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文翻注译赏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我是在无花可观赏,无酒可饮的情况下过这个清明节的,这样寂寞清苦的生活,就像荒山野庙的和尚,一切对于我来说都显得很萧条寂寞。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昨天从邻家讨来新燃的火种,在清明节的一大早,就在窗前点灯,坐下来潜心读书。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兴味:兴趣、趣味。
萧然:清净冷落。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新火:唐宋习俗,清明前一日禁火寒食,到清明节再起火,称为“新火”。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我是在无花可观赏,无酒可饮的情况下过这个清明节的,这样寂寞清苦的生活,就像荒山野庙的和尚,一切对于我来说都显得很萧条寂寞。
兴味:兴趣、趣味。
萧然:清净冷落。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昨天从邻家讨来新燃的火种,在清明节的一大早,就在窗前点灯,坐下来潜心读书。
新火:唐宋习俗,清明前一日禁火寒食,到清明节再起火,称为“新火”。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这首诗所写的应该作者早年读书生活的真实情况,清苦,寂寞,还可能有孤独。
为了前程,也许有兴趣或习惯的原因,临窗攻书,发奋苦读,过着山野僧人般的清苦生活。
即使在清明节,没有像平常人那样外出踏青,去欣赏山花烂漫的春景,也没有邀约友朋饮酒作乐。
君子慎独,作为读书人,没有忘记民俗传统——寒食节禁用烟火。
一到禁忌烟火的期限过了,马上去邻居那里讨来灯火,抓紧时间,在静静的夜里继续苦苦用功,发奋苦读。
从这里可以看出古人读书的用功程度,我们虽然不推崇“兴味索然”,但是应该学习古人那种读书的毅力。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前赋〈春居杂兴〉诗二首,间半岁,不复省视 文
春居杂兴二首 文赏
畲田词 文
畲田词 文
畲田词 文
春居杂兴 文
官舍竹 文翻赏
谁种萧萧数百竿?
伴吟偏称作闲官。
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
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
明年纵便量移去,犹得今冬雪里看!
谁种萧萧数百竿?
伴吟偏称作闲官。
那是谁种下了萧萧修篁一片?
陪伴我清闲地读书吟诗作官。
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
春天里你不随百花争芳斗艳,孤独地守贞操迎接腊尾岁寒。
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
声悠悠平添我琴弦上的雅韵,影森森铺出我棋局中的清欢。
明年纵便量移去,犹得今冬雪里看!
到明年即使被贬到更远地方,我还能在今冬看你雪中傲寒。
参考资料: 1、 古代汉语词典编写组编.《古代汉语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1720 2、 刘德奉选注.《历代松竹梅诗选注 》.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2013:93 3、 吕晴飞、李观鼎.《中国历代名诗今译》.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1991年:838
谁种萧萧数百竿?
伴吟偏称作闲官。
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
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
明年纵便量移去,犹得今冬雪里看!
