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山居寄友人

作者: 周贺 朝代: 唐代

春居无俗喧,时立涧前村。

路远少来客,山深多过猿。

带岩松色老,临水杏花繁。

除忆文流外,何人更可言。

苦辛(一作辛苦)吟

作者: 于濆 朝代: 唐代

垄上扶犁儿,手种腹长饥。

窗下抛梭女,手织身无衣。

我愿燕赵姝,化为嫫母姿。

一笑不值钱,自然家国肥。

有所恨二章

作者: 欧阳詹 朝代: 唐代

相思君子,吁嗟万里。

亦既至止,曷不觏止。

本不信巫, 谓巫言是履。

在门五日,如待之死。

有所恨兮。

相思遗衣,为忆以贻。

亦既受止,曷不保持。

本不欺友, 谓友情是违。

隔生之赠,造次亡之。

有所恨兮。

奉和仪鸾殿早秋应制

作者: 许敬宗 朝代: 唐代

睿想追嘉豫,临轩御早秋。

斜晖丽粉壁,清吹肃朱楼。

高殿凝阴满,雕窗艳曲流。

小臣参广宴,大造谅难酬。

乐天少傅五月长斋,广延缁徒谢绝文友,坐成

作者: 刘禹锡 朝代: 唐代

五月长斋戒,深居绝送迎。

不离通德里,便是法王城。

举目皆僧事,全家少俗情。

精修无上道,结念未来生。

宾閤缁衣占,书堂信鼓鸣。

戏童为塔象,啼鸟学经声。

黍用青菰角,葵承玉露烹。

马家供薏苡,刘氏饷芜菁。

暗网笼歌扇,流尘晦酒铛。

不知何次道,作佛几时成。

长相思·其一

作者: 李白 朝代: 唐代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长相思,在长安。

长相思呵长相思,我们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秋天蟋蟀常悲鸣,声声出自金井阑;

薄霜凄凄送寒气,竹席已觉生凉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夜里想她魂欲断,孤灯伴我昏暗暗;

卷起窗帘望明月,对月徒然独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如花似玉美人呵,仿佛相隔在云端!

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青青冥冥呵,上是无边无垠的蓝天;

清水渺渺呵,下是浩浩汤汤的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天长长来地迢迢,灵魂飞越多辛苦;

关山重重相阻隔,梦魂相见也艰难。

长相思,摧心肝!

长相思呵长相思,每每相思摧心肝!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长相思,在长安。

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络纬:昆虫名,又名莎鸡,俗称纺织娘。

金井阑:精美的井阑。

簟色寒:指竹席的凉意。

簟,凉席。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帷:窗帘。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青冥:青云。

渌水:清水。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关山难:关山难渡。

长相思,摧心肝!

摧:伤。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长相思,在长安。

长相思呵长相思,我们相思在长安。

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秋天蟋蟀常悲鸣,声声出自金井阑;

薄霜凄凄送寒气,竹席已觉生凉寒。

络纬:昆虫名,又名莎鸡,俗称纺织娘。

金井阑:精美的井阑。

簟色寒:指竹席的凉意。

簟,凉席。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夜里想她魂欲断,孤灯伴我昏暗暗;

卷起窗帘望明月,对月徒然独长叹。

帷:窗帘。

美人如花隔云端!

如花似玉美人呵,仿佛相隔在云端!

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青青冥冥呵,上是无边无垠的蓝天;

清水渺渺呵,下是浩浩汤汤的波澜。

青冥:青云。

渌水:清水。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天长长来地迢迢,灵魂飞越多辛苦;

关山重重相阻隔,梦魂相见也艰难。

关山难:关山难渡。

长相思,摧心肝!

长相思呵长相思,每每相思摧心肝!

