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风灭炉烟残灺冷 文翻注译赏
风灭炉烟残灺冷,相伴惟孤影。
判教狼藉醉清尊,为问世间醒眼是何人?
难逢易散花间酒,饮罢空搔首。
闲愁总付醉来眠,只恐醒时依旧到尊前。
风灭炉烟残灺冷,相伴惟孤影。
判教狼藉醉清尊,为问世问间醒眼是何人?
冷风吹灭了香炉中的残烟,燃尽的烛灰早已不再温热,陪伴自己的只有自己孤单的影子。
我情愿喝得酩酊大醉,借着醇酒来麻醉自己,大声质问苍天谁是这世间清醒不醉之人。
难逢易散花间酒,饮罢空搔首。
闲愁总付醉来眠,只恐醒时依旧到尊前。
为何能与知己畅饮的盛宴总是相逢难,离别易,而人去宴散后,只能对着满桌的空杯搔首长叹。
闲愁萦怀,难以派遣,我还是用美酒和梦乡来逃避它吧。
但只怕醒来之后,满腔的愁思就会让我又一次来到酒杯的面前。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纳兰性德集 》:陕西出版集团,2008年:第132页 2、 纳兰信德著;
闵泽平译.《纳兰信德全集 02 词集 》:新世界出版社,2014 :95页
风灭炉烟残灺冷,相伴惟孤影。
判教狼藉醉清尊,为问世问间醒眼是何人?
炉烟:熏炉或香炉之烟。
残灺(xiè):烧残的烛灰。
判:情愿、甘愿、不惜之意。
清尊(zūn):酒器,借指清醇之酒。
判教句:意谓情愿喝得酩配大醉,借清酒来麻醉自己。
唐皇甫冉《曾山送别诗》:“凄凄游子苦飘蓬,明日清尊只暂同。
”醒眼:清醒之眼光。
难逢易散花间酒,饮罢空搔首。
闲愁总付醉来眠,只恐醒时依旧到尊前。
花间酒:谓美景良辰时之酒宴。
搔(sāo)首:以手搔头。
焦急或有所思貌。
尊前:酒樽之前。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纳兰性德集 》:陕西出版集团,2008年:第132页 2、 纳兰信德著;
闵泽平译.《纳兰信德全集 02 词集 》:新世界出版社,2014 :95页
风灭炉烟残灺冷,相伴惟孤影。
判教狼藉醉清尊,为问世问间醒眼是何人?
冷风吹灭了香炉中的残烟,燃尽的烛灰早已不再温热,陪伴自己的只有自己孤单的影子。
我情愿喝得酩酊大醉,借着醇酒来麻醉自己,大声质问苍天谁是这世间清醒不醉之人。
炉烟:熏炉或香炉之烟。
残灺(xiè):烧残的烛灰。
判:情愿、甘愿、不惜之意。
清尊(zūn):酒器,借指清醇之酒。
判教句:意谓情愿喝得酩配大醉,借清酒来麻醉自己。
唐皇甫冉《曾山送别诗》:“凄凄游子苦飘蓬,明日清尊只暂同。
”醒眼:清醒之眼光。
难逢易散花间酒,饮罢空搔首。
闲愁总付醉来眠,只恐醒时依旧到尊前。
为何能与知己畅饮的盛宴总是相逢难,离别易,而人去宴散后,只能对着满桌的空杯搔首长叹。
闲愁萦怀,难以派遣,我还是用美酒和梦乡来逃避它吧。
但只怕醒来之后,满腔的愁思就会让我又一次来到酒杯的面前。
花间酒:谓美景良辰时之酒宴。
搔(sāo)首:以手搔头。
焦急或有所思貌。
尊前:酒樽之前。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纳兰性德集 》:陕西出版集团,2008年:第132页 2、 纳兰信德著;
闵泽平译.《纳兰信德全集 02 词集 》:新世界出版社,2014 :95页
风灭炉烟残灺冷,相伴惟孤影。
判教狼藉醉清尊,为问世间醒眼是何人?
