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临泛 / 汉江临眺

作者: 王维 朝代: 唐代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汉江流经楚塞又折入三湘,西起荆门往东与九江相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远望江水好像流到天地外,近看山色缥缈若有若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岸边都城仿佛在水面浮动,水天相接波涛滚滚荡云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襄阳的风光的确令人陶醉,我愿在此地酣饮陪伴山翁。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楚塞三湘接,荆(jīng)门九派通。

楚塞:楚国边境地带,这里指汉水流域,此地古为楚国辖区。

三湘:湖南有湘潭、湘阴、湘乡,合称三湘。

一说是漓湘、蒸湘、潇湘总称三湘。

荆门:山名,荆门山,在今湖北宜都县西北的长江南岸,战国时为楚之西塞。

九派:九条支流,长江至浔阳分为九支。

这里指江西九江。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yì)浮前浦(pǔ),波澜(lán)动远空。

郡邑:指汉水两岸的城镇。

浦:水边。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好风日:一作“风日好”,风景天气好。

山翁:一作“山公”,指山简,晋代竹林七贤之一山涛的幼子,西晋将领,镇守襄阳,有政绩,好酒,每饮必醉。

这里借指襄阳地方官。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楚塞三湘接,荆(jīng)门九派通。

汉江流经楚塞又折入三湘,西起荆门往东与九江相通。

楚塞:楚国边境地带,这里指汉水流域,此地古为楚国辖区。

三湘:湖南有湘潭、湘阴、湘乡,合称三湘。

一说是漓湘、蒸湘、潇湘总称三湘。

荆门:山名,荆门山,在今湖北宜都县西北的长江南岸,战国时为楚之西塞。

九派:九条支流,长江至浔阳分为九支。

这里指江西九江。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远望江水好像流到天地外,近看山色缥缈若有若无中。

郡邑(yì)浮前浦(pǔ),波澜(lán)动远空。

岸边都城仿佛在水面浮动,水天相接波涛滚滚荡云空。

郡邑:指汉水两岸的城镇。

浦:水边。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襄阳的风光的确令人陶醉,我愿在此地酣饮陪伴山翁。

好风日:一作“风日好”,风景天气好。

山翁:一作“山公”,指山简,晋代竹林七贤之一山涛的幼子,西晋将领,镇守襄阳,有政绩,好酒,每饮必醉。

这里借指襄阳地方官。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此诗可谓王维融画法入诗的力作。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语工形肖,一笔勾勒出汉江雄浑壮阔的景色,作为画幅的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湖北、湖南等地都属于楚国,而襄阳位于楚之北境,所以这里称“楚塞”。

“三湘”,一说湘水合漓水为漓湘,合蒸水为蒸湘,合潇水为潇湘,合称三湘;

一说为湖南的湘潭、湘阴、湘乡。

古诗文中,三湘一般泛称今洞庭湖南北、湘江一带。

“荆门”,山名,在今湖北宜都县西北。

“九派”,指长江的九条支流,相传大禹治水,开凿江流,使九派相通。

诗人泛舟江上,纵目远望,只见莽莽古楚之地和从湖南方面奔涌而来的“三湘”之水相连接,汹涌汉江入荆江而与长江九派汇聚合流。

诗虽未点明汉江,但足已使人想象到汉江横卧楚塞而接“三湘”、通“九派”的浩渺水势。

诗人将不可目击之景,予以概写总述,收漠漠平野于纸端,纳浩浩江流于画边,为整个画面渲染了气氛。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以山光水色作为画幅的远景。

汉江滔滔远去,好像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去了,两岸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

前句写出江水的流长邈远,后句又以苍茫山色烘托出江势的浩瀚空阔。

诗人着墨极淡,却给人以伟丽新奇之感,其效果远胜于重彩浓抹的油画和色调浓丽的水彩。

而其“胜”,就在于画面的气韵生动。

王世贞说:“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是诗家俊语,却入画三昧。

”说得很中肯。

而“天地外”、“有无中”,又为诗歌平添了一种迷茫、玄远、无可穷尽的意境,所谓“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首联写众水交流,密不间发,此联开阔空白,疏可走马,画面上疏密相间,错综有致。

  接着,诗人的笔墨从“天地外”收拢,写出眼前波澜壮阔之景:“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正当诗人极目远望,突然间风起浪涌,所乘之舟上下波动,眼前的襄阳城郭也随着波浪在江水中浮浮沉沉。

风越来越大,波涛越来越汹涌,浪拍云天,船身颠簸,仿佛天空也为之摇荡起来。

风浪之前,船儿是平缓地在江面行驶,城郭是静止地立于岸边,远空是不动地悬于天际;

风浪忽至,一切都动了起来。

这里,诗人笔法飘逸流动。

明明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动,却说是前面的城郭在水面上浮动;

明明是波涛汹涌,浪拍云天,却说成天空也为之摇荡起来。

诗人故意用这种动与静的错觉,进一步渲染了磅礴水势。

“浮”、“动”两个动词用得极妙,使诗人笔下之景活起来了,诗也随之飘逸起来了,同时,诗人的一种泛舟江上的怡然自得的心态也从中表现了出来,江水磅礴的气也表现了出来。

诗人描绘的景象是泛舟所见,舟中人产生了一种动荡的错觉,这种错觉也正好符合诗句中的汉水的描写,所以这两个词用得极其恰当。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山翁,即山简,晋人。

《晋书·山简传》说他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

当地习氏的园林,风景很好,山简常到习家池上大醉而归。

诗人要与山简共谋一醉,流露出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

此情也融合在前面的景色描绘之中,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

尾联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留恋山水的志趣。

  这首诗给读者展现了一幅色彩素雅、格调清新、意境优美的水墨山水画。

画面布局,远近相映,疏密相间,加之以简驭繁,以形写意,轻笔淡墨,又融情于景,情绪乐观,这就给人以美的享受。

王维同时代的殷璠在《河岳英灵集》中说:“维诗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为珠,着壁成绘。

”此诗很能体现这一特色。

同时,也   表达了诗人追求美好境界、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田园乐七首·其六 / 闲居

作者: 王维 朝代: 唐代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红色的桃花还含着隔夜的新雨,碧绿的柳丝更带着淡淡的春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花瓣凋落家中的小童没有打扫,黄莺啼叫闲逸的山客犹自酣眠。

参考资料: 1、 丁子予,汪楠.《中国历代诗词名句鉴赏大辞典》.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9:240 2、 石川忠久.《中国古诗名篇鉴赏辞典》.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110 3、 高共青.《新编唐诗三百首》.西安:未来出版社,1999:142 4、 邓安生.《王维诗选译》.南京:凤凰出版社,2011:232 5、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09:122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宿雨:昨夜下的雨。

