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诗三十八首·其十九 文注赏
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
黄屋非尧意,瑶台安可论?
吾闻西方化,清净道弥敦。
奈何穷金玉,雕刻以为尊?
云构山林尽,瑶图珠翠烦。
鬼工尚未可,人力安能存?
夸愚适增累,矜智道逾昏。
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
圣人:指贤君。
忧:忧患。
济:接济。
元元:百姓。
黄屋非尧意,瑶台安可论?
黄屋:车名,古帝王所乘,车盖用黄缯作里子。
瑶台:用玉石装饰的台子。
《淮南子·本经训》:“晚世之时,帝有桀、纣,为琁室、瑶台。
”安可论:更不必说。
吾闻西方化,清净道弥敦。
西方化:指佛教的教化。
弥:更。
敦:敦厚,淳厚。
奈何穷金玉,雕刻以为尊?
穷:穷尽,耗尽。
云构山林尽,瑶图珠翠烦。
云构:指高耸入云的建筑群。
鬼工尚未可,人力安能存?
夸愚适增累,矜智道逾昏。
夸愚:指如此劳民伤财以夸耀的行为实际上很愚蠢。
适:只。
累:即“物累”,佛道二家视不能超然物外的行为为“物累”。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
黄屋非尧意,瑶台安可论?
吾闻西方化,清净道弥敦。
奈何穷金玉,雕刻以为尊?
云构山林尽,瑶图珠翠烦。
鬼工尚未可,人力安能存?
夸愚适增累,矜智道逾昏。
武则天当政时期,搜刮民财,大规模地在全国范围内兴建佛寺。
佛寺的规模超过宫阙。
崇佛的工程兴起以后,每天要役使上万人,国库耗竭,民不聊生。
诗人对此义愤填膺,禁不住把怨刺之笔直接指出了武则天,尖锐地讽刺和揭露武则天崇奉佛教,劳民伤财的荒唐行径,有如痛斥弊政的檄文。
这首诗的主要特点是用诗来议论时弊。
与诗人多次向武则天上呈的那些批评朝政得失的奏章大不相同,它所谈的虽然也是政治、社会问题,但不同于一般直陈其事的政论文,它既是政论,但又首先是诗,是诗与政论的结合。
开头四句标举懦家仁政爱民的思想,抨击武则天生事扰民的行为。
借上古“仁德”之君来讽诫当代胡作非为的君主是中国古代诗歌习用的传统手法。
因此陈子昂开宗明义地为全诗立论:上古道德之君从来不为一己谋利,而是处处关怀和扶助善良的平民百姓。
接着三、四两句引出古代著名的贤君与暴君的例子,进行正反对比。
诗人以恳切而激烈的语气向当代最高统治者进言:尧一向以节俭著称,乘坐考究的车子决不是他所愿意;
你大周皇帝本该励精图治,不去学习万代称颂的圣君尧,难道还去效法那亡国之君商纣王建造瑶台的奢侈行为吗?
这里引入了具体的历史人物和有代表意义的事物(“黄屋”与“瑶台”),避免枯燥地直接说理。
因而使议论具有了形象性,富有情韵,增强了感染力与说服力。
“吾闻西方化,清净道弥敦。
奈何穷金玉,雕刻以为尊?
”诗人援引佛教主张清净慈悲的教旨,指出崇佛者穷金玉、兴土木、残生灵,恰恰是悖离了佛家的本意。
这里“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有理有据地否定了当事者为自己辩解的借口。
武则天是代李姓皇帝而立,建立武周政权的,她执政后急于欺骗民心,让百姓相信大周是“天命”所归。
于是奸佞小人趁机而起,投其所好,伪造符箓图谶,宣扬这位女主是西方弥勒佛转世,这正迎合了武则天的迷信心理和政治需要。
此后,兴建佛寺之风愈演愈烈。
陈子昂针对此驳斥道:来自西方的佛教,本以清净慈悲为主,愈是清净愈见佛道的尊严;
自称崇佛的人为什么反而要违背佛道,大兴土木,用金玉塑像造庙这种奢侈行为作为对爱好清净的佛的尊奉呢?
这是全诗的第二处反问。
这个反问,比第一个反问更为有力。
如果说,前一个反问中还带有劝导的成分,那末这个反问就完全是怒斥了。
这一怒斥,揭穿了崇佛者的虚伪。
“奈何”一词诘难有力,使对方没有辩解的余地。
“云构山林尽,瑶图珠翠烦”以严格的工对对新建的座座佛寺的宏伟规模与奢华布局进行充分的描绘。
为了建造高耸云霄的庙宇寺院而将山林砍伐开采殆尽,为了做成金碧辉煌的图案花纹而搜尽了民间的珍珠宝物,给人民带来很大的苦难。
这里只写建筑物的巨大耗费,而将百姓因此而遭受的深重苦难留给读者去想象和补充。
接下去“鬼工尚未可,人力安能存”二句仍是对偶,但已由实化虚,从前面的描写重新转入议论。
两句大意是:这些宏大精丽的巧妙工程,看来连鬼神也难以建成,人怎么竟把它们建成了呢?
