唯又离别之时的酒宴,喝完之后独自搔头。
闲愁总是交付喝醉来入眠,只害怕醒来时候自己依然在酒器面前。
花间酒:谓美景良辰时之酒宴。
搔首:以手搔头。
焦急或有所思貌。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
聂小晴注译.纳兰词全编笺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3.08:第220页
采桑子·土花曾染湘娥黛 文翻译赏
土花曾染湘娥黛,铅泪难消。
清韵谁敲,不是犀椎是凤翘。
只应长伴端溪紫,割取秋潮。
鹦鹉偷教,方响前头见玉萧。
土花曾染湘娥黛,铅泪难消。
清韵谁敲,不是犀椎是凤翘。
斑痕累累的湘妃竹,青青如黛,竹身长满苔藓,晶莹的泪水难以消除。
清韵声声,那不是谁在用犀槌敲击乐器,而是她头上的凤翅触碰到了青竹发出的清雅和谐的响声。
只应长伴端溪紫,割取秋潮。
鹦鹉偷教,方响前头见玉萧。
秋色多么撩人、秋意无限,应该将这些用端砚写成诗篇。
将相思之语偷偷教给鹦鹉,当与她相逢又难以相亲时,鹦鹉或可传递心声。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
何灏等注析,纳兰词,长江文艺出版社,2014.09,第90页
土花曾染湘娥黛,铅泪难消。
清韵谁敲,不是犀椎是凤翘。
斑痕累累的湘妃竹,青青如黛,竹身长满苔藓,晶莹的泪水难以消除。
清韵声声,那不是谁在用犀槌敲击乐器,而是她头上的凤翅触碰到了青竹发出的清雅和谐的响声。
土花:此处指器物上的锈蚀斑迹。
犀椎:即犀槌。
古代打击乐器方响中的犀角制的小槌。
凤翘:凤形首饰。
只应长伴端溪紫,割取秋潮。
鹦鹉偷教,方响前头见玉萧。
秋色多么撩人、秋意无限,应该将这些用端砚写成诗篇。
将相思之语偷偷教给鹦鹉,当与她相逢又难以相亲时,鹦鹉或可传递心声。
端溪:溪名,在广东高要东南,产砚石,制成者称瑞溪砚或端砚,为砚中上品,后即以“端溪”称砚台。
端溪紫,指端溪紫石砚。
方响:古磬类打击乐器。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
何灏等注析,纳兰词,长江文艺出版社,2014.09,第90页
土花曾染湘娥黛,铅泪难消。
清韵谁敲,不是犀椎是凤翘。
只应长伴端溪紫,割取秋潮。
鹦鹉偷教,方响前头见玉萧。
这是一首抒写秘恋之情的词作。
上片写一对恋人偷偷在竹林中幽会的情状。
首句点出幽会地点,次句写二人相见后,心潮澎湃,相对垂泪。
三四两句写幽会时难忘之事:恋人头上的凤翘碰到了青竹,发出动听的声音,使人久久不能忘却。
下片写两人分别后,主人公独自一人时的情状。
首二句写主人公欲以笔墨寄托情怀,结尾二句,他又幻想借鹦鹉向恋人传情达意,一举一动,痴情流露,真情可感。
这首词写的是一段深隐的恋情,用苔藓遍布的竹子和晶莹难以消除的泪水来打开全词,这段恋情的苦楚,真的是如泪如疤。
总体来说,这首词的写作风格清新淡雅,虽然不能算是纳兰作品中的上乘之作,但将相思之苦刻画得淋漓尽致,也算是一首别致的小词。
参考资料: 1、 《经典读库》编委会编著,人间最美纳兰词精选,江苏美术出版社,2013.11,第64页 2、 聂小晴编著,纳兰词,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01,第18页
好事近·帘外五更风 文翻译
帘外五更风,消受晓寒时节。
刚剩秋衾一半,拥透帘残月。
争教清泪不成冰?
好处便轻别。
拟把伤离情绪,待晓寒重说。
帘外五更风,消受晓寒时节。
刚剩秋衾一半,拥透帘残月。
窗外吹来五更的寒风,这寒冷的造成正是一天中最冷的时刻。
独自孤眠,秋夜冰冷的被子多出了一半,我拥着被子坐起来,望着窗外的残月回忆往昔。
争教清泪不成冰?
好处便轻别。
拟把伤离情绪,待晓寒重说。
怎么能使清泪不长流至结冰呢,最好的办法就是不把离别的事放在心上。
这因离别而感伤的心绪,还是留到天亮以后再去想吧。
参考资料: 1、 纳兰性德著;
冯其庸特邀顾问;
尹小林主编,,.纳兰词 人生若只如初见: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16.07:第227页 2、 (清)纳兰性德著;
孙红颖解译.纳兰词全鉴:中国纺织出版社,2016.02:第79页
帘外五更风,消受晓寒时节。
刚剩秋衾一半,拥透帘残月。
窗外吹来五更的寒风,这寒冷的造成正是一天中最冷的时刻。
独自孤眠,秋夜冰冷的被子多出了一半,我拥着被子坐起来,望着窗外的残月回忆往昔。
秋衾(qīn):秋夜冰凉的被子。
争教清泪不成冰?
好处便轻别。
拟把伤离情绪,待晓寒重说。
怎么能使清泪不长流至结冰呢,最好的办法就是不把离别的事放在心上。
这因离别而感伤的心绪,还是留到天亮以后再去想吧。
争教:怎教,怎么才能。
好处:欢合情浓之时。
拟把:打算把。
参考资料: 1、 纳兰性德著;
冯其庸特邀顾问;
尹小林主编,,.纳兰词 人生若只如初见: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16.07:第227页 2、 (清)纳兰性德著;
孙红颖解译.纳兰词全鉴:中国纺织出版社,2016.02:第7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