朝烟:指清晨的雾气。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tí)山客犹眠。

家童:童仆。

山客:隐居山庄的人,这里指诗人自己。

犹眠:还在睡眠。

参考资料: 1、 丁子予,汪楠.《中国历代诗词名句鉴赏大辞典》.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9:240 2、 石川忠久.《中国古诗名篇鉴赏辞典》.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110 3、 高共青.《新编唐诗三百首》.西安:未来出版社,1999:142 4、 邓安生.《王维诗选译》.南京:凤凰出版社,2011:232 5、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09:122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红色的桃花还含着隔夜的新雨,碧绿的柳丝更带着淡淡的春烟。

宿雨:昨夜下的雨。

朝烟:指清晨的雾气。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tí)山客犹眠。

花瓣凋落家中的小童没有打扫,黄莺啼叫闲逸的山客犹自酣眠。

家童:童仆。

山客:隐居山庄的人,这里指诗人自己。

犹眠:还在睡眠。

参考资料: 1、 丁子予,汪楠.《中国历代诗词名句鉴赏大辞典》.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9:240 2、 石川忠久.《中国古诗名篇鉴赏辞典》.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110 3、 高共青.《新编唐诗三百首》.西安:未来出版社,1999:142 4、 邓安生.《王维诗选译》.南京:凤凰出版社,2011:232 5、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09:122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诗中写到春“眠”、“莺啼”、“花落”、“宿雨”,与孟浩然的五绝《春晓》相似。

两首诗写的生活内容有那么多相类之处,而意境却很不相同。

彼此相较,最易见出王维此诗的两个显著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绘形绘色,诗中有画。

这并不等于说孟诗就无画,只不过孟诗重在写意,虽然也提到花鸟风雨,但并不细致描绘,它的境是让读者从诗意间接悟到的。

王维此诗可完全不同,它不但有大的构图,而且有具体鲜明的设色和细节描画。

写桃花、柳丝、莺啼,捕捉住春天富于特征的景物,这里,桃、柳、莺都是确指,比孟诗一般地提到花、鸟更具体,更容易唤起直观印象。

通过“宿雨”、“朝烟”来写“夜来风雨”,也有同样的艺术效果。

在勾勒景物基础上,进而有着色,“红”、“绿”两个颜色字的运用,使景物鲜明怡目。

读者眼前会展现一派柳暗花明的图画。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加上“杨柳依依”,景物宜人。

着色之后还有进一层渲染:深红浅红的花瓣上略带隔夜的雨滴,色泽更柔和可爱,雨后空气澄鲜,弥散着冉冉花香;

碧绿的柳丝笼在一片若有若无的水烟中,更袅娜迷人。

经过层层渲染、细致描绘,诗境自成一幅工笔重彩的图画;

相比之下,孟诗则似不着色的写意画。

一个妙在有色,一个妙在无色。

孟诗从“春眠不觉晓”写起,先见人,后入境。

王诗正好相反,在入境后才见到人。

因为有“宿雨”,所以有“花落”。

花落就该打扫,然而“家童未扫”。

未扫非不扫,乃是因为清晨人尚未起的缘故。

无人过问满地落花的情景,别有一番清幽的意趣。

这正是王维所偏爱的境界。

“未扫”二字有意无意得之,毫不着力,浑然无迹。

末了写到“莺啼”,莺啼却不惊梦,山客犹自酣睡,这正是一幅“春眠不觉晓”的入神图画。

但与孟诗又有微妙的差异,孟诗从“春眠不觉晓”写起,其实人已醒了,所以有“处处闻啼鸟”的愉快和“花落知多少”的悬念,其意境可用“春意闹”的“闹”字概括。

此诗最后才写到春眠,人睡得酣恬安稳,于身外之境一无所知。

花落莺啼虽有动静有声响,只衬托得“山客”的居处与心境越见宁静,所以其意境主在“静”字上。

王维之“乐”也就在这里。

崇尚静寂的思想固有消极的一面,然而,王维诗难能可贵在它的静境与寂灭到底有不同。

他能通过动静相成,写出静中的生趣,给人的感觉仍是清新明朗的美。

唐诗有意境浑成的特点,但具体表现时仍有两类,一种偏于意,如孟诗《春晓》就是;

另一种偏于境,如此诗就是。

而由境生情,诗中有画。

是此诗最显著优点。

  第二个特点是对仗工致,音韵铿锵。

孟诗《春晓》是古体五言绝句,在格律和音律上都很自由。

由于孟诗散行,意脉一贯,有行云流水之妙。

此诗则另有一工,因属近体六言绝句,格律极精严。

从骈偶上看,不但“桃红”与“柳绿”、“宿雨”与“朝烟”等实词对仗工稳,连虚字的对仗也很经心。

如“复”与“更”相对,在句中都有递进诗意的作用;

“未”与“犹”对,在句中都有转折诗意的作用。

“含”与“带”两个动词在词义上都有主动色彩,使客观景物染上主观色彩,十分生动。

且对仗精工,看去一句一景,彼此却又呼应联络,浑成一体。

“桃红”、“柳绿”,“宿雨”、“朝烟”,彼此相关,而“花落”句承“桃”而来,“莺啼”句承“柳”而来,“家童未扫”与“山客犹眠”也都是呼应着的。

这里表现出的是人工剪裁经营的艺术匠心,画家构图之完美。

对仗之工加上音律之美,使诗句念来铿锵上口。

中国古代诗歌以五、七言为主体,六言绝句在历代并不发达,佳作尤少,王维的几首可以算是凤毛麟角了。

参考资料: 1、 刘学锴.《唐代绝句赏析续编》.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85:30-32

老将行

作者: 王维 朝代: 唐代

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

射杀山中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须儿!

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

汉兵奋迅如霹雳,虏骑崩腾畏蒺藜。

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

自从弃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首。

昔时飞箭无全目,今日垂杨生左肘。

路旁时卖故侯瓜,门前学种先生柳。

苍茫古木连穷巷,寥落寒山对虚牖。

誓令疏勒出飞泉,不似颍川空使酒。

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

节使三河募年少,诏书五道出将军。

试拂铁衣如雪色,......更多

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

当年十五二十岁青春之时,徒步就能夺得胡人战马骑。

射杀山中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须儿!

年轻力壮射杀山中白额虎,数英雄岂止邺下的黄须儿?

