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送

作者: 何逊 朝代: 南北朝
客心已百念,孤游重千里。江暗雨欲来,浪白风初起。
客心已百念,孤游重千里。江暗雨欲来,浪白风初起。  开头两句写诗人临别时那种长期飘泊异乡的惆怅孤独之情。“客心”谓异乡作客之心;“百念”,谓百感交集。何逊一生仕途并不亨通。他先在扬州刺史、建安王萧伟幕中掌记室,“后荐之武帝,与吴均俱进俸。后稍失意……自是疏隔。”(《南史》本传)遂迁安成王萧秀幕中参军事,兼尚书水部郎。中丁母忧归。后又除庐陵王萧续幕府记室。大约四十岁左右即死去。故其作客异乡,当与仕途坎坷有关。所谓“百念”,诸如异地思乡之愁,羁旅行役之苦,仕途渺茫之忧,人情冷暖之感,友朋难舍之念等,皆在其中。不难想见,其心情已经够沉重了,更何况而今又将孤身一人再度千里奔波飘游远方呢!眼前尚有朋友饯行送别,联句慰勉;顷刻之间,就将茕独孤舟,餐风饮露了。“孤游”,既突出自己征途中的孤独寂寞,又包含着对友朋的无限惜别之情。两句通过“已”、“重”二字构成递进关系,进一步加重了这种复杂感情的重量,而与送者临别依依难舍之情也就隐然蕴藏在字里行间。   三四两句,既是写分手时江上的实景,又是借景寓情,含有象征意义。江天忽然浓云密布,烟霭黯然笼罩江面,一场暴雨即将来临;“山雨欲来风满楼”,狂风乍起,江水顿时涌起滚滚白浪。这云暗天低,烟波浩渺之景,恰与诗人此刻百感交集,愁绪茫茫之情相切;这狂风巨浪,暴雨将临,不仅是诗人心潮澎湃的感情外化,而且还形象地象征着、预示着旅途中等待着他的将是江上风雨一般的无穷无尽的艰难险阻、严峻考验。   送行留别这类诗,一般多是以情结出主旨,或惜别,或劝勉,或叮咛、或祝愿。试看《何逊集》中此类篇什亦多如是。如《赠江长史别》:“安得生羽毛,从君入宛许?”《送韦司马别》:“弃置勿复陈,重陈长叹息。”《别沈助教》:“愿君深自爱,共念悲无益。”《临行与故游夜别》:“相悲各罢酒,何日同促膝?”《送褚都曹》:“本愿同栖息,今成相背飞。”这是何逊为朋友送行。至于他留赠为他送行的朋友,则如《赠韦记室黯别》:“无因生羽翰,千里暂排空。”《相送联句》三首结尾云:“一朝事千里,流涕向三春。”“愿子俱停驾,看我独解维。”“以我辞乡泪,沾君送别衣。”无不以抒情结出主旨。唯这首以景作结,不仅以写江上实景见工,并且景中寓情,物我融一。比兴之意优游不竭,耐人寻味。堪称别具一格。陈祚明评何诗“经营匠心,惟取神会。”(《采菽堂古诗选》卷26)沈德潜亦称其“情词宛转,浅语俱深。”(《古诗源》卷13)殆指此类。   联句源于相传汉武帝与臣僚共作的《柏梁台诗》,但每人各作一句;晋代贾充夫妻联句,则人各二句;自陶渊明与愔之、循之联句,才发展为人各四句。南北朝时,联句之风盛行,鲍照、谢朓、范云、庾肩吾等人所作皆夥。与联句相对,凡无人续作或续而未成,则仅存的四句便称为绝句。“绝句”之名粱代始正式出现,何逊正当其时。此篇不仅两联对仗精妙,且词句精炼、风格清新,短短四句中,既有对过去的回味,对现在的描写,又有对未来的忧虑,包孕丰厚,已开唐人五绝气象。唯所押为仄韵,而平仄尚未完全规范,则又带有格律诗草创阶段的痕迹。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与苏九德别

作者: 何逊 朝代: 南北朝
宿昔梦颜色,咫尺思言偃。何况杳来期,各在天一面。踟蹰暂举酒,倏忽不相见。春草似青袍,秋月如团扇。三五出重云,当知我忆君。萋萋若被径,怀抱不相闻。