难逢易散花间酒,饮罢空搔首。
闲愁总付醉来眠,只恐醒时依旧到尊前。
词首第一句以冷风、残烟、烛灰、孤影交织而成一幅孤寂凄凉的室内独居图景。
“风灭炉烟残灺冷,相伴惟孤影”,冷风吹灭了香炉中的残烟,燃尽的烛灰早已不再温热;
陪伴他的,只有孤单的影子。
他既是自感忧愁如此,漫漫长夜该如何打发。
词的第二句写词人无法派遣忧愁,只能通过借酒来消愁。
“判教狼藉醉清樽”,即是说我情愿喝得酩酊大醉,借着醇酒来麻醉自己。
“判教”、“狼藉”,都是决绝之语,感情色彩极为强烈,说明词人愁痛深入骨髓。
否则他也不会大声质问苍天,问谁是这世间清醒不醉之人。
“为问世间醒眼是何人”出自《楚辞-渔夫》:“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这句质问,似也点明了词人满腔郁闷忧愁的原因。
词的第三句写借酒消愁、时光短暂。
“难逢易散花间酒,饮罢空搔首”,为何能与知己畅饮的盛宴总是相逢难、离别易,而人去宴散后,只能对着满桌的空杯搔首长叹。
“空搔首”写出了词人对人生的感慨、对离别的无可奈何。
词的尾句写出了虽然借酒消愁,但担心醒时又会继续喝酒的心理。
“闲愁总付醉来眠,只恐醒时依旧到尊前“,既然闲愁萦怀,难以派遣,词人只能用美酒和梦乡来逃避它。
但词人又害怕醒来之后,满腔的愁思就会让他又一次来到酒杯的面前。
“总”字写出了词人的怀疑,“恐”字写出了词人的害怕和担心。
全词迂回曲折,写出了词人从孤独到借酒销愁,再到对酒产生怀疑,心中担忧酒醒后又会继续喝酒逃避的心理活动,和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类似。
参考资料: 1、 梦远.《纳兰词全解 超值彩图白金版 》: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年:262页
渔父·收却纶竿落照红 文翻译
收却纶竿落照红,秋风宁为剪芙蓉。
人淡淡,水蒙蒙,吹入芦花短笛中。
收却纶竿落照红,秋风宁为剪芙蓉。
人淡淡,水蒙蒙,吹入芦花短笛中。
夕阳西下,渔人收起鱼竿准备回家。
连秋风都是温柔的,不肯让荷花凋谢了。
烟水蒙蒙,渔人悠闲自得,听短笛的旋律,被秋风吹进芦花荡的深处。
参考资料: 1、 汪政,陈如江编注.谁念西风独自凉 纳兰词:山东文艺出版社,2014.08:第123页 2、 (清)纳兰性德著.墨香斋译评,纳兰词 双色插图版:中国纺织出版社,2015.10:第291页
收却纶竿落照红,秋风宁为剪芙蓉。
人淡淡,水蒙蒙,吹入芦花短笛中。
夕阳西下,渔人收起鱼竿准备回家。
连秋风都是温柔的,不肯让荷花凋谢了。
烟水蒙蒙,渔人悠闲自得,听短笛的旋律,被秋风吹进芦花荡的深处。
纶(lún)竿:钓竿。
落照:即夕阳。
宁(nìng):犹乃。
芙蓉:荷花。
剪:作吹动解。
“吹入”句:谓悠扬的短笛声飘入芦花丛中。
参考资料: 1、 汪政,陈如江编注.谁念西风独自凉 纳兰词:山东文艺出版社,2014.08:第123页 2、 (清)纳兰性德著.墨香斋译评,纳兰词 双色插图版:中国纺织出版社,2015.10:第291页
采桑子·桃花羞作无情死 文翻注译
桃花羞作无情死,感激东风,吹落娇红,飞入窗间伴懊侬。
谁怜辛苦东阳瘦,也为春慵,不及芙蓉,一片幽情冷处浓。
桃花羞作无情死,感激东风。
吹落娇红,飞入闲窗伴懊侬。
桃花并非无情地死去,在这春阑花残之际,艳丽的桃花被东风吹落,飞入窗棂,陪伴着伤情的人共度残留的春光。
谁怜辛苦东阳瘦,也为春慵。
不及芙蓉,一片幽情冷处浓。
有谁来怜惜我这像沈约般飘零殆尽、日渐消瘦的身影,为春残而懊恼,感到慵懒无聊。
虽比不上芙蓉花,但它的一片幽香在清冷处却显得更加浓重。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