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

身经百战驰骋疆场三千里,曾以一剑抵当了百万雄师。

汉兵奋迅如霹雳,虏骑崩腾畏蒺藜。

汉军声势迅猛如惊雷霹雳,虏骑互相践踏是怕遇蒺藜。

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

卫青不败是由于天神辅助,李广无功却缘于命运不济。

自从弃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首。

自被摈弃不用便开始衰朽,世事随时光流逝人成白首。

昔时飞箭无全目,今日垂杨生左肘。

当年象后羿飞箭射雀无目,如今不操弓疡瘤生于左肘。

路旁时卖故侯瓜,门前学种先生柳。

象故侯流落为民路旁卖瓜,学陶令门前种上绿杨垂柳。

苍茫古木连穷巷,寥落寒山对虚牖。

古树苍茫一直延伸到深巷,寥落寒山空对冷寂的窗牖。

誓令疏勒出飞泉,不似颍川空使酒。

誓学耿恭在疏勒祈井得泉,不做颍川灌夫为牢骚酗酒。

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

贺兰山下战士们列阵如云,告急的军书日夜频频传闻。

节使三河募年少,诏书五道出将军。

持节使臣去三河招募兵丁,招书令大将军分五路出兵。

试拂铁衣如雪色,聊持宝剑动星文。

老将揩试铁甲光洁如雪色,且持宝剑闪动剑上七星纹。

愿得燕弓射大将,耻令越甲鸣吾君。

愿得燕地的好弓射杀敌将,绝不让敌人甲兵惊动国君。

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取功勋。

莫嫌当年云中太守又复职,还堪得一战为国建立功勋。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

“步行”句:汉名将李广,为匈奴骑兵所擒,广时已受伤,便即装死。

后于途中见一胡儿骑着良马,便一跃而上,将胡儿推在地下,疾驰而归。

见《史记·李将军列传》。

夺得:一作“夺取”。

射杀山中白额虎,肯数邺(yè)下黄须儿!

“射杀”句:与上文连观,应是指李广为右北平太守时,多次射杀山中猛虎事。

白额虎(传说为虎中最凶猛一种),则似是用晋名将周处除三害事。

南山白额虎是三害之一。

见《晋书·周处传》。

中山:一作“山中”,一作“阴山”。

肯数:岂可只推。

邺下黄须儿:指曹彰,曹操第二子,须黄色,性刚猛,曾亲征乌丸,颇为曹操爱重,曾持彰须曰:“黄须儿竟大奇也。

”这句意谓,岂可只算黄须儿才是英雄。

邺下,曹操封魏王时,都邺(今河北临漳县西)。

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

汉兵奋迅如霹(pī)雳(lì),虏(lǔ)骑(qí)崩腾畏蒺(jí)藜(lí)。

蒺藜:本是有三角刺的植物,这里指铁蒺藜,战地所用障碍物。

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

卫青:汉代名将,汉武帝皇后卫子夫之弟,以征伐匈奴官至大将军。

卫青姊子霍去病,也曾远入匈奴境,却未曾受困折,因而被看作“有天幸”。

“天幸”本霍去病事,然古代常卫、霍并称,这里当因卫青而联想霍去病事。

“李广”句:李广曾屡立战功,汉武帝却以他年老数奇,暗示卫青不要让李广抵挡匈奴,因而被看成无功,没有封侯。

缘,因为。

数,命运。

奇,单数。

偶之对称,奇即不偶,不偶即不遇。

自从弃置便衰朽,世事蹉(cuō)跎(tuó)成白首。

昔时飞箭无全目,今日垂杨生左肘。

飞箭无全目:鲍照《拟古诗》:“惊雀无全目。

”李善注引《帝王世纪》:吴贺使羿射雀,贺要羿射雀左目,却误中右目。

这里只是强调羿能使雀双目不全,于此见其射艺之精。

飞箭:一作“飞雀”。

垂杨生左肘:《庄子·至乐》:“支离叔与滑介叔观于冥柏之丘,昆仑之虚,黄帝之所休,俄而柳生其左肘,其意蹶蹶然恶之。

”沈德潜以为“柳,疡也,非杨柳之谓”,并以王诗的垂杨“亦误用”。

他意思是说,庄子的柳生其左肘的柳本来即疡之意,王维却误解为杨柳之柳,因而有垂云云。

高步瀛说:“或谓柳为瘤之借字,盖以人肘无生柳者。

然支离、滑介本无其人,生柳寓言亦无不可。

”高说似较胜。

路旁时卖故侯瓜,门前学种先生柳。

故侯瓜:召平,本秦东陵侯,秦亡为平民,贫,种瓜长安城东,瓜味甘美。

先生柳:晋陶渊明弃官归隐后,因门前有五株杨柳,遂自号“五柳先生”,并写有《五柳先生传》。

苍茫古木连穷巷,寥(liáo)落寒山对虚牖(yǒu)。

苍茫:一作“茫茫”。

连:一作“迷”。

誓(shì)令疏勒出飞泉,不似颍(yǐng)川空使酒。

“誓令”句:后汉耿恭与匈奴作战,据疏勒城,匈奴于城下绝其涧水,恭于城中穿井,至十五丈犹不得水,他仰叹道:“闻昔贰师将军(李广利)拔佩刀刺山,飞泉涌出,今汉德神明,岂有穷哉。

”旋向井祈祷,过了一会,果然得水。

事见《后汉书·耿恭传》。

疏勒:指汉疏勒城,非疏勒国。

颍川空使酒:灌夫,汉颍阴人,为人刚直,失势后颇牢骚不平,后被诛。

使酒:恃酒逞意气。

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xí)交驰日夕闻。

节使三河募(mù)年少,诏书五道出将军。

试拂铁衣如雪色,聊持宝剑动星文。

聊持:且持。

星文:指剑上所嵌的七星文。

愿得燕弓射大将,耻(chǐ)令越甲鸣吾君。

“耻令”句:意谓以敌人甲兵惊动国君为可耻。

《说苑·立节》:越国甲兵入齐,雍门子狄请齐君让他自杀,因为这是越甲在鸣国君,自己应当以身殉之,遂自刎死。

呜:这里是惊动的意思。

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取功勋(xūn)。

取:一作“树”。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

当年十五二十岁青春之时,徒步就能夺得胡人战马骑。

“步行”句:汉名将李广,为匈奴骑兵所擒,广时已受伤,便即装死。

后于途中见一胡儿骑着良马,便一跃而上,将胡儿推在地下,疾驰而归。

见《史记·李将军列传》。

夺得:一作“夺取”。

射杀山中白额虎,肯数邺(yè)下黄须儿!

年轻力壮射杀山中白额虎,数英雄岂止邺下的黄须儿?