摧:伤。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这首诗是李白离开长安后回忆往日情绪时所作,豪放飘逸中兼有含蓄。

诗人通过对秋虫、秋霜、孤灯等景物的描写抒发了感情。

表现出相思的痛苦。

“美人如花隔云端”是全诗的中心句,其中含有托兴意味。

我国古代经常用“美人”比喻所追求的理想。

“长安”这个特定的地点更加暗示“美人”在这里是个政治托寓,表明此诗目的在于抒发诗人追求政治理想而不能的郁闷之情。

诗人将意旨隐含在形象之中,隐而不露,自有一种含蓄的韵味。

参考资料: 1、 高中坡,杜霞霞. 试论唐宋《长相思》词的创作与嬗变[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7(09)

游石门涧

作者: 白居易 朝代: 唐代

石门无旧径,披榛访遗迹。

时逢山水秋,清辉如古昔。

常闻慧远辈,题诗此岩壁。

云覆莓苔封,苍然无处觅。

萧疏野生竹,崩剥多年石。

自从东晋后,无复人游历。

独有秋涧声,潺湲空旦夕。

南院

作者: 白居易 朝代: 唐代

林院无情绪,经春不一开。

杨花飞作穗,榆荚落成堆。

壮气从中减,流年逐后催。

只应如过客,病去老迎来。

绝句二首

作者: 杜甫 朝代: 唐代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江水碧波浩荡,衬托水鸟雪白羽毛,山峦郁郁苍苍,红花相映,便要燃烧。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今年春天眼看就要过去,何年何月才是我归乡的日期? 参考资料: 1、 杜甫 著 邓魁英 编.杜甫选集:中华书局,1986:245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yuān)鸯(yāng)。 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湿润。鸳鸯:一种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双双出没。 江碧鸟逾(yú)白,山青花欲燃。花欲燃:花红似火。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参考资料: 1、 杜甫 著 邓魁英 编.杜甫选集:中华书局,1986:245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yuān)鸯(yāng)。 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湿润。鸳鸯:一种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双双出没。 江碧鸟逾(yú)白,山青花欲燃。江水碧波浩荡,衬托水鸟雪白羽毛,山峦郁郁苍苍,红花相映,便要燃烧。花欲燃:花红似火。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今年春天眼看就要过去,何年何月才是我归乡的日期? 参考资料: 1、 杜甫 著 邓魁英 编.杜甫选集:中华书局,1986:245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其一  清代的诗论家陶虞开在《说杜》一书中指出,杜集中有不少“以诗为画”的作品。这一首写于成都草堂的五言绝句,就是极富诗情画意的佳作。诗一开始,就从大处着墨,描绘出在初春灿烂阳光的照耀下,浣花溪一带明净绚丽的春景,用笔简洁而色彩浓艳。“迟日”即春日,语出《诗经·豳风·七月》“春日迟迟”。这里用以突出初春的阳光,以统摄全篇。同时用一“丽”字点染“江山”,表现了春日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溪水映日的秀丽景色。这虽是粗笔勾画,笔底却是春光骀荡。   第二句诗人进一步以和煦的春风,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浓郁的芳香来展现明媚的大好春光。因为诗人把春风、花草及其散发的馨香有机地组织在一起,所以通过联想,可以有惠风和畅、百花竞放、风送花香的感受,收到如临其境的艺术效果。在明丽阔远的图景之上,三、四两句转向具体而生动的初春景物描绘。   第三句诗人选择初春最常见,也是最具有特征性的动态景物来勾画。春暖花开,泥融土湿,秋去春归的燕子,正繁忙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这生动的描写,使画面更加充满勃勃生机,春意盎然,还有一种动态美。杜甫对燕子的观察十分细致,“泥融”紧扣首句,因春回大地,阳光普照才“泥融”;紫燕新归,衔泥做巢而不停地飞翔,显出一番春意闹的情状。   第四句是勾勒静态景物。春日冲融,日丽沙暖,鸳鸯也要享受这春天的温暖,在溪边的沙洲上静睡不动。这也和首句紧相照应,因为“迟日”才沙暖,沙暖才引来成双成对的鸳鸯出水,沐浴在灿烂的阳光中,是那样悠然自适。从景物的描写来看,和第三句动态的飞燕相对照,动静相间,相映成趣。这两句以工笔细描衔泥飞燕、静睡鸳鸯,与一、二两句粗笔勾画阔远明丽的景物相配合,使整个画面和谐统一,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生意勃发,具有美感的初春景物图。就诗中所含蕴的思想感情而言,反映了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三年饥走荒山道”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草堂的安适心情,也是诗人对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欢悦情怀的表露。   这首五言绝句,意境明丽悠远,格调清新。全诗对仗工整,但又自然流畅,毫不雕琢;描摹景物清丽工致,浑然无迹,是杜集中别具风格的篇章。 其二  此诗为杜甫入蜀后所作,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这是一幅镶嵌在镜框里的风景画,濡饱墨于纸面,施浓彩于图中,有令人目迷神夺的魅力。漫江碧波荡漾,显露出白翎的水鸟,掠翅江面,一派怡人的风光。满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简直就像燃烧着一团旺火,十分旖旎,十分灿烂。   以江碧衬鸟翎的白,碧白相映生辉;以山青衬花葩的红,青红互为竞丽。一个“逾”字,将水鸟借江水的碧色衬底而愈显其翎毛之白,写得深中画理;而一个“欲”字,则在拟人化中赋花朵以动态,摇曳多姿。两句诗状江、山、花、鸟四景,并分别敷碧绿、青葱、火红、洁白四色,景象清新,令人赏心悦目。可是,诗人的旨意却不在此,紧接下去,笔路陡转,慨而叹之。“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句中“看又过”三字直点写诗时节。春末夏初景色不可谓不美,然而可惜岁月荏苒,归期遥遥,非但引不起游玩的兴致,却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伤。此诗的艺术特点是以乐景写哀情,唯其极言春光融洽,才能对照出诗人归心殷切。它并没有让思归的感伤从景象中直接透露出来,而是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不同来反衬诗人乡思之深厚,别具韵致。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533-534