这首诗采用了咏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写出了竹子潇洒、清荫、耐寒的特点,表现了诗人清高不俗、贞洁不渝的品格。
第一、二两句是对竹子的描写。
写官舍北窗边数百竿辣立的竹子不知是谁种下的,但如今伴诗人苦吟非常相称。
点出“官舍竹”,即为“闲官”。
清冷的郡斋,难挨的时光,迁客的意绪,使诗人感到凄凉。
他忽推北窗,一阵可餐的翠色迎面扑来。
第三、四两句是诗人对竹子所展开的联想。
春日,桃李东园争宠,竹子却静静独守坚贞,它要直待冰雪岁寒日,才向人们昭示并证实自己不渝的操守。
诗人仿佛不期遇见了可以倾心交谈的知己,全身沉浸在一片碧绿透明的溪流里,这里诗人有形象上的暗示与精神上的契合,是以竹自况,暗寓了自己不愿随势就俗的清高品格。
第五、六两句把竹与人的生活联系起来。
“拂”和“侵”两个传神动词,让竹叶萧萧的声音和青青的姿影介入诗人的生活。
公退之暇,拂琴敲棋,清风徐至,物我同趣,竹声与琴声共生雅趣;
竹影与棋局同助清欢。
表现出物我同趣的画面,和谐一致,无限清欢。
第七、八两句是诗人对今后仕途的设想。
即使明年调往别处,今年冬天还能雪里看竹,结为岁寒之友。
既具骚人风致,同时照应颔联中“独守孤贞待岁寒。
”第二年四月,诗人果真“量移”至解州(治所在今山西运城市西南)。
此诗以竹自喻,人物融合,自然贴切;
语浅意深,情味隽永。
表露诗人的牢骚不平和自我宽解。
参考资料: 1、 李世琦评注.《中国古典诗词精华类编 述志卷 》.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6:152
日长简仲咸 文赏
日长何计到黄昏,郡僻官闲昼掩门。
子美集开诗世界,伯阳书见道根源。
风飘北院花千片,月上东楼酒一罇。
不是同年来主郡,此心牢落共谁论。
日长何计到黄昏,郡僻官闲昼掩门。
子美集开诗世界,伯阳书见道根源。
风飘北院花千片,月上东楼酒一罇。
不是同年来主郡,此心牢落共谁论。
首联写诗人黄昏寂寞无所消遣。
“日长”二字点题,笼罩全篇,说明写信原因,意在微露全诗之旨。
此句也是情语,刻画了诗人“寂寞恨更长”的苦闷之情。
“闲”字,聚全诗精神,为一篇眼目。
诗人口中说闲,正是心中不肯闲之故。
他为官清正,有志改革,然而诗人在淳化二年(991年),因徐铉诬陷,而贬商州。
故一“闲”字,凝聚着作者的不满和惆怅、苦闷和孤独,这就像“一字妥贴,全篇生色”。
“郡僻”、“昼掩门”对闲字作了进一步渲染。
以下三联均承此而来。
颔联是写读书销愁。
王禹偁的诗借鉴杜甫、白居易,“本与乐天为后进,敢期子美是前身”。
他用“开诗世界”来盛赞杜甫,独具慧眼。
但醉翁之意不在酒,诗人意在杜甫诗中寻觅知音,有所寄托,借杜诗之酒杯浇自已之块垒,抒发其仕途坎坷、怀才不遇的悲凉心境,他又从老子《道德经》中寻求精神归宿。
但他始终没有避世隐退,而是想积极入仕。
这种矛盾,诗人了然于心,他用杜甫和老子的作品合联,正暗示出这种复杂心理。
颈联写风抚落花,借酒消愁。
诗人从书中没有找到寄托。
想从自然界中寻求安慰。
他趁黄昏月出之际,独自登楼以遣心中幽怨,但映入眼帘的是万花飘零的萧瑟景象,其意在排遣,却又添了伤春之情。
当此际,孑然一人,抑郁不平之情能与谁诉,诗人感到气咽语塞。
此二句未著一情语,而孤独寂寞之情毕现,寓情于景,堪称佳妙。
“月上”一词虽冗余,但不能剔除。
它交代了流动的时间,又将诗人感情转进一层,白天难熬盼黄昏,到了黄昏又如何,只有一樽在手了。
尾联骤然一转,豁然洞开,抒发了自己同仲咸亲密无间的感情。
当时,他常以诗赠仲咸,离商州之日即赋诗别:“二年商岭赖知音,惜别难藏泪满襟”(《留别仲咸》),可见两人友谊之深厚。
但若出以肯定之句,便索然寡味,这里妙用反问句法,暗将仲咸与世俗对比,愈见仲咸的高义,世俗的薄情。
这样造句,含蓄蕴藉,内涵丰富。
此诗语言平易,风格清新,饶有风韵,与白居易相近。
章法井然,一气流转,“共谁论”、“酒一樽”、“昼掩门”等前呼后应,始终紧扣一“闲”字。
二、三联对仗也颇为工稳。
参考资料: 1、 缪钺等.宋词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