“射杀”句:与上文连观,应是指李广为右北平太守时,多次射杀山中猛虎事。

白额虎(传说为虎中最凶猛一种),则似是用晋名将周处除三害事。

南山白额虎是三害之一。

见《晋书·周处传》。

中山:一作“山中”,一作“阴山”。

肯数:岂可只推。

邺下黄须儿:指曹彰,曹操第二子,须黄色,性刚猛,曾亲征乌丸,颇为曹操爱重,曾持彰须曰:“黄须儿竟大奇也。

”这句意谓,岂可只算黄须儿才是英雄。

邺下,曹操封魏王时,都邺(今河北临漳县西)。

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

身经百战驰骋疆场三千里,曾以一剑抵当了百万雄师。

汉兵奋迅如霹(pī)雳(lì),虏(lǔ)骑(qí)崩腾畏蒺(jí)藜(lí)。

汉军声势迅猛如惊雷霹雳,虏骑互相践踏是怕遇蒺藜。

蒺藜:本是有三角刺的植物,这里指铁蒺藜,战地所用障碍物。

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

卫青不败是由于天神辅助,李广无功却缘于命运不济。

卫青:汉代名将,汉武帝皇后卫子夫之弟,以征伐匈奴官至大将军。

卫青姊子霍去病,也曾远入匈奴境,却未曾受困折,因而被看作“有天幸”。

“天幸”本霍去病事,然古代常卫、霍并称,这里当因卫青而联想霍去病事。

“李广”句:李广曾屡立战功,汉武帝却以他年老数奇,暗示卫青不要让李广抵挡匈奴,因而被看成无功,没有封侯。

缘,因为。

数,命运。

奇,单数。

偶之对称,奇即不偶,不偶即不遇。

自从弃置便衰朽,世事蹉(cuō)跎(tuó)成白首。

自被摈弃不用便开始衰朽,世事随时光流逝人成白首。

昔时飞箭无全目,今日垂杨生左肘。

当年象后羿飞箭射雀无目,如今不操弓疡瘤生于左肘。

飞箭无全目:鲍照《拟古诗》:“惊雀无全目。

”李善注引《帝王世纪》:吴贺使羿射雀,贺要羿射雀左目,却误中右目。

这里只是强调羿能使雀双目不全,于此见其射艺之精。

飞箭:一作“飞雀”。

垂杨生左肘:《庄子·至乐》:“支离叔与滑介叔观于冥柏之丘,昆仑之虚,黄帝之所休,俄而柳生其左肘,其意蹶蹶然恶之。

”沈德潜以为“柳,疡也,非杨柳之谓”,并以王诗的垂杨“亦误用”。

他意思是说,庄子的柳生其左肘的柳本来即疡之意,王维却误解为杨柳之柳,因而有垂云云。

高步瀛说:“或谓柳为瘤之借字,盖以人肘无生柳者。

然支离、滑介本无其人,生柳寓言亦无不可。

”高说似较胜。

路旁时卖故侯瓜,门前学种先生柳。

象故侯流落为民路旁卖瓜,学陶令门前种上绿杨垂柳。

故侯瓜:召平,本秦东陵侯,秦亡为平民,贫,种瓜长安城东,瓜味甘美。

先生柳:晋陶渊明弃官归隐后,因门前有五株杨柳,遂自号“五柳先生”,并写有《五柳先生传》。

苍茫古木连穷巷,寥(liáo)落寒山对虚牖(yǒu)。

古树苍茫一直延伸到深巷,寥落寒山空对冷寂的窗牖。

苍茫:一作“茫茫”。

连:一作“迷”。

誓(shì)令疏勒出飞泉,不似颍(yǐng)川空使酒。

誓学耿恭在疏勒祈井得泉,不做颍川灌夫为牢骚酗酒。

“誓令”句:后汉耿恭与匈奴作战,据疏勒城,匈奴于城下绝其涧水,恭于城中穿井,至十五丈犹不得水,他仰叹道:“闻昔贰师将军(李广利)拔佩刀刺山,飞泉涌出,今汉德神明,岂有穷哉。

”旋向井祈祷,过了一会,果然得水。

事见《后汉书·耿恭传》。

疏勒:指汉疏勒城,非疏勒国。

颍川空使酒:灌夫,汉颍阴人,为人刚直,失势后颇牢骚不平,后被诛。

使酒:恃酒逞意气。

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xí)交驰日夕闻。

贺兰山下战士们列阵如云,告急的军书日夜频频传闻。

节使三河募(mù)年少,诏书五道出将军。

持节使臣去三河招募兵丁,招书令大将军分五路出兵。

试拂铁衣如雪色,聊持宝剑动星文。

老将揩试铁甲光洁如雪色,且持宝剑闪动剑上七星纹。

聊持:且持。

星文:指剑上所嵌的七星文。

愿得燕弓射大将,耻(chǐ)令越甲鸣吾君。

愿得燕地的好弓射杀敌将,绝不让敌人甲兵惊动国君。

“耻令”句:意谓以敌人甲兵惊动国君为可耻。

《说苑·立节》:越国甲兵入齐,雍门子狄请齐君让他自杀,因为这是越甲在鸣国君,自己应当以身殉之,遂自刎死。

呜:这里是惊动的意思。

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取功勋(xūn)。

莫嫌当年云中太守又复职,还堪得一战为国建立功勋。

取:一作“树”。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

射杀山中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须儿!

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

汉兵奋迅如霹雳,虏骑崩腾畏蒺藜。

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

自从弃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首。

昔时飞箭无全目,今日垂杨生左肘。

路旁时卖故侯瓜,门前学种先生柳。

苍茫古木连穷巷,寥落寒山对虚牖。

誓令疏勒出飞泉,不似颍川空使酒。

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

节使三河募年少,诏书五道出将军。

试拂铁衣如雪色,聊持宝剑动星文。

愿得燕弓射大将,耻令越甲鸣吾君。

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取功勋。

  这首诗叙述了一位老将的经历。

他一生东征西战,功勋卓著,结果却落得个“无功”被弃、不得不以躬耕叫卖为业的可悲下场。

边烽再起,他又不计恩怨,请缨报国。

作品揭露了统治者的赏罚蒙昧,  冷酷无情,歌颂了老将的高尚节操和爱国热忱。

  全诗分三段,开头十句为第一段,是写老将青壮年时代的智勇、功绩和不平遭遇。

先说他少时就有李广之智勇,“步行”夺得过敌人的战马,引弓射杀过山中最凶猛的“白额虎”。

接着改用曹操的次子曹彰故事,彰绰号黄须儿,奋勇破敌,却功归诸将。

诗人借用这两个典故,描绘老将的智勇才德。

接下去,以“一身转战三千里”,见其征战劳苦;

“一剑曾当百万师”,见其功勋卓著;

“汉兵奋迅如霹雳”,见其用兵神速,如迅雷之势;

“虏骑崩腾畏蒺藜”见其巧布铁蒺藜阵,克敌制胜。

但这样难得的良将,却无寸功之赏,所以诗人又借用历史故事抒发自己的感慨。

汉武帝的贵戚卫青所以屡战不败,立功受赏,官至大将军,实由“天幸”;

而与他同时的著名战将李广,不但未得封侯授爵,反而得罪、受罚,最后落得个刎颈自尽的下场,是因“数奇”。

这里的“天幸”,既指幸运之“幸”,又指皇帝宠幸;

“数奇”,既指运气不好,又指皇恩疏远,都是语意双关的。

诗人借李广与卫青的典故,暗示统治者用人唯亲,赏罚失据,写出了老将的不平遭遇。

  中间十句为第二段,写老将被遗弃后的清苦生活。

自从被弃置之后老将便“衰朽”了,岁月蹉跎,心情不好,连头发都白了。

他昔日虽有后羿射雀而使其双目不全的本领,但久不习武,双臂就如同生了疡瘤,很不利落了。

古人常以“柳”谐“瘤”,并且“杨”“柳”通假。

在这里诗人以“杨”谐“疡”(疮)是照顾到诗的平仄声调。

老将被弃,疡生左肘,却还得自寻生计,“路旁时卖故侯瓜”。

“故侯”,指秦东陵侯召平,秦破,为布衣,种瓜于长安东城。

这里说他不仅种瓜,而且“路旁时卖”,可知生活没有着落;

