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行巴峡

作者: 王维 朝代: 唐代

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

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行。

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

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

拂晓时分直向巴峡而去,春日将尽使我思念京城。

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江色晴明有位女子浣洗,旭日初升群鸡竞相啼鸣。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行。

水边城市人在船上做生意,山间桥上人如在树梢走行。

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登上高处万家井邑出现,眺望远处阆白二流明莹。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

人们都说着异乡的方言,黄莺却啼着故里的声音。

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幸赖自己深知山水情趣,稍可排解离乡背井愁情。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164-165

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

际晓:犹黎明。

巴峡:长江自巴县(重庆)至涪州(涪陵)一段有明月、黄葛、铜锣、石洞、鸡鸣、黄草等峡,这些峡皆在古巴县或巴郡境内,因统称为巴峡。

帝京:帝都,指京都长安。

《汉武故事》:“上幸河东,欣言中流,与群臣饮宴,顾视帝京,乃自作《秋风辞》。

”唐白居易《琵琶行》:“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 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女浣(huàn):即浣女。

浣,洗。

朝(zhāo)日:早晨初升的太阳。

鸡:一作“禽”。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行。

水国:犹水乡。

临水城邑。

南朝宋颜延之《始安郡还都与张湘州登巴陵城楼作》诗:“水国周地险,河山信重复。

”唐孟浩然《洛中送奚三还扬州》诗:“水国无边际,舟行共使风。

”树杪(miǎo):树梢。

《陈书·儒林传·王元规》:“元规自执楫棹而去,留其男女三人,阁于树杪。

”杪:一作“上”。

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井:即市井,村落,指山城住户。

万井:千家万户。

唐陈子昂《谢赐冬衣表》:“三军叶庆,万井相欢。

”眺迥:远望。

二流:其一为长江,另一当指在巴峡一带入江的河流,如嘉陵江、玉麟江、龙溪河等。

一说为阆水和白水。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

殊方语:异乡语言。

殊方:远方,异域。

汉班固《西都赋》:“逾昆仑,越巨海,殊方异类,至于三万里。

”故:一作“旧”。

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赖:多亏。

多:一作“谙”。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164-165

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

拂晓时分直向巴峡而去,春日将尽使我思念京城。

际晓:犹黎明。

巴峡:长江自巴县(重庆)至涪州(涪陵)一段有明月、黄葛、铜锣、石洞、鸡鸣、黄草等峡,这些峡皆在古巴县或巴郡境内,因统称为巴峡。

帝京:帝都,指京都长安。

《汉武故事》:“上幸河东,欣言中流,与群臣饮宴,顾视帝京,乃自作《秋风辞》。

”唐白居易《琵琶行》:“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 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江色晴明有位女子浣洗,旭日初升群鸡竞相啼鸣。

女浣(huàn):即浣女。

浣,洗。

朝(zhāo)日:早晨初升的太阳。

鸡:一作“禽”。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行。

水边城市人在船上做生意,山间桥上人如在树梢走行。

水国:犹水乡。

临水城邑。

南朝宋颜延之《始安郡还都与张湘州登巴陵城楼作》诗:“水国周地险,河山信重复。

”唐孟浩然《洛中送奚三还扬州》诗:“水国无边际,舟行共使风。

”树杪(miǎo):树梢。

《陈书·儒林传·王元规》:“元规自执楫棹而去,留其男女三人,阁于树杪。

”杪:一作“上”。

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登上高处万家井邑出现,眺望远处阆白二流明莹。

井:即市井,村落,指山城住户。

万井:千家万户。

唐陈子昂《谢赐冬衣表》:“三军叶庆,万井相欢。

”眺迥:远望。

二流:其一为长江,另一当指在巴峡一带入江的河流,如嘉陵江、玉麟江、龙溪河等。

一说为阆水和白水。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

人们都说着异乡的方言,黄莺却啼着故里的声音。

殊方语:异乡语言。

殊方:远方,异域。

汉班固《西都赋》:“逾昆仑,越巨海,殊方异类,至于三万里。

”故:一作“旧”。

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幸赖自己深知山水情趣,稍可排解离乡背井愁情。

赖:多亏。

多:一作“谙”。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164-165

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

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行。

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

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此诗描写了巴峡周围的景色和风土人情。

词句清丽,景象雄伟。

开头点明时间和地点,说在暮春的黎明作者行经巴峡,心中却思念着遥远的京城。

接着写诗人沿途所见所闻,清江边有浣衣的少女,朝阳里传来一片鸡鸣。

江面上舟船聚拢,水上人家的集市已经开始了;

遥望江岸远山,山桥竟横跨在树梢之上。

有人认为“万井”是指千泉万涓,而不是指千家万户。

因为以巴峡的地势,不可能像平原一样聚居很多人家。

也有道理,可备一说。

然而这些美丽的景象并不能让诗人欢快起来,因为身在异乡,难免有思乡之愁。

尤其是听到人们说着异乡方言,莺啼还是故乡声音的时候。

诗人最后说,幸得山水有许多的意趣,才能稍稍缓解他的离别之情。

  从格律上说此诗是一首五言排律,中间几联在形式上都是对仗,在内容上都是写景,很有特色。

作者既好山水,自然善于捕捉异地的自然景物、风俗民情等特殊的美感。

“晴江一女浣”、“水国舟中市”等句子,写出了作者即目所得的优美风光。

水国舟市,道尽水乡的独特风貌;