天末怀李白

作者: 杜甫 朝代: 唐代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凉风飕飕地从天边刮起,你的心境怎样呢?

令我惦念不已。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我的书信不知何时你能收到?

只恐江湖险恶,秋水多风浪。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创作诗文最忌讳坦荡的命途,奸佞小人最希望好人犯错误。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你与沉冤的屈子同命运,应投诗于汨罗江诉说冤屈与不平。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杜甫诗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125 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168-169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天末:天的尽头。

秦州地处边塞,如在天之尽头。

当时李白因永王李璘案被流放夜郎,途中遇赦还至湖南。

君子:指李白。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鸿雁:喻指书信。

古代有鸿雁传书的说法。

江湖:喻指充满风波的路途。

这是为李白的行程担忧之语。

文章憎命达,魑(chī)魅(mèi)喜人过。

命:命运,时运。

文章:这里泛指文学。

这句意思是:有文才的人总是薄命遭忌。

魑魅:鬼怪,这里指坏人或邪恶势力。

过:过错,过失。

这句指魑魅喜欢幸灾乐祸,说明李白被贬是被诬陷的。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mì)罗。

冤魂:指屈原。

屈原被放逐,投汨罗江而死。

杜甫深知李白从永王李璘实出于爱国,却蒙冤放逐,正和屈原一样。

所以说,应和屈原一起诉说冤屈。

汨罗:汨罗江,在湖南湘阴县东北。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杜甫诗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125 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168-169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凉风飕飕地从天边刮起,你的心境怎样呢?

令我惦念不已。

天末:天的尽头。

秦州地处边塞,如在天之尽头。

当时李白因永王李璘案被流放夜郎,途中遇赦还至湖南。

君子:指李白。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我的书信不知何时你能收到?