“门前学种先生柳”,也是指他以耕作为业的意思。

陶渊明门前有五柳,因自号“五柳先生”。

至于住处则是“苍茫”一片“古木”丛中的“穷巷”,窗子面对着的则是“寥落寒山”,这更见世态炎凉,门前冷落,从无宾客往还。

但是老将并未因此消沉颓废,他仍然想“誓令疏勒出飞泉”,象后汉名将耿恭那样,在匈奴疏勒城水源断绝后,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终于又得泉水却敌立功;

而决不像前汉颍川人灌夫那样,解除军职之后,使酒骂坐,发泄怨气。

  最末十句为第三段,是写边烽未熄,老将时时怀着请缨杀敌的爱国衷肠。

先说西北贺兰山一带阴霾沉沉,阵战如云,告急的文书不断传进京师;

次写受帝命而征兵的军事长官从三河(河南、河内、河东)一带征召大批青年入伍,诸路将军受诏命分兵出击。

最后写老将,他再也呆不住了,先是“拭拂铁衣如雪色”,把昔日的铠甲摩擦得雪亮闪光;

继之是“聊持宝剑动星文”,又练起了武功。

他的宿愿本就是能得到燕产强劲的名弓“射天将”擒贼擒王,消灭入寇的渠魁;

并且“耻令越甲鸣吾君”,绝不让外患造成对朝廷的威胁。

结尾为老将再次表明态度:“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立功勋”,借用魏尚的故事,表明只要朝廷肯任用老将,他一定能杀敌立功,报效祖国。

魏尚曾任云中太守,深得军心,匈奴不敢犯边,后被削职为民,经冯唐为其抱不平,才官复旧职。

  这首诗十句一段,章法整饬,大量使事用典,从不同的角度和方面,刻画出“老将”的艺术形象,增加了作品的容涵量,完满地表达了作品的主题。

沈德潜《唐诗别裁》谓“此种诗纯以对仗胜”。

诗中对偶工巧自然,如同灵气周运全身,使诗人所表达的内容,犹如璞玉磨琢成器,达到了理正而文奇,意新而词高的艺术境界。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田园乐七首·其一

作者: 王维 朝代: 唐代

厌见千门万户,经过北里南邻。

官府鸣珂有底,崆峒散发何人。

厌见千门万户,经过北里南邻。

饱见高堂深院里的官府人家,经常出入北里南邻上层社会。

官府鸣珂有底,崆峒散发何人。

追名逐禄者常到官府出入,而在山中散发隐居者是什么人?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122-123

厌见千门万户,经过北里南邻。

饱见高堂深院里的官府人家,经常出入北里南邻上层社会。

厌见:饱见。

一作“出入”。

官府鸣珂(kē)有底,崆(kōng)峒(tóng)散发何人。

追名逐禄者常到官府出入,而在山中散发隐居者是什么人?

官府:一作“蹀躞”。

鸣珂:装饰精美的马,这里暗指追名逐禄者。

崆峒:指仙山。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122-123

厌见千门万户,经过北里南邻。

官府鸣珂有底,崆峒散发何人。

  《田园乐七首》有具体鲜明的设色和细节描画,使读者先见画,后会意。

写桃花、柳丝、莺啼,捕捉住春天富于特征的景物,这里,桃、柳、莺都是确指,比孟诗一般地提到花、鸟更具体,更容易唤起直观印象。

通过“宿雨”、“朝烟”来写“夜来风雨”,也显然有同样艺术效果。

在钩勒景物基础上,进而有着色,“红”、“绿”两个颜色字的运用,使景物鲜明怡目。

读者眼前会展现一派柳暗花明的图画。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哭孟浩然

作者: 王维 朝代: 唐代

故人不可见,汉水日东流。

借问襄阳老,江山空蔡州。

故人不可见,汉水日东流。

老朋友我再也见不到了,汉水滔滔仍然日夜东流。

借问襄阳老,江山空蔡州。

请问襄阳遗老今在何方?

江山依旧何人再游蔡州?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212-213 2、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99

故人不可见,汉水日东流。

故人:老朋友。

《庄子·山木》:“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

”此诗指孟浩然。

汉水:中国中部的一条河,长江最长支流,发源于陕西南部米仓山,流经陕西南部及湖北,在武汉入长江,全长1532公里。

借问襄阳老,江山空蔡州。

借问:请问。

《宋书·萧惠开传》:“虑兴宗不能诣己,戒勒部下:‘蔡会稽部伍若借问,慎不得答。

’”襄阳老:此处指孟浩然。

江山:江河山岳。

《庄子·山木》:“彼其道远而险,又有江山,我无舟车,奈何?

”空:空寂无人。

蔡州:一作“蔡洲”。

这里泛指孟浩然故乡一带。

《全唐诗》诗后有一注曰:“岘山东南一里有蔡洲,蔡瑁居之故云。

”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212-213 2、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99

故人不可见,汉水日东流。

老朋友我再也见不到了,汉水滔滔仍然日夜东流。

故人:老朋友。

《庄子·山木》:“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

”此诗指孟浩然。

汉水:中国中部的一条河,长江最长支流,发源于陕西南部米仓山,流经陕西南部及湖北,在武汉入长江,全长1532公里。

借问襄阳老,江山空蔡州。

请问襄阳遗老今在何方?

江山依旧何人再游蔡州?

借问:请问。

《宋书·萧惠开传》:“虑兴宗不能诣己,戒勒部下:‘蔡会稽部伍若借问,慎不得答。

’”襄阳老:此处指孟浩然。

江山:江河山岳。

《庄子·山木》:“彼其道远而险,又有江山,我无舟车,奈何?

”空:空寂无人。

蔡州:一作“蔡洲”。

这里泛指孟浩然故乡一带。

《全唐诗》诗后有一注曰:“岘山东南一里有蔡洲,蔡瑁居之故云。

”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212-213 2、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99

故人不可见,汉水日东流。

借问襄阳老,江山空蔡州。

  作者与孟浩然是老朋友了,如今老朋友永远离去了,因此诗一开头就说“故人不可见”。

这是直抒胸臆,直抒对故人长逝的哀悼之意。

对于老朋友的去世,作者无限悲痛,站在汉水边上,望着滔滔江水东流不胜悲伤。

这第二句“汉水日东流”是借景抒情,借汉水日夜奔流不息抒发老朋友一去不复返,也是比喻自己的哀痛与思念之情就像东流之水绵绵不绝。

“借问襄阳老,江山空蔡州“两句,兼具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两种手法。

上句可看作即景之语,下句景中含情,江山,景象广阔,著一“空”字,显示出物是人非人去楼空的无限感慨和遗憾,借此表达了作者对老朋友的无限思念。

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手法并用,使诗篇直中有曲,语短情深。

故人长逝,悼惜深情与凄怆涕泪,随诗行奔迸而出。

朋友已矣,如江水东流,唯能追寻遗踪以寄哀思。

  王孟为知交,王维是深知孟浩然的情意的。

孟浩然在《与诸子登岘山》中有“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之句,正是王维这首诗所寄托的感慨。

  王维这首诗并无华辞丽藻,其动人心魄处全在于情深。

诚如明末清初黄宗羲所言:“情者,可以贯金石,动鬼神。

”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212-213

红牡丹

作者: 王维 朝代: 唐代

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

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

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

红牡丹的绿叶在悄悄地舒展,红牡丹的花色有鲜有暗。

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

面临凋零,牡丹愁肠欲断,请问春光,你可懂得牡丹所想?