桥过树梢,极写山乡的奇幻景观。

“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使人视野开阔,诗歌意境也随之宏远。

不同的方言俚俗,相同的莺啼鸟叫,写尽在外流浪漂泊异乡人的思念之情。

此地虽有山水情趣,也只能稍事排解离别之情、思念之苦。

虽然有淡淡的离乡之愁,但总的说来,全诗所表现出来的情绪并不消沉。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164-165

登裴秀才迪小台

作者: 王维 朝代: 唐代

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

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不遇咏

作者: 王维 朝代: 唐代

北阙献书寝不报,南山种田时不登。

百人会中身不预,五侯门前心不能。

身投河朔饮君酒,家在茂陵平安否?

且共登山复临水,莫问春风动杨柳。

今人作人多自私,我心不说君应知。

济人然后拂衣去,肯作徒尔一男儿!

北阙献书寝不报,南山种田时不登。

我向朝廷上书没有得到答复,躬耕退隐却天时不顺没得到好收成。

百人会中身不预,五侯门前心不能。

朝廷的盛会自己不能参加,我也不愿到权贵的家门阿谀奉承。

身投河朔饮君酒,家在茂陵平安否?

我到河朔寄居在朋友家里,心里却无时无刻不在牵挂家人的平安。

且共登山复临水,莫问春风动杨柳。

春天已经来了,姑且一同寄情山水,不必管它春风吹动杨柳。

今人作人多自私,我心不说君应知。

如今世人只为自己着想,我对这种现象很不高兴,内心十分鄙视。

济人然后拂衣去,肯作徒尔一男儿!

我希望先济世致用,然后功成身退去过自己想要的隐逸生活。

岂肯一辈子就这样庸庸碌碌,毫无成就,枉做一个男子汉大丈夫!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90-92

送李判官赴东江

作者: 王维 朝代: 唐代

闻道皇华使,方随皂盖臣。

封章通左语,冠冕化文身。

树色分扬子,潮声满富春。

遥知辨璧吏,恩到泣珠人。

宿郑州

作者: 王维 朝代: 唐代

朝与周人辞,暮投郑人宿。

他乡绝俦侣,孤客亲僮仆。

宛洛望不见,秋霖晦平陆。

田父草际归,村童雨中牧。

主人东皋上,时稼绕茅屋。

虫思机杼悲,雀喧禾黍熟。

明当渡京水,昨晚犹金谷。

此去欲何言,穷边徇微禄。

朝与周人辞,暮投郑人宿。

早晨才辞别了洛阳,傍晚就到郑州投宿。

他乡绝俦侣,孤客亲僮仆。

异乡已没有自己的伴侣,孤单客子自然和僮仆亲睦。

宛洛望不见,秋霖晦平陆。

洛阳城已经看不见了,秋雨连绵晦暗了平陆。

田父草际归,村童雨中牧。

老农从青草丛生的地边归来,村童还在濛濛细雨中放牧。

主人东皋上,时稼绕茅屋。

主人家住东边肥沃水田地,该收获的庄稼环绕着茅屋。

虫思机杼悲,雀喧禾黍熟。

蟋蟀欢鸣织机声响,麻雀喧噪谷物正熟。

明当渡京水,昨晚犹金谷。

明天将要渡过京水,昨晚却还住在金谷。

此去欲何言,穷边徇微禄。

这一去还想说些什么呢?

到边远之地挣份薄禄。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27-29 2、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88

朝与周人辞,暮投郑人宿。

早晨才辞别了洛阳,傍晚就到郑州投宿。

周人:洛阳人,洛阳为东周都城。

郑人:郑州人,郑州春秋时为郑国都城。

他乡绝俦侣,孤客亲僮仆。

异乡已没有自己的伴侣,孤单客子自然和僮仆亲睦。

俦(chóu)侣:伴侣,朋辈。

唐白居易《效陶潜体诗》之二:“村深绝宾客,窗晦无俦侣。

” 宛洛望不见,秋霖晦平陆。

洛阳城已经看不见了,秋雨连绵晦暗了平陆。

宛洛:二古邑的并称。

即今之南阳和洛阳。

常借指名都。

秋霖:秋日的淫雨。

《管子·度地》:“冬作土功,发地藏,则夏多暴雨,秋霖不止。

” 田父草际归,村童雨中牧。

老农从青草丛生的地边归来,村童还在濛濛细雨中放牧。

田父:老农。

《尹文子·大道上》:“魏田父有耕于野者,得宝玉径尺,弗知其玉也。

” 主人东皋上,时稼绕茅屋。

主人家住东边肥沃水田地,该收获的庄稼环绕着茅屋。

东皋:水边向阳高地。

也泛指田园、原野。

虫思机杼悲,雀喧禾黍熟。

蟋蟀欢鸣织机声响,麻雀喧噪谷物正熟。

思:一作“鸣”。

机杼(zhù):指织机。

悲:一作“休”。

明当渡京水,昨晚犹金谷。

明天将要渡过京水,昨晚却还住在金谷。

京水,源出荥阳县高渚山,郑州以上称为京水,郑州以下称为贾鲁河。

晚:一作“夜”。

金谷:古地名。

在今河南省洛阳市西北。

《初学记》卷八引晋郭缘生《述征记》:“金谷,谷也。

地有金水,自太白原南流经此谷,注谷水。

”金谷原为晋代富豪石崇花园,此处代指昔日繁华。

此去欲何言,穷边徇微禄。

这一去还想说些什么呢?