登石头城诗

作者: 何逊 朝代: 南北朝

关城乃形势。

地险差非一。

马岭逐纡回。

犬牙傍隆窣。

百雉极襟带。

亿庾兼量出。

至理归无为。

善守竟何恤。

眺听穷耳目。

远近备幽悉。

扰扰见行人。

晖晖视落日。

连樯入回浦。

飞盖交长术。

天暮远山青。

潮去遥沙出。

薄宦恧师表。

属辞惭愈疾。

愿乘觳觫牛。

还隐蒙笼室。

昭君怨

作者: 何逊 朝代: 南北朝

昔闻白鹤弄。

已自轸离情。

今来昭君曲。

还悲秋草生。

野夕答孙郎折诗

作者: 何逊 朝代: 南北朝

山中气色满。

墟上生烟露。

杳杳星出云。

啾啾雀隐树。

虚馆无宾客。

幽居乏欢趣。

思君意不穷。

长如流水注。

晓发诗

作者: 何逊 朝代: 南北朝

早霞丽初日。

清风渭薄雾。

水底见行云。

天边看远树。

且望{氵公}泝剧。

暂有江山趣。

疾兔聊复起。

爽地岂能赋。

送司马□拾五城联句诗

作者: 何逊 朝代: 南北朝

随风飘岸叶。

行雨暗江流。

居人会应返。

空欲送行舟。

苑中见美人诗

作者: 何逊 朝代: 南北朝

罗袖风中卷。

玉钗林下耀。

团扇承落花。

复持掩余笑。

正钗联句

作者: 何逊 朝代: 南北朝

竹台归欲碍。

花林出未通。

度簪先分影。

转珥忽瞻风。

双桥耀宝钿。

阗阗密复丛。

羞令挂缨阙。

整插补余空。

咏早梅 / 扬州法曹梅花盛开

作者: 何逊 朝代: 南北朝

兔园标物序,惊时最是梅。

衔霜当路发,映雪拟寒开。

枝横却月观,花绕凌风台。

朝洒长门泣,夕驻临邛杯。

应知早飘落,故逐上春来。

兔园标物序,惊时最是梅。

在花园里是容易看出时节的变化的,其中最使人惊异、最能标志时节变化的就是梅花。

衔霜当路发,映雪拟寒开。

梅花不怕霜雪、不畏风寒,在零霜下雪的时候,它就在路边开放了。

枝横却月观,花绕凌风台。

梅花的枝叶和花朵开遍扬州。

朝洒长门泣,夕驻临邛杯。

梅花盛开的时候可以使被遗弃者见之有感而落泪,也可以使钟情的人触景兴怀而勃发。

应知早飘落,故逐上春来。

译梅花大概也知道自己飘落得早,所以赶在正月就开起花来了。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兔园标物序,惊时最是梅。