参考资料: 1、 杨文生.王维诗集笺注:四川文艺出版社,2003:745-746 2、 张天定.花鸟诗词欣赏: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42-43 3、 郭绍林.隋唐历史文化续编·唐五代牡丹诗词译注:中国文史出版社,2006:377

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

红牡丹的绿叶在悄悄地舒展,红牡丹的花色有鲜有暗。

绿艳:指碧绿鲜艳的叶子、闲:通“娴”,文雅的样子。

红衣:指红色的牡丹花瓣。

浅复深:由浅到深。

据《牡丹史》载:牡丹有“娇容三变”之说:“初绽紫色,及开桃红,经日渐至梅红,至落乃更深红。

” 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

面临凋零,牡丹愁肠欲断,请问春光,你可懂得牡丹所想?

愁欲断:形容伤心到极点。

心:牡丹花内心所想。

参考资料: 1、 杨文生.王维诗集笺注:四川文艺出版社,2003:745-746 2、 张天定.花鸟诗词欣赏: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42-43 3、 郭绍林.隋唐历史文化续编·唐五代牡丹诗词译注:中国文史出版社,2006:377

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

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

  “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

”这两句先侧重写牡丹枝叶的状态和花的色彩。

诗人以人写花,说碧绿鲜艳的牡丹叶,簇簇拥立,多像一个身着绿妆娴静文雅的少女;

那色彩时浅时深错落有致的红色欲滴的花片,又像少女的衣裙。

开首这两句,诗人把美人和牡丹融为一体,写的是牡丹的外部形象。

  “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

”这两句是写“牡丹仙子”的内心世界,说花儿似乎也有情感,也有愁。

因为牡丹花与春天同在,在美好的春天里,牡丹花娇嫩妩媚,姿容娟秀,清香万里,占尽了春情。

然而,春天不能永驻,谁也无法挽留,这正是牡丹的愁心所在。

它深知自己的芳香美色只能与春天同在。

春天一去,它就会调零衰败,渐渐枯萎。

因此,人们只知道欣赏春色,欣赏牡丹花的鲜艳,而不知道它的一片愁心。

  这首诗以美人喻花,意境优美,耐人玩味。

在用字造句上,更是煞费苦心.以“绿艳”衬托“红衣”,使牡丹显得娇媚动人。

作者不明言自己愁春光易逝,愁红颜易衰,而让花儿自愁自哀自伤自叹,真是翻奇出新,别有一番情致。

全诗把牡丹花写得有血有肉有情感,达到了意境上的神化和形象化,是一篇较好的咏物诗。

参考资料: 1、 张天定.花鸟诗词欣赏: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42-43

出塞作

作者: 王维 朝代: 唐代

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

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

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

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

居延城外胡人正在狩猎,白草连天大火漫天燃烧。

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

暮云下旷远的沙漠纵马飞驰,秋日里辽阔的平原正好射雕。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

护羌校慰坚守阵地登上障堡,破虏将军勇猛出击夜渡辽河。

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

那镶玉的剑,角饰的弓,战马戴着珠络头,朝廷要赐给得胜的将军:勇如汉朝的霍嫖姚。

参考资料: 1、 黄星南 .历代爱国诗歌100首赏析 :湖南出版社 ,1997年04月第1版 :30-33 . 2、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1401 . 3、 孔凡信 .历代边塞诗赏赏析 :明天出版社 ,1987年10月第1版 :102-104 .

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

居延城外胡人正在狩猎,白草连天大火漫天燃烧。

居延城:也叫居延塞。

故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一带。

居延:古县名,在今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北部。

猎天骄:是说强悍的少数民族首领带着人马打猎。

天骄:即“天之骄子”,汉代时匈奴恃强,自称“天之骄子”,即老天爷的爱子。

这里借称唐朝的吐蕃。

白草:北方草原上的一种野草,枯后呈白色,称白草。

连天野火烧,烧起围猎的野火,与天连在一起了,形容打猎的野火声势之大。

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

暮云下旷远的沙漠纵马飞驰,秋日里辽阔的平原正好射雕。

暮云:晚上的云彩与烟雾相接。

空碛,空荡无边的大沙漠。

时驱马:正在奔驰的猎马。

碛(qì):沙漠。

秋日:秋天的时节。

平原:平坦的原野。

好射雕:正好是打猎的时候。

射雕:泛指用箭射空中的禽鸟。

雕,鹰类性凶猛。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

护羌校慰坚守阵地登上障堡,破虏将军勇猛出击夜渡辽河。

护羌校尉:《汉官仪》曰:护羌校尉,武帝置,秩比二千石,持节以护西羌。

”汉代拿着符节保护西羌的武官叫“护羌校尉”,这里指唐廷守边的将领。

朝乘障:早晨登上遮虏障。

乘障,同乘鄣:谓登城守卫。

《汉书·张汤传》:“﹝上﹞乃遣山乘鄣。

”颜师古注:“鄣谓塞上要险之处,别筑为城,因置吏士而为鄣蔽以扞寇也。

”障,遮虏障,西汉时为了防止匈奴内侵,在居延一带修筑了一道遮虏障,一种防御工事。

破虏将军:指汉昭帝时中郎将范明友。

当时辽东乌桓反。

他带领兵马,渡过辽河,平定了这次叛乱。

此指唐朝守边的将领。

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

那镶玉的剑,角饰的弓,战马戴着珠络头,朝廷要赐给得胜的将军:勇如汉朝的霍嫖姚。

玉靶角弓:用美玉镶把柄的剑,用兽角装饰的弓。

玉靶:镶玉的剑柄。

借指宝剑。

珠勒马:马勒口上用宝珠装饰,指骏马。

珠勒:珠饰的马络头。

汉家将赐:汉朝就要赏赐。

这里指唐廷就要赏赐。

霍嫖姚,即霍去病,西汉抗击匈奴的名将,官至骠骑将军。

前后六次出击匈奴,皆获胜而归,得到朝廷封赏。

此处借指崔希逸。

霍嫖姚:《史记·嫖姚将军传》曰:“霍去病为嫖姚校尉。

” 参考资料: 1、 黄星南 .历代爱国诗歌100首赏析 :湖南出版社 ,1997年04月第1版 :30-33 . 2、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1401 . 3、 孔凡信 .历代边塞诗赏赏析 :明天出版社 ,1987年10月第1版 :102-104 .