到边远之地挣份薄禄。

穷边:荒僻的边远地区。

徇(xùn):营求。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27-29 2、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88

朝与周人辞,暮投郑人宿。

他乡绝俦侣,孤客亲僮仆。

宛洛望不见,秋霖晦平陆。

田父草际归,村童雨中牧。

主人东皋上,时稼绕茅屋。

虫思机杼悲,雀喧禾黍熟。

明当渡京水,昨晚犹金谷。

此去欲何言,穷边徇微禄。

  “朝与周人辞,暮投郑人宿。

他乡绝俦侣,孤客亲僮仆”,这四句交待路途情况。

早上与周人辞别,晚上在郑州寄宿,离开亲人,越来越远了,一种凄凉的孤独之情油然而生。

在这寂寞的旅途中,与诗人相亲相近的只有那随身僮仆了。

这后两句摹写人情极真,刻画心理极深,生动地表现出一种莫可名状的凄清。

唐末崔涂诗“渐与骨肉远,转与僮仆亲”(《巴山道中雨夜抒怀》)就是由这两句脱化而出。

  接下来八句由记叙、议论转为写景。

诗人将这种凄清孤独的感情外化为具体可感的“雨中秋景图”:“宛洛望不见,秋霖晦平陆。

田父草际归,村童雨中牧。

主人东皋上,时稼绕茅屋。

虫思机杼鸣,雀喧禾黍熟。

”南阳、洛阳在视线中已逐渐模糊、消失,空阔辽远的原野笼罩在霏霏的霪雨、蒙蒙的烟气之中。

村头,田父荷锄踏青而归,牧童短笛声声,怡然自得,村东水边高地上的主人家环绕在一片油绿鲜亮的庄稼中。

还有悲鸣的秋虫,摇动的机杼,喧嚣的雀鸟。

  诗的最后四句又由写景转为直接抒情。

“明当渡京水,昨晚犹金谷”。

这两句是说:“我昨天还在繁华的洛阳,而明天就要去偏远的郑州了。

”句意和头二句“朝与周人辞,暮投郑人宿”前后呼应,既体现出感情的凝聚、深化,给人以极大的艺术感染力;

另一方面又开合有度,收放自如,浑然一体。

“此去欲何言,穷边循微禄”是指为了微薄的俸禄而到穷僻边远的地方去。

这二句话感情深沉、情韵丰厚而不作平白直露的激越之语,在自嘲中流露出更深沉的忧郁——情到深处人孤独。

  全诗在征途愁思中以简淡自然之笔意织入村野恬宁景物,又由恬然的景物抒写宦海沉浮的失意、苦闷和孤独。

全诗诗情与画境的相互渗透、统一,最后达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妙境。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104-105

题友人云母障子

作者: 王维 朝代: 唐代

君家云母障,时向野庭开。

自有山泉入,非因采画来。

君家云母障,时向野庭开。

您家云母石做成的漂亮屏风,经常拿到外面的庭院里张开。

自有山泉入,非因采画来。

屏风上有淙淙的山泉流淌的纹路,并不是彩绘能画得出来。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187

杂曲歌辞。苦热行

作者: 王维 朝代: 唐代

赤日满天地,火云成山岳。

草木尽焦卷,川泽皆竭涸。

轻纨觉衣重,密树苦阴薄。

莞簟不可近,絺绤再三濯。

思出宇宙外,旷然在寥廓。

长风万里来,江海荡烦浊。

却顾身为患,始知心未觉。

忽入甘露门,宛然清凉乐。

赠房卢氏琯

作者: 王维 朝代: 唐代

达人无不可,忘己爱苍生。

岂复少十室,弦歌在两楹。

浮人日已归,但坐事农耕。

桑榆郁相望,邑里多鸡鸣。

秋山一何净,苍翠临寒城。

视事兼偃卧,对书不簪缨。

萧条人吏疏,鸟雀下空庭。

鄙夫心所尚,晚节异平生。

将从海岳居,守静解天刑。

或可累安邑,茅茨君试营。

留别钱起

作者: 王维 朝代: 唐代

卑栖却得性,每与白云归。

徇禄仍怀橘,看山免采薇。

暮禽先去马,新月待开扉。

霄汉时回首,知音青琐闱。

赠韦穆十八

作者: 王维 朝代: 唐代

与君青眼客,共有白云心。

不向东山去,日令春草深。

12345 共315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