聂小晴注译.纳兰词全编笺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3.08:第25-27页 2、 闵泽平编著.纳兰词全集 汇编汇评汇校:崇文书局,2012.03:第1-2页
桃花羞作无情死,感激东风。
吹落娇红,飞入闲窗伴懊(ào)侬(nóng)。
采桑子:《百名家词钞》作“罗敷媚”。
娇红:嫩红,鲜艳的红色。
这里指花。
懊侬(:烦闷。
这里指烦闷的人。
谁怜辛苦东阳瘦,也为春慵(yōng)。
不及芙蓉,一片幽情冷处浓。
东阳:指南朝梁沈约。
因其曾为东阳太守,故称。
唐朝初期,著名的史学家姚思廉和他的父亲姚察在所著史籍《梁书·沈约传》中,高度赞誉了他的人品和文品,评价他“高才博洽、一代英伟。
”姚思廉在《梁书·沈约传》中记载:“沈约,永明末出守东阳……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以手握臂率计月小半分。
”沈约操劳过度,日渐消瘦后,被世人以“东阳销瘦”、“东阳瘦体”称之。
春慵:春天的懒散情绪。
芙蓉:荷花,或以为指芙蓉镜。
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相国李公下第游蜀,遇一老妪。
言:郎君明年芙蓉镜下及第。
明年,果然状头及第。
”幽情:《草堂嗣响》作“幽香”。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
聂小晴注译.纳兰词全编笺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3.08:第25-27页 2、 闵泽平编著.纳兰词全集 汇编汇评汇校:崇文书局,2012.03:第1-2页
桃花羞作无情死,感激东风。
吹落娇红,飞入闲窗伴懊(ào)侬(nóng)。
桃花并非无情地死去,在这春阑花残之际,艳丽的桃花被东风吹落,飞入窗棂,陪伴着伤情的人共度残留的春光。
采桑子:《百名家词钞》作“罗敷媚”。
娇红:嫩红,鲜艳的红色。
这里指花。
懊侬(:烦闷。
这里指烦闷的人。
谁怜辛苦东阳瘦,也为春慵(yōng)。
不及芙蓉,一片幽情冷处浓。
有谁来怜惜我这像沈约般飘零殆尽、日渐消瘦的身影,为春残而懊恼,感到慵懒无聊。
虽比不上芙蓉花,但它的一片幽香在清冷处却显得更加浓重。
东阳:指南朝梁沈约。
因其曾为东阳太守,故称。
唐朝初期,著名的史学家姚思廉和他的父亲姚察在所著史籍《梁书·沈约传》中,高度赞誉了他的人品和文品,评价他“高才博洽、一代英伟。
”姚思廉在《梁书·沈约传》中记载:“沈约,永明末出守东阳……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以手握臂率计月小半分。
”沈约操劳过度,日渐消瘦后,被世人以“东阳销瘦”、“东阳瘦体”称之。
春慵:春天的懒散情绪。
芙蓉:荷花,或以为指芙蓉镜。
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相国李公下第游蜀,遇一老妪。
言:郎君明年芙蓉镜下及第。
明年,果然状头及第。
”幽情:《草堂嗣响》作“幽香”。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
聂小晴注译.纳兰词全编笺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3.08:第25-27页 2、 闵泽平编著.纳兰词全集 汇编汇评汇校:崇文书局,2012.03:第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