春园即事

作者: 王维 朝代: 唐代
宿雨乘轻屐,春寒著弊袍。开畦分白水,间柳发红桃。草际成棋局,林端举桔槔。还持鹿皮几,日暮隐蓬蒿。
宿雨乘轻屐,春寒著弊袍。昨夜雨湿蹬上轻便木屐,春寒料峭穿起破旧棉袍。 开畦分白水,间柳发红桃。挖开畦埂清水分灌田垄,绿柳丛中盛开几树红桃。 草际成棋局,林端举桔槔。草地中间画出棋枰对弈,树林一头升降汲水桔槔。 还持鹿皮几,日暮隐蓬蒿。还拿来那鹿皮面的小几,黄昏后凭倚它隐身蓬蒿。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117-118
宿雨乘轻屐,春寒著弊袍。昨夜雨湿蹬上轻便木屐,春寒料峭穿起破旧棉袍。宿雨:夜雨;经夜的雨水。隋江总《诒孔中丞奂》诗:“初晴原野开,宿雨润条枚。”屐(jī):木头鞋,泛指鞋。春寒:指春季寒冷的气候。弊袍:即敝袍,破旧棉衣。 开畦分白水,间柳发红桃。挖开畦埂清水分灌田垄,绿柳丛中盛开几树红桃。畦(qí):田园里分成的小区。间(jiàn)柳:杨柳丛中。 草际成棋局,林端举桔槔。草地中间画出棋枰对弈,树林一头升降汲水桔槔。棋局:棋盘。古代多指围棋棋盘。《急就篇》卷三:“棋局博戏相易轻。”桔槔(jiégāo):亦作“桔皋”。井上汲水的工具。在井旁架上设一杠杆,一端系汲器,一端悬、绑石块等重物,用不大的力量即可将灌满水的汲器提起。《庄子·天运》:“且子独不见夫桔槔者乎,引之则俯,舍之则仰。” 还持鹿皮几,日暮隐蓬蒿。还拿来那鹿皮面的小几,黄昏后凭倚它隐身蓬蒿。鹿皮几:古人设于座旁之小桌。倦时可以凭倚。鹿皮作成,隐士所用。日暮:傍晚,天色晚。《六韬·少众》:“我无深草,又无隘路,敌人已至,不适日暮。”蓬蒿:蓬草和蒿草。亦泛指草丛;草莽。《礼记·月令》:“(孟春之月)藜莠蓬蒿并兴。”《庄子·逍遥游》:“(斥鴳)翱翔蓬蒿之间。”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117-118
宿雨乘轻屐,春寒著弊袍。开畦分白水,间柳发红桃。草际成棋局,林端举桔槔。还持鹿皮几,日暮隐蓬蒿。  这首诗写春中田园景色,意境清丽淡远,然而又色彩鲜明,写景如画。诗歌流动着自然的美景和诗人安闲恬适的情怀,清新优美。田畦既分,白水流入畦垅之间,从远处望去,清水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着白光;在翠绿的柳树丛中夹杂着几树火红怒放的桃花。红桃绿柳,桔槔起落,畦开水流,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象。在这良辰美景之中,摆棋对局,凭几蓬蒿,其乐也融融。如画般的景象,似梦般的意境,一切都是那么清幽绮丽,赏心悦目。   此诗颔联“春寒著弊袍,间柳发红桃”写出了诗人眼中春雨微寒,桃红柳绿的春景。这里注意了冷色与暖色的对比映衬,并注意到亮度转换的巧妙处理,每句的意象虽单用一种色调,两句之间又有鲜明的反差,但是这样不同颜色的两组意象的并置投射在人的视觉“荧屏”上所呈现的是“一种互相作用的复合效果”,使意象色彩空间的构型更具张力。颈联“开畦分白水,林端举桔槔”写出诗人眼里的农人忙碌着在田间劳作(汲水往田里灌溉)的景象。这是人们的劳动生活场面,是真正的田园生活图景。后人对颈联两句评价甚高。这两联描绘了一幅梦幻般的田园风光图,生动形象地体现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   在这首诗中,作者以具体形象的语言,描写出隐者的生活,写出了特定环境中的特有景象。但这种渲染之笔,很像一篇高士传,所写的还是理想中的人物。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117-118

答张五弟

作者: 王维 朝代: 唐代

终南有茅屋,前对终南山。

终年无客常闭关,终日无心长自闲。

不妨饮酒复垂钓,君但能来相往还。

终南有茅屋,前对终南山。

终南山下有我的茅屋,茅屋正对着终南山。

终年无客常闭关,终日无心长自闲。

整年没有客来柴门常关,整天无所用心常觉心安。

不妨饮酒复垂钓,君但能来相往还。

也不妨喝点酒钓钓鱼,你只要能来就请常来玩。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98-99

终南有茅屋,前对终南山。

终南山下有我的茅屋,茅屋正对着终南山。

终南:山名。

秦岭主峰之一。

在陕西省西安市南。

一称南山,即狭义的秦岭。

古名太一山、地肺山、中南山、周南山。

参阅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陕西一》。

终年无客常闭关,终日无心长自闲。

整年没有客来柴门常关,整天无所用心常觉心安。

终年:全年,一年到头。

《墨子·节用上》:“久者终年,速者数月。

”长:一作“常”。

闭关:闭门谢客,断绝往来。

谓不为尘事所扰。

《文选·颜延之〈五君咏·刘参军〉》:“刘伶善闭关,怀情灭闻见。

”无心:佛教语,指解脱邪念的真心。

唐修雅《闻诵〈法华经〉歌》:“我亦当年学空寂,一得无心便休息。

”自闲:悠闲自得。

三国魏曹植《杂诗》之五:“烈士多悲心,小人媮自闲。

”唐李白《山中问答》诗:“问君何事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 不妨饮酒复垂钓,君但能来相往还。

