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楼春 文
舟抵华容县 文
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 文翻注赏
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
榴花不似舞裙红。
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
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
酒杯深浅去年同。
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
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
榴花不似舞裙红。
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
我放声吟诵楚辞,来度过端午。
此时我漂泊在天涯远地,是一个匆匆过客。
异乡的石榴花再红,也比不上京师里的舞者裙衫飘飞,那般艳丽。
没有人能理解我此时的心意,慷慨悲歌后,只有一身风动凉过。
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
酒杯深浅去年同。
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
万事在如今,只是空有一身老病在。
墙东的蜀葵,仿佛也在嘲笑我的凄凉。
杯中之酒,看起来与往年相似,我将它浇到桥下的江水,让江水会带着流到湘江去。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
榴花不似舞裙红。
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
午日:端午,酬:过,派遣。
节序:节令。
“榴花”句:言舞裙比石榴更红。
这是怀念昔时生平岁月之意。
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
酒杯深浅去年同。
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
戎葵:即蜀葵,花开五色,似木槿。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
榴花不似舞裙红。
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
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
酒杯深浅去年同。
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
此词是陈与义在公元1129年(建炎三年)所作,这一年,陈与义流寓湖南、湖北一带;
据《简斋先生年谱》记载:“建炎三年己酉春在岳阳,四月,差知郢州;
五月,避贵仲正寇,入洞庭。
六月,贵仲正降,复从华容还岳阳。
”又《宋史。
陈与义传》载:“及金人入汴,高宗南迁,遂避乱襄汉,转湖湘,踚岭桥。
”这首《临江仙》所反映的是国家遭受兵乱时节,作者在端午节凭吊屈原,旧怀伤时,借此来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怀。
词一开头,一语惊人。
“高咏楚词”,透露了在节日中的感伤必绪和壮阔,胸襟,屈原的高洁品格给词人以激励,他高昂地吟诵楚辞,深感流落天涯之苦,节序匆匆,自己却报国无志。
陈与义在两湖间流离之际,面对现实回想过去,产生无穷的感触,他以互相映衬的笔法,抒写“榴花不似舞裙红”,用鲜艳灿烂的榴花比鲜红的舞裙,回忆过去春风得意、声名籍籍时的情景。
公元1122年(宣和四年),陈与义因《墨梅》诗为徽宗所赏识,名震一时,诸贵要人争相往来,歌舞宴会的频繁,可想而知。
而现在流落江湖,“兵甲无归日,江湖送老身”(《晚晴野望》),难怪五月的榴花会如此触动他对旧日的追忆。
但是,“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有谁能理解他此刻的心情呢?
高歌《楚辞》之后,满帘生风,其慷慨悲壮之情,是可以想象的,但更加突出了作者的痛苦心情。
从“高咏”到“歌罢”一曲《楚辞》的时空之中,词人以一“酬”字,交代了时间的过渡。
酬即对付、打发,这里有度过之意(杜牧《九日齐山登高》诗:“但将酩酊酬佳节”)。
在这值得纪念的节日里,词人心灵上的意识在歌声中起伏流动。
“节序匆匆”的感触,“榴花不似舞裙红”的怀旧,“无人知此意”的感喟,都托诸于激昂悲壮的歌声里,而“满帘风”一笔,更显出作者情绪的激荡,融情入景,令人体味到一种豪旷的气质和神态。
词的下阕,基调更为深沉。
“万事一身伤老矣”,一声长叹,包涵了作者对家国离乱、个人身世的多少感慨之情!
人老了,一切欢娱都已成往事。
正如他在诗中所咏的,“老矣身安用,飘然计本”(《初至邵阳逢入桂林使作书问其地之安危》),“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伤春》),其对自己岁数的悲叹,与词同调。
“戎葵凝笑墙东”句,是借蜀葵向太阳的属性来喻自己始终如一的爱国思想。
墙边五月的葵花,迎着东方的太阳开颜。
“戎葵”与“榴花”,都是五月的象征,词人用此来映衬自己旷达豪宕的情怀。
“戎葵”虽为无情之物,但“凝笑”二字,则赋予葵花以人的情感,从而更深刻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虽然年老流落他乡,但一股豪气却始终不渝。
这“凝笑”二字,正是词人自己的心灵写照,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最后三句写此时此刻的心情。
满腔豪情,倾注于对屈原的怀念之中。
“酒杯深浅”是以这一年之酒与前一年之酒比较,特写时间的流逝。
酒杯深浅相同,而时非今日,不可同日而语,感喟深远。
用酒杯托意而意在言外,在时间的流逝中,深化了“万事一身伤老矣”的慨叹。
突出了作者的悲愤之情。
情绪的激荡,促使词人对诗人屈原的高风亮节的深情怀念,“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
”面对湘江作者祭酒的虔诚,加上这杯中之酒肯定会流到汨罗江的联想,因而滔滔江水之中,融合了词人心灵深处的感情。
从高歌其辞赋到酹酒江水,深深地显示出词人对屈原的凭吊,其强烈的怀旧心情和爱国情感,已付托于这“试浇”的动作及“桥下水,今夕到湘中”的遐想之中。
元好问在《自题乐府引》中说:“世所传乐府多矣,如……陈去非《怀旧》云:‘忆昔午桥桥下(应作上)饮……’又云‘高咏楚辞酬午日……’如此等类,诗家谓之言外句。
含咀之久,不传之妙,隐然眉睫间,惟具眼者乃能赏之。
”以此词而论,吐言天拔,豪情壮志,意在言外,确如遗山所说“含咀之久,不传之妙,隐然眉睫间”。
读者从对“天涯节序匆匆”的惋惜声中,从对“万事一身伤老矣”的浩叹中,从对“酒杯深浅去年同”的追忆里,可以领略到词人“隐然眉睫间”的豪放的悲壮情调。
黄升说《无住词》“语意超绝,识者谓其可摩坡仙之垒也”(《中兴以来绝句妙词选》卷一),指的也是这种悲壮激烈的深沉格调。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登岳阳楼二首 文翻注译赏
九日赏菊 文
黄花不负秋,与秋作光辉。
夜霜犹作恶,朝日为解围。
今晨岂重九,节意入幽菲。
孤芳擅天地,众卉亦已微。
殷勤黄金靥,照辉白板扉。
洁酒欲寿花,孔兄与我违。
清坐绝省事,未觉此计非。
夕英岂不腴,骚人自难肥。
夜步堤上三首 文
萤火 文
九日宜春苑午憩幕中听大光诵朱迪功诗 文
九月八日登高作重九奇父赋三十韵与义拾余意 文
九月风景好,节意满天涯。
书生尊所闻,登高乱城鸦。
虽无后乘丽,前驱载黄花。
两楼压波壮,众泽分夭斜。
居夷惊有苗,访古悲章华。
萧条湖海事,胜日一笑哗。
兴移三里亭,木影杂蛟蛇。
二士醉藜杖,两禅风袈裟。
奇哉古无有,未觉欠孟嘉。
天公亦喜我,催诗出微霞。
赋罢迹已陈,忧乐如转车。
却后五百岁,远俗增雄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