只恐江湖险恶,秋水多风浪。

鸿雁:喻指书信。

古代有鸿雁传书的说法。

江湖:喻指充满风波的路途。

这是为李白的行程担忧之语。

文章憎命达,魑(chī)魅(mèi)喜人过。

创作诗文最忌讳坦荡的命途,奸佞小人最希望好人犯错误。

命:命运,时运。

文章:这里泛指文学。

这句意思是:有文才的人总是薄命遭忌。

魑魅:鬼怪,这里指坏人或邪恶势力。

过:过错,过失。

这句指魑魅喜欢幸灾乐祸,说明李白被贬是被诬陷的。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mì)罗。

你与沉冤的屈子同命运,应投诗于汨罗江诉说冤屈与不平。

冤魂:指屈原。

屈原被放逐,投汨罗江而死。

杜甫深知李白从永王李璘实出于爱国,却蒙冤放逐,正和屈原一样。

所以说,应和屈原一起诉说冤屈。

汨罗:汨罗江,在湖南湘阴县东北。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杜甫诗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125 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168-169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首句以秋风起兴,给全诗笼罩一片悲愁。

诗人说:时值凉风乍起,景物萧疏,怅望云天,此意如何?

只此两句,已觉人海沧茫,世路凶险,无限悲凉,凭空而起。

次句不言自己心境,却反问远人:“君子意如何?

”看似不经意的寒暄,而于许多话不知应从何说起时,用这不经意语,反表现出最关切的心情。

这是返朴归真的高度概括,言浅情深,意象悠远。

以杜甫论,自身沦落,本不足虑,而才如远人,罹此凶险,定知其意之难平,远过于自己,含有“与君同命,而君更苦”之意。

此无边揣想之辞,更见诗人想念之殷。

代人着想,“怀”之深也。

挚友遇赦,急盼音讯,故问“鸿雁几时到”;

潇湘洞庭,风波险阻,因虑“江湖秋水多”。

李慈铭曰:“楚天实多恨之乡,秋水乃怀人之物。

”悠悠远隔,望消息而不可得;

茫茫江湖,唯寄语以祈珍摄。

然而鸿雁不到,江湖多险,觉一种苍茫惆怅之感,袭人心灵。

  对友人深沉的怀念,进而发为对其身世的同情。

“文章憎命达”,意谓文才出众者总是命途多舛,语极悲愤,有“怅望千秋一洒泪”之痛:“魑魅喜人过”,隐喻李白长流夜郎,是遭人诬陷。

此二句议论中带情韵,用比中含哲理,意味深长,有极为感人的艺术力量,是传诵千古的名句。

高步瀛引邵长蘅评:“一憎一喜,遂令文人无置身地。

”这二句诗道出了自古以来才智之士的共同命运,是对无数历史事实的高度总结。

  此时李白流寓江湘,杜甫很自然地想到被谗放逐、自沉汨罗的爱国诗人屈原。

李白的遭遇和这位千载冤魂,在身世遭遇上有某些相同点,所以诗人飞驰想象,遥想李白会向屈原的冤魂倾诉内心的愤懑:“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   这一联虽系想象之词,但因诗人对屈原万分景仰,觉得他自沉殉国,虽死犹存;

李白是亟思平定安史叛乱,一清中原,结果获罪远谪,虽遇赦而还,满腔的怨愤,自然会对前贤因秋风而寄意。

这样,“应共冤魂语”一句,就很生动真实地表现了李白的内心活动。

最后一句“投诗赠汨罗”,用一“赠”字,是想象屈原永存,他和李白千载同冤,斗酒诗百篇的李白,一定作诗相赠以寄情。

这一“赠”字之妙,正如黄生所说:“不曰吊而曰赠,说得冤魂活现。

”(《读杜诗说》)   这首因秋风感兴而怀念友人的抒情诗,感情十分强烈,但不是奔腾浩荡、一泻千里地表达出来,感情的潮水千回百转,萦绕心际。

吟诵全诗,如展读友人书信,充满殷切的思念、细微的关注和发自心灵深处的感情,反复咏叹,低回婉转,沉郁深微,实为古代抒情名作。

参考资料: 1、 孙艺秋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501-502

3637383940 共36329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