也不妨喝点酒钓钓鱼,你只要能来就请常来玩。

垂钓:垂竿钓鱼,喻隐居生活。

汉严忌《哀时命》:“下垂钓于溪谷兮,上要求于仙者。

”唐孟浩然《临洞庭》诗:“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但:只,只要。

往还:交游,交往。

《魏书·刘廞传》:“灵太后临朝,又与太后兄弟往还相好,太后令廞以诗赋授弟元吉。

”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98-99

终南有茅屋,前对终南山。

终年无客常闭关,终日无心长自闲。

不妨饮酒复垂钓,君但能来相往还。

  这首小诗表现了诗人在隐居中寂静安闲的生活情趣,又表达了对志趣相投的友人的真挚感情。

  从诗的内容上看,此诗的主旨是要引起友人的兴致,招致他来相聚共乐。

诗人首先描写他的隐居之所的清幽。

虽是几间茅屋草舍,但面对着巍峨深邃、苍翠欲滴的终南山,开门即可观赏山色。

头两句娓娓道来,不加丝毫藻饰,意在引起友人的联想。

三、四句进而写自己的隐居生活情趣。

从早到晚,无拘无束,无忧无虑,无人打扰,更无机心杂念,煞是悠闲。

为了吸引友人到来,又有意写自己终年无客,门虽设而常关,流露出几分寂寞。

思念友人前来相伴之意不言而喻。

最后两句,又以饮酒、垂钓等赏心乐事相招,直率地表达希望友人能经常来聚会的心愿。

  从诗的写法上看,全篇以诗代书,写得朴实、自然、亲切。

为使友人从字里行间就能体会出自己孤寂而清幽的心境,诗中有意采用重复的字眼和相同的句式。

首二句连用两个“终南”,使友人加深印象,突出出门面山的优势。

三四句又巧妙地把终南山的“终”字移用来创造给人以悠长、缓慢之感的时间意象。

一个“终年”再叠加一个“终日”,两个同一结构的诗句反复、排比,用以烘托寂寞、清闲的心态,使人感到诗人在山中就这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静静生活下去,对世事不闻不问,甚至不管岁月的流逝,惟一遗憾的是不能与张諲朝夕相处。

四个“终字”,两个“长”字的叠用,诗句节奏显得非常缓慢。

  全诗写得轻松自然,毫不着力。

只有心地十分散淡、安闲的人,才能写出如此散淡、安闲的诗。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送刘司直赴安西

作者: 王维 朝代: 唐代

绝域阳关道,胡沙与塞尘。

三春时有雁,万里少行人。

苜蓿随天马,葡萄逐汉臣。

当令外国惧,不敢觅和亲。

绝域阳关道,胡沙与塞尘。

通往西域遥远的阳关道上,举目惟见边塞的烟气和沙尘。

三春时有雁,万里少行人。

整个春天只偶有大雁飞过,万里路上很少见到行人。

苜蓿随天马,葡萄逐汉臣。

苜蓿草将随着汗血马传入,葡萄种也带随着汉家使臣。

当令外国惧,不敢觅和亲。

这一去自应让外族害怕,使他们不敢再强求和亲。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136-137

绝域阳关道,胡沙与塞尘。

绝域:指极远的地域,此指西域。

《管子·七法》:“不远道里,故能威绝域之民;

不险山河,故能服恃固之国。

”阳关道:指古代经过阳关通往西域的大道。

阳关:关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南。

沙:一作“烟”。

塞尘:塞外的风尘。

代指对外族的战事。

唐韩愈《烽火》诗:“登高望烽火,谁谓塞尘飞。

” 三春时有雁,万里少行人。

三春:春季三个月:农历正月称孟春,二月称仲春,三月称季春。

汉班固《终南山赋》:“三春之季,孟夏之初,天气肃清,周览八隅。

”行人:出行的人;

出征的人。

《管子·轻重己》:“十日之内,室无处女,路无行人。

” 苜蓿随天马,葡萄逐汉臣。

苜蓿(mùxu):植物名。

豆科,一年生或多年生。

原产西域各国,汉武帝时,张骞使西域,始从大宛传入。

《史记·大宛列传》:“(大宛)俗嗜酒,马嗜苜蓿。

汉使取其实来。

于是天子始种苜蓿、蒲萄肥饶地。

及天马多,外国使来众,则离宫别观旁尽种蒲萄、苜蓿极望。

”天马:骏马的美称。

《史记·大宛列传》说:“初得乌孙马,好,名曰天马。

及得大宛汗血马,益壮,更名乌孙马曰西极,名大宛马曰天马云。

”葡萄:原产西域,西域人以葡萄为酒,富人藏酒至万余石。

逐:随。

汉臣:汉朝的臣子。

亦指古代汉族政权的臣子。

《史记·留侯世家》:“四人者年老矣,皆以为上慢侮人,故逃匿山中,义不为汉臣。

” 当令外国惧,不敢觅和亲。

当:应当。

令:使。

外国:古代指中央政府以外的政权。

后以指本国以外的国家。

《史记·大宛列传》:“然张骞凿空,其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此信之。

”觅:寻求。

和亲:指封建王朝利用婚姻关系与边疆各族统治者结亲和好。

唐苏郁《咏和亲》:“君王莫信和亲策,生得胡雏虏更多。

”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136-137

绝域阳关道,胡沙与塞尘。

通往西域遥远的阳关道上,举目惟见边塞的烟气和沙尘。

绝域:指极远的地域,此指西域。

《管子·七法》:“不远道里,故能威绝域之民;

不险山河,故能服恃固之国。

”阳关道:指古代经过阳关通往西域的大道。

阳关:关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南。

沙:一作“烟”。

塞尘:塞外的风尘。

代指对外族的战事。

唐韩愈《烽火》诗:“登高望烽火,谁谓塞尘飞。

” 三春时有雁,万里少行人。

整个春天只偶有大雁飞过,万里路上很少见到行人。

三春:春季三个月:农历正月称孟春,二月称仲春,三月称季春。

汉班固《终南山赋》:“三春之季,孟夏之初,天气肃清,周览八隅。

”行人:出行的人;

出征的人。

《管子·轻重己》:“十日之内,室无处女,路无行人。

” 苜蓿随天马,葡萄逐汉臣。

苜蓿草将随着汗血马传入,葡萄种也带随着汉家使臣。

苜蓿(mùxu):植物名。

豆科,一年生或多年生。

原产西域各国,汉武帝时,张骞使西域,始从大宛传入。

《史记·大宛列传》:“(大宛)俗嗜酒,马嗜苜蓿。

汉使取其实来。

于是天子始种苜蓿、蒲萄肥饶地。

及天马多,外国使来众,则离宫别观旁尽种蒲萄、苜蓿极望。

”天马:骏马的美称。

《史记·大宛列传》说:“初得乌孙马,好,名曰天马。

及得大宛汗血马,益壮,更名乌孙马曰西极,名大宛马曰天马云。

”葡萄:原产西域,西域人以葡萄为酒,富人藏酒至万余石。

逐:随。

汉臣:汉朝的臣子。

亦指古代汉族政权的臣子。

《史记·留侯世家》:“四人者年老矣,皆以为上慢侮人,故逃匿山中,义不为汉臣。

” 当令外国惧,不敢觅和亲。

这一去自应让外族害怕,使他们不敢再强求和亲。

当:应当。

令:使。

外国:古代指中央政府以外的政权。

后以指本国以外的国家。

《史记·大宛列传》:“然张骞凿空,其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此信之。

”觅:寻求。

和亲:指封建王朝利用婚姻关系与边疆各族统治者结亲和好。

唐苏郁《咏和亲》:“君王莫信和亲策,生得胡雏虏更多。

”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136-137

12345 共315条