言外之意是:这些,耗费了多少百姓的血汗和生命。
这是全诗浩繁的工程对统治者倒行逆施的第三处反问。
这个反问由第一处的劝导和第二处的申斥,上升为愤激的控诉了。
诗的最末二句:“夸愚适增累,矜智道逾昏”,是警告统治者向“愚民”夸示宗教排场,足以造成无穷的后患;
玩弄聪明的结果,徒然劳民伤财,使政治更加昏乱。
这个结尾正面着笔,慷慨陈辞,说服力极强。
以批判昏乱之“道”来呼应开头所歌颂的古圣人之“道”,使得篇章结构严密,说理透辟,具有很强的批判性和说服力。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咏主人壁上画鹤寄乔主簿崔著作 文
鸳鸯篇 文
飞飞鸳鸯鸟,举翼相蔽亏。
俱来绿潭里,共向白云涯。
音容相眷恋,羽翮两逶迤。
蘋萍戏春渚,霜霰绕寒池。
浦沙连岸净,汀树拂潭垂。
年年此游玩,岁岁来追随。
凤凰起丹穴,独向梧桐枝。
鸿雁来紫塞,空忆稻粱肥。
乌啼倦依托,鹤鸣伤别离。
岂若此双禽,飞翻不异林。
刷尾青江浦,交颈紫山岑。
文章负奇色,和鸣多好音。
闻有鸳鸯绮,复有鸳鸯衾。
持为美人赠,勖此故交心。
魏氏园林人赋一物得秋亭萱草 文
宿襄河驿浦 文
登蓟城西北楼送崔著作融入都 文
题李三书斋(崇嗣) 文
感遇·之廿八 文
奉和皇帝上( 一作丘 )礼抚事述怀应制 文
大君忘自(一作物)我。
应(一作膺)运居紫宸。
揖让期明辟。
讴歌且顺人。
轩宫帝图盛。
皇极礼容申。
南面朝万国。
东堂会百神。
云陛旗常满。
天庭玉帛陈。
钟石和睿思。
雷雨被深仁。
承平信娱乐。
王业本艰辛。
愿罢瑶池宴。
来观农扈春。
卑宫昭夏德。
尊老睦尧亲。
微臣敢拜手。
歌舞颂维新。
度荆门望楚 文翻译
遥遥去巫峡,望望下章台。
巴国山川尽,荆门烟雾开。
城分苍野外,树断白云隈。
今日狂歌客,谁知入楚来。
遥遥去巫峡,望望下章台。
远远地远远地离开巫峡,一再瞻望着走下章华台。
巴国山川尽,荆门烟雾开。
过尽了巴国的山山水水,荆门在濛濛烟雾中敞开。
城分苍野外,树断白云隈。
城邑分布在苍茫田野外,树林在白云深处被截断。
今日狂歌客,谁知入楚来。
今天我狂傲高歌的行客,谁知竟会走进楚天中来。
参考资料: 1、 王 岚.陈子昂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4:74-75
遥遥去巫峡,望望下章台。
远远地远远地离开巫峡,一再瞻望着走下章华台。
遥遥:形容距离远。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鸲鹆之巢,远哉遥遥。
”巫峡:长江三峡之一。
一称大峡。
西起四川省巫山县大溪,东至湖北省巴东县官渡口。
因巫山得名。
两岸绝壁,船行极险。
望望:瞻望貌;
依恋貌。
《礼记·问丧》:“其往送也,望望然,汲汲然,如有追而弗及也。
”郑玄注:“望望,瞻顾之貌也。
”章台:即章华台。
春秋时楚国离宫。
《左传·昭公七年》:“及即位,为章台之宫,纳亡人以实之。
”杜预注:“章台,南郡华容县。
” 巴国山川尽,荆门烟雾开。
过尽了巴国的山山水水,荆门在濛濛烟雾中敞开。
巴国:周姬姓国,子爵,封于巴,即今四川巴县。
汉末刘璋又更永宁名巴郡,固陵名巴东,安汉名巴西,总称三巴。
烟雾:泛指烟、气、云、雾等。
南朝宋鲍照《吴兴黄浦亭庾中郎别》诗:“连山眇烟雾,长波迥难依。
” 城分苍野外,树断白云隈。
城邑分布在苍茫田野外,树林在白云深处被截断。
隈(wēi):山水尽头或曲深处。
“白云隈”,即天尽头。
今日狂歌客,谁知入楚来。
今天我狂傲高歌的行客,谁知竟会走进楚天中来。
狂歌客:春秋时期楚国人陆通,字接舆,是位隐士,平时“躬耕以食”,佯狂避世不仕。
孔子来到楚国,他唱着“凤兮”之歌讥讽孔子,所以被人们称为楚狂接舆。
后常用为典,亦用为狂士的通称。
参考资料: 1、 王 岚.陈子昂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4: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