在花园里是容易看出时节的变化的,其中最使人惊异、最能标志时节变化的就是梅花。

兔园:本是汉梁孝王的园名,这里借指扬州的林园。

标:标志。

物序:时序,时节变换。

衔霜当路发,映雪拟寒开。

梅花不怕霜雪、不畏风寒,在零霜下雪的时候,它就在路边开放了。

拟:比,对着。

枝横却月观,花绕凌风台。

梅花的枝叶和花朵开遍扬州。

却月观:扬州的台观名。

凌风台:扬州的台观名。

朝洒长门泣,夕驻临邛(qióng)杯。

梅花盛开的时候可以使被遗弃者见之有感而落泪,也可以使钟情的人触景兴怀而勃发。

长门:汉宫名。

汉武帝曾遗弃陈皇后于长门宫,司马相如为她写过一篇《长门赋》。

临邛:汉县名,司马相如曾在临邛饮酒,结识了卓文君。

应知早飘落,故逐上春来。

译梅花大概也知道自己飘落得早,所以赶在正月就开起花来了。

上春:即孟春正月。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兔园标物序,惊时最是梅。

衔霜当路发,映雪拟寒开。

枝横却月观,花绕凌风台。

朝洒长门泣,夕驻临邛杯。

应知早飘落,故逐上春来。

  兔园,《史记》称东苑,在今河南商丘市东。

逊时在扬州,诗一开头就标出兔园是因为建安王萧伟与梁孝王刘武有着许多相似之处。

《史记·粱孝王世家》云:“于是孝王筑东苑,方三百余里。

广睢阳城七十里。

大治宫室,为复道,自宫连属于平台三十余里。

得赐天子旌旗,出从千乘万骑。

东西驰猎,拟于天子。

出言跸,入言警。

招延四方豪杰,自山以东游说之士莫不毕至。

”而建安王萧伟《梁书》本传云:“伟少好学,笃诚通恕,趋贤重士,常如不及。

由是四方游士、当世知名者,莫不毕至。

齐世,青溪宫改为芳林苑。

天监初,赐伟为第,伟又加穿筑,增植嘉树珍果,穷极雕丽,每与宾客游其中,命从事中郎萧子范为之记。

梁世藩邸之盛,无以过焉。

”建安王萧伟的芳林苑,恰似梁孝王刘武的兔园。

诗中的兔园,意即指芳林苑。

园中百卉,独咏梅花是因为梅花自有它独特的标格。

正当冰封大地、万木萧疏之时,梅花已预报了春天的来临,所以说“惊时最是梅”。

“惊”字用拟人笔法,突出梅花对节令转换的特殊敏感,尤为醒目。

  “衔霜当路发”四句,则具体地描绘梅花的高标逸韵。

它不畏严寒,凌霜傲雪,嫣然开放。

正因梅花盛开,霜落其上,故曰“衔”。

正因梅花盛开,千娇百媚,与白雪相映成趣,故曰“映”。

却月观,凌风台,想必是园中的主要景点,自然梅花更盛。

“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

”(陆游《落梅》其一)一个“横”字,写出了梅花凌寒怒放的高贵品格;

一个“绕”字,写尽了梅花俏丽报春的妩媚情态。

从语法上讲,“衔霜”、“映雪”是动宾结构,“枝横”、“花绕”是主谓结构,这样就错落有致地写出了满园梅花盛开、光彩照眼的动人情景。

  满园梅花动诗兴。

诗人不禁由花事联想到人事,想起了人世间许多悲欢离合的故事。

汉武帝的陈皇后,擅宠骄贵,终因骄妒失宠,退居长门宫,愁闷悲思,闻司马相如工文章,遂奉黄金百斤,令为解愁之辞,相如为作《长门赋》,中云:“左右悲而垂泪兮,涕流离而纵横。

舒息悒而增欷兮,屣履起而彷徨。

……夜曼曼其若岁兮,怀郁郁其不可再更。

”故诗曰:“朝洒长门泣”。

《史记·司马相如传》载:“相如之临邛,从车骑,雍容闲雅甚都;

及饮卓氏,弄琴,文君窃从户窥之,心悦而好之,恐不得当也。

既罢,相如乃使人重赐文君侍者通殷勤。

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成都。

”文君之父卓王孙开始反对两人的婚事,后经劝说,不得已而“分予文君僮百人,钱百万,及其嫁时衣被财物。

”后汉武帝命相如为中郎将,建节出使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至蜀,蜀太守以下郊迎,县令负弩矢先驱,蜀人以为宠。

于是卓王孙、临邛诸公皆因门下献牛和酒以交欢。

卓王孙喟然而叹,自以得使女尚司马长卿晚,而厚分与其女财,与男等同。

”故诗曰:“夕驻临邛杯。

”   “朝洒”二句,一悲一喜,一离一合,形成鲜明的对比。

而两事都与司马相如有关。

写兔园之梅,为何联想到司马相如呢?

因为司马相如和梁孝王还有一段因缘。

梁孝王到首都长安,带来邹阳、枚乘、庄忌等一批文士,相如见而悦之,遂借口有病而辞官游梁,梁孝王令与诸生同舍,一住几年,乃著《子虚赋》(见《史记·司马相如传》)。

诗人是将建安王比作梁孝王,将芳林苑比作兔园,而将自己比作司马相如。

有人说:“长门借喻闺妇,临邛借喻游子,意谓闺妇方见梅伤春时,而游子亦罢饮思家也。

”(何融《何水部诗注》)这种理解似失之于浅俗,与整首诗的基调亦不尽吻合。

建安王萧伟爱客接士,何逊以卓越的才能得到他的信任和重用,遂引为水曹行参军兼记室,日与游宴,深被恩礼。

何逊正是踌躇满志的时候,似不应有消极悲愁之叹。

最后“应知早飘落,故逐上春来”二句,寓有人生有限,应当及早建功立业的思想。

整首诗的基调还是积极向上的。

作者是以司马相如自喻,借咏梅来表现自己坚定的情操和高远的志向。

陆时雍所说:“何逊好梅,梅诗绝未见佳,其所好在形骸之外。

”(《古诗镜》卷二十二)尚属皮相之见。

参考资料: 1、 吴小如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1061-1063

12345 共118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